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一集)  2011/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二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一句看起:

「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净影疏》曰:佛具众德,为世尊重,故号世尊」。经文上称的,『尔时世尊,威光赫奕』。世尊是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像我们现在在一般世俗场合,对于地位高的、有德行的,我们前面都加一个「尊敬的」。世尊是世间最为大众尊敬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净影疏》里面说得好,「佛具众德」,释迦牟尼佛具备智慧、德行,为世间人的榜样,为世间人所尊重,称之为世尊。「佛是世间极尊」,这个世间包括了六道、也包括了十法界,对释迦佛没有不尊重的。「威者,有威可畏谓之威」,这个地方指威神。佛家世尊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一切众生仰慕他、爱护他也畏惧他,叫大人,有威德。《胜鬘宝窟》曰:外使物畏,目之为威」,他的外表、威仪,让人家看到,对他生一种敬畏之心,这是威。内,佛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不是凡夫能够测度的,所以称之为神,佛的威神。

「光者光明。自莹谓之光」,从自己身体放光,这个光能照外面的万物,这叫明,就是放光照耀的意思。光明有二种作用,一种是破闇,黑暗没有了,第二种是表法。「因佛之光明,正是智慧之相」,光明是代表智慧。「赫奕」,赫是明的意思,奕是盛的意思。「故知威光赫奕表佛所放之光,雄猛有威,明耀盛大」「此下以熔金喻之」,黄金镕化了,在冶炉里面镕化,用这个来比喻,「金色光耀,熔金弥甚」。也许有同学见过冶炼黄金,黄金在冶炼的炉子里面特别好看,它融成液体,放金色之光。我们在一般不太容易看到,黄金真的放光,像火烧,烧得很猛烈的时候你看到火放光。黄金烧出来,那光就非常之美。这个比喻佛的光明,像「熔金聚集,故曰如融金聚」,用这句话来赞美、来形容。

『又如明镜,影畅表里』。影是光影,畅是通达。「海东憬兴曰」,这是唐朝日本出家人在中国留学,亲近善导大师,回国之后把净土宗就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净宗的祖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这里头,在这几句经文他这样说法,说「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镜子的光向外照,照得很清楚、很明白,这叫影表,外面的影都照在镜子里面。用这个来比喻,就像佛的身体,他的光明外舒,他放的光明能照外面。「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一点障碍都没有,照得清清楚楚。这个意思也同佛所放光「还曜巍颜」,巍颜就是佛的面孔、佛的色相,所以叫表里。佛光向外照,也照自己,像灯光一样,灯光照外面,灯光也照灯的本身,用这些来赞叹放光。

《净影疏》也说到,「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意思跟前面说的差不多。「佛身如是」,佛身放光,「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按上两说,佛身内外映彻,喻如明净之镜」,佛的身体像琉璃一样,内外透明的,干干净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放光,不但照外,也照内,佛光也照自己,内外都照。「所放光明,还照镜内,谓之影里。汉吴两译中,佛光数百千色、数千百变、光甚大明、上下明彻、巍巍重明,皆显影畅表里之义」。五种翻译文字不一样,有讲得详细,有讲得简单,但是意思大致都相同。《宋译》有一句,其他四种本子里头没有,说「面色圆满,宝剎庄严」,其他四个本子里头没有「宝剎庄严」这句,这个本子里头有。「则更显佛光明中,影现十方宝剎」。在佛光里面看到十方一切诸佛的剎土,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十方世界都在荧幕上看到了。在此地就是十方诸佛剎土在佛身光里面见到,这是非常稀有难得。则更显佛光明中,影现十方宝剎,这是诸佛的国土。「如大圆宝镜,映现十方」,就像一个大圆镜一样,十方世界都在其中。

「如《甄解》所释」《甄解》也是日本《无量寿经》的注解,这个里面解释的,「则光颜巍巍中,影现宝剎庄严相,其犹珠宝镜中,能现森罗万相乎!上说正显《华严》境界」。这一句「又如明镜,影畅表里」,注解里头说得清楚,五种原译本这句经文是怎么说的,我们互相参考,对照起来看。看到宋本里头还有「宝剎庄严」,显示华严境界在佛光明当中见到了。

下面两句是『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指佛于会上放大光明,瞬息万变」,千变万化,「光色参回」,不只一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有,「自然最胜」,胜是殊胜,自然,是从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制造。今天是外国的圣诞节,香港的夜晚,我们看到这个灯光五颜十色,也是美不胜收。这是人工去设计、去安装,显示出来。佛在讲经之前放的这些光是自然的,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为什么有这样庄严光明变化?那是因为佛要说这部大经,这个大经无量功德。是《无量寿经》功德的自然成就,不是佛心里想的,不是佛故意要放这种光给阿难提示,不是的,全是自然的。大乘经教上常说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性就是这样的,没有丝毫造作,纯是自然的。

「如《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这是《法华经》上面说的,释迦牟尼佛眉间的白毫放光,这个光明很大,普照一切。「故知现大光明即彼之大光普照」,跟《法华经》上这个境界是相同。「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咸表佛之威光明曜广大,无能比者」,世间种种光明都不能够跟它相比。「至于数千百变,则同于本经寿乐无极品中之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跟这个意思相同,「同表佛光自然交参回转,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就像我们看万花筒一样,万花筒的构造很简单,我这有个万花筒,小时候喜欢玩这个东西。小时候万花筒没有这么漂亮,是我们自己做的。三片玻璃装在这个筒里头,纸做也行,用竹子也可以,竹筒也行,放在前面,外面用个玻璃把它盖起来。你这里转,它里面就有很美的图案,怎么样转,你细心去看,没有两个图案是相同的。这个东西也在表性德,万花筒我们转,它底下变现的一些图案,它没有想,它没有分别,自然的。显示佛放光是自然的,佛没有起心动念,佛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遇着缘了,叫法尔如是。大乘教里常用「不可思议」这句话来形容它,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我们从万花筒这个小玩具里面体会到这个道理。

下面一段,「阿难启请」,前面是佛放光现瑞。一定要知道,佛的放光现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一点一定要清楚。如果起心动念,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萨。明心见性之后就不会起心动念了,这真正的圣人。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起心动念,因为根本无明没破;破了根本无明就不会起心动念,他就不住在十法界,他住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那是真正的圣人。天台大师的六即佛,像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真正的佛,标准是什么?用真心的叫佛,用妄心的叫凡夫,真妄是用这个标准来说的。十法界的佛还用的是妄心,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我们六道凡夫一样。我们六道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偏了、用邪了,不正,所以惹了很多麻烦,遭了很多苦难;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用得正。为什么他们用得正?他们老实、听话,依照佛菩萨教导的去做,做得很像,虽用的是妄心,你看起来像真佛一样,他用得正。也就是说他持戒、他修定,他开智慧了,跟佛是愈来愈亲近。到把妄想真正放下,他就成佛了,那是真佛,不是假佛;相似不是真的。

虽然放下妄想,但是妄想的习气还在。所以,天台智者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就是说他不圆满。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分证佛。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尽了,他就不叫分证佛,叫圆满佛,他圆满了,《华严经》上称之为妙觉。你看等觉上面是妙觉,妙觉是圆满佛,究竟圆满佛。所以等觉还算是分证。

我们看「阿难启请」,这里面分两段,第一「见瑞希有」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这两句好,『喜得瞻仰,生希有心』。佛放光现瑞,阿难尊者看到了。当然不只他一个人,在会的大众全都看到了,阿难代表大众,首先赞叹如来。阿难尊者是本经的当机,「若论其本,实亦从果向因之法身大士」。他现在表演的地位,在舞台上表演的地位,他是初果须陀洹。实际上来说,阿难尊者大概也是早成佛了,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佛来表演,佛的身分是主角,舞台表演他是主角,阿难来当配角,地位可能是同样的,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八十年,八相成道,是舞台上的一场表演。不但阿难是大权示现,连许许多多的居士、长者、护法,都是法身菩萨再来的,都不是普通人。这一台戏才唱得精彩,才圆满,才能感动很多的观众。

《法华经》中佛告菩萨曰:我与阿难等」,不只阿难一个人,可能这个等字就是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后头这个等,「于空王佛所」,这是古佛,久远劫的古佛,佛的德号叫空王,「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看看久远劫之前,阿难跟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同学,都是空王佛的学生,空王佛的弟子。「阿难常乐多闻」,阿难尊者他喜欢多闻,好学,「我常勤精进」,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则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搞的是这个方法,阿难是广学多闻。「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就先成佛了,「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世尊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了,证得妙觉果位,阿难发心护法,护持我法。阿难是不是成佛此地没说,没有明讲,但是阿难是法身大士这是肯定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也就是阿难的本迹,他的根本,决定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知道他是哪个阶级的。他发心护法,护释迦牟尼佛的法,同样他也护将来诸佛法藏,帮助佛教化成就菩萨众,不是声闻、缘觉,教化菩萨。从这一句里面透了一点信息,阿难也成佛了,只有佛才教化菩萨。特别是成就这两个字,这个意味我们体会到一点。

「若论其迹」,从迹象看,就是他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这个迹象上来看,「则为集结经藏、传佛心印、传授密乘、承传大教之关键人物」。阿难是真护法,不是假的。他在护法上做了三桩大事情,第一桩,集结经藏。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阿难复讲,同学们把它记录下来,传给后世,这是显教。同时传佛心印,这是禅宗。禅这个法门,世尊传给迦叶尊者,所以迦叶是第一代的祖师,迦叶传给阿难,阿难是第二代,禅宗二祖。宗门、教下的护持人。除这个之外,还有密宗,传授密乘。佛法里面这三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都是阿难尊者承传。所以是承传世尊一代时教的关键人物,没有他,释迦牟尼佛灭度,佛法在这个世间就灭了、就没有了,全都是阿难传下来的。

《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曰: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从阿难受释尊预嘱传付之密法」。莲华生大士是密教的初祖,他的老师是谁?就是阿难尊者。密、禅、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释迦传给阿难,密,阿难传给莲华生大士。「又《胎藏界曼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阿难在密宗里头有个法名叫集法金刚。「此又显阿难之本」,密宗里头称金刚就是显教里面称佛。金是五金里头最尊贵的,五金是金银铜铁锡,除了金,其他的四种都会氧化,黄金不会,所以黄金就显得特别可贵。在佛法里头,表不变的就用金,金代表不变,常住不变,表这个意思。这个地方把阿难的本说出来,那阿难就成佛了,金刚就是佛。「故知阿难护持佛法是其本愿」。他在因地发的护持大法之愿,所以成佛之后,他示现为佛的弟子,传诸佛之法,世世代代正法久住,这个功德很大。现在,在释迦会上他示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续佛慧命,继往开来,故于本经当机」《无量寿经》前一半是阿难当机,后面一半是弥勒菩萨当机。「乃能善自思维,发此妙问」,这个到后面我们就看到了。

他现前,『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这现前他看到的。「诸根指色相身之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这全是物质,五根。「悦豫」是喜乐,「清净」是光显。「又《宝积经》曰:如来身者,自性清澈」。惠能大师开悟、见性说的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清净心惠能大师见到了,自性清澈。「何以故?」这个地方原因说出来了,「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这是从修德上说的,惠能大师从性德上说的,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的清净心在不在?在,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就跟能大师讲的一样,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人人都一样。为什么现在我们不知道了?这叫迷了,我们是迷了自性,不是自性没有了。它就在面前,迷了就看不见。

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了他就有障碍。什么障碍?佛说三类烦恼,每一类的烦恼都无量无边。第一类叫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妄想就是无明烦恼。这个东西障碍自性,我们虽有,见不到。第二类的烦恼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烦恼多,多得像尘沙一样,《华严经》里面称它作分别,分别就是尘沙烦恼。第三类的叫见思烦恼,说你看错了、你想错了,《华严经》称为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无明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非常微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什么?无明,妄想。一弹指多少?三十二亿百千念,三百二十兆。一秒钟假设他弹五次,一秒钟弹五次,那就一千六百兆,这个属于无明。无明如是,尘沙、见思亦如是,让我们自性虽有,不起作用。

如何能够让它再恢复、再起作用?佛在经教里头说得很好,只要你肯放下,因为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所有一切现象没有一个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你肯放下。你放下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就成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你就恢复本来面目,自性清澈。所以底下这句讲修德,我们应当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垢秽是染污,心理的染污、生理的染污、环境的染污,统统要放下,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

「如来身者」,我们看佛身,佛身「出过世间」,出是超出、出离,过是超过,出离世间,超过世间,「何以故?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故」。六道、十法界他不沾染,这就是诸佛如来,这就是法身大士,我们要学的就是学这个。我们眼见色,我听同修告诉我,这几天是圣诞节,香港市面上都大减价,多少人挤到市场去看看。动不动心?一看,这个喜欢,那个也想要,你就被染污了。如果你去看了,看了根本不动心,功夫!去看,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这是智慧。你样样都晓得,问你都知道,不是一问三不知,样样都知道。知道怎么样?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定,样样清楚是慧。《华严经》里面那些善知识,修禅定在哪里修?就在市场里头修,天天逛市场。逛市场,人家修定修慧,在这个地方练功夫,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如如不动,清清楚楚,定慧等学。他修定不是在禅堂、不是在山洞里头,哪里热闹到哪里去,超级市场都是他修定的地方。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修行人怎么会到这儿来?不知道他是在这儿练功夫的。

这种功夫,经上说得很好,必须先成就根本智,然后用这种方法成就你的后得智。根本智是定,甚深的禅定,后得智是叫你去看、叫你去参学,成就你无所不知。《般若经》上所谓的「般若无知」是根本智,下面一句话说「无所不知」是后得智。你要不是亲自去看、去接触,你哪来的后得智?所以过去,方东美教授对《华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赞叹佛菩萨的智慧是真实智慧。为什么?他是禁得起考验的。善财五十三参是考验,他通过考验,不是胡造谣言,不是胡思乱想,真实功夫。他说这是应当学习的,佛家一丝毫迷信都没有。

所以说五根「同现喜容」,身心豫悦,身体是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含笑、都欢喜。「心中安乐,妙相清澈」。心,就是意念,确实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面安乐,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快乐?妙相,相是讲身体、身相,身相自然清澈,清净,清净到极处叫清澈。「如镜中影,如水中月,光明圆满,净若无形,和悦欢喜,清净庄严」,形容佛的身形无比的快乐。关键是真有可喜之处,欢喜心才能生得起来。学佛的人,怎样才能像菩萨一样常生欢喜心?世间人说实在话他没有喜乐,他都是找刺激。吃喝玩乐是找刺激,那是不正常的快乐,像什么?像吸毒、打吗啡。他的喜乐是从毒品来的,毒品的效果过去了,他苦就来了,所以叫有瘾。这个喜乐是假的,不是真的。

佛法的喜乐,来源不一样,也像阿难承传佛法之三样,学佛的喜乐确实也是这三样。第一种,从经教来的,你深入经藏,法喜充满,经藏里头有喜乐,深入之后你天天有悟处,那怎么不快乐?第二种,从禅定里头来的。第三种,从三密相应里头来的。所以菩萨的喜乐跟世间不一样,这叫法味。古人有所谓「世味哪有法味浓」,人间天上的快乐跟学佛不能比,佛是真乐。深入经藏就跟佛菩萨生活在一起,经卷一展开,如同跟佛菩萨对面,亲自聆听佛菩萨的教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遍数愈多你会愈快乐,读不厌。如果读了几遍感觉得厌倦,那是什么?像吃东西一样,囫囵吞枣,没有尝到味道,吞下去了,不晓得什么味道。所以,你有懈怠、你有懒惰,你会倦。如果尝到味道了,欲罢不能,坐在那里读经,晚上读到天亮,怎么才一会儿就天亮了?几个小时以为是十几分钟,这真的,不是假的。不断的深入,无止境的深入,你这一生就快乐无比了。读经也是修定,为什么?读经时候不胡思乱想,把心念集中,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就相继了。这一部经、一部论也是属于净念。

学佛,有人认为学佛很苦,他不知道其中的乐趣。学佛人看到世间去找这些快乐,佛眼看那是苦,唱歌、跳舞、吃喝玩乐那都是苦,身心都受到伤害,不健康。所以中国文字,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喜悦叫悦,外面这些刺激叫乐。乐是从外头来的,悦是从内心里头生出来的,那是真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内心里头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外面来的,不是从里头的。朋友走了,这个相聚的欢乐就没有了、就消失了。跟学圣贤、跟修道不一样,那个喜悦是从内发的。

下面说,「又佛何故喜?」佛非常欢喜,这个时候,这提了一个问题,佛为什么这么欢喜?《净影疏》曰:喜有二义」。净影是隋朝慧远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我们年轻的时候学过。他说喜有二个意思,第一个,「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阿弥陀佛他成就的行德值得庆贺,「故喜」。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时候,跟世间自在王如来出家了,法号叫法藏比丘。在佛面前发四十八愿,之后用五劫的时间修行,修成功了。世间自在王在世,福报大,众生的福报也大,从哪里看?从寿命看,世间自在王住世寿命四十二劫。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用五劫的时间修成功,本愿加上修行功德,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愿力加上真修修成的,自然成就的。极乐世界也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建造,变化所成。

这桩事情我们这个世界也有,我们这个世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果你这一世,当然你有前世,你是个善人,你心地非常善良,你前世是善人,今世也是善人,努力修善,这个善业将来感得的是天道。欲界天,第五层化乐天,第六层他化自在天,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你的福报、福德累积变化成就的。化乐天跟他化自在天也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施工。往上去,禅定功德之所成就。这不稀奇,在宇宙里面这些事情很普通。如果你要是造作恶业,心恶、言恶、行为也恶,这个恶业所现的,变现出来的是地狱。地狱也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建造,怎么来的?造作罪业的那个人业力自然变现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认识一位老居士朱镜宙,也是我祖父辈的,他大我四十三岁,那时候我二十六岁,他六十九岁,我那一年认识他。非常慈悲,把我当小朋友看待,他的故事挺多,故事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他给我讲他老岳丈,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我们才晓得这民国初年国学大师。曾经做过一个月东岳大帝的判官,可能他是去代理。他说东岳大帝,这是鬼王,管六个省,他的范围很大,他那时候办公的地方就在泰山东岳庙,那是东岳大帝办公的处所。可能是他的判官,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现在所讲的祕书长,东岳大帝好像是个总督,管五个省,这个祕书长地位很高。他每天晚上,那时候没有汽车,有两个小鬼抬着轿子来迎接他,还有些好像卫队一样,迎接他。晚上就到鬼道去上班,天亮送回来,所以日夜都不能休息,也很累。他说有一天他试一试,写个请假条,用黄纸写了,在门口烧掉。那天晚上小鬼就没有来接他,东岳大帝批准了,准他一天假,有这么回事情。

最精彩的故事,他是个佛教徒,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地狱里头有炮烙地狱,就是铜柱用火把它烧红,让受罪的人去抱这个柱子。章老先生很慈悲,向东岳大帝建议,这个炮烙的刑罚可不可以废除,为什么?不人道,太残忍了。东岳大帝就告诉他,你先去看看,你到现场去看看。叫了两个小鬼带他去,他就跟他去了。到那个地方,小鬼就告诉他到了,就在面前,他看不到,这才恍然大悟。地狱不是阎罗王设的,与东岳大帝、与阎罗王没关系。怎么来的?是他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你没有这个业力你看不到。这才真正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所以自己造的业必须自己承当,别人想救你,看不到你。你看章老先生他想救这些人,看不到。真正明了佛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因果所说的,各人造业,各人承当,谁都不能够替代。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替代,佛菩萨只能教给你修忏悔,你真正忏悔,真正回头,后不再造,这个地狱的相立刻就不见了,就没有了。

念力,现代科学家发现,念力的能量之大无法想象,它太大了。近一点来说,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关系非常密切。人的念头要善,身心健康,念头不善才有很多毛病。我得找人替我查查资料,下次讲经遇到我跟大家细说。五毒贪瞋痴慢疑,对应我们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中医里面常说怒气伤肝,人发脾气,常常发脾气肝不好,肝火上升容易发脾气。贪心感应的是水,所以贪婪容易引起肾病,它对我们身体内脏有对应的。对外面,外面也有,贪婪招感来的是水灾,江河泛滥、海水上升,贪心有关系。今天全世界的人,哪个人没有贪心?全世界的人都有贪心麻烦大了,海水上升,大地沉沦。瞋恚感应的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全是人不善心行所招感,不是自然灾害,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的,是我们的心行不好。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感应的是山崩地陷,统统都有对应。

我们如果明了,我们真正相信,这不是迷信,把贪瞋痴慢疑断掉,灾难就没有了,身体病痛就没有了。身心健康,居住的住所、山河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没有丝毫差别,只是人家那个地方居民心善、言善、行善,纯净纯善;我们地球上的居民现在心不善、言不善、行不善,搞成这个样子。现在这个世间,多少学者专家、多少国家领导人都怀疑,我们的社会还能恢复安定和平吗?心里常常念着、常常想着,一点办法都没有。近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安定和平的道理,理论依据,那就是肯定了我们的念头可以决定物质环境。这个道理如果普遍被群众接受,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断恶修善、改邪归正,把老祖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再恢复,我们认真去做。身心恢复健康,家庭恢复幸福美满,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地球不再有灾难,可以办得到。佛经上这样说的,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也这么说的,现代科学家也这么说的。现代科学家跟佛法、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距至少三千年,科学家证明三千年前佛说的、老祖宗说的一点都不错。错在我们把它丢掉了,我们不相信它,才造成这么多灾难。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佛的欢喜,第一个是念阿弥陀佛,他成就了,他的行德成就了极乐世界,值得庆祝,欢喜。第二「念众生得益时至」,这更喜欢了。遍法界虚空界许许多多造业深重的众生得救了,谁救他?极乐世界救他,阿弥陀佛救他。一切诸佛都希望来救众生、度众生,也是想不出方法。阿弥陀佛想出来了,不但想出来了,他真干,真的把极乐世界现出来。这是无比的欢喜,满足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弘愿。所以一切诸佛如来讲经教学,没有不介绍极乐世界的。只要这个众生肯信、肯愿,等于说佛保送他到极乐世界,让他在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就,这是无量的欢喜。

『光颜巍巍』,光是光明,颜是容貌、容颜。《无量寿经笺注》,这是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他作的,「佛之颜有光,故云光颜」,佛的面孔放光,称它作光颜。「巍巍者,高大尊胜之貌」,就是佛放光非常明显,无论什么人都看得清楚,不是说有功夫的人可以看到、心地清净的人可以看到,什么人都看到。《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显也。总表佛之德容,显曜光明,超于一切。」一切天人、声闻、缘觉、菩萨,这些人相貌都好,也都有光彩,比不上佛。不比你觉得他很不错,跟佛一比就比下去了,不如佛。

底下这一句,『宝剎庄严』。「集自宋译」,这个集就是会集,这句经文是从宋译来的。「上有面色圆满四字」,就是「面色圆满,宝剎庄严」「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现十方佛土之庄严宝剎」。五种原译本里头,其他的四种里头没有这一句,只有宋译有这一句,说明佛面孔放光,光中显现十方诸佛剎土。「剎者,《法华文句记二》曰:此云田」,就是土地,「即一佛所王土也」,就是一尊佛他所教化的这个区域、这个地方。「故知剎即佛土、佛国之义」,诸佛如来的报土。「宋译续云:如是功德,得未曾有。」「盖为昭示十方,佛将开演第一希有之法,故现是前所未见之瑞」。佛今天非常欢喜,大众的缘成熟了,净土的缘成熟了,跟阿弥陀佛的缘成熟了,今天讲这个经,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第一欢喜的事情。为什么?别的法门虽好,要断烦恼、要消业障,烦恼不断、业障不消你学不成功,难!叫难行道。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不例外,都要消业障、断烦恼;只有这一门可以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你就能往生,就能成佛。这么一个条件,人人都有分,太难得、太稀有了!这就是善导大师常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

如果我们遇的缘非常殊胜,胜到究竟极处是什么?是这部经。这部经会集成功大概是不到八十年,换句话说,八十年前的人没遇到,八十年后我们今天遇到了。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一切经,这个本子是第一经,普度众生,只要你接触到,你就得度了。能不能得度在你自己,你只要有三桩事情相应,你就决定得度。第一个真正相信,决定不怀疑;第二个我真正想去,极乐世界好,我真想去;第三个条件,我真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看,你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极乐世界就注册了,你就是极乐世界的人,随时你可以去。佛怎么会不欢喜?佛天天讲经,还有比讲这部经欢喜吗?最欢喜的了,所以现这个瑞相,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佛将开演第一希有之法」,就是这部经,「故现是前所未见之瑞」,阿难尊者从来没有见到佛这么欢喜过、这样开心,做佛的侍者没见过。

「故本经中续曰: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这是阿难尊者从过去到现在,阿难尊者从来没有看见佛这么欢喜,现的这个欢喜相,全身喜悦。阿难「喜得瞻仰」,阿难看到也欢喜,「生希有心」,太稀有了,这个希有是法门稀有、这部经稀有。「此表阿难虽久侍佛侧,但如斯瑞像」,像这样的瑞相,「前所未见」,以前没有见过。「今日幸能瞻视钦仰,见此光明,心中欢喜,乃起希有难遭之想」。今天看到了也无量的欢喜,钦佩、仰慕,见到佛放光现瑞,心中欢喜,自然生起稀有难逢,这种相佛不常现。下面,这请法: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阿难从座位起来,『偏袒右肩』。通常入座,袈裟是把两边都覆盖住,披在身上。行礼的时候,一定把右臂露出来,像我们穿的这个袈裟,右臂,平常的时候两边都可以盖起来。这叫「偏袒右肩」,右肩露出来。表示承事,佛有什么吩咐,办事方便,不耽误时间,就是动作非常敏捷,取这个意思。时时刻刻愿意为长者服务,这是偏袒右肩之礼。我们世出世间常说的奉事师长,这有奉事的意思在里头。『长跪合掌』。「乃比丘致敬之极」,从外面的仪表显示内心的恭敬承事。「长跪」是双膝着地。不是一个脚着地,一个脚着地叫胡跪,长跪是双膝着地。「合掌者,合左右两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表恭敬。十个指头表散乱,表我们的心散乱;合掌就是表一心,一心专注,表这个意思。这是恭敬的仪表。

今天阿难遇到这桩事情,行最恭敬的礼,表一心专注,唯有一心专注,才能感佛教诫。不是一心,佛就不讲了,讲了没人听。有一个一心专注的人,佛就会非常欢喜来讲,这一个叫当机,其他的叫旁听。旁听能得多少利益是自己的事情,当机一定得圆满的利益。为什么?他最真诚、他最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虽然在听,得不到利益,有这个意思在里头。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这一段是赞叹,对老师恭敬赞叹。前面「即从座起」这三句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这段这五句就是「称赞如来」,普贤行愿里头前两愿。『而白佛言』,「白者,表白」,是下对上,白佛言,下对上。上对下用「告」,告诉你,「佛告阿难」,那是告诉你。阿难是弟子,弟子对老师不能用「我告诉你」,这很没有礼貌。现在学校的学生对老师:老师,我告诉你。在古时候这不可以的,这大不敬。可是我们生在现在的时代,要随顺现代的风俗,不能用古礼,用古礼的时候我们就行不通了。所以叫通权达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懂这个道理。「阿难长跪合掌,向佛陈说,敬发所问」

『入大寂定』。「离一切散动,究竟寂静,谓之大寂」。为什么说大寂定?前面放光现瑞,要没有定慧,就没有光瑞。放光现瑞是现相,相从哪里现的?是智慧、禅定。这种稀有的光瑞那一定是大寂定,不是普通的定功,不是普通的智慧。「大寂定者,如来所入之禅定」,菩萨没有。《涅槃经》第三十卷说,「我于此间娑罗双树,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最后在双树间,娑罗双树间,示现入无余涅槃,离开这个世间。有没有真离开?给诸位说没有。他示现在这个世间八相成道这个身体离开了,有生有灭。实际上,佛不生不灭,他哪有来去,他没有生死,这个生死是示现的。

「又《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普是普遍,遍法界虚空界,等是平等。什么叫普等三昧?你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用平等心看待,再没有分别执着,这个三昧叫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大寂定都是念佛三昧的别名。「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故知大寂定,通说即为佛之禅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经」,用本经的义理来看,那就是指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称宝王三昧,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开演净土法门,故入念佛宝王三昧」。才能够显如此殊胜的光瑞,让阿难尊者看到欢喜,发问,就是来请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