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四集)  2011/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六十三面,第一行看起:

「经者,梵语修多罗。直译为线,义译为契经。契者,一者契理,理者,实际理体也」,实际理体就是事实真相。可见得佛经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从神明那里降下来的,而是释迦牟尼佛确实见到事实真相,依事实真相说出来,不增不减。这些事实真相不是普通人都能见到的,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才真正见到事实真相,教下里面讲的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有两种,一种是亲证,跟宗门没有两样,另外一种是经教的薰修。古德常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从经教里面得到的,这是知识,这不是智慧,但是这个知识是从智慧这边来的,跟世间的知识不一样。世间知识未必是事实真相,佛经上所说的是事实真相,真信、真能理解,但是没有证得,就差这一点,这也叫契理。

「契机」,机是众生的根机,也就是能够契合众生的善根福德,用现在的话,契合众生的程度,他可以理解。程度浅的人,太深的道理他不懂,所以佛就不说,譬如宇宙万物的源起,就是宇宙怎么来的?万法怎么来的?这个理很深,事也很复杂,凡夫、小乘根性,释迦牟尼佛跟他们讲经说法通常都不提。这对哪些人讲,对大乘菩萨讲,他们的心地清净,有定功、有智慧,给他们讲有好处,适合他们的程度。他们听了之后,能信、能解,接着他真干,他能行、能证,这是大乘教。所以佛教学我们知道,佛不是像现在办个学校,学生程度都很整齐,佛不是的,佛这个教学的讲堂叫大讲堂。大讲堂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人多,是各种程度都有,不整齐,这叫大讲堂。哪怕这个讲堂只有二、三十个人,里面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有天人、有六道众生,非常不齐,不好教!佛有善巧方便,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讲堂都叫做大讲堂,各种根机统统包含着有,佛是一个都不漏。

同时「兼指时机」,时机是「时节因缘」,时候没有到不能讲。我们看世尊一生的行谊,就很清楚看出来。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在定中讲了一部《华严经》,那就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做一个详细的报告,说得非常清楚。这部《华严经》,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佛是二七日中讲的,也有经典说三七日中讲的,也可能是二七日中讲了,后头又一个七做补充,这都有可能。但是最长也没有超过二十一天,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定中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无量劫跟一剎那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一剎那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剎那。

《华严经》多大?这个经讲完之后,大龙菩萨,这也是一位等觉菩萨,收到龙宫里收藏去了。六百年之后,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六百年之后,印度出现一位龙树菩萨,初地,跟大龙菩萨有缘分,承蒙大龙菩萨把他接引到龙宫,看到这部经典,叹为观止!这个世间,人间天上没有人能够受持。单单说分量就不得了,「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数字是用微尘来计算的,大千世界微尘偈,这还得了!我们人生百年,能够念几部书?所以一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一份的报告,立刻就晓得阎浮提众生不能够接受。再看它的节本,撷取的精华,分量还是太大。最后看到小本,小本是什么?像目录提要。我们看《四库全书》《全书》是大本,《四库荟要》是中本,《四库全书目录提要》是小本。《全书》你看看,现在精装的一千五百册,《荟要》五百册,《提要》五册。龙宫里面看到《华严经》的目录提要,总共有十万偈四十品,龙树菩萨觉得这个可以,阎浮提众生可以接受。他聪明,把这个书读过之后,他就能记下来,过目不忘,回到人间来,从记忆当中把它写成这部《华严经》

传到中国来的本子是残缺不齐的本子,因为经太大了,十万偈还是太大了。三次传到中国,第一次在东晋时候,传来的经本只有三万六千偈,距离十万偈差得很远,几乎三分之一多一点,在中国翻成中文,《六十华严》。第二次是唐朝时候,武则天做皇帝,实叉难陀到中国来带的有《华严经》,比上一次传来的增加了九千偈,也就是四万五千偈,还不到一半,全书十万偈,它只有四万五千偈,翻出来,叫《八十华严》,唐朝时候翻出来的。贞元年间,唐德宗的时候,乌荼国王向朝廷进贡,给皇上送礼物叫进贡,礼物里头有一部《普贤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完整的,没有欠缺,非常难得,翻译过来之后称《四十华严》,四十卷。

中国的本子不完全,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学《华严》,八十卷的本子可以采取到五十九卷,就是「离世间品」,最后这一品就用四十卷《华严》,这样两个合起来,总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华严》最圆满的一部经典。虽然还是有欠缺,但是《华严经》的意思能够看得出来了,尤其是最后一品经,完整的,非常稀有。这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华严经》的目录提要。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华严经》,现在梵文本没有了,只有中文本,梵文本的失传了,每一句都是一个标题,那文章就不知道有多少,每一句是个标题。可是佛法它有个好处,好处是叫你开悟,你能悟入,意思就会现前,自然现前。不悟你看不出来,悟了之后字字句句无量义,跟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就能相应。你开悟之后,你看到现在中文本的《华严经》,字字句句无量义。为什么?它称性,里面讲的是自性的源起。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时机,说到时机,释迦牟尼佛这个报告六道众生听不懂,不能接受,所以他在定中讲,谁有能力入定参加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你才能听得到。与会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有能力参与世尊定中的法会,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没有分。二十一天,释迦牟尼佛出定了,看看现前这个世间的众生,只能接受小法。小法是什么?做人的法、生天的法,给人讲这个。你怎样做人你来生不堕三恶道,这个是很契机。你说多少人他希望我来生做人比这一生更好,都是这么想。愿望高一点,人间不如天上,最好我来生能够生到天堂,去享天福。行,佛教你,不但教你,佛把天道给你讲清楚,天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的境界都不相同,佛给你介绍。你希望生哪个天,佛都会帮助你,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更有聪明的人,知道人天不究竟,老是搞轮回,能够超越轮回多好!你有这种念头、有这个愿望,佛帮助你,教给你超越轮回,不再在六道里受苦,给你讲声闻、缘觉、菩萨、佛,这都超越了,但是没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判教称他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他还是凡夫。为什么说很像佛?这个凡夫学佛学得很像,佛在经上所讲的他全做到,经典里面所说的意思他都能够懂、都能够做,做得很像。为什么不是佛?佛用真心,他用阿赖耶识,他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真佛,用阿赖耶识就是假佛不是真佛,所以叫相似即佛,很像。怎样才能成为真佛?必须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是无明烦恼断掉,那就是真佛。

无明是什么?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的真心就现前。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说到了,他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没有动摇,自性本定,真心。阿赖耶是动的,波动现象,自性没有波动现象。所以不起心、不动念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虽然成佛了,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不起心不动念,习气没断,所以他住实报庄严土,他不住十法界。天台大师称他作分证即佛,就是说他没有圆满,一定要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了,那就是圆满。圆满成佛不住在实报土,实报土里面居住的就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华严》是圆教,从初住到等觉,住在这个地方修行,一直到无明习气断干净。断干净就称他作妙觉如来,这是佛门究竟的果位、最高的果位,他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圆满的回归自性。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就体会到这是一个最大的循环,你看最初一念不觉,迷了,起了阿赖耶,这是起头,最后又回归自性,又回到起头的这个原点。那我们得问以后再会不会迷?佛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不会再迷了,这一觉悟永远觉悟,不再迷了。

佛法大学问!它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万法的真相。佛教是不是宗教?不是。这两个命题,宇宙的源起,宇宙的形成,宇宙最后的归宿,在今天,这是科学里讨论的,哲学里头讨论的,佛法也是讨论这个问题。今天科学、哲学还没有搞清楚,而大乘佛法里已经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早年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我们通过六十年的学习,看到最近二、三十年新兴科学的报告,量子力学,居然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处处都相应,特别是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根源,跟佛法所讲完全相同。如果释迦牟尼佛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他会被称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最伟大的哲学家。

时节因缘,让释迦牟尼佛不能不从小学办起。出定之后到鹿野苑,五个人根机成熟了,他就找这五个。这五个人都是他的亲属,他离开家出来修行,这五个人陪同。佛知道他们的根性,为他们讲四谛法门,憍陈如就开悟了,证阿罗汉果,这是第一个开悟、第一个证果的。阿含十二年,小学,佛教的小学十二年;十二年之后接着办中学,中学是方等,方等八年,加前面,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础,佛才讲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我们就晓得,般若是佛所要说的,但是前面没有二十年的基础他没办法学,先扎根教育,然后再把这一门东西传授给大家。般若是大乘法里主要的科目,智慧,佛法求的是智慧。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好比是研究所。《法华》的内容跟《华严》相同,回归到华严境界。最后佛入灭的时候,一天一夜讲《涅槃经》《涅槃经》是佛的遗教,就是遗嘱。这一共是四十九年。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今天在这部经里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非常明显的,我们在这部经看出来,极乐世界是个学校。这个世界非常单纯,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佛,一个是菩萨,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所以极乐世界是个学校。这个学校培养什么人才?专门培养人成佛。你真正发心想成佛,极乐世界就特别欢迎你,不想成佛的人进不去。它是成佛的一个学校,不想成佛,他方世界很多,可以到那边去学,想成佛,欢迎你来,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时节因缘也在契机的意思里头。

「故契机者,切合众生水平与时代」。讲到时代,我们要注意到,我们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这是时代。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证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这一万年,净土成就,佛说得很清楚。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我们要是真的听话,那就专修净土。过去学禅、学教,像法时候能成就,末法时期修禅不能成就,学教也都有困难,教里头要修止观。我们真的学老实、学听话、学真干,我们就专修净业。古大德给我们做榜样,善导大师从教下大开圆解之后专修净业,这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修净业,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善导是第二代。佛菩萨应化到世间为我们示现,给我们做榜样,慈悲到了极处!

故契机者,你看切合众生水平与时代。「今为省文,略去契字,但名曰经」。讲的时候把它讲清楚,中国人喜欢简单,称之为经。「经具贯、摄、常、法四义」,这才能称之为经。「贯则贯穿所说之理」,学习经教首先要懂得科判,科判是什么?像一条线一样,把整个文字义理贯穿了,这是古时候认为标准的好文章。为什么?不能增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少一个就断了,增一个没有必要,可以删掉。真正在文字上做到不增不减,好文章,这文章条理分明。文章条理分明,你就想到它的义理始终一贯。这个义理是我们讲写这个文章的人他的思想,思想体系非常的精密,这是好文章。普通的文章你就穿不起来。世间的好文章能做到这一点,像《古文观止》,我们当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学做科判,用什么东西学?用《古文观止》,因为它篇幅短,一篇没有多长,二、三百个字,好做。就是用表解把它分为段落层次,你一看这个文章的时候,只要科判能判得下去的那决定是好文章。我们看一般的报纸、杂志,那科判判不下去,换句话说,很多东西可以把它删掉,也有许多地方需要补充。能用科判判下来的,它就不增不减,你少一个字就断掉了,多一个字是累赘。所以你会做科判,你就能讲经。为什么?段落、层次、条理分明,你自然能讲得好。所以科就是讲经。这就是贯这个字世间好文章可以做到,下面三个字世间法就做不到了。

「摄则摄持所化之生」,所化之生指众生。这讲摄受。它像磁铁一样,它有很大的引力,让你接触到之后你生欢喜,你欲罢不能,经有这个力量,世间法做不到。世间法再好的文章,像中国小说,这四大部,中国最著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是中国四大小说。你可以看多少遍?看十遍,十遍之后就不想看了,这就是摄受能力不足。可是佛的经,任何一部经典,你读一百年你都喜欢读,愈读愈欢喜,这是摄受。世间的好文章,经典,像四书五经,有这个摄受能力,百读不厌。佛经是愈读愈欢喜,为什么?它从自性里流出来的,它的义理是无限的,愈深入就愈欢喜。深入经藏,常生欢喜心,没有这种摄受能力谁愿意去读它?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任何一部经你真的读进去了,尝到法味了,就欲罢不能。读了不想读,听了不想听,那什么原因?味道没尝到。不是经没有摄受的能力,而是我们自己心浮气躁,体会不到里面的奥妙,才会产生这个现象。为什么自古至今有许多人一部经天天读都读不厌,而且都读得非常欢喜,它有摄的这个功德在里面。

常,永恒不变,我们讲它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在释迦牟尼佛当年不变,到今天三千多年了,还是不变,到释迦牟尼佛的法灭掉那个时候,后面再过九千年,它也是不变。其实变的是人不是法,法永恒不变,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法是它里面讲的方法,什么方法?成佛的方法,破迷开悟的方法,断恶修善的方法,转凡成圣的方法,要依我们现前环境来说,为我们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为我们化解眼前种种灾难的方法,全都在里头。你要是真的能契入、能得到,真的是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称之为宝,经称为法宝,意思在此地。它底下讲,「常则古今不易」,不会变的;「法则近远同遵」,近是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远,这讲后代,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我们要遵守,一万年之后有人遇到,还是要遵守。这是佛经里头具足这四个意思,世间法里头只有第一个贯能做到,其他的摄、常、法做不到,佛经上统统做到了。「上述四字,可尽经字之义」,贯摄常法把经这个意思说出来了。

「又佛所说者,通名为经。故题中经之一字,是通名」,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这十四个字,「是本经独具之别名」,这跟其他经不一样,经是通名,都称之为经。所以它有通名、有别名,别名是区别跟其他经教不一样。「诸经立名,不离人法喻」。这是讲佛经立名它有个原则,不能随便立的,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那个经一定是假的不是真的。内行人一看,看这个经题符不符合它的原则,不离开人、法、比喻。「或单或复,可得七类」,单的是一个,「单一者三,具二者三,具足者一」。这下面列出来了,「单一」,人、法、喻只有一种,《阿弥陀经》,单人,阿弥陀佛是人,这个里头没有法、没有比喻,所以叫单人立题。「单法」,这举一个例子,《大般若经》,大般若是法,这里头没有人、没有比喻。「单喻」,譬如《梵网经》,大梵天的罗网,这是比喻,这里头没有人、没有法。这叫三单,三种单人立题。「复二」,复二是两种,经题里头有两种,第一个是「人法」,经题里有人、有法,《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这里头没有比喻。「法喻」,譬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没有人。「人喻」立题,《菩萨璎珞经》,菩萨是人,璎珞是比喻,这里面没有法。「具足人法喻」,统统有,这题里面统统有,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里头佛是人,大方广是法,华严是比喻,所以这叫具足立题。七种立题原则当中,本经是属于具足立题,我们这个经题里头三种都有。

我们看注解,「今本经题亦具足人法喻。题中佛字表此土果人」,证果的人,「无量寿」是极乐世界的,也是证果的人,这两个人都成佛了,所以「题中」,这个题目里头有人,而且有此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两尊佛的名字都有。「庄严清净平等觉」这七个字是法。「大乘」两个字是比喻。「乘者车也」,古时候称车称乘。「此经可运载无量众生咸达宝所」,宝所是极乐世界,意思是说这部经可以能够度一切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如《法华》之大白牛车」,大白牛车就是现在讲的马车。在古时候马车是最大,载人最多,比马车小的,牛车,比牛车小的,鹿车、羊车,鹿拉的车、羊拉的车小,一个人坐。所以佛经里面常常用大白牛车来比喻大乘。

「诸经皆具教行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二百六十五面第七行,看解。「诸经皆具教行理」,这三桩事情,也有地方讲具四种,教理行果,四种跟三种意思都差不多,一切经里头都有这四桩事情,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本理立教」,这一条非常重要,本是什么?根据,根据这个理,就是佛家讲的实相,大家好懂。实相是事实真相,根据事实真相这个道理来立教,就是建立这个教学,不是随便说的。「依教修行,从行显理」。教就是教科书,经典是教科书,经典是根据诸法实相来讲的,诸法实相现在人称它作真理,根据的是真理。然后我们依照这个教学理论与方法,经典里头有理论跟方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不外乎身口意,身是我们的造作,言语是口业,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身口意做错了,错在哪里?与理不相应,这就错了,必须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身,杀生,这是错误的,这是不顺理的,偷盗,不顺理的,邪淫,不顺理的,与正理相违背,把它修正过来,不杀、不盗、不淫,这是修身,身三业清净了。口业,妄语,欺骗别人,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恶口,说的话很难听,这个不顺正理,要把它修正过来,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业最容易犯过,所以它有四条,身只有三条,意也有三条。意是什么?贪瞋痴,这不顺理,不贪、不瞋、不痴,我们的起心动念与理相应,与真理相应,这叫修行。由此可知,理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去立法的,没有,自性本来如是,十善是性德。

中国古圣先贤所教给我们的,我们把它总结起来不外乎十二个字,性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我们想想谁不欢喜!我们在最近十几年有缘分参加一些国际和平活动,我们跟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族群接触、不同的宗教接触,拿中国这十二个字,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每个人听到都点头,都认为是正确的。宗教可以团结,宗教可以成为一家人。宗教能成为一家人,族群就是一家人,整个地球上的众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应当互相亲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共同一心一意把这个地球建立成为极乐世界,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用什么方法?用阿弥陀佛的方法。阿弥陀佛是什么方法?教学。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天天教学,没有一天不上课。往生在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们,天天在学习,没有一天空过。极乐世界无比殊胜,阿弥陀佛是校长,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是极乐世界这个学校的教授。所以生极乐等于生一切诸佛国土,亲近阿弥陀佛等于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看底下一句,「从行显理」,佛法所讲的诸法实相,从我们的行当中,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理显示出来了,这个理才是真理,这个理没有祕密。「注家释题」,注解经的人解释经题,「须明本经题中别具之教行理」,这一定要知道,不能不知道。「专就本经」,现在就我们这个经上的经题,十五个字,「则佛说大乘是教,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无量寿是理。无量寿表三际一如」,三际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不是二。不但三际一如,十方一如。三际是讲时间,十方是讲空间,空间跟时间合起来,现在科学称为四维空间。三维是长、宽(这是二维),再加上个立体,就变成三维,科学里面讲点、线、面,再把时间加进去就变成四维空间。空间维次有多少?在理上讲,无尽无量。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是从分别执着上产生的,换句话说,我们不分别、不执着,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所以空间维次是可以破除的,它不是真的。

我们再看下面,「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故判属于理,盖其为实际理体也」。实际理体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法身、就是涅槃,这是理。「佛说大乘是教,即依此无量寿之理体,直指大乘为喻,为宣说众生本具之大经,判之为教,义甚分明」。这个里头一定要知道,教行理都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自性本具。「又从教起行,故下文中庄严清净平等觉,即是佛所教化之妙行。一句阿弥陀,以之庄严自心,清净自心,是即依教修行」。这个四句非常重要,无比的殊胜,这就是教我们一向专念,真信真愿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修行。这个修行,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一个杂念都不容它渗透进来,你的自性清净心就现前了,是即依教修行。在行门里面,这个修行方法最简单、最直捷、最稳当、最可靠、最殊胜,八万四千法门再找不到跟这个法门相同的。这个道理事实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了,那是大福报。为什么?你这一生作佛去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还有比作佛更殊胜的吗?没有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来,这一生过得真有意义、真有价值,确实无与伦比。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大势至圆通章」讲的。「圆显本具之平等觉,是以行显理也」。显示什么?显示平等觉。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把自己的烦恼念掉了,把自己的业障也念掉了。所以这个法门,烦恼再多,不需要断,佛号念好自然断了,业障再重,造五逆十恶罪,佛号念得纯熟,业障也消掉了,真正不可思议,平等觉就现前。断烦恼、消业障、证平等觉,这就是以行显理。「又得往生者,悟无生忍,从体起用,复以此平等妙法,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同证大觉,复是从行显理。」你看只要往生,往生决定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什么?见到宇宙万有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叫无生忍。忍的意思有同意的意思,认可,有肯定、承认,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从体起用,再以这个平等的妙法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为什么?你的心真的平等了。平等就是于一切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就不平等了。为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切法的真相你见到了。

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一切法的真相。又说得更简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什么是真的?没有这三种现象就是真的。哪个地方没有这三种现象?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三种现象,真如本性里头没有这三种现象,那是真的,真的就是哲学里头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佛证得了,法身菩萨也证得了。法身菩萨证得,没究竟,必须要等无明习气断尽了,你才证得究竟。证得究竟只有一个位次,妙觉。我们可以这样说法,这大乘经上佛常讲,八地菩萨就能见到,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八地菩萨见到了,他不是听说的,他是自己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看到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觉,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到妙觉位,实报土不见了,究竟圆满,回归寂光,契入常寂光了,跟常寂光融成一体。所以自己证得之后,也用这个方法普度一切众生。方法就是劝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个方法,同证大觉,这又是从行显理。

下面第五段,「以经题配三觉」「则无量寿是体大,庄严清净是相大,平等觉是用大」,跟《华严经》一样,体相用三大。「依《汉译》,无量清净平等觉即阿弥陀佛义」,在这一句佛号里头。「更可以本经题配三觉」,在经题里头。「无量寿佛,是我本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庄严自心,是名始觉。始觉合本觉,直趋究竟觉,即题中清净平等觉也」,圆满的大觉。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义理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世出世间一切法全在里头,它是自性的德号,是自己自性的德号,也是一切众生共同的德号,念这一句名号就是念自性的全体。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一切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就在这一句佛号当中。念佛的人很多,对于佛号里头含义知道清楚的人不多。这部经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末后这一段,始觉合本觉,直趋究竟觉,就是题中所讲的清净平等觉。

最后一段,「又可解为平等觉是我本觉。起心念佛,以自庄严,是为始觉」。本觉,我们中国人讲本性、讲本善,本性本善跟此地平等觉是一个意思。什么是善?觉才善,不觉就迷了,迷了才会有十法界、才会有六道轮回,觉就没有了,所以平等觉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起心念佛,以自庄严,这是始觉。这句话不可思议,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庄严自己?金银财宝不足以庄严,格物致知也不足以庄严。格物两个字的意思有一些人错解了,把格物两个字当作研究一切的物质现象。古来的祖师解释这两个字是,格是格斗,物是物欲,格物的意思就是要跟物欲去做一番格斗,你能把欲望打败你就胜利了。所以格物的意思是什么?断烦恼,放下习气,这叫格物。格物致知要用章嘉大师的话来说,格物是放得下,致知是看得破,看破智慧就生起来了,这个解释得好!圣贤学问,佛菩萨之道,首先就在把烦恼习气放下,就是格物,从这开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疑,放下杀盗淫妄,你才能够体会到圣贤教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些经你才能看得下去,你才会看得懂。这些东西不放下,它是障碍,堵住你的悟门,你怎么看不会开悟,怎么听也不会开悟,烦恼在扰乱你。

为什么有的人听经一听就开悟?他没有烦恼,他没有习气,他心地清净平等,所以一接触很容易开悟。不能开悟的原因就是心里杂乱无章,严重的染污,他所学习的这些圣学都变成了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如果没有障碍,真正体会到了,那是你自性本具的性德,一一性德皆具足无量功德,不一样!像本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你得到了,真实智慧,你也得到了,真实利益,都得到了,三种真实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所以怎样庄严自己?念佛就没错。念的是自性佛,起心念佛,这是始觉,「始本不离」,始觉不离本觉,本觉不离始觉,「直趋觉路,顿入寂光」,这还了得!「证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自性的理体。这个寿字在此地是代表,举出这一个例子,性德无量,真的无量,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都无量,样样无量里面以寿命为第一德,如果没有寿命,一切无量全都落空。所以寿命是无量功德里头第一德,首先要有寿命,一切无量你才能够享受得到,不至于落空。

「如是则平等觉是我因心,无量寿是我果觉」,这两个合起来了,有因就有果,因是清净平等觉。经题里面给我们显示,我们念佛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要把清净平等觉心找回来。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严重的染污,见思烦恼染污我们,尘沙烦恼染污了,无明烦恼染污了,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了,清净平等觉就放光,完全恢复了。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佛号,这么简单,这么容易。问题你要用真诚心去念,才能产生效果。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念佛用什么心?诚敬心。百分诚敬,你得百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不诚不敬,那是古人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分功德都得不到。为什么别人念佛能成就,我念佛不能成就?用心不一样。学佛最重要的无过于用心,用什么心?用真诚心,学着用真诚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心是欺骗我,我还用真诚心对他吗?没错。为什么?因为我要作佛,我用真诚心是因为我要作佛,他用欺骗的心、不真诚的心,他搞六道轮回的,我如果跟他一样的话,我也要搞三途、搞六道,这就错了。只要是我真正发心求生净土,我对待任何人,一切人事物,我都用真诚心,一心无二心,我才能成就得了。别人欺骗我,别人羞辱我,别人陷害我,我还有报复的念头,还想有报复的行为,错了,你跟他是同一等,这就是搞六道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搞这个事情去了,这错了,大错特错。应该怎么样?应该要觉悟,我要学佛、学菩萨,我不能学他们。

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有没有怨恨?一丝毫的怨恨都没有。被歌利王凌迟处死,菩萨在临死之前跟歌利王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过去的歌利王。佛说话算话,真的第一个度他,这是佛陀现身说法做给我们看的。为什么?因为佛知道,事实真相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不是别的,一体,哪有不爱护的道理!牙齿咬到舌头,舌头要不要报仇?要不要把牙齿消灭?不要。为什么?一体。能真正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生出来。无缘是无条件,慈是爱心,悲是怜悯心、同情心,自然生起,没有任何条件,而且全心全意去帮助他,没有丝毫怨恨。这样的心态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如果不是这个心态,还要造业,你怎么能脱离六道轮回?

说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想起,前天有个同修告诉我,说外地,那当然就不是香港,有人拿着我的名义去募款,说我交代他的,要建道场。这些事情过去我也听说,我也曾经做过多次的报告,同修们决定不能相信,尤其是在国内。我一生不建道场,我也不要道场,我也不要钱。同修们在此地供养我的这些钱财,我全部拿去印经去了。现在印经、做光盘,流通佛法,这是好事。建道场,把钱财埋在地下,错了,不起作用。而且道场如果建得大,建得富丽堂皇,多少人看了起不善的念头,想据为己有,那你就造业了,你帮助别人堕落,不是成就人,这是不应该做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没有建道场,一生游化在世间,哪里有缘哪里去,居无定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要道场干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少同修希望有个安定的地方在一起修行,我觉得印光大师的教诲非常好,建小道场,共修的人数不超过二十人。道场小,容易维护,二、三个护法就有能力照顾到,这是正法道场。道场不在大,同修人数不在多,在个个有成就。个个都能看破,个个都能放下,将来个个都能往生,这是成就,这是如法的道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晓得,现在国家的政策,境外人士,我们算是境外人士,台湾、香港、澳门都算是境外人士,出家人在国内不可以从事宗教活动,我们一定要遵守。探亲、旅游没有限制,我们随时可以进去。进去不能讲经、不能参与宗教活动,这是什么?我们得持戒。世尊留下最重要的戒,「不谤国主,不作国贼,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制就是国家的法律,不能违犯。我们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好榜样,一定要服从。所以有人说我要在大陆建道场,全是假的,没有一个是真的,用这个名义去化缘、去募款,大家要提高警觉,那是假的,骗人的。如果有这个事情,你们可以打电话来问我们这个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你打电话问问这边有没有这个事情,你就清楚了,千万不要上当。认真的听经、念佛,功德无量无边。

「如是妙义辗转无尽,悉在一题之中。是故《圆中钞》疏曰: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钞曰:如《金光明》,及诸大乘,多作此说。」这是诸佛如来、祖师大德在解释经题的时候都有这个说法。闻首题就是经题的名字,就获无量功德。闻首题名字,对这部经的大意也就略知大概,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宗旨就能掌握住。所以名字功德不可思议。本经如是,一切经亦如是。「总释名题」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