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三集)  2011/6/13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七十四面,第四行经文看起: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诸佛说法皆依二谛,第一个是真谛,诸佛如来之所亲证,那是诸法实相,我们很难理解,确实它太深,它太奇妙,不可思议,叫无法想象。另外一种依俗谛,就是我们的常识,这一部分我们就很好懂,为什么?我们看得到、听得到、接触得到,所以没有怀疑。于是现在确实有不少人产生疑惑,佛所说的,我们能理解的就承认它;他讲得太深、太玄的,我们说那是迷信,那个不能相信。幸好现在有一些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譬如佛法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很难懂,怎么是虚妄?明明在现实。近代的量子学家,也不过就是三十年而已,他们研究发现,真的,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把佛经上讲的这么深的一个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搞清楚了。物质现象怎么回事情?原来是从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而且意念也不是真的。这个问题在大乘佛法里头,这讲到阿赖耶,就是诸法的源起,今天讲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佛讲得笼统,叫诸法,宇宙也是诸法。这些法从哪里来的?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的?到后来归宿到哪里去?这都是科学跟哲学里面的大问题,一直到今天都没答案,世世代代在研究。

在近代才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说明物质现象不是真的,物质的基础是精神,精神从哪里来的?他们现在说无中生有。我们要追问一句,无怎么能生有?这又是个问题。物质现象是知道了,那是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那精神现象从哪来的?无中生有这句话,学佛的人可以接受,可是它不究竟。无怎么会生有?现在这个虚空当中,无能生有吗?这个问题在佛法里面讲的,经上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这个现象就是阿赖耶,法相宗上讲的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第一个就是一念不觉,科学家称为能量,由能量产生信息,由信息产生物质。信息是精神现象,佛法里面讲的见闻觉知,在自性里面称见闻觉知,迷失自性之后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佛法讲五蕴出现了。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色是物质现象,从受想行识里面产生物质现象。这桩事情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科学家还没有证明的事情,我们犹待证明,等待他证明。

但是佛在经上讲,哲学、科学它有极限,就是它有边际,它没有办法突破。什么原因?因为他没有离开烦恼,就是说他们依然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没放下。这是妄心,就是阿赖耶的心心所,这妄心。阿赖耶的心心所,能力最强的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我们今天称作思想。六识的能力对外可以缘到虚空法界,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因为它是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妄境,缘不到真,真就是真如本性。阿赖耶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真的,阿赖耶是虚妄的,所以它缘不到自性。怎么样才能见性?菩萨厉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是见到真的,就是宇宙的根源。宇宙从哪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的?就是一念不觉。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没有理由,一念不觉没有理由。为什么?有理由,它是真的;没有理由,说明这一念不觉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它没有开始,如果你有始有终,那又是真的,它没有开始。

现在这个没有开始,我们能理解了。从《菩萨处胎经》,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从这个问答里,我们知道佛说无始无明的意思了。因为它速度太快,你说它开始,它已经没有了,已经灭了;你说它灭了,它又生了,几乎是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没有生灭。所以这个境界里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这个境界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在哪里?就在当下,非过去、非未来,就在当下。而当下不可得,说当下,当下已经成过去了,这是事实真相。这你不能执着,一执着、一分别,就错了!不分别、不执着,你就见到了,就这么回事情。科学家不肯放下分别执着,他永远见不到;他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就成佛,他见性了。我们也可以说,科学家已经到见性的边缘上,就是差这一点,没法突破。这才完全明了。

佛这桩事情在大乘经上常常说,真是慈悲到极处,我们没听懂,没有体会到。凡夫跟佛差别在哪里?是一念之间,一念放下了,凡夫就成佛;放不下,这搞六道凡夫。没有能力同时放下,佛告诉我们慢慢来,一点点的放,分做三个阶段来放,这是方便法。先把见思烦恼放下,就是说我们对于世间,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佛法,别执着了,执着这个念头放下了,不执着了。不执着要从身见开始放下,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不执着边见,边见是对立,今天所讲的相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放下。没有相对的,一体,哪来的相对?放下成见,不要以为我什么都是的,没有对跟错。这是统统放下,要从这里开始。然后再把贪瞋痴慢疑的根拔掉,全没有了,这个人就证阿罗汉。这东西放下之后,得到什么?得到清净心,我们经题上清净心得到了,证阿罗汉,他是正觉,他的知见没有错误,刚刚得到。

再往上提升,放下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也就是对一切事不要分别了,完全平等,没有高下。为什么完全平等?所有一切法到最后都归零。没有归零的时候不平等,归零就平等了。为什么?回归自性,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真平等,平等就觉悟,就大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平等是菩萨,大觉就成佛。经题上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所以经题上有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就三宝。这个是学佛分成三个阶段,你开始一样一样的放,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才能契入境界,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除这个之外,真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都不可以执着,都不要分别。

到最后境界是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照,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大定,是自性本定。到这个时候,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照是什么意思?没有一样你不明了。不但现前明了,你明了过去、未来,遍法界虚空界全明了,没有一样不明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神通全部现前,你一点障碍都没有。这个是学佛终极的目标,这个境界叫大般涅槃,这个境界叫妙觉,这完全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不是只有他有。你为什么没有证得?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跟他一样。所以他明白了,真的看到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众生不但是人,包括畜生,包括饿鬼、地狱,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虚空法界。这是一门伟大的学问,真实智慧。一切无量,不单单是寿命,寿命在德里头是第一个德,所以佛常常用这个来代表,无量寿、无量光,光是智慧的照见,你的明了毫无错误,叫正知正见,你没有看错。我们佛法修学就是希望契入这个境界,回归自性。

这个地方,佛在此地举的这个例子是依俗谛说的,真谛是不增不灭,俗谛是有增有减。所以经上讲,『彼佛国中』,就是极乐世界,『常如一法』,它没有改变。『不为增多』,十方世界的众生,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天人,还有六道众生,每天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数有多少?数不尽。那我们要想到,一年三百六十天,穷年累劫,极乐世界的人口不是爆炸了,那还得了!再大的星球,它总有个容量。所以佛在此地举个比喻,好像大海。大海,陆地上所有的水都流到大海,大海好像没有增长。其实有没有增长?有,但是海水被蒸发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太阳照到海水,海水上升,变成云彩,它在循环,它有增有减,这是一个自然现象。现在有一点麻烦,南北极融化,高山积雪融化,科学家估计,全部融化之后,海水要上涨大概是六、七十米,那就很高了。六、七十米,现在沿海的都市统统被淹掉,因为海水涨了。『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这里真有增,海水上升了。为什么?太阳蒸发的水少,冰雪融化的时候,这个量太大,它就不平衡,这是个物理现象。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或疑」,有人怀疑。「十方圣凡」,小乘初果以上都是圣人,一直到菩萨,凡是六道凡夫,「咸归极乐」。十方世界,注意那个「十方」,统统都到极乐世界去。「彼一剎土,宁能广容?」这一个世界它能容得下吗?初学佛的人听到极乐世界这种情形一定会有这个疑问,我们初学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去问问老和尚,都没讲清楚。我们有疑不能解决,也不敢再问老和尚。可是如果不能解答,这个疑问对自己开悟、对将来往生都产生麻烦。往生产生什么麻烦?往生障碍你不能得九品的地位。你到哪里去?极乐世界还有个疑城,边地疑城,你到那里去了。由此可知,断疑生信这不能忽视,这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实在讲,极乐世界也像大海一样,每天去的人多,每天在那里毕业成佛的人也多。就好像学校一样,大家都上这个学校,报名上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年年有毕业的,毕业就离开了,我们得明白这个道理。在极乐世界成佛快!没有一个不成佛,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成佛,他就不在极乐世界了。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学校,是去念书的,毕业他就离开。离开到哪里去?他到十方,哪个世界有缘,就到那个世界作佛去了。那也不是一定作佛,但是全部都是佛,不能说他不是佛,因为他到任何一个世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这个地方喜欢观音菩萨,他就以观音菩萨出现;喜欢圣贤,他用圣贤身出现;喜欢帝王,他就帝王身出现,全都是佛的化身,那是真正去度有缘众生。

在极乐世界求学的时代,那是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与众生也能感应道交,他没毕业,他示现完的时候他还要回去。毕业的时候,示现之后,回去不回去都没有关系,他都得自在了。全凭感应,多半回到常寂光去,妙觉位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现代的科学、哲学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科学、哲学研究要有对象,对象没有了,他没有法子研究。常寂光就是法性、就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他没有办法,他不知道。所以研究宏观宇宙的报告,他说现在最精密的仪器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呢?不见了。他说这个话我们懂,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去?回常寂光去了,就是回归自性,你探测不到。其实自性它没有任何现象,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遇到缘能现现象,它能现,整个宇宙是它所现的。就像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能生万法。能现这三种现象,三种现象确实没有,它能现。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下面解答的说,「是义不然。盖极乐国土,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我们另外换一个比喻,比较好懂。这个比喻也是世尊自己说的,修行真证果了,证到佛果,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比喻好。镜子,镜子是我们再多,镜子没有增大,它都照见。少也是,再多也照见,镜子有没有扩大?没有。又何况弥陀的报土从哪来的?不是业力。诸位同学要晓得,我们这个报土是业力,业力随着我们念头的善恶、行为的善恶它起变化。我们的念头善、行为善,那是善业。善业所感,山河大地坚固,不会出问题,地面上树木花草茂盛,五谷丰登,人民安乐。极乐世界不是的,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就没有大小。其实要从理上讲,我们这个世界也是法性土,不过法性土里面住的一群造业的众生。极乐世界人不造业,不但善恶业不造了,染净业也不造了。不造业是纯净的法性土,法性没大小。

佛在经上说,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微尘没放大,世界没缩小。净染是一如,像一样的,这个没法子解释。谁能够入微尘的世界?这个经上我们前面读过,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何以能入?他不起心、不动念就能入,起心动念就入不进去,不起心、不动念就能入。我们知道,初住菩萨就不起心、不动念,这《华严经》圆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能不能入?恐怕不能。什么原因?无始无明的习气太浓。所以佛说的就有道理,八地菩萨以上就能入,八地菩萨无始无明的习气淘汰得差不多,还剩一点点。那一点点大概不碍事,他能入,八地叫不动地,七地菩萨还不行。

这就是说,在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里面自然有四十一个阶级,你在这里头修行,时间多久?三个阿僧祇劫。实在三个阿僧祇劫是对普通人讲的,因为这个无始无明习气没法子断,只有让它自然消除。不能用力,你想断它就错了,你这不是打妄想吗?那就更严重了。所以一切随其自然,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实报土里的人绝对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着。在这个境界里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习气自然没有了。极乐世界可能会快一些,为什么?实报土里面也有感应,实报土里面的菩萨有感,常寂光里面的如来有应。妙觉果位应身也不一定是等觉菩萨,因为这个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的菩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四十一个阶级,如来自然应现,自然帮助他们淘汰习气。

这个里头讲经,我们相信不是用语言,一般讲是放光,他不需要用语言,他以光明做佛事。本经里面讲弥陀如来放光十二种,所以叫十二光如来。不是那个境界,我们见到光只感到很稀奇,不晓得什么意思。他们知道,他们也不起心、不动念,肯定能帮助这些菩萨快速把习气断掉,要不然十方世界这些法身菩萨为什么都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极乐世界不能帮助他把无始无明早一点断掉的话,他在任何地方都一样,用不着到极乐世界。这是我们来推理、想象的,应该是这样的。所以阿弥陀佛,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早已经证得常寂光。他现身说法是在方便土、是在同居土,因为这个里头的人并没有真的见性,他受到法身菩萨的待遇,那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弥陀的福报赐给他的,这属于恩德。每天讲经说法,让他慢慢开悟、明白了,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是真的阿惟越致,不是阿弥陀佛加持他的,他自己真得到。所以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了这么多,对于这个「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或者我们说不为增减,我们能相信,我们不怀疑了。

「佛云一法」,实在讲,一切法融入不见增减。这个义理很深,一般人确实不能明了。我们也常常提到一句话,确实不太好懂。我们怎样把我们身体物质这个部分融入宇宙的物质,我们精神这一部分融入自性里面的见闻觉知?这就是法身。跟自性本具见闻觉知是一体,物质现象跟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物质现象融成一体,这个境界是法身菩萨。入这个境界,真得大自在!《华严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你就证得。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出生无尽可以说是,换句话说,影响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跟整个宇宙、整个法界融合成一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小我跟大我合而为一。有没有这个现象?应该有。为什么?大宇宙跟微尘融合,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这就融合成一体。你要问怎么个融法?常作如是观,自然就融。我们众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不能融入;如果常有这种想法的话,可以融入。

在这么多年来,我们遇到很多附身的,很多附体的,有一个人身上有一百多个附体,他的冤亲债主,那不是跟他融合在一体吗?他的眼耳鼻舌身任何部分都有很多众生。我们肉眼看不见,他怎么来融入的?他天天想你,你是他的冤家,他要来报复你、来整你,他就跟你融成一体。那我们要想,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天天想他,天天念他,自然就融成一体,一个道理!所以要会,不会不行。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面说的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看看是不是相容相即?我们跟极乐世界融成一体,这个世界还会有灾难吗?所有灾难烟消云散,没有了。我们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还有生死吗?还有轮回吗?全没有了。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自己要不能融入,这两句话说不出来;他能说得出来,可见他已经融入。禅宗的大德,他不是专修净土的。所以佛说一法,遍法界虚空界就这一法,确实真正融入之后是一法,再没有分别,再不会起心动念,这就是妙觉如来的境界。「义理甚深,众生难明」,不但众生难明,佛经上讲,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懂。大乘法里面,三贤位的菩萨有解悟,没证悟,八地以上才证得,那就是八地以上他才融入,那不是解悟,是证悟。

「故佛以大海为喻,以明其义。以大海喻极乐,诸水喻十方往生之士。诸水入海,大海不增。以喻十方往生,极乐之众亦不增也。又彼土大士重返秽土救度群生,其数亦无量,但极乐圣众亦无减少。」实在说,我们要不随顺众生知见,随顺如来知见,完全是法性在起作用,法性没有增减。到极乐世界这些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知恩报恩。弥陀给我们的恩德多大!到极乐世界享他的福报,得的身体跟他相同,一切受用也跟他相同,我们讲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相同,平等的。就像一个人投胎到帝王家做了太子,虽然很小,他享受是帝王之福。我们到极乐世界比帝王超过太多太多了,享阿弥陀佛的福。天天听他讲经说法,他是法布施我们,我们开智慧。所以到极乐世界是得无量福,得无量智慧,究竟圆满的福慧双修是在极乐世界。能把这桩事情认清楚、肯定了,我相信你会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会把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统统放下,不会再放在心上,你心地干净了,真叫一尘不染。在这个世间肯定你能够落实普贤行,为什么?你会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会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一心求生净土。极乐世界上这些人,我刚才讲了,受弥陀这么大的恩。古大德在一个大道场修行,亲近一个善知识,亲近几十年,大彻大悟,他都不肯下山,为常住服务,为什么?报善知识的恩德。善知识圆寂他才离开。极乐世界肯定有这种人,成佛了,不离开极乐世界,报弥陀之恩。妨不妨碍重返秽土救度众生?不妨碍,分身去了;化身去了,本身没动。应化身去了,他个个都有这个能力,能化无量无边身,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真的是不增不减。所以这法性土跟法性身没有增减的,没有大小的,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世界。

「故云常如一法,宁有增减」,哪里会有增减?永远看不到增减。再多的人在一起,没看到他拥挤,好像都很悠闲自在的样子。「于一法中,无有增减之义」,这个「一法」就称性,只要称性,增减就没有。为什么?相是虚妄的,相是无碍的,《华严经》所讲的「理事无碍」,末后讲「事事无碍」,这才到究竟圆满。极乐世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在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如来的报土是事事无碍。四圣法界是理事无碍,六道里头是处处都是障碍,找不到无碍的地方,统是障碍。但是菩萨,法身菩萨、诸佛如来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真的是事事无碍。所以他能够恒顺,顺众生顺得那么自然,一点勉强你都没有看到他,他真得自在。这就是他确确实实了解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跟虚妄没障碍。我们今天有障碍是什么?我们把它当真,所以就变成障碍。

「兹再以世间数学之理为喻。数学有无量大或无限大」,我们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叫无穷大,一个意思。「以符号为∞」,这是很像两个圈一样,这个我们念书时学过。「谓其数之大,超越限量,故名无限大。」我们以这个符号加在一切有限之数,最后等于都是无量大、无限大。因为这个符号表无量大,或增某一个数,那是不是大于它?没有,它是无量大、无限大、无穷大,加再多的数字,或者减再多的数字,它还是一样的,还是无穷大。这是数学里头一个自然现象,不论是你增是减,它得的数字是相同的,就是不增不减。他这里说得好,无量大加一个数字,它就比别的更大,那就不是无量大;减一个数字,它就变小,它也不是无量大。所以它不增不减,不管加多少,不管减多少,得的数都是无穷大。故这个符号在数学里头代表「常如一法,宁可增减」

「今极乐者」,现在极乐世界,「实为无限大中之无限大,盖已超逾一切世间之无量大矣」,它真超越了。怎么超越的?不起心、不动念,回归自性。自性是无量,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数学上这个符号可以用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这个符号。因为「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弥陀」是量,阿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量,后面加上这个佛,佛是觉,无量觉。佛也是智慧的意思,无量智慧,无量觉悟,换句话,加什么都是无量。它也是常如一法,无量这个字名词是常如一法,没有加减。加什么,也是阿弥陀;减什么,还是阿弥陀。阿弥陀是我们的自性,不是别的,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佛经里面说,也是我们的法身,是我们的理体。如果要用现在哲学来讲,阿弥陀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

「又上经文正显事事无碍不可思议」,这是讲到极处。清凉大师讲《华严》,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第一个是理无碍,第二个是事无碍,第三个是理事无碍,最后一个是事事无碍,这讲圆了。所以极乐世界是华严世界,一点都不错,事事无碍的法界。「殊胜微妙境界。盖极乐即是华藏,故广狭自在」,没有广狭,一多自在。广狭没有了,就是空间没有了,没有空间才真正是无量。「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互融互摄,非言思所能及」,言语说不出,你思想你也想不到。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怎么说你都说不出来,你怎么想你也想不到,你不说不想了,境界就现前,就清清楚楚、明明了瞭。

这个里头互融互摄,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如何能跟极乐世界互融互摄?如何能跟阿弥陀佛互融互摄?然后回过头来,与十法界一切众生互融互摄。法身菩萨确实如此,他跟地狱众生互融互摄,他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地狱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堕地狱?一念错误、一念胡涂,不可以轻视他,他是好人,一念胡涂干了坏事。契入这个境界,对于造作什么样罪业的人,堕落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你都是平等心看待,你对他会尊重,你不会起厌恶。也就是说,真正做到平常心观一切法,平是平等,常就是此地讲的常如一法,我们自己才会契入。没有融入的时候,我们没契入。我们是跟佛契入了,跟众生没有契入,假的,没有融。一融一切融,一入一切入,跟花草树木融为一体,跟山河大地融为一体,跟虚空法界融为一体,这真的契入了,这个境界里多自在,这真叫得大自在!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这后头一段是「结归弥陀」

【八方上下。】

这就是十方。八方是四方、四维,加上上下叫十方。

【佛国无数。】

没有办法计算,太多太多了!佛国无数就是佛陀无数,一个国土一尊佛,老师在教化。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这个不容易,这是事实,这跟你讲事的。为什么?阿弥陀国无量寿,你只看「阿弥陀」三个字,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什么都是无量,用一个无穷大的符号来代表,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长久广大』,它真的长久。为什么?在那里修学的人永远不间断,每天有新生来,每天有老学生毕业。像一个学校一样,学校还一年分两次招生,它不是的,它每天招生,可以说是每一个小时都在招生,每一分钟都在招生,每一秒钟都在招生。那毕业的,也是每一分钟有毕业的,每一秒钟有毕业的,不可思议的一个学校,真是究竟圆满。所以在一切剎土里面,『明』是光明,『好』是相好,『快乐』是形容里面老师跟学生在一起学习。为什么快乐?学习得快乐,那是成绩优越,他才会快乐。每天听经,天天有悟处,他怎么会不快乐?我们这边听经,有人听不下去,听了几堂课不再来听,为什么?没听懂,听了没味道,他就不来了;听了真有味道,他就不走了。阿弥陀佛很会教,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根性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所以他跟你说的都是你爱听的。爱听里面是帮助你增长智慧,帮助你淘汰烦恼,这个厉害,这真正是好老师,一流的,凡人做不到。在这一点上,阿弥陀佛比其它的诸佛好像要高一等。『明好快乐,最为独胜』,这太殊胜了。下面说它的原因,他这个本事从哪来的。

【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

这是把原因说出来了。他在作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是老师。这个老师有这样教学的本事,是过去他做学生的时候,『求道所愿』,你看那个「求道」的真诚,我们在这书上看到的。他是国王的身分,大国王,听世间自在王讲经说法,他开悟了,他把王位舍弃,出家,跟世间自在王学习,法名法藏比丘。头一个就看他的真诚,所以印祖说「诚敬是入道之门」。我们现在学习东西,很不容易学到,原因在哪里?诚敬心不足。如果对佛法有怀疑,对老师有怀疑,你怎么能契入?疑是什么?把本身破坏了,把你的信心破坏。信心,大乘经里说得好,「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信心是你成佛入道的根源,是你所修学无量无边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信心能生无量功德,信心能成佛。

信心要怎么个信法?头一个要相信,这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要相信我自己本来是佛。我现在迷失了自性,我现在受很多染污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不相信自己是佛,阿弥陀佛来教你也没用处,你也不会开悟,也不会成就。在中国过去传统的教学,学生要不承认本性本善,他就不能成圣成贤,这头一个要相信的。这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非常非常强调这桩事情,净宗讲的是三个条件,信愿行。你看《弥陀经要解》,序分他就用信愿行三大科,正宗分也讲信愿行,流通分还讲信愿行,这种判设的方法,古往今来祖师大德都没有这样做过,唯独他的判法不离开信愿行。而信讲了六个,第一个讲自己,信自己;第二个信他,他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你不信自己,你光信他,你成不了。

头一个,相信自己!我们自己生病,你头一个相信,我的病一定会好,这个病能治得好;你说我不行,那肯定就治不好。为什么?信心决定一切,这个东西多重要。所以修净土的人,头一个就是要相信蕅益大师所说的,要相信自己,我本来是佛,我到极乐世界是作佛去的。我要找一个好老师,阿弥陀佛是好老师,我只要跟着他,他会把我的烦恼习气障碍统统洗刷干净,恢复我本来佛的身分。这个才是极乐世界的好学生,你到极乐世界成佛的时间不会很长。自己不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我们自己相信自己,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加得上,真正加持得上。你自己不相信自己,佛力加不上你,因为你有抗拒。求道所愿,他在这个经上给我们做了典范、做了示范,他用什么心去求道?你看他对待老师的态度,多么真诚,多么恭敬。发四十八愿,那个愿非常圆满,他想得真周到。有愿有行,五劫修行满了他的大愿,愿行成就,这个果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自然成就的,阿弥陀佛没有规画、没有设计,没有什么施工建造,没有。智慧、德能之所成就,用这个来供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真相信,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是有缘众生。没有一个不接引,你是菩萨也好,声闻也好,天人也好,乃至于三途众生,只要你回头是岸,统统接引,真正慈悲到极处!平等心,没有一个嫌弃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我们在道场看这个人不顺眼,那个人不顺眼,你想到极乐世界去就去不了。为什么?阿弥陀佛不嫌弃他,你还嫌弃他,你跟阿弥陀佛不是一个心、不是一个愿,阿弥陀佛不会来接你。很重要!不能疏忽。所以要学阿弥陀佛,平常心对待一切众生,欢欢喜喜,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做什么不善的事情,他有他的果报,与我不相干,我们只是一味尊重,一味用平等心去接待,真诚平等就对了。如果像现在还有一些成见很深,甚至于还有门户之见,造的这些业从哪来的?都从名利上来的,嫉妒障碍,名闻利养,这个东西没有放下,所以产生许许多多的障碍都在造罪业。现前还造罪业,他怎么能往生?这就是这个时代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理由就在此地。克实而论,这些念佛人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对于阿弥陀佛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许许多多极乐世界不能接受的,他依旧还在干,还认为他很正确,错了。

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学佛这桩事情知难行易!因为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不但教学,还得示范,还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是知难。行易,放下就是。他教我的方法,看破放下,真容易!那问题就是你能不能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不能放下,你就得老老实实承认,我还没看破;我要看破了,怎么会不放下?所以用这个来考验自己,真放下了,你就真看破了;还不肯放下,没看破。没看破怎么办?多听经、多读经。读经就是听佛开示,常常熏习。所以古人讲的话非常有道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看不破,你把这个书从头到尾念一千遍,你看破了。为什么?一千遍下来的时候,心定了,定生慧,慧生起来的时候,这经里头的意思全懂了,这是真理,真道理。杂乱心不行。

所以现在学东西,世出世间法最怕的就是心浮气躁。我们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心浮气躁?学校里头请我到学校去上课,因为我在学校还挂了个荣誉教授。我不去,为什么?学生心浮气躁,那有什么意思?我说我倒是很乐意跟教授举行座谈会,他们的年岁大概都是四十以上,稍微比较好一点。学生难教,我看过很多学校,我很留意这个事情。现在心能定得下来、能专心的太少太少了,真的是一千个人当中难得看到一个。不像从前,我们年轻小时候念书的时候,大概专心的至少还可以一个班级里有一半,还有这么一个比例。一半心浮气躁的,一半能够定得下来的,会影响那些同学。所以一般说起来,学生好教。现在学生不好教。在学校教书,也不是一个很理想的行业,所以还是出家,走这个行业。你们来听课,又不是报名来的,也不是缴学费来的,你们是自动欢喜来的,那多少还是有诚意;没有诚意你不来,这不勉强!所以今天真正讲到教学,确实还只有佛门像个样子,同学跟老师还有一点礼貌,学校没有了。学校的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躺在椅子上,腿翘在桌子上,这个我们是真看到,这不是假的,这常有。学校校方也不制止,管不了,没法子管,他能在这里坐一个钟点就算不错了。所以诸佛剎土里面跟极乐世界一比,极乐世界就太殊胜,显得无比的殊胜。这是弥陀求道所愿,所愿就是他所发的四十八愿。累德就是他五劫修行,这样成就的。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

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无有穷极,无穷无极。

【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对象是十方世界,没有差别。对待一切众生,造作恶业的众生,只要回头,都是平等待遇,一点差别都没有。所以这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净宗同学在一起修行,一定要学习。听明白了、听清楚了,记住了,在家庭要做出来,在各个行业里头,把你自己的本分做出来,在社会跟大众交际,你也能做出来,爱心遍法界。弥陀核心就是慈悲、就是爱,决定没有差等,真诚心。我们讲敬爱一切、关怀一切、照顾一切,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帮助大家修学净土,皈依弥陀。我们得到一些利益,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而绝不是我们得到了,不希望别人得到,别人比我差一点,我比别人高一点,你要晓得,这个念头障碍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么原因?都是这些念头在作祟,把自己的功德破坏了,把自己跟阿弥陀佛殊胜的缘分当中夹杂障碍,障碍严重就不能往生。所以经不是白读,白读没用,要明了,要把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所有的教诲变成我们生活行为,我们身心跟经典融入成一片,跟经典融入就是跟极乐世界融入,与极乐世界依报正报融成一体。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八方上下,八方加上与下即是十方。十方无数佛国之中,其长久广大,明好快乐,皆与极乐世界不能相比,故云最为独胜。长久即常住,如经云」,这本经所说的,「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极乐世界所有的建立都是这样,它没有变化。像我们这个世界,人有生老病死,极乐世界没有;我们这个人有病痛,极乐世界也没有。树木花草,我们这个世间有春生夏长,秋天树叶就落,有这些变化;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它有什么气候?它统统都是春天,最美好的天气。它也不太冷,也不太热,这么好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南北极是长年冬天,赤道是长年热天,只有一季。地球上只有这两个地方只有一季,没有四季。其它地区都四季分明,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只有一季,春天,最好的天气,不冷不热。

「无衰无变」,山河大地,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地震,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水灾,没有,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人,只要去的人,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可以说凡圣同居土里头有,烦恼习气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全部都被控制,不起作用。方便有余土已经断了,那实报土就不必说了。方便有余土见思烦恼断了,实报土的人无始无明断掉了,所以他们那个地方没有灾难,凡圣同居土都没有灾难。经上告诉我们,也是弥陀的本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人相貌是一个相。我们有时候会怀疑,一个相不认识了,那会不会把人认错?每一个人的相跟阿弥陀佛一样,到底哪个是佛?一点都不会认错,为什么?你神通具足,你有天眼通,你有他心通,你怎么会认错人?为什么阿弥陀佛发这个愿?这前面四十八愿我们都读过,弥陀好心,相貌不相同,相貌好的人傲慢,容易起傲慢,相貌差的人是起自卑感,这就不平等。所以弥陀就想到,我这里的人相貌都一样,这个心你就生不起来,把你这个缘断掉,让极乐世界的人都能够生平等心、清净心,凡是障碍清净平等统统不要,真不可思议。所以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到你成佛,成佛之后那就真的常然,真的无衰无变。

「广大」,像上面讲大海的比喻。「明者,清净光明。好者,相好庄严。快乐者,如《小本》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找苦找不到,那个地方没有苦,没有苦就是乐,这一点要知道。但受诸乐,这个乐不是狂欢,要知道世间人这种欢乐都是刺激。我给它的比喻是吸毒、打吗啡,那个乐。那个乐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乐过去,苦就来了,更痛苦!极乐世界无苦就是乐,是这个意思。「极乐世界所以能最为独胜者,皆由彼佛于因地中求得大愿,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以致于成」,这话说得好。阿弥陀佛遇到世间自在王佛,这个缘多殊胜,这不是普通的缘。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佛,那是多长时间修积的福报,身分是国王,国王容易做的吗?没有大福报怎么能做国王?我们一般人常说的,没有十世修福德,积功累德,得不到这个位子。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晓得,做国王,听经闻法,无量欢喜,发心出家,这样的人大概都是再来人,凡夫做不到。那还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做示现的!用这个方法来推想的话,他的修行,那过去就是无量劫,积功累德,他才能有这样的成就。

「阿弥陀佛以此无上恩德」,他的成就没有自己去享受,他的成就「普施十方,无有穷极」,愈施愈多,愈施愈不能穷尽。这个事情我们有经验,我们在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过农历年的时候,居士林三天,初一、初二、初三,免费供斋,欢迎大家来吃饭。我就跟李木源居士商量,我说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供斋每天都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供斋。他也一时高兴,好!我们来试试看。居士林的供斋就出名了,每一天来吃饭的人,平均人数是一千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供斋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晚上什么时候来都有热的点心吃。居士林花了多少钱?没花几个钱,大概就是前几天吧,不到一个月,前面一、二个星期,居士林拿钱出来。以后的时候,到处有人送米、送油、送菜,送得那么多,你吃不了,每天一千人吃不了。吃不了怎么办?那东西不能留,留就坏掉了。所以特别搞个小卡车,去送给不同的宗教。新加坡有九个宗教,他们办了孤儿院、养老院,慈善机构,我们的这些吃不完的东西都普遍的供养他们,变成他们的补给站,天天送,我们的收入太多了,倒是没花钱。

那些别的宗教来看很羡慕,跟李居士讲,你们真有钱,钱从哪里来的?李居士说,我们有好老板。这老板是谁?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板,我们老板有钱。实际上愈施愈多。这是一桩好事情,佛法接引大众是「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真的,有很多不信宗教的,常常到这里吃饭。居士林附近的几户,家里都不要煮饭,吃饭的时候都到居士林来,时间久了,不太好意思,就来要求做义工,最后统统都信佛,变成居士林的信徒了。愈施愈多,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愈施愈多。你看人家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真干,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剎土,没有一尊佛是这样做法,有做,但是没有说真认真大规模的做,极乐世界干了。所以你不怕舍,真的愈舍愈多,愈多怎么样?要愈舍,可不能留,留了就出麻烦。愈多愈舍,愈舍愈多,施舍不尽。

「弥陀恩德,广大深远,言语难明。纵身有百口,口有百舌,穷劫说之,亦不能尽。故云不可胜言。」这个意思还没尽,时间到了,明天我们还有一堂。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