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  2012/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三十五页倒数第五行,从末后这一句看起,从「擐者」这看起:

「以身被挂铠甲」,名为『擐』。『甲胄』,「乃古代战士被衣于身,以防矢石伤自肉体」。这是古代战争冲锋陷阵的时候,这些将士都是披挂铠甲。铠甲,有的用铁片做的,有的用很坚硬的皮革做的,可以防止刀枪、防止矢石。矢是箭,石是石块,古时候攻击别人所用的这些手段。这个做比喻,「以喻大心行人」,行人是修行人,发大心的修行人,「为敌生死」,了生死出三界,修行人的头一个目标在此地,「以誓愿为铠甲,护卫本身慧命」。一切菩萨成佛的誓愿,总结就是四弘誓愿,把所有菩萨因地上所发的大愿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第一个是度众生的愿。实在讲,四条,这一条是真正的愿。能度众生,一定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决定不能度人,这是古今中外那些修行人我们都看到的。

先度自己,第一个是德行。德行从哪里修?从持戒,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从这下手。烦恼断掉了,才能学法门;烦恼不断,学法门非常困难,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傲慢的习气、自私的习气,这最重。佛法里面讲的根本烦恼,六条,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大类。严重的话,佛菩萨来教他,他都得不到利益。这就是一定先断烦恼,把孝亲尊师的心发出来,把真诚恭敬心、求法的大愿发出来,你才能真正得受用。确确实实,每一个好老师都想教人,希望他的学术能够有人继承,世世代代传下去,诸佛菩萨更是殷切的期望着,但是这些学生到哪里去找?李老师早年告诉我,学生想找一个好老师难!到哪里去找?那是想学东西。好老师也想找一个学生,把他的东西可以传下去,更难!这一桩事情完全是讲缘分,缘分当中还要求三宝加持,让佛菩萨冥冥当中把这个缘促成。真不容易!世出世间最难得的是个有真诚心的人,有这种心,无论在世法、在佛法肯定都有成就,有很殊胜的成就。

这是讲一个大乘真正发心修道、传道的人,勇猛精进,以自己的『宏誓功德』,用这个庄严自己。不求名闻利养,不求荣华富贵,一生默默耕耘,没有人知道。等到成就了,我们理解,诸佛菩萨来做因缘,被人发现。像印光大师,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住了三十年。七十岁之前,差不多老法师四十岁的时候,五十、六十、七十,四十多岁的时候做藏经楼的,用现在的话来说管理员。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他懂得珍惜这个机缘,深入经藏,归心净土,三十年当中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一个人默默用功,七十岁被人发现。有一批学者、大学教授到观音菩萨这个道场,普陀山去旅游,发现印光大师。有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看人不一样,看到印光法师举止温雅、和蔼可亲,这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与他交谈、向他请教,都能把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有学问,于是就很乐意亲近他。离开普陀山,人家写文章,在报纸杂志上介绍,普陀山有一个大德。经过这些人一宣扬,印光大师出名了,来跟他学习的、参访的人多了。

法师乡音很重,他是山西人,常年住在南方。讲经不方便,人家听不懂,所以用文字来弘法,《文钞》就是这么来的。多少人写信向他请教,他给他解答问题,这部《文钞》就是佛学问答。这部书一流通出去,印祖声名高了,国内外都尊之为大德。断烦恼,学法门,藏经楼里头三十年,这人一发现,开始弘法。印祖七十岁开始,八十岁圆寂,他老人家弘法的期间十年。可是这十年的影响,这是佛门里面诸位大德公开承认的,在这一个世纪一百年当中,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真干,实学,没有一丝毫虚名,虚假的没有,正是经中世尊教给我们,「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印祖做到了。这是以这个为庄严。

下面说,「与此全同」,这是讲比喻。古时候战士上战场,披挂铠甲;一个修行人,以自己的誓愿为铠甲,保护自己的法身慧命。佛门的铠甲,一个是愿,一个是行。行特别重视持戒,为什么?真正修行人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学佛的目标就是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分这三等,目标确实在彻悟。彻悟一般人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放下。我们看彻悟的人,彻悟的人是什么样子?他明白多少就放下多少,这个人有指望彻悟。我们从禅宗公案里面看到,从教下经律里面也看到,只要锲而不舍,一心向道,世俗的东西愈远愈好,自己还没有成就,要远离。

人,年轻的时候就成就不是一桩好事,容易引起骄慢,自以为是,名闻利养不知不觉的染上了;不是他有意的,好像自然就染上。这什么原因?无始劫以来的习气,自己确实做不了主。那怎么办?昙花一现,这一世过去了依旧搞轮回。这一轮回就很麻烦,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轮回多少次才能得个人身?得人身的条件,前世要修五戒十善,中国古人讲的你要修五伦五常,才能得人身。如果生在今天这个社会,来生得人身就太难太难。为什么?三皈五戒、五伦五常全都没有了,你从生下来就没见到、就没听说,这怎么个办法!那这一生造罪业,还得受三途苦报。三途,进去容易出来难,李老师从前形容长劫轮回,时间是论劫数算的。所以什么时候你再得人身,遇到一个盛世,生在有佛法的地域,把从前阿赖耶的善根挖出来接着再干,真的不知道多少世。想到这种情形,才真正知道这一生的可贵,不但得人身、闻佛法,而且闻大乘,而且是闻大乘里面的净宗法门,一生成就的法门,这个法门要错过了,你说多可惜,你要错过了,你要受多少苦难再能遇到。遇到是肯定的,时劫长短可不一定。于是我们才真正知道珍惜这一次的缘分,这一次的缘分太殊胜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十年前没有这个会集本。会集本确实是会完成了,流通量太少,不容易见到它。这个本子大量流通也是最近的十年,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流通,与同学们来分享,大家知道了。虽然大家知道,还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反驳,甚至于看到这个书都把它烧掉,有,时有所闻。但是反对尽管反对,烧尽管烧,学习的人还是天天在增长,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安慰。我们自己愈来愈有信心,这一生决定往生,这就对了。

从极乐世界再来此界的人,这是叫乘愿再来。有没有?我相信很多,乘愿再来的人,虽然在五浊恶世示现为凡夫,也有生死。示现的人,他有大慈悲心,他有大智慧,他善巧方便,能与众生和光同尘而不染。那个不染,让一般人还看不出来,高明!这就是智慧。他在做榜样给大家看,身行言教,诱发大家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真相信有净土,真相信有阿弥陀佛。这些事情,我们同学当中就有不少给我们作证,诚心诚意修学,至诚恭敬,快的七、八年,慢的十几、二十年,天眼通现前,天耳通现前。这种能力我们知道,初信位的菩萨有,小乘须陀洹有。他们还没有到证果,有这种能力,能看到,而且还能看到一个人过去生中前世怎么样,再前世怎么样,能够看到五、六世。这小通,不大,不能跟须陀洹比。而且他看,能看得清楚,但是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同学告诉我。这个不是假话,是真的。从这些地方就增长自己的信心,也能帮助别人增长信心,说明经中所讲的句句真实,没有一个字是妄言。

这些再来人,一直到成佛,永离恶道。为什么?他不会作恶,他连一个恶念都没有。善恶的标准全依《十善业道经》,也就是说,身三、口四、意三他全做到,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都能实实在在去奉行。所以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也有生死,但是「生生世世,常忆宿命,不昧本因」,他自己知道他过去,他不会堕三恶道。这里头自然得佛菩萨威神加持。「示现同彼,彼者秽土众生」,这是说极乐世界有一部分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跟这个世间众生相同。他是再来人,他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业报来的,是愿力来的。他要没有这种悲愿,不发这个悲愿,在极乐世界必定证得一生补处。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

『泥洹道』就是成佛。我们看念老的注子,「极乐大士能发如是宏深誓愿者,盖因弥陀本愿加威,亦复是本身善随佛学也。弥陀本意,唯愿众生往生彼土,得涅槃道,悉皆成佛」。这段注解文不长,意思很深。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自己还没有成佛之前,我们相信三辈九品这一类的菩萨很多,尤其是往生的品位不高,同居土里头三辈九品,烦恼习气都没断,只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缘,烦恼习气种子在,没有缘,所以在极乐世界不现行。在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弥陀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我们要记住,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有能力回到娑婆秽土来度化众生。他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乘愿再来,他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个注子里头讲得很好,因弥陀本愿加威,同时也是他自己本身善随佛学。

佛以度众生摆在第一,自己成不成就是摆在第二。佛对于这类人也很佩服,没有自私自利,特别像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学生,成佛的无量无边,自己还没成佛。我们看《地藏经》,序分里面所写的那种庄严,是一切经典里头都没有。序品里面我们来看集会的大众,十方诸佛如来带着他的大弟子,来参加这个法会。我们在其他经上是看到十方诸大菩萨,没有看到诸佛的,只有《地藏经》上看到是诸佛如来。诸佛为什么来?诸佛以前是他的学生,地藏是他的老师,老师这个地方有活动,学生成佛了,学生也要来,庄严道场,帮助教化众生,教化里头的根本是孝亲尊师。学生成佛了,老师办活动,学生也来参与,学生是诸佛如来,这个影响力就太大了!老师是个小学教员,学生现在拿到博士学位,成名了,老师办活动,学生也来参加,行弟子礼,这能感动多少人。这是以身教,身教那个感人胜于言教。言教是听到,身教是亲眼看见,你看做学生的人对老师多恭敬,老师还是个小学教员,学生有大成就。这是教育真正成功,学生确实继承老师的本愿,而且将老师的本愿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老师是弥陀的学生,弥陀的本愿是唯愿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生跟弥陀一定是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是弥陀的真弟子、真学生。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成佛,度一个人往生就是度一个人成佛,这个功德无与伦比。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这是阿弥陀佛的事业,这是净宗圆满誓愿的成就。「新成之佛,复度众生。所度众生,又皆成佛」,成佛之后,「又复度生」,故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无穷无尽,没法子计算。这桩事情我们要记住,时时刻刻,念念不忘,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众。怎么介绍?要做出来给人看。怎么个做法?天亲菩萨《往生论》里头的五念门就是做法,礼拜、称赞、发愿。称赞就是念佛名号,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刻刻不忘念佛名号,这就是称赞。发愿求生。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机会就来了,你就可以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他。只有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个得无量寿,第二个得无量寿佛亲自教诲,决定成佛。成佛不为自己享受,成佛是为度众生,这种思想多伟大。不为自己,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没有自己。知道诸佛如来、一切众生跟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这是智慧,大智慧!所以自他不二,上面跟诸佛如来不二,下面跟一切众生不二。自性里头真正的慈悲心流出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众生,成就自己。辗转教化之后,「所生无尽」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

『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是大乘。还有:

【诸众生类。】

人天。

【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

没法子计算。注解里头说,「以如是辗转度脱故」,一代一代,世代相传。我们人间有世世代代,在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无量寿,一生所看到。「十方世界之菩萨、二乘、六道四生种种众生,得生极乐,证道成佛者,不可胜数」。我们发心,我们也在这其中,不必等到极乐世界。这里一发心,已经就真正参与极乐世界了,为什么?发的心是真心,不是妄心,至诚恭敬心决定生净土。在这个世间是旅游、是观光,极乐世界是老家。中国古人没有不常常念着落叶归根,归根就是回老家。极乐是我们真正的老家,我们必定回归极乐世界,回归极乐世界决定成佛,只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大智慧、大神通,能帮助无量无边众生求生净土,圆成佛道。用的是成佛之道里头的易行道,唯有易行道人人有分,人人能办到。八万四千法门不一定适合你,你修学会有很多困难,不容易成就,唯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我们遇到,信受奉行,再把这个法门的殊胜转告大众、劝导大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福报不可思议。度一个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福报就不可思议,度无量众生,那多大的福报!世间福报怎么修也比不上,比不上度一个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想修大福报,想修世出世间头等的福报,没机会,找不到。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原来修头等福报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个修法?我们真正把它做出来,把阿弥陀佛的教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

下面一段是用譬如来说明。「喻明」,下面有个小注,「能容设喻」。极乐世界多大?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注子注得好。或者有人怀疑,「十方圣凡,咸归极乐」,都到极乐世界去了,「彼一刹土,宁能广容」,极乐世界这个佛刹,怎么能够容纳得下?地球上的人口现在已经到七十亿了,超过七十亿,所以有人满之患。为什么?地球上的资源没有能力养这么多人。古时候这个世间好,为什么?人少。六十年前,抗战期间,中国人口号称四万万,四亿人;六十年之后的今天,中国人差不多到十四亿人,多了十亿,本来只有四亿,土地面积还是这么大,要养这么多人。科学家告诉我们,根据人口逐年上升这个统计来观察,三十年之后,地球上人口可能要加一倍,一百多亿人,这怎么办?所以现在各国政府呼吁节制生育。是不是办法?不是办法。于是科学家在那里幻想,我们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大量移民到别的星球。想法是不错,现在科学能力还做不到,看看二、三十年之后能不能做太空旅游。别的星球适不适合我们生存,这也是个大问题。

这是我们地球上的人肯定有这种想法,有这个疑惑。极乐世界人口的数量没有人知道,太多太多了,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下面解答说:「是义不然」,这就是大家这种想法不见得是正确。为什么?盖极乐国土,『常如一法,不为增多』。常如一法,永远是这个样子的,不增不减,再多的人去,没有看到拥挤,每个人生活空间都很大,都是逍遥自在。「佛云一法,义理甚深,众生难明」。这个一法是什么?一法是法性,是自性,自性叫一法。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边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所以再多不多,再少也没有看到少。最难懂的就是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它又能生万法。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他对五祖的报告虽然只有五句话,已经把自性全形容出来了。五祖给他做印证,他所见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是本自具足的,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他真见到了。

极乐世界,往生到那里去,身是法性身,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性就是自性,法性土没有边际,法性身也没有边际。没有边际,这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缘不现相,有缘就现相。缘不同,现相也不同,像《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身,三十二种、三十二类,哪里有缘哪里现。义理高深,众生难明,所以佛用大海来做比喻,用大海比喻极乐世界,用『诸水』比喻十方往生的这些人。大陆里面的江河,这些水统统流入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漫出来,这个大家容易懂。「诸水」,所有江河的水统统流到大海,大海不增。这是比喻十方往生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之众亦不增也」。这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一如。「又彼土大士,重返秽土,救度群生,其数亦无量」,这是真的,「但极乐圣众,亦无减少」,没有看到极乐世界的人减少。极乐世界人确实没减少,这些菩萨众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是他的应化身去,他的本身,本身是法身。

佛说得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上讲的。里面特别要注意三世佛,三世里头有未来佛。未来佛是哪些人?我们都是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我们本来是住在哪里?本来住在常寂光里。现在,现在还是住在常寂光里,只是迷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一知道,成佛了。成佛怎么样?没有来去。成佛是觉悟了,我本来在此地,哪有来去!十方世界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像作梦一样。我们梦中那个境界有多大?也是没有边际。醒过来没有了,没有醒过来的时候也看不见。它有没有占据空间?有没有占据时间?没有。为什么没有?它不是真的。于是乎我们就晓得,只有一真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十法界里面好像有增有减、有生有灭,作梦,醒过来就没有了。睡,睡着了,迷了就作梦,梦就生了,醒过来之后梦就灭了,有生有灭。

生灭都是假的,生灭没有占空间,也没有,不能说时间,时间空间都没有,极乐世界就像这个样子。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也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个世界人迷了,没有觉悟;极乐世界人个个觉悟,没有一个迷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所以我们住极乐世界得大自在,住这个世界迷,迷就有苦。迷是什么?完全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个世间样样都是真的。像作梦一样,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轮回、就是十法界,觉了之后没有了。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重返秽土,救度众生,就好比什么?回到梦境,去度那些梦中人。其数无量无边,痕迹都不着。有没有这个事?有这个事。在整个法界里头有没有增减?没有增减。不但没有增减,还没有来去。确实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不可思议的境界。「常如一法」,说得真好,「宁有增减」,哪来的增减!「于一法中,无有增减之义」

「兹再以世间数学之理为喻」,这一段念老讲的,用我们这个世间的理论来做比喻。数学里头有无量大或者是无限大,有这个说法,「以符号为∞」,好像阿拉伯的8字,但是它是躺在那个地方的,它不是竖的,是横的,代表什么?代表无量大。我们中国古人讲大而无外,就代表这个意思。「其数之大,超越限量」,所以叫无限。于是以无限大加一切有限之数,还是等于无限大。不管加多少,以这个无限大你去加,加一个亿,加十个亿、百亿、千亿、万亿、兆亿,它还是等于无量大,因为这个符号就代表无量大。「或增某数」,说更大于无量大者,这个符号就不行,不能用了。怎么还有比它更大的?它就不成为无量大。如果减,用无量大「减一切有限之数」,它还是等于无量大。因为无量大减一个就少,增一个就多,这就不叫无量大。故此无量大,「常如一法,宁可增减」,这是不可思议。今极乐世界,「实为无限大中之无限大,盖已超逾一切世间之无量大」

这用数学无量大来做比喻,没有比这个数量更大,也没有数量比这个更小,它是常数,它永远不变。这就是自性,佛说「法尔如是」,自性之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增减。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没有生死、没有先后,无量劫前成佛,跟现在这个人修行成佛,没有先佛跟后佛,平等的。就像流水一样,长江的流水,五千年前长江的水流到大海,跟现在水流进大海没有先、没有后。所以成佛没有古佛今佛,古佛今佛是世间人虚妄分别执著,实际上是没有。阳光遍照,千万年前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现在阳光也照在地球上,没有古今,它是常如一法。常如一法是真的,有增有减是假的,有先有后是假的,有远有近是假的,起心动念是假的,分别执著是假的,这不思议。佛给我们讲真的,法,自性,自性这个法本来就是这样的,妙用!

我们明白了,我们做人要把这个道理融入我们生活当中,那生活就是菩萨生活、佛的生活,随缘妙用。能随一切众生缘,里面怎么样?里面没有增减,随一切众生的缘。诸佛菩萨常如一法,我们要学,随一切众生缘也是常如一法。行吗?行。为什么?本来常如一法,没有增减。有增有减、有先有后完全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你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恍然大悟。诸佛菩萨完全是正确的,才发现我们错了。再给你讲真话,真话里头没有谁是谁非,没有谁错谁对,没有。我们都起这种妄念,在打妄想。没有念头,所以一如。这个一如就是常如一法,不为增多。这个妙用即是常,本经所说的常寂光。这部经里头的立论基础,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常寂光)、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本经三种真实,所依据的理论,三种真实就是自性。

「又上经文正显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华严经》上所说的,「殊胜微妙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极乐即是华藏」,所以「广狭自在」,没有广也没有狭,在它那个境界找广狭找不到,「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互融互摄」,互融互摄是一体,「非言思所能及」,我们的言语说不出来,我们的思惟想象不到。为什么?言语不是真的,思惟也不是真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境界自然现前,你能够亲证得。这是究竟涅槃的境界,是妙觉如来的境界,唯证方知。

我们再看末后这段经文,「结归弥陀」,这里做个总结。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这到最后结归阿弥陀佛。我们看注解,『八方上下』,八方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方,加上上方、下方,这叫十方,「八方加上与下即是十方。十方无数佛国之中,其长久广大,明好快乐,皆与极乐世界不能相比。故云最为独胜」。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知道,经论上一再告诉我们佛佛道同,成佛是决定平等,为什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比别的佛国土殊胜?这个我们很难理解。我们学习时间这么久,在体认这方面,知道阿弥陀这个名词就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个名词是自性圆满的名号。极乐世界是自性圆满的流露,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皆不出阿弥陀佛这个名号。阿弥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我们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就是成佛,所以这个题里头意思圆满。一切诸佛如来,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阿弥陀佛是大圆满,究竟圆满,圆满的称性。能够让一切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无间地狱众生,能在一念之间回归圆满的性德,确实只有净宗法门、弥陀净土最为方便。这个法门,你要真正能信、发愿、念佛,往生净土,必成无上道,所以它确确实实在一切诸佛刹土当中『最为独胜』。它独胜的是众生回归证得的方法独胜,没有比这个方法更殊胜的,这真正不可思议,方法不可思议,成就也不可思议。

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就是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为什么?弥陀本愿是从参访诸佛国土、一切如来,真实、至善、智慧行愿的大圆满,所以你得弥陀本愿加持就是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这也是不可思议,最为独胜。它真有根据,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不是阿弥陀佛自己在家里坐着想出来的,不是的,他是到处参学,到处去看,到处去考察,好的统统摄取,不好的,等于我们现在讲把它改进,才能变成尽善尽美。

「长久即常住」,永远没有改变,「如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极乐世界一切万物,包括自己的身体,没有衰老,没有这个现象,没有变化的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有衰、有变,变化刹那不停,所以叫无常。它那里真常,我们这里无常。你看一秒钟就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你没有办法叫它停住,相似相续,念念不住,所以是假的。所有一切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念头的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的频率在波动,这就是有衰有变。「广大,如上文大海所喻之义」,佛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把众流,大陆江河这些水往大海流注,比喻作十方去往生的人。

「明者,清净光明。好者,相好庄严。快乐者,如《小本》云」《弥陀经》上所说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所以能最为独胜者,皆由彼佛于因地中求得大愿,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以致于成」,这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的因。皆由彼佛,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那个大愿是求得的,是他参学、考察一切诸佛刹土,求取诸佛刹土里面的精华、里面的美好。经上告诉我们,他用的时间是五劫,这么长的时间。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不可以闭门造车。阿弥陀佛这个举动,实际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三参。方老师早年告诉我,这是真实智慧,是你从参学当中得到的,不是凭空想象的。每一愿都落实在参学时候得到的结论、得到的启示,再加上无量劫积功累德功德的成就。所以我们要学佛那种参学的精神,到处去看,好的记住,我要有;缺点我要记住,要改进,你就比别人好。每一尊佛、每一个道场、每一桩事情都细心观察,优点摄取,缺点不要,这样建立了极乐世界,这样成就了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后得智,无所不知。所以这文中,因地求得大愿,无量劫积功累德,是这么成就的。

「阿弥陀佛以此无上恩德」,他的成就,把他的成就,他不是自己享福,「普施十方,无有穷极」。佛的心量太大了,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用极乐世界供养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有缘是什么?真相信,真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叫有缘。如果对极乐世界有怀疑,信心不足,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不想求往生,这就没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不在佛,在众生,你什么时候回头,佛就什么时候来加持你。你不回头佛也加持,但是这个加持的力量你接收不到。为什么?接收的条件是真信、真愿、真念佛,具足这个条件,弥陀的加持你就接收到;没有这三个条件佛也加持,你接收不到,你没有感触。这是普施十方,无有穷极。

「弥陀恩德,广大深远,言语难明」,言语确实没有法子说。不但言语没法子说,我们怎么去想也想不到,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无法想到,你说不出来。「纵身有百口」,这是比喻的话,你有一百张嘴,「口有百舌,穷劫说之,亦不能尽」,你说上一劫说不完,你说无量劫也说不完。穷劫是无量劫,无量劫说之都不能尽。「故云不可胜言」。这是什么缘故?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圆满的流露。诸佛如来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未必是圆满,阿弥陀佛是自然流露、是圆满流露。为什么?慈悲心太切,真的没想自己,没有自己,念念都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诸佛智慧、神通、道力完全平等,但是在起作用的时候,也就是讲有缘众生,起作用的时候有差别,这个差别是因地当中修行的时候愿心不一样,差别从这来的。唯独阿弥陀佛,在出家做比丘僧的时候,他的慈悲心就是圆满的,是圆满的流露、圆满的起用,这跟诸佛不同。没有缘的也加持,平等加持,没有缘的人说自己没有感觉;像阳光普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阿弥陀佛光明慈悲,像阳光一样,只要我们能信、能愿、能依教奉行,我们全都得到。这是给我们解释经上『不可胜言』。

「盖彼佛住真实之慧,故能施真实之利,普令一切众生,咸入真实之际,故其恩德无有穷极」。这是真的,字字句句真实不虚,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真实之际都是圆满的流露。而且常如一法,决定找不出有增减,阿弥陀佛对这个地方照顾多一点,对那里照顾少一点,找不到,决定是平等。受弥陀加持力量不一样,那是接收的人你接收多少,不是阿弥陀佛给这个人多、给那个人少,不是的,佛是平等的。接收的人感触不一样,这是跟接收人的愿、接收人的解,他理解多少、他发愿大小,与这个有关系。我们跟佛发同样的悲愿、同样的慈悲心,你就能完全得到佛力加持。

佛力在哪里?就在这部经典之中,你得到加持。这个经典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彭际清居士说这部经即是中本《华严》,一点不错。《大方广佛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所见到的大本《华严》,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治要,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是多大的福分,多大的福报,自己一定要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