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四集) 2012/3/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六五页,第五行「利他行」,第一段「慈和劝进」。说到利他,首先经典上就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忍耐、要和爱、要劝导大家,由这几个字我们就知道怎样去接引大众、去宣传佛陀教育。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云惠利群生」,这是慈,「忍力成就」,这是忍。要有真诚的慈悲和爱心,要有很大的忍耐功夫。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圣教疏忽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人认真学习,没有人讲解,社会大众对佛法、对圣贤教诲感到非常的陌生。我们相信,他要是明白了、搞清楚了,他对圣贤教诲会非常的热爱,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人性本善,只有圣贤教诲跟大乘佛法很容易把本性本善引发出来,所以慈跟忍是必要的条件。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这经上讲的是『常怀慈忍』。一定要爱护,一定要有耐心。『和颜』,「柔和之颜容」。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教给我们「柔和质直」,柔和是表现在外面,这就是忍辱波罗蜜;柔和就是和颜,质直就是慈忍,质直表现出来的是慈悲、是忍耐。
「《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这就是温和不是装出来的,装不出来,自然流露的。怎么流露?里面把妄放下、把染污放下。妄怎么放下?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妄就没有了。宇宙人生真相最重要的就是一体。老子《道德经》上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老子那个时代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也能说出这句话,跟释迦所证的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圣先贤肯定有佛菩萨应化到这个地区来的。这个地区崇敬圣贤,佛菩萨必然是应以圣贤身而得度者,即现圣贤身而为说法,在中国这个地区。我们有理由相信,什么理由?理由就是一体。我们就能够理解到、能够推测到,这个世界无论是哪个族群,古老的文化应当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可是看看各个族群圣贤教导众生的方向是相同的,目标也是相同的,甚至于使用的手段也很接近,这显示出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讲到极乐世界,才真正达到了究竟圆满,慈悲、方便到极处,能令一切众生十念、一念都能获得圆满成就。理上讲得通,事上,古来祖师大德说,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从事上讲,从理上是决定讲得通的。转凡成圣要多长的时间?一念。这个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没有时空的限制,问题就这一念能不能转得过来,不在别人在自己。
《会疏》底下一句说,内离妄染,外面自自然然就现出温和。孔夫子温良恭俭让,内要没有离妄染做不到,装出来的是假的,高明的人一看就看穿了。内有实德,外面自然表现出来。「故云和颜」,和颜爱语。爱语不是甜甜蜜蜜的,不是,爱语是真正爱护他,真正叫他得利益,这种语叫爱语。所谓忠言逆耳,那是爱语,不见得你喜欢听,可是真的是爱护你,帮助你离苦得乐。
「《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这两句话对我们很大的启示,般若波罗蜜怎么样落实?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就落实在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能够真正依照经典教诲去学习,学是明白、是看破;习是落实,变成我们的习惯,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处世待人这个原则,真用上了,这叫行般若波罗蜜。你看《心经》上就很好的例子,观世音菩萨为我们表演,「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不是眼见,照见。照见是般若光明照见,照见五蕴皆空不就是此地说的内离妄染吗?五蕴有,你要没有照见,它就产生妄染的作用,妄想、染着。染污是什么?分别执着是染,起心动念是妄。你照破它了,照破它,这个妄染在不在?在。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为什么?你知道它、你认识它,不会被它蒙蔽,不会被它障碍,晓得它是空寂,了不可得,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欢喜心露出来了,「曾无嚬蹙」。嚬蹙是什么?不但没有笑容,表情很忧虑,皱着眉头。这种态度别人看了不欢喜。曾无,菩萨决定没有这种态度的。「所以然者」,为什么,菩萨见人都是满面笑容,像弥勒菩萨一样,弥勒菩萨就是代表这两句话。「心离秽浊」,秽是污秽,我们讲肮脏,浊是不干净。哪些东西?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贪瞋痴慢疑,这都是秽浊,都是前面说的妄染。心里头有这些东西,他怎么可能有欢乐的心情?这些烦恼,严重的烦恼,给他的,我们现在人讲的压力,精神的压力,身体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这压力太多、压力太重。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好处?想得太多了,结果就自杀,走上这条路。现在年轻人自杀愈来愈多,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个信息,印度,很多投资的人不敢去,年轻自杀率太高了。
这个现象我们能够理解,我们要没有遇到佛法,也可能会走上这条路,这真的不是假的。闻到佛法之后才恍然大悟,人身难得,要珍惜这次机会。六道轮回得人身那是中特奖,不容易得到。那得到人身怎样?得到人身就有缘分、就有机会解脱,把我们这些秽浊、妄染把它解除、化解掉。用什么方法?大乘佛法、圣贤教诲,确实能把它化解,化解之后就脱苦。解脱,脱什么?脱离苦,脱离一切的压力,你生活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是现前;寿命终了不再轮回,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选择自己欢喜去的地方,极乐世界,这是顶尖。
昨天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有个朋友是南洋人,不是信佛教的,他跟佛教接触很多,知道佛教里头有个极乐世界,他也很想去,向他请教有什么方法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不是佛教徒。能不能去?能去,阿弥陀佛的门是敞开的,无论什么人,你看只要具足三个条件,真信,愿意去,真想去,真肯念佛,念阿弥陀佛,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不难!《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面最后一段,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那就是不是修净土的人,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可以往生;再扩大包括所有宗教,你把你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一定得生。净土法门不可思议,遍法界虚空界无量诸佛如来称赞,诸天的天神拥护,真想往生,决定能生。凭什么?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相信这句话,所有一切众生不管信仰什么教,想往生的人都能往生,我们信得过。
所以心真正放下所有的染污,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诸根清净,不染离垢」,没有染污了,你离开这些烦恼习气,「心不瞋恚」。不但不会有瞋恚的行为、行动,瞋恚的念头没有了,连根都拔掉了。能拔掉?能。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瞋恚。惠能大师开悟,头一句话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到什么程度?清净到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究竟清净。起心动念就染污了,不管你是善念、是恶念,清净心里头全没有,它是干净的,它是平等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它不生不灭,永远保持常态,从来没有改变的。这个常态就是我们称之为妙觉如来。所以你本来是佛,你今天想作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内无恨结」,所以这个心里面,内是讲心理,没有恨、没有怨恨,结就是烦恼,七情五欲,清净心里头找不到,这就叫佛。
『爱语』者,「四摄法之一」。这里提到四摄法,四摄法就是利他行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我们要修利他行,你一定要懂得四摄法。摄是摄受,摄受一切众生的方法,这是四种。在净土讲叫接引,接引众生的方法。怎样去引接他,怎样去引导他,古人用的名词叫摄受。第一个「布施」。这个布施的意思跟六度里的布施意思完全不同,六度里面的布施是自利,目的是自利,为什么?度悭贪,我们有这个烦恼。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贪是没有得到的希求,希望得到、希望拥有。这个烦恼非常严重,一切众生全都有,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权、贪势,什么都贪,学了佛法也贪。用贪心学佛法能不能成佛?不能;能不能往生?不能。他能得到什么?人天福报。贪心。
许许多多人每天烧香拜佛,你看他心里想的、口里说的,他求什么?求升官、求发财,求他所做的事业顺利,就是贪瞋痴慢顺利,求这个。能不能求得到?告诉诸位求不到。你能得到的是命里有的,你求不到是命里没有的。把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不但没有利,有罪过,让一般社会大众看到说迷信,你看佛教变成迷信。再深入看一点,佛菩萨也收贿赂,你看行一点贿,佛菩萨接受贿赂就有求必应。殊不知,你不求你也能够得名闻利养,你也能够得财富,那是什么?你命中有的,不求就得到。跟求不求没关系,不是因为你有求,佛菩萨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理一定搞清楚、搞明白。生财有生财的道理,佛菩萨把这个道理讲出来给我们听,我们听懂了依教奉行,真得到。总的,起心动念一定要利他,不是自利,你才能得感应。
求财,佛菩萨教给我们,财从哪里来的?从财布施来的,你能修财布施,你就能得财富。今天你看到这个世间,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财从哪里来?过去生中修大财布施,这一生缘成熟了,果报现前,这么回事情。你过去生中没有修,你得不到。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得到了灾难马上就来了。这个灾难很明显,一个是生病,把你得来的钱全花光;第二个就是什么?第二个是灾难,说不定命都送掉了,意外的灾难你会遇到。所以不义之财决定不能要,不义之财我们要受的时候那是灾难,不是好事情。应该怎么做?应该修布施。不义之财得到了赶快布施掉,灾难就放下了,把灾难布施掉。你不肯布施,灾难天天盯着你,你身心不安,你不快乐。统统布施掉,救济灾难、救济病苦,帮助一些需要的人,你多快乐。你求财,财它就来了,愈舍愈多,愈多愈舍,不要存在那个地方,存在那里错了,一有机会赶快布施。
但是布施,布施有个原则,决定是利他,利益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个财用出去,对现代人有利益,对后世人有利益,这是真功德。怎么布施?建立道场,但是这个道场要有道,如果没道白建了,没有利益。所以真正利益要有智慧,你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古人常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这个社会缺乏什么?缺乏道,道德没有了。道场是弘扬道的地方、修道的地方,所以古人对这桩事情看得很重,甚至于把自己的家业贡献出来做道场,他所修的福德,他的儿孙好多代都享受。这是真正会积功累德、真正会做好事的。那在现前的社会,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你要会用心。看看过去,古人里头有个武训,很多人知道。武训是什么身分?乞丐,他贫穷,讨饭。但他想到自己为什么这么贫穷,为什么做了乞丐?因为没有受到好教育。所以他就希望,像他这样贫苦的人都能够受到好教育。你看这一点心,善心,这菩萨心肠。讨的这点钱累积下来,他居然能办学,办私塾,教这些穷苦的学生,让他们读书。他去请老师,请老师的时候跪在地下,甚至于跪几天,老师被他感动。不止建一个,建好多个学校。他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培养人才,连武训这种人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在佛法里面讲,这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教我们怎么做,怎样去行菩萨道,怎样去行般若波罗蜜。后人称武训称圣人,乞丐。
六祖惠能大师,樵夫,在社会的地位比乞丐只高一等而已,这个等级下面就是乞丐。偶然的一个机会,卖柴遇到张居士,这个人有智慧,发现这个年轻的樵夫(卖柴的)有真智慧,悟性很高,就推荐他,劝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家里还有个老母亲,他们负责来赡养,送他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让他放心去求学。这是栽培人才。他要没有这个缘分,他怎么能够见得了五祖?一代祖师,不是平常人都能够见到的。我们能想到,许许多多人到黄梅去见五祖,其实都是神秀大师代表老和尚接见。六祖成就的因缘,张居士的功劳大,第一个他有眼光,他认识人;第二个,送他去的地方是非常有利的,祖师的道场。为安他的心,找居士帮忙照顾他母亲,费用他拿,这样的慷慨,成就这个人。没有一点私心,真的叫为正法久住、为正法弘扬,这种人能弘法。这种机缘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认识,不放弃,就种福了。
今天世间有没有真学的人?有,我们没遇到,遇到也是缘分。本身要有福报,没有福报,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怎么能帮人?五祖有道场,道场很大,上千人。我也有很多人找我,我没有道场,你来的时候住的地方没有,这是难处。一个人一生流浪,一辈子非常辛苦,什么原因?这一代的人不要佛法,真正学佛,他讨厌你,他不帮助你。真正帮助只是一、二个人,勉强照顾我的生活,再多两个人,人家不愿意了,这是我们所遭遇的困境。这些全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为什么这样安排你知不知道?我们想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在少林寺九年面壁,没人知道他,也没人理他,只遇到一个慧可,对他真诚恭敬。他开悟了,所以法传给他,这是二祖,往下五代都是单传。忍辱波罗蜜!到六祖惠能,第六代才开花结果,禅宗弘遍了中国。这是什么?缘,机缘不成熟。我这一生跟达摩祖师一样,缘没成熟,要有耐心去等。什么时候成熟?至少得一百年到二百年之后,缘才能成熟。这一生当中有一、二个真正相信净宗、真正传承净宗就很难得,他们一生也能传一、二个,多了不可能。为什么?缘不成熟,众生对这个不认识,没有概念,你纵然给他讲,半信半疑,这是好人。不能接受的,他马上反驳你,你就添麻烦了,不能接受。好在看目前趋势,科学家会帮佛法的忙。科学要认同佛法是科学,传递会快一些,缘会早一天成熟。如果科学家不承认,这个时间肯定要一百年到两百年。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要决定成就,给大家做好榜样。我们自己学了一辈子,最后还搞六道轮回,人家看到这个方法就摇头,这不是真的,是假的。利他首先是自利,前面是讲的自利,自己不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自己烦恼没断,如何教别人断烦恼?自己智慧没开,怎么能教别人开智慧?
四摄法应当学,这是处事待人接物基本的条件。内心就是一个字,爱人,爱别人决定胜过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很难找,这样的人能学佛,所谓善根深厚。过分的重视自己,把自己摆在第一,别人摆在第二,学大乘都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内心心态障碍大乘。大乘是首先利他,不谈自利,纯是利他。所以能行布施、欢喜布施,对于一个能成就的人,一定是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去护持他。四摄法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上所倡导的和谐。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四摄法是最好的方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是送礼,目的是联络感情,中国人所谓「礼多人不怪」。我们有吃的,我们有穿的,有多余的,头一个是邻居,要把我们居住这个地方,邻居都变成兄弟姐妹,都像一家人一样,这个小村、这个小镇你说多美好。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古圣先贤像尧舜禹汤这些人,他们住在一个地方三年就成一个小镇,非常的美好。因为他的智慧、他的爱心表现在外头,大家都受到感染,这个小村,和谐之村,这个小镇,和睦之镇。
第二个「爱语」,爱语是什么?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这都属于爱语。利行,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决定对别人有利益,人家喜欢,我们干什么都会得到很多人帮助,什么原因?大家都得好处,大家得利益。最后是「同事」。事,是群众喜欢的事,我们与他共事,他不喜欢的我们不做。这一点非常困难。他喜欢赌博,这个事情不能跟他同事;他喜欢跳舞,这个不能跟他同事;他喜欢喝酒,也不能跟他同事。所以同事要选择,这里头有善、有不善,善的要同,不善的不能同。菩萨有本事,菩萨可以,我们不是菩萨,我们只能同善的,不能同恶的。菩萨有这个本事,喜欢赌博的,菩萨跟他一起去赌博,每一次他都赢钱,别人就看到,你什么方法?他就会告诉他,我完全用佛法。佛法怎么?佛法可以赌博常常都赢钱,他就来学佛了。菩萨有神通,你赌博的时候,每一家牌他都看得很清楚,他怎么会不赢钱?所以他有善巧方便,他度那一堆作恶的众生,就用那个作恶的方法来度他,把这些人统统都得度,都变成好人。有这种本事可以,没有这种本事不可以,那我们没有度他,被他度跑掉了,这就错了。在历史上世世代代的这些出家人,被他的在家徒弟度跑掉的很多,不是没有例子,很多。这就是什么?四摄法,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能力,也学同事。所以四摄,我们通常这一条保留,我们都强调前面三条。这一条同事就是同,一同来学佛,一同来学圣贤教诲,只限于这个范围,其他的我们不能同,没有这个能力同,没有智慧同,那个是要有真正智慧、真正定功。
「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这说得很好。所以布施结善缘,长年累月,让他知道我们对他没有丝毫的希求,我们对他真正爱护,像一家人一样,决定没有求回报。只希望每一家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跟我一样,希望生活比我更好,我们没有嫉妒、没有怨恨。这样去教化众生,他才会接受,欢喜接受。这就是布施跟爱语。
下面,「《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这待人接物,随顺他的意思。但是现在的人恶念多,善念少,这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分寸要拿捏得很准。见人打招呼,见人有礼貌,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关键还是在内心,内里面存的是真心,利他,真心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这是关键。你里头有这个心,自然就流露在外头,不需要去学习。内里头没有真诚,外面是虚伪的、是假的,那个还不如没有;完全真诚,自然流露,这才能感人。
『劝谕』者,「劝导慰谕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原则。开是说明。真的,佛法需要简单明了介绍给大众,不让大众产生误会。佛法是什么?我们一定肯定它是教育。宗教是什么?宗教是教育。用中国文字来解释,宗的意思有三个,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这三个意思;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重要的教育,加个人生,人生重要的教育、人生主要的教学、人生尊崇的教化,这个意思有多好,这个意思谁不愿意接受!外国人宗教的名词里头可能没有这个含义,但是中文里头这个意思很明显。古时候每个人家都有祠堂,叫宗祠,那个宗就是最主要的,这是家的根,就是这一家祖先的纪念堂。世世代代不忘记祖宗,这是孝道之所由生。人的那个孝心从哪来的?从这来的。人要不知道敬祖先,孝悌的根就没有了;孝悌根没有了,给诸位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了,它从这根生的;再给诸位说,大乘佛法没有了,因为大乘佛法的根是孝悌。
净业三福是释迦牟尼佛指导修学大乘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只有三条十一句,很简单,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用这个给他解释。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根之根,大根大本,孝亲尊师。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智慧得自于老师,智慧叫慧命,所以孝亲尊师摆在第一,根之根。祠堂、宗庙就是象征这个根,祠堂、宗庙不要了,根就没有了。这个根要是去掉了,所有一切道德全完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没有了,整个就摧毁了。摧毁之后什么结果?叫乱世,天下大乱、社会大乱,大乱必然灾难就起来了。所以社会的混乱、地球上的灾变,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孝亲尊师没有了。那我们学佛就知道,我们从哪里做起?就从孝亲尊师来表法。
我这个年龄,父母跟老师都不在了,但是不能忘记。我们每天做早晚课,早晚课不能忘了父母跟老师,每天早晚课拜佛,一定不要忘记有一句,我们自己代替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念念不忘,每天早晚功课。功课什么都可以不做,这个三拜不能不拜,报恩。现在大家不要了,我们要,为什么?我们不要,极乐世界去不了。学佛要离开孝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不孝父母、不敬老师,决定是假的。我们自己要做到,念念不忘。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总的纲领,大经上讲的二谛,佛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世谛跟真谛,世谛也叫俗谛。真谛是什么?真谛是自性,真如本性,就是本性本善;世谛,世谛是习性。习性里头有善有恶,真谛里头善恶都没有,那叫真善。那个境界很高,不是社会一般大众都能明了的。所以佛经上常说,如来的密义,这个密不是祕密、不是神祕,是太深了。譬如说到宇宙的真相,没人懂,一般人不能接受。真相是什么?万法皆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没有必要给人讲,他听不懂。最近量子学家他明白了,他们在实验当中看到事实真相,跟佛说的完全相同,那跟他们可以讲,跟一般人不能讲。跟一般人讲世谛,就是世间的善,世间人的福报,讲这个他能听得懂。世谛,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五伦是世谛,谛就是真理,永远不能改变;五常是世谛,仁义礼智信。仁,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人一定要知道爱人,为什么要爱人?真谛就说出来了,真谛怎么说?真谛说,别人跟我是一体。这个一般人不懂,怎么是一体?我不是他,他不是我,怎么会是一体?他听不懂。所以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这个道理很深,慢慢学,学大乘,学上几年、学上个十几年明白了。等于说大乘是研究所的课程,我们现在的程度是幼儿园的程度,你怎么能了解?慢慢来,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就明白了。
所以今天要讲的,我们要做的、要表演的,把五伦做出来,把五常做出来,把这个仁做出来,仁是存心,表现出来。义,义是什么?义是讲道理,任何事情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所谓「义者循理」,遵循正理。仁义是儒家的核心,孔孟代表,孔子代表仁,孟子代表义。礼,人与人之间要有礼貌,有礼貌大家都欢喜。早年我们在台中,请求李老师给我们讲点礼,我们不懂礼,老师编一个《常礼举要》。为什么?这个时代没有礼了。民国建立以来就没有制礼作乐,没有礼乐在历史上称为乱世。民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礼乐,这一百年是乱世,将来下一个朝代写历史的时候,这一代是乱世。那讲什么?讲古时候之礼,古人的日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学这个东西干什么?学这些东西,你在社会上,人不会讨厌你,目的在这里。懂礼的人,人不会讨厌你;不懂礼的人,人会厌恶你,纵然表面上不说,内心里讨厌你、不喜欢,礼就有这种作用。礼下面是智,这个智很重要,智就是今天讲的理智,对面是感情,感情用事很容易出乱子。人要有理智,待人处世避免很多过失,要用理智。最后一个信用,要讲信。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五个基本做人的条件全部丢掉了,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你说怎么办?这社会还能好吗?从这五个基本德行,中国人讲五个,贤首大师给我们讲四个,那是大乘佛法,四个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第三个「柔和质直」,最后一个「代众生苦」。代众生苦是大慈大悲,做出种种表演都是代众生苦,给众生做个好榜样,启发他,让他觉悟,目的在此地,不是自利,是利他。
传统文化里面,四维八德是从五常衍生出来的,从五伦、五常,五伦五常是根,五伦是道,五常是德。四维,礼义廉耻,管子说这四个字是「国之四维」,一个国家的四根柱子,这个柱子没有了就完了、就倒了。现在社会礼义廉耻全没有了,所以这个社会之乱是应该的,理所当然。没有礼义廉耻,它怎么会不乱?不可能的,所以乱象就是正常现象,不乱那就不正常。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国古人千万年来就教这四科,世世代代,一点都不麻烦。这四科统统做到了,圣人;做到百分之七、八十,贤人;能做到一半以上,君子。这个东西我们要不要?不要,社会还会继续的乱,灾难愈来愈严重。如果希望和平,希望化解灾难,把这个东西找回来真有效。也就是美国布莱登所说的,他是针对马雅预言说的,就是今年十二月二十一号,他说化解马雅灾难预言,只有地球上的居民觉悟了,真正能够弃恶向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还能把地球带向更好的走向,这是他说的。所以汤恩比博士说,「化解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什么?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中国人过去千万年都遵守,只是满清亡国之后这一百年,中国人把它丢掉了。现在这个四科,有一些外国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他们很重视,而一般中国人对这个非常陌生。
现在中国慢慢也觉悟到了,这一、二年政府也极力提倡文化建设,不再标榜经济,标榜文化大国。经济容易,文化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教人要把欲望放下,这个难!你看前面我们读的,「少欲知足,专求白法」,这两句话就难。白法是善法,谁能少欲、谁知足了?如果是多欲、不知足,传统文化就很不容易复兴。它在佛教里面会起一些作用,佛教徒的欲望比一般人确实要轻一点。长年接受经教的熏陶,知道什么?知道还有来世,人不是一生就完了,还有来世,还知道有个极乐世界。向往极乐世界的人,第一个条件,必须要把这个世间不善法要放下,如果不能放下,那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真正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清心寡欲。极乐世界的条件,基本的条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正的原因;我们心要不清净,跟极乐世界不相应。
怎样叫心清净?离开一切染污。这讲得很多,自私自利要放下,要学佛菩萨,佛菩萨起心动念是为一切广大众生,真的是救苦救难,真正是舍己为人。佛菩萨到世间来,不是业力来的,愿力来的,他来干什么?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到世间来干这个的,不是来受果报的。虽然在示现当中有苦有乐,这个好比是舞台表演,演给大家看的。他是不是真有苦乐?没有,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他就生活在真谛之中,这个妙!生活在真谛是什么样子?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生活在真谛当中。为众生表演,开示、讲解,佛的知见就是佛的经教,经教所说的统统是佛知佛见。
我们展开经教,佛经上所说的、我平常所想的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我就入佛知佛见。那不一样?不一样要肯定、承认我错了,把我的知见放下,接受佛的知见,这就对了。如果坚持我的想法、看法不错,跟佛菩萨对立,你就入不了佛知佛见。你要知道,佛菩萨没有对立,佛菩萨没有思想;再告诉你,佛菩萨没有知见。没有知见,为什么说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就是没有知见,这个你一定要懂。为什么?因为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知见从哪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知见就叫做佛知见。你要是跟佛讲佛知佛见,佛对你笑笑,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他要说话,那就是佛知佛见;他不说话,不说话是真的佛知佛见。不说话是示,示佛知见,表现给你看,看你觉不觉悟。觉悟之后就契入境界,那是大觉圆满!到哪里去?到常寂光去了,跟一切诸佛如来浑然一体,融成一体。他为我们开的,我们叫它做佛知佛见;他为我们所示现的,也叫它做佛知佛见,佛知佛见有个名而已。要套用《金刚经》的话,「佛知佛见者,即非佛知佛见,是名佛知佛见」。这个话你转过来念一念,你看是什么味道?所以不可以执着,不能执着言语,不能执着文字,也不能去想象,那就叫真的是佛知佛见。《金刚经》那种辩论法非常之妙!
『策进』者,「勉之使进」,勉励他,帮助他进步,也就是常常讲的促进,「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众生要做的事情。佛能够做的就是开示,悟入是学生要做的事情,学生要不能够悟入,那个开示是白讲了。一定有学生能悟,悟是什么?悟是明白,入是契入。契入,跟佛就融成一体,这就是契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如自性,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契入这个境界就是究竟圆满。学佛最后的目的就是常寂光,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契入常寂光?我们是用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这个方法,这条路是畅通的大道,它里头没障碍。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有障碍,找不到一个法门里头没有障碍的;只有净宗法门没有障碍,而且条件很简单,我们想想,我们的能力可以做得到。真信,我确实相信,没有一丝毫怀疑;我真愿意去,念念都想去。我把这桩事情完全付托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己看看什么时候合适,你什么时候来接我。你没有来接我,我知道,让我在这边做点表法的工作。在这边干什么?就是在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就是干这个事情。我们要把大乘佛法表演出来、做出来,目的让一般大众能够看到了,这有缘的人,看到了、接触到了,他相信了,这目的在此地。什么时候在这个世间的缘尽了,我们就可以走了,佛就来接,佛是必定来接的。迎接,我们完全了解,佛从哪里来?当处出生。是从极乐世界?不是。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此时此地就是!缘成熟了它就现在面前,我们就见到极乐世界。
在极乐世界修行,目标就是常寂光。你看三不退里头最后一个,「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海是比喻,萨婆若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妙觉如来所证得的,也就是我们平常这边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精进不退。什么人修?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念念向着究竟的佛果,没有第二念。我们今天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也没有第二念,这一点很重要。没有杂念,你的念才清净、心才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才明了,不迷惑、不糊涂,你的生活当然快乐,当然是法喜充满,当然是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你会全身都表现出来,对人、对事、对物,一个真诚、清净、圆满的欢喜心。这样的人生多幸福、多圆满、多快乐,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在哪里?在大乘、在《无量寿经》、在净宗念佛法门,展现无遗。有福报的人,有智慧的人,明白了、接受了;对这个有怀疑,智慧、福报还不足,智慧、福报足了他就相信。不足,怎样把它补足?这就是经教。这就是印光老法师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从经教上奠定基础,这也说明为什么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