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八面,从第二行看起,从「解」:
「又《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每次讲到净业三福,我们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这三条不但是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可以说是一切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必须要遵守。三福后面,此地没有引到,《观经》上记得很清楚,这三条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这些菩萨们要修行成佛,都必须要遵守这三条,你说多重要!
这三条第一条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儒释道的三个根,少一个都不行,特别是前面根本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现在佛法衰了,传统文化衰了,也就是儒释道衰了,这三家都衰了。衰在什么地方?衰在没有人才,学习的人没有了。你说学习的人很多!表面上看是很多,几个会有成就?他没有具备修学的条件,条件就是孝亲尊师,这个问题严重。没有真正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学不到东西,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现在到哪里去找诚敬的人?不但诚敬的人没有,诚是诚实,敬是尊敬,诚实、尊敬就是菩提心,没有这种人,道统就传不下去,就绝了。
现在修学,学的人很多,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没有这样的行持,他所学的是学术,是儒学、佛学、道学,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所学就非所用,与他自己的生活、境界、行为毫不相关;换句话说,学得再好,讲得再好,著作等身,这个人依旧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于还不如那些阿公阿婆,他们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老实、听话、真干。教他念佛法门他就老老实实念,念了几年他真往生了,瑞相稀有,他超越六道轮回了。那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的善根,就像佛在大乘经上讲的,这种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今天遇到这个善缘,无量诸佛加持他,他能信、能愿、肯念佛,这人往生了,不是偶然的。知识分子很难生起信心,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把儒释道的三个根都丢失了,所以现在学习起来特别困难。现在所学的,那是搞学术性,把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甚至于拿来做批判,现在有这种风气,比较,搞这些。这都属于知识,这是现代教学风气。古时候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榜样,要学跟他一样,真的拿到佛陀、菩萨、阿罗汉的学位,真成就。学儒,圣人、贤人、君子,这也是三个学位名称;学道,成神仙。真有受用,真实利益,真实智慧,现在没有了。
这些典籍,我们真的能解它真实义吗?像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很难。所理解的是自己的意思,我认为是这个说法,你认为是那个说法,各有各的说法,不是如来真实义,是我们自己的意思,这就错了。追究其根本原因,我们没有遵守净业三福,把净业三福丢掉了。所以,世出世间圣贤之法,都要用这三条做根,我们决定不能疏忽。前面我们把第一条学习了,第一条确确实实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尤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根之根,没人教了。中国在从前,这个根是小孩从一出生就扎下去。中国谚语,那个意思非常深刻,「教儿婴孩」,婴孩是刚刚出生,这才能扎得下去根。三岁、四岁他已经学坏了,扎根就难了,不听了。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做父母的,子女不听话,孩子不好教;在学校做老师的,学生不好教,特别是小学老师、初中的老师。什么原因?他从小一出生谁教他?电视教他。那个小眼睛睁着就看电视,他全学会了,他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天天在薰习。长大上小学,中国小学我不太清楚,早年我在美国住,美国的小学我知道,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用电脑,用电脑上课。计算机里面就收了很多信息,做父母的:不错,我小孩好用功,半夜在被窝里头还在读书。知道他看些什么?搜集计算机里头负面信息,愈学愈没法子教。所以学校里头,美国常有,学生杀老师、杀同学,滥杀无辜。他从哪里学来的?从电视学来的,从网络上学来的,他不知道那是错误,他在玩游戏。
所以今天圣贤教育太难太难了!讲,有人听,听了也很欢喜,不能落实,他做不到。要想真的产生效果,必须要划一个小区来做实验,像古老传统那样我们真干,做出个模型,做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大家看了有所感动,慢慢认真来学习。我们错了,希望下一代别错,希望自己将来儿女结婚,怀孕的时候就要开始教。把胎教找回来,把扎根教育找回来,再下一代就可以有救了。如果不从这上下手的话就没救,这一代不如一代。
净业三福第二条,这个地方也没引进去,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是佛弟子。前面一条不是的,前面一条是社会普通大众,这是我们一般讲普世教育。那学佛,学佛从这儿开始,就是没有普世教育的根你就不能学佛。所以佛法是建立在第一条的基础上,没有第一条怎么能学佛?第一条做到了再开始学佛。第一条是孝道,第二条是师道,佛法是老师。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没有了,师就没有了,像盖楼房一样,孝是第一层楼,师是第二层楼。这是讲受教育,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从哪里开始?从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什么意思?把佛陀教育的宗旨告诉你。古圣先贤的教育,第一句话一定是这个,为什么要教?教学目的何在?首先说清楚。
中国这一套东西,就在《三字经》上头一句,《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宗旨就在这一句。教育跟受教育的人都要肯定、承认人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圣贤,人人皆可以作圣贤。要用佛的意思来说,人人本来是圣贤。那他圣贤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第二句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就是人人皆是圣贤,就跟佛法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教学头一个,教学跟受教的都要承认。本性本善,习性不善,教学的目标就是如何把不善的习性,从不善的习性回归到本善,教育就成功了。教育跟升官发财不相干,跟贫富贵贱也不相干,你学圣人。圣人是什么?好人,好人当中最好的人就是圣人。所以读书明理,他有智慧,他不会做错事情,他不会害众生。所以中国教育是圣贤教育。佛陀教育,从圣贤教育再跨上一步,走向出世间佛菩萨的教育,出世间的圣贤,究竟圆满的圣贤教育。现在人都忘掉了。
教育也是由这生起的,就是因为有习性,所以「苟不教,性乃迁」,本善就变成不善。怎么个教法?「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佛家所主张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家先「受持三皈」,三皈就是告诉你佛法修学的三大纲领,第一个皈依佛,第二个皈依法,第三个皈依僧,佛经上讲的。可是六祖在《坛经》上不是这么说法,他传三皈依是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你去看《坛经》。六祖距离我们大概一千四百年,佛法传到中国,从汉明帝到六祖唐朝这个时代大概是七百年。七百年不算短的时间,承传肯定出了问题。不出问题,能大师怎么会在《坛经》上这样说法?出什么问题?大家着相了。皈依佛,以为佛像就是佛;皈依法,经典是法;皈依僧,这是出家人。这就错了,普遍可能都犯了这个错误,所以他要纠正。他用皈依觉,然后给大家解释,觉者佛也;皈依正,正者法也;皈依净,净者僧也。这就说明,自性三宝是觉正净,住持三宝是佛法僧,我们要皈依自性三宝。
住持三宝有没有用?有用,它来天天提醒我们,我们看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心里就要生起觉而不迷。皈依觉,觉而不迷,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皈依佛,皈依自性佛。正而不邪,那是真正皈依法;净而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外面三宝我们不要去管它,譬如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是好出家人,还是不好,不要去管他。看到他的形相,马上提醒自己,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意思。我们供佛像,通常供三圣,修净土的人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观音、势至是僧宝,菩萨僧,每天你去念经,念《弥陀经》、《无量寿经》,这是法宝,三宝具足。你家里一个小佛堂,你看三宝具足。可是,把觉正净忘掉了,完全搞的是形式。这是什么?这就叫迷信,这把佛陀教育就变成了宗教,变成迷信。我们以为这样做目的何在?是希望升官发财,希望佛保平安,这不就是搞迷信了吗?跟佛教的本意相去远之远矣。六祖能大师讲得好,他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
所以学,头一个你学的是什么?觉正净全是性德,都是自性,就是中国儒家讲的本善。你看《大学》的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觉正净是至善。起心动念止于至善,言语造作止于至善,那是什么?那就是佛菩萨的行持,佛菩萨的境界,这真学佛。真学佛,觉正净就是道,道者须臾不能离,念念不舍,念念相应,这是传道。从哪里开始?从持戒开始,「具足众戒」。你已经修了十善,十善是世间善人,是你应该要做到的,现在拜老师,老师就教你具足众戒。在家学佛从五戒下手,出家学佛从沙弥十戒入门,沙弥有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从这儿开始。「不犯威仪」,威仪是什么?规矩,我们中国人讲礼,要守礼,威仪就是礼节,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这儿开始。小乘,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其实戒没那么多,戒只有十几条,多半是讲威仪;女众出家有三百条戒律,也是威仪多。如果扩展开,小乘有三千威仪,大乘菩萨有八万四千细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都有规矩,保持正念,不能有邪思,这是什么?这是学佛的根本。如果我们把戒律、威仪都丢掉,佛从哪里学?就没有了。因戒得定,学戒的目的在哪里?在得定,守规矩得定。定还是手段,不是目的,因定开慧,开智慧,觉悟了,那是目的。所以这是必须要遵守的,先要把这个基础打好。
通常在中国古时候,这个第二条的学习是五年,叫五年学戒。就是做第二条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五年。这个五年住在道场,道场有讲经的,以前道场是学校,有讲堂,这五年他不准听经,不让你听经。道场除了讲堂之外,还有行门,行门,一个总是禅堂,一个是念佛堂,大概行门都归于这两大类。你也不能到禅堂去参禅,你也不能到念佛堂去念佛。这五年干什么?作务,作务就现在讲劳动服务,我们今天讲,义工。你是初学来的,五年你要跟大众服务,为什么?修福!五年之后,新来的人,你这个工作交给他们,你才可以到讲堂去听经,到念佛堂去念佛。很公平,要为大众服务五年,然后就当清众,专心学习。所以它是学校,这个学校不收学费的,可是要做五年义工,人人都要做,平等的。
这个阶段之后,那就是入第三福,第三福头一个「发菩提心」。你看第一福是善人,世间的善人,世间善;第二福,就是这个三条,这是出世间善,小乘;第三是大乘,正式契入佛的境界。头一个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前面我们学过,有事、有理,随事发心的,就是四弘誓愿,随理发心的高了。发菩提心此地后头有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下面会讲到。「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世间法我们就相信了,怎么摆在菩萨、摆在大乘?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搞了一、二年,始终有怀疑。它如果要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为什么?我们都相信因果报应,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吗?这第三条是菩萨。想了二、三年终于想明白了,这不是普通因果,这是念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净宗法门,难信之法,不是我们难信,我们都很容易相信,菩萨难信。八万四千法门好难,不容易成就,可是他要遇到念佛法门,他一生肯定成就。这个深信因果还不就是我们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因果,后面往生净土不就是果吗?一往生净土就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退成佛,这是果,这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所以第三福有深信因果。
然后「读诵大乘」,大乘经里头学一样,不是叫你所有大乘经都读,不是的。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开悟。读诵大乘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开悟。一个人能一生学一部经,一般普通的人,上上根人不谈,上中下三根,上中根应该在三年到四年他清净心就现前,心清净了,妄念少了,心清净了。这就是得定,我们叫三昧现前。得三昧之后,应该也在三、四年,会开悟。上根的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中等根性的人,不能大彻大悟,他也有大悟。彻悟是通教理,见性了;大悟我们通常讲解悟,没有证得,但是他能通教义,就是我本宗的东西没障碍了。彻悟是通一切的,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彻悟。彻悟一定要有的,是以后的事情。念佛人在这一生彻悟不了不要紧,往生就是彻悟,所以深信因果这句话重要了。如果不是修这个法门,得大悟往往还是出不了轮回,这是真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快两千年了,汉朝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当时的皇帝派特使从西域请过来的。到中国来是以国师的礼来接待,皇上的老师,这将近两千年了。两千年在中国确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就远远超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则公案,那就是什么?大彻大悟的,一千七百多人。《景德传灯录》,再加上教下大开圆解的,合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三千人。这三千人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突出,是在一句话之下彻悟了,别人没这个本事。可是三年、五年彻悟的有,十年、二十年彻悟的也有,三、四十年彻悟的也有。悟,彻悟,境界是相同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都超越十法界,往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大多数都在华藏世界,华藏净土。可是净宗这一门,从慧远大师提倡,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七百年。这个法门,往生就是成就。净宗在中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中下三辈,我想肯定不止十万人。十万人作佛去了,这太殊胜了。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跟一般大彻大悟没有两样,但他是带业往生的。所以用这个法门成就的人太多了。净业三福特别提出深信因果,非常有道理。
特别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意念能量非常之大,这是最近才发现的。大概才三十年吧,最近三十年才发现,意念的能量能控制物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把这个意念用在念佛上。要想这个能量出现,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一心专注,就会产生这个能量。一心专注还不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吗?一心不乱难,如果真的是一心不乱,那个能量可不得了。净宗里头一心不乱讲三种,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是最浅的一心不乱,是我们都能做得到的。事一心不容易,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然没有了,那个境界超过阿罗汉。理一心不乱,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菩萨相同,无明烦恼断了,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的生凡圣同居土。功夫成片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都放下了,这是我们能做得到的。
经教,世尊专门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讲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可是《无量寿经》他讲了很多次,不止讲一次。这古大德来考证,传到中国来的《无量寿经》的梵文原本,不是一个本子。根据现在五种原译本来看,至少是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所以它翻译里面,经文、义趣出入很大;如果是一种原译本,不应该有这个现象。《金刚经》是一种原译本,六家翻译,这六个本子你看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本愿,这最重要的,在五种原译本里头,就出现了不同,有两种本子四十八愿,有两种本子二十四愿,还有一种本子三十六愿。古德讲,翻译决定不应该有这种错误,所以判断传来的本子至少是三种不同。因为《无量寿经》一共十二次翻译,七种失传了,如果那七种都在的话,可能还有大的出入。所以祖师们说,世尊在世,《无量寿经》的宣讲在三次以上,这就是特别法门。《无量寿经》这么多的本子,所以在中国修学的中国人感到困难,五种本子全修,嫌太麻烦,太多了。所以,修净土的人统统都学《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变成净宗主修的课本,古来祖师大德注释也是以《阿弥陀经》为主。《无量寿经》在中国只有两个注解,《净影》跟《嘉祥》。而在日本,《无量寿经》的学习风气比中国殊胜,在日本《无量寿》注解有三十多种。我这次找到开林师,希望把日本这些古注统统搜集起来,我们印一套丛书,《无量寿经》的注释,日本注释,有参考的价值。
因此这个本子会集就很重要,后面都会谈到,详细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会集,到我们现在学习这个本子,才算是最完备的。这是夏莲居老居士接着前人第三次的会集,前人会集瑕疵的地方,全部都改正过来。经是会集的,注解也是会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黄念祖老居士。如果说他自己来注解,批评的人会很多,不服的人很多。他这个注解是集注,集经论、古大德注解之大成,这大家没话说了,不是我说的。他引用经典八十三种,引用古大德,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一百一十种,总共是一百九十三种。就这么一部书,里面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种,几乎每段注解都是古人的话,都是经论的话,这大家看到服了,没话说了。不是黄念祖注的,黄念祖老居士集注,高明,真高明,他花了六年的时间。我看他,跟他见面的时候,那时候他注解才搞完成,我在台湾给他翻印,带了几册送给他,非常欢喜。我看到他房间里头,一个小房间不大,只有我们这摄影棚一半大,一张床铺,写字的桌子,旁边就堆着一大堆的书。我当时问他,你这书从哪里来的?找到这么多的资料,我们一般人找不到。这是三宝加持,那不是人力可以办得到的事情。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这些东西都被毁掉了,你怎么还能找到这么多?这都是三宝加持后人,后人有福。
夏老会经,黄念老会注解,会集注解,我给这个经做了个科判。当时科判做出来的时候,赵朴老在,我送给赵朴老看,送他一份,他非常欢喜。这个经有会集、有科判、有注解,完整了。我科判里面没有玄义,为什么?玄义完全用念老的。我过去在讲经的时候,曾经用念老这个注解本子,把它摘要编一个讲前的概要。在这个地方,黑体字的,这是我的节录,都印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做参考。可是我们讲的时候依旧讲念老的解,这个部分给大家做参考。所以「读诵大乘」,要记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目的是在得三昧。我们学《无量寿经》得念佛三昧,至少我们要悟入教义,我们不能通教理,也得要通教义,我们真学到东西了。
「又曰」,还是《观经》上说的,「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就是菩提心,世尊在《观经》上所讲的。「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真诚到极处。「二者深心」,深心不好讲,古来祖师大德里头的注解,好善好德,这是深心。我这么多年来讲深心,我都用《无量寿经》的经题,它里面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因为深心是自受用,真诚心,至诚是菩提心的体,有体有用,至诚心的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就是「回向发愿心」,我们自己做再多的好事,修再多的功德,不要为自己,要把这个好处跟大家分享。所以回向,回向三处,回向菩提,我为求无上菩提而修学的;回向众生,为一切众生而修学的;最后是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什么?回向自性。自性本善,就是回向本善,这个意思好!不为自己,这个心量多大,才会有成就,所谓量大福大。
我们修行做好样子给众生看,给大家做模范,给大家做榜样,人人都能做到心善、念善、行善,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与名闻利养不相干,这叫清高。古时候不但修行人是向着这个方向、目标,读书人也都是。读书人志在圣贤,不在世间名利,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就是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就是学佛、学菩萨,那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这个二十多年来,我讲这三句,至诚我用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回向发愿是慈悲。这就是发菩提心。真正发这个心,这三福里头第三个第一句发菩提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这句话是念老讲的,这三心就是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也讲菩提心,它讲的是直心、深心,第二个是一样的,第三个是大悲心。所以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白。直心就是至诚心,就是真诚;深心,确实就是清净心。我们学佛求的什么?求清净、求平等,求大彻大悟。清净从持戒里头得到,平等从禅定里头得到,就是三昧里得到。三昧就是平等,还有高下,你的心不平等。所以从透过平等,才会大彻大悟,就是觉,正觉。
这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三种方法,被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接纳了,儒家接受,道家也接受了。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全部接受了。对于中国这个修学有大幅度的提升,儒释道三家逐渐逐渐圆融,它都贯通。所以在中国,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它是圆融的。哪个道长不读四书五经、不读佛经?都读。佛教里头,这些出家的僧众念四书五经,都有这个底子,念《老子》、念《庄子》,对于道家的东西也下功夫去学习,他都通了。道也学佛、也学儒,所以圆融贯通。
下面第七段,「菩提心,成佛之本」,我们看念老的解。「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念老是密宗的金刚上师,难得,所以他会集注解里头,显密宗教全都有。包括了佛教十个宗派,这注解全有,你不能说他偏向哪一个,统有。《菩提心义》里头说,「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所以不发菩提心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不发菩提心你就不能回归自性。成佛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中国传统里面讲的回归本善。《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发菩提心就回归本善,本善在佛法讲就是成佛。所以智慧、善良,佛法里面所说的道力、神通、德能、相好,统统都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它为什么那么强调明心见性?因为你见性,全都得到了,智慧、神通、道力、德能、相好全都现前,这才是真正求学终极的目标。这个世间事情,人间天上都是小事。世间人贪着,明白的人他不贪着,为什么?道业里头的快乐超过那个,古人有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世味是什么?世间的快乐,没有佛法里头的快乐,比不上,佛法真乐。真正契入佛法,你说修道修成神仙,人间怎么比也比不上他。神仙没有出三界,没有出六道,神仙里头有地仙,没有离开人间,天仙多半在欲界、色界,地位都很高。佛菩萨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那个乐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学习这个东西没有乐趣的话,你学它干什么?早就被人丢掉了。这里头有真福,大福报,里头有真乐。
「大事因缘,莫过于此」,真的,我们就很现实的,也不要讲得太高深,就落实在,前面讲依理依事,我们就依事,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发菩提心,实际上,愿就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真的,其他的三愿是成就这一愿,实际上就这一愿。这一愿要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菩提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佛的境界比毛主席大,因为毛主席只讲人民,没有讲到别人。佛是讲十法界,他只讲一法界,十法界只有讲人法界。除人法界之外,人上面有天、有阿修罗,再上去有声闻、缘觉、菩萨、佛;下面的时候,下面有三恶道,有饿鬼、畜生、地狱。佛是统统都包括了,不仅是为人服务,为十法界的众生去服务,这多有意思。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菩提心真正做到了。你要真正为这些众生服务,佛是讲为众生,不是讲为人,人包括在里头,你得有能力、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你才能办得到。你要没有能力,光发这个愿,这个愿是空愿。
可是这些能力,神通、道力都是我们自己有的,不是没有,有的。有,现在没有了,为什么?有障碍,所谓业障障碍住了,虽有不能现前。有智慧,烦恼把智慧障碍住;有德能,德能被我们的业障碍住,这业障。业障障碍我们的能力,障碍我们的相好。所以佛给我们讲,我们有三种障碍,有无明烦恼、有尘沙烦恼、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障碍了我们的福报,尘沙烦恼障碍我们的德能,无明烦恼障碍了我们的智慧。这三种烦恼都断掉、都放下了,我们自性里头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相好统统现前,真得大自在,真有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大乘经上常说的,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感应道交如海潮音。这个比喻,比喻是什么?海潮,上潮、落潮时间是一定的,住在海边上的人知道。就是很有信用,到时候它就涨潮,到时候潮水就落下去。用这个来比喻,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感应决定不失信,你什么时候求他,他什么时候就现身,无时不现身,无处不现身。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说,「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菩提心这是真心,真心里头无所不包,妄心里头没有真心的自性功德。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阿赖耶里头没有,也就是妄心里头没有。真心里头有,菩提心是真心,它包含着一切诸佛的功德法。「若修证出现」,修证是什么?把障碍放下,它就出现了。这一出现,「为一切导师」,这一切要加个「众生」就好,大家就明了,为一切众生的导师,他有能力教人。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佛法是师道,守住老师这个本分的地位,决定没有违越。佛只是教人,他什么都懂,没有一个问题把他难倒的。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他只要见性,他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找到了。就像一个圆,圆有个中心,圆心,他把圆心找到,他在圆心这个地方,这个圆任何一点跟它都通的。菩提心就是圆心,他不需要学的,样样都通,他都能帮你解决问题。所以永远站在师道上,为一切众生的导师。
「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归本,密严土是自性,密宗里头叫它做密严土,在净土宗里头叫它做常寂光土。是一桩事情,名称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在教下里面称它叫法性土,都是一桩事情,用的名称不一样。我们今天都讲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了不起,在《华严经》上是妙觉如来,《华严经》上等觉上面是妙觉。等觉还住实报土,妙觉不住实报土,回归常寂光了,也就是归本密严土,回归常寂光。「不起于座」,这是比喻不动,不起于座不动,能成就一切佛事,这一切佛事就是教化众生的事情,他动了没有?他没动。为什么?密严土里头,我们叫它做常寂光土,常寂光土里面什么现象都没有。惠能大师见性,用二十个字来形容它,形容得太好了。见性,就是本性,本性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告诉我们,第一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没有一丝毫的染污。要知道,我们讲的现象,物质现象是染污,精神现象也是染污,自然现象还是染污。常寂光里面这三种现象都没有,真清净。
第二个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我们现在世间是有生灭现象,而且生灭不止,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现象。精神跟物质,包括自然现象,它是个波动的现象,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一千六百兆,弥勒菩萨说的。现在量子力学家把它证实了,这了不起。我们原先对弥勒菩萨讲的话还有怀疑,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我们相信了。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这个问答,三千年前的事情,三千年后这些科学家把它证明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有生灭现象。自性里头,就是常寂光里头,没有生灭,这种波动现象不存在。第三个,本自具足,虽然它什么都没有,你不能说它无,它样样具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它都有。有怎么?它不现,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接触不到它,你不能说它无。所以空,我们只说它空,空不是无,它有。第四个现象,它从来不动。第五个现象能生万法。众生有感它马上就有应,它就能现相,它什么现象都没有,它能现一切万象。虽现一切万象,这一切万象确实了不可得,它不是真的。我们学了几十年,才把佛法讲的这些文字稍稍理解了一点,不再怀疑,真的能成一切佛事。
「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这是赞叹发菩提心,勉励我们大家。我们要想求佛慧,求佛慧就是求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不向外求,从内求。所以佛是自己,不是别人。怎么求?一定要通达菩提心,你对菩提心的理明了,事得真干,真正发心。真发心你得真干,头一个要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要发这个心。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只有大乘经上讲得清楚,因为一切法是一个自性变现的,能生万法,万法跟自己是一体。你知道是一体,你能够不为它服务吗?不知道是一体,不肯;知道是一体,自然的跟它服务,自然关心它,自然爱护它。像父母对儿女,你知道他是自己儿女,你能不为他服务吗?一个道理。一家人,我不是你,你还不是他;一体,更亲切了,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一体,哪个地方有问题都得关心。这叫真正通达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发,为众生服务,为了为众生服务我一定修养道德,要断烦恼,要学法门,要成佛道。成佛道就是成就圆满的戒定慧三学,我有戒定慧,我就有能力为别人服务,没有戒定慧不行。戒定慧圆满就叫成佛。所以现前父母所生身就成佛了,肉身菩萨,肉身佛陀。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的,就这桩事情,给我们表演的,给我们做示范的,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这就完全对了。为别人服务面面周到,自己自心一尘不染,清净无为。
众生有上中下三根,上根的想成佛,我们可以帮助他;中根的,还不想成佛,想成个罗汉、菩萨就不错了,就满意了,也能帮助他;下根人还不想出三界,觉得这个地球、天上还都不错,也能帮助他。确确实实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没有勉励他「那你好好念它」,不是这样说的。你喜欢哪里就帮助你在哪里,随心应量,这些我们一定要学。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因为历史不一样,文化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样。今天交通发达,信息便利,一个地球变成地球村了。我们跟地球上什么样的人都会往来,都有往来,一定要随他的缘,他喜欢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什么。这个世界上很多宗教,我从来不劝人改变宗教信仰,为什么?那是一件很缺德的事情。我鼓励他们认真学好他自己的宗教,然后再多学别人的宗教,为什么?会把你的宗教提升。你智慧开了,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取他的长处弥补我的短处,我不就更提升了吗?人人都能够觉悟,都能向这个目标,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都提升,这个世界多和谐,这个世界多美好!
像《华严经》比喻,《华严经》比喻,比喻得好。华是什么?花,严是花园,这个花园里头一切品种的花木统统有,一样都不缺,你说这个花园多美好。如果这个花园里头只种一样东西,它枯燥无味,看一下就不值得再看;千千万万品种,你看不尽的。所以用「华严」来比喻,比喻什么?比喻佛陀的教学,什么样的科目都有,像个大学一样。现在大学的科系只有几百种,你看佛法,大乘佛法讲八万四千法门,哪个大学里头有八万四千个学系?就小乘,它也有三千,现在大学连小乘都做不到,小乘有三千个法门。现在大学没有三千个学系,好像有四、五百个学系的样子,不到一千。大乘确实了不起,八万四千法门提出一个数字,后头还有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止八万四千。八万四千是你刚刚入门,你所必修的。学,确实比什么都快乐,我们人生一生当中,想想做学生的时代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代。我们做学生那个时候很苦,但是想想是最幸福、最快乐的。物资缺乏,逃难,是很辛苦,但是老师、同学,老师比父母照顾还周到,同学比亲兄弟姐妹,互相关怀、互相照顾。现在没有了,看不到了,患难当中看到真情。
下面这一段,「失修善法名魔业」,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又诸经之王」,这是《华严经》上的,「《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如果没有菩提心,也就是说,没有真正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你行一切善法叫魔业。为什么是魔业?不为一切众生,一定是为名闻利养,他为这个发心。为名闻利养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叫魔,不是别的魔,你没有办法出离轮回。只有我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自己一无所求,六道就没有办法拘束你,你自自然然就超越了。不但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没发菩提心。大乘经里面常讲,阿罗汉没发菩提心。阿罗汉也很了不起,但他度众生,他喜欢你,他度你,他不喜欢你不理你。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没有分别,他有分别,他高兴就帮你,不高兴他不帮你。也很有慈悲心,你求他,他帮你,你不求他,他不主动帮助你。不像菩萨,菩萨看到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请他就来了,主动来帮助你,不一样。所以量大福大,佛的量最大。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有菩提心,为什么?起心动念没放下,他出不了十法界。起心动念放下了,这叫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提心一发,人就到这个层次,这个层次超越十法界。所以菩提心一发,他到哪里去往生?到实报土。如果不是念佛到极乐世界,他到华藏世界去,毘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一般都到那边去。那边的老师是毘卢遮那如来,帮助如来的两位助手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的,是观音跟势至。
可见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也真的不容易发,为什么?没有自己只有别人。菩提心真发了,你再苦、再劳累你没有感觉,为什么?没有想到有自己。想到有自己,自己才会累;你没有想到自己,做了二十四个小时工作,谁做的?没有人做,所以他不累。这就是以心控物。你心里头有我,我到时候饿了,我到时候累了;无我,谁饿了、谁累了?没有。大乘佛法里面,头一个就教导我们把身见舍掉,不要执着这个身是我。这身是什么?这身是个工具,好比一辆车,这个身是车。我是什么?我是驾驶的这个人。我不是这个车,车不是我,可是我跟车有关系,我要用它,它不是我。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工作时间再长不会感觉得辛苦,不会累。而且愈做愈有精神,精力充沛,这就说到念力不可思议。
所以菩提心不能忘掉,不能失去。忘掉是什么?对已经发菩提心,忘掉了,那不是真发;失去,是没发菩提心。没发的要发,发了之后不能忘掉,那你修诸善法全是功德。如果没有菩提心,修诸善法,这里面果报差别非常之多。因为人的心念不一样,有人为名,有人为利,名利里面就非常复杂,为求得名利,有人用正当手段,那是人天福报;如果用不正常的手段,果报在三途,差别太大了。这个里面有因果的定律,任何一个人没有办法违逆因果,这逃不掉。古谚语有所谓「因果不饶人」,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人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求福、求慧,求得到,不是求不到,《了凡四训》是最好的例子,应该要多读。人生在世,确确实实谁都逃不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是一些人没有好好掌握他的命运,如果能好好的掌握命运,他会很幸福,为什么?他不造业。你的财物,你说我要财,想发财,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而取得,取得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说你冤不冤枉?如果命里没有的我能够取得,受一点报应还可以,这命里有的,你说太冤枉了。命里要没有的,财得到了,你不遭重病,就遭横祸,为什么?你命里没有,你不应该得。得重病,把钱统统花光了,搞了一场大病;或者遇到横祸,把财都丢掉了,命里没有。强盗抢来的都是他命里有的,他冤不冤枉!他要不抢,不过是迟一点得到,用这个手段就快速的得到,错了。所以晓得这个道理,绝对不用不正当的手段。
佛教导我们怎么发财?布施,愈施愈多。你命里头有财库,财很多,那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命里面财库很多,亿万家财的,那都不是一世修的,通常总是三世到五世,修这么大的财富,这一生果报现前。命里没有财富的人,学布施。我命里头财库空空,什么都没有,我很清楚,我的老师教我。我遇到章嘉大师,把这桩事情给我讲清楚、讲明白,要我修财。我跟他讲我没有钱,生活非常艰难,哪有财能布施?他问我,你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也还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我真听话,真的愈施愈多,学到三年之后,好像生活收入就比较宽松了。真干,决定不能停止,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要问我这么多年来,学佛六十年了,施了多少财?我可以说,我自己不知道数字,概略估计总有几十个亿。我不晓得钱从哪来的,真不可思议。决定不要去积财,这是佛在经上讲的,这最忌讳的,「积财丧道」。有多少施多少,那里出去,这边就进来了,进来比出去肯定要多,这是我六十年的经验。所以愈施愈多。现在我不想施了,所以我劝大家不要送钱给我。可是他不听话,还是有人要送,送我就赶快给他施掉。
我现在不但是印佛经,传统文化印得很多,送得很多。现在我还想印《古兰经》,跟伊斯兰教结缘,我让他们给我选本子。《古兰经》中文翻译的有十几种,让他们自己选,选一种,我印一万本,送给国外的这些华侨。国内我们同胞们学伊斯兰教的人也不少,广结善缘。基督教不要送,他们的钱太多了,我知道他们印的《圣经》大大小小本子太多太多,超过我们。但是伊斯兰教的典籍不多。很多好事,有缘就做,没有缘不要去攀缘,攀缘,心就不清净了。无论做什么好事,记住,不要破坏清净平等觉,这个太重要了。于妨碍清净、妨碍平等这个事情决定不做,在不妨碍之下我们可以做。不要有意去做,不要刻意去找钱,这个错了。缘一定要随顺自然,决定没有丝毫勉强。愈施愈多,老师告诉我的,我六十年当中检验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句话是骗人的。
「发心之要,不言可喻」,这个意思很深,人一定有善心,善心是利益众生的心。利益众生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把众生教好,这个功德比什么都大。把众生教好,自己做个好样子,就能把众生教好。自己真正做好了,确实帮助自己就太大了,对自己的帮助是幸福、快乐、美满,这个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关。这真乐,叫法味,不是世间的乐能够比拟的,真乐。烦恼少,智慧增长,生活在智慧里头,不是生活在烦恼里,你说这多快乐!成就自己确实就是成就众生,就是对社会很大的帮助。一生就是随缘不攀缘,别人来找我,是好事,我们应当帮助他,不是好事,我们可以不理会。
好事里头最大的好事就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讲了一生,三十岁开悟就开始讲,讲到七十九岁圆寂,好榜样!这是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劝我出家,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真干,我对得起他。我听话,愈干愈快乐,愈干愈欢喜。过去什么都讲,现在归一,我有生之年就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一遍一遍的讲,一年讲一遍。如果有寿命,我肯定会讲十年,一天四个小时,一遍讲三百天。一年大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到外面去旅游、去玩玩。我们住在这个小地方,非常满意、非常快乐。利用这些网络、卫星电视跟全世界人交朋友,有志一同都在这个时间在网络上见面,多快乐、多欢喜。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