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二集) 2011/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八十八页,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法华寿量品》曰」,从这看起。「我」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实」,实实在在的,成佛以来,已经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个时间讲不清楚了。成佛是不是这样的?你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你就觉得真的,不是假的。说我刚刚成佛也可以,说我无量劫来已经成佛也可以,为什么?只要一入这个境界,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怎么说都对。自性不生不灭,确实真的是无量劫,你现在已经证得,圆满的证得,所以怎么说都是正确的,都不是假的。说我现在证得,一念觉悟就成佛,那一念觉悟就等于无量劫,就念劫圆融到这个时候。所以像这样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怀疑,怎么说都可以。无量劫前的佛,都通了,无量劫前的事情也圆满了,这一通一切通,就这么个道理。
这是释迦牟尼佛讲一段故事,久远劫之前,「同为大通智胜如来前之王子。故知阿弥陀如来成佛亦极久远,法藏比丘正是从果向因」。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做这个示现,还是示现,是从自性里面感应道交。什么感?十方世界一切苦难众生,苦难众生虽然没有发心求佛,真想有个人来帮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就这一念,这个信息佛全都收到了。这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的。《妄尽还源观》前一半就是讲诸法实相,「显一体,起二用,示三遍」,这就是把宇宙源起讲清楚。只要契入这个境界,时空都不见了,所以无限大跟无限小是一不是二,大小不二,一微尘里面可以容纳遍法界虚空界,不但是信息,连现象都放在里头。这个道理跟现在的芯片是一样的,你看芯片里面包多少东西,有精神现象、有物质现象、有自然现象,全都在里头,放映机就能够放映出来。宇宙之间诸法实相跟这个非常相似。
我们科学,科学发展到今天,跟宇宙本来的事实真相去相比较,那差太远了,只发现这一个角落,不圆满。近代的量子力学家发现,心、物是一不是二,告诉科学界,二分法是错误的,误导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心跟物是一体,实在说能量、信息、物质是一体,决定不能分开。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不能分,是一念当中完成的。确实有先后次第,诸位想想,这个先后次第你怎么分法,统统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完成,那么短促的一个时间里头它还要分三段。阿赖耶体现出来的是业相、转相、境界相,都在那一念当中完成。所以不可分割,念念都是三细相。三细相再一起作用,就变六粗相,宇宙就现出来了。唯识学家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境界就是物质现象,三细相最后一个物质现象,它为缘,六粗相就现起来,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现出来的?没有先后,叫一时顿现,这是真的,没有先后次第。进化论是有先后次第的,不是那么回事情。千变万化都是意念在做主,随着念头做主想什么就现什么,真的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宇宙这么大的万花筒,小万花筒出生都无尽,大万花筒当然更不必说了,宇宙是个大万花筒。不动就没事,一动就现相,这个不觉就是动,觉就不动,觉心不动,不动不会被外面境界转。
今天的科学报告,我昨天晚上把这些报告都看过了,这一份报告都看过,分量不少。里面告诉我们,明天就二0一二,很快就到了,二0一二是地球从三度空间转变到四度空间,这是稀有的因缘我们遇到了。转变的过程当中,地球通过这个光子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有三天黑暗的时间。科学家跟我们报告,三天之后还是见不到阳光,但是阳光的能量可以渗透进来,见不到光,能量可以接收,应该七、八天之后才看到太阳。人在这几天当中,像冬眠的状态差不多,天气因为没有日光非常寒冷。所以这个时候什么人能够平安度过?不惊不怖,没有恐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充满了爱,就很平安的度过。这个说法不是这一份资料,我们看到很多资料几乎都着重心态,心态善良,心态正常、纯正的都没事情。可能说死人很多,怎么死的?吓死的,惊吓而死的。我想这是一定占非常大的比例,因为这桩事情人类从来没有发生过。
一般人有这种信息,现在我看到许多美国人移民到澳洲,在山里面挖洞就想避过这个灾难,储存粮食。这里头告诉我们,都没用处。为什么没用处?那一段时间在冬眠的时代,就像动物冬眠一样,他什么都不知道,就像睡大觉一样,大觉睡醒来的时候没事,天就亮了。那个时候身体没有办法动,你就住在这个地方你都不能出去。一丝毫亮光都没有,人与人大家挤在一起互相拥抱,身体在这个时候自然它产生变化,人不会死亡,这个精神支柱支撑在那里,不会死亡。这几天过去之后,身体变化统统改变了,你更健康,显得更好,是另外一个世界出现。这个说得很有道理,人一定要能够定下来。在这几天可以不必吃东西,完全是在休息的状态,消耗的能量非常低。那我们知道消耗能量,绝大部分都是消耗在妄念上,这个时候妄念没有了,甚至于说记忆都没有了。灾难很多、地震很多你都不必惊慌,都没事情。
从《法华经》,释迦牟尼佛自己说出他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我们这里有一点参考资料,这是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大通智胜如来」,这是佛名,多长之前?「三千尘点劫」,这个时间长了,论劫算的。多少个劫?三千尘点劫。这是三千大千世界把它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劫,那有多少?没法子算尽的,久远劫之前,这过去了。「出世之如来名」,就是大通智胜如来。「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为沙弥」,跟着大通智胜如来出家,王子出家,十六个做小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讲《法华经》他们在听,「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升法座,为大众覆讲法华经」。佛门里头讲经的法师,是用这个方法培养出来的。这个方法在我们地球上也用了三千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完经之后,这些弟子们各个就复讲。复讲的标准完全依照老师所说的。真的,不可以在老师所说的上加一个字,减一个字可以,你忘掉可以,你不能够在上面加,这是规矩。古人都能够遵守,所以他能开悟。晚近的人不遵守,总有一点自己的意思在里头,所以他开不了悟。为什么?开悟要真诚心,他里头加一点就不纯,就不是真心。一定要知道,真心没有东西。
佛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加?他是纯正,他是从真心里头自然流出来的,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加一点,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加在里头,所以说味道就不对。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遵守的人就更少,把佛的知见变成了自己的知见。什么时候可以加一点、减一点?开悟之后,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可以。为什么说可以?明心见性之后你跟佛是一样的,你加就是佛加的,你减就是佛减的。为什么有加减?根机不一样,叫契机契理。我们今天的根机,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些人的根机不相同,讲法当然不相同,必须照佛的原话,原味。回过头来我们看注解,同样一部经有十几种注解,几十种注解,注的人都不一样,内容也不尽完全相同,这里头就有增有减。注解的人都是大德,他们有没有说错?没说错。为什么?他们是对当时他那个时代的人说的,这是智慧,这叫后得智。他们这个注解也是属于自然的,说实在的话也没有自己意思在。谁的意思?大众的意思。因为是给大众说的,大众是感,佛菩萨是应,祖师大德也是应,感应道交,自然流露出来。
注经、讲经在过去都开悟,没开悟的那就是沙弥学讲,就是复讲,复讲是没开悟。开悟之后都是从自性流出来,而跟佛所说的完全相应,这里头的变化那是契机,契机契理。我们可以这样说法,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是契合他那个时代的根机。在我们中国,譬如像《法华经》翻成中文,给中国人讲,古大德做《法华经》注解,是契那个时候机。汉朝翻译是契汉朝人的机,唐朝翻译是契唐朝人的机,哪个朝代法师讲解的,是适合那个地区、那个时间的机,活的,诸佛菩萨无有定法可说。再给你说句真话,无有法可说。释迦牟尼佛把他说法全部否定,谁要是说他说法,叫谤佛,他没有说过一句法。这是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才有说,没有起心动念说什么!全部都是众生之感,法尔之应,这么出来的。佛法难就难在这地方,它不是知识,它是真实智慧。知识是可以思考的,用心意识;它不是的,它不用心意识,从清净平等觉里头流出来的。我们自己没有证得清净平等觉,从哪来?
今天我们碰到这个时代,这个地球上是三度变成四度,遇到这么个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平平安安度过?给诸位说,禅定。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看到,老和尚常常一入定两个星期、一个月,出定的时候他没有觉得时间那么长,他好像只是几分钟的样子,这就是说明定中时差是大大的不相同。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入定,定中到灵鹫山去了,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听了一座。出定的时候告诉大家,世尊灵鹫山的法会没有停止,现在还在。这个事情是真的,智者大师不会编故事骗人。你看看在中国浙江天台山在定中到印度去,到印度灵鹫山去了,你看这地方没有远近,时间没有先后,在定中看到的。佛法是活活泼泼!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定下来。我们怎么个定法?最容易的禅定,就是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怎么叫定下来?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妄念,你就得定,这个定叫念佛三昧。佛经中一再告诉我们,「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为什么?你得禅定是一桩事,同时又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是一般得定的人没有的,只有念阿弥陀佛的人有,比一般禅定殊胜。我们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不要去胡思乱想,什么都放下。四面八方来的这二0一二的信息没关系,看看一笑了之,自己如如不动,我定在阿弥陀佛上,灾难现前得大自在。愿去就去,愿留就留,愿去是亲近阿弥陀佛,愿留是帮助苦难众生。也就是灾难之后,后续的事情,帮助众生建立新的世界,你看看你多自在!那是大慈大悲,跟这个地方众生的缘很深,应该留在此地,得大自在。
这十六个沙弥,各升法座,为大家复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为阿弥陀」,阿弥陀佛是十六个王子里头的第九个,九王子。那第十六沙弥,最后这个小沙弥也成佛了,是现在的释迦如来。释迦如来跟阿弥陀佛原来是兄弟,都成佛了,是久远劫之前大通智胜如来的弟子。我们接下去看,「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为今之一座大众云」,今天释迦牟尼佛会下这些听众,众用云来做比喻,云比喻是什么?非有非无。你看天空当中云彩,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无,你看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坐在飞机上去没有了。这就是说,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这是事实真相。相你可以欣赏,你不能够占有,你不能够控制;有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错了,那叫做烦恼,那叫做业障。在现前对我们的身体,也要像看云彩一样,非有非无。这个身体我利用它,利用它修行,利用它帮助我提升,我不占有它,我不想控制它,一切都顺其自然,这身体就是最健康的。想什么方法去补它,愈补愈糟糕,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去问问深山上这些修行的人,老修行的人,你问他天天吃什么东西补的?他什么也没有。可能在深山里面,他所吃的是一些野果、是一些野草,身心健康,这些道理不能够不懂。
现在大众,「盖今之大众在大通智胜佛时,于第十六沙弥结缘,故在今日释迦如来之下,闻法华而入证得果也」。人与人之间,纵然一生只有一面之缘,点个头笑笑,或者不高兴瞪他一眼,都是久远劫前有缘众生。没有缘你就没有感觉,有缘的时候愿意看他一眼,没有缘的就没有,所以要珍惜。人与人珍惜这个缘分,把不善的缘变成善缘,把善恶缘统统变成法缘,这是最殊胜的!佛不度无缘众生,无缘是什么?他不接受,他不相信你。有缘他相信你,他愿意接受、欢喜接受,这统统叫有缘人。
底下还有一段,「法华经化城喻品」里头有这么说法。「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尔时所化」,这大通智胜如来所教化的众生,「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是」。现在在释迦会上,听《法华经》这些比丘都是的。「此种熟脱之教理所以出也」,这个教理都有讲下种子,大通智胜如来的时候下的种,到现在释迦牟尼成佛,他们种子成熟了。所以世尊讲《法华经》的时候他们解脱,他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果!脱就是证果。由此可知,缘比什么都重要,缘当然有因,因缘聚会果报才现前。因我们每个人统统具足,不是跟这尊佛有缘,就是跟那尊佛有缘,佛太多了。有缘的这尊佛示现成佛,或者示现成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无论他现什么样的身分,他跟你说法,你都能够得度。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说法就现什么身,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他就现童男童女,给他说法也能得度。缘无量无边,「普门品」里头分成三十二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遇到了没有不成就!我们跟释迦有缘听到就欢喜,跟阿弥陀佛有缘,与《无量寿经》有缘。
《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的,所以结集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传到中国来,都翻译出来,当然有必要把它会集在一起,学起来方便;不会集在一起,五种本子很麻烦。中国自古以来,净宗这些大德用《无量寿经》做主修的人很少,多半用《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是一次宣讲。早在宋朝,大概八百年前,王龙舒居士第一次会集,他的会集本收在《龙藏》,日本的《大正藏》好像也有。魏默深第二次会集,咸丰年间,距离我们现在两百年。但是都有后人批评,批评大概两桩事情,一个取舍不当,有很多重要的经文他漏掉,会集本上没有收进来,这是个遗憾。再有什么?改动了文字,改得是不错,是很好,但是这是忌讳。你不是翻译,你翻译用字你自己可以斟酌,你是会集别人的,一定要用别人的原文。你看黄念老在这里注解的,每一段哪个句是从哪个本子出来的。这些为什么交代清楚?真有出处,不是自己随便编的,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头的本文,没有改动。这是取信于大众,规规矩矩会集的。五种原译本的精华,世尊多次宣讲的没有漏掉,这多难得。念老的注解,集注,不是自己注的,集注。经论里面,佛所讲极乐世界,散在经典里头附带讲的有一、二百种经典。古来祖师大德中国、外国全都搜罗,选择做为这部经上字字句句的注解,这多难得,这跟我们的缘多深!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要珍惜这一次的缘分绝不空过。
二0一二对我们来说是太好了,让我们在这个期间之内一年,明年一号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克期取证。至少把我们最低的标准定在什么?功夫成片,只要功夫成片你的往生就自在。前面所说的,灾难来了,你想往生,佛就来接引,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成就自己。如果自己晓得,跟这个世界众生缘很深,在这个过渡时期,众生需要佛菩萨照顾,你能够代替佛菩萨、代表佛菩萨来照顾这些大众,你就应该留,留去自在!你没有障碍。这桩大事往后三百天当中,这个时间足够了,只要你真干。真干没有别的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才能得到三昧。身心世界有一样放不下,你就得不到,我们这三百天的时间又空过了。空过了一定要知道,结果是随业流转,不知道在六道里头又跑哪一道去了。这个地球转变为四度空间,四度空间的生活你习不习惯成问题,不习惯跑到别的星球上,再去找三度空间去,你跟那里缘深,习惯了,这四度不习惯,你不会到这来投胎。「法藏比丘正是从果向因」,释迦如来也是从果向因,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下面两句还是赞叹法藏比丘,『信解明记,悉皆第一』。信是信受,我们要学,我们对《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要信受,这是头一个条件,基本的条件。我们对他不信、不接受,或者是信是勉强的,受也是勉强的,那就很难成就。真的相信,真的接受。经为什么要讲?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们怎么会相信?我们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哪个老师最重要?帮我建立信心的这个老师最重要。没有他,没有他后头就不能成就,这个老师太重要了,叫启蒙的老师。过去古时候学生参加考试,考了状元,回家去拜老师,拜哪个老师?拜启蒙的老师。为什么?那是你的源头,饮水思源。换句话说,你读书的时候,你幼儿园的老师是你的源头,不是大学教授。你从根本这一尊重,所有全部都尊重。连我启蒙的老师都念念不忘报恩,后头那还用得着说吗?自然都是恭敬。
《大乘义章》二卷说,「于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三宝在形式上看是佛法僧,在理上看是觉正净,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净也,清净不染,这是学佛三个目标。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觉、正、净。觉是体,正是相,净是作用,体相用。不能疑惑,完全相信,为什么?三宝是自性三宝,不是外头的;要外面的三宝,你就变成外道,叫心外求法。外面表法要把它会归自性,就是消归自性,你才能契入。也就是告诉我们,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典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净。外面是表法的,让我们看到的时候能回归到自性,这才得受用。没有形式三宝提醒我们,我们很健忘,常常把它忘掉,觉忘掉了就迷,正忘掉了就邪,净忘掉了就染污。我们今天生活在迷邪染里头多可怜!学了佛法之后,还在迷邪染里面过生活,就对不起佛菩萨,佛菩萨教我的东西我没有认真学习。我认真学习,我天天向觉正净靠近,远离迷邪染,这就对了,这才叫真正皈依三宝。三皈依我们每天都在做,给谁做?给每天全世界堕胎的小婴灵做。你说一天堕胎多少?可怜!给今天这一天被杀害的这些众生,被人吃掉的,这一天被人吃掉的有多少?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这些死难的众生,我们招魂让他来听经,让他来接受三皈依,帮助他们。有善根的真能得度,化解他们的怨恨,帮助他们念佛求生净土。
「《晋译华严经六》」,第六卷,「信为道源功德母,示现开发无上道」。信是大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真诚信心能生无量功德。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开发无上道,无上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大菩提心。「解者,了解,开解,解了」,了是明了。「《华严经》以信解行证为纲要」,这总纲领。这一部大经就依这四个字分为四大段,大科四大部分。「盖因真实信解,方能生起真实行证」。我们就知道,今天我们的行跟证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信得不真,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一句佛号不能够相续,常常会断掉,常常会忘掉,什么原因?信心不足。如果具足信心,你怎么会把它断掉?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我们如果把这桩事情,时间定在十二月,二0一二十二月,你还敢疏忽吗?这个佛号你还敢忘掉吗?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失去信心果报在三途。你能常常想到这点,你就不敢不信,我真的要想到极乐世界,要想亲近阿弥陀佛。一定要真信,不能有丝毫怀疑,一定要真干,决定不能懈怠。
念佛功夫成就不要勉强,谛闲老法师教锅漏匠的方法,是最殊胜的方法,一点压力都没有,这一句佛号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论是白天,不论是晚上,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你肯定成就。这里头最要紧的就是拉拉杂杂事情统统放下,这点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再管了,为什么?你管不了,没人听你的,还嫌你囉嗦,你又何必!先把我自己管好,先成就我自己,再成就别人。我刚才讲过的,自己成就之后,你想留就留,想去就去,你得这个自在。我们今天没有能力,想留留不下来,想去去不了,那麻烦可大了,随业流转,这叫凡夫。我们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你说多可惜。我们一定要成就,替这个会集本、替黄念祖老居士做个证明,我们来作证转,依照这部经的方法修行,决定往生。让大众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这个功德可大!现代人被你影响,往后的人也被你影响。被你影响的就是跟你有缘的,你将来成佛,他们都是你的大弟子,法缘殊胜。盖因真实信解方能生起真实行证。
「又明记者,记忆分明」,记性好,「于所闻法,记忆不忘,了了分明,故云明记」。「悉皆第一」有两个解释,「一者,至高无上,人莫能超」,没人能超过他,这是第一。「二者,所信所解所契,悉契第一义谛,故云悉皆第一」。跟第一义谛相应,所信的相应,所解的相应,所行所证统统都相应。悉皆第一。这是赞叹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会下,他有这样殊胜的德行才艺,当然有殊胜不同的成就。再看下面这一段,「行愿精进」: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
『踰』是超过,没有人能超过。这更难得,他有殊胜的行跟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殊胜者」,这佛教的术语,殊就是特殊,胜是超胜。「事之超凡绝俗,世间希有者曰殊胜。行愿者,乃身行与心愿相资」。身之所行,心之所愿,两者相应。换句话说,所行所愿都是自己欢喜的,是自己爱好的,这样的人生,我们称之为幸福美满。一个人在这一生不容易,像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在这个社会上不太容易找到。
下面引,「《菩提心论》曰: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心」。这三句话法藏比丘做到了。这个求菩提者,这是他的心,真的发菩提心,菩提心发出来了。菩提心,我们这些年用经典里面的术语,简单明白把它标示出来,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我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对自己。对别人,对别人是大慈大悲。慈悲对人,清净平等觉对自己,都是真诚心,这叫菩提心。菩提心发了要修菩提心,自己起心动念跟菩提心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相应。这十个字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是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自己的心,你菩提心修成了。心要修成,它起作用就是言行,言语跟身体的造作就是菩萨行。没有菩提心,学菩萨行,学不像,一定要真正修他才会像。发心是第一,发心之后要修行,行就是真干。
「发者,信愿也,修者,行也」,就真干了。「信愿行三资粮」,古时候出门旅行,必须要带的资粮,资是什么?是带钱,身上带一些钱,另外要带粮食。因为古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现在有旅馆、有餐厅,你省事多了,古时候没有。我们年轻的时候抗战期间,那个时候中国还非常落后,出门一定要带米、带吃的、带钱。米做一个长的布袋子,把米装在里面背在身上,晚上到这个地方可以煮饭。没有那么多旅馆,没有饭店,所以都必须要自己带。如果路途很远,路上没有小镇住家,自己还带个小锅,你煮东西没有地方煮,水可以从小河里头、小溪里头去找,这工具没有,统统自己要带,你才能够出远门。所以古人用这个来做比喻信愿行,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就等于是资粮,旅行的时候你不能不带,少一样都不行。「此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信愿行少一个都不能成就。
「弥陀号大愿王,净土法门全依弥陀一乘愿海」。净宗这个法门完全依靠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称为一乘愿海,也就是本经第六品,这是净宗修学所依靠的。阿弥陀佛发愿,在世间自在王面前发愿,就是这四十八愿,他用五劫的时间修成功。所以愿一定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愿是空的,愿不能落实;一定要让每一愿都兑现,这不是个容易事情。现代人要是看起来做不到,愿是可以,愿决定做不到。譬如四十八愿第一条,他发个愿将来他的国土里头没有三恶道,真能做到吗?这真难!他真修成功,怎么修成功的,这后头有说到,愿愿他都兑现。所以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之所成就,真实功德五劫修行。极乐世界成就了,他就用这个基地,真的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六道众生,这是大愿的主要,是为度众生的;附带的,有二乘、有菩萨、有等觉菩萨。真的叫普度,上自等觉,下至阿鼻地狱,没有不得度的。
只要他具备这三个条件,他真信,真的愿意到极乐世界去,行就是念佛,真肯念佛,真简单容易,一点都不难,什么人都能做得到。只要肯做,他就决定得生,临命终时他一定来接引。宇宙很大,众生很多,往生的人,每天往生不计其数,阿弥陀佛一个都没漏掉。这是什么力量?是他的愿力。有多少往生的人他就能化多少身,叫分身,化身去接引,一个都不漏。极乐世界成就到现在十劫了,十劫当中弥陀成就了多少人、度了多少众生,没法子计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真正肯修,阿弥陀佛将这功德回向给我们,加持我们,就有很大的力量。我们现在为什么好像没有感觉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不是你没有感受,确实加持你了,你感受不到。什么原因?因为你半信半疑,想去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你的信愿行掺杂了很多妄想在里头,不纯,所以弥陀加持你感觉不到;如果你是纯的话,你的感应就非常明显。有人明显,有人没有感觉到,绝对不是阿弥陀佛厚此薄彼,不是的,阿弥陀佛的心是平等,没有偏爱。确确实实过失在我们自己,这点我们要搞清楚,不能怪阿弥陀佛,不能怪别人。
「以信愿持名为宗」,宗是纲宗,纲领、宗旨。「可见愿字实为自觉觉他之关键。大愿能生大力,故与念慧力,同作增上因缘」。愿是个动力,世间人不懂,为什么这些学佛的人,名闻利养他都不要,他还拼命在干,到底是什么企图?是什么意思?他们在猜猜不透。经上讲得很清楚,他也没去念过。愿力,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度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帮助、协助,为他服务,全心全力为他服务,什么都不要,不要报酬。到底为了什么?为了自他不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大乘法里头,经典里告诉我们,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我应该做的,像父母照顾婴儿,全心全力照顾他,没有条件的,一体。诸佛菩萨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关怀别人是真正关怀自己,照顾别人是真正照顾自己,这个爱心跟虚空法界一样大。爱心就是光明,遍照法界,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真诚的爱心,遍法界虚空界。这个世间人不知道,所以他起疑惑。
「《净影疏》曰:起行之愿,名为愿力」。这个愿产生力用,产生力量,他真的将他发的这个愿兑现。「《会疏》曰:愿力者,四宏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四弘誓愿是诸佛如来通愿,所有一切诸佛过去、现在、未来,各人发愿不一样,把它综合起来不外乎这四条,这四条是诸佛如来愿力的总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离不开四弘誓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离不开四弘誓愿,这四条确实是总纲领。四条实际上真正讲的愿就一条,就是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同一个心性,同一个阿赖耶,你说关系多么亲密。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他照顾他的父母,照顾他的妻子儿女,为什么?一家,一体。众生迷,除了自己家庭之外,别的家庭就不管,那不是我家,与我没关系,这叫迷惑颠倒。佛菩萨觉悟、明白了,知道所有众生之类跟自己都是一体,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全是。能不照顾吗?哪有这个道理!还要讲什么条件!
我们到外国,当初在外国住的时候,感到很惊讶,父子在餐厅里面吃饭,各人付各人的钱。我们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到后来才晓得,外国人不讲这些关系,真叫什么?本位主义,他只有他自己一个。他们在那个社会上成了习惯,看到我们中国人吃饭,有一个人出来会帐,大家感到很惊讶,这怎么回事情,那么多人吃东西怎么一个人付钱?而且还有争的,这个要付,那个也要付。他们看到好奇,没见过,我们看他的也很好奇,也没见过,文化不一样,风俗习惯不一样。佛菩萨的风俗习惯跟我们世间不一样,佛菩萨把所有一切众生,都看成兄弟姐妹,看成自己的父母儿女,都这样的看法,真照顾、真帮助。
那照顾人、帮助人得要有智慧,要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你拿什么东西帮助别人?为了要完成第一愿,所以后头有三愿,三愿是从第一愿来的。我要把第一愿兑现,自己必须有德行,德行里头包括福报,没有福报你怎么照顾别人?所以要修德行;第二个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第三个要修法门。第一个,你看「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才成就德行、成就福报。这个地方要记住,烦恼是决定不能产生福报的,你想想看,贪瞋痴慢疑能生福报吗?这个地方要注意到,贪生什么东西?生水灾,瞋恚是生火灾,是生灾难,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是山崩地陷,生这个东西,不生福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贪生大富,不贪生大富、生福报,不痴生智慧,不一样,所以德行才能够生福报。
「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福报就现前,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自性里面的福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太多太多了。我们凡夫没有明心见性很可怜,自性里头虽然有,拿不出来。好像你是有钱存在银行里,现在身上一文没有,你要去买东西,人家不给你。自性就是在银行一样,我随时能拿出来,那是什么?那叫开悟、叫见性的人才能办得到,明心见性那可以办到。所以先要断烦恼,修大福报,有福报没有学问不能办事,再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智慧开了。有这两样,有福报、有智慧,你才能救苦救难,你才能帮助苦难众生,帮他们离苦得乐,帮他们破迷开悟。
诸位一定要知道,佛,你看我们受三皈依念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那二足是什么意思?第一个是福报,第二个是智慧,足就是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这两种圆满才叫成佛。人家问你,学佛为什么?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我会得到圆满的福报、圆满的智慧,你不学佛就得不到。这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教你布施,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是大家所向往的,真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你说钱要不要?每个人都要。智慧要不要?每个人都想要。长寿要不要?各个人都想要。
早年我在美国居住的时候,我们的邻居这些美国人,他看到我们每天嘻嘻哈哈、快快乐乐,他就很纳闷,你的日子怎么过得这么快乐?就来问我们,问我,你们怎么那么快乐?我们告诉他,我们学佛的。他说佛是什么?我们修净土的。净土是什么?我说净土是清净。这个要,清净好。第二个快乐,我也要,长寿,那更要了。你看我们净宗就讲这三个,极乐世界!所以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们星期六到我们佛堂来来学,你会得到财富,得到聪明智慧,得到健康长寿;礼拜天你们去上教堂,去拜上帝去,不冲突。我说上帝是你的爸爸,佛是你的老师,一点冲突没有。你来拜佛,你爸爸一定欢喜,这是个好老师,真难得。你要是住在佛的隔壁不去拜他,你的爸爸就摇头,我这个儿子,没出息,在这么好的老师附近都不肯学习。以后他们真来了,我们特别用星期六,就对美国当地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其他宗教的人,专门替他们开课。讲的内容就是怎么发财,怎么样得智慧,怎么样得健康长寿,就讲这个做主题。学的人不少,他们学了到处给你宣传,所以学习的人就愈来愈多。我们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没有欺骗他,我们是真的诚心诚意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这佛教道场在那个地方,跟其他的教一比,佛教是最富有的,我们办很多活动,都是我们拿钱。他们很奇怪,你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钱?你们的钱从哪里来的?那时候李木源接待他们,李木源很风趣,他说我们有后台老板。那你后台老板是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富大贵,所以我们的钱用不尽。真的,他们宗教办活动都来找我们,我们真的都帮忙,毫不吝啬。他看到我们道场门庭若市,每天到居士林来吃饭的,平均一千多人,来吃饭的不一定是学佛的。因为居士林吃饭不要钱,素食,这是我在那里发起的。原本居士林每年只有三天,初一、初二、初三三天布施供斋,什么人都可以来吃。我到那里之后,我向李居士建议这个天天办,我说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愈施愈多。他就真发心来试试看,第一个月是居士林拿钱出来的,第二个月就不要拿钱,外面供养自然来了,送米的、送油的、送菜的,送得太多吃不完。这又不能留,特别是蔬菜明天就变色,怎么办?很多宗教他们办了有养老院、有孤儿院,办这些慈善机构,我们每天用小卡车装着每家去送,去帮助他们。我在居士林住了两年,包括前面一共住了三年半,后面两年多的时间无比的殊胜。佛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你能够依教奉行确实就是这样,你不能不相信。所以四弘誓愿这是布施,落实在布施上,三种布施。
最后一条「佛道无上誓愿成」,自己一定要成佛,成佛你度众生才圆满,你才能度地上菩萨、等觉菩萨。如果你是等觉菩萨,只能度十地以下,所以一定要成佛,成佛才普度。后头的三愿都是为了第一愿,你肯断烦恼,你肯学法门、肯成佛道,为什么?统统是为了第一愿。所以度众生这一愿力量要不强,后面就不能落实,要有强烈的愿望帮助苦难众生,帮他离苦得乐。他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迷而不觉这苦,真正觉悟他就乐。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动力。世间人做事为什么?为名为利,没有名利他就不干。佛法这个动力是什么?是为帮助苦难众生,没有这个心他也不干。帮助苦难众生的心太切,这一干得到诸佛菩萨威神加持,就这么个道理。为什么?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一个慈悲心,同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同愿,所以诸佛菩萨自然来加持。
「今法藏菩萨所具殊胜之愿力,无能及者,是故号为大愿王」。法藏比丘无尽的愿力是四十八愿,在第六品有详细的介绍,经文也长,注解也非常丰富。那是四弘誓愿的细说,那是极乐世界的精华,极乐世界就是四十八愿功德之所成就。所以我们如果说是工作太多,没有时间来学习,你就学这一品经,第六品四十八愿。这一品经是《无量寿》的核心,《无量寿经》每一品的经文,全经的经文都是从第六品流出来的。这是阿弥陀佛最重要的一篇开示。我们能把它记住,能够依教奉行,这跟阿弥陀佛才真的是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一生往生净土你就决定有把握,真能去得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