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一面倒数第三行:

「三、明宗」,第一小段「三辈往生,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经中《三辈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这一段将本经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说出来了,就是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仅仅是净宗法门,实在说,佛门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量法门,真正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这一句。世尊在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净业三福是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佛说了三条,这太重要了。我们净宗学会成立,那个时候在美国,韩馆长要我写个缘起,用她的名义发表的。里面就提到净宗修行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从哪里学出来的?从孝亲尊师。我们细心去观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族群乃至于宗教,许许多多圣哲出现在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孝亲尊师,都从这个根上成就的。

孝亲怎么个孝法?尊师,不是老师希望你尊重他,我们这样想全错了。孝亲尊师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连畜生里头都有孝道,你细心去观察。中国传统的文化从哪里出生的?以什么为基础?我这么多年来学习观察,我深深体会到,它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生出来。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根,跟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一个意思,天性,性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就知道了。第一个目的,希望这个天性永远保持下去,父子的亲爱这一生不会改变,这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把它发扬光大,头一个就是五伦,从父子有亲发展为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从这个根发生的。五伦是说关系,我们生到这人世间来,人与人是什么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长幼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不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把我们的关系讲尽了,统统包括在里头。做人根本的德行,就是五常,无不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里头衍生出来,那是个根,从那里生出来仁、义、礼、智、信五常,常是永恒不变。《左传》上有句话说得好,「人弃常则妖兴」,这个常是什么?是人道、天道,人天道。如果这五样东西没有了,不要、丢掉了,这个世间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左传》上这句话意思就这个。礼义廉耻四维,管仲提出来的。一般众人知道的是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全是从父子有亲里头衍生出来。

孝敬怎么落实?《弟子规》就是孝敬的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把《弟子规》做到了,净业三福这两句你就圆满了。第三句「慈心不杀」,培养你的慈悲心,落实在《感应篇》。你真正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你慈悲心自然生出来,决定不再伤害众生。众生伤害我,我也不能伤害他,为什么?爱心。慈悲跟爱意思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根不一样,世间人讲爱,它里头有亲情在里头。慈悲没有亲情,慈悲是真实智慧,那是性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性德。有这个基础才能够学大乘,大乘后头有一句,「修十善业」。儒、道、佛第一句,根,你怎么能不要!

现在人不要《弟子规》,换句话说,不要孝顺父母,不要尊敬师长,不要了。我们对这个事情,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去观察。你不要这个东西,你学佛就学不成,为什么?十善业你决定做不到。十善业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因果的基础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就是《弟子规》的基础上。我学佛六十年,教学五十三年,深深体会,我们许许多多同学学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根。这个根,补,很难补得出来,今天大家学习儒释道三个根是从文字上学习的。古时候这三个根是在童年时候学习的,尤其是《弟子规》的根,是婴孩时候学的。你刚刚出生,你张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你会听,你已经在学习了。而《弟子规》是你的父母把它做出来,做给你看,你的父母还很年轻,他的父母也还在,你看他怎样孝顺他的父母,他怎样尊敬他的长辈。这个婴儿天天在看,看了三年,一千天,这个印象深刻,根深蒂固。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背的,不是,是父母、大人在他面前做出来给他看,他是这么学会的。到六、七岁上学了,父母对老师那种尊敬让他看到,他就学会尊师重道。稍长,八、九岁慢慢懂事了,老师教这个学生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把道理讲给他听,他已经做到了,道理讲给他听。父母教育儿女要尊师重道,把尊师重道的道理讲给儿女听。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把这个人教出来,叫根深蒂固。我们现在这个根都没有了。

我这个年龄算很幸运,生长在庐江,这个地区是明清两代桐城派的发源地,桐城是个学派。所以文风鼎盛,就是读书的风气盛。农村里面的小朋友都念书,家家祠堂都办学,私塾,私塾是家学。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庭负最主要的使命,教育是你家里办的,你家不办教育,你的家就不能够存在。古时候是大家庭。我在出生的时候,家庭里面人虽然很多,但是家败了、衰了。所以,我三岁搬到东乡,老家在北面,在金牛镇,搬到顺港,我的姑妈嫁到那边,她们的家族也挺旺的。我所记得的,我自己老家不记得了,三岁离开不记得了,没有印象。但是在顺港的时候印象就很深,三岁搬过去,我十岁离开的。我姑妈家里面,十个兄弟没有分家,大家庭,所以那个时候人口大概有一百人左右的样子,是个旺族。祠堂是学校,从前小朋友是这样学出来的。我们对于传统的教学,大概是在六、七岁以前沾这么一点边。八、九岁的时候教育就改变了,乡村里头有短期小学,两年结业的,短期小学。不再念古书,像《千家诗》《千字文》这些东西不念了,但是它还有一门「公民」的功课,还讲一点伦理道德,新编的,不是古书。抗战爆发之后,抗战爆发那年我十一岁,好像到十二岁,「公民」就没有了,改成「社会」。距离我们传统东西愈来愈远,没有了。我弟弟小我六岁,他根本就不懂得有「修身」「公民」这个,他连这个印象一点都没有,因为到他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了!

这是我们疏忽,把老祖宗的东西不要了,这心怎么发得出来?孝亲尊师的概念没有了。所以我们东西学不好,怎么学都不像。这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特别是印光老法师的一句话,我体会得很深,老人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没有了,诚敬到哪里找?我们脑子里诚敬的概念跟古人诚敬不一样。字是一样的,音是一样的,意思不一样。古人那种诚敬我们体会不到,作梦也想不出来,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有看到过,没有听说到过。古书有人读,他能不能体会到?很难。为什么?他如果读的能消化,能够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指导的原则,他会体会到。如果念书是念书,生活是生活,念书跟生活连不上来,那就他永远体会不到。讲解,依照古人的注解,依照古人注解没错,但是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古人的意思。这就像经典一样,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永远不知道如来真实义是什么。可是古人有句话说得挺有道理的,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能够体会到古人真实义。这个千遍要怎么念?要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那个原则,那是修行的纲宗,「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的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你能够体会到意思。

如果你不能够离一切相,这一切法你就得不到,所以这难。我们今天一看书,马上自己就起心动念,就自己的意思就起来了,不是如来真实义。我们今天所读的《无量寿经》,理解的是自己的《无量寿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寿经》。要把自己的意思完全放下,一心去读,你才能发现如来真实义,只要有自己意思就不行,圣贤东西难就难在此地。李老师当年教导我们,经典,世出世间圣人东西都是意在言外,你得会听,不能够死在句下,要懂得弦外之音。这一点是真难,古人都难,现在这个难,难上加难,我们没法子。我们今天所学习古圣先贤的东西,学的是皮毛,学的是常识,不开智慧。佛教传到中国来,佛教修学的宗旨我们中国人接受了,儒接受,道也接受了。它的修行宗旨就三个字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概念儒接受,道接受了,它真有道理。戒就是守法、守规矩,诚敬,真诚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例外的。中国古人讲诚,至诚、至善,讲这个东西,真诚、善良到极处,加个至,这是圣学的基础,也是佛家讲的基础。我们要学,如果这个意思还含糊笼统,我们学一辈子都学不像。每天学习圣贤之道,天天还在造业,造业造得最严重叫意业。意是什么?妄想,妄念不断,连睡觉它还在相续,他作恶梦。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多难!

我们如何来弥补?那就是绝不离开圣教。我自从接触之后,知道这个好,六十年没离开,每天跟人分享,我对于这个不疲不厌,因为它对我有好处。分享当中有很多启发,也就是所谓的悟处。不跟人分享,这个启发就没有了,这个能帮助自己提升境界,乐此不疲。中国古人教给我们,「学之道,贵以专」,你看佛教给我们的,以这里为例子,一向专念,这不就贵以专吗?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我们净宗。你果然能够专念,不杂,在净宗里面讲,三年就成功了。你打开《往生传》《净土圣贤录》,几乎一半以上都没有超过三年,他就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是不是他的寿命都是三年就到了?我不相信,这讲不通的。为什么到三年就往生?三年功夫成就了,跟阿弥陀佛通了,还有寿命不要了。他想往生,阿弥陀佛就来了,就接他走,他不生病,预知时至。这个道理才能讲得通。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完全放下。还有少数,到这个境界还不能走,那是什么?他跟这个世间有缘。你成就了,必须帮助跟你有缘的众生,你要教他们,带他们一起走,自己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不妨碍。这才是真理,我们一定要晓得。

我过去这么多年,确实跟这个地球上众生是广结善缘,结法缘结得多。但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没做到,那是没有这个缘分去做。因为跟众生结缘,那就《楞严经》上的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我就讲了几十部经论,随众生心,要求我讲什么我就给他讲什么,不随自己。这是什么?一生过着流浪生活,居无定所,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过这种生活,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世尊当年在世,这种游化世间四十九年。我们到这个年岁了,也应该定下来,不应该再走动,所以我就想到,晚年我们来表个法。如果我还能有寿命,我愿意用十年的时间,来表演一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部经、一句佛号,我在这上下十年工夫,做个样子给净宗同学看看。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放下,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科注》,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们的修学就圆满了。总得要做出来,我自己成就了,大家相信了。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看注解。「又弥陀第十九愿曰,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第十九愿,十九愿跟第十八愿最重要的,四十八愿里头大愿的根本,这是发心。第十八愿是念佛,专念,一心专念;这是讲发菩提心,闻我名号,发菩提心。菩提心的讲法很多,古德有的时候讲得很深不好懂,菩提心有体、有用,用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深心是用,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是直心,直心是体。《观经》上体是至诚心,《起信论》是直心,直心跟至诚心是一个心,直,没有弯曲的相。自受用,《论》也讲深心,跟经上是一样的。但他受用不一样,他受用讲大悲心,大悲心是怜悯一切众生的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圆满。但是深心,什么叫深心?古德的注解很多,注解里面一般,多数的都讲好善好德,这个话讲得很笼统,好善好德。所以我看到经题,我就用经题上这五个字。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清净是善,平等、觉是德。我们把体加上去,体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就是真诚心的自受用;真诚心的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这样讲法大家很容易懂,也很踏实,我们好善好德总有了具体的目标、踏实的方向,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悟,正觉。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遵守的原则,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看破是明了,一点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放下,佛法里头,大乘佛法的标准,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真学,后头得有真干,不真干放不下,说说好听,自己其实没放下,执着都没放下。古人、今人做出很多榜样,我们看到、听到了要有所体悟。我在前面举弘一大师的例子,弘一大师的青少年年代是最执着的人,容不得别人一丝毫的过失。可是学佛之后全变了,他真正学到六祖在《坛经》上的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觉得这句话弘一大师真的做到了,为什么?世间人没有过失,过失从哪里来的?过失从我们不善心去感应的。为什么佛菩萨见不到他的过失?佛菩萨是清净心、平等心。再理上跟你讲,为什么没有过失?因为它是虚假的,它不存在。《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过失在哪里?你把这句话弄懂,他真的没有过失。不是他有过失,是我们自己迷惑了,觉得他有过失。他真犯了过失,真犯了过失也不存在,问题在什么?只要他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他所做的一切就有业因果报。他的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感三善道,恶念、恶行感三恶道。

六道是假的,六道存不存在?不存在。你只要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每个念头都是独立的。这么微细的念头,像现在的科学家说物质现象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意念好像是无中蹦出来了,但是立刻就消失。意念消失,物质就消失了,因为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意念起来,物质现象起来;意念消失,物质现象消失。精神跟物质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弥勒菩萨说得好,「念识极微细,不可执持」,你要是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你的心平气和。你到什么境界?你是菩萨境界,一切众生的杂念你没有了。众生杂念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破;但是自己如如不动,放下。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还会有起心动念!别人向你请教,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说出来,不是你自己想的,没想。没有想就说出来了?没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有去通过思考。我去想一想,那是凡夫。没有!就像敲鼓一样,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我们凡夫有念头,妄念,他有思考,想前想后、想东想西,都是些杂念,全是空的。这些杂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我们现在用秒来计算,一秒钟多少个杂念?一千六百兆。你一定要晓得,每个念头都是一个独立的,而这种独立,独立没有相同的,没有一个念头是相同,叫幻妄。我们看到所有现象,就是这个念头的相续相,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真的像我们看旧式的电影,我们看到的画面,是这个底片,幻灯片,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已经迷惑了。现在告诉你一秒钟多少张?一千六百兆。张张都是假的,没有一张是真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叫看破。道理真的明白,再不起心动念,你就真放下了,放下你就证果了。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还起心动念,我不执着了,你也很了不起,你成了阿罗汉;不分别,你成菩萨了。佛、菩萨、阿罗汉是假名,不要再执着,执着就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阿罗汉、菩萨都是虚妄的。从虚妄里面带你到真实,真实是你自己豁然大悟,就入真实。如何能契入?真的都在发心,一向专念,都是这个道理,决定不能杂,你这一门通了,任何一门都通。《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仅说的佛教的法门,通一切法门。世出世间所有法门全通的,只要你专一,它就通,你搞杂了它就不通。

所以,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通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全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通了。还包括这世间不同宗教,他们所有的典籍,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这些妄想杂念,全通了,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不离自性,你这个通是见性,把自性找回来了。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把那个能生万法的自性找到,所生的万法全通了;不是学来的,学永远学都不通。所以宗门的大德不说你学,他就问你会,会幺?会就通了,学不通。学是会最初的方便,最初我们从学入门,学了之后要会,妙就妙在这里,会就通了。不会,不会再慢慢学,总有一天你会了,这通了。你看依照这个规矩,你得定,心专一就得定,心专一久了,豁然之间就开悟了。每个人开悟的缘不一样,但是开悟的境界是一样的,都入了自性。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十九愿里面「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什么功德?这里举了个例子,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表演出来,这叫修诸功德。表演这些事情不是为自己,是大慈大悲利益众生,众生对这些东西有情执,放不下,要做给人看。布施,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里头的境界深广无际,说不尽的,都在你能体会,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放得下,没有一样放不下的。一念、一举、一动圆摄六度万行,不是一桩一桩修的,你细心去体会。今天有苦难众生他在受苦受难,我们布施他饮食,布施他医药,布施他钱财,哪怕是一点点,六度万行全在里头,你的菩提心、你的一向专念也都在里头,真妙不可言。《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才真正能体会到。

持戒是守规矩,这条很重要,对于如来的教诫我们要认真奉行。佛教我们修布施波罗蜜,我们真干,这就是持戒;佛教我们忍辱,那是持戒,我样样都能忍耐。佛教我精进、佛教我禅定、佛教我般若,不是样样都是的!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持戒里头有布施、有忍辱、有精进,统统有。一就一切,不是一样一样去学,那多笨,到哪一年才学会?甚至于我起个念头、动一个心,里面全部都包括。六度万行、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在其中,在一念当中,在一行当中,一举一动当中,圆满具足。这修「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以这个善根来回向,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是有善根,阿弥陀佛建立净土,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成就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往生论》上说的。

我们要会了,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念念回向,我就一个目的,我就是希望到极乐世界去,就希望亲近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我的道业圆满成就。成就之后教化众生,你就有能力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确实,这个在佛家讲法界虚空界,就像布莱登博士所讲的「无量之网」,这个名词用得好。遍法界虚空界是个电网,肉眼看不见的,听不见的,六根都接触不到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随便碰一点,整个信息它都达到,这是自性。布莱登能发现,能说出来。所以我也有个想法,现代这些科学家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没有接触佛法,他对于大乘东西他全通,用这种身分来把佛法再带起来。诸佛菩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是用这个,现在身分要用科学家身分,要用哲学家的身分,他能做得到应以什么身度就现什么身,他没有自己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要明白这句话,要能够回头,你一点都不奇怪了。有示现正面的,表法,有示现负面的,无不是慈悲。示现负面,是示现造业,示现受报,造无量罪业,最后堕阿鼻地狱,出来到处求救、求超度,菩萨在示现。让我们知道,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在示现。我们要没有接触到,没有看到,没有亲耳所闻到,我们很难相信。真有吗?往生极乐世界,也做种种示现,往生的瑞相,放光现瑞,天乐、妙香,人人听到、人人闻到,这是示现。中国古人所谓是「大人作略」,这就是示现给你看。今天科学家契入到量子这个时代,都能把这个奥祕给我们解释出来。他一解释,回头再一看佛经,佛经早就说过,说法不一样,用的名词术语不相同,一桩事情。

所以愿生我国,「善根回向,愿生我国」,这重要。我们拿什么去回向?拿我们妄念不行,拿我们的善业、恶业都不行。善业只能生三善道,恶业是三恶道,统统是染业,不是净业。这个跟极乐世界不相应,修再大的善业,六道里面的事情。古代佛门护法的大德,我们这一提,人都能够会想到梁武帝。梁武帝你看看建道场,建道场是修福,他在位的时候,以他的权势,修建道场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没人能够比他,他之前没有,他之后也没有。度出家众几十万人。达摩祖师那个时候来到中国跟他见了面,他在达摩祖师面前夸耀他自己的功德,说出他做这么多事情,问达摩祖师,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句话就把梁武帝惹火了,很不高兴,送客,以后不再见面。达摩讲的是真话,他没有功德。干的这些事是什么?是福德。如果他说,我的福报大不大?很大!出不了六道轮回。功德可以了生死出轮回的,福德不可以,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你看看人家说这些话他就受不了,他就生气,就送客,这就是什么?没善根。真正有善根、有修养,人家批评你没有,不要生气,心平气和的问问「为什么没有?请你解释一下」,他还会教你。这一生气,傲慢现前,一送客以后再不见面。真正是个大德可以教你的,你看这个缘当面就错过了,那多可惜!

逆境、恶缘,佛菩萨教导我们要心平气和,决定不生怨恨恼怒烦,不会生起这个情绪,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觉,那就真有善根。善根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未必有善根。善根是不贪、不痴、不瞋,现在加上两个,没有傲慢、没有怀疑,这叫善根,要用这个回向。心地清净,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贪、瞋、痴、怀疑,心清净;没有傲慢,心平等;没有愚痴,这心就明白、觉悟,不迷。要用这样的善根回向,求生净土,愿生我国。用「一心念我」,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一心念我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昼夜不断」。念,我们看念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的字。什么意思?你看看,心上面是今,就是现在的心,就在当下,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在。现在心上就有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口里念不念不关重要,心上真有。口里念佛,这个念要加个口字,没有这个口字,是心里头真有,叫做念。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还会有杂念吗?不会了;有杂念渗透进去,你这个念就被破坏掉了,念的意思深!尤其是昼夜不断,心上真有阿弥陀佛。

我们这个世间,这桩事情不少,我觉得挺多的,尤其是老人,老人心里有什么?心里有孙子。他别的没有,他儿女他不想了,他那孙子真的念念都不舍。我记得一桩事情,人的名字忘掉了,很多年前,总三、四十年前,我记得我们那个图书馆成立没多久,图书馆成立那年是我讲经二十周年。过年的时候,有个老居士来给我拜年,告诉我,他念佛的功夫很不错。他说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一桩事情没放下。我说什么事情?「孙子没放下。」那就是什么?他心里头真有孙子,他没有挂在口里,一天到晚孙子、孙子,没有这么念法,但他心里头真有。那个叫念,他心上真有。当时我就劝他,我说你把你孙子想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换一下,孙子跟阿弥陀佛对调一下,就成功了。不能想孙子,想孙子搞六道轮回,真的要疼孙子、念着孙子,死了以后将来再投胎,会给孙子做儿女,你又回去了。你爱他,你舍不得离开他,孙子当他结婚的时候你去投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后我们就晓得,心里头有阿弥陀佛是多么重要!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真功夫,真正圆满具足究竟的善根,心里是阿弥陀佛。系念法事里头中峰禅师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句话太重要了。你真正能够做到,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真正做到了,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菩萨「迎现其前」,你寿命终了的时候,或者是你有强烈的愿望,我寿命不要了,这个世间太苦,我要求提早往生,佛就来接引你。有例子,《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上都有,最明显,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的莹珂法师。这是个破戒的比丘,作恶的比丘,他自己知道他面前只有两条路,一个生净土,一个是无间地狱。他造的是无间地狱罪业,不能往生肯定堕地狱,因为怕地狱苦,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真有感应,《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聪明,我十年阳寿不要了,心里想到什么?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诱惑,十年,外头一诱惑,不知道造多少罪业。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佛答应他,三天之后来接引你。为什么不当时就带他走?当时带他走,这个故事没人知道。让他过三天,他可以宣扬一下,大家都知道,度多少众生!这三天叫他表法,三天之后他真去了,没有生病。寺庙里大众念佛送他往生,真走了。这个事情记载《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头都有,不是假的。他往生的条件,具足信愿行。念佛时间虽然短,不长,符合一向专念,十念往生,符合这个条件。

「经须臾间」,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现前。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没有边际,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这些星球,这个现象,那是法相,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没有阿赖耶识,相宗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是妄心,往生到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也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的。真心叫四智菩提,阿赖耶这一转,叫大圆镜智,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前五识转变成成所作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智是真心,意念是妄心,真心是智慧。佛在《华严》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真心。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德、相好,那是什么?那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是法性身、法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样。那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经须臾间,极乐世界就现前了。后头这一句重要,「作阿惟越致菩萨」,带业往生的人、造作地狱罪业的人,只要真正忏悔、真正回头,生到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造作极重罪业的人在现前特别多,应当以莹珂法师做榜样,向他学习,你就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阿惟越致是实报土的菩萨,法身大士,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这是讲发菩提心,这是净宗修学的宗要,发心第一。发心之后,要有行去践愿,否则的话,你这心是空洞的。

所以底下「第十八愿曰: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第十八愿,发心要紧。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至心信乐,这一句难,至心就是至诚,真诚到极处,你相信他,你欢喜他,乐是欢喜。单单有这一句至心信乐这就是不思议的善根,一切难,艰难,没有比至心信乐更难。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才叫至心信乐。对于你的信、愿、念佛生起无上的法喜,喜乐,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个才叫至心。我们学佛、念佛,求生净土,这四个字不能不知道。这个境界从哪里来?信愿持名得来的,所以头一个还是信,就是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你的善根所感的是善果,这因果道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佛法不离因果。所有善根不求善果,修一切善都不希求果报,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七情五欲都不要,我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愿生我国」,这是讲愿,我只有这么一个愿望,其他愿望全没有,就是想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想早一天亲近阿弥陀佛。这样的心、这样的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在此地给我们打的包票,保证。乃至十念是你每天念十念,一天都不间断,就符合这个。

工作很忙,没时间念佛,古大德教导我们,早晨起来念十句佛号。他的一句是尽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念多少不拘,不必去记它,这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念。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念佛号。就早晚,一生当中一天不缺,修这个法决定得生。问题是什么?你心上真有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你心上有没有?不是口上,心上有没有?心上真有,他真往生。我在好像是十二年前,在新加坡,教大家一个十念法。我的十念法就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时间只要二、三分钟,但是一天要九次。早晨起来的时候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这是早晚。三餐饭三次,吃饭的时候合掌念阿弥陀佛,念十句阿弥陀佛。工作的时候,你上午上班工作,工作之前合掌念一次,下班的时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号再下班,下午上班、下班。总共九次,一天九次一次不能少,效果也很好。当时在南洋一带,净宗同学用这个方法感到很受用。对于极其繁忙的人没有妨碍,因为一次只要二、三分钟。我这个方法从哪里想来的?实在是我跟回教接触很多,回教一天五次祷告,它祷告的时间比我们长。我们这个十念法一天九次,比它的时间短,还密切,它一天只有五次,我们一天九次,真管用!符合一向专念,心里头真有,在事上是念念不忘。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答应我们的。

后头附带的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实在讲,唯除五逆是附带说的,劝你不要造五逆罪,这是显示出来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五逆罪不能造,果报在无间地狱。五逆罪自己一定要清楚,哪五种?杀父、杀母,父母的恩德太大了,生我、育我,把我调养成人,恩深似海,你怎么可以杀害他?要知恩报恩。所以世出世间法把孝亲摆在第一。你不孝,你杀害他,这还得了吗?这无间地狱。第三个,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他是一切众生法身慧命的根源,你把他杀了,一切众生闻不到正法,法身慧命断了。你杀阿罗汉,阿罗汉不怪你,阿罗汉不怨恨你,你的罪从哪里来?就是许许多多因阿罗汉的教学而闻正法,把这个缘断掉了,就是说把一切众生法身慧命长养的缘断掉,罪从这里结的。这个麻烦可大了!这个罪比杀父母还要严重,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今天阿罗汉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所以你杀不了阿罗汉。可是有等流罪,就跟这个罪是相同的、相等的,那就是善知识。一个好的老师,真正以正法教化一方,你去杀害他,你去障碍他,让这一方人不能够闻法,这就跟杀阿罗汉同等的罪。这是第三。

第四个是出佛身血。佛的福报大,没有人能够杀得了佛,这桩事情提婆达多的故事。提婆达多想害释迦牟尼佛,他嫉妒,看到释迦牟尼佛有那么多的弟子、有那么多人赞叹、有那么多人供养。他也很聪明,也有神通智慧,想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他取而代之,这个心不善。他知道释迦牟尼佛每天到城里去托钵,所经过的路,当中有个地方是悬崖峭壁,他从下面走。他在上面准备一个大石头,佛到的时候,石头推下去,想把释迦牟尼佛打死,这提婆达多干的。佛有护法神,在空中把这个石头拦截,像韦驮菩萨金刚杵拦住。这一拦,石头就裂开了,成了碎片,落下去之后,有一片砸到释迦牟尼佛的脚背,流一点血,叫出佛身血。这种恶心恶念,这是五逆罪里头一个。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破坏佛法,障碍佛法的流通,障碍佛法的弘扬,叫破和合僧。这个五种罪都是无间地狱的罪业。

五逆十恶,十恶就是十善业道的相反,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十种恶业统统都造,而且造得很过分,也是无间地狱的罪业。这桩事情,佛在一生当中讲经教学时时刻刻提醒,显示出佛的慈悲,佛对我们的关怀爱护,千万不能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常常想到,我有没有违背十善业?五逆是不容易造,但是五逆里面嫉妒、障碍会有,有意无意去造破和合僧,障碍善知识弘法,可能会造。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这是做不到的,不会做的。所以,一定要提醒高度的警觉,这种事情不能干。可是经上又说,五逆罪,五逆十恶佛还是可以救你,这个地方不过是提醒你。你看莹珂法师不是造了地狱罪业?佛还是来接引他。这桩事情,对我们造作罪业的人是很大的鼓舞,我们还是有救。没救的是什么?末后这一句真的没救了,「诽谤正法」,不但他不相信佛法,他还要毁谤,他拒绝,那就没办法了。莹珂法师没有毁谤正法,他造五逆十恶,但是他没有毁谤正法,他相信净土,他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救他,阿弥陀佛真的救他。所以这桩事情我们要记在心上,要认真忏悔,要回头是岸。看到有造作这些人,绝不能够轻慢他,说不定他要回头,他往生成佛在我之前,我不如他。为什么?这种人一发心非常勇猛,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要堕地狱,他害怕地狱苦,就像莹珂一样。所以他发的心非常勇猛,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这是什么?逆增上缘,产生极大的能量,我们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

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就真正体会到一桩事情,最严重的就是毁谤正法。现在毁谤正法的人多,我们不说外人,自己家里人。就在我身边的人,跟着我这么多年的人,为什么他们还有病苦、还有磨难?什么原因?我看得很清楚,我讲的他们不相信。确实有人告诉我,还不止一次,说我身边的人,他们自己在一起谈话,说我讲经是讲给信徒听的,不是讲给他们听的,与他们不相干。这是什么?这就是毁谤正法。这些言论,无论是有意、是无意,它造成负面的影响,造成个什么影响?对佛法产生怀疑。有怀疑,他就退心,这个人退失菩提心,你要不要负责任?对我来说,他没有障碍到我。因为我这么多年来,讲经说法都没有听众,我在摄影棚里面面对着摄影机讲的。听众都在遥远的地方,或者是卫星电视,或者是网际网络,我们这样在一起学习的。但是他退失了菩提心,对佛法产生怀疑,他就不再收看,这个同学的法缘就断掉了。受了你的影响,你要不要负责任?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

佛经上常说,杀人身命罪小,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重。人失掉身命,四十九天他要没有大恶,他又来了,投胎他又来了。可是来了能不能遇到佛法,这大问题,得人身难,得人身能闻到正法是更难。所以,万万不可以把人法身慧命断了,这个罪重!我们在这些经典里头学习,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古大德说得好,「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们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为什么?这些学佛的同学们信心坚定,这是兴旺气象。如果我们互相毁谤,互相毁谤让听众听到,他统统不信了。到底是哪个真是哪个假?算了我全部不接触了。将一切众生对佛法的一点信根全部破坏掉,这就是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这个因果你逃不掉,你得背起这个责任,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今天有人说,很多灵媒讲,现在众生造的罪业几乎都是地狱业,五逆十恶。五逆里面,破坏正法这是最普遍的。不但是佛法,世间好的宗教全是正法,都是教人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基督教是这样教人的,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在中国的道教,儒不是宗教,现在也有人说它是宗教,都是教人孝亲尊师、深信因果、积功累德,都教你这些,没教你做坏事。这些全都是正法,你要障碍它,你要是批评它,你要是毁谤它,对它没有构成伤害,但是对一般广大群众造成很大的误会,这个责任你要承当。这个没法子避免的,果报确实是无间地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