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一集)  2012/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页,从第二行看起:

念老的集注分为四卷,从这个地方往后,它都是第四卷,它每一卷也有个简单介绍。「本卷重点为:一、继前第二十八品、第二十九品,明极乐菩萨愿力,修持真实功德。行圆德满,诸佛共赞。兼明国土安乐清净,寿乐无极,劝谕往生」。这一卷的重点他说了四点,这第一点,接着前面两品说明极乐菩萨的愿力。愿力,有愿意成佛之后度众生;有,众生太苦了,等不到成佛,现在就想去度众生。这两种愿望阿弥陀佛统统加持,都是好事情。修持真实功德,行圆满,德也圆满,行是修行、行持,德是功德,两种都圆满,所以诸佛赞叹。佛法,真正的佛法全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提升境界没有别的,帮助一切众生,只要不着众生相,全是功德,跟在极乐世界修行没有两样。同时显示西方极乐世界安乐清净,寿命无量,快乐也是无极,劝导大家求生净土。

第二,「对净显秽」,这是这一卷里头要说的,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痛斥浊世恶苦」。我们看到这个经文,想到现在社会状况,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看到了今天社会。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读到这个书,四十多年前,四十多年前看《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总感觉到佛好像说得太过分了一点,这个世界是不好,还没有坏到这个程度。现在读这个经,正好讲到今天,这种浊世恶苦我们亲眼看见,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所以,这三、四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也非常感激世尊,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看到了,在这里教给我们,「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劝修世善」,这世间的善法。在中国,世善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道家的《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这都是世善。「重重诲勉,令持经戒」,一定要听经,一定要持戒,「度脱其身」「经中备叙众生造三毒五恶之业」,三毒是贪瞋痴,五恶是杀盗淫妄。「招辗转痛烧之报」,痛是现前的,我们讲花报,烧是将来堕三途,果报,这个烧是地狱,地狱是一片火海。「切指致苦之由」,这是讲因,为什么遭这种果报,这种果报之来源是什么。「复示出苦之方」,再告诉我们如何离苦得乐。「欲令众生深明因果,止恶行善,饶益有情,造福人间。以此回向,同生极乐」。所以这一卷里面这些话,确确实实是对我们当前社会状况来讲的,丝毫都不过分。

第三,「礼佛现光,此会四众」,此是讲我们现前,释迦牟尼佛讲经的时候,佛现身让大家都看到,这经典上有记载。我们今天依教奉行,心地真正清净了,也能够见到佛菩萨现身。其实佛菩萨常现身,我们自己有障碍,见不到。至诚恭敬,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见佛是在这一生,当来见佛是往生极乐世界。现前见佛有,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皆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普令见者获益,闻者生信」

第四,「显边地疑城。示疑惑未断,但仍念佛修善,愿生极乐者得生之处」。这是边地疑城。对净宗半信半疑,但是他肯念,他存的是侥幸的心,如果有,我就到极乐世界,好事情,没有就算了。这种心态念佛多半都堕落在疑城,他不是完全真信。所以在边地疑城当中耽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算很长,经上虽然说五百岁,五百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这么长的时间。但是也不一定,什么时候自己知道错了,怀疑错了,不应该怀疑,他就离开疑城,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五百年。

第五,「本经流通分,赞叹念佛,劝于此经生导师想」。佛不住世了,这部经住世,经就是佛,经就是老师,依教奉行都能成就。「当来经灭,独留此经」,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中国古大德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代的这些大德们都依照这个纪年,像虚云老和尚、倓虚、圆瑛法师,统统都是用中国的纪年。现在我们处在末法一万年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往后就是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后,佛法灭了,经教都不存在了,这部经最后灭。所有经都没有了,《无量寿经》还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它是最后灭。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没有了,这个世间还有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又多留一百年。在这个时候听到佛号,肯念佛求往生,还是能得度,还都能往生。这一百年之后,连佛号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人苦了;也就是说,出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缘,在这个世间没有了。要等弥勒菩萨下生,这个世间才有佛法,弥勒菩萨讲经教学,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弥勒佛将来出世,肯定宣扬净土法门,肯定讲这部经,《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肯定是会讲的。所以佛出世,即使在佛的末法时期,都非常不容易得到,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把这个机会错过,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当来经灭,独留此经」,只留一百年。「常念不绝,则得道捷」,常念是指我们现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常常念。像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这是经上的两句话,佛劝大家的。「普劝种福修善,念佛发愿,往生净刹」。种福修善,以念阿弥陀佛为第一大福、为第一大善,天上人间的福善都不能跟念佛相比,这是一定要懂得的。因为种福修善的人很多,不知道哪个是最大的福报,他不知道。念佛的人是大福报,护持佛法的人是大福报,大福大善。

下面是第三十品。

【菩萨修持第三十】

念老也有题解,品题会简单的介绍。「经中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二品,皆明极乐国中菩萨之妙德」。二十八到三十二介绍极乐世界诸菩萨的妙德,微妙的功德。「于本品中,偏重菩萨自觉觉他之妙行」,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佛、听经,但是没有办法把所听闻到的经教变成自己的生活,所以没有办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修行功夫不得力。要真听懂了,把经教变成自己的生活,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就真正得佛法的利益。菩萨怎样自觉觉他,题要里头重点告诉我们,「度诸众生」,怎么度?「演说正法,以无碍慧,解法如如」。无论在家、出家,出家固然要演说正法,在家也一样,夏莲居居士在家人,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黄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这都是在家演说正法、解法如如的好榜样,我们看得很清楚,应当要学习。

「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等等胜行」。三界是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这是指念佛往生,我们能做到。至于彼岸,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登彼岸。前面我们举过很多例子,谛闲老法师的徒弟锅漏匠,最好的例子、最殊胜的例子。只有一句佛号,他什么都不懂,没有念过书,没有知识,但是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他具备的就是这么个条件。老法师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昼夜。他就真干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这是在历史上没见过的,站着往生的人很多,王龙舒老居士是站着往生的,但是往生之后站三天,只有他一个人。我们在台湾,早年我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隔壁一个将军乡,一位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着往生,真的,不是假的。

早年我住在美国旧金山,我住在乡下一个小镇。早年的护法,我在台中求学,甘老居士帮助我,帮助我十年。那个时候她住在台北,我每个月生活费用一百五十块钱,她找了十五个佛友,一个人每个月拿十块钱,她去收。十年如一日,每个月把一百五十块钱寄给我,我非常感谢她。李老师知道这回事情,他很欢喜,甘老太太也是李老师的学生。老师告诉我,他说一百五十块钱够用了,超过一百五十块钱,那就不像出家人了。仅仅够日常生活,一个月的伙食九十块钱,还有六十块钱可以做零用钱。她有一个老朋友,以后移民到美国去了,也是个老太太,在美国念佛往生,没人知道,坐着走的。老太太预知时至,她把她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统统自己做好,写了遗嘱,盘腿坐在床上走的。遗嘱跟一些孝服都放在床边,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走了以后,大家听到了非常惊讶,这都是真正一心专念,流出样子给我们看,这不是假的。时间也就是三年而已,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不难!年轻人应该要学李老师、黄念祖老居士,要学习经教,演说正法,自己求生净土,也劝别人求生净土,这就对了。

「至于第三十一与第三十二两品,则明彼土菩萨之功德与妙果。佛说是法,盖欲十方众生」,生羡慕的心,求生极乐世界,「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修习圆满如是功德」。深深期望大家能够发愿参加极乐世界盛会,阿弥陀佛在那里的盛会。到那边之后才晓得,那个地方补处菩萨多!许多人在那里后补佛。

下面我们看经文,第一段自利行圆满。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

这句是「总赞」。念老注解说,本品说明极乐世界菩萨的大行,内容有三,第一个是「大士自利德行」,第二是「大士利他的德行」,第三「德行圆满」。刚刚念的这段经文是「明大士自利德行」,这里称大士,就是极乐世界『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禅定」是六度里面的第五度,第六是智慧,第五是禅定,「智慧是第六度。此二乃六度之主。故首标之」。说禅定、智慧,我们就要想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为什么不用布施、持戒?六度里头主要的,是禅定、智慧,用它来表菩萨六波罗蜜,知道学佛学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要参禅、修定?这是对于这两个名词,解释的有误会。什么叫禅定?真正了解禅定的意义,就晓得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就是修禅定,禅定就能生智慧。所以,念老在此地讲的是六度中的第五度,那就是一般的禅定,菩萨所修的。禅定这个名词,华梵合译,禅是禅那,梵语,用了一个字,定是中国字。因为禅那跟中国的定非常相似,把它合在一起,称为禅定。可是禅那,除了定之外,它意思很深,所以这个必须要加以解释。

这下面,这里解释得不多,前面都有解释过。禅是静虑,也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心,不受外面境界影响,那就是禅。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是不接触,接触怎么样?接触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禅定。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你看,清净心现前,这真得受用。再向上提升,不但清净心现前,平等心也现前。平等心现前,那是深定,这禅定有功夫,智慧就开了。经题上,后头觉,觉就是智慧现前,般若智慧现前了。般若智慧从哪来的?从清净平等来的。禅定就是修清净平等,用什么方法修?用布施的方法、持戒的方法、忍辱的方法、精进的方法。全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上了,那你的生活就是菩萨行,你的生活就是菩萨道。你每天从早到晚,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以这种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你是六度菩萨。

欢喜布施,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根本烦恼悭贪断掉。布施就是度悭贪的,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丝毫贪心,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一个恶念,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对于顺境、逆境,顺境里面保持着清净平等,不起贪恋,逆境里头也保持清净平等,不生瞋恚,忍辱波罗蜜圆满。于世间善法,于出世间善法,勇猛精进,没有退转,精进波罗蜜圆满。日常生活当中,护持清净平等觉,不为外境动摇,这禅定波罗蜜圆满。能够真正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看到,如佛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也不住空,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圆满。全在日常生活当中,离开生活,你到哪里去修?活的。所以学以致用,学了不能用,那不叫白学了吗?净宗行门的五门功课,就能帮助我们个人成就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资粮,也能成就自身的功德,家庭的美满、事业的成就,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可以做得到。

我们接着看下文,「又定慧应等持」,定慧要平等。「如《会疏》云:夫有定而无慧,则同二乘沉空」。小乘人有定没有慧,所以他得到定之后就想入般涅槃。小乘的般涅槃叫偏真涅槃,真是什么?真是空。他知道万法皆空,他就住着空相,自己不能再进修,自己的功夫停顿了,也不帮助别人。只有自利,没有利他,自利还是不能向上提升,守住空寂的境界,这着了空,有定无慧。「有慧而无定,则同外道邪思」,这是说有慧没有定。外道很聪明、有智慧,那个智慧是什么?世智辩聪,这种人很多。你能说科学家没智慧吗?你能说今天这个世界士农工商没智慧吗?有,读的书也不少。我们看他所做的事业,好像也很有可观,但是不断的发展向上提升,到一定的临界点,问题出现了,今天就是的。你看,有能力把大自然的规律破坏,有能力把地球生态平衡给打破;古人做不到,没有这个能力。今天人有这种聪明智慧,有能力,但是带来的是地球的灾难。人能够享受科学带给你一些方便,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这是什么?这是定慧不均等造成的现象。

小乘造的现象不好,有定无慧,对自己,障碍了进步不能提升。佛告诉我们,阿罗汉入偏真涅槃,两万劫他才能回小向大,换句话就是耽误了两万劫,对他自己来说,他不能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是修福,两万劫的时间修福,那修多大的福报,这个机会他失掉了。有慧没有定的人,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社会这些人,他们造作的成绩相当可观,但是带给社会的不安定,把伦理道德、因果全部破坏了,令人心坏了,这个罪过什么人承当?所以佛主张定慧不能够偏,一定要平等,所谓福慧双修,有福有慧真正有福报的人。哪些人?我们看历代帝王,不是福慧平等他做不了帝王,有智慧、有福报。

『神通』,是讲的「天眼、天耳等六通」,这前面说过。『威德』,「威者威神」,这个意思是「威势勇猛,不可测度」,他有大威德。「德谓功德。如《魏译》曰: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彼国一切菩萨,于上述之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悉皆圆满成就。故云无不圆满」。为什么?阿弥陀佛圆满了,阿弥陀佛以他圆满功德,加持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我们去到那里都是菩萨。而且帮助我们不是证得小菩萨,统统证得的是阿惟越致菩萨。不是凭我们自己本事证得的,不是,我们业障、习气、烦恼一品都没断。那是阿弥陀佛的威德加持,让我们得到的威德也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这一家有,这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桩事情,我们才认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要不是这桩事情,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就没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说,你在他方世界修行,跟在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好处,全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对我们来讲,全是阿弥陀佛的恩德,他能把他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加持给我们,我们到极乐世界全得到了。

以这些神通、道力我们就得很大的方便,在极乐世界,有能力分身无量无边,同时到达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去供佛、听法。我们今天想见一尊佛都见不到,到极乐世界一心一念,就能够见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一个都不漏。供佛修大福报,闻法得大智慧,福慧双修。菩萨遇这样殊胜的缘,也只有极乐世界,其他诸佛刹土没听说过。这就是为什么佛劝我们到极乐世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原因都说出来了。

下面的经文,「显因」,有五句,第一个是「究明密藏」,这是第一个因。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密藏』,什么叫「密藏」《二教论》上卷说:「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念老有解释,这个意思是说,「法身如来所说深秘玄奥之真实语,谓之密藏」。法身如来跟谁说?他说法的对象,是实报土里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如来在实报土里头现报身。生到实报土的这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还有等觉,四十一个阶级,都是法身菩萨。他们在极乐世界现的都是报身,所以法身佛要现报身来为他们说法,所说的全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密藏,就是宇宙之间深密、玄奥这些理论与事实真相。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科学跟哲学所探讨的就是密藏。为什么佛对他们说,不对别人说?别人听不懂,不是他们的境界,所以佛不说。释迦佛在什么时候说?阿含没说,方等透露一点消息,二十二年般若说了,虽说了还不是甚深的玄奥。甚深玄奥到什么时候说?到法华。也就是说,前面听佛讲经说法四十二年,四十二年佛才跟大家讲「诸佛密藏」,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揭秘。为什么?他们听得懂,他们能接受了。能接受佛就不能不说,佛要不说那叫吝法;前面可以不说,前面他程度不够,说了他怀疑,他不相信。

「又《僧史略》曰: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这段话念老底下的解释,「盖谓密藏即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话,「此法深密」。陀罗尼翻成中国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就是密藏。这个法深,密不是秘密,深密,此法深密,太深了,程度不够的人,你给他讲他听不懂。「非是小乘教之佛菩萨所能实践」,小乘里头有佛。什么佛是小乘教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小乘教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大乘是圆教,别教初地等于圆教的初住,在这个位子上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位子上可以接受诸佛密藏了,他们到这个等级,等于说是研究所。所以这是诸佛菩萨所能游履。诸佛菩萨,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就是指《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经上讲的诸佛,我们看到江味农居士的《讲义》

「今经云极乐大士,于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这句话了不起。极乐大士,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无量功德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也能够听闻诸佛密藏。虽然不是他的境界,但是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能听得懂、能明了,这是到极乐世界成就快。不像他方世界,不能躐等,得一步一步慢慢向上提升。极乐世界不然,宿世善根深厚的,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提升到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他可以跳班、可以躐等,不必要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向上提升。所以「诸大士于法身如来,深秘离言之密意,种种难思之语及陀罗尼,悉皆究竟契入,洞然明白」。佛就是不说话,见到佛行住坐卧,都能够契入诸佛密藏,这也是他方世界没有的。

再看第二,第二个因,「调伏身心」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

「调伏者,《探玄记》,这是贤首国师《六十华严》的注解,「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也」。意思就是「调制三业,令离恶行」,三业是身口意,用什么来调伏?用定慧。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用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是慧。只要求清净平等,果然契入清净平等,智慧自然就开了,身口意三业就远离十恶。身不但不造杀盗淫,口离四种过失,决定没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乃至于意里面也没有贪瞋痴了。这是贪瞋痴慢疑恶见统统断干净,连习气都没有了。这『调伏诸根』,得到的是『身心柔软』。「诸根,眼耳等六根。调伏诸根即调制身心,令离尘垢邪恶」。尘垢是染污,远离尘垢得清净,远离邪恶得平等,邪见没有了,恶念没有了。

「柔软,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第三种「柔和质直」。表现在外面柔和,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外面言态柔和。而随顺于道,与性德完全相应。「反之则为刚强」,柔软的反面就是刚强,「刚强则难教化」。佛法常讲「刚强难化」,刚强,他不接受,不听你的。佛遇到刚强,不给他说法,等他到柔软再给他说。刚强怎样?刚强随顺他。这里头有因果法,善恶皆有报应,刚强的时候,这是他的福报现前,大富大贵,他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大富大贵也是柔和,那个完全不一样。那种人肯定是佛的大护法,国王大臣、大富长者,都能够听从佛的教诲,柔和质直。如果是刚强,佛就不住在他的地方,他不能接受。

《法华经》曰: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这是什么?缘成熟了,众生他能相信。伏是能伏烦恼,对佛菩萨来讲,能服佛菩萨,佛菩萨所说的他能接受,他能顺从,能依教奉行。只要能接受,佛一定来教化,佛要不来就不慈悲。刚强难化佛不接近,为什么?接近他不能接受,他毁谤,他就造罪业。你看,佛示现教他,不示现的时候,远离他,统统是慈悲。能够接受是去度他,不能接受,远离他,避免他造重罪,毁谤三宝的罪很重,这是佛的慈悲。《法华经》上这两句话,就是「身心柔软之意」。我们要学佛,第一个要有智慧,对于经教能听得懂,能解其义。第二个自己身心柔软,能够奉行;我们有刚强的态度,学了经教做不到。

第三「正慧除习」

【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正慧』,真实的智慧,真就是真实。正,无邪,不偏不邪,这叫正。「离颠倒为正。又契真入实为正。故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正慧从定中来的,从清净心来的。所以经题上这五个字,这五个字是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常常记在心上。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菩萨行,就是定慧等学。断恶修善,不能够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那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余习』是习气,「烦恼断后,残余之习气,名为余习。又名残习」,或者就叫它做习气。「二乘不能断除余习」,声闻、缘觉,「唯佛独能断之」《大智度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三毒是贪瞋痴,贪瞋痴真断了,他要不断不能证阿罗汉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因,就是《百法明门论》上所讲的六个根本烦恼,只要这六个在,你就出不了三界。这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是什么?恶见是见烦恼,贪瞋痴慢疑是思烦恼,合起来叫见思烦恼。恶见里头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合起来十条。这个十条统统断尽,六道的因就断掉了。六道的因断了,果就没有了,所以六道就不见了,好像作梦一样梦醒了。六道是一场梦,醒过来之后找不到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

谁有本事能断?不能断就不能证果。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断烦恼、消业障才能够证得,没有例外的。例外的只有一种,净土法门,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只有这一门可以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你要问为什么?经教里头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消业障、断烦恼。就是不必刻意去断烦恼、消业障,就在一声佛号里头自然消掉、断掉,妙不可言!修净土的同学,这桩事情你一定要知道,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你就白修了。念这一声佛号,就得阿弥陀佛的加持,阿弥陀佛的智慧福德无量无边,都在这句佛号当中。我们感觉得自己业障太重,烦恼、习气除不掉,念佛就能除掉,而且非常有效。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你的信愿坚不坚定。有坚定的信愿,我真想去,我真相信,这个往生的条件具足了。生到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是在哪个地位上,那是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什么功夫?念佛断烦恼,念佛消业障,看你烦恼、业障消多少,你的品位就不一样了,是这么个道理。

你要真正懂得,你看到乡下这些阿公阿婆,手上拿一串念珠,一天到晚笑咪咪的,佛号不间断。你看到这种人要恭敬、要问候,亲切的问候,为什么?他们往生,品位可高了!最高的品位可以上辈,上品上生,那个地位是十地菩萨,一般人比不上。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烦恼习气没断,业障没消,往生极乐世界品位不高。所以才晓得那些阿公阿婆真了不起。他不认识字,他什么都不懂,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像锅漏匠一样,什么都不懂,你看念三年佛,示现的样子给我们看,预知时至,站着往生,死了之后还站三天。真难得,真正不可思议,这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几个人看懂了?看懂了他就真干。我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像他这个样子,这看懂的人,真干!还做不到的,没看懂,看到了,什么意思不晓得。

《大智度论》上给我们说明,阿罗汉、辟支佛有习气,三毒烦恼断了,气分不尽,习气在。「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去,余气故在」。这是比喻习气。香在香炉里头烧,香烧尽了,没有了,闻闻还有香气,那个气味还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烧柴火,火烧烟出,柴火烧了,变成炭灰。为什么没有把它完全烧完?火力不足,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不但是三毒,佛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掉了,不但都断干净,习气也断干净了。「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它是把烟、炭代表习气,火烧尽了,留下来是炭,留下来是味道,香气。

下面举例子,舍利弗尊者「瞋恚余习」。证阿罗汉了,贪瞋痴慢疑真断了,但是什么?习气在,说明习气难断。习气在,他有没有瞋恚?没有,确实没有。为什么?他养成一种习惯,富贵人家有傲慢的习惯,从小在那个环境养成了,那个傲慢不是有意的。学佛之后,傲慢真断了,对人心地真的是真诚恭敬,可是说话态度、语气、表态还带着有傲慢习气。佛菩萨都不例外。难陀尊者淫欲的余习,毕陵伽婆蹉,傲慢的习气,这是佛的大弟子,都是证得阿罗汉。在大乘经里面称他们为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可了不起,大阿罗汉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当然没有了,要是有习气,那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习气统统断尽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像舞台表演,不是真的。「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譬如一个人犯罪了,戴的是脚镣、手铐。现在虽然被他放了,刑期满了,放了,放了时候总有好多天他的动作都不方便,这也是习气。现在极乐世界的大士,这些大菩萨们「无复余习」,没有习气了,「表能行至佛之行处」,他们自行化他,这是佛所行处,都能够跟佛很相似。「故《魏译》,魏译本的经文上说,「谓彼土诸大士,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这是说在极乐世界成就的果德,因行果德都非常殊胜。

下面第四个,「依佛所行」,一步一步向上提升。

【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

「七觉即七觉支,又名七觉分,或七菩提分」「觉者,有觉了与觉察」两个意思。「觉法」,实在讲我们这个地方,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浅来说,浅而言之,八正道里面的七觉支、七菩提分。这有七种,「故曰支,或曰分」,分、支是一个意思,有七种。下面是七种名称,很难得,念老都把它撷到此地来。名称是「念、慧」,慧又名择法。有时候我们看到念觉支、择法觉支,也有地方看到慧觉支,慧觉支跟择法觉支是一个,一桩事情。你有智慧你才能择法,没有智慧不能择法。择法是选择法门,法门无量,我从哪个门进去?这要智慧去选择,选择你有能力进去的。「精进、轻安、喜、定、行舍」,这七个名词。

「此七觉支之义」,什么意思?「为,一、择法觉支,以简择智慧法之真伪」,这是第一个。在一切法里头,你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佛法里面,大乘是真的,小乘不是真的,是佛的方便说。《法华经》上讲得清楚,佛说「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前面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我们知道,二乘、三乘都是佛的方便说,真正的,那就一乘法,一佛乘是作佛,这叫一乘法。一乘经,过去祖师大德只承认三部经,第一个《华严》,第二个《法华》,第三个《梵网》《梵网经》没有到中国来,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梵网》也是一部大经,到中国来的只有这一品,「菩萨心地戒品」,大乘菩萨受菩萨戒就用这部经。

净宗,一乘当中的一乘,怎么知道?《法华》《华严》最后是引导人念佛求生净土,净土变成大乘的核心,这是真的。《华严经》上非常显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大乘无量寿经》自然是一乘经,我们的选择。为什么不选择《华严》《华严》太大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报。福报是什么?要长寿,你才能受持大经。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也没有那么高的智慧,那是法身菩萨受持的。可是,这个大经归到《无量寿》,我们回头受持《无量寿》容易,我也有分。受持《无量寿》的条件很简单,真信、切愿、一向专念,就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比华严会上还要殊胜,这个不可思议。这个经是真经,真中之真,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没错。

第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精进是什么?选定之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精进。一门深入是择法,选择之后,我就认一门,有精进你决定有成就。

第三个,「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真正选择,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确确实实得到欢喜心,你没有一天不快乐。我们冷静细心观察,刚才我跟大家讲的这些阿公阿婆,他们什么都不懂,一串念珠,一句佛号,一天到晚念念相继,他不中断。见任何人满面笑容,你跟他说话,他回答你的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话都没有。这是什么?心得善法,生欢喜心,这些人做到了!

下面第四,「轻安觉支」。轻安是没有压力,身没压力,精神没有压力,他快乐无比。「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我们真看见了,我们对这些修行人非常羡慕,欢喜赞叹,看到这些人就真正看到极乐世界的人。宗门大德、教下善知识,虽然有名气、有声望,得到大众的恭敬、尊重,能不能往生没把握,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往生是真有把握,说老实话,他什么时候想去他真走得了。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天,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他是在做度众生的事情,不是做别的。所以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