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四集)  2011/8/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二十一面第四行,从当中看起,第四行,「又于诸法门知之穷尽,故名大乘广智」,从这句看起,「故能广契群机,悉皆度脱」,这是第三「大乘广智」,前面学到这个地方。大乘广智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这个智慧现前。其实四智、五智都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如来证得,一切众生本具(本来具足),只是现在有烦恼障碍住,它不起作用。实际上讲它还是起作用,作用变质了,变成什么?你看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变成阿赖耶,不思议智变成前五识,不可称智变成意识,大乘广智变成末那,它变质了。它还是起作用,起了相反的作用,不是正用,叫做邪了,变成这些东西,变成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智慧如果现前,那就是于一切法门,于诸法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的,知之穷尽。穷是彻底的明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所以叫做大乘广智。这个智慧开了,就能够广契群机。这个世间无论是哪一类的众生,你都有能力去教他、有能力去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叫悉皆度脱。

「如来大悲大智」,如来是从性上说的。中国古人常常说的「本性本善」,大乘佛法里面佛常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本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变成无知无能。这个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我们是被妄想分别执着这三种烦恼将自性盖覆住,让自性起用变质了,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这错了。本来没有受想行识,只有见闻觉知。受想行识里头有我,见闻觉知里头没有我。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大智大德,「于诸有缘」,有缘是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就是与佛有缘。只要是有缘,佛肯定帮助他,所以「无不运载而入涅槃」。涅槃是大圆满,帮助你证得究竟的佛果,《华严经》上说的妙觉如来,佛可以帮助你。「故能令念佛众生皆生净土」,这是帮助有缘众生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果,最殊胜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容易的方法,无过于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可以说一切都圆满了。

「又世界非有边非无边。亦绝四句」,四句是妄想,想东想西、想前想后。无论你想什么,你全都错了。为什么?真性是清净寂灭。梵语称之为涅槃,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清净寂灭。我们这个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涅槃的意思。现在我们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染污、是不平、是迷惑颠倒,所以跟清净平等觉完全相违背,一百八十度的颠倒,这就是六道凡夫。我们今天接受佛陀教育目的在哪里?是从颠倒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佛陀教育就圆满,恢复到纯净纯善。所以「佛令众生离此四句」,这四句要放下。四句就是「是、非」,这两句是对立的,「是是非非、非是非非」,所有一切错误的念头、分别执着总不离这四句,四句演变是无量句,全都是废话。我们有没有办法离开?没有法子,是想离,离不了。所以净宗有个妙法,教你念阿弥陀佛,别念是非人我,所有一切念头都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天天念无量觉,回归无量觉,这就对了。这个法子确实是非常之微妙。所以离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离四句,这就叫度。「其实非度非不度」,度也是个假名而已,你要执着真有个度就又错了,又掉到执着里头去了。「非尽非不尽」,这度尽众生。尽跟不尽都不要去想它,度跟不度也别去想它,事上真正去做,心里痕迹都不着,这个高明,这叫妙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随缘妙用」,那是佛菩萨,我们凡夫不行,我们凡夫是随缘随着变。所以无量劫来在六道里面搞生死轮回,这就是随缘随变。佛菩萨高明,随缘他不变,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才不受影响。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四者,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个前面我们学过,这是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个也是四种智的根,都是从这个智里面衍生出来的,前面讲的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都从这里衍生出去的。「疑佛不得一切种智」,这一句,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也叫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如来证得的就是阿罗汉跟菩萨合起来圆满证得,叫一切种智,本经里面称它无等无伦。无等是小乘,小乘跟他不相等;无伦是菩萨,菩萨跟他也不同类,他是最上殊胜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是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通常一般宗教赞神、赞美上帝,说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在佛法里就叫一切种智,在《无量寿经》里面就叫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是一桩事情。他不了,不明了、不了解,有怀疑,「疑是故」,怀疑佛有这个智慧,「于念佛往生法门不能正信」,但是他念,他也求往生,只不过认为佛不可能有这种智慧,就这么个疑念,很深,他放不下,所以往生极乐世界生到边地疑城,也叫胎生。

「元晓师意」,元晓师是韩国人,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回国之后是韩国净土宗的开山祖师。他的意思是「如是佛智,只应仰信,不可比量」。这个心态是正确的,对于佛菩萨所说的我们就应该仰信,不应该怀疑,不应该去比较。佛所说的你能诚信,对你决定有利益;你如果怀疑,如果去比较,对你一定造成障碍。学习圣贤教诲,学习佛菩萨的经教,跟世间学说决定不相同。为什么?世间人智慧没开,他所学的是知识。知识可以怀疑,这今天科学,科学是知识不是智能。知识能解决局部的问题,而且有后遗症,在今天社会上大家都能看到;智慧解决问题,它能解决到圆满,没有后遗症。中国古圣先贤这一套理论,在中国实验了几千年,没出问题,现在中国问题出来了,是不要它了!用西洋东西来做实验,出问题了。就像日本稻盛和夫所说的,西方人金融管理这个概念好,为什么有金融风暴?我们中国老祖宗那一套方法叫你去经营经济,几千年没听说发生过一次金融风暴,一次都没发生过。所以稻盛他也是经营企业,五十年没有一年是亏空的,年年都赚钱,日本人称他为经营之圣。他自己说的,他这套方法、理念是从中国二千年、三千年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很有道理!现在很多人向他学习。他真有成绩拿出来给你看。你说我这东西不行,几千年前的、封建时代的、落伍的,可是他今天运用在自己企业上,他成功了。证明中国老祖宗他是智能,他不是知识,智能永恒不变,无论用在哪个方面。用在自己修身,你健康长寿、聪明智慧,你学到这些东西;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幸福圆满;用在企业,他的企业成就辉煌;用在治国,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古圣先贤的东西,理念跟方法禁得起考验,在中国历史五千年。五千年当中也好像有出乱子,改朝换代。那不是理念出问题,不是方法出问题,是那末代皇帝不遵守老祖宗的教法,他疏忽了,他把它改变了,这就出问题。如果永远不改变,永远遵守,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方东美先生,他说周朝的子孙如果都能够遵守《周礼》《周礼》是周朝治国的大典,像现在的宪法一样,如果世世代代都遵守,他说现在中国还是周朝。你不要它了,你才改朝换代。下面皇帝取得政权之后还是遵守老祖宗的方法,他要不遵守,亡国很快。到清朝末年,清朝亡国,民国取而代之,没遵守,出乱子了。如果遵守老祖宗的教诲,怎么会出乱子!遵守老祖宗的教诲,又是一个中国的太平盛世出现了,那个影响就很大,会影响全世界,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会来跟你学习。就像古代,周文王被人家尊称为天子,中国国家领导人也会被今天全世界尊之为天子。从稻盛和夫这五十年的实验我们看到了,智能与知识不一样。

现在讲,「如何仰信」,我们怎么样去仰信他?「应如《起信论》所云: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念」。这从根本上说起。学佛的同学,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要晓得,一切境界,这是讲整个宇宙,物质境界、精神的境界、自然的境界,都是离于想念,这个里头没有想、没有念。想是想象,念是妄念,都不是真的。下面解释,「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分齐是分别。「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法性是什么?事实真相。因为你妄起想念,跟事实真相相违背了,「故不能决了」,决是决断,了是明了,这是凡夫把事实真相看错了、想错了,于是说错了、做错了。那应该怎么办?你看看,「诸佛如来离于见相」。佛菩萨跟我们的思惟不一样,跟我们的心态完全不相同,他不会把这些见相、思惟放在心上,他心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他的心真实,他的心广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此地讲的「无所不遍」,这是真心,心量小是妄心。

这个要记住,真心决定是包虚空、包法界的,是你自己的真心,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现在看这个人喜欢,看那个人讨厌,把你那么大的心量变成这么一点点的,一、二个人都不能包容。甚至于小心量小到什么程度?连自己包容自己都包不了,坐在那里一个人在生闷气,自己跟自己斗争。有这种人,你说可怜不可怜!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我们心量像大海一样。现在人心量像什么?大海里起个水泡,他认为水泡是自己,就没有办法突破那个水泡,六道众生确实在此地。如果水泡破了,才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所以佛清楚,佛教我们把心量拓开,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心量尽量放大放大,把六道轮回挤破,你就出六道轮回了;再放大,把十法界也挤破,你就成佛。这是完全用心量拓开都能成就。所以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心量突破之后海阔天空,你不会拘束在这个小地球这里,你的活动空间就太大太大!不但空间突破,时间也突破了,时间突破你可以回到过去,你可以进入未来。所以这个智慧开了,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能力恢复,六根的能力恢复。

「即是诸法之性」,一切法的自性。大乘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你明心见性了,佛陀这个学位你就拿到。「自体显照一切妄法」,十法界的众生错了,错用了心,什么地方错了你全知道。这个照是自体、是自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不是物质现象,它是什么现象?它是自然现象。迷的时候我们今天称之为心理现象,不是物理,是心理;觉悟了,觉悟了叫它自然现象,它升等了。见闻觉知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永远分不开。再小的物质,一个原子、一个电子,现在科学家所说的量子,更小了,统统具足受想行识,在六道里头。我们迷了,我们迷了看它就是受想行识;觉悟,佛菩萨看它是见闻觉知。这些现象随着我们心在变,我们觉,它觉了;我们迷,它迷了。这个道理你要是真正体会到、真正明白了,你就知道今天地球上的灾难有救!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念头转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是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我们有不正的念头、错误的念头,贪瞋痴慢疑这五个字,你细心观察现在这个世界哪一个人没有?没有的人是正常的人,有的人是不正常。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疑,自性里头没有杀盗淫妄,自性里头没有灾难。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的因,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的缘,杀盗淫妄,因缘合起来叫造业,杀盗淫妄是恶业,这个恶业感的是果报,对自己身体来讲,这身体就有病,统统有对应。瞋恚对应的是肝病,贪婪对应的是肾病,你哪一个烦恼重,你的五脏六腑哪一块地方会容易生病。应对在外面,山河大地,你看我们的念头,山河大地有感染,贪心感来的是水灾,瞋恚感应的是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愚痴感应的是风灾,飓风、龙卷风、台风这一类的,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感应的是大地松散,地很容易沉下去、陷下去,高山很容易倒下来,所以山崩地陷是怀疑。这个地区的人普遍都有贪瞋痴慢疑,情绪不稳定,怨恨恼怒烦常常发作,干的是杀盗淫妄,这个地方就会遭难。所以灾难不是自然灾害,是自作自受!能不能改?能,只要大家觉悟。我们把贪瞋痴慢疑放下,我们认真来学仁义礼智信,学佛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你学这个,学五戒十善,灾难就没有、就化解了。哪一个地方人觉悟,真正回头是岸,不再造恶业了,大灾难来了,大地都沉到海底,他这个地方不会沉,变成小岛。岛上神仙住,这些人就变成神仙了,不是假的。

所以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佛能够恒顺众生,你们真想回头,不想再做错事了,佛菩萨就会来教你。可是今天,回得了头回不了头?很难,太难了!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你这些话没错,是古人说的,古人没有科学知识,古人想的这个东西是错的,他这样想法。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等到大灾难来的时候,他死都不觉悟。他的成见放不下,他相信科学不相信圣教,一直到地球灭亡他还是不相信。这样的人就继续去搞轮回,多生多劫之后,轮回的苦吃尽了,再想回头,不想再受苦,这个念头要生起来他就得救,跟佛菩萨就有感应,佛菩萨就会来帮助他,就会来教他。这是如来果地上一切种智,也就是本经所说的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无所见故,无所不见,如是对治第四疑」。所以疑惑带来的灾难超过前面杀盗淫妄,超过贪瞋痴慢。今天我们就碰到这桩事情,摆在眼前的就是怀疑。怀疑是科学告诉我们的,在今天只有科学家现身说法,地球人才有救。科学家现在有回头的,人数还不多,还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确实已经有少数回头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元晓师《宗要》复云」《无量寿经宗要》,元晓师着的。「若人不决如是四疑,虽生彼国,而在边地。如其有人,虽未明解如前所说四智之境,而能自谦,心眼未开,仰推如来,一向伏信,如是等人,随其行品,往生彼国,不在边地」。这段话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完全明白、了解了,真信,这个我们做不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是什么人?法身大士,他们可以做到。像中国佛教,古代各宗的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真的开悟了,他们对这个事情了解,他真相信,一般人没有到这个地位。特别是像我们现前凡夫之人,我们求往生,对于佛的经教决定没有疑惑,无论是懂还是不懂,都没有疑惑。我们凭什么相信?凭大乘教上所说的道理,一切法是心现识变,这《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有心现又有识变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对于这种看法完全接受,这是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

那现在佛与法身菩萨,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性了,他们对这四种智很清楚、了解,他不疑惑。法身菩萨以下的不行,以下的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都不行,没见性,没有见性的人对佛菩萨只有仰信。真正相信他,他已经开悟,他已经见性了,那还会有错吗?我们凭这个建立信心,对他一点没有怀疑,认真向他学习。而且佛法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想见性,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见性了。佛不骗人,并不是说明心见性是他的专利,别人做不到,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人人都可以做到,讲得真清楚、真明白。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再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见性,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你就入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你自自然然就到那个境界去了。好像你睡觉醒过来了,又回到现实的境界,现实的境界是实报土。我们今天在六道,十法界是梦,六道是梦中之梦。

只要我们对佛菩萨有诚敬的心,我们跟佛菩萨就有缘,佛度有缘人,只要我们有诚敬,我们就有缘。我们对于经典上再深奥的东西不怀疑,我相信。什么时候破疑?到极乐世界之后肯定破疑,就真信了。这个世界我们见不了性,也就是说我们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真放不下。放不下没有关系,净宗有一个方法帮助我们往生,烦恼习气不放下,行!带着可以去,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切处、一切时,一定要提醒心里头念佛,口里头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念念不舍,这样的人肯定往生。这就是底下讲如其有人,指我们这类人,虽然没有明了、没有了解前面所讲的四种智慧,但是能够自谦、谦虚,能够恭敬。我们自己心眼未开,我们没见道,智慧没有开,仰推如来。佛与法身菩萨他们放下了,他们明心见性了,他们所说决定不是妄语,我不懂也得要相信。这样一向伏信,把自己的疑惑暂时放下,我相信。这样的人发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随其行品,修行品类也有差别,往生彼国,不在边地。到极乐世界,有人生同居土,有人生方便土,有人生实报土,不在边地。「生彼边地者,别是一类,非九品摄」,三辈九品里头没有他。「是故不应妄生疑惑」,这句话非常重要。对经典所说的这种甚深的境界一定要信,不要怀疑。怀疑,对你往生之后,你要生在边地疑城,要耽误五百年的时间,你才能入品。

下面念老他的话,「此论至精至要」。精是精彩,要是重要,元晓师《宗要》里这几句话非常的精辟、非常重要。「如能信如来诸智」,这经上讲的如来五种智,你能信,不怀疑,虽然对五种智不知道,你也算得上是上根利智。「若未能信得及」,实在信不及,「但虚心自谦」,人能够谦虚、能够恭敬,「仰信诸智」,这五种智慧仰信不是真信。我只是对佛菩萨非常敬仰,佛菩萨所说的我不敢怀疑,我还不明了,这样的相信叫仰信,就如同在学校里学生对老师仰信。这样「亦得往生,不堕疑城」。为什么不堕疑城?他没有怀疑,他不知道,他不怀疑。堕边地疑城的,他不知道,他怀疑;不知道,不怀疑,这两个人不一样。「净业行人当三复斯言」,真正修净土的同学,这一段话至少要念三遍,意思就是你得要记住,深深体会「虚心仰信」的重要。为什么?能虚心、能仰信,你决定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智慧、道力、神通、相好等于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功德利益太大!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净土,又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遇到黄念祖居士的会集经注,经是以经来注经、来解释经,注是祖师大德对这部经的批注。念老这个解是用会集的方式,这一本书里头引用一百九十多种书,所以我们读这一本、学这一本,等于说是大乘法门都学到,都在这部经典上。

「若有众生,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是为生边地者之行境」。这些人是好人、是善人,不是坏人,只是对于经教有一些怀疑,不相信,他还相信罪福。罪福是什么?就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相信这个。所以他也肯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临终他有没有去?真去了,在边地疑城,不在九品之内。生边地的人是这么一类的。「罪福者,五逆十恶等为罪,五戒十善等为福」。所以世出世间法,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清楚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果人要不孝,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个罪重!这个罪将来到哪里去?无间地狱,也叫做阿鼻地狱。那我们看看今天这个社会上人,有几个人孝顺父母,有几个人尊师重道?换句话说,有几个人不堕无间地狱?我们心里就清楚、就明白了。真正明了之后,你自然智慧就会开一点,你就晓得在今天社会,度自己是真的,度自己是最重要。说是度别人的,那是随缘,连佛都不度无缘之人,我们慈悲心再大也没用处,你想帮助他,他不听你的。在这个状况之下,学佛人只有随缘。随缘里面要能学到妙用,高!那你就是菩萨。妙用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妙用。随缘而不受外缘感染,能保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能保住自己的五德。五德是什么?在佛法就是五戒,在中国传统里面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不违背这五个字叫妙用。这个事情还是难,真的千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不被外境所转。

我们再继续看下去,「不能敬信佛智,尚信罪福因果,而常修礼佛念佛,求生净土」。行,他真干,他修得不错。「因念佛实为诸善之本,故云修习善本」,善本就是念佛。念佛之善,认识的人不多,念佛的人所修的善是究竟圆满的大善,世出世间任何善法都不能跟这个相比。你想想看,念这句佛号能成佛,成什么佛?跟阿弥陀佛同样的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没有能跟他相比的。念佛人完全跟阿弥陀佛相应,没有别的,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心既然是,身也是,身心都是,那我们言行跟阿弥陀佛还有两样吗?圆满了,全是阿弥陀佛的境界,这叫真正念佛人。念佛人没有深入这部《大经解》,所以虽然念佛,对于念佛的道理、念佛的心态、念佛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知道,所以念佛会退心,念佛会怀疑,给自己造成不少的困惑。

释迦牟尼佛知道,所以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这部《无量寿经》,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有缘的大众。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会念。真会念的,那就像密宗一样即身成佛,比密宗还快,比密宗还稳当、还可靠。我再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懂了,这部《无量寿经》念得熟,《无量寿经》里面的理全明白了,《无量寿经》里面教给我们做事,你通达无障碍,你能把《无量寿经》的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无量寿经》里面所有的事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你现前就是阿弥陀佛,你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极乐净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峰禅师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不是假话,他所说的是千真万确,是事实真相。所以念佛是诸善之本,佛在此地劝大家修习善本就是老实念佛。「如上之人,信福不信智,信事而迷理」,这是讲生边地疑城的人,相信这个事,理不清楚,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福报大,对于佛的智慧他有怀疑,「故堕疑城」。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了。还有一种疑惑,对佛智不疑惑,对自己疑惑,我们看这段经文: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

他的怀疑在这里。

【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他也生到边地疑城,他为什么生边地疑城,这说出来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以上为另一类生边地行人」,行是修行,修行人,「信他」,他是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不信自己。跟上一模拟一比,「同是信未具足」,信心上有问题。「盖信有六信」,蕅益大师在《要解》上讲的,「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具足六信,方名具信也」,这六种信你统统都具足,你的信心是圆满的,你的信心是具足的。「本类」,上面讲的这一类,「行人知求佛智」,下文「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他知道求智。批注里面告诉我们,「下文普遍智等三智,相当于前之四智。勉强言之,威德广大不思议智,相当于前之不可称智与不思议智。普遍智相当于大乘广智,平等普遍运载一切有情,咸至无上菩提。无等智应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之简。前之诸智见《魏译》。今之普遍智等见于《唐译》。译者开合不同」,这是翻译的人,「文笔有异,于是智名乃有出入。而两译所指之诸智实无有异也」,只是名词不一样,开合不一样,意思都相同。「能知信求,故云希求佛智等。能信他佛,但于自佛不能生信,于是心是佛之旨,尚有疑情,是为大失」。这问题我们有没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跟《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相不相信?这个不相信,在我们学佛的菩提道上肯定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这是佛菩萨不愿意见到的。都是自己愚痴,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自己不认识自己,迷自太深了!

下面一段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无量寿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对于这桩事情他有详细的解释,这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他这段的解释就非常重要。「论此甚详。论曰:须了佛智乃至胜智,方名真信」。我们不了佛智,佛的这五种智慧都不了解,这不是真信。下面他说,「以一切智不离自心,无我、无我所」,我是假的,不可得。为什么说无我、无我所?我们也很幸运,很早我们就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要常常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没有我,没有我所,一切万法都没有。一切万法怎么来的?一念。一秒钟有多少个一念?一千六百兆。什么是真的?那一念是真的,这一念出现了遍法界虚空界的依正庄严,都是这一念变的,这一念是自己的一念,不是别人的。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只有一念,一念马上就过去了,就没有了,第二个一念不是前头的一念。念念相续,念念都是独立的,是相似的相续,不是真相续,真相续后念就是前头那一念,那叫相续,后头这一念不是前面这一念。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可以能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如果后一念跟前一念是一样的,你在实验室里看这个水结晶应该两个相同的,一点都不差,完全相同的。为什么他实验十几年,没有看到两个相同的?这是说明念念都不相同,就是大同小异,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所以念是假的,念不是真的,念要是真的,念念就相同,念是假的。相,相由念生,随念头生的,你就晓得,能生的念不相同,所生的相怎么会相同?相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是念念不一样,统统没有,无我、无我所。

事实真相了解之后,「凡圣一如,共同此智」。前面说这五种智,佛有,这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佛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一点都不稀奇。这桩事情,我们用什么心来看待?平等心,平常心,这是真的。「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来成佛。不于心外,别有信佛之心。如是回向,是名唯心净土,疾得见佛」,疾是非常快速,你跟佛就相应,见佛就是成佛。你不是佛,见不到佛;你不是菩萨,见不到菩萨。唯心净土是真的,这从理上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真的跟自己是一体,绝对不是假的。自己真正是弥陀,没人相信。你要相信,我念弥陀是念自性弥陀,我求见阿弥陀佛是自性阿弥陀佛。一切法全是自性,自性释迦牟尼佛,自性毘卢遮那佛,自性卢舍那佛。佛与佛陀如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不如是,所以法法皆如,法法皆是自性。我们看《五灯会元》,你能有这种心态,《五灯会元》就看出苗头,你看懂了。你没有这个心态,看《五灯会元》你会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所以一定要肯定大乘法里头净宗是大乘,凡圣一如,万法一体,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来成佛,这个观念要有,我们就不会堕落,我们就不会做错事,我们就真正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他也本来是佛,对一切法恭敬心就生起来,傲慢心自然就下降。还有「我比他强,他不如我」这个念头,这是轮回的念头,这是错误的念头,全都错了。契入这个境界,自性的性德现前,清净平等觉现前,大慈大悲现前。

「若于自心诸智,犹滞疑情」,我们对于事实真相还有一点疑惑,那怎么样?「不免心外见佛」。心外能不能见到佛?见不到,因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六根所接触一切境界全是自性变现的,心现识变,自己的真心、自己的阿赖耶变现的。要记住佛这句话,就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现一切相,一切相就是心,古人的比喻说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说的这个意思,你把这个参透,看禅宗的语录就能看出味道出来。带着疑情就看不到,真相看不到,带着疑情是什么?凡夫知见,你以为心外有佛。「虽修诸善,乘愿往生,不得见佛,以不契佛智故」,那就生到边地疑城。

「所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上这段话好!这都是世尊依真谛而说,说真话,不是说假的。佛依二谛说法,真谛以外还有个俗谛,俗谛是随顺我们凡夫知见而说,我们很容易懂;随顺真谛,就是他的境界里所看到的,很多事情我们不懂,所以也不敢相信。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是十方,三世十方一切诸佛皆无所有。从哪来的?唯依自心,自己心现的。不但诸佛,所有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离开自心一切法都没有了,这是事实真相,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亲自看到的。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就是圆满的法界,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念,一念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念念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随着念头变。今天世界上这么大的灾难,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我念头里头把灾难一笔勾消,灾难就没有了。我们要问:灾难会不会现前?会。为什么?每个人都在念灾难,他心就现灾难。如果每个人都念阿弥陀佛,灾难就没有了。为什么,你看,我们从四面八方得来的信息,做灾难的报告,怎么化解?全是念佛。这信息可靠不可靠?可靠。为什么?最后归到念佛,那就是决定可靠,那就不是假的;归到其它法门那就不可靠,那就不是真的。都用这一个方法解决。

那灾难不灾难我们要不要知道?不需要,不用去理会,心里别去想这个事情,别注意这个事情,只注意阿弥陀佛。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整个问题就解决,这是智慧。何必要问有什么灾难,灾难多大,要死多少人,哪些地方有灾难,这干什么?这毫无意义;灾难什么时候发生,都不需要。没事,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问题全解决了。这个道理懂得的人愈多愈好。心能转境界,因为一切法皆无所有,唯依自心,我们心只要一转变,境界就变了,这是真理,有凭有据,在大乘佛经上。所以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确实一切法离不开心量,心量大,法界就大,心量小,法界就小。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讲的。所以菩萨得随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说的。贤首大师《还源观》上四德告诉我们随缘妙用,随缘就是随顺忍,妙用就是忍,忍什么?不起心不动念。随缘,不起心不动念,妙用!或入初地,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者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极乐净佛土中,这都是佛法里面讲的极乐国。

「是则了知心量,不涉程途」。程途是什么?距离,告诉你没有距离。十方剎土在哪里?就这一念,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不指前一念,也不指后一念,就是当下这一念。当下有这一念,就有虚空法界的幻相生起,这一念要是息掉,虚空幻相就不见了。禅宗所谓粉碎虚空,它能把虚空粉碎,把法界灭尽,那是什么?一念不生就没有了,只要能一念断掉就没有了。我们今天看到它存在,就是相似相续的念头它接着。像我们看电影,电影我们知道从前电影是底片、幻灯片,一格一格的,如果你是一下把幻灯片断掉,就没有了,银幕上什么都没有了,一片光明,除了光明之外什么都没有。真的,这一念要断了,什么境界出现?就是一片光明,叫常寂光出现了。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佛法里也叫它做大光明藏,这个出现了,这是自性,自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