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二集) 201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五十六页第三行,从第三行「解」这个地方看起:
「说者,悦也。悦所怀也」。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只为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把众生教好。最低的限度是不让众生堕三恶道,也就是劝导世人断恶修善,纵然不能出离轮回,他不会堕恶道。有善根的,我们能理解,一个众生在六道,时间一定很长,真的所谓是无量劫来在六道是头出头没,业障、习气都很重。所以教化比什么都重要,教是手段,目的是化,变化气质,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在古时候儒家也说,读书要在变化气质,所以教化在古时候是常用,化就是看到效果、看到成就。佛菩萨除这个之外他不会到世间来,他对世间一无所求,来就是帮助有缘的众生,缘成熟了,他要来帮助他、成就他。所以要悦所怀。
「佛说二字显此经是世尊金口所宣,非余人之说」。我们知道佛经,很多经上,这个经题没有加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没有佛说,《妙法莲华经》也没有佛说,在中国,经典里面众人所知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没有佛说。为什么有的有佛说,有的没有佛说?这个里头有个规矩,立题有立题的规矩,不是随便立的。会集,会集这个题目也要根据经题。这部经正宗分里面,第一句话是佛说的,通常经题上加佛说;正宗分第一句不是佛说的,就可以不加。第二种是无问自说,像《佛说阿弥陀经》,那加佛说。为什么?没有人启请,佛主动说出来的。这个例子不多,是有,不多就是了,没有人请法,佛自己说了,这个通常用佛说。所以我们一看到「佛说」这两个字,不是佛主动对大众开示,就是第一句话是佛讲的。
「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究竟解脱,故今乐说,以畅本怀」。这是佛非常欢喜的一桩大事情,众生机熟了,这个根机熟是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世尊在《般若经》上所说的,正法、像法、末法、灭法,所说的正法。什么是正法?这个正法与时劫没有关系。有说法的人,释迦牟尼佛,有听众、有真修行,听了之后真修,真修行人里面有证果,即使是证须陀洹果,都算是正法住世。如果有说的、有听的、有真修的,没有证果的,这叫像法。有说的、有听的,没有人真正依教修行的,那证果当然更不必说了,没有,这叫末法。由此可知,末法时期有说、有听,没有修行的人。如果说法的人没有了,说法的人没有,当然没有人听了,这叫灭法,法就灭了。所以说法就变成非常重要。
佛说法、佛的弟子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分散到四面八方教化众生。这个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没有了,还有六、七百年没有了,四面八方。为什么?机缘没有了,就是没有人听、没有人相信了。现在在这个时期,距离佛法衰灭还有九千年。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他的法运,也就是影响力,对面的影响,他影响了全世界,时间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照中国古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中国老一辈的出家人都用这个纪年。像谛闲老和尚、倓虚法师,乃至于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都还是用这个纪年。这个纪年跟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大概相差六百年,你看三千零三十八年,世界上现在通用的是二千五百多年。这个出入很大,也用不着去考证,这个没有意思,时间、空间都是假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些东西不要紧,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成佛,那才是真正正法时期。
所以「众生机熟」,我们看净土,一直到现在,机都成熟。现在一般来说讲的人少了,大概将来讲净土的人多,讲其他经论的人愈来愈少了,这是属于机感不相同。他真能听得懂,真信、真听,真能听懂,真修,真的往生,这正法,末法时期的正法。「堪受净土大法」,他有能力接受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成就,叫「究竟解脱」。这一句了不起,不是小成就,不是证须陀洹、阿罗汉,是究竟解脱。生到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确确实实善导大师讲得对,「总在遇缘不同」。生到极乐世界,你说要多久的时间得究竟解脱?没有一定,真肯放下的,速度就太快了。不肯放下那是什么?经教里讲根性比较劣,也就是说他很固执,执著的习气很重。这都是在六道长期轮回里面养成的习气,不容易放下,他的进度就比较慢。可是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就天天听经,听经开智慧,天天看到很多好榜样,你看那个人放下,很快提升了,你能够看到,又能够听到,所以对自己修行是很大的帮助。「故今乐说」,乐是欢喜,佛对这个法门特别喜欢,宣讲、介绍,「以畅本怀」,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成就。这是「说」这个字的意思。
下面第三个「大乘」,我们看注解。「大乘者,喻也」,这是比喻。「乘以运载为义」,乘在中国原本是车,有大车、有小车,古时候大车是马车,坐的人多。我们读书的时候,抗战胜利光复了,回到南京,我在南京第一中学读书。那个时候上学坐马车,一个马车坐多少个学生?十四个,十四个小朋友坐一个马车。马车在那时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太少了,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才有一班。马车是很多,而且它随时可以停,你一招手它就停了,它也没有一定的站,但是它有一定的路线。所以这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有牛车,比较小一点,古时候还有鹿车,只能坐一个人,就比喻作小乘。大白牛车就是马车,马车称为大乘。这是运载为义,意思比喻运载。「大者所乘,或所乘者大」,这是为什么加个大字的意思。「别于声闻缘觉仅求自觉」,那就是小乘,他们学习的目标在自觉。不是为觉悟大众,不是这个目的,就发心不相同,他的心量小,叫小乘。那种心量大的人,他不为自己,他为众生。他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去成佛?为了成佛之后,有智慧、有能力普度众生。这个心到极乐世界去求学的,这是大乘,极乐世界就是大乘。
「《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梵语叫摩诃衍,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大乘,「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大人乘是」,这就要念圣,「乘故,故名为大」。现在这个字要念古音就没人懂了,我们一切都随俗,大家都念「乘」咱们就念乘。「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是给的意思,给与众生「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这些大菩萨都是修这个方法,都是以这个方法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也说根熟的众生,所以称它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这些大乘经典,它们确确实实能尽一切诸法边底。这就是今天讲的科学。边是边际,宏观宇宙,底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追根究柢,这一切法到底是什么回事情,一定把它搞清楚,这要大乘。所以小乘,你看八识,小乘只讲到第六识,佛给小乘人不讲阿赖耶、不讲末那,他不懂。到第六识他就很满意了,他只需要这么多,就给他说这么多。大乘根性的人不行,他要追根究柢,一定是彻底搞明白、搞清楚。「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就是大乘的义趣,「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所以这是大小乘,无论是在根性、是在教学的内容、义趣、宗旨,都有很大的差距。「又《宝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这是说的诸佛如来,正真正觉,真上面加个正,觉上头也要加个正,表示是纯正没有偏邪。所行之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是与正觉相应。
「以上经论明大乘者,唯如来与大菩萨能乘,大者所乘故。」上面举的这些经论里头所说的意思,都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从他们境界来说的。「又所乘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这个解释,「又此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体无边涯,绝诸对待,横该十方,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如傅大士偈子所说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故强名为大」。这是没法子说的,勉强用大来称它。所乘之道,我们所修学的这个法门,道就是门道,法门称之为道。这个道是佛所行的,是诸佛、法身大士们他们所修的、他们所学的,这是大,这叫大乘。大还有个解释,「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大是体大,这讲的是真如、自性、诸法实相,它真大。这个意思里头,常,常是不变,遍是周遍,周遍法界。「体无边涯」,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什么是大?「大而无外」,就是说它没有边。有边际的都不算大,有边际你还能找到,没有边际,这叫真大。什么叫小?「小而无内」,无内才叫小,有内就不叫小。微尘里面有法界,那微尘不小。微尘里有法界,法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法界,能不能找到底,找到最小的?找不到,没有。小而无内,大而无外,这是中国古人解释大小的意义。常遍为义,体无边涯。
「绝诸对待」,它没有相对的,大小是一对。在佛法里面,大小不相对,不是相对,小中有大,大中有小。「横该十方」这是空间,「竖穷三世」这时间,时空一交叉,这是现代科学所不能够离开的。但是现在科学家知道了,时间跟空间都不是决定的,不是真有。佛在经典里面三千年前就说到了,空间跟时间是不相应行法,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事实上没有真正的空间跟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有没有过去?没有;有没有未来?也没有。「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一切法都是之后的事情,这一法最先。这一法是什么?真如自性。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讲的一体,「显一体」。一体大,法界虚空界都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根、它是源头,没有在它先的。唯此先于诸法,这是心性,明心见性。傅大士,傅大士传说也是弥勒菩萨化身,这示现是在家居士,「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这讲的是自性、本体,「故强名为大」。换句话说,以明心见性为目的的,这个法门就是大乘。也就是说,这个法门终极的目标是成佛,这个法门是大乘;小乘终极的目标是证阿罗汉,这叫小乘。所以从方方面面来看大的意思。
下面说,「如《涅槃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常是什么?永恒不变,这是自性。阿赖耶是会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叫无常。常这个字最低限度在哪里?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才是真常,它不变,它有相,它不变。「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用虚空来形容它的广大。「今此经中大乘二字,正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讲到净土宗,净土宗的理论就这两句话,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这经上的大乘就是比喻,实在讲大乘是智慧,与心性相应,相信心性本具般若智慧。是心是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这个心是真心,下面是心作佛这个心这是妄心,是阿赖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我们真心是佛,现在妄心又想作佛,妄心怎么作佛?念念念佛,他当然成佛,返妄归真。这是「净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现在人称之为真理,这是真实,可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念念想作佛,这是决定可能的,这个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实在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都是从心想来的,想什么变什么。想佛就变得更快,为什么?他本来是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这个起心是妄心,起心念佛,起心动念,「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这能修的,是心是佛之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一个心为什么有真妄?就是觉跟迷,觉了叫真心,迷了叫妄心。在我们凡夫分上,真心有没有?有,迷了,不见了,妄心完全起作用。可是妄心的基础是真心,没有真心哪来的妄心?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只要把妄心里面的障碍去掉,妄心原来就是真心,障碍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多,无量无边;执著是见思烦恼,这是最粗的、最明显的,执著。所以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这么说法,大乘教里面讲无明、尘沙、见思,讲这三类烦恼。
「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又可云」,就是又可以说,「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些句子要多念、要常念,慢慢就清楚了,否则的话,愈搞愈糊涂。念清楚才晓得,原来都是一桩事情。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跟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跟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是什么关系?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是心是佛,没有两样。他们修成功了,是心作佛,成功了;我们现在心没有想作佛,如果心真想作佛,决定成功。尤其是得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帮助,就很容易成就,极乐世界的好处在哪里?好处在觉悟,圆满的大觉。阿弥陀佛觉悟了,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觉悟了,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觉悟了,极乐世界山河大地觉悟了,所以到极乐世界决定不会迷惑,没有迷的缘,它好在这个地方。树木花草念佛,山河大地也念佛,流水的声音是念佛。所以在极乐世界,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全是念佛,这是极乐世界殊胜之处。「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能所不二是理,修证不无是事,有修有证;虽有修有证,能修所修不二,能证所证不二。「超情离见,强名为大」,超情,情、见我们通常连在一起用,情见是迷,超越了,放下了,勉强说个名字称之为大。「以此为能乘所乘,强名大乘。故经题中,以大乘为喻,以明全经要旨」,经题上有大乘,大乘是真实智慧。
题中第四段,「无量寿:梵语为阿弥陀,阿弥陀三字是密语」,是梵语,「含无量义」。因为阿弥陀正翻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所以它含无量义。「今翻无量寿,是取其中主要一义」,无量义里头,第一个是寿命,如果没有寿命全都落空了,再多的无量都等于零。譬如我们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寿命没有了,全完了。所以寿命是无量里头的第一德,一定要有寿命,那个无量你才能得到用。所以寿命是第一德,没有寿命就全落空。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无量寿,梵语为阿弥陀,即本经所说极乐世界教主之圣号。阿弥陀三字是密语,含无边密义」。「今若译梵文为华语」,把它翻译出来翻成华语,「显密旨于显说」,把它的密义要把它说出来,明显的说出来,「则可译成无边德号」,可以用这一句、这个名词,无边德号。「今经翻为无量寿,是取其中首要之义。经中无量光、无边光等十二圣号,同为阿弥陀之德号」。经里面给我们讲十二光,在《弥陀经》里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把阿弥陀说两个名词,一个无量寿,一个无量光。寿是代表时间,寿命,过去、现在、未来;光是代表空间,光明遍照。这两个德号用现在的名词说,就是时间跟空间,时空里面所包括的一切就无量无边,都离不开光寿。所以用两个名词来解释,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说的。在这个经里面,佛说了十二种光,都是阿弥陀佛的德号,都从无量当中说出来的。「《汉译》本则翻为无量清净佛、无量觉、无量清净平等觉」,其中觉字与佛字是相同,佛是梵音,梵文的音,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
「以上多种圣号,咸曰无量」,都加上、冠上无量这两个字。「实则佛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不是无量。这个里面有很深的意思,知道阿弥陀佛无量,你就要立刻想到自性无量。阿弥陀佛所具备的这些无量,就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的无量,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成佛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叫做成佛。我们今天的心不明,被烦恼盖覆住了,我们自性见不到。自性因为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的六根根本见不到。阿赖耶见不到,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缘不到,它在哪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一点都不假。
所以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这么一点体会,我们中国老祖宗说的这些话跟佛经都相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不就是讲的心性吗?除了心性,这两句话不能相应,它就是跟心性相应。说这个话的时候,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能说得出来,我想那是佛菩萨应化在中国。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中国人崇敬圣贤,他就以圣贤身出现在这个世间。我向李老师请教,老师回答我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这个回答也回答得非常好,理上真讲得通,事上,释迦牟尼佛没提到这桩事情。但是总而言之,他也说了,一切诸佛如来,跟他有缘的众生有感,他一定有应。我们中华大地这些众生,难道说跟佛没有缘吗?我们有缘,有感,佛菩萨他一定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这是事实。所以我们肯定,老祖宗是诸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他所说的、所教导我们的,跟大乘经教里头很多都相通。
所以「佛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盖以世尊妙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菩萨修德无量,所以菩萨的名号也无量。「一一名中所含之德亦无量,是以持名所召之德无有量」,这一句重要!我们对这一句意思能够明了,你就会喜欢念佛,你就会把念佛当作你这一生第一桩大事。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念这句佛号,将来往生,品位的殊胜不可思议。这个密义都在经题里头,真叫巧妙至极。
「今经题中首标无量寿者,以此三字,统摄一经所说」。这一部经里面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无量,用寿来做代表,好。因为有无量寿,所有一切无量都踏实了,都真实不虚。「盖无量寿是法身常住之体」,为什么?它没有生灭。惠能大师见性第二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才是真正无量寿。「寿是如如智之体,光是如如智之相,故经题标寿德,光德即摄于中」。这个寿德里头,所有一切德都在里头,无量无边的,像前面所说的,智慧、功德、神通、道力全在里面。《华严经》世尊给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能、相好没有一样不在其中。「又《甄解》云:极乐净土三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一切归寿命。」这三种庄严,是《往生论》里头常讲的,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切都离不开寿命。底下这一句就是《往生论》上讲的,「又安乐国土依正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无量寿故」。这一法句好,这一法句圆圆满满给落实了。
我们用梵语来念,无量寿就是阿弥陀,就是这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句名号,把自性里面所有的德相全包括在其中。念佛最重要的,念自性佛,才管用;皈依,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所以现在人都搞错了。皈依佛,佛是什么?自性觉,不就是无量寿吗?皈依法,法是自性正;皈依僧,僧是自性净,清净平等觉。不是皈依外头的,外面没有用,皈依外头的不能成就,这个要知道。外面的三宝加持你,加持,你要能接受才加持得到,你不能接受加持不到,加不上。这里有一尊佛像,这是外面的佛,看到这个像就想到我自性觉,这就加上了。它提醒你,自性无量寿、自性阿弥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跟你自性阿弥陀融成一体,是一不是二,这就加持上了。
见到经书、见到法门,你立刻就觉悟到自性正,正知正见是法。正知正见是什么?正知正见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正知正见现前了。正知正见说不出来的,放下便是。你有这个东西,就不是正知正见,有这个东西就不是真正清净。僧是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一般讲放下执著,清净心现前;放下分别,平等心现前;放下起心动念,正觉现前,能讲得通。凡夫修行,不能顿舍,一步一步的放,总得要放下;如果要不放下就有名无实,没有真正依教修行。诸位要记住,修行就是放下,连经教都不能执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纲领,句句话都非常重要。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就是阿弥陀,用梵语来念就是阿弥陀佛。
「故经题中标无量寿德号,则法藏因地愿(四十八愿)行(五劫修行)与果地佛德」,就是成佛以来到现在十劫。这个十劫的时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接引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去证果。成就的妙觉如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法子计算,十劫,你说这个功德多大!佛菩萨加持你,他真有东西加持你,愿加持你、行加持你、果加持你,这到哪里去找!阿弥陀佛加持一切众生是平等加持,没有分别、没有厚薄、没有先后,一切都是平等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不相信不接受,相信了不了解,还是没接受,了解之后没有真干,依旧没有接受。所以我们要有信、要有愿、要有行就全接受,全接受你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还能错得了吗?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
我们生凡圣同居土,虽然烦恼习气没断,得阿弥陀佛愿、行、德的加持,你决定不会退转。不会退转是什么意思?你阿赖耶里面的习气绝不起作用,它起作用你就退转,不起作用了。无量劫来阿赖耶里头含藏的业习种子不晓得有多少,没有缘,所有一切种子的缘全断了,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这要多长时间?三个阿僧祇劫。所以要在极乐世界住多久?肯定住满,无明烦恼习气才断干净。肯定在那边证得妙觉位,再圆满的回归常寂光,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怀。末后这一句,念老在这里给我们做了总结,「题中标无量寿德号,则法藏因地愿行与果地佛德,极乐之依正主伴,全部经旨,摄无不尽」,都在无量寿里头。
下面第五段「庄严」。我们看注解,「庄严者,《探玄记》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具德,它具足一切的功德,这叫庄严。第二种交饰,交是交互,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装饰,美不胜收。「故小本曰: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一句在小本上重复很多次,无论是依报、是正报、是果德、是修德,法法皆是无量功德庄严。德是性德,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大家都一样,人人都平等,没有丝毫差别。我们修,性德就显露出来;我们不肯修,它就被烦恼掩盖住了。修什么?总的来说就是放下,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性德自然流露。
最明显的、最小的,人天的德行,这个不高。在中国,我们老祖宗讲的五伦是性德,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自性里头本具的。父子有亲,这是什么人建立的?没人。为什么?父子有亲畜生都有。你看看畜生,小猫、小狗,你细心观察,小狗生出来,你看它母亲多爱它。小鸟,你看鸟窝里头,老的鸟照顾很周到,也是怕它的儿女受到伤害,它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它要保护好。在动物里面你都能看到。人哪有不爱儿女的?最明显的是小孩在三、四个月,他不会讲话,你看他的态度、你看他一举一动能看出来,他对他父母的爱,那没人教他。这是什么?天性,这叫性德。
中国的文化起源就从这里,这起点,中国人懂得教育,这个话是汤恩比讲的。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效果,中国的教育就从这里开始,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我常常跟大家做报告,第一个目的,这种亲爱如何保持一生不变。第二个目的,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爱父母,能够爱家族、爱兄弟姐妹,再扩大爱宗族、爱邻里乡党,再扩大就是爱族群、爱国家。儒家讲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这《弟子规》讲到这里。佛法不是的,佛法的爱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对一切众生没有不爱的。为什么?只有大乘佛法肯定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爱一切众生原来是爱自己,害一切众生原来是害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这还得了吗?
《往生论》上说,这接着看,「称极乐三种庄严,已见前」,这三种,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头引用多次,所以我们就很熟悉。三种庄严,第一个国土庄严,第二个佛庄严,第三个菩萨庄严。这已见前。「细论则有廿九种庄严,文繁不引」。我记得上一次我们学习《大经解演义》,二十九种庄严我们都学了。「今本经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读这个经文,我深有感触,我们时时刻刻不能离开佛,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要学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从自身做起,影响环境。一切法都有个开端,不从本身做起是决定不能成就,自身做起肯定会影响周边。这个理论与事实真相,现在量子力学家也说出来。我们没有做,为什么没有做?我们对它了解不够;如果有透彻的了解,我们肯定去做,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庄严众行,又」,这经上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个我是法藏比丘说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做的,真干。
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从哪做起?我们要晓得,依报永远随着正报转。我们今天居住的地球灾难这么多,什么原因?为什么过去没有?过去有灾难,很少,哪有这么频繁!什么原因?过去的人心好,人的行为好,所以他居住的依报环境也好,就这么道理。现在的人心比不上过去,不要说太远,三十年前,为什么说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世。你看我们写世界的世,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这一世跟上一世比差远了。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香港很可爱,现在完全变了,人情味愈来愈淡薄。你看香港人居住在同一个大楼,甚至于在隔壁,住多少年了不知道隔壁姓什么,见面都不打招呼,很多。三十年前有没有?有,比现在情况好,现在不如三十年前。
这种情形也难怪,香港人为了谋生活,工作繁忙,居住的环境都很小,早出晚归。晚上回来精疲力倦了,回来就休息而已,活动的空间都在外面。环境造成的,教育造成的。现在教育是什么?是电视、网路、媒体它在教。教什么?都教贪瞋痴慢疑。仁义礼智信忘得干干净净,提起仁义礼智信非常陌生,这什么意思不知道。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地球会变成这个样子,不是没有原因的。变化这么快、这么迅速,那是教育的工具脚步太快了。现在用电视教、用网路教,送到每个人家庭里面去教,这还得了吗?哪个不看电视?哪个人不用网路?哪个人不造严重的罪业?过去我们听古人两句话,其实印象很模糊,古人告诉我们,「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从小老人教我们,我们印象深刻还能记得,还能说得出来,实际意思很模糊。
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陈静瑜居士她一份资料送给我看,告诉我,世界卫生组织最保守的统计,全世界每一年堕胎五千万人。这就是杀人,一年要杀五千万生命,杀的谁?是自己的儿女。这个比例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四年多,总共差不多死五千万人,一年是一千万,现在一年等于二次大战四年死伤的人数。两年就一个亿,这个世界你说没有灾难,怎么可能?造这么重的业,让我们想到「万恶淫为首」,我懂得了,我明白这个意思了。以前这句话真的不懂,还会以为古人讲得是不是过分了一点?现在你看这个局面,一点不过分,淫底下是杀,还得了!这个带来世界毁灭性的灾难,第一个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灾难。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能不能避免?无法避免。你想超度,很多都不接受,那个怨恨太深了。
怎样把人唤醒过来?我看只有大灾难,灾难爆发之后后悔莫及了。唤不醒,迷得太深、迷得太久。我们自己很庆幸,在这个时代能遇到佛法,能遇到这部经典、这个法门,自度肯定没问题。度他就像经里面所说,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他能听得懂,他能相信,能依教奉行,愿意求生净土,这就有缘人。每个人缘的浅深又不一样,缘深的这一生决定成就,缘浅的种一点善根。这个种善根非常重要,有善根,将来一定得度,没有善根,得度的缘分就没有了。所以「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众行」是我们眼前迫切需要的工作。
「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这部经典里面介绍得非常详细。「又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些经文,正如念老所说的,「如上所引,正显经题中庄严之义。盖法藏」,法藏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法藏菩萨,他「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就是以大愿、大行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庄严众行」,众行不外乎四十八愿,他五劫修行愿愿都圆满了。所以「是其殊胜愿行」,庄严众行是殊胜愿行。「因行获果」,果是极乐世界,「故曰: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果感乐刹」,极乐世界,「故曰: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阿弥陀佛的因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的成就没有别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他成功了。
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当然他在佛面前出家修行,那个时候已经有非常好的根基。这个根基当然是无量劫修行累积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所以有很多人讲,法藏出家那个时候已经是法身菩萨,这个话能不能相信?可以相信。世尊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对净宗法门能信、能生欢喜心,喜欢听经,能够理解,发愿求生,佛说,这个人过去生中已经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遇到缘,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你才能够信解行证,这个证就是往生。可见得不是偶然的,没有偶然的事情。我们对自己过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法门许多人接触到不相信,有人一接触到就很欢喜,这个里头当然有原因。接触生欢喜,过去有根,有善根,即使在临终,临命终的时候,一生不相信,到临命终时听到这个法门,一听也欢喜,马上就接受。
我早年在美国,看到周广大居士,他还不是个居士,我们称他周广大先生。在美国开个面包店,人非常老实忠厚,没有宗教信仰。临终得的是癌症,医院放弃治疗,家人这才到处求神、求仙,希望有奇迹出现。那个时候华府佛教会刚刚成立,我们有缘遇到了,华府佛教会成立请我去做会长。我们同学接受周广大的眷属,他的妻子儿女邀请,到他家里去看他,我们同学去看他。看的时候觉得确实不行了,恢复健康似乎不可能,就把极乐世界讲给他听,念佛的好处,求生净土。他听了真欢喜,一生闻所未闻,马上就告诉他的太太儿女,不要再给他求什么医生治疗,不要,你们统统念阿弥陀佛帮助我往生。你看讲这种话。大家给他日夜帮助他念佛,三天往生了,瑞相稀有。这一念佛的时候,他告诉大家,疼痛没有了。那个病是很痛的,痛苦没有了,跟着大家一起念佛,三天往生。这是什么?四十八愿里头有,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能往生。这个要不是过去生中修过这个法门,善根深厚,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懂得,我们看到跟经典来对照,然后回过头来看自己,自己的善根一定很深厚。如果不深厚,怎么会喜欢这个法门?怎么能够把其他法门都放下,不想再学,不浪费时间?若不是无量诸佛如来威神加持,做不到。每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不能勉强。自己如果晓得了,我的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够,有没有办法把它加深?行,你勇猛精进就能把善根福德给补足,这可以做得到;不发勇猛心是做不到的。所以,你得要真信,不能有丝毫怀疑。后头有三句说,「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我们听到了,对西方极乐世界就生起无限向往的心,真想去。
「又经中荣色光曜,不可胜视」,这是你眼睛所看到的,光明世界,「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这里头都是举的经文上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华果恒芳,光明照耀」,恒芳,说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它里头没有变化。我们这个世间的花果,随着节气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树叶就落了,它无常。极乐世界这些植物恒常,不变,永远像春天一样,花果都非常茂盛。而且光明照耀,都放光,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随风散馥,沿水流芬」,这是讲花果之香,闻到香味、尝到果味都帮助你断烦恼、消业障、增长智慧,这叫功德。「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奇妙珍异」,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他方世界也没有,极乐世界这些珍异奇妙「周遍校饰」,到处都是,「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有人看到这些经文不想去了,为什么?修行要修苦行,极乐是花花世界,这地方怎么能修行?所以那是一类喜欢修苦行的人,他看到这个地方不想去,这没有缘分。
我们这个世间花花世界是什么?是人头脑想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是自己把它建造出来的,它不是真的。极乐世界一切庄严,没有人去想,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施工,怎么成就?无量功德庄严成就的,自然成就的。就像我们这个世间,佛在讲经的时候常介绍我们,欲界天,欲界天最高的他化自在天,第六层。第五层化乐天,那个里面所有一切受用全是自然变现的,没有人去想它。那是什么?福德的自然成就。极乐世界是功德的自然成就,不一样,比福德要殊胜太多。一般修行人怕这些物质享受,为什么?这里头会起贪心、会生烦恼、会堕落。极乐世界现在在受用是第一,人间天上都不能跟它比,他会不会起贪心?会不会生烦恼?不会。为什么不会?每天在阿弥陀佛大讲堂里头上课,所以他不会迷惑。又何况,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没有不说法的,流水的声音都说法,说什么法?想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想听《华严》,它在这里讲《华严》;想听《法华》,你听的就是《法华经》。我们晓得,极乐世界所有一切依正庄严全都变成媒体,全都是给你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全都是性德自然流露,所以美不胜收。你阿赖耶的业习种子自自然然就消失掉,没有助缘帮助它现行。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尽极严丽」,庄严,丽是美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