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集) 201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三面,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止观一》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这里面所说的意思,解释「通诸法性,达众生相」。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法性就是《般若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实相,这就是法性。真实相是个空相,但是我们不能用空这个字去体会它,那你就错了。真实相它没有任何现象,怎样才能体会得?不起心、不动念就体会到,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就见不到真相。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是真心现前,是真心,起心动念就变成妄心,就变成无明。所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见到宇宙的真相。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就是起心动念,坏就坏在此地。佛怎么说,说老实话,这个实相是说不出来的。佛千言万语,像绘画一样,只是烘云托月而已。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当中露一个空白的,那就是月亮。佛千言万语都是在描绘,描不出来,你要懂得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能不能懂?不能懂,没有思惟就能懂,你还去想,一想就不懂,就错了。为什么?这一动,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全是妄心,妄心起来就见不到真相,真相一定用真心。经上讲得很多,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是真心,有念头不是真心,有个离念这个念头还是妄心。所以四禅无想天用的还是妄心。什么都不想,好,我什么都不想,不是真心,为什么?他还有一个什么都不想,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依旧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连什么都不想的念头都没有,不许可有一个念头,有念皆妄,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无念,还不能有无念这个念头,有无念的念头也是个妄念,还是在妄。有无两边都打掉,这是大乘讲中道,中道还是个妄念,哪来的中道?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还是个妄念。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一般人不能见性,道理就在此地,始终离不开妄念,麻烦在此地。
所以这个不是二乘境界,二乘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他见不到实相。实相就是法性,实相就是自性,实相就是佛性,这个他见不到。二乘都见不到,何况凡夫,六道凡夫永远没办法见到。今天科学家很了不起,能够用科学仪器见到阿赖耶,没见到实相。实相,科学仪器见不到,再精密的仪器都见不到,能见到的全是阿赖耶的相用,阿赖耶的体见不到,现象可以见到,作用可以见到,因为阿赖耶的体是实相。所以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有没有?有,当然有个本体,本体决定见不到,放下就证得。所以佛在大乘教上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你证得的时候就知道了,唯证方知。怎么证得?放下。一念不生的时候豁然开悟,就见到了。
「华严宗谓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以随缘义,变造一切诸法,故称真如为法性」。法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的体性,真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随缘义。「又以不变故,虽随缘变造染净、有情与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真如是什么?真如就是法性,这个性永远不改,永远不会变的,它里头什么现象都没有,能生一切现象,这个妙!自性里头没有一法,但是能现万法。惠能大师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本自清净」,说明它没有任何染污,染净两边都没有。染净是对立的,它没有对立,它是圆满的,永远清净不染,染净都不染,这是讲自性的特征。第二个特征,它不生不灭,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连虚空都有。虚空什么时候生灭?虚空从念头生的,念头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所以虚空一秒钟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它是生灭法,它不是真的。如果法性不随缘,虚空也没有,都是随缘才生这些现象。虽生这些现象,一定要晓得,它完全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能生、所生统统是虚妄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随缘,变造一切诸法,因此真如称为法性。不变,虽然随缘变现出染,六道轮回,净,四圣法界,有情是动物,无情,矿物、山河大地,种种万法,真如从来没有改变,永恒不变。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不变。又以不变故,虽随缘变造染净、有情与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例如水变为波,而不变失水之性」。水是平静的,平的,水平,波是动的,波浪,起伏不定,动的,波就是水,水就是波,这从体上讲,一样。从相上讲不一样,一个平静,一个动荡;一个能照,平静的时候像一面镜子,周边环境全能照见,波不能照,波起伏,它照不到东西。照比喻智慧,波动比喻烦恼,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那就是波动,波动的时候智慧就没有了。
「法性真如,纯善无染」,这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它没有染污。我们中国老祖宗自古以来就知道,告诉我们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自性、法性,没有染净,没有能所,一切分别执着统统找不到,这叫善。善就是太好了,圆满到极处。「唯以缘有染净」,为什么我们看到染净、善恶、是非、吉凶、祸福,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些?缘,缘有,这些东西全是缘上的事情,不是性上的事情,因为缘有染净。「而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缘不一样,古大德所谓的「总在遇缘不同」。佛法讲因缘果,但是很少说因,都说缘,缘生,为什么不说因生?因,万法是平等的,缘不平等。因遇到缘它才会现相,没有缘它不现相,没有缘它潜伏在那里。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没有遇缘的状态,没有遇到缘,本自具足,它潜伏在里头,看不见,什么现象都没有。遇到缘就起作用,「能生万法」,这个法里头就是有染有净、有真有妄。真是对妄说的,不对妄,真也没有。所以染净、祸福、吉凶统统是对立的,一边没有了,那一边也没有,那就回归自性,这样才叫明心见性,见性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见性的人决定不着相,把相跟作用全放下。为什么?假的,剎那生灭,不可执持,所以他不着相。他能够安住在自性里面,这个安住就是契入,契入就叫见性,就叫明心。
「又《会疏》曰:菩萨有二种智,能为一切修行本」。这修行的根本,两种智慧,哪两种?第一叫「如理智」,这个智慧「能照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是名通诸法性」。你通达、你明了了,这是什么智慧?如理智。如理智就是根本智,见到理。理就是性体,自性本体,你见到这个。事有千差万别,理只有一个,永恒不变。佛门里面艺术表法里头,四大天王,西方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你看他手上拿的龙或者是蛇,手上拿的,左手拿的是龙、蛇。龙跟蛇都是代表变化,牠是多变的,表这个意思。多变是什么?后得智。右手拿一个珠,这个珠代表根本智,就是如理智。后得智就是此地讲的如量智。如理智见到本性,如量智见到本性所现相起作用,它见到这个,全都见到了,体、相、作用。《华严经》用三个字来表这个意思,「大方广」,大是表体,法性,方是表现相,广是说作用,无量无边的作用,现相起作用。虽然现相用,你一定要知道,相用不可得。相用,佛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一定要明了。所以佛菩萨的生活叫随缘自在,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得大自在。
这个境界里头无有一法不称性,因为一切法离不开自性。觉悟的人他用什么?他用如如不变的自性,佛知佛见。迷的人他不知道,迷的人起心动念都是烦恼、都是习气,所作所为都叫造业。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以为相用都是真的、都是有的,那这个果报就不好。果报就是什么?果报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有没有?没有,十法界是假的,全是幻相,因为你把它当真,所以你在里头就有苦难受。你要知道全是假的,觉悟了,那是一场梦。只要在梦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的受用就如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菩萨是法身大士。所以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能说一,就是不能说同,也不能说不同。为什么?说同跟说不同你都起分别,不许你起心动念。古德说这个事情,「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开口想说,错了,说不出来;动念,动念也错了。不动念、不开口,对了,那就是诸法实相。这个意思很深,真的非二乘境界,凡夫没分。这叫通诸法性,他真的明白,真通了,根本智,如理智。
第二「如量智」。你看只要有量,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如量智,「能照众生殊相」,殊是不同,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相同的,这里头有迷、有悟、有凡、有圣,各个不相同。如量智知万法,如理智知法性,「是名达众生相」。这个智慧生起来,对于众生相完全通达,没障碍。「故通诸法性是根本智,达众生相是差别智」。要学,根本智重要,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差别智?差别智也叫做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所以根本智是主,后得智是附带的。佛法里面的修学,一定是先开根本智,然后再成就后得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在他老师文殊菩萨座下修行证果,他证的是什么?就是根本智,他得到根本智,也就是此地讲的,《会疏》上说的,如理智,他这个得到了。这个得到之后,老师文殊菩萨叫他去参学。根本智没有得到不能参学,为什么?你没有智慧,听这个也很好,听那个也不错,你会扰乱,而且很容易走上邪道,没有能力判断、没有能力辨别。必须根本智得到了,有能力判断真妄、邪正、是非,才有这种能力。所以叫他去参学,这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成就后得智,就是此地讲的如量智。了解什么?了解众生相,达众生相,这样讲经契机;通诸法性,契理。经典叫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你教化众生没障碍,什么样根性你都知道,该用什么方法你也晓得。所以没有教不了的学生,因为他通达,他在教学里头没有障碍。那个业障极重的学生怎么办?他一看就清楚,业障太重了,慢慢先消业障,业障消了再来。
业障有善有恶,这个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大家分享,他修了很多善,福报好大,先到天上去,享福去!享福是消他的福报,不消是障碍。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去地狱,去饿鬼、畜生,消不善的业障,三善道是消善的业障。善跟不善全是障碍,这个要知道。障碍什么?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悟,必须统统消掉,你的清净心恢复了。清净心是真心,是正常的状态。「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真心。真心现前,也就是根本智现前,老师叫你参学。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这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在家的多,出家的只有五个人。那参学,这就是我们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一接触就明了,一看就明了,一听明了,一接触明了,成就后得智,你才具足度众生的能力。接触任何众生,你教的方法都是契机契理。契机是如量智,契理是如理智,没有这个智慧不行。契理是根本智,契机是差别智,这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桩事情。没有智慧怎么能教化众生!所以在差别智里头,千变万化,不一样。
佛家最重的戒律,不杀生。菩萨要不要杀生?为度众生,杀个生众生开悟了,那就要。南泉斩猫,帮助一个人开悟,这个猫死有功德,帮助那个人开悟,明心见性作佛了。用这个手段让对方开悟,他走向开悟的边缘,就差一点他不悟,用这种激烈的手段,他一惊吓,开悟了。猫帮助一个众生开悟,你就可想而知牠到哪里去!脱离畜生道,至少也生天,享天福去了。如果牠过去曾经听过阿弥陀佛,听过净土法门,牠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你看这一个举动,两方面全都度了。他没有破戒,他没有造罪业,度那个开悟了,那个猫往生了,两个都度了。这种方法我们凡夫不能学,我们学就造业,就破戒,他们成就无量功德,我们就造了无量罪业,这不能学的。这种例子在佛教典籍里头很多很多,用非常的手段。
经典里头还有个故事,释迦牟尼佛说的,有一尊阿罗汉要到海外去弘法,搭乘一艘商船。这个商船有五百商主,好像我们今天讲的,有五百个企业家,他们在外面做生意,带着许许多多金银珠宝回国,阿罗汉就搭乘他们这条船。可是当中有一个人,也是一个商主,企业家,起了个恶念,想把这四百多个企业家都害死,财产他独吞。阿罗汉知道,阿罗汉有他心通,那个人起心动念他知道。那怎么办?怎么样救?两方面都要救,因为他这个事情搞成功了,必定堕阿鼻地狱,这不是好事情。这些人被他害死了,财产被他夺去,谋财害命,死的人都会向他索命、讨债,在六道里头要到哪一劫才能搞得清楚,跟四百多个人结下这样的深仇大恨,这个事情太严重了。于是怎么办?只有把这个恶念的人把他杀掉。把他杀掉,你看他不堕地狱,等于从地狱里救出来了。他虽然有这个恶念,未遂,没有成功,罪就很轻。那四百多个商主救了,双方都救了。阿罗汉没有破戒,这叫开缘,这开戒,不是破戒,双方都救了,大慈大悲。因为这个起恶念的人你不能跟他讲理,你跟他讲理他先杀你,怎么我的祕密你知道了,杀人灭口,不能讲、不能劝。这时他迷,迷得很重很深,他只看到眼前的金银财宝,这一船,他哪里晓得什么三途苦报。你看佛法活活泼泼,一点也不呆板。佛法大慈大悲,如果那个持戒的人,这不行,我杀人,不可以,算了,为自己着想,赶快离开这个船,不坐这个船。这个也破了戒,你没有慈悲心,你见死不救,双方面都是死,一个将来堕地狱,你有能力救他,你不救。所以你看杀这一个人,双方统统都救了,这智慧,这没有智慧做不出来。
底下一段,「供佛度生」。「供养诸佛。供养有二:一财供养,供养香花饮食等财物。二法供养,如说修行利益众生」。
【开导群生。】
是教学,教学得利益的人愈多愈好,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会和平。这要真实智慧,不是真实智慧的人找不到。我们现前的社会,特别是灾难要降临,2012,大家都在说,就在眼前。供佛度生就能化解灾难、就能恢复和谐。诸佛不在这个世间,佛的弟子还有,出家的弟子、在家的弟子,我们要供养,要供养真正的弟子。现在假的也不少,我们要有能力认识哪是真的、哪是假的。我初学佛的时候,公余的时间我读佛经,读古圣先贤的这些典籍,我们的同事批评我,他搞假的,那不是真的。这个假的搞了六十年,假就变成真,事实摆在此地。现在一些老朋友见面对我都很佩服、很赞叹,以前瞧不起,这个人,年轻,迷成这个样子。真是怜悯我,感到我很可怜,怎么会迷成这个样子!学佛可以,不能迷成这个样子,又吃素,又把工作辞掉去出家去,搞什么。现在碰到就不一样。假的,没关系,我假的,一生我都搞假的,假的就变成真的。搞真的,搞个二、三年不搞了,那真的就变成假的。所以这个真假不一定,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恒心,你决心真搞下去,真能在这上搞一辈子都不回头的话,它就变成真的。
所以我们要认识,首先要认识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现代科学家都肯定。但是学习宗教的人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一定分清楚,宗教本身没有问题,宗教徒有问题。拿着宗教搞名闻利养,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依照宗教经典学习,深入经藏,真正成就德行、智慧,教化众生,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来求学,三十岁示现成道,就是大彻大悟,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走的,所以经上常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就是搞真的。王子出身,不要了,国王放弃了,搞教育,干什么?国王仁慈,只能带给一国人的幸福,但是放弃国王的位子,从事于宗教教学,他的利益无量无边,他的利益是整个地球,没有国家界限。在时间上讲,世尊自己说的,他教学影响会有一万二千年。我们看全世界,哪一个政权能够维系一万二千年而不衰的,找不到。罗马也只有一千年,一千年里头有一半是混乱。在全世界来说,还是中国比较好,中国统一二千多年了,秦始皇开始统一的,一直到现在还是维系统一。这是外国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赞叹,感到惊讶,这是西方人想要得到,得不到的,所以承认中国人有智慧。
中国人用什么方法造成大一统,造成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美满,用什么?用教育。这一点确实也被外国人发现了,但是他没有去做。这个话是前几年澳洲南昆士兰大学校长请我吃饭,在学校里几位教授相陪,其中有个教务长,教务长告诉我,二战之前,民国二十几年,二十年的样子,欧洲有一些学者认真的去研究,世界上四个文明古国,三个都没有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这个可能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关系,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就告诉教务长,我说这个结论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中国这个社会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这个形式很特殊,社会里头最小的单位是家,但是不是现在的家,现在没有家了,中国的家是家族。你看看家谱,那一个祠堂,那里头一家人。住在这个地方,你看到现在中国还能够看到,这个村是王村,那个村是李村。为什么叫王村、李村?因为王家、李家,以前那是一家,没有杂居的,都是他们家里人。五代同堂,我们自身,上面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下面有儿、有孙,上下九代,九族在一起居住。这一个家的人数,讲一般的人数,普通人家,大概三百人上下,一家人。你们诸位看《红楼梦》,《红楼梦》就写一个家庭,一家人。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它是社会行为,所以家里头就有组织、有规矩,有家道;有家规,家规就是共同遵守的一些规矩,不守规矩就乱了;有家学,私塾就是家学,就是家庭的子弟学校;有家业,这个家庭所经营的事业。
家里头最了不起的功能两个,第一个就是教育子弟,培育人才。不仅是为自己一家,为我们的族群,为我们的国家,为天下培育人才。第二个功能是养老。所以中国人希望什么?希望老,老了享福。享福是老年、晚年,儿孙满堂。这个大家,小孩多少,孙子辈的、重孙子辈的总有几十人,围着你玩,天伦之乐,这外国人享受不到,中国古时候有。所以人老了,别担忧,你家里养你,家庭养老。小孩子教育,家庭来抚养,你父母没有能力扶养没有关系,家族来抚养。这是中国这个族群、这个国家长治久安基础的一个单位,它不是以人为单位,以家为单位。所以齐家,你看你能够管理一个家,你就有能力管理国,范围扩大了。国家几个部门,在从前事务不多,所以六个部门。家里头也是六个部门,家里有管家的,有总管,那个总管就跟宰相一样,首相,底下有分部,分成几个部门,统统有管的。最重要的,管教育、管财务。管教育的多半是老一辈,大概都是祖父、曾祖父他们来抓,为什么?他们经验丰富,他真懂得,聘请好老师,排定课程让老师来教这个子弟。子弟本着自己的禀赋,自己的愿望,想学哪一行,家都帮助你,都能成就你。
从政就参加国家的考试。所以国家是以考选人才,国家不要办学校,学校全是自己私人去办。每一个家都办了,每一家都把人教好,所以古人说,人人是好人,好人做事全是好事,这社会上好人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所以从政做官,你看皇帝叫垂拱而治,没事干,各级地方领导也是非常清闲。古时候做官地位很高,人民看到都很尊敬他,待遇也不错,工作量最少,各行各业他的工作量最少,一个月难得有几个案件,平常没事做。所以做官的人清闲、清净,这是职业里头最好的职业。他清闲无事,所以他读书,他学道,写文章、写诗词。你看《四库全书》集部,里头一半以上都是他们的作品,作得真好,流传后世。这都是什么?社会上所有这些教学的,家把它承担下来。所以国家办学,办太学,国子监,办太学。那是什么?那就是现在的党校,它是专门培养各级干部的学校,它不办别的学校,别的学校家都承担了,家里面都学、都教了。那个大家族的,家里头确实有高官,做到部长、做到首相的,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学校就大,人数,为什么?他不限定自己家庭,外面的人,喜欢读书的他都收,他都照顾。范仲淹办义学,他那个学校就大,贫寒的家庭子弟,没有机会读书的,只要肯读书,有这种天才,他都收,都帮助你。所以这个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家是根本,教育是根本。修身,教学为先;齐家,教学为先;治国,教学为先,干什么都是教学摆在第一。几千年来别的文明古国都没有了,这个文明古国永远存在。只要我们懂得这个理念,我们继承这个理念,依旧努力做下去,这个国家前途无量无边。
这个是全世界,我们这么多年走了很多地方,接触的面很大,尤其到澳洲有这个缘分,我们能够代表大学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的活动,这个对我们来讲叫大开眼界,平常哪有这种机会,在这么大的场面,接触到这么多人。所以这十几年眼界大开,不但接触不少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我们接触,讨论的问题,如何化解冲突,怎样促进和谐,让社会恢复到过去,让人民都能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氛围当中。让我们冷静回想,中国这个社会是怎么造成的?才发现全靠教育。教什么?教圣、教贤,读书志在圣贤,不是别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好人好事,把人都教成圣贤。所以中国圣贤政治、圣贤的社会,这才能长治久安,这才能立于永远不败。家是这么教的,社会是这么教的,各行各业也是这么教的。
我们的家过去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毁掉了,战前有,我都记得很清楚。芦沟桥事变的那一年我十一岁,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县分,古时候那种家,兄弟不分家的还很多。那个时候我自己的家衰了,家败了,我们父母带着我们兄弟两个住在姑妈家里面这个家族,依靠他们。我姑妈家里面兄弟十个,没有分家,还是大家庭。那个庄园很大,村庄外面也有小河,像护城河一样,没有城墙就是了,那都是防御,防御盗匪,防御这些。这么大的家族,那些老规矩我们还看到一点,还有一点印象,以后再没有了。我十岁离开农村,就是离开以前这种家庭,大家庭,中国传统的家庭,十岁离开的,所以印象很深。上了不长的时间上了私塾,私塾在祠堂里面。祠堂只有春秋祭祀,之外这个地方都是空着的,所以就用来办学,学校就在祠堂里面。所以古老那种教学的方法我们还体验过,那个方法比现在好,还有一点师道的概念,还有一点记忆。师徒如父子,是真的不是假的,对待老师跟对待父母没有两样,老师的儿女跟自己亲兄弟也没有两样,这就变成世家,世世代代都往来,都互相照顾,这是古时候的社会。现在如何能够恢复那个时候那样的社会,好!完全从教育做起。教育不是谋利,教育是伦理道德。有伦理道德,物质生活自然能过得去,为什么?慧里头有福报,福报里头不见得有智慧,智慧里头肯定有福报。所以中国人求道德、求智慧。中国人懂得因果、懂得命运,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样方法也得不到,这都是事实。所以人没有恶念,没有投机取巧的这个概念,都是安分守己,所以社会祥和,人与人之间确实和睦,都能彼此互相照顾。
所以想到这个,「供养诸佛,开导群生」,这就是教育。宗教教育,这个名词好,如何让它名实相符,那我们就做成功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太好了,宗这个字它意思很多,但是有三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就是主要的,第二个意思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是大众所尊重、所崇仰的,说明它是崇高,有这个意思在,教是教育、教学、教化。这两个字合起来,宗教,那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意思多好!这些年来,我把中国宗教这两个字意思讲给许许多多宗教朋友们听,很多是宗教领袖,没有一个不欢喜,这个意思太好了!可能其他文字里头宗教没有这个意思,中国宗教有这个意思。当年翻译翻得好,用这两个字。你看中国纪念老祖宗,称为宗祠,那个宗就是主要的,这是一个家庭里头精神的堡垒,祖宗。世世代代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留下来的经验、教诲,都应当要学习。所以如何能让宗教回归到教育,变成是社会主流的教育,这个就太重要了。
主流是什么?圣贤教育,它不是迷信。在佛法里,那是佛的教育、菩萨的教育。印度人称佛,就跟中国人称圣人相同,称菩萨,就跟称贤人相同,圣贤教育。佛教里头,诸位要知道,没有神。寺庙里头也供着有神,那神是什么人?神是佛的学生,这个要搞清楚,是佛的学生,都是皈依三宝的。玉皇大帝也皈依三宝,看到佛是老师。所以佛是九法界的老师,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佛教里头的关系就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两种人,老师是阿弥陀佛,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学生。这些往生的人,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低的有阿鼻地狱众生。阿鼻地狱众生怎么能够生到极乐世界?前世做人的时候念佛,修过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念错了,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他学佛的种子在。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度哪些?就度这些人,他有根,你讲的时候,他会忏悔,他会回头,他会真修,他一真修,他就离开地狱,就往生了。所以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尤其是学佛,在佛门里造作的罪业也不要轻视他,他可能堕到地狱没几天,地藏王菩萨就把他度到极乐世界去了,非常有可能。可是我们知道这桩事情,不要侥幸,我不错,我干坏事没有关系,我到地狱,地藏菩萨会度我,我很快到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错了,这个念头加重你的罪,恐怕在地狱地藏菩萨度不了你。所以一定要用真心、要用诚意认真去学习,守住戒律,做个好人。
佛家基本戒律很简单,三皈、五戒、十善,这是基本的。三皈是总原则、总方向,就是佛法教学的总原则、总方向,总的目标。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用佛法僧做代表。所以皈依佛,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皈依佛就是从迷惑回头,依靠自性觉,佛是觉的意思,自性觉。皈依法,法是经典,佛所说的、佛所行的是我们的榜样,叫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代表的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学什么?我们学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目标方向一定搞清楚。用什么方法?用戒律、用禅定、用智慧。所以首先叫你持戒,持戒就是五戒十善。戒跟善有区别,你看名词是一样的,不杀生,五戒第一个不杀生,第二个不偷盗,第三个不邪行,十善也是这个,完全相同,不妄语,十善里头没有不饮酒,五戒里头有不饮酒,余都相同。善是善行,没有约束的力量。戒,戒有约束的力量,你受老师的约束,如果你要破了,你怎么对得起老师?所以善没有约束力量,戒有约束的力量,就是你曾经发过誓的,你要做,现在你违背你的誓愿、违背你的良心,它有这个力量在。再往上提升,这是基础,这个东西修好再往上提升,这就有六度、普贤十愿,这是行门,我们讲的德行。
诸位听清楚、听明白了,这就是受了三皈,真懂得它的意思。不是在佛的面前烧几炷香、磕几个头,把那个誓词念一念,那不行。如果不懂意思,那个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形式没有实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你真正懂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遵守这个标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你真正三皈了。皈依自性佛法僧,不是外面的,外面佛法僧我们要尊重。为什么要尊重它?我们皈依之后常常忘掉。外面三宝的现相,它对我的作用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我们家里供养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我要改邪归正,我要破迷开悟,看到出家人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它有作用。我们对三宝恭敬,他出家人,不管他,他做些什么与我不相干,不要去顾忌这些,也不要去想这些。看到他的形相,我们就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出家人常常提醒我,这是我的善知识,是我的好老师。他不穿这个衣服,没有这个形相,就不起这个作用。这个形相一表演,作用就起来了,对于真正懂得三皈的起作用,如果说是不懂三皈意义的人,它不起作用。
五戒是根本戒,跟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五常完全相同。五常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戒,常是永恒不能变,常丢掉就不得了。《左传》里头有一句话,「人弃常则妖兴」。人要是把五常丢掉了,妖魔鬼怪都出现了。现在的社会五常没有了。五常第一个是仁,仁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义,义就是不偷盗,第三个是礼,礼就是不邪淫,第四个是智,智是不饮酒,第五个是信,信是不妄语,你看完全相同。中国人讲五常,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所讲的跟佛讲的一样,基本的德行上是一个字都不差,完全相同,古人所谓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没见过面,没有联系过,完全一样。所以中国人做人一定要守住这五个字,这才叫人,这五个字没有了,人就变成妖魔鬼怪。你看看现在的人,像不像妖魔鬼怪?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畸形发展,不正常,所以它有灾难。灾难是好事,不是坏事,没有灾难我们就麻木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麻木不仁。灾难会把我们唤醒,受一次大的灾难,大的挫折,人就想回头,醒悟过来了。所以灾难是对我们的惩罚,为什么惩罚我们?我们把老祖宗的教诲丢掉了。
古时候不孝父母就是死刑。这桩事情过去李老师在讲古文的时候,我记不得哪一篇,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那时候听课的有五十多个同学,老师问我,他说古时候有亲权处分这一条法律,他问我知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我听过。亲权处分这个法律好像是在民国二十几年废除的,我已经记事了。什么叫亲权处分?儿女不孝父母,父母到衙门去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你们把他处死刑,立刻执刑,没有辩驳的。为什么?哪个父母不爱子女,父母不要你了,你还有资格做人吗?这叫亲权处分。以前有这一条法律,儿子不孝也要装成孝的样子,为什么?告你一状,你真死,真是死刑,没辩护的,而且立刻执行。民国二十多年这个法律废除了,废除,不孝儿孙就多了,愈来愈多。父母对儿孙不孝一点办法都没有,以前是不养活的时候真到衙门告状,真受不了。到衙门要向法官忏悔,回去赶紧尽孝,如果不尽孝就被杀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都是死罪。现在没有了,没有孝顺父母的,没有尊重师长的,没有了,所以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天下能不乱吗?能没有灾难吗?不可能。灾难就是这样惹来的,不善业之所感召。
再看底下,这个供养又有三种,「又分三种」,第一种是「利供养」,这多半说物质供养,「奉香华饮食等」,与前面财供养大致是相同。第二种「敬供养,赞叹恭敬」,这是供养。这个供养的意义很深,对一个善人、对一个好人我们尊敬他,我们赞叹他,为什么?他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让很多人知道,向他学习,这个意义就深了。所以普贤十愿里头有「称赞如来」,那个如来不是指一个人,那个如来是指性德。一个人思想、言行与性德相应的,就要赞叹;不相应的,不相应的就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赞叹。相应的一定要赞叹,替他宣扬,让很多人跟他学习,亲近他,不要空过,用意在此地。第三种叫「行供养」,行供养就是「受持修行妙法」。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譬如说佛教给我们三皈,我们真的做到了,时时刻刻都能够记住,都能够不违犯,念念觉不迷,念念正不邪,念念清净不染,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自然就遵守戒律,遵守佛陀的教诲。为什么?他才能做得到,戒律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佛菩萨的教诲也就是劝导我们、帮助我们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圣贤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谁做到?学传统文化的人做到,学佛菩萨教诲的人一定会做到。为什么?自私的念头没有了,慈悲心发出来了,没有自私,慈悲济世,自自然然全心全力为苦难众生服务。服务用什么方法?用教育,教他,而且自己要做给他看。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人家不相信你;自己做到了教别人,人家相信。自己真的觉正净,人家才会学你;自己如果是迷邪颠倒,你教别人觉正净,人家当然不相信,一定是以身作则。圣贤教诲成就就是教的人自己要学圣贤,要学得很像,众生才受教。
「《甄解》曰:能游无量佛土,兴供养云,故云供养诸佛」。这是法身菩萨他才能做得到。我们从哪里做起?我们从近而远,这是一定的道理。我居住在这个地方,我首先要照顾我周边的人,这些邻居。用什么方法?四摄法,这要会用,四摄法就是对待一切众生的方法。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成兄弟姐妹一样,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欢喜,总统赞叹,总统王鼎昌。我听很多宗教告诉我,有一天王总统邀请这些宗教,每个宗教的领导人吃早餐。在早餐的时候他就跟大家说,你们各个宗教,新加坡是有组织,有个宗教联谊会,五十年了,五十年都没有真正团结起来,只是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所以宗教联谊会有名无实。他说从外地来了个净空法师,把你们都团结起来了,你们都应当向他学习。这是我们宗教朋友告诉我的。王总统夫妻两个都不错,都是好人,我跟他们也熟,很不幸两个都是癌症过世的。所以由近而远。我现在在澳洲,我们把我居住这个城市图文巴,这个城市不大,我去的时候只有八万人,现在大概有十万人。先让这个都市居民变成一家人,都市,你宗教先变成一家人,用宗教再去影响居民。现在那边宗教变成一家人了,非常和睦。基督教的朋友,牧师来告诉我:从前我们的心量比较窄小,没有打开,现在我们知道要打开,我们要包容、要欢迎别的宗教,不再像以前那么对立。以前是对立的,现在不对立,现在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住在这个地方,首先我们的邻居要照顾到,然后慢慢就能产生影响。我们教学楼现在在整修,修好之后我们要发请帖,我们这个山顶花园每一家送个请帖。告诉他,我们这个教学楼是个图书馆,是个活动中心,欢迎大家到这来读书,欢迎大家来参观。先从小,我们这个小社区,小社区里头有任何活动,可以用这个场所,慢慢再向外扩大。一定先要做出来,大家才相信,这就是依教修行供养。《甄解》这几句话说得好,慢慢再扩大,能影响全世界。
「开导群生。如《维摩经》曰:虽知诸佛国及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众生。是名开导群生」。这几句话意思很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堂课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