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五集) 2011/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面,第三行,经文: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
「见《唐译》。《魏译》文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净影疏》曰:入谓解也,谓解众生种种言音,用之起说。」这个意思就是菩萨有智慧、有能力,自然能够通达众生的语言。我们知道在我们这个小地球上,众生的文字就很多,几百种之多,语言更多。菩萨有能力,自然能够通达,用与众生共同的语言交流,众生才能够契入境界。「《会疏》引《密迹经》云: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亿百千垓众生之类」。这个「垓」是中国古时候的数字单位。十兆称为经,就是经典那个经,也是个数字单位,十兆是经,十经是垓。垓这个数字很大,十个兆是一经,十个经是一垓。那多少垓?八十四亿百千垓众生之类,这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范围大了。
黄念老告诉我,我们现在这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是个小世界。经上讲的,一个须弥山,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中心,现在科学家称为黑洞。日月确实是围绕着须弥山的四周,围绕须弥山。所以一个单位是一个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以小千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千个中千世界。以银河系为单位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此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这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里头有这么多众生之类,有八十四亿百千垓众生之类,应该是正确的。这些众生「言辞各异」,言语不一样,文字也不相同。「计是一切皆归一义至真之惠,菩萨应殊唱异言,说法开化」。言辞都差别,不一样,但是义理是相通的。我们讲性相是通的、事理是通的、因果是通的,只是说的言语不相同,使用的文字不相同,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能看得见,三千大千世界也不例外。
佛菩萨教化众生这是至真之惠。佛菩萨有能力懂得各种众生的语言,佛更不必说了,大经上常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每个人听起来都像听自己的语言,都能懂佛说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里头,国际会议当中语言不同,要用翻译。现在科学这种翻译机器进步了,翻译的人可以能跟说话的人同步就能翻译出来。当然还是有困难,我相信不能把原话百分之百的翻译出来。翻译的人也告诉我,能翻译到六成就不错了,完全翻译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有这个能力?我们从逻辑思惟里头得到一个原则,就是一切法不离自性,明心见性了,这个问题应该全部解决了。这些菩萨全都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说,圆教初住以上就是法身大士,他们不住在十法界,住在如来实报庄严土。所以他们恢复了性能,本性里面、自性里头的智慧德能全恢复了,烦恼习气断尽了。法身菩萨只留下无明的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了,尘沙烦恼习气断了,所以他有能力。再看在我们这个世间,像阿罗汉,甚至于不是四果,三果、初果都有他心通,不必说话,他想些什么,这些人都知道。法身菩萨的通,绝对不是二乘、权教菩萨能够相比的,所以我相信这个语言、文字他自然就通达、就明白了。
惠能大师是示现,不学习这些文字,但是他很厉害,你念给他听,他能跟你讲,他听一遍就不会忘记,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开悟之后就是法身菩萨,他留下这个身体,这是我们一般讲有余依涅槃。他功德圆满,烦恼寂灭了,这就是证得涅槃,但是人在这个世间,并没有灰身灭智,叫有余依涅槃。为度众生作此示现,证入涅槃他生死自在,他住在世间多久也自在。这样的人住在世间完全为的缘,众生还有缘要度的,他就留在世间;与他有缘的众生都度尽了,他就没有缘了,他就走了,生死自在。这是教化众生,这是真实至真之惠。「菩萨应殊唱异言」,这个殊就是各种不同众生、各种不同的语言、各种不同的文字,他都能够说法开化。所以要帮助众生,没有这个能力不行。
《密迹经》又说,「复云」是又说,「此菩萨能入种种言音,能说法开化」。这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了,经文里面确实有这个意思。「又《称赞大乘功德经》云:傍生鬼等,亦闻如来以随类音而说法。」傍生是畜生道,鬼是饿鬼道,六道里头这两道的众生,也能够听佛菩萨随类音而说法。我们知道,佛与菩萨们在这两道里面教化众生很多,佛菩萨非常慈悲,哪一道都去。好像在近代,鬼道众生跟佛特别有缘,活在世间不相信,死了以后都听经、都念佛,还真往生了。这个缘也非常稀有,不是容易事情,跟世尊在《弥陀经》上讲的是同样的一个道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彼国是西方极乐世界,鬼、畜生能够听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多善根、多福德、遇到缘。
那我们想,为什么他有善根、有福德还堕到畜生道、堕到饿鬼道?这个问题不难懂。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所看到的,学佛的人有多少?我们认识的,他学了佛,他也念佛,他也研究经教,他有没有贪心?贪心没断,他还贪图世间名闻利养,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放下。死了以后,最后一念是贪心,鬼道去了。这个鬼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不会舍弃。只要有这样基础的,最后这一念错了,走错地方,一念愚痴,畜生道去了;一念瞋恚,地狱道去了,这三途。三途里头有善根福德的人不少,佛菩萨决定不舍弃他们,佛菩萨就应化到他那一道,跟他讲经说法,现同样的身,他是鬼道,现鬼道身;他是畜生道,现畜生身。能说法、能开化他们,开是开示,化是度化。
「由上众生无边,众生语言亦是多种」,也是无量无边。「但法身大士悉能解了,随其本类言音,而为说法,应机随缘,普作饶益」,这是菩萨,菩萨有这个能力。「恶趣众生」,恶趣是讲的三恶道,「亦闻如来之随类音,而得闻法得度。此明会中诸大士,皆有如是智慧辩才与功德威力也」。这个会中,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这一会,在这一会里面有很多大菩萨。这一会很特别,在家菩萨很多,「贤护等十六正士」,举的这十六个代表,就是上首,居士当中上首。他们都是等觉菩萨,示现居士身,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慈悲到极处。下面接着说: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这是讲菩萨说法的内容,他说些什么,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所有大乘法门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有人问我们,佛经里头讲些什么?我们用这个经三个真实就圆满的答覆了。第一个「真实之际」,这个比较难懂,什么叫真实之际?我们把这个际换一个字来讲,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就是真实之际,因为真实之际,际就是实相,这个好懂。佛经上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第一个。第二个是「真实智慧」,这个没有问题。第三个「真实利益」。人家要问,我们要能够解释,这里头没有迷信,而与近代的科学已经相应了。佛谈这些问题,外国人说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现代科学家把它证实了,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现在科学里头讲物质最小的,原子、电子、粒子、夸克,夸克有几十种,基本粒子有上百种,这些都是属于真实之际。什么是物质现象,什么是精神现象,什么是自然现象,这都是属于真实之际。大乘经上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真是什么?「真实之际者,佛之知见也」,他看到了,他明白了,他能讲清楚、讲明白。「一部净土妙法,举体是佛之知见,处处是华严境界。」体是真实之际,体是自性,跟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是一个意思。哲学一直到今天,本体也没有找到,有很多种说法。处处确实是华严境界。「故此经中,悉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部《无量寿经》,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处处就是华藏世界,这个经跟《华严》没有两样,古人把它称为中本《华严》很有道理。华严境界最特出的就是十玄,本经处处见到十玄。故此经中,悉是开化显示,开是开示,化是教化、转化,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显示真实之际,诸法实相,佛知佛见。
「咸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法华经》上讲的。佛对我们就是前面两个字,我们闭塞,他把我们的悟门打开。打开之后我们还不知道,他详细指示,一桩一桩指给你看,明白了,后头是我们的事情。佛讲开示你要能悟入,讲了半天一个也没有悟入,这不叫开示。所以,以后遇到别人请我们讲开示,不敢当!为什么?我们一讲,听众里头决定有悟入的,只要有一个,那都叫开示;如果一个都没有,就不叫开示。这个标准要懂得。我们不是佛、不是菩萨,没有办法说得叫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里叫开示!我们上台做什么?我们做心得报告分享,提供大家做参考,请大家多指教,这就对了。我们要不懂这个道理,随便「我今天给大家讲开示」,内行的人说我们太傲慢,外行的人不懂,内行人懂得。换句话说,连我们自己也不懂得开示的意思,什么叫开示。这《法华经》上说的。
所以我们要悟,悟就是听明白、理解了。入就更难了,入是什么?入境界了,入是证。信解行证,到他理解了才叫悟。所以我们今天在外面讲佛法,实在讲希望第一个目标达到就不错了,什么?他相信了。如果他相信了能理解,这个意义就更深了。解了以后?解了以后他要肯干,到行,信解行,古大德说,这就是像法时期;有证,那就是正法时期。古大德讲正法、像法、末法,他是这样解释的,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干、依教奉行的,有证果的,这是正法;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干,没证果,这叫像法;有讲经、有听经,没有真干的,这叫末法,听是听了,没做到,做不到,末法;讲经的没有了,听经的也没有了,那叫灭法,法就没有了。我们听这番话,就知道佛法在世间不能不讲经,不讲经佛法就灭了。讲经听众人不拘多少,那是缘分,有一个人听都要讲,这是什么?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能说人一、二个太少了,不讲了,这个不可以。
我第一次,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第一个认识的就是畅怀法师,在他那个道场讲《楞严经》。畅怀法师头一天晚上吃完饭的时候就告诉我,警告我,他说香港佛教不重视讲经,听经的人太少了。国内外有名气的这些大和尚、老法师到香港来讲经,第一天大家会来,来看看,最后一天会来,参加圆满,当中没人来。他告诉我,可能就一、二个,可能没有。因为我们那次讲经时间比较长,两个月,六十天,真不容易。香港是这样状况,叫我心里要有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人听,有桌椅板凳听,排上椅子一排一排的,椅子可以听。他说那行,你能这样讲法,那没有问题。没有人听,摆着圆凳子它们听。头一天确实来的人很多,小讲堂里都坐满了,连楼梯口上都站的有人,第二天也不错,天天都还可以。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畅怀法师很感叹,他说法师你的法缘很好,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还警告我,香港有一些专门找法师麻烦的人来听经,提出难题来问,让你回答不了,当面给你难看。还有这些人,要我小心,他专门来找碴的。讲到第二个星期,我问他这些专门找麻烦的人有没有来?有,他说有几个来了,还好他没有找麻烦。过了几天这些人请我吃饭,畅怀法师我们一起,吃饭。他们有个学佛社,是一些知识分子,专门研究经典的,所以找麻烦。大概我讲的他们还满意,所以始终没有提问题,没有找麻烦。
两个月之后,我们的讲经处所搬到香港光明讲堂,继续再讲两个月。所以那次是讲了四个月,两处,前两个月在九龙,后两个月在香港南塘道,就在跑马地,在那边讲两个月,法缘非常殊胜。所以以后每年我到香港来讲一个月。以后外面法缘好,我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后有澳洲、东南亚,国外的缘非常殊胜。在中国还讲了两次,一次是两天,第二次好像是四天,在广州光孝寺,本焕老和尚做住持,他请我去的。第一次听众七百多人,第二次听众两千多人,他讲堂外面装了喇叭,很多人在外面树下听经,讲堂太小了。所以,不能不讲经,不能不跟众生结法缘,非常重要!我的法缘好,李老师教的,一定要跟众生结法缘。结法缘从哪里结起,用什么来结?用你自己的真诚心、恭敬心,这个重要。一定要谦虚,处处请人指教。所以我们始终抱着一个态度,不敢为人师,诚诚恳恳的告诉听众,我是来学习的,不敢说讲经。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帮助我改进,帮助我进步。诚诚恳恳,老老实实,这就对了。
所以开示,听众要能够悟入,真正见到效果。现在这个很难,我们把标准降低,第一个目标,把佛教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不要误会,使大家对佛教有个好的印象,我们这个讲演目的达到了。更进一步就是生起信心,这是第二步,他对于佛法有信心。第三步就是让他理解,愈深愈好,深入的理解。再接着,发心真的想学,这目的一步一步就达到了。因为这个时代讲经的人少,社会对佛教太生疏了,他们的印象都是寺庙里头经忏佛事法会,认为这就是佛教。不知道佛教是教育,不知道佛教是个高等教育,是普世教育,没有人知道。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做起来太辛苦,我这一代比上一代辛苦多了。上一代,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他们比我们容易多了,他们的信徒是我们这些人,还有一点传统文化的根。现在的众生这个根完全没有,他从生下来所接触到的是这个花花世界,今天要他们来接受佛法,难,真难!我们如果表现不好,他根本瞧不起你。要做出好榜样,让他看到、接触到了心里头有所感触,慢慢才能够接受佛法。最初是好奇的心,佛法到底是什么?来探索、来了解一下。不是真正高明的人,他怎么会学习,怎么会接受?
我是个很好的例子,我这一生,说出家人来给我讲经、讲佛法,不太可能。我的歪道理很多,他要说不过我,这讲辩才,辩才有邪有正,我是歪辩才,你不能把我说服,这不可能的事情。我接触过基督教,接触过伊斯兰教,我都没有相信它们,怎么可能信佛?信佛,同学们都知道,我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在哲学概论这门课程最后讲到佛经哲学,我是这样进来的。方老师把佛经看作哲学,影响了我三年,前三年,是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学。这三年我同时跟章嘉大师学,我佛学的基础、根基,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这是真实智慧。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有认识。这个缘很重要!否则的话,对释迦牟尼佛不认识。老师讲得好,你学佛,你对释迦佛不了解、不认识,你会走弯路。这个话是真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学佛,他不是从这个路子走的。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
这个人真正是看得破、放得下,十九岁舍弃王位,放下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修道,为了什么?为了帮助社会一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他不是为他一个国家,他是为世界,为国家,做国王做得到,为世界,做国王做不到,你不能干涉别人政治。所以,他做教学,教学,每个国家都需要,每个族群都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这是很伟大的思想,我们不能不佩服。教学要有本事,所以他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学术、宗教他都涉猎过。而且我们了解,无论是学术、是宗教,印度人非常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传下来的,婆罗门在印度非常有地位,受人崇拜。我们知道,世尊四禅八定一定修得很好,禅定里面,空间的维次突破了,所以对六道轮回的事情了解就太清楚了。你在定中可以能看到,不但看到、听到,你能够完全接触到。
世尊他是示现,他用的这套方法是让我们学习的,给我们做参考的,我们要想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你想教化众生,不能不断烦恼,不能没有高尚的品德,不能没有深广的学术,因为它是教育。所以学习了十二年,他放弃了,为什么放弃的,经上没有说清楚,我们自己来推想。我们是个知识分子,学了十二年,六道轮回搞清楚了,肯定会想到,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我能想到,我相信别人也能想到。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婆罗门不能解决,印度这些哲学学派也不能解决,所以他给我们示现,放弃。放弃,到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到第八定,到第九定,第十定、第十一定,入到更深的禅定就开悟了。这一开悟,这就是禅宗里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问题解决了,就开始教学。所以他的示现,十九岁,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把烦恼障放下;三十岁,不再学了,把所知障放下。这两种障碍都是障碍你明心见性,统统放下,这一入定,问题解决了。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真实智慧、真实之际、真实利益从哪来的?从这儿来的。所以我们要细心体会,佛那种表演有很深的意思在。
所以,学佛不是求名闻利养,不是求富贵,不是求什么地位,名闻利养全部都要抛弃,你才能够契入性德。这种教学方法,方老师佩服五体投地,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普通的老师做不到。他现身说法,说到真做到,做到然后再说到,这是世界上老师最好的榜样。我们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如果用中国人来称对释迦牟尼佛,那是世界的至圣先师,一点不为过。他做得太彻底了,做得非常圆满,成就了智慧。你看他教学由浅而深,鹿野苑讲普世教育,教你怎么做人。因为印度人相信六道轮回,佛教他,你怎样能够保住人身,来生不失人身,生生世世都做一个富贵的人、幸福的人。讲这些,讲了十二年,大家欢喜。这就用现在的话说,提升群众的道德观念,伦理、道德、因果,他教这些东西。十二年之后开始讲方等,告诉大家,还有比这个更高的。更高是哪里?天道,婆罗门讲天道,很多宗教哲学里讲天道。天道讲得详细,讲得明白。
我早年住在台北,住在韩馆长家里住了十七年,不容易!没有韩馆长也就没有我了,我不是还俗,就是搞经忏佛事去了。那时候只有两条路,逼着你,没有一个人赞成讲经,你说糟不糟!韩馆长隔壁有个天主教堂,这个堂主神父也是个做学问的人,方豪,在台湾都知道,他做过政治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这个人也是初中毕业,一生研究宋史,就是宋朝的历史,他在台湾是宋史专家。你问他宋朝典章制度,他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初中毕业,专门搞一样,一生都做出顶尖的人物,你不能不佩服他。所以学术要专攻,不能搞多,搞多你的精力分散了,你不能集中。方神父跟我非常好,知道我学佛、讲经,他也很欢喜,来看我,看我家里有一部《大藏经》,非常欢喜,他借去看。看了之后,他告诉我,你佛经上对于天道讲得比我们经典讲得清楚,好像是去过似的。我说不错,佛真去过,经常接受天主的邀请,在天上讲经。我说你们好好的学你们的宗教,将来你们生到天堂,天主请佛讲经,你们都可以在那里学佛,然后你才晓得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你不要叫他「那个教不好,你来信佛教」,不可以,决定不可以。劝他,他一定到天堂,到天堂的时候,天主比他聪明,天主邀请佛菩萨。这经典上都有记载的,真的佛是去过。
方等以后,方等慢慢就境界不断提升,方等八年,你看二十年基础,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之后,跟大家讲真实智慧,讲宇宙人生真相,这个东西是哲学、科学,这大乘经。讲般若,般若一下就讲了二十二年,般若是智慧,就是今天所说的哲学与科学。但是我们世间这些科学,是把心跟物分开,物理、心理。在佛法没有,佛法是一个,统一的。法相唯识偏重在心理,物质是附带的。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这是佛家的看法,这个看法到现在被证实了。近代的科学家专门研究物质,发现物质确实是意念的累积产生的现象,物质现象。你看阿赖耶先有业相,业相就是现在讲的能量;从能量再出现信息,现在人讲信息,佛法讲转相;从转相变现出物质现象,境界相。物质是这么生的,先有能量,再有转相,然后才到境界相。如果从四分上说法,先有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能量,信息就是见分,物质就是相分,还有个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讲得清楚,讲得好!
佛法认为这三种现象是一体,不能分的。用现在的科学说,能量、信息、物质是一体,不可以分。现在科学家逐渐向这个方向走了。所以佛法是学术,真的是学术。佛从哪里来的?菩萨从哪里来的?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是我们自性变现的,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法外无心,心外无法,这是佛法的核心。所以,这些叫佛知佛见,他证得的,就是近代科学跟哲学上研究的命题,佛经早就有答案了。
「《智度论》曰:如、法性、实际,是三」,这三样「皆是诸法实相异名」,一个意思。说如、如如、真如,说法性、说实际,说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万法的真相,佛经上用了很多的名词。我们初学的时候怀疑,用一个名词不就好了,何必用那么多?搞得我们头昏脑胀,搞这么多名词。然后老师告诉我们,佛有他的密义。这个密义是什么?很深的意思,很深的道理,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我们明白了!名字是假的,执着名字相你永远见不到自性。佛是教你放下名字相,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你就见到了。他给你讲这些东西,你完全理解了,最重要是你自己要证得,你不证得,听别人讲的,你得不到利益。所以佛家要求证,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一定要拿证据来,佛法你拿证据来。但是佛法所拿的证据是从禅定里面得来的,你没有入他那个境界,你不知道,你入到他那个境界之后,你完全知道,你一说他就懂。
所以你看看,惠能大师跟五祖在方丈室里头他们的谈话,那是大定里头的境界,楞严大定,法华三昧,华严三昧,是这个境界。不是这个境界你怎么能说得出来!惠能大师只讲了五句,五祖就说行了,不必再说,给他做证明,你确实契入境界了;也就是你确实像《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是明心见性,衣钵就传给他了。他们不是盘腿在入定,他们在讲经,五祖讲《金刚经》给他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那个定在哪里,你们有没有看出来?他们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是禅堂里头盘腿面壁,不是!这个定才叫管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是什么?心不散乱。
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如果把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放在心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我们都能够守住,心里只有一句佛号,不受外面干扰,是不是华严三昧?是不是法华三昧?是!一点没错,跟念佛三昧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自性本定,他就一切放下了。净宗有个方便处是什么?你就抓住阿弥陀佛,其他放下。华严三昧、法华三昧连阿弥陀佛都没有,同等的境界。我们抓住阿弥陀佛,这叫方便法门,这个就比华严、法华方便太多了。华严、法华我们入不进去,但是念佛三昧行。为什么?它有个把柄,我们可以抓住,华严、法华没把柄,抓不住,这个太难了。净宗就是有这句佛号,阿弥陀佛这种善巧方便真的是太伟大了,用这一句佛号接引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里面断烦恼、消业障、成佛道。无比殊胜,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所以舍,舍得干净,就抓住这个。
所以,这是一部经随分解,能解多少没关系,不重要,信愿持名重要。可是经你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念十遍有十遍的悟处,你悟得愈深、悟得愈广,对往生极乐世界品位肯定的不断向上提升。所以好处!另外一个好处,对中下根性人说的,你要不研究经教、读诵经文的时候你会打妄想,妄想破坏你念佛的功夫,就是它破坏念佛三昧。为什么念佛三昧得不到?妄念太多,杂事太多。不受任何干扰我们才能成就,而且成就很快。确实三、五年成就的,人多得很,成就之后他不往生,他在那里教化众生。这是他的慈悲,他自己知道与这些众生有缘,他要住世。他随时可以走,生死自在,他不是走不了,随时可以走。所以,我们努力加把劲,契入这个境界不难,我们念佛的同学,各个人都有这个机会、都有这个缘分,不要错过。心上只有阿弥陀佛。
下面,「《甄解》云:实相妙处尽理至极,云际」。为什么说实际,实际是什么意思?际是边际,实相的妙处尽理至极,一般也称它为穷理至极,就是对这个理的研究达到极处,极处就叫做际。深到底了,广到了边,这叫际。实相的深广都达到边际了,这称之为实际。什么人到这个地步?妙觉如来。我们要问,初住菩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妄想分别执着全断了,大乘里面所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断了,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人到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放下无明的境界,于一切法,我看见了、我听到了,但是我不起心不动念。在《华严》这就是圆教初住,他不住十法界,他住实报土,我们称他为法身大士。他的境界跟妙觉如来的境界是不是一样?是一样,完全一样。有没有差别?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妙觉看得清楚,他看到的模糊。古人有个比喻,妙觉好像在外面看月亮,等觉,等觉好像在叫隔罗望月。古时候窗上没有这个玻璃,用什么?用很细的纱,丝绸织的,你看到透明的,也看得很清楚,但它总是隔了一层。妙觉没有隔,没有障碍;你还有一层,有一层罗纱。你也看得很清楚,但是总比不上那个没有障碍的看得更清楚,就这个意思,都看见了。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见性了,见到了,没有入。入是什么?入是住,他现在住在实报土,没有住在自性里头,自性叫常寂光,所以他还是住实报土。实报土不是真的,他要住到自性、住到常寂光,实报土就不见了,就没有了。所以实报土有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不例外。实报土必须在什么状况之下不见了?入常寂光,他有能力住常寂光。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不行,还不能住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报土叫一真法界。我们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模糊了。所以住报土不难,我们努努力可以能做到,阿弥陀佛帮助我们。可是住寂光就不容易了,在极乐世界实报土,必须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你自然就入常寂光。入常寂光这是住到实际,就真的是证得了。这个证得太了不起了,我们的身心跟整个宇宙融成一体,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极小的微尘里头也在,极大的虚空法界也在。没有形相,三种现象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没有,不可思议。这是至极。所以,实际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叫实际,真实之际,这三种真实,本经上说的。
据上面两种说法,「则真实即实相之异名。真实之际者,乃实相妙理究竟至极者也,亦正是佛之知见」。这几个名词意思完全相同,佛之知见、真实之际、诸法实相,一个意思,同样一桩事情。但是这三个名词合起来讲,我们印象就深了,清楚多了。「《会疏》曰:开显真实为显示。」开显,古人用比喻来讲,譬如这是个仓库,藏宝的,这个仓库门是关着的。这个宝是什么?是自己的自性,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就好比一道门把它关住了。佛菩萨来帮助我们把这个门打开,打开之后我们不识货,我们对于自性的体、相、作用一无所知。所以佛再帮助我们一桩一桩指示出来,我们觉悟、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就得受用,我们晓得哪样东西有什么作用,我什么时候需要,需要的时候我能用得上。用这个比喻,这个比喻好懂。
但是这个宝库,这是自性。所以佛讲经教学,为我们说种种法,就是帮助我们打开悟门。悟门打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听得懂。所以说法有善巧,真让我听懂,真让我听明白了。这桩事情,我们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明白?是自己有业障,自己有烦恼,烦恼跟业障障碍了我们的悟门,虽听经不能开悟。这怎么办?古德教导我们,多听,一遍一遍重复的听。所以古大德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书里头讲的道理,你把这本书好好的去念,念上一千遍,意思你就见到了。真的吗?真的。为什么?一千遍,心定了。心定下来,就是我们的烦恼、业障不起作用了,烦恼、业障虽然没断,伏住了。什么东西伏住?这一千遍的定功把它伏住了,豁然开悟,明白了。这个经验我们自己有,读书千遍,我们讲经也有千遍,天天心里没有想别的,都在想这个经,求这经里头到底讲什么。我所了解的我全讲出来,一丝毫保留都没有。保留是什么?保留是吝法,保留是障碍,你不会再有更深的体会。你统统说出来,底下还有深的,明天、后天又发现了。永远没有保留,天天都是和盘托出,我就这么多,全部托出来了,一点保留都没有,天天不一样!这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遍遍讲,遍遍不一样。遍遍,我这方法遍遍不用旧的材料。
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不准我记笔记。他看我看得最清楚,讲经听众的席位,我是摆在第一排正当中,跟他面对面,所以他看得清楚,不准记笔记。开头记了三天,老师把我叫到房间,你听经在写什么?我说写笔记。你记这个干什么?怕忘记。老师就告诉我,没有用,明年你的境界提升了,这些东西全没用了,你费了这些时间、精力,浪费了。我想想这个话有道理,那怎么办?专心听。这个话很有道理。我在台中专心听了十年,不过老师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十年大概只有一年多。如果天天讲,不就是一年多吗?一个星期讲一次,大概一年是四十个星期,因为他有放假,大概一般是四十五个星期的样子,一年。一年四十五堂课,我在那里听了十年,体会到这个意思,也是老师特别指点。
可是讲经这个利益大了,我讲经天天讲。当时有很多人也带了讽刺的话说我,净空法师喜欢讲经,这个话是带讽刺的口吻。我告诉大家,我说因为我不会,我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我说哪一天我真会了,你请我讲经,我不会讲了。不会怎么?学习。我用这个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的一种方法,我是用这个方法来修行的,用这个方法来断烦恼、来消业障,我是用的这个方法。我用得有效果,愈用愈感觉得得心应手,烦恼轻、智慧长,这就是成绩。烦恼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虽然增长幅度不大,它增长。这从哪里看?你们听我讲经听出来了,同样一部经,每讲的一遍不一样,跟前头讲的不一样,这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这是一种修学的方法,目的念佛求生净土,回向也能够加持别人。阿弥陀佛厉害,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给众生,真加持得上。我们六十年学佛,五十三年讲经,这个功德回向,没有佛那么大,有一点点,也能够加得成。如果没有,拿什么加持?没有东西加持。
《会疏》下面这句话说,「开显真实为显示,谓会十界归一乘克成菩提故」。十界是枝末,一乘是根本,会十界归一乘,这就是成就菩提。用个克成,这是什么?克期求证,我把我的成就预定在哪一天达到。「真实之际者,以一佛乘为法涯际故」,一乘是佛法的底蕴,一乘是佛法的边际。佛所说的二乘,大乘、小乘,三乘,菩萨、声闻、缘觉,说五乘,再加上人乘跟天乘,都是从一乘里面延伸出来的,终极一定要会归到一乘,得大圆满;不会归到一乘不圆满,它有欠缺。所以,一佛乘是一切法的边际,是一切法的底蕴,从深度讲,到底了,从广的讲,它到边际了。「又《甄解》曰:若依小乘」,从小乘讲,「偏真为实际」。小乘的底就是偏真,所以称之为小乘涅槃,涅槃就是实际的意思。「若依渐教,以离二边为真实际。若依圣道实教,诸法实相为真实际。若依净土,光阐道教为权方便,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一实真如海故。」这是讲佛在教学当中每一个阶段,实际就好比是毕业一样的。十二年阿含,小教,小乘毕业了,小乘学完了;第二个阶段,方等,八年学完了,达到方等的边际;二十二年般若学完了,那是大乘的边际;再八年,法华学完了,那是一佛乘,所以究竟的边际。
「圣道守理而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这个话主要的意思,教我们决定不要执着。不但不能执着,实际上是教我们于一切法里头不能够起心动念,你才真正看到真相。起心动念就隔了一层,分别又隔一层,执着再隔一层。不可以起心动念,为什么?起心动念是假的。真心,真性起用就是佛菩萨,真性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真心;起心动念就变质了,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佛;起心动念是菩萨,低了一级;再起了分别,就变成二乘;再起上执着,就变成六道凡夫,向下堕落;极其严重的执着就到地狱去了。这些真理,真实的道理,真实的因果报应,一点都不假,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我们就会放下,我们一切境缘当中,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不会执着了。
初学,业障重,烦恼、习气深,那就怎么?修忍辱波罗蜜,要忍。由忍然后慢慢才到定,心就定了。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六波罗蜜里头,忍辱、精进、禅定,不能忍没有进步,忍才有进步。布施是教你放下,大乘教里佛常说,你能放下,你能不能真正有成就就在能不能有忍辱波罗蜜;有忍才有成就,有忍才能有定,有定才能开慧,开慧是成就。所以凡事不能忍,这事情做不成功,世间法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得忍辱,世出世间圣贤都重视,都认真的在学习。
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就是在那一世他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他能忍,所以他提升了。你看,连成佛都不是个定法。娑婆世界贤劫千佛,释迦牟尼佛原本是第五尊,弥勒是第四尊佛,弥勒先成佛,释迦在后。因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功德把释迦牟尼佛成佛提前了,释迦变成第四尊佛,弥勒变成第五尊佛。这个示现什么意思?告诉我们,忍辱能把我们的功夫提前,有这么大的力量。不能忍就不能得定,没有定就没有智慧。六波罗蜜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的,第一个是教你放下;你放下了,第二个教你守规矩,持戒,持戒是守规矩;你能守规矩了,还得忍辱,什么都能忍,逆来顺受,你才会有成就。歌利王对释迦牟尼佛,就是对忍辱仙人有好处,要不是歌利王加给他这个侮辱,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机会修忍辱,圆满的忍辱波罗蜜。给他这个机会,让他提前成佛。释迦佛感恩,死之前跟歌利王讲,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得度,憍陈如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佛说话算话,真的,他成佛,憍陈如第一个人,第一个证阿罗汉。
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用善心对一切人,人人是好人,用善心对一切事,事事是好事。什么是善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用这种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万物,这叫真修行。修行在哪里?在生活,在起心动念,在言语造作。离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说你到哪修学?你没地方修!所以圣道守理而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括号里解释得好,「即事即理,事事无碍」。事里头就是理,理里头就是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华严境界。「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同,而从诸佛咨嗟见之」,咨嗟是赞美,你看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十方如来赞叹净宗,「则唯此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真实之际」。「可见《会疏》与《甄解》均以此净宗一佛乘,为真实之际」,这个话说得好,「亦即佛之知见」,跟《法华经》上完全相同。
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句我们明天再从这里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