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三集) 201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五面第六行,从第二个字看起:
「又此下光英菩萨等四正士,如《佛名经第七》说光英、慧上」,就是本经说的智上,「寂根、愿慧四菩萨,从四方佛土来集此界之相」。「又《文殊师利严净经》亦说此四正士,从四方来,同上所说」,说明是他方菩萨来的。「又《月灯三昧经第三》说:香象菩萨从东方阿閦佛,与那由多菩萨,共来问讯释迦牟尼佛」。以上贤护到香象一共是十位,十位菩萨,「其余六人如《甄解》云:其余智幢」,就是宝幢菩萨,「宝英、中住、制行、解脱等,虽未见经证,准前思之」,就是依前面的例子我们去想,必定也是他方来的大士。「按《甄解》所注是《魏译》」,《魏译》一共是列了十五位菩萨的名号,「其中缺慧辩才菩萨」,这个菩萨的名号《唐译》有,就是《大宝积无量寿会》这个本子里有。「《甄解》以为信慧即慧辩才,今经开为两人,始合十六之数,故知信慧菩萨亦应如宝幢等正士,亦是他方来者」。「《甄解》于此更有阐明。文曰:初列贤护等十六正士者,彰此法不以出家发心为本。次列他方来者,彰十方佛土中,悉以此法为出世大事故,共来精进求此法」。「此议甚得经旨,盖在家修行,最宜持名念佛,十方大士」,这十方都是等觉菩萨,「悉来听法,表此法殊胜,实为大事因缘故」。
《甄解》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在家这十六位上首,这是在家的上首,贤护摆在第一,彰显这个法门,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不以出家发心为本,在家菩萨有分。再列后面这十五位都是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的菩萨,都集会到这个地方来听经。显示出这个法门是为出世大事,出世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很不容易超越,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以这个为目标,怎么能够出离。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方便,稳当当中的稳当。所以修这个法门,真正脱离三界六道,脱离十法界,功德特别显著,都来精进求法。念老说《甄解》这个注子注得好,与本经的宗旨相应,在家念佛,最方便的确实是持名念佛。所以,这十六位都是在家证得等觉地位的大菩萨,在出世间法里称他们为菩萨摩诃萨。他们跟文殊、普贤、弥勒地位完全相等,表此法殊胜。实实在在的是大事因缘,大事因缘是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本经跟《法华》、《华严》完全相同。
我们接着看下文,下文将这十六位菩萨做简单的介绍。「又贤护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这《金刚经》上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万类齐收,正是贤护之义」,把如来护念诸菩萨具体内容说出来了。一乘愿海,这一乘愿海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成佛,所以叫一乘愿海;不是帮助人成阿罗汉、成菩萨,不是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帮助一切有缘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作佛,不是声闻缘觉,也不是菩萨,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用什么方法?你看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上中下三根个个有分,除非你遇不到,遇到了相信,你就有分。万类齐收,无论什么样的根性,上从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阿鼻地狱,只要你能够遇到,你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就到了,就成熟了。这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里头找不到,无比的稀有。所以它真的是难信,很容易成就,易行。这正是贤护的实义,真实的义理。
第三位慧辩才菩萨,「表明信佛慧」,明是明了,信是诚信。当然如果对于佛法不明了,你就相信了,这叫迷信。迷是迷其理,理不知道,我相信这个事情,这也都是算善根。特别是念佛法门,对于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道理不清楚、不明了,没关系。如果你真能信他,真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相信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我念佛,阿弥陀佛真来接引我。你只要这样相信,那你是大善根福德人。为什么?你这一生成就了。这是我们前面在机缘那一段里面讲上根人,不是上根他怎么会相信?这个上根不是这一生修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在这一生当中缘成熟了。有缘没善根不行,不信;有善根没有缘也不行。善根、福德、因缘这三样东西一时具足,在这里统统具足了,你成就了。说起来容易,实际这三个东西同时成就也非常不容易。「明信佛慧,辩才无碍」,相信佛的智慧,「即经中演慈辩,授法眼,常以法音觉诸世间之义」,这是慧辩才菩萨他所表的法。等觉菩萨,慈悲到极处,能帮助别人打开法眼,能讲经说法觉悟众生。
第四位,「观无住」,见《唐译》,魏译本作空无,唐译本是观无住,观无住跟空无意思是一样的,「表经中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我们现在讲变魔术,他能变现奇奇怪怪的东西,但是确实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亦表法藏永劫因行,说空无相无愿之法」,这就是三三昧。菩萨在此地是表法的,法藏菩萨无量劫的因行,因地修行,说三三昧,这是三种禅定。第一种「空三昧」,三三昧之义,我们看这一段,「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现代的科学家逐渐也发现了,观一切法是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我与我所都不可得。我、我空、我所空,这叫空三昧。什么人证得?小乘人就证得了,根如果是利的,初果就证得。首先证得我空,我既然空了,哪里有我所有?
第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相不是真的,相是假的。现在的科学家发现了,讲得也很清楚。为什么是假的?大乘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象到底怎么回事情?我们看到明明是有。世尊在楞严会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得不到。相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个道理现在科学家还没搞清楚,佛说出来了。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一点不稀奇,本自具足。虽然本自具足,连自己也不晓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万花筒能现一切相,那里头有无量无边无尽的相好。道理很简单,就是三片玻璃,里面一些碎片,不同颜色的碎片,你只要动,这是万花筒,你只要动,里面就有图案。你常常转动它,找不到两个图案是相同的。都是它现的,它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知道?自性本具智慧现前,它就知道了。我们今天只是在动,智慧没现前,所以感觉得奇怪。动的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它波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难怪弥勒菩萨说「念识极微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用这样的频率在动,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每一个波动是一个现象,什么现象?遍法界虚空界。有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有的地方没看到,这不稀奇。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居住的地区我看到了,还有很多地区我们看不到,距离我们太远了。
但是,那个动是同一个频率发生的,同一个机缘,同一个心性。如果离开地球,在其他星球上,跟我们也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太空。你就晓得,这些现象确确实实是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里头所现的相,无量无边,无数无尽,就出生无尽。如果不动?不动,相就没有了;一动,相就现了。那个没有是隐了,隐没了,动的时候它又出现了。隐现不同,现不能说它有,隐不能说它无。这相不生不灭,这是真相。修行人修功夫,这个功夫叫无相三昧。灭谛里头灭什么?灭分别,灭执着,不分别、不执着。大乘经里面更高一层,不起心,不动念。灭的境界就是涅槃,这个静、妙、离四相是心性的本相。佛经上讲涅槃,涅槃是离色声香味触法、男女二相。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五,男女二相加上是七,加上三有为相,除住相,成住坏空四相,住相除掉,这个十相,叫无相,这些相全是假的。成住坏空是假的,生老病死是假的,生住异灭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以无相为缘」,心里面,无相为缘就是不着相,世出世间一切相他都不执着。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统统不缘,全放下了,无相三昧。
「无愿三昧,旧云」,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翻成「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之恶」,集是因,苦是果,因里头有善有恶,善你很喜欢它,恶你就讨厌它。集谛可厌的恶,可爱的就是善。「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道是什么?道是佛法。佛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苦离了佛法也得舍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法,十法界是阿赖耶变现的。
我们自性清净心里头有没有佛法?给诸位说没有,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因为众生执着有世间法,佛就用一个出世间法来对治你,来应对。你把世间法放下,佛法就没有了;如果执着还有佛法,你又错了。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中道也没有。二边不立,还抓着一个中道,不又立一边了吗?又错了,还是有执着。连那个执着也不执着了,叫真干净,心里头一念不生,什么法都没有,那叫契入自性,那叫证得真如。这些都是假名,不能执着,一执着就错了。不执着就对了,执着就错了。道是帮助你证入的方法,就像过河,我们用个船帮助你过渡,到达彼岸了,你一定要把船舍掉,你要不舍掉你到不了彼岸。没有到彼岸,它很管用,用佛法帮助你到达彼岸,到了彼岸,佛法就没用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叫无愿三昧。
「又于诸法无所愿乐」,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有愿,乐要是爱好,不能有爱好。为什么?你有愿、你有爱好,你就有作,你就有造作。如果没有愿、没有爱好,你无作。有造作就有业,业有染业、有净业,染业里头有善业、有恶业。只要你有造作,你的恶业果报在三恶道,你的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你的净业果报在四圣法界,出不去。这个意思很深。没有愿也不行,有愿也不行,怎么办?有作错了,无作也错了。佛教你,看你能不能体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一法是真的,包括佛法,佛法所以称之为佛法,无非是去人的障碍而已,去执着、去分别、去起心动念。譬如说执着,凡夫执着有,佛说个空,用空是让你把那个「有」执着去掉。可是凡夫有毛病,好,有放下了,空执着了,又错了。佛再用一个方法,把你那个空去掉,用什么方法?有。你又执着有,空放下了,又执着有,你总是要抓一样东西,毛病在这里。空有二边都不要,都舍掉了,我就抓一个中,中道,又抓一个。总是要抓一个,永远去不掉,病就在此地。什么时候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真放下了。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经教里头形容他们叫游戏人间,他们什么都不执着。帮助这些有缘众生,帮助他,帮他觉悟,这个觉悟,章嘉大师讲得很简单,帮他看破、帮他放下。真看破、真放下了,他就成就了,他就回归自性。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对于事实真相没有透彻了解。真正透彻了解,心里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真实之际,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怎么样能看到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它就现前,它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它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它全都在,没有它不在的地方。为什么见不到?因为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空无;什么都是,它存在。什么相都没有,能现一切相。它现的一切相,你可别执着它,幻相。它不现相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是无,它有无比的能量存在,这个能量能变现一切相。大乘经教世尊讲了这么多年,就讲这桩事情。知识分子在一切大众当中占的比例最大,人数最多,所以释迦示现为一个知识分子,现身说法。我们细心观察他是怎么看破的?他是怎么放下的?今天的科学家他们研究的成果,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还差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他上不去了。为什么?他没放下,放下他就成就了。所以这里讲到三空三昧。
有一等上根人,这种人他不需要转那么多圈,不需要惹那么多麻烦,真正上根人。《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种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老实、聪话、真干,具足这三个条件就行了。教他念这句佛号,他完全接受,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个不容易。劝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也不问,他就相信了,他就真干。二年、三年他真往生了,这种人不是上上根人谁算上上根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我们不知道,我们一般讲应该是凡圣同居土下三品,不一定,说不定他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这个话怎么说?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有善根有福德,遇缘不一样,遇到的缘殊胜,一下就上去了。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一个惠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人,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你跟他讲什么佛法他不怀疑,他全部都接受,你说那还得了吗?全部都接受了。他接受不是迷信,他不是糊涂,他真清楚、真明白。所以,这个历史上有例子,古时候有,现前也有。现前我们在同学当中也常常发现有这种人,成就不可思议。这说明理上讲得通,事实上真有这个例子在。
阿弥陀佛累劫因行,普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他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我们怎么个学法?那完全是自己会心去体会,这个东西「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全在一念觉,就这一念不迷才行。佛法,尤其是大乘,全在觉悟。阿弥陀佛的方法无比的善巧,他总是把一个人帮助他向最高层次去提拔,而不是把你放在下面,慢慢慢慢给你提拔上去,他不是的。这个就像父母对于儿女,希望你快快成就。佛爱众生,比父母爱子女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佛是真的,佛的恩是生生世世,父母的恩是一世,那里头有情执。佛的心没有情执,佛的心全是智慧,真实智慧。所以《魏译》,康僧铠的本子里头作空无也非常有道理。这是属于看破。
第五尊「神通华,表从神通力,集万行之德华,以自庄严,具足方便,成就众生」。这神通起作用,起什么作用?集万行之德华庄严自己。这话什么意思?自性的德用无量无边,比喻作德华,太多了,没法子说。释迦牟尼佛将万行之德华,把它归纳为八万四千细行,这就好讲了,有确实数字。八万四千细行太多了,再归纳,归纳到最后就是十善业道。十善还能归纳,归纳为身、口、意三业,你看身三,口四,意三。身口意三业展开就是十善,十善在大乘展开八万四千。这个佛学字典里面说得很详细,怎么演变成八万四千,小乘人是演变为三千威仪。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全都统摄了,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心善,纯善;口念阿弥陀佛,口善;身行阿弥陀佛,身善。一句阿弥陀佛全都摄受了,一法都不漏。我们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平常讲的五毒没有了,贪瞋痴慢疑没有了,五毒;怨恨恼怒烦没有了,这情绪上,不善的情绪;身体造作上,杀盗淫妄没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集万行之德华,以自庄严,这个庄严身心清净,自在无碍,像佛一样,展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如果是照极乐世界报身佛来说,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具足庄严,成就众生。「如经云: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权方便那是普应群机,不可思议,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第六位「光英菩萨,表光明英发,又经中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等,光中极尊」,都是光英的意思。英是因华,光明是表智慧,从内向外透。「宝幢」,见《唐译》,《魏译》本作智幢,就是《唐译》里头宝幢的意思,「表智慧殊胜犹如宝幢」。佛法在世间,虽然是以无量智慧教化众生,外面人对佛尊重,佛一生永远谦虚。「师」这个字很难当,没有人自己敢称师,别人尊敬你称你,谁敢当得起?我们亲近一个好老师,老师只能教学,谁知道?在从前寺院庵堂都竖立旗杆,旗杆很高,它不是挂国旗的。它挂什么东西?幡幢,扁形的是幡,圆形的是幢,悬挂这个。挂这个干什么?如果这上挂的是圆的幢,旗杆上挂着,人家外头一看,今天寺庙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就来听了。它是告诉大众的,我今天有什么活动。讲经教学就是挂幢,圆形的。这个里面有做法会的,是扁的,超度佛事这个东西是挂幡,它是信号。
现在寺庙不用这个。为什么?高楼太多,你挂了人家看不见。所以现在报纸上可以刊广告,电视、无线电都可以做广告宣传,你们这个道场今天有些什么活动。所以这是给人的信息,幢是信息的意思。你知道了,喜欢来听经是你自己来的,讲得不满意你不要见怪。我不敢邀请你来,你自己来的。喜欢听你就听,每次看到这个幢你就来。如果讲某一部经,通常把经题写在幢上,《大乘无量寿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挂在那里,一看,今天讲什么经,就知道。挂幡,幡当中常常讲法会,内容也写在上面,最普通的有大悲法会、水陆法会,我们提倡的三时系念法会。所以它是传递信息。
「智上」正士,见《唐译》,《魏译》作慧上,「表经中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如是无上妙智,超出一切,故名智上」。这是表佛果地上五种智慧,表这个意思,这五种智慧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众生因为自己有业障,把它障碍住了,业障消除,智慧自然就现前。说实在的话,人心只要一清净,妄念少了,思虑少了,头脑就清楚了,这是一般人都能感触得到的。事情愈多,愈杂、愈乱,智慧就没有了,头昏脑胀。那是什么?妄念太多了。佛法告诉我们,就是把这些妄念统统把它排除,都把它放下。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放下的方法,放下的门道,全都教你放下。只要放下你就对了,你就回头了。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本自具足,决定不是从外头来的。你想赚钱,钱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向内求,无需向外。向外求,在佛法称之为外道,外道的意思,心外求法。身心健康也是向内求,都不是叫你向外求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内学院。杨仁山的学生,这是民国初年,在南京办了一个佛学院,叫支那内学院,很出名。民国初年不少这些高僧大德、在家的这些大德,都是那个内学院的学生。好像只办了两年,时间不长,但是影响很大。佛教我们从内,别从外头,向外求就变成外道。一切法不离心性,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要向内,不主张向外。
第九位「寂根」,这都称为正士,「《会疏》云:寂灭境智,诸根清净,故名寂根」。这是标准向内,对内修学的。境是外面的,外境,智是里面的,思想。统统放下,内外都不缘了,寂灭就现前。寂灭是什么?寂灭是大般涅槃,你看如来所证的就现前了。大般涅槃就是自性,所以自性是寂灭相,心地愈清净与自性就愈接近。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要远离一切干扰,受干扰的影响就生烦恼,不生智慧;不受外境干扰,心地清净,生智慧,不生烦恼。「根本严净」,外放下境缘,内放下知虑,就是思虑,寂灭现前。这根本上的庄严清净,叫寂根。
「今据本经中《真实功德品》云: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正表寂为根本,照用无穷。照而常寂,故表寿命无量」。这讲得好!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菩萨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众生个个具足,有待我们自己去开发。用什么方法开发?「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就开发了。这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常」。常,入定、出定没有了。定有出入,入定的时候清净,出定的时候就散乱。所以自性本定没有出入,没有出入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叫常安住,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为什么?因为他把一切境缘全放下了,外面境界他非常清楚,他不执着。清楚什么?照见。照见为什么不着?照见五蕴皆空。他真的彻底了解外头的真相,外面境界清清楚楚,里头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不生不灭诸三摩地,内不动心,外面清楚;外面是智慧照见,里头如如不动。这是表寂为根本。从寂就起照,定是根本,智慧是作用,照用无穷。「照而常寂」,照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叫常寂。照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常寂光。「表寿命无量」,这个东西我们应该要学。菩萨德号里所说的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名号里面的德相、功德。
第十位「信慧」菩萨,「《会疏》云:信心智慧,永断疑网。《甄解》云:明信佛智,无上智慧。又本经中,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此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这个话字字句句都真实。《会疏》这一句说得好,「信心智慧,永断疑网」,只要有一点点疑惑存在,我们的信心就不踏实,信心不踏实,成就就难了。所以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绝顶智慧,跟那个下愚,这两种人有同样的好处。为什么?他们相信,你跟他们讲,他们不会变,永远相信,这两种人很容易成就。
你要问为什么?下愚的人心地老实,没有妄念,他没有什么想法,你跟他讲他就接受了,真成功了。所以那个愚,从前李老师常常说,他想学,一辈子也没有学到,他说愚不可及,比不上他,大愚若智,这种人遇到上上乘法的时候他马上就成就了。最难度的这叫半信半疑,这是最难最难办的事情,你说不信,他真相信;你说相信吧,他疑问很多,那些疑问要不都统统把它破除,他的信心就不坚定。破除这些疑问很费劲,不是那么简单。疑惑从哪里来的?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有原因,不是没有原因的,很不好断。所以《甄解》里头说,明信佛智,无上智慧,这个意思是双关的,一个是我们相信佛,佛的智慧是无上智慧。另一个说法是我们明信佛智,自己就是无上智慧,自己不是无上智慧怎么会明信佛智?两重意思在里头。
「又本经中」,这经中说得好,这真的不是假的,「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个人,你给他讲他立刻接受,就相信了,说明他什么?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诸佛如来。佛在很多经上,这供养前面还加了两个字「无量」,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个话不是假的,则能欢喜信此事。不然哪有那么容易!「人身难得佛难值」,得人身不容易;失人身容易,得人身不容易。佛难遇,值就是遇到。我们今天虽然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但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还留在世间,还没有灭掉,这个福就很大了。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是第三个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这个时节因缘不算差,经教还都留在世间。真正相信,真正不怀疑,任何一部经、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这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成功的关键完全在真诚心,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至诚恭敬这个心态非常重要,你有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你诚敬的功夫。你有万分诚敬,你就有万分成就,这一生当中很快就成就了。
惠能大师当年只二十四岁,很年轻。在黄梅住了八个月,在做义工,大寮里头舂米、破柴,干了八个月。半夜五祖召见,在方丈室里头,几句话他就大彻大悟了。什么原因?五祖这个弟子万分诚敬,所以他得的是万分利益。神秀虽然跟着他二、三十年,我们说神秀对他老人家百分诚敬,只能得百分利益,那个是万分诚敬。衣钵传给惠能了,没传给神秀。为什么?真诚恭敬是性德,这个人性德已经流露在外头,一丝毫的傲慢都没有,见每一个人都是恭恭敬敬,尊人而自卑。《坛经》上的记载,我看到六祖大师处世待人那个心态,那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只有五祖看得出来,这个人是法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信慧闻法难中难」,这信是真信,不但信,有智慧。我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那种心态,你就能看出他那个信心跟他的智慧。这个太难了,遇到这样的人,他立刻就开悟了。
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惠能大师。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拜了三拜,头都没有着地。起来,六祖就问他,看到你礼拜,三拜头没有着地,用现在的话说,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他也很老实,他就向六祖说,诵《法华经》三千遍。这不容易,《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遍,三千天差不多十年。这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六祖问他,《法华经》里说些什么?他答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部经我没听人家念过」,他自己不认识字,当然不会看经,别人念给他听他就知道,「你既然这么熟了,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全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的玄旨,他一听开悟了。这开悟了再礼拜,头就着地了。你看看就是那个动作上一点点,就那么一点障碍,十年不能开悟。为什么不开悟?他不知道,这经过真正高手点一点,就通了,就悟了。
我们听六祖给法达禅师开悟的那几句话,我们听了,我们不开悟,他开悟了。法达开悟了,我们没开悟。看,看十遍,看一百遍,看一千遍,都不能开悟。什么原因?人家有十年《法华经》的底子,我们没有。法达要没有三千部《法华经》,他也开不了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有效!长时薰修,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它就是戒律,你一定要遵守,要守规矩。一门深入,心是定的,心不散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就开了。那我们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开悟?我们的思想太杂、太乱了。而且怎么?非常受外面境界干扰,很容易。见色被色干扰,闻声被声干扰,看文字被文字干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全被干扰,这怎么得了!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还有比祖师大德更好的办法吗?祖师大德老实,从释迦牟尼佛祖祖相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还有比这个方法好的吗?现在西方人提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行;科学的方法拿来研究心理学,问题就多了。佛法是求明心见性的,明心见性的方法是教你统统放下,恢复你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你的真心,清净平等觉是你的本性。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相信的人都成就了,都超越十法界了;不相信的人还在十法界里头流转。「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愿慧菩萨,表阿弥陀大愿之王,智慧广大,又可与信慧正士合参,正表净土以信愿持名为宗」。愿慧,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如果说初学,四十八愿是多了,记都不容易记,你怎么能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弥陀大愿,四十八愿,跟普贤菩萨十愿,文字上有广略不同,内容没有两样。四十八愿愿愿都可以含摄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亦如是,每一愿都能含摄弥陀四十八愿。《华严经》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能够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落实在生活当中,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能!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愿愿里面具足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愿愿具足十大愿王,你才能生欢喜心,你才知道它怎么个落实法。
第十二位正士,「香象」正士,「菩萨乃东方阿閦国的菩萨,曾于维摩会上,作同闻众。香象身出香风,此菩萨身香亦如之,香象力大,表弥陀愿力无边」。菩萨到这儿来,来表法的,他是东方阿閦佛国,在维摩居士会上,他也来参与。维摩大士的会上,世尊常常派遣声闻、菩萨弟子去听经闻法,做影响众。互相的护持,释迦牟尼佛护持居士道场,居士也护持释迦牟尼佛的道场,护持,没有排斥,佛法就兴旺。如果互相排斥,佛法就衰了。现在互相支持的人不多,互相排斥的多,佛法之兴衰我们就看见了。古德说,「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同行互相赞叹,互相协助,没有嫉妒,没有排斥,佛法就兴旺,正法就久住了。但是同行相争,古今中外在所不免,这不是好事情。同行一定要相亲相爱,要互助合作。
下面第十三位「宝英」正士,「表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槃,是乃宝中之英,故曰宝英」。名号是表法,表弥陀愿海,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这就讲到,这经里头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发之后,用五劫的时间来修行,以行填愿,愿愿都是真实功德。如果发了愿没有去做,那个没有功德,那个愿是虚愿,不踏实。愿一定要兑现,没有真修,愿怎么能兑现!用什么修?用真心,不能加丝毫妄想。夹杂妄想在那里,不行,把你的功德全破坏了。纯真无妄,我们一般人说纯净纯善,这是四十八愿每一愿里头的真实功德。功德圆满,极乐世界自然出现。所以,极乐世界从哪儿来的?是弥陀本愿功德之所成就。这什么道理?就是佛常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阿弥陀佛天天想这桩事情,五劫的时间把它想成了,极乐世界出现了,以这个世界落实了四十八愿。
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跟四十八愿相应。这怎么回事情?这是阿弥陀佛那个五劫修行功德加持给他的,所以他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把这盏灯点亮了,光明更大,以前是一盏灯,现在是无数灯,光光相映,光明遍照。为什么?因为四十八愿是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有的,就是你没发而已,他发了。用五劫修行这个功德,就可以把我们本有,没发,把它点燃,我们也发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极乐世界成就到现在十劫,这是佛介绍给我们的,这十劫的时间,他用极乐世界这个手段,接引十方诸佛剎土无量无边的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地狱众生,统统都能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一生圆满成就妙觉如来,这个功德多大!他自己本身的功德,加上这十劫你看每天到极乐世界去多少人数,十方诸佛赞叹,十方诸佛替他做广告,替他宣传,替他介绍。他不必招生,十方如来替他招生。我们细心去观想,知道极乐世界无比殊胜,真容易去,真难信,这不是假的。什么人能信?有大福报的人能信,有大智慧的人能信,大善根、大福德的人能信,信的人得福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