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七集)  2012/4/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我们学到「十乘之理观」,十条学过前面三条,今天从第四看起:

「四、破法遍。破法遍者,谓以三观能破之法,遍破诸惑也。」这是说前面第一条「观不思议境」,这一观成就了,就成佛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上根人。在这一观里面,我们没有办法观不思议境,在这得不到受用,那就得用第二个「发菩提心」,用第三个「善巧安心」。要把心安在什么地方?要安在法性上,也就是心要住在法性上,这也不是个容易事情。心要真正能安住在法性,也是初住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我们念佛的人是在一个相似的境界当中,但是这个相似会入真实,也是不思议境。我们的安住是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一心安住,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十乘观法不容易,把心安住在佛号上,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万修万人去,只要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功。所以净宗也是不思议境界,这个境界善巧方便、简单容易。

十乘观法前面三种得不到效果,再看第四种,试试看,破法遍。用天台家的三观,空假中三观,这个方法能破。破什么?「遍破诸惑」,就是无明、尘沙、见思,用三观能破。「藏通二教但用空观」,小乘阿罗汉他用空观,万法皆空,他用这个方法破见思烦恼。为什么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思惑里头贪瞋痴慢疑,合起来是十种,空观能破,我们为什么不能破?我们这个空观观不成,没有办法入三观的境界。也就是天台的三止三观我们纵然学了,学到它的一些常识,对我们不起作用,原因是我们的习气太深。克实而论,我们没有前面观不思议境的基础,对于事实真相了解不够透彻,菩提心发不起来。

我们通常讲菩提心,用十个字讲,大家很容易明白。真诚,真诚心发不出来,还是用虚妄的心,这个念头;清净心发不出来,心不清净,依旧被染污;不平等,迷而不觉;没有慈悲心,对人对事对物。这个没效,所以这个心也就无法安住。安住在哪里?安住在烦恼、安住在习气当中。所以我们这一回想,通身的毛病。安住在七情五欲,这是搞轮回,轮回心干什么都是轮回业,轮回心念佛还是轮回业,念佛不能往生,依旧是随业受报。不过无论你在哪一道受报,你这一生念佛,在受报的时候会恶的报减轻一些,善报会增长一些,得到的好处就是这些,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要真正发勇猛心,才能成就,不是真正发勇猛心不行,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藏通二教虽然是小乘,他只用空观,不知道假观,不知道中观,他能破见思,他破烦恼不是普遍的,是局部的。局部也了不起,为什么?见思烦恼破了就脱离六道轮回,他们的果报在四圣法界。别教,别教是大乘,先以空观破见思,跟阿罗汉一样,再以假观破尘沙,最后以中观破无明。「无明未尽,不得言遍」,破法遍,遍这个字是无明破掉之后才算是遍,只要无明在不算遍。为什么?无明要是在,离不开十法界,就是四圣法界他离不开。无明破了,他就离开十法界,就证得圆教初住菩萨,住实报庄严土,这些标准我们都要知道。我们现在在哪个阶段,来生在什么个境界里头,自己清清楚楚,不必问别人。问别人,真正知道的人不给你讲;不知道的人他瞎说,他说的不是真话,恭维你、称赞你,让你增长贡高我慢。这些,我们学佛都要懂得。

见思破了,清净心现前,由此可知,见思是染污。尘沙惑破了,平等心现前。我们今天不平等,就是尘沙惑在起作用;我们今天心不清净,是见思惑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迷惑颠倒,无明惑在起作用。所以无明尽了,脱离十法界,证得圆教初住,往生实报土,这个才叫遍。这个地方的法就是指见思、尘沙、无明,这些障碍之法。现在天台所传的、所教的是「圆顿教三观」,成佛之道。佛门里面都说,成佛的《法华》《法华经》是教人一生成佛的。依照它这些方法修行成不了佛、不能成就,那《华严》《法华》还有一个办法,劝你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华严》《法华》皆是导归极乐,这个有道理,是隋唐这些祖师大德们说的。

「圆顿教三观,祇在一心」,所以修行,你能真正把握住重点,一个就是心,一个就是色。这个色是物质,不是指男女之色,指物质,物质有色相。色从哪里来的?色是心变现出来的。不思议境界里头首先教我们观这两样东西,你仔细看,一个物质现象,一个精神现象,心是精神现象,念头;物质是假的,是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也不是真的,是法性迷了,突然出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佛教的名词叫阿赖耶,妄心,妄心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它的基础是真的,它的形相是虚妄的。什么叫虚妄?形相是生灭的。自性,就是它的理体,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法相宗经论上说,阿赖耶是真妄和合,它不生灭的那部分是真性,也叫做菴摩罗识,就是第九识,八识后头再加一个第九识。其实也用不着加这个东西,阿赖耶的本体是法性,不生不灭;阿赖耶的相分,就是境界相,境界相它有生有灭。这个是宇宙万有的源起,这从哪里来的。

佛在经上把这个真相给我们说出来,现代的物理学家证明了、证实了。他们研究发现,物质的起源,物质到底怎么回事情,念头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跟佛经所讲的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肯定佛经是科学,最高的科学,把整个宇宙万事万法的真相说出来了,它到底怎么回事情,搞清楚了。但是科学家的报告还不如佛经上讲得透彻,为什么?佛用什么方法?跟科学家用的方法不一样。佛用禅定的方法,用放下的方法,这都教给我们了。放下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执着,不执着了,把执着真从心里放下,见思烦恼就断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毫无执着的人,这个人是阿罗汉、是辟支佛,他们的境界。无论出家在家,只要放下了,统统证阿罗汉。阿罗汉不是说完全是出家人,在家人有;菩萨,在家也有;佛,在家也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还有一尊在家佛,维摩诘居士,在家佛。所以,出家能成就的,在家也能成就,你想成佛不一定要出家。

为什么古人要劝人出家?古时候出家修比在家容易。为什么?在家有很多琐事,所谓人情世故,这些东西都是扰乱。所以出家比较清净。现在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出家人的事情比在家人还多。在家只管一个小家,你的亲戚朋友也不过十几二十个人;这一出家,信徒千千万万,可不得了。所以黄念祖老居士说,现在修行成就的,成就最多的是在家女众,其次的是在家男众,再其次的是出家女众,出家男众排到最后,不容易成就。为什么不容易成就,我们下面会讲到。这些事实真相,佛全看清楚了。出家人修行不错,戒律很严,智慧开了,讲经说法,名出去了,知名度出去了,供养来了,利来了,这一下就迷惑了。沾上了名闻利养,很容易沾上,说是不沾名闻利养的,那个太难太难了。那是什么?那佛菩萨再来的,绝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决定做不到。所以现在,里面烦恼重,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出家修行就没几个了。这些我们都要高度警觉,一不小心就堕落了。

圆顿教的三观,祇在一心,「心空故一空」,因为一切法不离心想,心要空了,一切法就空了,空观成就。阿罗汉跟辟支佛入这个境界,我们入不了,知道有心空这桩事情,我们空不掉,心里面东西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今天实实在在说,只有把心里头装一个阿弥陀佛,其他东西统统舍掉,只有这个法门能成就。这是阿弥陀佛的善巧方便,独一无二的一个办法,能令业障习气深重的众生也能在一生成就。

「一切空即诸法皆空」,这个法在不在现前?在现前。你怎么看空?你知道这一切法,一秒钟里头已经更换了一千六百兆次。譬如这个身,这个身相一秒钟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哪一个是我?我就没有了。我只能一个,我不能在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我,那我就变成无量无边了。哪一个我成佛?哪一个我去受罪?所以念念不可得,《般若经》上所说的,要常常念这一句、想这一句,「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什么原因?就是每一秒钟里头它有一千六百兆个生灭。这个生灭,物质现象、念头现象都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念念不可得。这一念不可得,念念都不可得,所以一切法空。遍法界虚空界全是阿赖耶,阿赖耶的真相就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境界相,全是这么多的念头,佛法讲五蕴,这么多个五蕴纠缠在一起,让我们感觉得有物质现象,有这个念头现象。你一定要晓得,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以前的电影,幻灯片,连续放映产生的幻相,一秒钟二十四次。一秒钟二十四个幻相纠缠在一起,我们就看到电影画面好像是真的。现在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所以说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是真的。这就心空,明白这个道理了,知道万法皆空。

「空则三惑俱破」,既然空了,哪来的无明?我们讲起心动念。既然空了,还有起心动念吗?还有分别吗?还有执着吗?全不在了。由此可知,阿罗汉所观的这个空,只破见思,尘沙、无明没破,他不知道一切皆假,不知道一切皆中。一切是假,菩萨知道,知道体空,相是假的,所以能在相上不着相。知道中,真假是一不是二,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知道,十信位的菩萨不知道。通教、别教都没有出十法界,圆初住才出十法界,别教要到初地。通教成佛了,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相似即佛」,不是真的。

「心假故一假,一切假即诸法皆假,假则三谛皆立」,这个三谛是佛法,所以佛法也是假的,佛法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那个法是佛法,不能执着、不能分别;法都不能够执着,「何况非法」,那就是世间这一切法,因为它全是假的。所以佛法你可以用它,用它什么?用它帮助你破假证真。契入境界了,佛法就丢掉,带着佛法错了。我们今天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还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破无始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了,这句阿弥陀佛就没有了,要舍。如果你要不舍的话,你的无明习气断不掉,你就不能够契入常寂光。契入常寂光,不能带这个名字,因为整个常寂光就是这个名字。名是假名,假名丢掉了,真实就现前。自性里头一法不立,怎么会有一法?名号是一法。所以我们用这一法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这一法妙极了,它几乎跟目的是相同的。佛门里头祖师大德教我们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就入常寂光了。常寂光里面与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那个应是无念而念;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有念而念。境界要清楚,自己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把握往生,真的不需要问别人,自己比谁都清楚。

一切皆假,一切皆假你还执着它干什么?就不会执着了。生跟死都是假的。遇到佛法真不容易,真是稀有难逢。为什么?真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真正超越了,超越生死轮回;你不搞清楚的话,你没有办法超越。自以为超越,实际上还是堕在其中,为什么?没搞清楚、没搞明白,产生错觉。所以三谛三观这是佛法,佛法是依假,所有一切的相都是假的。佛法从这个地方建立,跟世间一样,建立三谛三观。

「心中」,心就是念头,跟中道相应,这叫心中,跟中观相应,那一切皆中。「一切中即诸法皆中,中则无惑不破」。这三种迷惑都破了,用浅显的话说全放下了,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放下,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无理不显」,理是真相,宇宙万法的真相统统现前,就是说你统统都看到了,这叫遍。这个境界,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理显就是见性,见到法性,法性的体相作用全明白了。如果上面所讲的「善巧安心惑破理显」,因为什么?心要安住在法性上,心真正安住在法性上,妄想分别执着也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要没放下,你那个心怎么能安住在法性上?不可能。所以善巧安心也是惑破了理显了,这个惑就是见思、尘沙、无明,统统破了,理就是法性,显出来了。那就不用这个了,破法遍不需要了。「由未安故」,你这个心还没安,没有能安住在法性上,怎么办?那就需要这个破法遍,需要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用空假中这个办法,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诸佛菩萨建立佛法,建立佛法是为了帮助众生开悟的。到将悟未悟的时候,这个法要丢掉,他才真正能进去。带这个东西不能进去的,必须全部放下,你就进门了,道理都一样。所以由未安故,「故须此破法遍也」,三谛三观。

下面第五,「识通塞。通即通达,谓菩提、涅槃、六度等法,其性虚通,而能显发实相之理,皆名为通」。你得认识清楚,哪些法能通自性、能通法性,哪些法障碍自性,用这个话就是障碍菩提、障碍涅槃、障碍六度。我们今天修净土,障碍念佛、障碍我们信心、障碍发愿,那就是塞。「塞即蔽塞」,为什么?生死是障碍,烦恼是障碍,六蔽是障碍。这些东西「其性昏暗,以能蔽塞实相之理,不能显发,皆名为塞」。这里头讲到六度、六蔽,后面有注解。

六度,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也许有初学的同学在,略略的说一说。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六度是菩萨所修的,这六个科目、这六种方法,能够帮我们度脱生死,帮助我们证得涅槃;修净土的,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帮助我们在极乐世界提高品位,这个力量很重要。布施就是放下,施,舍。放下什么?它分三大类,第一类是财物,财有外财、有内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身体,身体也可以布施。身体怎么布施?今天我们说做义工,就是用身体布施。我用我身体、用我的劳力、用我的智慧,义务的、没有代价的为大家工作、为大家服务,这个布施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获得的果报比外财大,外财,你没有用你的身心,你只是出的一些钱,出得再多,功德有限。内财布施功德是没有限的,完全看你用心,你的心愈真,功德就愈大,要是敷衍的,那个功德就很小。真心诚意去做,这个功德很大,不是外财能够相比的。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家境非常贫寒,身上只有两文钱,两文钱是两分钱。看见这个寺庙走进去,把这两文钱供养佛菩萨,庙里老和尚给她回向,为什么?她诚心,真诚。以后这个女孩子做了王妃,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寺庙来供养,老和尚派他的徒弟给她回向。她很奇怪,找到老和尚问他,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两文钱供养,老和尚亲自给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宝供养这个道场,老和尚为什么派徒弟来给我回向?老和尚就说了,妳年轻时候,那时候妳心诚,妳真诚、谦虚、谦卑,我不给妳回向对不起妳。妳现在有地位、有财富,这一点钱在妳算不了什么,妳贡高我慢,态度没有从前那么虔诚恭敬,我徒弟给妳回向就够了。这些话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诚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在道场做义工,那个功德可不得了。如果做义工,他有成见、有分别、有执着,就大打折扣,有功德,不大。要用虔诚恭敬,我们常说的真诚恭敬,那个功德太大了,没有法子说的。所以,无论财布施、无论法布施,无论是外财、内财,功德大小统统在用心不同。用心太重要了,用真心那就不可思议,用妄心就有侷限,就有大小的侷限。真心是什么?佛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那是真心。心里头没有我、没有人、没有对象、没有所施之物,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个功德大。决定没有求回报的心,那个回报可不得了;有求回报的心,这个回报的心就是有侷限,将来你能够得到的福就这么多,在你这个侷限里面。如果不放在心上,它没有侷限,你将来得的福无量无边,没有侷限的。这就是佛教给我们,施舍不求回报,它跟自性相应,它所成就的是自性功德,这还得了吗?称性的功德。这些道理、这些现象我们都要懂。懂你会修福,不懂你不会修。懂,感应不可思议,不懂也有感应,感应都不明显,为什么?因为你有障碍,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是障碍。所以,施财得财富,不要去执着,只想到什么?现前众生迫切需要的,我们就尽量做,不放在心上。

法布施长聪明智慧,这个更重要了。为什么?聪明智慧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断烦恼、能消业障,这四桩事情非真实智慧办不了。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学教什么?就是讲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要有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才能接受。所以世尊前面二十年,讲阿含、讲方等,那就是培养大家的根器、福德,就是善根福德。经过释迦牟尼佛二十年教导,善根福德提起来了,才能接受大乘,才能接受般若智慧。而般若智慧,是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教学的核心,主要课程,讲的时间最长,二十二年。到最后,回归到一真法界,《法华经》,有智慧了就提升到一真法界。

所以世尊的教学有次第,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这是真正的佛弟子。世尊在《佛藏经》上告诉我们,《佛藏经》不是《大藏经》,经题叫「佛藏经」,分量不多。这部经里头,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躐等。不先念小学,就去念大学,哪有这种道理!躐等的佛不承认,一定要循序按部就班。例外的真的只有两个法门,禅例外,上上根人,净宗例外。禅是定共戒,净是道共戒,实际上比禅还高。宗门得禅定,戒律是圆满的,定中不会破戒的。净土这一声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这个不破戒,戒定慧三学圆修圆成,戒定慧三学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部经自始至终都讲名号功德,念佛的人很多,懂得名号功德的人不多。所以他念得没有信心,念得没有把握,念不能得法喜。如果真正知道名号功德,我们相信他会死心塌地念这句名号,一分一秒都不会放松。为什么?他争取多念一声,积功累德,真实积功德,念佛这个方法。诚敬心生不起来怎么办?拜佛是个好办法,一天拜三千拜,半年恭敬心就起来了,不打妄想。念佛、拜佛,心里头念佛,身体在拜佛,就不会打妄想,这办法妙极了。比天台大师这个十乘观法还妙,简单,很容易学。

第一个布施,第二就是持戒。你看,先教你放下,你不放下,这个戒就不能持。真正放得下,戒就很简单了。持戒,根本戒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比丘戒里头把这个叫四根本戒。你要不放下,你做不到。不杀生,我们把不吃肉放下,不吃众生肉了,不杀生这条戒就很容易持。如果你贪图肉食,这条戒你做不到。不贪财物,这个能放下,不偷盗就很容易做到,不会占别人便宜。所以,为什么把布施摆在第一,布施是佛法修学的根本,不能放下,戒律就不能成就。戒为无上菩提本。

佛教在家人修布施,为什么?在家人一生当中所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个都是果报。果从哪里来的?果有因,因就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这个财富你正当得来的,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得到这三样东西,你得修因。不肯修因,用不正当手段去取得,那造孽了。你所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你说你何苦?这一生享尽了,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为什么不舍?钱一分都带不去,多做好事。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很多,没吃没穿的,你有多余能帮助他,好事情。只知道施舍,不求果报,就变成功德;舍,希望得到好果报,福德。福德、功德在事上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样,有求是福,没有求是功德。所以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

能布施就能持戒,能持戒才能有忍辱,戒不能守,忍决定做不到。忍有顺逆两种不同的境界,顺境难忍,为什么?顺境里面,称赞你的人很多,你会不会起傲慢的心?会不会以为我很不错了?这个念头起来就麻烦了。换句话说,你的谦德没有了。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都没有了。所以顺境里头要能够忍,你才能保持这五德,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不会被人称赞、夸奖搞迷惑了。所以很容易沦落到名利里头去,名利是陷阱,愈陷愈深,到最后不能自拔。逆境里头要忍,逆境里头毁谤你的人多,侮辱你的人多,障碍你的人多,甚至于陷害你的人多,你统统要能忍。实在上讲,逆境的忍很容易,顺境的忍难,太难太难了。很多人不晓得,以为逆境堕落了,顺境里头堕落的人比逆境的多。因为逆境它很明显,顺境他不知道,没有感觉,自己堕落了不知道。堕落到一定的程度,自以为很了不起,别人劝告他,他不能接受。太多太多这个例子。顺逆两种境界你都能把握住,善缘里头,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这是忍辱的功夫。

能忍当然就精进,他的境界大幅度向上提升,境界提升,心就定了。我们前面讲的安住,把心安住在正道上,我们念佛人好,把心安住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这是介绍极乐世界的说明书,我们心就安在这上,安在这上就是安住在极乐世界。念念不想别的,只想极乐世界,只想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愿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什么时候来接引不要求,把这个事情托付给阿弥陀佛,由他老人家做主,你看什么时候合适就来接引我。需要我再多留几天,咱就做表法,把净土这个法表出来,这个有意义;不能表法,佛就来接我去。不要去想寿命长短,不想这个事情,那是想不到的。本焕老和尚,也是我的老朋友,他自己常说,他一定要超过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走的。我刚刚接到电话,他昨天往生了,我们今天讲经给他回向。他曾经两次请我讲经,在光孝寺,第一次请我好像只讲三天,我记得听众有七百多人;第二年又请我,讲了五天,好像是的,听众两千多人,法喜充满。非常难得的一个老和尚,值得人尊敬。

禅定就是安心,最后智慧现前,心安了就生智慧,心浮躁就生烦恼。所以,这六个科目就像六层大楼一样,后后深于前前。我们就晓得,智慧是建立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基础上,智慧才开。没有前面这个,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完全不一样,智慧是真功夫,没办法投机取巧,知识有方法。现在科学的工具帮助你获得大量知识,但不是智慧。这是六度简单的介绍。

下面「烦恼」,这讲烦恼,「谓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昏是迷惑,烦是烦杂、烦乱,它能够让你起烦恼,让你心神不定。这个后面说六蔽,我们前面念到的,六蔽就是六度破除的对象。第一个「悭贪」,用布施来破它。悭贪的这个念头没有了,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这好比是六个病,六度是六服药,药到病除,它的作用就是破这个烦恼的。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贪是贪求,自己没有的希望得到。今天这个贪求麻烦,没有止境。过去因为有伦理、道德、因果这些教育,学习之后他都有个谱,财色名食睡,满足自己需求够了,他就不再贪。现在这个底限,标准的底限没有了,不但是超越这个底限,超过太离谱了,在历史上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社会。就用佛这六个标准,悭贪、破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我们现在看社会就这个现象,在全世界你都看到,这个现象麻烦。真的,大家都想怎么对治,你看佛法里头菩萨六波罗蜜就是对治的。现在这六个是社会通病,迫切需要六波罗蜜来对治。

你想贪财,佛告诉你,用正当方法去取得财富,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做生意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欺骗顾客。胡小林是经商的,学了佛,我就告诉他,把佛法落实在你的生活、落实在你的事业,他做到了。你看他在一些论坛做的报告,非常受人欢迎,他所讲的东西是他自己亲身做出来的,经验之谈,不是文字上、经典上,不是,亲身的经验做出的效果。以前用不善的心、不善的手段,造许许多多罪业,得到的有限;现在完全用佛法,用布施波罗蜜。公司里面许多章程、定的一些法规全部不要了,都作废,用什么来统理大众?用《弟子规》、用《感应篇》。公司上下员工统统学《弟子规》《弟子规》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做,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不但不能做,念头都不可以有。老板从他自己做起,员工不要督促,全是自动自发。过去这个公司收入,赚的钱是老板的,现在不是的了。现在赚的钱,第一个得好处的是谁?顾客,第二个得利益的是员工,老板在最后。所以,员工没有一个不欢喜。他的员工待遇是比照外国公司,比国内自己的公司待遇高,他比照外国公司发工资。而且福利非常好,他对你一家,你家的老人、你家的孩子统统都照顾到,员工欢喜。对这个公司效忠,这不是老板要求的,《弟子规》上要求的全做到,《感应篇》上要求的全做到。

他今年大概才第六年,用传统文化落实在公司、落实在家庭,幸福家庭!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对于朋友、亲戚都全心全力照顾,把伦理做出来,把道德做出来。稻盛和夫做了五十年,日本经营之圣。我相信胡小林要做五十年,他的业绩一定超过稻盛和夫。因为稻盛和夫的公司赚的钱,第一个得利益的是员工,第二个是顾客,第三个是老板。胡小林今天把他的第一、第二反过来,他第一个是顾客,第二个是自己员工。让社会大众得利益,这一点比稻盛和夫高,所以我相信他的成就一定会超过。证实中国古圣先贤东西管用,在现在能做得出这么好的成绩。前天他打个电话给我,现在在学《大乘起信论》,佛法里面过去看不懂的东西,现在慢慢都看懂得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大乘起信论》也是学净宗必读的一部经典,论里头也是指归净土。

所以布施破悭贪,持戒破破戒,忍辱破瞋恚,能忍不会发脾气,不再有怨恨恼怒烦,都从忍辱里头成就的,精进度懈怠,智慧度散乱。在这个地方我们反过来想,心要是散乱,你就没有智慧,你就生烦恼。所以心浮气躁是大病。现在年轻人心浮气躁的多,我在国外看到这些大学生,心定不下来,妄念、杂念太多了,所以接受教育的能力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们看到很难过的一桩事情。特别是圣贤教育,一定从恭敬当中得来的。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圣贤来教你、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处。我们用什么方法把散乱心、杂念、妄念把它清除掉?净宗里面就是一个方法,一向专念。你这一生只有一个方向,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一生当中非常单纯,我活在这世间为什么?就为这桩事情。我真信,真的求愿往生,用清净真诚心念这句佛号,时时刻刻希望这个佛号不间断。初学的时候免不了间断,间断不怕,一觉悟了赶快续上。你这样子,二、三个月之后,间断的时间愈来愈少,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这就是进步,这个就是好现象。

六度、六蔽我们明白了,我们看这个文。六度是通,六蔽是塞,不通。所以「六蔽等法」,这六种「其性昏暗,以能蔽塞实相之理,不能显发」,所以叫塞。「若一概言之,如前破法遍中所破诸惑为塞,能破之法为通」,这是把通、塞两个字引申来说。「若别途言之,于能破观法复起爱着,亦名为塞。所谓于通起塞,此塞须破,于塞得通,此通须护,但破塞存通。」这几句话说得很好。法没有定法,为什么没有定法?譬如说是「能破观法」,在这个地方起了爱着。六度是破六蔽的,你如果把六度爱上了,执着了,好了,本来它是通的,现在它变成塞,它不通了,所以亦名为塞。这个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对于法不能执着。法可以用它,用它什么?用它把我们塞的地方、不通的地方,用它来打通,打通之后就不能要了。好比我们过河需要用船,登上岸了,船要丢掉,不能把船拖上岸,拖上岸就错了。所以一定要认识,佛给我们是个工具,让我们用这个工具,打通之后,工具就丢掉,不要再执着。对这些工具起了贪爱,又变成执着,又变成不通了。所以于能破观法,像六度它能破,在这上起了爱着,那也叫做塞。你看于通起塞,本来是破悭贪的,现在执着布施,喜欢布施、执着布施,又变成障碍。于通起塞,这个塞还要破掉,得放下。放下,记住,不是事上放下,心上放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重要是心!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不外色、心二法,色是物质,心是受想行识。这个道理总要搞清楚,总要搞明白。于塞得通,这个通需要护持,但破塞存通,这就对了。

下面说,「如除膜养珠,破贼护将」,这个比喻有注解。除膜养珠,膜是什么?眼里头的翳。眼生病了,眼有一层翳,翳让你看东西看不清楚。像白内障就是这个病,就是这个翳,必须把这个翳拿掉,眼睛就恢复正常。除这个膜,要养眼珠,这就对了。这是除膜养珠这个比喻。第二个比喻,「破贼护将」,将是什么?贼的首领。你把贼首领抓到,贼这个团体就解散了。

「由上破法遍中,修之未悟」,第四是破法遍,用破法遍这种方法,我们还没开悟。「复恐于通起塞」,就怕这个,通,你对它起了分别、起了执着,它就又不通了,就又变成塞,「于塞无通」「所以立此通塞一门」,这就说出为什么有第五这一门。第五这一门教你认识通跟塞,什么是通道,什么是障碍,塞就是障碍,障碍你的通道。那是什么?就是爱,你不能有一点点爱心,你有一点爱心就变成障碍。因为什么?爱法,这个方法好!它又变成障碍。所以立此通塞一门,「捡彼破法遍」,这个地方的捡就是检验的意思。也就是检查、勘验这个破法遍里头到底哪些障碍,把这个障碍要把它变成通,「令于塞得通」,于通没有障碍,「故名识通塞也」。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凡是障碍我们清净心的都要把它捡择。此地用个捡字,这个捡很像修.蓝博士所说的清除,有这个意思在。把这些障碍统统要清除掉,不就通了!

这个障碍,障碍的根源总的一句话就是情执,都是它在这里惹的麻烦。八万四千法门,有人就贪着法门。坐禅是个好方法,贪着禅味;六波罗蜜是好方法,贪着这些方法,用这个方法达到自己的欲望。听说三种布施,他不是除悭贪的,他是想发财、想得智慧、想得健康长寿,他目的不是破悭贪,那就又变成塞了。所以,是通是塞没有一定,必须要用清除的方法,要把这些弊病(就是副作用)统统把它清除掉,保留它的正,正的利益,纯正的利益。所以布施,一定要知道,是清除悭贪的。我们用这个理念、这种心去修布施,那利益真得到了,为什么?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贪。烦恼的根是痴,那是根,但是起作用里头最麻烦的就是贪。所以把贪摆在第一个,把痴摆在最后,一头一尾。如何能叫人不贪,不吝啬、不贪?智慧开了就行了,从根本解决!

所以般若是根本,其他这六个方法是枝叶,没有根本,这六个都不叫做波罗蜜,为什麽?它不能起作用。持戒不能破破戒,装出持戒的样子,实际上他还是破戒;做出种种布施,实际上他是得利,他所获得的是名闻利养,他目的不在此地。布施波罗蜜不是度悭贪的,他是用布施这个方法得来财富、得来聪明智慧、得来健康长寿。这个东西,增长无明、增长愚痴,依旧搞六道生死轮回。这是什么?错用了心!方法很好,佛的方法,他错用了心,把佛的方法去搞六道轮回去。这也就是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不能听错了,不能用错了。听错了、用错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把问题更加严重。佛是叫我们断烦恼、证菩提的,我们搞错了,是增长生死根本、增长六道轮回,这还得了吗?这不是佛的意思。

但是佛说这些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世出世间的富贵是从修布施得来的。大贵之人做到帝王将相,大富之人拥有亿万财富,修布施得来的;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得来的,一点都不假。我们要是贪着财富、贪着高贵、贪着健康长寿,这错了,你从这里又起贪心了。破贪心的,结果变成增长贪心,用佛的方法,效果适得其反,完全是错用了心。那就好比眼睛里头有膜,膜要不除掉,你就看不清楚,你就会用错了。这一条重要的意思就说清楚了,您要认识通、塞,千万不要把通变成了塞,可以把塞变成通,不能把通变成塞。这要智慧,没有智慧做不到。

今天时间快到了,我就讲到此地。还有三分钟,我们为老法师做一个默祷,纪念本焕老人。我们心里头念佛给他回向,念阿弥陀佛。我们祈求老和尚慈悲,乘愿再来,住持正法,弘法利生。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