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三集) 2011/7/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这还是说金刚杵的表法:
「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五佛、五智、十波罗蜜、十种烦恼、十种真如,前面我们学过,今天我们学十地,便证十地。「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菩萨在这个地位,真正是究竟圆满的大觉,他把无始无明放下了。可是地位有浅深不同,这是因为无明习气没有断尽,所以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欢喜地是开始,「终于法云」,法云地圆满,往上去是等觉、是妙觉,「分为十种」,地位浅深分为十种。
第一个,「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这个说法,别教的十地,断证的功夫跟圆教的十住是相等的,是平等的。大乘教里通常都是讲别教,像《华严》、《法华》这些是例外的,那是一乘法。我们就知道,真正放下起心动念,就是这个境界。智同佛智,你自性里面般若智慧透出来,你所证得的理,道理,理体,万事万物它有个理,这个理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证得了。所以你彻见大道,大道是实相,对于宇宙,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全见到了,这个跟佛的知见完全相同。《法华经》上所说的「同佛知见」,这个地方讲的彻见大道,尽佛境界,佛的境界你完全见到、证得了,这个时候得法喜。法喜,后面有个注子,「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乐」。《论语》第一句话,那是世间圣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法喜,世间的法喜,是有局限的。菩萨所证得的法喜是如来果地上的法喜,没有局限的。这就是登于初地,这个登就是证得,他已经登上初地菩萨的果位。初地菩萨离开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大菩提是究竟圆满的菩提,也就是究竟圆满的大觉,所以善得通达。为什么叫善?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善,起心动念不善。不起心不动念,一切通达明了,自然的,这叫善。觉通如来,自性觉、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全现前,跟一切诸佛如来所证得的完全平等。尽佛境界,如来所证得的境界他证得了。这桩事情,我们虽然没入这个境界,能体会得到。为什么?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地菩萨每一个也是不起心不动念,等觉菩萨、妙觉如来还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是平等的、是究竟的、是圆满的。所以起心动念就不行了。起心动念是谁?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这种佛他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在十法界他的地位最高。如果他要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入欢喜地,他提升了,超越十法界。
于是我们就晓得,十法界从哪里来的?起心动念来的。只要你起心动念,就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只要你有执着,在十法界里面就会现六道轮回的现象。所以轮回从哪来的?执着来的,这着相。十法界从哪来的?起心动念来的。一真法界怎么来的?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无明习气没断来的。如果无明习气都断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究竟的。真正究竟的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没有相,没有现象,现代科学里面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但是这三种现象它都能现,它自己什么相都没有,能现一切相。这是自性的本体,这个就是在此地称之为大菩提,称之为佛理,佛所证得的理体。
我们现在明白了,八万四千法门修的什么?全修的是这个。怎样才得到?依照佛告诉我们的理论、方法去学,学到最后彻底放下,就证得了。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能够体会到,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不同种类的方法,都是帮助我怎样放下起心动念,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果然放下了,你这一个法门圆满,一切法门都圆满了,它门门都是为这桩事修。《金刚经》上这句话我们通了,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明白了。每个法门,它的目标都是帮助你放下起心动念,无论用哪个法门,只要真的放下起心动念,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如是,不就全通了吗?所以法门平等,没有高下。那就证得如来智慧德相,他怎么会不欢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叫欢喜地。从欢喜地再提升,怎么提升的?完全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这个习气没法子修的,随着时间自然消失。但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菩萨不是没有事,菩萨有什么事?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初地菩萨就有应,往后一直到法云地,一直到圆满,他在感应道交当中,境界不相同。往上去,愈往上去,无始无明习气愈薄,他透出的能量肯定就愈来愈大,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殊胜。这都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事实确实如此。
二地,「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尽佛境界是欢喜地得到的,「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你看到一切法不一样,性质不相同,从不相同的性质上看到它的同。不相同的性质,我们今天讲的是物理,科学研究万物,这是讲物理。从异性而入于同,那个同不是物理,是自性、是真心。大乘教上佛常说「万法唯心」,又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融成一体。宗门的大德常说,性在哪里?真正契入的人,随便拈一法,老师都点头、都肯定,给你做证明。为什么?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随便拈一法行不行?不行,我们随便拈一法是依样画葫芦,不是那回事情。人家举那一法,他达到那个境界,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随便举一法,我们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是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句话讲清楚了,放下就是。我们没放下,随便也拈一个,行吗?烦恼习气统统在,人家烦恼习气消尽了,拈一法是真的。
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你没有看到。「若见有同,即非离垢」,为什么?同异是边见,异入于同,你还有个同,即非离垢,你还是染污。原来是你被异染污,你对这个有分别执着,现在你被同染污,你还有同的分别执着,没有离垢。「同性亦灭」,真的离垢,同异都没有了。为什么?同异都没有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有同或者有异,你都起心动念,真心没有念头,大乘经上常说真心离念,你还有一念,你被染污了。一念是什么?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里头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你还有这一念,没离垢。这一念是什么?这一念是清净念,什么都没有,连清净这个念头也没有才真清净。我已经感觉到清净,已经被清净染污了。你想想看是不是的?你已经起心动念、已经分别、已经执着。
所以诸佛与诸佛见面,那是什么境界?如如不动。古来祖师有句话说,口挂墙壁,墙壁钉个钉子,口挂在墙壁上。没得说了,一句话也没有,一个招呼也不打。那是什么境界?回归寂光,寂光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真回归寂光。无量无边诸佛同回归寂光,同性亦灭,真离垢,这不是假的。「经云」,经上讲得好,很简单,「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我们就用这个句子来说,异是一边,同是一边,二边都离了,这叫中道。如果还有个中道的念头,你又着了,又被染污。中道也没有,那叫真的中道,真的明心见性,叫离垢。欢喜地里头,见到异入于同,但是他还有同见,这更进一步,同见没有了。
三地,「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干净了,二边不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自性般若现前,我们常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楞严经》上说的「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的时候,这个光就是智慧光,智光现前,智光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因为不净,光就不显;净到极处,光显了。这个好比我们池塘里面的水,如果有染污、有波浪,染污是什么?七情五欲是染污,执着是染污。分别是什么?分别是风浪。分别执着都没有了,风平浪静,水有没有染污?这个时候水像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完全照在里头,照得清清楚楚。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容易体会,自性智慧现前。所以智慧是从净中现出来的,心不清净,只生烦恼,不生智慧。
现代人的修学,麻烦就在这个地方,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于神学家,你细心观察,他用的是什么心?他用的是分别心,用的是执着心;换句话说,他用的是第七识、第六识、阿赖耶识。这个在相宗里面讲叫三心,这三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三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何能叫我们自性智慧透出来?这三心不用它,智慧就现前。不分别,不用第六识;不执着,不用第七识;不起心不动念,不用第八识。你不用它,不用它就转过来了,不用它就转识成智,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为什么?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有染有净、有善有恶。你看它有佛种子,有人天种子,有三途种子,它什么种子都有。在染污没有清净的时候,种子统统在,决定不会丧失,永远不会变坏,遇到缘就起现行。没有缘,只有种子,它不起作用,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像植物种子一样,我们装在玻璃瓶里头,它不起作用。你给它放在泥土上,它就起作用,它就发芽,它慢慢就长成。所以遇缘就起作用。
见性的人全知道,这是智慧现前。我们就明白科学家智慧为什么不现前?哲学家为什么不现前?修行人为什么不现前?他还起心动念,甚至于他还有分别执着,那就是道地道地的凡夫,他不是圣人。圣人的心清净,我们今天要学佛,佛,最小的佛,小圣,小小圣,小小圣心地都清净。为什么?见惑破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前面读过,这些他都没有了,小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十信里面初信位菩萨,这些标准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常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提高警觉,你要不求带业往生这个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去,你肯定逃不过轮回。为什么?你五种见惑有,只有六道才有这个情形。五种见惑断掉,还在六道,但是不怕了,为什么?你有出六道的时间表。一般人没有,好像坐监牢狱一样,判的是无期徒刑。那初果,初果有期,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就出去了,他有期。而且这个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个多难得!如果我们这一生连初果的位子都达不到,只有带业求生净土,除这个没有第二个办法。那我们就死心塌地专念弥陀,一切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能不能?能,决定得生,这不是假的。
如果念佛,烦恼习气没有放下不行,这个你求生没把握。大家一定要知道,往生的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个佛是谁?是自性弥陀,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自性变现的。或者我换句话说,是自性感应的,我们今天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求,还是自性反应。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是自己自性变现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归自性的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不离当下。往生净土不离当下,亲近弥陀。这是佛理,我们要用佛智去见佛理,你才晓得这个东西不迷信,天经地义。你真搞清楚了,对决定得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特别着重这个「净」字,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修行,心不能不净,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不能躲避。有人说我心不清净,我看到了会动心,听到了会动心,我找个山洞里面去躲起来。行不行?有,古时候就有。你看看《竹窗随笔》,莲池大师,里头还记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老法师住在山上,山上住茅蓬,修得很不错,自己以为万缘放下了,在山上住了几十年。城里面有些学佛的大富长者,听到有这么一个人在山上几十年不下山,去朝山,去亲近老和尚。真有道行,佩服得五体投地,礼请老和尚下山去弘法,请他到都市里去。住了没多久,一、二年,道行没有了,完全被染污,可惜了。山上觉得不错,可是禁不起考试,以为很清净了,一到都市花花世界马上就乱了,贪瞋痴慢都起来了。这个老和尚去看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讲这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他还问这个人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他自己还不知道。这个事情讲真功夫,他没有真放下,他是远离,心里没放下。
心里真放下,离不离无所谓,你要离它干什么?它是假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把这个花花世界看成电影,看成电视屏幕,你可以欣赏它,你得不到它,你不能控制它,它的所有活动是业力在控制。所以你不失清净心。问题是你没有真看破,住山没用,闭关没用。真正看破放下了,闭关住山有用,不住山、不闭关也有用。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闭过关,惠能大师一生也没有闭过关。惠能大师大彻大悟之后,在猎人队里头当伙夫,天天在厨房里面做厨房工作,去服侍这些打猎的人。打猎的人天天吃肉,你看他跟大家说得很清楚,他吃肉边菜,他拿青菜放在肉锅里头煮,他吃肉边菜。十五年!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变成长工,他在那里做了十五年,做厨房,那是什么?修行。他修行功夫一天没间断,修什么?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修这个。十五年的锻炼,功德圆满,这个时候出来,弘法利生,缘也成熟了。缘不成熟有磨难,缘成熟了磨难就没有了。这些道理,佛祖给我们做的这些例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看懂,要能体会得到,要能学到,我们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看不懂,不能体会,我们的修行就非常困难。所以你看智慧发光,你看它前面是欢喜,见道了,见道了欢喜,往后就是修道。修道头一个就是离垢,离垢就是放下,放下智慧就开了,就发光,这光愈来愈大。
第四个,「焰慧地」,这个光有火焰出来了,这是什么?这是大智慧,这不是小智慧。「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前面发光是智慧,本觉智慧光明开发,发光,到这个时候光明炽盛,智慧光明到极处了。佛觉圆满,圆觉了。「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这就像大火烧得很盛,把一切情见全都给烧光,智慧火烧烦恼薪。所以他入在红尘里头没有问题,红尘里头烦恼到他面前就烧光,为什么?他有大智慧。「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智慧从哪里来的?离垢来的。菩萨如何提升自己?不断的去离。垢离了之后还有习气,习气还有粗的习气、有细的习气,极其微细的习气。所以放下这个功夫从现前开始,到什么地位?到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始无明习气没放下,还得要放下。放下之后,他才能称为妙觉,那叫究竟圆满。不要以为我很不错了,我都放下了,靠不住。十地菩萨哪一地不是修放下?如果我们看《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哪一个不是在放下?没有到究竟果位,就是妙觉位,天天在放下,念念在放下,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精进,真功夫!为什么?念念他看得破。他怎么看的?《金刚经》是最殊胜的一部经论,它就是教我们看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生了情见,情是什么?七情,动了这个念头。七情里头第一个是欢喜,喜、怒,第二个不欢喜、不高兴,发脾气,喜怒。哀乐,爱、恶,爱是喜欢,恶是讨厌,还有这种念头起来。最后一个是欲,欲是欲望,欲望有五,财色名食睡,叫五欲,七情五欲。动这个念头这叫情见。
你有智慧光明,这个情见全破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了。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要做到不分别不执着,决定不能让它生七情五欲,这是功夫。净宗的学人用什么方法?用「阿弥陀佛」。念头才起,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乐,不管,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是全把它收到阿弥陀佛这里,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你所有的念头,这叫会念佛。这种念佛的话他会见性,这种念佛方法会降伏烦恼,会得定,会开悟。我们功夫浅的,力度不够,虽然念佛还有妄想夹杂进来,这是正常现象,不是你一个人有,人人都有。古人也有,未来的人肯定还是有,诸佛菩萨在因地时候跟我们一样,都有。不要怕,不要灰心,要勇猛精进,念头才起,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就是觉,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觉了。念头起是迷,一句阿弥陀佛就觉了,在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殊胜,无比的殊胜,简单容易,人人都可以修。男女老少,圣贤可以修,愚痴人也可以修,造罪业的人也可以修,什么都能修,你说这个法门多方便!
我们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契入境界时候,人家跟你说话,你回答都是阿弥陀佛。有没有听见?听见不听见不要紧,阿弥陀佛要紧,我回应你就是阿弥陀佛,妙不可言!契入到这个境界,算是你真正认识阿弥陀佛了,你跟阿弥陀佛搭上线了。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这能不往生吗?往生的时候,佛能不来接引你吗?古大德说,功夫最重要的就是生处变熟,熟处变生,这就成就了。什么熟处?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很熟,起心动念全是这个,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七情五欲,这太熟了,连作梦这个东西都起现行,太熟了。生处是什么?佛法生,阿弥陀佛生,念念就忘掉,念念就不见了。如何把阿弥陀佛变成熟处,把我们烦恼习气变成生疏,把它调换一下,生的变成熟的,熟的则变成生的,功夫就成就了。古大德这两句话说得好,我们不难体会,问题要真干。当然,他要真了解,为什么?真了解才会真干,干得很欢喜,欢喜就现前。经上这一句,「明极觉满」,四地菩萨。
第五地「难胜地」,都是以前一地为基础。「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心真清净了,「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难胜是很难超过他,这是五地菩萨。同异之相不可得,那是什么相?古人讲了一句话说,一切法皆同一味,就这个意思。一切法同一味,这一味是什么?法味。什么法?真心显露,自性的圆满性德,一味无二味。这一味,佛以善巧方便时时刻刻提醒弟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去表演。我们穿这个袈裟,这是佛家的衣,代表什么?代表同一味。一块一块碎布,从前衣很难得,一钵饭容易,衣不容易,衣是手工织的。所以,出家人的衣从哪里来的?叫粪扫衣,别人穿破了的衣服丢掉了,不能用了,出家人把它捡起来。以后捡得多了,把还可以用的剪下来,剪成一样大裁起来,缝在一起做一件衣。所以这件衣质料,很多不同的质料,颜色很多不同,缝在一起染。用什么颜色染?红黄蓝白黑五色,五色混在一起变成一色,这种颜色,变成一色,一味,所以这个衣是一味。每一格代表什么?在法界,十法界,每一格代表一个法界。十法界是一味,无量无边法界是一味,都在这一件衣服上,表这个意思。你还有分别、有执着就错了。一切法同归自性,一切法从自性出,到最后还回归自性,衣表这个意思。身上披了这个衣,还有分别执着,跟这个表法是完全相违背。这个衣表万法一如,万法一味。
出家人这一钵饭,这钵饭也叫袈裟,为什么?一钵饭不是一个人供养的,是很多人家供养这一钵饭。怎么说很多人家?比丘出去托钵只可以托七家,太多家你起了贪心。七家托不到,那今天运气不好,今天回去,回去有得吃。为什么?每个人托钵不是托了自己吃的,不是,都托回去把它混在一起,然后从这个里面再拿,自己吃多少拿多少。所以一钵千家饭,真的,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学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出去托钵,不是千家饭吗?回来时候饭统统集中堆在一起,饭菜堆在一起,在这个地方拿来吃。不是每个人托每个人自己吃,不是的。真平等!所以这个饭都混合在一起,这也是袈裟的相,袈裟就是混杂,混在一起。衣是袈裟,吃的也是袈裟,平等一味。你看,一千多家供养这个饭菜,混合在一起,平等一味。心平等,事平等,表法平等。所以,这个经上的意思告诉我们,于同异之相皆不可得,于同异之味皆不可得,于同异之色也不可得,混合在一起都不可得。知道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这就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举经来作证,「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一切同异都达不到这个境界,这叫难胜地。菩萨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平等一如,这是真相,这叫诸法实相。
在这个境界里面,自性现前了,所以下面第六地叫「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这里我们要记住,如果有可得,真如就没有了,那是虚妄的。我们今天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我们都有所得,我们都有同有异,都有这个概念,都有这些念头。那要晓得,这是道地道地的凡夫,不是菩萨。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出在没有看破。为什么没有看破?经教没深入。所以回归到最后才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明白了。我们也就想到现前,佛教放弃宗教教育是错误的,为什么?宗教教育要是放弃掉,学佛的这些人,无论在家出家,统统都留在原地踏步,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没有在菩提道上。没有在菩提道上,换句话说,我们根本就没放下,我们的见解、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都在造业。跟菩萨一对照对比,差远了。
我们看「现前地」,此地简单给我们介绍的,第五地难胜地,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所以叫现前地。什么现前?真心、净性,性德现前了,明显的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无为,只有真如是无为。《百法明门论》里面,最后有六个无为法,因为这六种没有生灭的现象。无为真有六种吗?无为只有一种,真如无为,这是真的。前面,前面因为它不是有为,把它列入无为,它也不是真的无为,相似无为。对前面这五种无为,我们可以说它是自然现象,用三种现象来说大家就很清楚,自然现象。《百法》里头的心法是精神现象,或者我们说是心理的现象。色法,一切色法,它有十一个色法,物质现象,或者我们讲物理现象。而真如,不是心理,也不是物理,也不是自然现象。前面五个无为是自然现象,后面真如无为不是的,它三种现象都没有,它都不是。但是,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前面这五个无为离不开自性,就是离不开真如。真如,说真如为无为。所以真正的无为,我们就知道只有这一个,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全都露出来了。
它是清净的,惠能大师见到了,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用现在的话讲,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这个说法大家就懂了。没有想到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第二句。第三句他说,没有想到自性是本自具足,一样都不少。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它样样具足。它虽然什么都不是,它这些东西都具足,所以遇到缘它能现,它能生。第四个,能大师说,没有想到自性本不动摇。这是什么?自性本定。我们现在念头有生灭,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前念灭,后念生,这是什么?这是动的现象。自性真如如如不动,从来没动过。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是讲它的作用。他说的这五句话,我们把它分配在体、相、用上就很清楚。第二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体,这就是大般涅槃,这是体。其它三个是现象,清净是相,具足是相,不动是相,能生万法是它的作用,体相用。这个时候明显的现前,所以称之为现前地。惠能大师所证得的,真的不是假的。他在五祖忍和尚面前提出他所领悟到的境界,五祖忍和尚完全承认,等于说给他做印证,衣钵就给他了,告诉他,你就是第六代祖。明心见性那就是成佛了,真佛,不是假佛,超越十法界。初地就超越十法界了,还带着有些习气,到现前地,习气不带了,习气带得很薄,对于自性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
我们得到这么多的信息,就晓得应该要怎样用功,我们用什么功夫?就是用念佛,因为念佛它太方便了,我们有把握能做到。其它的功夫我们做不到,因为它要断烦恼,只有念佛法门叫带业往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断烦恼?就是用念阿弥陀佛断烦恼。古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那个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能够在念念当中,都能够归到阿弥陀佛,这就是断烦恼最妙的方法。真正养成一个习惯,二六时中,日夜都不间断,就是佛号不间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所以他对念佛经验最丰富,方法也最善巧,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一句话就说了。都摄六根是放下,如果不是彻底看破,你怎么能放得下。看破,经教的功德不可思议,你说经教能不学吗?不学我们怎么会知道。念佛功夫不得力,将来不能往生,到底哪里出了毛病不知道,在经教上认真努力去参究就明白了。
下面第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真如是真性,真如是真心。大乘教里名词很多,也称它作法性,甚至于称它作法身,也称为第一义,也称为大般涅槃。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意思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词是假的,不是真的。正是马鸣菩萨教导我们,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名词相,离心缘相,统统不能执着。听经不要执着言语,读经不要执着文字,不要执着名词术语,不可以胡思乱想,最好都不要想。不要想你会豁然大悟,如果你有想,你愈想愈讹,错了,愈想愈错。全把经义想错了,不是如来真实义,你所能够理解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所以佛法你得不到。怎样才得到?不想就得到了。想是什么?想是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缘不到自性,就是缘不到真如,你怎么会懂得它。对世间法可以用,用思想,对佛法不能用,为什么?佛法字字句句是从自性流出来的。
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没有通过思考,我要不要想一想再回答,没有。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经本,这个诸位要知道,也没有一个大纲,什么都没有,只是佛说大家听。经典之由来,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想起来,老师这个东西太好了,应当流传下去。怎么办?我们每个人在一起,把我们所听过的,从我们记忆当中,用文字把它写出来。很难得,同学当中记忆力最好的阿难,阿难记忆特好,听过一遍一生都不会忘记,比计算机还管用,有这么一个好同学。阿难又是佛的侍者,每一次讲经他都在,他一次也没有漏掉。所以有人问,阿难二十岁才做佛的侍者,释迦牟尼佛讲经的那年阿难出生,换句话说,前面二十年阿难没听到,集结经藏那怎么行?这个要知道,阿难出家跟释迦牟尼佛提了个条件,你以前讲的那些经,你要重新给我讲一遍。佛答应他了,以前二十年所讲的,在有空闲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给他说,等于说他全听到了。由阿难上台复讲,同学们在下面听,印证没错,旁边有人在那里记录。如果同学提了有意见,这句话好像佛不是这么说的,有怀疑,就删掉。集结经藏用这样严格的方法取信于后世,大家对经典真相信,不是伪造的。集结经藏的时候经过五百阿罗汉作证,他们听了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才能记录下来。
这是说明一桩什么事情?世尊讲经没有通过思考,也就是说,他没有用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根、意识,意根就是末那。他没有用这个,所以他是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流出来的,我们要是用思惟、想象,用识心去研究,全错了。你所得到的,现代像太虚大师所讲的五乘佛法,你得到的是人天佛法。你连二乘都得不到,为什么?二乘人已经把末那跟意识放下一部分,没有完全放下,放下一部分,所以他接近真。大乘全放下了。这个道理太重要了!你要不晓得这个道理,还认为自己还不错,搞一辈子到最后不能成功,就是不能开悟。然后怎么?你说佛法不灵,那就叫谤佛,谤佛、谤法果报在无间地狱。所以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这样学习经教,不如一个老太婆老实念佛,为什么?老实念佛用真心。为什么人家念个两年、三年能往生,他用真对真,他没有妄念。阿公、阿婆确实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没有。你说他什么都不行,真的他是什么都不行,但是最后他往生了,给你现出稀有的瑞相,叫你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假的。早年我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常常感叹,他想学老太婆学不到,老太婆的功夫好,学不到。老太婆能够一句佛号里头不夹杂妄念,我们搞了一辈子,念佛里头还有杂念,不如她!不能瞧不起她,讲真功夫,她比我们行。这些实在讲对于真正修行人来说,太重要了。
这讲远行地,「虽真如现前,分证则局」,他真的是分证,「若尽其际,方为极到」,菩萨对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证,别教。别教是有次第的,圆教没有次第的,圆教是一证一切证,一觉一切觉,为什么?他彻底放下了。所以,别教十地才等于圆教的十住。「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七地算不错了。「分证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证」,这叫渐悟,不是顿悟,不是顿舍。这是以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方法,一点一点的放下,像上高楼爬楼梯,放下下面一层你才又上一层。我们是这种根性,你只能走这个路子,你没有办法一步登天,只有爬楼梯,爬楼梯就是分证。古时候说,百尺高楼,百尺是十丈,现在不止,现在的一百多层高楼了。你必须舍第一层你才能上第二层,舍第二层你才能上第三层。但是如果有电梯,你一上电梯就到顶层,那是什么?那是顿悟、顿超、顿证,那是释迦跟惠能大师表演的这一套,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人还是一个阶级一个阶级的。
这是早年三位老师都是这样教我,循序渐进,而且都警告我,不能学惠能,那是天才,那是顿悟。方东美先生告诉我,惠能大师以前没有出现过,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出现第二个。他这是警告我,决定不能走他的路子;换句话说,我们走他那个路子决定失败。教我什么?教我循序渐进。好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所,你要这样去做。一步一步去提升,踏踏实实,这是走楼梯的办法。章嘉大师教给我走楼梯的方法,放下这一层进入第二层,放下第二层进入第三层,叫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是什么?你看见那里十层,十个境界不一样,这是看破,每一层的境界不相同。我们放下现前地,就到远行地,远行地的境界比现前地就高了。我们怎样看破?只要你放下,你就看破。我放下现前地,我就看到远行地,我放下远行地,我就看到不动地,放下,你就能够向上提升。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这个道理,亏吃大了。
我们今天深深体会到,为什么放不下?没搞清楚,不要以为搞清楚了。这个话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你没有真正契入境界的时候,你真的没搞清楚。最怕的是没有得到以为自己得到,这个对于修学的人是重大的障碍,也是犯重大的错误。所以章嘉大师教我,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到底有没有看破,用放下,你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证明你真看破了。只有看破,你才肯真放下,你没有看破,没真放下。所以,老师总结一句,佛法知难行易,这老师给我总结的。知难行易是哲学里面的话,因为知难,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因为行易,释迦牟尼佛不领众修行,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他根本不管你的,他只是教学。
真听懂、真明白了,当然放下,为什么?世间这些名闻利养,这烦恼习气,害人的!眼前得一点名利你能享受多久,你有多长的寿命,你享完之后你怎么办?如果在享福的时候造业,那真叫得不偿失,不如贫贱之家,贫贱之家不造业。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现象,美国一个催眠的医生魏斯博士,他写了四本书,四本书我都看过。他用催眠术发现很多人前世是人,这一世他又来了。你细心去看他,都是普通人,不是做大官的,不是发大财的。普通人生生世世还做普通人,为什么?没有做大善,没有做大恶,他没有能力,他没有智慧。如果是大善大恶,找不到了,大善到天上去了,找不到他,大恶到地狱去了,找不到他。所以,他从催眠报告里面我们体验到的,明白它有道理,这些例子可以能给我们做证明。
远行,「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真如有没有边际?没有。我们中国古人说了两句话很有道理,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用来形容真如,可以说完全相应,真如确实如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大乘经里面把它讲透了。大而无外好懂,小而无内不好懂。佛法里面讲最小的,极微之微,很可能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你看科学家告诉我们,最近发现的中微子,黄念老在这个批注里头引用了。中微子有多大?一个电子,电子很小,绕着原子核转的,绕原子核转的电子,比原子还小。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一个电子,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小的东西,这是现在发现物质最小的。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念所产生的。这个里头用科学家讲,有能量、有信息、有物质,居然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东西,而且跟外面大的是无二无别,大世界跟小世界是一不是二,这个不可思议。也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粒子,一个物质现象,里面有遍法界虚空界圆满的信息。让我们看《心经》,「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是什么?就是这个极微之微的,现在讲的中微子。为什么?它里头有五蕴。你看它有物质现象,是色,它有精神现象,有受想行识,它都有,具足。具足了色受想行识,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观音菩萨看到了,五蕴皆空。这是什么?这是所有物质信息的根本,根源找到了。
现在科学用秒做单位,一秒钟,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就是这个现象多少个生灭?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一秒钟里头居然发生过一千六百兆次,每一次都不一样,可以说相似相续,没有两个现象是相同的,这是真如的边际。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什么叫万法皆空,为什么《般若经》上才说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的意思才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得的一个方便,科学帮了忙,把佛经,像这些经文,自古至今没有人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通过科学家实验的报告,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释迦牟尼佛是个科学家,今天科学研究的成果他早就晓得了,这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