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0集) 2011/7/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
「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我们前面学习十波罗蜜学到第四,现在我们继续看第五,「禅度三行: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就是六度里面的禅定波罗蜜,禅定这个名词是梵华合译,禅就是禅那,这是梵语,定是我们中文,因为禅那有定的意思,所以古大德翻译把它合在一起,翻为禅定。禅那它有静虑两个意思,静就是静止,就是定的意思,他定里面有境界,不是空无所有,他有境界,所以有虑,也就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禅定也有三种,第一种叫「安住静虑」。底下批注注得很好,很简单,「乱想不起,深入禅定」。禅定有深浅不相同,这是禅定的正意。乱想不起,哪些是乱想?无明是乱想,无明很盛。无明是什么?对于一切法的真相不知道、不明了。所以佛把这桩事情称它作根本烦恼,所有一切妄想都从这里生起来的。如果你对于事实真相通达明了,你就不会有妄想,正是因为不知道才胡思乱想。最微细的胡思乱想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甚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没有感觉到。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起心动念?什么证据证明我们现在起心动念?这个证据就是有现象。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现象从哪来的?现象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讲的波动。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说凡夫,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粗,我们自己知道动个什么念头,看到喜欢的东西,动念头了,喜欢它,不喜欢的,动念头了,讨厌它,喜欢、讨厌都是动念头;念头更深的,想控制它、想占有它,这都是念头。佛就问,像这样的念头,它里头有多少个细念?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把它算一算,就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你看看,如果我们在一秒钟来算的时候,那一秒钟里面就是有一千六百兆,一分钟六十秒,一分钟多少念头!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了。这个念头一断的时候,一断相就没有了,相是虚妄的,这从念头起来的,所以有相就有念头,无相就没有念头。这就很明显的证明你有念头,你念头太微细,你自己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此地讲的乱想不起,包括这个根本无明,就是这些细念,细念、粗念统统都在里头。大定,细念没有了,那是很深的大定,像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八地菩萨以上,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他们在那个大定当中这些微细的念头都没有了,一切众生微细的念头他都知道。他自己没有了,他才能看得到别人的,他自己有就看不到别人。所以定功深的人知道定功浅的人,定功浅的人不知道定功深的人。真正讲我们讲出世间禅定,世间禅定不谈它,世间禅定是四禅八定,道理是一样的。譬如初禅,他能知道欲界的定,欲界哪些人有定?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有定,初禅对他们的定知道,但是初禅不知道二禅,二禅比他高,二禅知道初禅,不知道三禅。由此可知,阿罗汉能知道欲界天人的定,四禅八定,他不知道菩萨的定,菩萨比他高。阿罗汉的定是什么?见思烦恼不起,不错了,换句话说,阿罗汉不会起身见,也就是说不会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不用到阿罗汉,须陀洹就放下了,须陀洹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戒取见,最后一个邪见,这些统统断了。我们在前面学八正道的时候学过,八正道第一个正见,正见就是见惑断了,正思惟就是思惑断了。所以八正道前面两个是阿罗汉的境界,后面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刚刚破见惑,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里面的初信菩萨,这个我们读《华严经》知道。这些明白之后,晓得自己在佛法修学当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好像我们爬楼梯一样,我们知道在第几层,上面还有,不断要向上提升,不能够止于这个地方,止于这个地方就错了,要勇猛精进,所以精进就是提升。我们就知道,菩萨乱想不起,是什么?尘沙烦恼不起。到佛的地位,无明烦恼不起,这是乱想。深入禅定,这是禅定的本意。后面两条是禅定的起用。所以禅定是活活泼泼,不是死的。
第二「引发静虑」,这是禅定的意思,「智慧现前,生诸功德」。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第二就是智慧开了,禅定当中智慧开了。智慧开了并没有把定失掉,如果智慧开了,定没有了,那个不是禅定,那个不是戒定慧,那就有问题,那不是真正智慧。真正智慧一定定在慧中、慧在定中,这是真正智慧。不是智慧现前定没有了,那叫大错特错。还有,定当中有戒,不是说得定之后戒没有了。那么你就晓得,定开了智慧,戒有没有?戒有,戒叫什么?道共戒,开悟了,戒跟道融合在一起。得禅定的时候,戒跟定融合在一起,叫定共戒。不是说没有了,戒融入禅定当中,禅定开智慧,禅定融入智慧当中,所以智慧里头决定有定、有戒。没有戒定的智慧叫狂慧,不是正慧,这不能不知道,千万不能搞错。所以它生诸功德。如果慧现前,没有定、没有戒,它生诸烦恼,怎么呢?他乱想起来了,因为他有定、有戒,没有乱想,生功德,生功德才能办事。
第三个是「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他决定不失戒定慧,慧能办事,戒定协助慧,它不乱,这叫真功夫。这个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所以这十波罗蜜的境界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得到,我们是不是真的在行禅定波罗蜜,真的禅定还是假的禅定。通常讲六度,后后胜于前前,后面必定都包括前面。前面是什么?前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全都有,绝对不会失掉的。我现在在第五层楼,下面四层一定有;没有,这一层就不存在。你有布施,未必能持戒、未必能忍辱,不一定有它。可是你有持戒,决定有布施,你就决定能放下;你有忍辱,你决定有持戒,后后胜于前前。此地讲十波罗蜜,没有例外的,最高的第十,一定包括前面九个,圆满的。这是菩萨道,这不是小法。
第六「慧度三行」,这是讲般若,「此慧度有三种」,就是般若波罗蜜,梵语称般若。第一种,「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生是众生,也就是万法,众缘和合而生称之为众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诸位想一想,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人这个身体,粗说就分成五大类,色受想行识,这五大类和合,众缘和合现的这个身相,这粗说。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前辈的老和尚这样教我们,我们也就全盘接受。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比他们多了。现在我们知道佛所讲的五蕴和合,这是基础。这是什么?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基。色受想行识,在今天科学讲的三种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作自然现象。因为一念不觉,这个现象就出来,这什么东西?阿赖耶。阿赖耶的四分,法相宗说的,阿赖耶的业相,科学称它作能量;阿赖耶的见分,科学家称它为信息;阿赖耶的相分,科学称它为物质,阿赖耶的三细相,这叫阿赖耶。这是什么?这真的,宗教里所说的造物主,整个宇宙都是它造的。它会变,阿赖耶会变,为什么?阿赖耶有思有想。只要有思想,这个五蕴就随着念头起变化。四圣法界是它造的,六凡法界也是它造的。四圣法界纯净纯善的意念,就成为净土,就成为圣人;六凡里面完全是染污的,善恶混杂,不清净的相。三善道是善念变现出来的,三恶道是恶念变现出来的,全是念头,没有离开念头。
能造十法界的是五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不可得。他照见是什么样子?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看念念成形,这就是色,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头都有受想行识,它是离不开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个里头有色受想行识,今天被科学家证实了。科学家很伟大,很了不起,这是宇宙的奥秘,被他揭穿了。这个奥秘并不是秘密,是深密,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的。古时候没有这些科技文明,他想用科技工具是没有的,没有这个东西。古时候怎么发现的?禅定,甚深禅定里面看到了。禅定是现量境界,不是比量。今天科学家他没有禅定,他用机械,他用科学的技术,用仪器,发现到,看到了,这也很了不起。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知道佛经上所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把它证明了。所以生空无分别慧,生空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体性是什么?是空,是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就在面前,身也是一切法之一,这个意思太深,八地菩萨见到,当然得受用,七地以前没得到。
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解悟,明白了,不是证悟,不是证悟就是不得受用,明了、知道有这回事情,不得受用。根据佛所说的,七地之前都是解悟,不是证悟,八地证悟了。证悟所得到的受用跟佛一样,八地以上这五个位次得受用了。得什么受用?彻底放下,真的不再起心动念,就像袁了凡一样。《了凡四训》很多同学读过,袁了凡能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定。是不是真的定?不是,不是佛法的定,他是定。因为佛法的定里头,静它有虑,他有静,他没有虑。也不容易!云谷禅师对他赞叹佩服,凡人做不到,三天三夜坐在那不起一个妄想,赞叹他功夫不错,你怎么修的?了凡先生说我没功夫。你为什么不起个妄念?我的命给孔先生算定了,我起妄念也没用,所以算了,干脆不起妄念。云谷禅师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那就是什么?那有定,那个定是无想定。也不错,世间禅定,四禅天的无想定,他什么都不想了,命给人算定,想也是妄想、白想,何必去想它?所以了凡先生是无想定,不是佛家的禅定,佛家禅定里头有境界,有静有虑,他有静没有虑,这就不一样。
了凡先生为什么能做到什么都不想?因为他命被人算定,而且证明了。他十五岁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他那个时候大概有三十多岁,应该差不多将近四十,他说二十年,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他说二十多年来,孔先生给我算的一点都不错,算流年,每一年好像都是命中完全安排好的,一点都不差。他是个读书人,参加考试得第几名,每一年政府给他的粮食多少石、多少斗,完全等于说是统统算定,丝毫不差,他相信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什么都不想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了凡先生证实了。我们一般人听到这个话没证实,了凡先生把这两句话证实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云谷禅师告诉他,命不是真的,因为你相信它,你守住它,你也不作善、也不作恶,天天随着命运转,你被命运拘束了,你死在命运之下。了凡也很聪明,听了这个话醒过来了。命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造的。人都有命运,为什么别人都不像你?你死在命下。别人怎么样?别人每天有善念、有恶念、有善行、有恶行,天天都有加减乘除。小的恶念减分,小的善念加分,大的恶念除,大的善念乘,天天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幅度不大,所以那个命运还是算得挺准的。如果你是很大的善,很大的恶,算不出来。为什么?超越了,就算不准了。这些话了凡先生听懂了,向云谷禅师请教怎样改造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给他功过格,叫他每天去反省,哪些做得不善,记下来,做善的,也记下来,两个对比,天天去对照,用这种方法。不到一年,孔先生给他算的不准了,第二年参加考试,他命里算的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超越了。所以禅定它不是死的,它是活活泼泼的。慧就更活泼了。
所以无分别的智慧,诸位想想,分别没有了,执着当然没有,菩萨智慧,他能够平等照了俗谛,俗谛是世俗,哪些呢?十法界。菩萨对十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他清清楚楚、明明了瞭,生空无分别慧。真相是什么?无生灭相。他看到所有一切众生不生不灭,这我们看不到。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看的是相似相续相,没有看到真相。不是相续相,相续相是前念跟后念完全相同,那是相续的,前面的相跟后头不一样。真的像我们看电影,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卷电影的底片,这个底片摄像里面叫正片,就是幻灯片,银幕上还是能看得清楚。一格它就是一张,没有两张是相同的,张张不一样,大同小异,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就看不出它的真相,看起来什么?看起来让我们眼睛看花了,以为是真有,其实每一张每一张幻灯片它给你连续起来了,产生了幻觉。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世界就跟这个幻灯片一样。一秒钟多少张?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个玩意一秒钟二十四,二十四就把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看这个电影好像是真的,电影里面伸个拳头打你一拳的时候,你自己吓一跳,你不知道它是假的,幻觉。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这电影里头张张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森罗万象都是不生不灭,你能看出不生不灭,那真相。不生不灭是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根本就没有这个事情,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大乘佛法佛常常讲「即在当下」,可是跟你说当下,当下不存在,已经过去了。《金刚经》上跟我们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永远不会回来,说现在,现在已经变成过去,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来,三心不可得,这就是说无生灭相。你什么时候能在现象里头,看到这个相不生不灭,你是菩萨。
平等照了俗谛,我们现在虽然只是解悟,没有证悟,可是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看世间,养成习惯,慢慢我们就入境界。入境界有什么好处?对于一切万法不动心了,不会起心动念了,这对我们的修为有好大的帮助。这是世尊讲经教学,我们要是学会了,这真实功德。怕的是什么?我们没听懂,不能觉悟,第二个,听懂了,不会用,不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待人处世之处。如果要会用,你心里面七情五欲就没有了,这个人喜欢他,没有喜欢的念头,讨厌他,没有讨厌的念头。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相明白了。不了解真相,以为这是真的,所以你会起心动念、你会分别执着。你要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境界,你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是菩萨。菩萨不错了,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的,日常生活吃饭不会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不会挑剔,他没有分别执着。还有这个好吃,多吃一口,那个不好吃,少吃一口,不行,这凡夫,你的平等心、清净心没生起来。真的它能帮助我们回归到清净平等觉。
第二个「法空无分别慧」,这个慧就是般若,法空无分别的般若,生空无分别的般若。「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前面是讲现象,现象无生灭相,万法皆空。这个照真是什么?就好像自性。本性有没有?有。本性是什么样子?本性本空,本性真有,不是没有,它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了,为我们说出来,本性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为什么说它本空?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自然现象,它什么现象都没有,它能生一切现象,本身什么现象都没有,能生一切现象,所以本性本空。我们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什么意思?我们想想惠能大师这五句话,本善这个善字就包括这五句,包括清净、包括不生不灭、包括本自具足、包括本无动摇、包括能生万法,这本善。这就是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我们用佛经来解释本性本善,把它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把「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讲成佛性,讲成自性,把这个善字里面丰富了。你看说出这么多意思,本自清净,本善,本不生灭,本善,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善,还能生万法,这是照真。
第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真俗全照,「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从这一句我们就晓得,生空无分别慧是二乘智慧,权教菩萨智慧,第二法空无分别慧,是菩萨智慧,第三种是俱空无分别慧,是佛的智慧。这个地方佛的智慧,《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就是佛的智慧,法身大士,他们住在一真法界,就是住实报土,法空无分别慧住方便有余土,生空无分别慧是方便有余土的前面两种,就是声闻、缘觉,法空是菩萨跟佛,六道里头没有,所以六道叫迷惑颠倒,没有真智慧。后头有个小注,「俗谛,谓建立一切法」,从相上讲的;「真谛者,泯绝一切法」,从理上讲的,从性上讲的。也就是一切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真实智慧统统看清楚了。我们常讲性相、理事、因果彻底通达明了,法身菩萨。十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体,般若波罗蜜起作用,后面这四条,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是从般若波罗蜜里头开出来的,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在日常现相起用,没有般若波罗蜜,后头这四条全都没有。
第七个,方便也有三种。第一个「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怎么个回向法?念念回向偈就算回向了吗?有回向的形式,没有回向的实质,现在学佛同修多半都是这样的,所以真实的好处没有得到。形式要有实质,这个形式就起作用。实质是什么?是真心。我每天回向求生净土,只是说说,想不想去?不想去。如果说现在想去,不行,我不能死!如果我们佛堂挂个招牌,七天一定往生,叫大家来打佛七,没有一个人来,七天就死了,这个不行,这不可以。所以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阿弥陀佛现在来接引我,我欢不欢喜?我是不是马上就跟着走,什么都不要了,马上就走了,那就是真的,那是回向的实质。所以我们今天回向不是真的,天天念着求生净土,实在讲阿弥陀佛一来都吓到了,这不行,这要死了,还是贪生怕死。大乘教里给我们讲,没有生死。我们对生死这一关没有看破,还认为是真的有,所以佛法真正那个受用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得到的只是百分之一、二,太少了。如果你真的契入之后,你得到的就非常丰富。这是趣向佛果,真的,譬如修净土,确实念念都希望求生净土。
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欣厌二门,这是佛经上讲的。对于娑婆世界要有决定心离开,要放下它,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要有决定心想得到,它才能起作用。什么作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寿命没到,能不能去?能去,你真心求,我寿命不要了。真心求,寿命不要了,佛还没有来接引你,这怎么回事情?不是佛不灵,你还有任务没完了。你有没有任务?你有什么任务?这些苦难众生太可怜,我现在还有这个缘分劝导大家,把极乐世界理事因果讲清楚、讲明白,让这些有缘人觉悟,也能够真信切愿求生,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跟众生有缘。如果没有缘了,佛就来接引你,肯定来,什么时候想去什么时候就来接引,真心跟他是相应的。妄心他也知道,你有口无心,现在去接你,你吓死了,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不来接引你。换句话,真想去的时候他就来了,你假想他不来。
第二,方便的第二种,「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这是自受用,你有这个智慧,因为你有般若智慧,所以你才能善巧融会,真俗就是空有。真是空的,俗是假有,对于这个真空假有你能够把它融会贯通,真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真空,真空在假有里头。也就是讲自性,自性在哪里?自性在一切法里头;一切法在哪里?一切法在自性里。性相永远是融通的,没有障碍,性在相中,相在性中。大乘经教里还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是讲真心,也是此地讲真谛,真心就是自性。真心在哪里?真心在万法里头,一切法都有,一粒尘沙都有,我们身上一根汗毛,汗毛尖端上都有。如果没有,它是本体,如果没有,相就没有了;它能现相,能生万法。《还源观》里说三种周遍的第二种「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尽,不止千变万化,随着你的念头它在变化,而且念头一般人不能控制。什么人能控制?有定功的人能控制,没有定功的人不能控制,没有定功的人真的叫乱想。前面第五禅定度里所说的乱想不起,那个乱想用得好,真有定功的人他才能控制。所以没有定怎么行?没有定我们的佛念不好,佛号里头渗透很多乱想,把佛号功夫破坏了,道理在此地。可见得真修行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十波罗蜜其实是一桩事情,就是真修,真修必定具足十波罗蜜,不能把它一个一个分开,个个独立,不可以。《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譬如这地方十条,一是每一条,一切是一条具足其它的九条。譬如布施,布施里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般若,有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有,这就是一即一切。现在我们讲到方便波罗蜜,这个方便里头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还有后头愿、力、智,统统具足,这才叫圆融,此地讲善巧融会,真空妙有,俗是妙有。
第三「不舍不受方便」,这对众生的,帮助众生的。「谓拔济众生」,拔是拔苦,济是济度,要度众生,慈悲救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我能度他,他是我所度,能度所度皆不可得。我们今天毛病在哪里?我能度,我去度他,能度我度皆有,不空。这个皆有里头麻烦就大,为什么?这里头会生乱想,会生情执,会起分别,会起执着,不但不能度众生,连自己也陷下去了,自他俱不能度。所以一定要了达能所皆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可是事上怎么样?事上绝不舍离,你会自然认真努力去做,会做得很圆满,不舍离众生。不舍离众生,又能所皆空,这里头是什么?这里是智慧,这里头没有情执。为什么要去度他?看到众生苦难。为什么要去度他?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个自性,自他不二。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都是有缘众生;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接触到,无缘,佛不度无缘人。既然被你看到、听到、接触到,他有苦难就要伸出援手,就得要帮助他。怎样去帮助他?用智慧,不是感情。这种智慧的运用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智慧。
帮助众生当中最重要的无过于帮他觉悟,帮他觉悟就是要教他。所以《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这说明什么?再多的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他觉悟了,觉悟问题解决了;再多的七宝送给他,没解决问题,他还在迷,他还不觉悟,这不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天天在那里布施,三种布施圆满具足。你为人讲经说法教学,你要用身体、你要用智慧、你要用气力、你要用口舌,这是什么?这是内财布施,我用这个身体、我用我的智慧为你服务,内财布施,财布施。给你讲的都是一些方法、道理,这是法布施。你听了之后觉悟、省悟过来,你明白了,这叫无畏布施。一个讲经说法,三种布施具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是分作三桩事情来做,一下就做完,就圆满了。世尊的慈悲救世全是讲经教学,现身说法,他表演出来做给你看,那是什么?那是财布施,内财布施,做给你看,你看明白了那就是法布施。所以表演出来,里头也是三种布施,口里说出来也是三种布施,念念不舍苦难众生是意业的三种布施,圆满具足。
后面第八「愿度,此愿度有三种」。什么愿?我们看底下,第一个「求菩提愿」,这是正愿,「谓自求佛果」。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这么一个愿望,不想升官,不想发财,对于世间法一概没有意愿,只有一个意愿,想成佛。什么叫成佛?这个要知道,佛是智慧,佛是觉悟,就是要把自性里面的智慧、觉悟找回来,这叫成佛。怎么叫找回来?因为自性的智慧、觉悟是本有的,所以叫找回来。现在怎么样?现在迷了。迷失了自性,变成众生,变成六道里面的众生,是这么回事情。六道众生真正觉悟了,他就成佛,就叫作佛。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众生在迷惑状态之下,佛在觉悟状态之下,如是而已。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句句话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不要把我们的智慧、觉悟找回来?要。为什么?不找回来太苦了。我们都感觉得做人好苦,再仔细看看的时候,六道哪一道都不自在、都不圆满。天人的福报很大,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统统都有。忉利天主还有冤家对头,阿修罗、罗剎常常找麻烦,还引起战争。所以佛说得好,佛一生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要想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首先自己破迷开悟,我们跟佛菩萨学习,自己的迷确实破了,悟真开了,我们可以跟佛菩萨一样去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头一个要自求佛果。自己没有觉悟不能觉他,自己要想真正觉悟不能不放下。佛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迷的?就是你一个念头错了,把身当作自己,迷的根源在此地。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从阿赖耶里头迷了之后,就出现一个末那识,末那识就是自己,这就开始迷了,一迷到底。末那识是什么?末那识是自己的情执,它的性质是我见,坚固执着有个我,里面具足贪瞋痴,有我爱、我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我爱就是贪爱。所以经上告诉我们,四大烦恼常相随。从哪里起来的?从我开始迷的时候就有。所以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烦恼的本质是什么?烦恼的本质是智慧,这一迷了,智慧变成烦恼。要晓得烦恼是什么东西,它不迷就是智慧,不迷的时候那就是大慈大悲,就是这讲的六度、十度,就这些东西。佛很不容易,早年也是迷惑颠倒,他修证,证得了,成功了,还源了,现在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人也能够还源,这是佛陀的教学,这叫佛陀教育。
所以第二个,「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很不幸,跟我一样都迷了,我现在觉悟了,我要不要去帮助他?要。为什么?他跟我是一体,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慈是与乐,是爱,悲也是爱,悲是怜悯,他跟我同体,所以我尽心尽力为他服务,没有条件,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同一个自性。利乐有情、救度众生是从这里生起来的,真实智慧。
第三个,这个愿,「外化愿」,外是身外,化是教化有情众生,「亦起自利利他之愿」。自利利他要怎样落实?要教化众生,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都懂得,老祖宗教导我们教学相长。你要想成就你自己的德行、智慧,你要教人,教人就能提升自己,不肯教人你永远没法子提升。所以二乘就没有办法,甚至于菩萨有时候呵斥二乘,说他们是外道,心外求法。如果真是执着在小乘境界上,不能回小向大,佛都呵斥他们,他们错了。要懂得回头,你学的那一点是没错,不圆满,只是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脱离十法界,你没有见性。所以十法界里头,你看看,声闻(阿罗汉),再上去辟支佛,再上去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判他作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假的。为什么说他是假的?他用阿赖耶,没有转阿赖耶为四智,转识成智是真佛,没转过来就是相似即佛。可以说他用阿赖耶,跟我们六道、跟我们一样,他用得正,我们用偏了,用邪了。他怎么会用得正?他学佛,他完全依教奉行,佛所讲的他全做到,他非常像佛,可是他还起心动念。真正的佛呢?真正的佛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用的是真心,起心动念用的是阿赖耶,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他转识成智,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虽是真佛,怎么?没有圆满,智慧没有用圆满,所以称为法身大士。
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做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圆满只有一位,《华严经》上讲妙觉。等觉再上去是妙觉,那是圆满了,那叫究竟佛果,究竟圆满。等觉以下,这四十一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没有了,这个要知道,他们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无明习气非常难断,也没法子断,只有不去理会,时间久了它自然没有了,要多长的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祇劫,就没有了,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就是妙觉如来,究竟佛果。这个完全没有了,我们现在明白了,实报土不见了,他到哪里去?到常寂光去了,真正是回归自性。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什么?看到一个大循环。一念不觉,迷了,好像这个起点,这是起点,经过无量劫的修行,修行到明心见性,到分证的这个地位,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地位,不起心、不动念,无明没有了。无明的习气要经过三个阿僧祇劫,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就又回归到起点,回归到自性,一个大圆环。
那我们要问,回归到起点,还会不会再迷?佛说不会了。等于说你到外面去游历一番,现在又回老家,回老家还去不去?不想去了。不想去,能不能起作用?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的时候有没有去?没去。妙,太妙了!为什么?既然是契入自性,就是跟自性融成一体,自性什么现象都没有,三种现象都没有了,没有自然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物质现象,跟自性融成一体。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他那里就有应,不是说从这来、那来,就是当前。《楞严经》上讲两句话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众生有感,就出现在你面前;感消失,他就不见了。都在现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此界,也没有他方,这真的!我们现在用一句话也许能够稍微理解,就是不同维次空间,或者我们用电视屏幕做一个比喻,不同频道全都现在这个屏幕上,这个屏幕就好比是自性,好比是常寂光,几百个频道统统在一个荧光幕,所以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教化众生是自利利他,我们就明白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自己没有修,自己到了顶头,不起心、不动念,他修什么?他们完全是应,众生有感,他们就有应。应,现身说法,现身没有起心动念,说法也没有起心动念,身不现而现、现而不现,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是真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是这么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得大自在,是究竟圆满的境界,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个不舍。《普门品》偈颂赞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以同时应,那个千是形容多,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众生祈求,同时应,应而无应、无应而应,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不可思议,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个好像愈讲愈玄,全都是事实真相。所以法身菩萨在这个环境里,慢慢让时间把那个无始无明习气淘汰干净,圆满回归常寂光,这叫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起这个愿,有没有这个愿的念头?没有,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如果有愿,你还有愿的念头,你已经着相,这是凡夫,不是菩萨境界。菩萨有没有愿?有。有没有相?没有。这个很妙,这个真叫不可思议,你无法去想象,因为我们太着相,无量劫来都着相,现在碰到一个不着相的,很难理解,他不是我们的境界。可是他讲的是真的,我们这个生活是虚妄的,虚幻不实,他们是真实不虚。这是愿度的三种。
第九「力度三行」。力是什么?力用。这个力度也有三种,我们今天讲能力,或者是讲德能。这个德字里有戒定慧,我们能力里没有戒定慧,只能说能力,能力里有戒定慧这就是德能。菩萨有德能,小乘也有德能,所以他不是凡夫。连须陀洹都称圣人,大乘法里称他作小小圣。他真的是圣人,为什么?他不落堕到凡夫,他证得位不退,他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绝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轮回,这小小圣。我们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修学的方向正确,目标正确了。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路子,为什么?他们的路子太难走,要断烦恼,要断习气,太难走了。
我们今天有幸碰到净宗法门,带业往生,我们可以将烦恼习气带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慢慢再把它消除,这个法门太殊胜,无比的殊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我们有缘分,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不能把它抓紧,当面错过,那叫真可惜!你自己要常常想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千万劫才碰到一回,不一定碰到。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怎么会被你碰到?我们真碰到了。碰到夏莲居的会集本。集什么?集大成,经教的大成。这部《无量寿经》可以说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教义全都有,具足了。这一样东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学全在其中,这得了吗?无上的法宝。黄念老的批注是集经论批注,以经注经,经论注经,古今中外祖师大德的批注,集这个大成,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经归到《华严》,《华严》叫一切经,《华严》归《无量寿》,末后这太明显,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殊胜的净土,我们不能疏忽,无上的演绎,在表演给我们看,《华严》归净土,五十三参最后一参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了,你还不觉悟吗?你还会有疑惑吗?如果还有疑惑,还不相信,还有胡思乱想,那善根福德有问题。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福德是能修、能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
所以力用三种,第一种「思择力」,这是智慧,你有智慧你才会选择,「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我们今天用真实智慧选择净宗法门,选择《无量寿经》会集本,选择黄念祖的批注。黄老的批注真不容易,我到他家里去拜访,看到堆的这些参考资料,我问他老人家,你从哪里得来的?不可能!他笑着告诉我,三宝加持。真的不是假的。我当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心里想的这些参考数据,在古人书籍里提到的哪一种哪一种,我心里就想这些参考数据到哪里有?真的心想事成,过几个月就有人送来,一送来就是心里想的。我跟他老人家学《楞严经》,找《楞严经》的古注,居然有超过二十多种。所以李老师奇怪,问我,你从哪里找得来这么多书?我说我不知道,我天天想,想它就来了。而且都是线装的,都是线装书,木刻版本。所以你真想、真干,佛菩萨真加持。心想事成不是随便说的,是真话,因为你想的是善法,你想的是自利利他。专门想自利,恐怕不太有感应,决定是自利利他。为什么?我先自利,然后我才有能力利他,我自己不得自利,我怎么能够利他?我的自利是为了利他的,这个感应就太快,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会帮助你。只想自利,把利他摆在第二位,错了。我今天想的这个自利,目的就是利他,所以利他是我的第一位,自利是第二位,但是第二位先学,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人如果只有自利的心,没有利他的心,跟佛菩萨不会感应道交,会跟谁感应?魔王、妖魔鬼怪感应道交。为什么?他们都是自利。所以心中只是利他,利他不能不先自利,道理在此地。
第二「修习力」,这都要智慧的能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这个数习就是长时熏修,数是多数,不是一次、两次,古人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数习是长时熏修,这叫妙行,殊胜的妙行。不要多,我《无量寿经》这一部经,我就在这一部经上用十年工夫,十年不中断,天天锲而不舍,我们一遍分享完了第二遍分享,二遍分享完了三遍分享。一遍分享时间大概两年,十年的时候五遍,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任何一部经你都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你要搞一样,你搞多了不行。搞《华严》也行,《华严》应该怎么搞法?像我过去这样细讲,一生大概只讲一遍。我们想一想当年清凉大师在世,听说他老人家将《华严经》讲了五十遍,那怎么讲的?我们能理解,那个时候人心善根深厚,不要这么细讲,点到为止。像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华严》的时候,我听他老人家讲《华严》,听多少?听一卷,第一卷,第一卷听完之后,后头我都会讲了。我就到台北去讲,我讲的进度比他快。那种讲法就可以,不是讲得很清楚、讲得很详细,不是的,也管用。每一堂课得两个小时,大概讲多少?经文一页到两页,而不是我们这一句要讲好多堂课。那个讲法快,《华严经》八十卷,一个月可以讲好几卷,所以这一部经顶多三年圆满,它有进度,如果三十年的时候,要讲十遍。清凉大师他老人家活的岁数长,活了一百多岁,讲五十遍,我们就知道了,他一天如果讲八个小时,没有问题。一天能不能讲八个小时?能,不是凡人,一天讲八个小时,我们就会相信一年讲一部,十年讲十部,五十年讲五十部。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讲过一天八个小时,也讲了很长的时间,讲了好几年。不过那个时候好多个道场,讲不同的经,不是讲一部经,这个地方请我讲这个,那个地方请我讲那个,所以课程表排的,一天至少四个小时,多到八个小时,还有时候九个小时。所以在那个时候,年轻的时候,有些老和尚笑我,净空法师喜欢讲经。我告诉他,不是喜欢讲经,而是什么?喜欢学习。当时我告诉大家,我不会讲经,我上台来练习,来学习,我会讲经我就不讲了,不会,不会要练。到哪里学习?到讲台上学习,讲台下面学不会,讲台上面学习,讲台下面听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他们督促我,我天天向他提报告,提出修学的心得,我是这个心态。不是我会,会了我就不必要了,不会就需要。搞了一辈子,愈学愈觉得不够,学无止境。这么多年来都是拉拉杂杂的,搞得很散,讲了有好几十部,这个在修学上不是殊胜的事情,殊胜的事情要像古大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所以我这次从日本回来之后,我常常在想,有生之年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一门,其它的不讲了。至少我做十年工夫,如果我还有这个寿命的话,今年八十五,到九十五岁,我就专讲《无量寿经》。如果讲其它的,九十五岁以后还要有时间,我还有寿命,还有体力,我给大家讲《华严经》。那个《华严经》我打算就是三年一部,《法华经》不超过一年,《楞严经》不超过一年,这些大经我都可以讲。一门深入重要,十年是个基数,没有十年工夫不行,十年工夫在这个一部经上,读经、分享、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拿到了,肯定拿到,我随时可以往生,你说多自在。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随时可以走。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老师没有白教,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佛陀,对得起护法,他们的护持,分享这一分功德。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