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八集)  2011/6/5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五十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今诸菩萨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穷尽源底,是为甚深,故曰深法门」。这一段末后,念老为我们解释《会疏》《净影疏》里面所说的,现前这些菩萨们,就是从十方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前面我们看到供养,此地看到赞叹,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前面的两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些菩萨看这个样子都是修普贤行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每个人「咸共遵修普贤之德」,这在第二品里面我们就看到,所以我们晓得,普贤菩萨跟极乐世界的缘非常之深。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如果有人问,佛教经典里讲的是些什么?或者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讲些什么?这四个字就答尽了,「诸法实相」,是讲一切法的真相。这是什么意思?今天的哲学跟科学,他们所学的是什么?也是在探索、在寻求宇宙万法的真相。所以早年方东美教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的哲学最高峰。佛经跟哲学所讲的是一桩事情,都是在穷尽诸法实相。

但是科学跟哲学,对诸法实相的本源没找到,是世世代代都在努力去探索,现在探索的成果,可以说是相当的令人满意,无论是探讨宏观的宇宙,或者是研究量子力学。今天物理分向两个方向,宏观宇宙是无穷大,量子力学,就是从反方向去寻求到最小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跟微观世界都有很了不起的成就,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可是本源没找到。佛找到了,佛经上找到,本源就是真如自性,有的时候说法性,前面我们讲的第一义谛,都是讲这桩事情,佛说这桩事说了几十个名词。我们要问,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词术语?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知道是这个意思就行,不执着这名相。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学习佛法的心态完全相同。学佛一个是读诵,一个是听讲,读佛的经典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那就对了。听讲亦如是,听讲不执着言说相,言语说多、说少、说浅、说深没关系,不要执着言语、不要执着名词、不要执着心缘。心缘是什么?我听了之后我以为是什么意思,这不可以,这叫心缘。你以为是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因为佛菩萨没有意思,你听出意思出来,那才怪。佛菩萨没有意思,你怎么会听出意思出来?所以这个东西只可以心去领会、去悟,不能言传,说不出来的,这佛法的妙处。

逐渐逐渐的你去体会它,不要去想它,就是你不要用分别、不要用执着、不要用想象,那你就全都搞错了,愈想愈错,不想就对了,一想就错了。所以佛法需要用直觉,不懂没有关系,不懂再念,这就是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想的,意思自己体会到了。为什么?一千遍念下去之后,依照《起信论》这个方法,你心就定了。用这个方法修定,入定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自然就开智慧。所以会听经的人听经,会读经的人读诵,是什么?修禅定。因为你不专心听、不专心去读,你心里就有杂念、就有妄想;用这个方法把妄想杂念给念掉,让心定下来。定下来你看文字、你听讲那是智慧,听得清楚、明白,没有听错,没有念错,这是修慧;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的时候,这是修定。所以读经、听讲都是定慧等学,两个小时,修两个小时的定慧,守规矩那就是持戒。这就是说,这两个小时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教学里找不到的。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私塾教学也有这个意思,这从佛法里头学来的,儒家、道家都学到了。所以他们如果是真的依照这种原理原则去学习,都能开智能,都能够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一定把这个诸法实相的本源找到,「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说,本体、现相、作用,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佛菩萨。「穷尽源底」,这叫甚深,叫深法门,把宇宙的根源找出来这是学问,是大学问。这哪里是迷信?你看现在微观世界的研究,物质,这物质现象到底是什么,搞清楚了,物质现象的基础是意念,就是念头。念头是什么?这个还没搞清楚。物质现象这个问题解决了,意念变现的,意念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意念?这个今天科学还打了问号在那里存疑。但是科学家给我们提了个提示,说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很含糊、很模糊,也就是说没讲得清楚。学佛的人懂得,这个无,佛法也讲,佛法常常讲无、讲空,但是无不是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无中它又有有,这道理就深了。无是什么?自性里头无物质现象、无精神现象、无自然现象,这是无。但是它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所以说无中生有,在大乘佛法讲没错。可是无讲得含糊,没讲清楚,无是什么?无是自性,无是本性。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说出来了,「人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赞叹的名词,是大圆满。就像惠能大师开悟讲的五句话,用一个字来说,善,善是什么?太好了、太圆满了。能大师见到自性、见到本性,他第一个说「清净」,本性从来没有染污;第二个说它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三种现象都有生灭,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有生灭,自性没有生灭,它能生能现这三种现象,所以他说「本自具足」。这句话交代清楚了,它为什么能现?本来具足,没有缘它不现,有缘它就现,一现一切现。就像作梦一样的,梦中境界你说有没有?你要说没有,它怎么会现出来?为什么会作梦?这是个问题,现在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作梦?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很多人白天想的,晚上为什么梦不到?可见得这个不能自圆其说。梦境不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里头的意识,现在讲潜意识。潜是什么?潜伏在里面,就是很深的意思,深藏在阿赖耶里头,这个意识是落谢种子,我们一般讲习气,能讲得通。深藏在阿赖耶识里头,也是遇到缘,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梦中起现行。你总得有个解释,解释得合情合理,说出来别人相信,自己不怀疑,这都是诸法实相。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朗然大觉的佛菩萨他们心目当中就是梦境,自性里头本来具足,遇缘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不现不生,不能说它无,你怎么说它都不对。你真正体会到、真正证得,怎么说都是对的,确实佛说的话没错,「唯证方知」。怎么个证法?放下就现前。

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佛的自性里面本自具足,不比我们多一点,我们跟佛相比不比他少一点,而且自性是一个,不是很多的。所以佛常常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是一个,叫性海,自性像大海。我们每个人呢?每个人是海水里的一个水泡。现水泡的时候,好像每个水泡不一样,很多;可是水泡如果破掉,一个大海,没有离开大海。那个大海是自性,那个大海,性海就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本体是一没有二,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讲得很清楚,这篇论文一共六段,头一段显一体,第二段起二用,二用就现相,第一个现宇宙,第二个现自己,叫依报跟正报。宇宙跟自己是有先后,但是那个先后你找不出来,好像是同时,它的速度太快,确实有先后。像阿赖耶的三细相,确实有先后,业相、转相、境界相,可是这三种现象都是在一念里面。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一念里面有业相、转相、境界相。所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同时起来,那么短的时间,无法想象的,它三个现象还是有次第相生,一念完成,这三个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讲的自己。所以科学跟哲学,这个还是问号,可在佛学里已经有答案。这个答案,科学跟哲学能不能够得到?在佛经上讲,很难。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佛就讲,你放下就得到。科学家如果没有放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就没办法证得。

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妄境。自性所现出来的,我自己这个相、宇宙的现象、万物的现象,统统不是真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心能够缘到虚妄的境界,缘不到真,真性它缘不到,道理在此地。放下这些妄心,真性就现前,真性不要去找,妄的放下,真的就现前,那个本来是这样的。真性里面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用阿弥陀这个名号来称它,阿弥陀就是自性,这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从梵语翻过来的,可以翻成中国字,为什么不翻?翻音不翻意思,这叫尊重不翻。要是翻呢?阿翻成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意思就是无量觉。无量,这里头有人事物,在佛法里面讲依正庄严。所有的依正庄严,你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了,这叫阿弥陀。阿弥陀不就是此地所说的吗?「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这就是阿弥陀的意思,阿弥陀佛的意思。由此我们就能知道,每尊佛都证到这一句,每尊佛都可以称为阿弥陀佛。佛没有一定的名号,都是从性德上称他的名号,菩萨是从修德上称名号,都没有名字,名字是假的,所以不要执着名字相。佛说的这些名相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把真的真相,了解这个名相说的是什么,明白就行了,名字相不必去执着它,所以这甚深法门。

第二段,第二首偈是「赞佛号功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这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有人问他老人家:你自己怎么样念佛?他告诉别人,「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他说:你怎么样教别人?「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他说:「我这一生决定要生净土,不再搞六道轮回,所以经上讲执持名号,我遵守经上所说的,名号就四个字,我就念阿弥陀佛。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人未必真正有心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你不是真心想去,加个皈依阿弥陀佛好,就是要加个客气话,礼敬阿弥陀佛。我真去,这客气话就不要说了。」这在《竹窗随笔》里,你们都可以看到。祖师这些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真正相信,一点怀疑没有,真正想去就不要客气,念四个字比念六个字简单。愈是大道就愈简单,愈是成就高的也愈容易,绝对不会有麻烦的。所以真想去,四个字就可以,专念阿弥陀佛。

而印光大师教我们念的方法,三个清楚,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这个记,有人问我,是不是一面念一面记?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是不是这样记法?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里还夹杂着一、二、三、四,你把念佛功夫破坏了。心里头记,一点痕迹都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几声清清楚楚,这个样子妄想杂念才进不来。为什么?妄想杂念一进来,你马上就忘掉,你就乱掉,乱掉了不算,重头再来。印祖教我们记多少呢?只记一到十,十句之后又是一到十,就这样记法。实际上并不教我们每天记着一定要念几千声、几万声,不是的。你这一直念下去,不管念多少只记一到十,我这句佛号是十句佛号当中第几句,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样记法确确实实杂念进不去,这是摄心的方法。

念佛总的指导纲领,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的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六根摄不住,就是妄想、妄念,没有办法,这是许多念佛人最痛苦的一桩事情。怎么样念才真正把这些妄念给念掉?都摄六根,这里头最高的一个原则,就是你彻底放下。眼根放下色尘,耳根放下声尘,六根在六尘里面统统放下了,不再攀缘,叫六根清净。用这个清净心去念佛,叫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就是清净心。不怀疑,你对于净宗要有相当深度的了解,你才不会怀疑它,这是经教帮助你。特别是《无量寿经》,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破迷开悟。可是怎么样摄心?那是功夫,真正放得下,摄心容易。我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怎么可能没有杂念?杂念是念佛严重的障碍,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法喜得不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欢喜心就起来了。有人用印光大师这个方法,这也叫十念法,这个十念是时间愈长愈好,得空就念。能够每天有二、三个小时,那是最理想的,二、三个小时里头你没有杂念,你得清净心,这个功德跟参禅没有两样,所以可以试试看。

我们看第二段,「赞佛号功德」「闻佛圣德名」,这是偈颂里的一句,这个佛是阿弥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弥陀本愿从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愿,又从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愿」;换句话说,这总共十五愿。四十八愿里头有十五愿提到闻佛名号,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十五愿「愿愿皆因闻佛名号,永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闻佛名号,所以我们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可不能疏忽。我们不是念给别人听的,也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给别人听,自己不得受用。这个方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就教导我们,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头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古时候人烦恼轻,这个方法行,有效。现在烦恼严重,这个方法不能摄心,所以印光大师加上记数。记数不许用念珠,用念珠什么?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这里头夹杂着数字的想法,这样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记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够摄心。

这两句话来形容名号功德,说得非常好,「永离诸恶苦」,诸恶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统统苦。「终得究竟乐」,最后你一定得到,究竟乐是成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必定见佛,见佛就是成佛。「例如闻名得福,闻名发心,闻名得忍」,都是因为闻名。「十方众生闻名,悉皆安稳,得种种真实之利。是云安隐得大利」。名号的功德在前面讲了很多,在四十八愿里面讲过,也讲得很详细。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以为还有法门比念佛更好,所以还想这个、想那个,错了。念佛法门的殊胜,确确实实只有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说不究竟,何况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华严经》里面,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这给我们透露什么信息?登地菩萨他们求无上菩提统统用念佛法门,这是我们能够利益的。为什么?初地以上你给他讲念佛法门,他懂,他不怀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率领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是看到这个经文,对念佛法门才有信心。以前我对这个法门没信心,以为这个法门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对知识分子的,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大概不是,佛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大概不是的。看到《华严经》上这么一种景观,才完全觉悟、了解。

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帮助你到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报土,不简单,要想到那个境界,都得要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你才能证得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可是绝大多数都是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两位菩萨,我们后面这个像就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毘卢遮那佛,你看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这边是普贤菩萨,这边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带领大众统统到极乐世界去。诸位想想看,这是毘卢遮那佛的道场,这么多菩萨往生那里去,是毘卢遮那的学生!现在毘卢遮那佛这两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学生带走,到极乐世界去了,毘卢遮那佛生不生气?怎么把我人全带跑?不但不生气,还鼓掌、还欢喜,太好了,你们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太好了。为什么?你能见阿弥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时间就大幅度的缩短。你在华藏世界修行证果要三个阿僧祇劫,到极乐世界去,大概几天就成就,他那里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你:你真有智慧、真聪明,你选对了。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跟别的诸佛如来修行,那佛都摇头:好吧,慢慢来!你想快速成就的话,就到极乐世界。

所以诸佛如来没有门户之见,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这个世间麻烦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诸佛如来同行不相忌,他们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萨来往生,每尊佛、每个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缘的都来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给他介绍极乐世界。也就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介绍极乐世界。听到欢喜的人个个都想去,佛鼓励他们去,绝对没有门户之见。因为一切诸佛如来只有一个目标,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众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间,世间人没有这个目标,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愿意看到名利落在别人家里,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诸佛如来这种现象决定没有。佛佛道同,为什么极乐世界独胜?这个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过,是弥陀如来在因地里发愿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后,别的佛来跟进行不行?没有这个必要,统统都到你那里学就好了,我这就省事了。这是诸佛如来的心量,也做给我们看,没有门户之见,大公无私,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有无量的福慧。

「十方大士闻名得益」,得的利益无量无边,殊胜无比,「感恩图报,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广修供养里面,「种种供养中,简言之为财法二种供养。《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菩萨讲的,这是真供养。幢幡宝盖,那些见佛的时候用这个供养是什么?是表一点心意,表一点敬意,实际上这是真实供养。如果没有真实的,那一点幢幡宝盖供养就变成假的。香花、幢幡宝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真实,真实是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幢幡宝盖那是形式。有实质,形式就有意义;没有实质,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今天供养佛,在佛面前供养这些香花水果,全是假的,为什么?香代表什么?香代表戒定真香,我有没有修戒?有没有修定?我真的是持戒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得念佛三昧,得清净心,我这个香花供养就有意义,它真代表了。否则的话,你来烧香供花的时候,你后头没有东西,假的,不是真的。你供养能得到什么样的福,后头有真的,就得福;如果没有真的,得不到,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香代表戒定,水代表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供这一杯水就功德无量,供什么?供养我的清净心,我真有东西,不是说假话。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那是什么?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这都是舍己为人。你这个东西都没有,你天天烧蜡烛白烧了,点油灯也白点了;你得有真功夫在,真修行,你这个供养才有意义。否则的话,全错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是真修行,你每天回向就是供养。这个修行里尤其是利益众生,佛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利益众生是供养佛心、供养佛的弘愿。我们不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光做自私自利的事情,果报不好,这是真的。为什么?你用的是佛法,可是你里头的用意跟佛的心愿完全是相违背,佛是利益众生,你是利益自己。纵算也利益众生,但是自利的成分多,利益众生的成分少。佛是圆满利益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成就自己,实际上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己没有证得圆满,你就没有圆满的福慧,你没有办法叫众生得圆满福慧。所以勤修善根是为众生勤修的,不是为自己。代众生苦,是真的代众生,不是自利,为众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吃。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可以不必修苦行,他建一个寺庙很简单,只要他点点头就有人供养他。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大国王,自己家里也是王族,建个道场不是轻而易举的吗?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代众生苦供养。他要不做出这榜样,他教人,特别是他走的时候留下两句话,这些弟子们还在世间,没有依靠了,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依靠佛,佛离开我们依谁?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的体会,他一生的行谊就是为了最后说这两句话,人相信。释迦牟尼佛一生持戒、一生吃苦,别人不愿意的他干得很快乐。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佛法怎么会衰?不可能,正法永住,哪有什么像法、末法?这正法久住。现在不但戒没有了,连十善业都没有了,那就不是佛法,所以经典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了。现在大学里用佛经开课,我过去在学校还教过五年,都变成知识、变成学术了。这个做法不能续佛慧命,对正法久住没有帮助,慢慢的会把佛教变质了。圣学,佛学是圣学,变成世间的学术,现在一般学校哲学系里有佛经这个课程。我们是不是愿意看着佛经在变质?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我教了五年之后觉悟,我再不教了,不但大学我不教,佛学院我也不教。我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老路,每天讲经,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这叫佛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天天讲经。听众当中确实有真受利益的,不能受利益也种了善根,闻名得福,阿赖耶识里头种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个好样子,世尊做了一辈子。

我们这一生也流浪了几十年,没有道场,没有固定的地方,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所以这么多年来讲了几十部经,讲得很杂、讲得很多。现在知道了,当年自己没有坚持,如果讲一部经好,一部经自己成就,也成就别人。不要讲得太多太杂,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老师是告诉我,我没在意。现在觉悟、明白了,所以不再走冤枉路了。《华严经》,台湾开心法师启请,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启请,在台北韩馆长,他们三个人启请。我本来不想讲了,韩馆长往生前两天,要求讲《华严经》,我安慰她,答应她了,希望她病赶快好,没有想到两天之后她走了。这个信息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知道了,他代表这三个人来向我请经,我就答应他。所以好像是一九九八年开始讲,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大概只讲到五分之一。所以照我这个讲法,一部《华严》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所以我不想讲了。我想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内容跟《华严经》没有两样,这部经讲一遍也要超过一千个小时。我们只一座两个小时,现在已经将近四百四十次,那就是八百八十个小时了。后面大概还有四分之一,我估计大概一千二百到三百个小时可以讲完。一天四个小时,应该在今年十月到十一月可以把它讲完。一部经就够用,不要贪多嚼不烂。可是有同修说,希望《华严经》能够留下去,帮助以后学大经的人。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我要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这经太大了。所以一切都看缘分,我还有这寿命我就慢慢讲;阿弥陀佛要我去的话我就早早去,我一切随缘,我不攀缘。

所以看到普贤菩萨这个弘愿,我们一定要记住,供养当中确实法供养是第一。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功德大,所以法供养不可思议。普贤菩萨举出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如说修行」,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统统能做到,这就是供养。我们能够把《无量寿经》所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无量寿经》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是我们真正供养阿弥陀佛,真正供养释迦牟尼佛,真正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真供养。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利益众生供养」,最重要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完全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桩事情难,可是你要想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非这么做不可。你起心动念还有自己、还有名利在里面,极乐世界去不了,佛念得再好,你的善根福德有欠缺。《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放下,贪瞋痴慢疑没放下,你怎么能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之前,这个业可以带;遇到这个法门之后,天天还干这个不行,这带不去了。现在我就改过来了,从前的旧业可以带去,没有问题;现在天天干,这个不行,这个带不去的,所以这些道理要懂。这个几句经文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得真干才行。

利益当中最大的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用我们现前的话说,帮助众生认识极乐世界,帮助众生认识阿弥陀佛,这个太重要了。他真有认识,他信心就建立,他不怀疑,他也就真的能放下,功夫全在他放下多少;没有放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放下多少,从这里看到他的信心、愿心有几分,这个东西骗不了人。最重要是不要骗自己,骗人有过失,骗自己的过失比骗人要加重十倍都不止。人不可以自欺,自欺,佛菩萨最忌讳的,人不可以自欺。欺别人是过,欺自己是罪,那是什么?愚痴蒙昧,他才造这种罪业。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来讲经。讲经我不会讲,你一发心就会,为什么?佛菩萨加持你。你不发心,佛菩萨不会加持你;你一发心就会了,佛菩萨加的,真的不是假的。每个讲经的人都有这个经验,不论是出家、在家,我三个老师,两个是在家的,只有章嘉大师是出家的。李老居士告诉我,讲经天天要准备,可是准备那些东西,上了讲台统统用不上,不知道智慧从哪里来的。不但是他,许许多多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现象,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讲了五十三年,你要问我讲些什么东西,我完全不知道,好在现在有录音、录像,我要不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讲些什么,自己所预备的跟在台上讲的不一样。预备确实是自利,上台讲是利他,在讲台上决定得三宝加持,这是大好事。现在佛经没人讲了,只要你肯发心,佛菩萨就加持你、就保佑你,所以一定要发心。有人比我讲得更好,我就向他磕头礼拜,把座位就让给他,我在下面洗耳恭听,做影响众,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样子做法,佛法才能够兴旺,把嫉妒、障碍一扫干净。所以佛弟子时时刻刻要想到,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就对了。

除这个之外,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印经流通法宝。印光大师,四众的供养,他没有做别的事情,就一桩事情,印经。他的供养多,所以他搞个印刷厂叫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自己印,自己出版。很多书都是自己作序文、自己校对,怕有错字,所以弘化社的本子可以说是近代的善本书。什么叫善本?里头很少错字,校对很精确,印得很清楚,纸张好,装订好,让人看到生欢喜心,这是善本。他老人家做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他的。所以不要把钱去盖庙,盖庙是什么?那钱都埋在地上。庙盖大了,很多人想来争、想来抢,你不叫造业吗?印书好,他要我都给他了,我本来就是送人的,我送、他送不都一样吗?所以印祖交代我们后人建道场建小茅蓬,大家在一起共修的,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这样小小的一个小地方,费用很有限,二、三个护法就够了,不要去求人,安心办道。讲经十几、二十个人听,够了,不少人了,天天在一块修学,将来这二十个人个个往生,个个成佛,无比殊胜的道场,愈简单愈好。我在香港,这次的缘不错,有位居士要买一栋大楼供养我,给我做道场,可以住二十个人,符合印光大师的标准。可是我跟他讲得很清楚:我有使用权,你有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就是借给我用。省事,不要所有,借用,这个房子有什么破损修理,你修,与我不相干。里面所有一切费用开销,你拿,水电什么你拿,我不管,我只使用这个场所,天天在这个地方念佛、讲经就好,大家在这学习。

我们不用了,你统统拿回去,大家都不争了,这个道场是有主的,争不到,人家有所有权,我们很省心省事,这个行。他送给我,我不要,为什么?那开销很大,我到哪里去找钱?那个事情可不能干,那对我们自己损失太大了。纵然有十方供养,十方供养钱花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罪过,道场没有真正成就人,怎么交代?这个道场真的有几个人成佛,行,那供佛、供养菩萨;要没有真正修行人,消化不了,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祖师大德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就知道佛门的钱多重。十方善信把钱给你,是希望你给他修福修慧,你是不是真的给他修福慧?如果不是真的,将来统统要还债。因果里头讲得透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相信,所以不敢乱要人一分钱。一般人不明了这个道理,看到这些钱财就生欢喜心,错了,这个东西是叫你下地狱的。凡是拿着佛法求名求利,后头的结果都不好。我过去讲经也提到过,宁愿出去做叫化子讨饭,人家给你的,他是布施,不希望你报答的。佛门的供养他是求福求慧,这碗饭在世间各行各业里是最难吃的一碗饭,不好吃。所以有些年轻人想出家,胆子真大,出家不能成佛的时候就下地狱,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做个好出家人,三宝加持,那真是修大功德,积功累德没有比佛门更殊胜的。

所以「利益众生」,这四个字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要真干,不能搞假的。决定不能拿着佛的招牌去骗人,每一分钱都要用得妥当。我这一生当中,只有我们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我能信得过他们。每天人家捐钱的收入、支出跟银行,随时你去查帐都能对得起来,这是不能够随便错用一分钱,简丰文居士做到了。基金会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是每个人法喜充满,果报殊胜!果报不在这一生,来生的果报殊胜,如果不求往生,来生在天上人间是大富大贵。真的替三宝服务,为佛菩萨做事、为一切众生做事,这就对了。「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是代佛摄受,佛摄受一丝毫勉强没有。现在一般宗教讲拉信徒,佛拉不拉信徒?没有,佛谦虚,真正的讲,佛是谦卑,绝没有傲慢的习气。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标志是幡幢,悬挂在树上、在树顶上,那就是标志。也就像广告一样挂上去,有人看到了,知道这个地方佛今天讲经,喜欢来听了,自动来的,不是到外头劝的。所以,幡幢宝盖供养是什么意思?就是传递信息,扁的叫幡,圆形的叫幢。譬如讲《无量寿经》,上面写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像个幡一样,这个挂在上面,今天这是讲这个经,人家一看,讲《无量寿经》,喜欢听《无量寿经》他就来了。不宣传、不拉人,都是你自动的。我这活动不能不告诉你,告诉你,你欢喜就来,你不欢喜,一点勉强都没有,这是正确的,不去劝人。

所以从前道场都是这样的,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也是这样的,所以寺庙都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就是挂这些信号,讲什么经,幡上写上经的经题。人家一看,今天有《金刚经》,喜欢《金刚经》他就来了,都是自动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里面有不少信徒,有茶水供养,他们自己带着茶叶、带着茶壶,提着来的时候供养大家茶水,这来修福。都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这个里头绝对没有名闻利养。佛法要兴,还得要走老路子,不走老路是不可以的。今天盖了许多这个道场富丽堂皇,这些道场不能修行,为什么?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重点。那个地方可以做佛教博物馆,不可以修行,修行还是住茅蓬。茅蓬最好自己盖,古时候住茅蓬,出家人都自己盖,砍几棵树割一点茅草盖在上面,都是自己做。百丈大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就是出家人自己搞农耕,吃的东西自己种,有个一亩、两亩地就够了。如果有个道场不超过二十个人,大概五亩地就可以,这个生活就不成问题,种点粮食、种点蔬菜自给自足。要从这样子佛法才能够复兴,这个道心才能够建立,出家没有道心他就造孽,要有道心。

尤其是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科学家告诉我们,将来肯定有粮食危机。我们听到能够相信,为什么?地球上气候的变化,这两年全球粮食都在减产,而世界上人口还在增加,将来肯定有不足的那一天,我们心理上都要有准备。尤其现在农耕用农药、化肥,这个事情麻烦,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就是种这些东西是好看没有营养,吃这些东西可能还会生病。所以现在很多人重视有机食物,什么叫有机?没有农药、没有化肥,自然生长的,还是喜欢这些,正确的。我们在澳洲,澳洲土地很便宜,买了不少土地,做什么?做农耕。我们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我们采取老方法。出家人不会做这些东西,我们就雇农民给工资给他,他长年替我们来耕种,我们每个月发工资给他,他也很欢喜。第一期,我们实验的主食,小米,今年收了一万三千公斤,这头一次成功了。现在我们种小麦、种水稻,主食方面种马铃薯,像番薯、玉米、花生都可以做主食。蔬菜,我们一个很大的菜园,已经经营十年,每天可以供养三百人,做法会的时候可以供养一千人,这我们吃得干净、吃得放心,自己种。请农人来帮助我们种,我们自己也学习,慢慢就熟悉,就学会了。佛法要复兴,不走老路不行,要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我们要懂得回头。

「代众生苦供养」,这是《还源观》上四德里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无论怎么样的辛苦都要给众生做样子。释迦牟尼佛是最好的榜样,一生干的就是代众生苦,这个我们不能不体会到。持戒是桩苦事情,他还要持戒吗?他不需要了,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何必还在事相上斤斤计较?用不着!用不着还要照做,做给什么?做给初学人看的,全是为摄受众生、为利益众生。他要是不做,怎么能教别人持戒?他自己要是有一点点不善,怎么能教别人十善?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感化别人。自己没有做到,光说没用处,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你的教学就统统失败。世间圣人孔子、孟子教学,他们的成功,没有别的,就是先行其言,他想说的先做到了,他们的事业才一帆风顺,才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到后来感动帝王,把他的教学推动到全国,绵延了两千多年,这是大德!没有别的,也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听老人的话、听圣贤的话。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也不是自己,古佛所教的,世世代代承传,没有自己。这清凉大师引用佛的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告诉人,他一生讲经教学,自己没说过一句话,全是古时候诸佛菩萨所说的,我没有在古佛说法这个经典上多加一个字,古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比孔老夫子说的「述而不作」还严格,他连一个字都不加,一个字不减,完全照讲。这个我们能信得过,为什么?明心见性,古时候诸佛明心见性,现在成佛了也明心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自己说的跟古佛说的一样,古佛说的跟自己说的也一样。为什么?都是从自性流出来,这见性的人才做得到。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你看所说的这些法记录下来成为《坛经》《坛经》跟大乘佛法,你去看完全一样,他不认识字,他只是自己讲,别人记录下来。所以普贤菩萨讲这几种供养,这是题目,每条里面境界都是无量无边、深广无际。头一个是最重要的,是根本,「如说修行」,你要不依教修行全是假的。真正依教修行,你一定要懂得利益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切诸佛菩萨所共同修学的宗旨。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是为利益众生的,绝不是为利益自己,世间名闻利养与自己毫不相关。

摄受众生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众生相信净土、相信极乐世界,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是究竟圆满的摄受。真的帮助一个众生成佛了,这个功德多大!菩萨不居功德,不居功德,功德就称性,称性的功德是大圆满。自己居功,功有限,不大;不居功,功就称性,称性是圆满的。能吃苦,愿意吃苦,其它的愿你才能够做到;许许多多人发愿不能兑现,是因为怕吃苦。不能吃苦,一点点委屈都不能受,怎么行?现代这个时代做好事难,做坏事容易,做坏事很多人赞叹你,做好事很多人障碍你,不容易。所以今天做好事,比过去这些祖师大德、比释迦牟尼佛还要苦,都能忍受,还要继续不断的去干下去,干到死为止。所以欢欢喜喜代众生苦,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多少人讲地球会毁灭,陆地会沉到海洋,高山会崩溃,冰川会融化,这些灾难好像逐渐已经逼近了。能不能救?大乘佛法说是能,心念端正,灾难就能化解。我们要从自己端正心念,从自己改邪归正,从自己断恶修善,救自己就能救众生、就能救地球,要真干!这个事是个苦事情,代众生苦不能不干。我们干这些苦事,谁赞叹我们?佛菩萨赞叹、诸天善神赞叹。为什么?他们知道,世间人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