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六集)  2011/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二十二面倒数第二行,从经文看起: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念老在批注里面说,「右章全是《唐译》经文」,这三行经文,完全是从《大宝积经.无量寿会》里面节录下来的。「魏唐两译」,魏是康僧铠的译本,三国时代的曹魏,这两个译本「似为同一梵本」,这个梵文原本好像是同一本。「但此段《唐译》经文,系统分明,文富义深,远胜《魏译》。在翻译比较来说,唐译的这一段比魏译译得好。《魏译》则分散于本品首尾两处。于上辈之前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其国,即得往生。但复于下辈文中曰: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这是魏译跟唐译做个比较,我们就晓得,我们刚才念的这段经文完全是唐译的。两种一比较,我们就晓得,唐译的本又简单、又清楚,这就是翻译的殊胜之处。

我们先看念老的注子,他引用魏译,「上辈之前」,有这么几句话,「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诸有就是指六道众生。六道叫三有,欲界有,他有欲界的因果;有色界有;有无色界有,这叫三有。有因当然就有果,果就是六道轮回。法界里面因果是真的,我们在一起学习大乘经教,这个问题讲得很多,也讲得很透彻。因果从什么时候起?佛告诉我们,宇宙的源起,这源起只有大乘经上讲得清楚,我们看到许多的学术信息,都比不上大乘经教。大乘经教,可以用唐朝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来做例子,这篇用现在的话来说,论文。贤首国师这篇论文文字不长,义理非常的深广,总共有六段,前面三段就是讲宇宙、万法、生命跟我从哪里来的。宇宙、万法、生命是属于依报,我是正报,经教里面讲依正,我们一定要知道,正是讲自己,自己之外的全叫依报。依报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这是我们人事上的依报,就是说我们的人事环境,都是我的依报,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虚空法界也是我的依报,依报跟正报同时起来的。怎么起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一念不觉没有因,什么原因一念不觉?没有因,佛称这个叫无始无明,这就是一念失照。

大乘教上常讲「照见」,照见是智慧;失照,照失掉,失掉就是迷了,这一迷,妄心就出现。从真心里面出现了个妄心,这妄心真的就是造物主,就是阿赖耶出现,阿赖耶里面有三细相。这个可以说是自然现象,也能讲因果现象。所以第一个,这一念不觉没有因,没有前因,虚妄的,根是虚妄。阿赖耶出现之后,宇宙就出现了,宇宙是阿赖耶的现相,阿赖耶有三细相,这佛经上说的,这三细相都是属于自然现相,没有人为意识在里头,叫无为法,它不是有为法。一变成阿赖耶就叫有为法,第一个是无为法,第二念就是有为法。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二念是因,第三念是果。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第一念没有因,第二念,第一念是它的因,你看因果从这里开始。因果还在宇宙发生之先,这怎么没有因果?所以大乘教里面用六个字总括一切法,这六个字就是性相、理事、因果,性在哲学里面讲是本体,相是现象,现象是从体里头变现出来的。阿赖耶的业相,今天科学家所讲的能量,能量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佛知道,能量是从自性里面来的,自性虽然什么都不是,但是它有能量、它有智慧、它有德能。就像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能是德能,万德万能,这万不是数字,是赞叹,无量的德能,不止万德万能。有无量的相好,我们看天上的相好,佛国的相好,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相好,统统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

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本有的智慧、相好,现在被埋在烦恼、妄念之中,它透不出来,它不起作用。不是没有,有,它有障碍,这障碍去掉之后它就统统发现,它就起作用。三种障碍就是三种烦恼,佛说得清楚,第一个叫无明烦恼,它是最深的一层,最不容易断。无明,用我们浅显的话来说,就胡涂、没智慧,愚痴、胡涂。十法界的众生个个都胡涂,都没有智慧,被烦恼盖住了。第二种烦恼是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比喻这烦恼多,这是什么?妄想,妄想太多,妄念纷飞。第三种就很粗很重,叫见思烦恼,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不了解,你想全是错误,你的看法也是错误,没有一样是对的,全错了。这三种烦恼统统具足就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能够把见思烦恼断掉,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从心想生,什么心想?错误的心想产生这个幻相。这个幻相是果,你想错了是因。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在《华严经》称之为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什么都要执着,执着成了一个习惯,经上听,听了不少年,听懂了,知道执着,可是起心动念还是执着,这是什么?习气。习气又变成现行,变成眼前的造作,这就是众生堕落在轮回里头,为什么出不了轮回真正的原因。

我们可以不执着吗?真的可以。我们同学当中,现在我们看到胡小林在练习不执着,山珍海味吃,大便也吃,真练习,不执着。不执着的人,心就平等,平等就升级了,平等心现前是菩萨。他在哪里?他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的上面两层,下面两层是不执着,上面两层是不分别。上面是菩萨、佛,下面是声闻、缘觉,也就是我们讲的下面两个是小乘,上面两个是大乘,他升级了。虽然他平等心现前,没分别了,他还起心动念,这个难,起心动念叫无始无明,什么时候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有起心动念就有,没起心动念就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你到哪里去?你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就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里面的居民个个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我们中国大乘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住在这里头都是大彻大悟,都是明心见性,《华严经》称他们为法身菩萨,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是真佛,比十法界高。为什么不称他佛,称他作菩萨?因为他们还有一尊佛在,那一尊佛是他们的老师,那一尊佛是真佛示现的,我们称他为法身佛、法身如来。

四十一个等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还有个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报土,他们住的是报土,一真法界。就是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现象都永恒不变,人不衰老、不生病,永远健康、永远快乐。时间多久呢?就寿命多长呢?三大阿僧祇劫,真正是无量寿。三大阿僧祇劫之后,那又是什么个现象?给诸位说,实报土不见了,就实报土没有了。我们就体会到,实报土的存在,无明烦恼断了,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所以实报土是无始无明烦恼习气变成的,习气没有了,这个境界就不见了。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下头没有说实报土除外,没有讲这个,意思就是实报土也包含在其中。最后一个,那是真的,不生不灭,那是什么?常寂光土。实报土不见了,现前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真如本性,完全回归到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它妙就妙在此地。它不是物质现象,它没有物质,它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这是说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它什么都不缺?它能现,它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它什么都不缺。它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它能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国土,无量无边的依正庄严它能现,这个道理太重要了。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这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大乘经里头有,比现在科学、哲学还要高明,它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

一丝毫迷惑都没有,这个地位叫佛陀,你能证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希望你能够证得这个境界。现在我们读大乘经是听说,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我们对这回事情也有几分了解,但是没有证得,证得就成佛。证得的秘诀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就证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放下就成佛;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的方丈室,听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彻底放下,放下就证得了。这桩事情,章嘉大师告诉我好几次,我的印象很深,「佛法知难行易」,你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真难;你要真干,想证得究竟的果位很容易,放下就是。这桩事情,一定要真干,在哪里干?在生活当中干,特别是人事环境。会修行的人了不起,会修行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他的大道场。为什么?没有境界你修什么?在生活当中去修行,修什么?不再挑挑拣拣,就修这个,把分别执着丢掉,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

修什么?修我们自己习惯里面,合意思的很好,不合意思的就不好,这是毛病。什么毛病?分别执着,合自己意思的就好,不合自己意思就不好。自己意思也没标准,今年喜欢这个,明年喜欢那个,它不是永恒的。你看现在男女两个人好了结婚了,过了两天离婚了,会变,不是真的,是假的。过去因为有伦理道德的教育,还有个标准,所谓不管怎么变还不离谱,距离标准不太远;现在标准没有了,古圣先贤的标准都被人否定了,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乱套了,乱套得的果报是什么?六道里头只有一道地狱道。有标准才有六道,没有标准只有地狱道,除地狱道没第二道,你说多可怕。现在讲无信,人无爱,他不爱自己,他怎么会爱别人?因为他不爱自己,所以对他父母不爱,对他兄弟姐妹不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地狱罪业,《地藏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不学佛的人那没法子,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你要真学你就得真干,学佛的人多,假的多,真的少,真的多就好了,假学佛不是真学佛,名利现前他还是放不下。这是什么?这都考验你,高名厚利摆在面前,佛法忘掉!所以他不是真的。什么东西重要?佛菩萨知道,学佛重要。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有一次老师举个比喻,你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你在讲堂听经,听了很欢喜,突然有个人来告诉你:你家里失火了。你怎么样?心慌意乱赶快回去救火去了,你还是家重要,佛不重要。如果真的知道听佛法重要:我正在听佛法,火随它烧去,不要理它。那是真的,一百个学佛人当中,一个找不到,每个人什么东西最重要?身家性命最重要,怎么能入佛境界?不但不能入佛境界,佛经的意思没听懂。真听懂了,他的想法、看法跟世间人不一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大菩萨为求一句偈能够舍身命,你听一座经,家里房子烧掉,你还舍不得,那你跟菩萨比差远了。这就是什么?真假、轻重不能分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你家房屋财产是假的,身是假的,你留恋这个干什么?我们今天遇到佛法里第一真实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能缺课吗?舍命我也不肯缺课,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才能够契入境界,往生才有把握,往生就是成佛。

所以,六道众生什么最可贵?佛给我们是最可贵的。知道的人太少,境界现前还是被境界转,这样的人绝对大多数,我也是这样的人。我如何能保住不被境界转?战战兢兢,外面这个力量太大太大了。真能持戒、真能吃苦,我愿意我这一辈子吃苦,我到极乐世界就不吃苦了;我这一辈子要是忍不过,我还想享受,六道轮回的苦就有得受。这个事实摆在面前,你得看清楚,你不看清楚吃亏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你在恶道受苦,谁都不能代替你。唯一的一个办法,天天不离开阿弥陀佛,天天不离开经教。我们在这个地方,别的执着都放下,对于经教、对于阿弥陀佛决定要执持,要执着、要保持,我们这一生就得度。现前生活随它去吧,有得吃就吃,有得穿就穿,没得吃、没得穿,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决定不分别执着,决定不起心动念,心是定的。大乘教里佛常说「佛度有缘人」,有缘人是什么?他真信、他真发愿、真干,这是有缘人,一般讲老实、听话、真干。不老实的人呢?随他去吧,学多少算多少,不要放在心上,你就很自在、就很快乐。各人有时节因缘,他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会成就。佛菩萨都不着急,我们着急有什么用?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度自己、成就自己要摆在第一,帮助别人是第二。要是把帮助别人当作第一,自己这一生不能得度,还搞轮回,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多少人在这一生有修有学,与众生有缘,广度众生,自己没能往生,做了多少好事到天道去了。天道有佛在那里教化,欲界天有佛菩萨在讲经教学,色界天也有,无色界天没有。那是个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世间,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人享福,现在人受罪。享福能舍得掉吗?能真肯干,统统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比我们现在还困难。谚语所说的「富贵学道难」,他舍不得离开富贵,所以他比我们困难。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状况,现在我们的生活非常满意,我们这叫小康之家,衣食不缺,没什么福享,但也没有很重的罪受,这小康之家,这是修学最理想的环境。我们的大雄宝殿、我们的佛堂,只有一个小柜子,那够了,诸佛菩萨统统在里面,与理相应,与性相应,与法界相应,这我们都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所以这些众生,「闻其名号」,这个名号是阿弥陀佛,西方世界弥陀德号,「信心欢喜」,听到之后真相信,真生欢喜心。「乃至一念,至心回向」,这里面重要的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心,一心是真心;二念是妄心,叫三心二意。一念是真心,一念,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一念,这叫一心。至心回向,至心就是真心,一念到极处,把自己所修习断恶的善根、修善的善根,绝不图世间的福报,不要,要什么?要求生西方净土,回向极乐世界。我为谁修的?我为了求往生而修的,这就对了;我为了求见阿弥陀佛、求亲近阿弥陀佛而修的,这对了。还有一个回向,回向众生,不为我自己,我为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而修的,这都是好的,不为自己。「愿生其国,即得往生」,康僧铠的本子里头这样几句经文。「但复于下辈文中」,由于这几句话也是魏译本,魏译本在中国流通量很大,我们早年学《无量寿经》都学这个本子。「其有至心,欲生彼国」,这就是前面讲的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或者是没有能力,做功德要有智慧、要有能力,还要有财富,还要有机缘,少一个条件都做不成功。四个条件具足,这个事情才能成就,叫众缘和合而成就的。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是应该要做的,在这个世间,可是怎么样?缘不具足,做不成功。四种缘都具足不是容易事情,这个地区众生要没有福报,它就有障碍、就有阻挠,让你事情做不成功。

「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这个很重要,一向专念好!这是别人阻挠不了的。为什么?这桩事情,是靠自己的缘,不靠外头缘,靠外缘难,这完全靠自己,求自己不求人。无上菩提心我们知道了,我们不要记很多,就记蕅益大师的(印光大师赞叹的)就好。对西方极乐世界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想去、真愿意去,这就是无上菩提心。我真想去、真愿意去,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好处是寿命无量,你健康长寿,你对身体不要操心了。第二个好处怎么?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你看第一个好处,你真是无量的福报,寿命是福报里头第一福报,第二个是天天听经,无量智慧。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法子,我这每天四个小时,在这个世间不错了。在极乐世界差远了,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才四个小时学习经教,其它二十个小时在打妄想,怎么能跟人相比?西方极乐世界,佛讲经不中断,大众听经不中断,一直讲下去,没有昼夜。诸位要晓得,极乐世界没有昼夜,它是光明世界,每个人身都放光,佛也放光,菩萨也放光,我们去往生的时候身也放光。不但放光,而且能放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妙极了,放光表法,放光也是说法。你要不相信,我们这个世间放光就说法,你看你走马路,红灯一亮放光了,红光你就不能走了,它不在说法吗?黄光一放,你可以准备,走的人准备停,停的人准备走,绿光一放通行了,它也放光。

西方极乐世界光色多,表法也多,它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消习气,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证果。光也说法,身也说法,树木花草说法,鸟说法,六尘说法,说法没间断,统统都会说法。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成就,自然的,没有设施,没有人去管它,你想听什么它就给你说什么,妙不可言。无论你喜欢哪种经教、哪个法门、哪部经论,到西方极乐世界,佛给你说,菩萨给你说,花草树木统统给你说,你能不开悟吗?你能不成佛吗?你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要不要去?经上讲得很好,十方诸佛世界都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他那个地方就这两种长处,一个寿命永恒,又不需要饮食,这饮食吃饭多麻烦,他不要睡眠,永远精神饱满。第二个就是佛说法,我们去闻法学习,一分一秒都不中断,一直到你成佛。你成佛之后,你不听法了,你就开始说法,又有一大批菩萨围绕着你,跟你学习,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阿弥陀佛在那里传法,你们得法之后,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传授给别人,辗转相传,无穷无尽。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个深法是甚深之法,就是这一句名号,能帮助你往生,能帮助你成佛,这个法太深了。我们是从隋唐这些大德那边得到一点信息,体会到名号深义。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建立的。这些祖师大德不是凡人,叫开山的祖师,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曾经在一起研究讨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是第一经、最重要的,这部经可以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找第一。找到了,真找到了不是假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些祖师大德们公认的,都承认,所以《华严》称为根本法轮。我学佛,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他说这部经是佛经哲学概论,包罗万象,佛法里面,十个宗派的思想都在里面。我对这部经就生欢喜心,常常想在心里头,想学,但是没有人讲,连批注的人都没有。只有两个批注,一个是清凉大师的,一个是李长者的,李长者的《合论》,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以后再没有人。清凉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三百多年。

当年我在台中,我得到这部《疏钞》线装本四十本,堆起来好高。当时我得到两套,我送一套给李老师,我们有八个同学联名启请,请老师讲《华严经》。希望把老师留住,让他在世间多住几年,经不讲完,总不好意思走,他接受了。开讲的时候我到台中去听,我听他讲第一卷,这第一卷听完之后,《华严经》我就会讲了。他在台中讲,我在台北讲,我讲的进度比他快,我一个星期讲三次,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所以我很快就超过他。那个时候年轻喜欢大经大论,不认识净土,对于净土相当陌生。老师是净土宗,是印光大师的传人,他把净土介绍给我,送我《印光大师文钞》。那个时候六十年前只有四册,《印光大师文钞》在台湾流通的,正编两册,续编两册。现在《全集》出来了,真难得,我们那个时候只看到前面两个部分。老师要我学印光法师,我把《文钞》读了一遍,很认真从头到尾看过一遍,对净宗有了基础的认识,不再排斥、不再反对了,相信了。但是这些经教放不下,这习气放不下,还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经教上,一直到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

第一次讲《华严经》,我们什么设备都没有,连个录音都没有。第二次讲的时候不但有录音、有录像,我们有录像,还在电视台播放,这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想这都是三宝威神加持,缘成熟了。但是在第一次讲《华严经》之后,真的回归到净土了,发现什么?发现《华严经》最后是归净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最后归极乐世界。我在台中学经教,大经学的是《楞严经》,在《楞严经》里面发现,「二十五圆通章」最后是归到观音、势至,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家知道这是净土法门,《法华经》也是归净土。我这才真正了解,《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如来在世普度众生的第一经,我才看到。然后听人家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彭际清说的,乾隆年间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这在家的大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是他作的,这个本子引用得很多。我们相信了,这个念头一转,我就把《华严经》停了、不讲了,《华严经》太长了。我就发心专讲《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讲了十遍。我想我一生就讲《无量寿经》,其它的都不讲了。

第二次讲《华严》,这也是个特殊的因缘。在台湾有一位开心法师,已经往生了,当年在世每次碰到我都劝我讲《华严经》。他年岁比我大,这老法师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要不讲,恐怕以后没人讲了。」第二次在北京,我去拜访黄念老,念老劝我讲《华严经》也是这个意思。这部经在佛法讲非常重要,彭际清居士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这三部经内容广略不一样,里面的宗趣完全相同。黄念老请我讲。第三次是韩馆长,她在往生前两天很恳切的要求我,我安慰她,我说「可以,希望妳病好了之后,我们再继续讲。」没有想到她往生了。一九九八年我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请我讲经,我就把这个事情跟他谈起来,他很高兴代表这三位,他正式来启请,所以《华严经》就在新加坡开讲。也讲了十几年,讲了四千多个小时,讲多少呢?大概五分之一,全经要讲下来,我估计要两万个小时。经太长,真的没有人学,听说要这么长的时间,都把人吓到了。你说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们这次所讲的,我预计今年十月底可以讲完,总共要讲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小时,大课程!全世界大学里头所没有的。我这次在澳洲,南昆大的校长跟格里菲斯大学校长来看我,问我最近的状况,我就向他们说明,我讲这两部大经。他们听到,都感觉得非常惊讶,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一门课程。

佛法确实大学问,必须要让学术界承认,要让科学家承认,才能在社会上发扬光大,不再说佛教是迷信。佛教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科学偏重在物质现象的研究,物质的范围不大,而且没有办法探究到彻底,所以科学就有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做得圆满。哲学也有哲学的困难,原因在哪里?佛经讲得很清楚,原因是他用的是妄心,就是用分别心、执着心、起心动念,这不能见性。佛法的高明,是把这些障碍排除,不用这个东西,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然就明白了。这是研究科学、哲学的人他们不明白。方老师是个哲学家,他的缘殊胜,遇到佛法,深入经藏,他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才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说出这句话来很不容易,如果没有契入境界这句话说不出来。他也真得受用,我从哪里看出来?一九七七年香港这边一位法师、一位居士,两个人在台湾听我讲经,听了一个星期,非常欢喜,邀请我到香港来讲经,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我来之前去看方老师,方老师有病得了癌症,谈笑风生,一点没有得病的感触,他满不在乎。我在香港讲经四个月,我回到台湾他往生第三天,我回来送他。这个什么?把生死看破、放下了,没有恐惧。不像别人一说自己有病就吓到了,他没有,若无其事。最后这桩,看到他对佛学的修养,他的受用。

底下这句话非常重要,「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句话很重要。今天我们看到,欢喜信乐的人有,不生疑惑的人太难了。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对菩萨都能造成严重障碍,何况凡夫?所以凡夫学佛,断疑比什么都重要,用什么方法断疑?听经。世尊四十九年教学,可以说百分之八十是帮助一般众生断疑生信,是为这个。另外百分之二十那是对于高层次的众生,大心凡夫,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众生,帮助他们提升境界。所以佛讲经的义趣,我们要能体会到,真正做到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换句话说,一般「住大乘,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也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的品位是跟上中下三辈,下辈平等。这个说法非常有理由,这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这一段讲的不是专修净土的,是修其它法门,有缘听到净土的殊胜,将他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显示出阿弥陀佛心量广大,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分别执着。对这一类的人只取一个标准,「心净则佛土净」,不管你学哪个法门,只要修到清净心现前,统统可以往生,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行。现在我们要问,修学其它宗教的,基督教徒能不能往生?伊斯兰教能不能往生?肯定能。为什么?只要你真修。你真修什么?真修你就有真善,你心地就清净,纯净纯善。听说西方极乐世界不错,很好,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一定也能得生。不一定要专修净土才能往生,好像不是修净土就不能往生,错了,不修净土统统能往生。所以经文第一句,「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什么叫大乘?最简单的解释,心量大的就是大乘,心量小的就是小乘;能包容的是大乘,不能包容的就是小乘;你就明白了,拓开心量就是大乘。

「唐海东元晓师」,海东就是现在的韩国,元晓师是韩国人,唐朝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他根据康僧铠的本子做了批注,这个批注叫《无量寿经宗要》。他在这个里面说,「下辈之内,说二种人,二人之中,各有三句」。他这下辈之内,是把这段经跟下辈合在一起,在我们这个本子把它分开,分做四段,魏本它是分三段,就是上中下三辈,下辈里面有两段。他说下辈里头有两种人,各有三句,「初人三者」,这就是下辈的三品,下辈上品、下辈中品、下辈下品。「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明正因」。往生的正因是发菩提心,因为净土是大乘,心量小的人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跟西方极乐世界不相应。所以他决定是大乘,心量大能包容。

「二者,乃至十念,专念彼佛」,这就是一向专念,「是助满业」。正因是引业,引导你到极乐世界,专心念佛这是帮助你的满业。满业是你到极乐世界之后一切圆满成就,也就是说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像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我们能够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投这个人胎这是引业,过去生中五戒的业。五戒得人身,中品十善得人身,在中国五伦五常得人身,这是个标准。可是我们都得人身,我们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地位不一样,富贵不一样,这叫满业。引导你投胎的是引业,到这个地方之后,我们人与人不一样,叫满业不相同。满业怎么修的?佛法里面说过去生中喜欢修财布施,你这一生财用不缺乏,修得多,得的多:修得少,得的少。算命讲你有财库,你财库是满满的,那你过去世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这一生当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赚钱,命里有。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你的财库空空的,无论做什么事业你都赔本,都不赚钱。命里注定的,这个要相信。命里注定的能不能改?能改,要你自己改,别人没有法子改,你要懂这个道理。《了凡四训》这本书度了很多人,这度世间人,这本书教你什么?教你改造命运。我没有财富,我也想得财富,这里头有道理,如理如法的去求,有求必应。你要不懂道理,你去求就坏了,不但求不到,你还造业,你要受恶报,你错了。所以命里有的决定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不来。

你要懂得道理,道理就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在经上教我们修这三种布施,你的财用、智慧、健康长寿你都得到了。我这个人要从命相上来讲很可怜,引业得人身没错,满业是既贫又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是什么命?要饭的命。我们中国人,叫化子,叫化子要饭的命,这么个命,我很清楚。寿命又很短,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很多人告诉我,我相信,我不忌讳。因为我自己想的,我家里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一个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过世,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一点都不疑惑。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我明白了,我父亲受那个报我亲眼看到,以后读《地藏经》,跟《地藏经》上讲的一模一样,完全接受。父亲是个好人,喜欢打猎,没杀人杀畜生,杀很多!我小时候跟他在一起,他打猎的时候,我跟他一起,那个时候我有十七、八岁。我也打了三年猎,学佛之后感到害怕,想到父亲那个报应,所以我学佛之后有机会统统放生,忏悔。我一学佛,六个月,明白了,我就素食,不再吃众生肉,吃素六十年了。

我做事情,三桩事情,人家供养我的钱,我做三桩事情。跟印光大师学,印经布施,这是第一桩大事,几乎所有的钱都这样用掉。第二个放生,第三个布施医药,医院里面,我捐医药费给它,这个医药费专门给贫穷人,没有钱买医药,我就做这三桩。我不要盖道场,一生没道场,我也不收徒弟,徒弟不好教、不好管,教不好、管不好,收徒弟造业。都是跟印光法师学的,印祖教导我们现代的人建道场别建大,建小茅蓬,大家在一起共修不要超过二十人,生活简单,二、三位护法就能维持,不操心。不要去化缘,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心在道上,能不被外面境界转。道场大了,人多了很热闹,道没有了,恐怕自己往生不了。祖师的话都是真话,都是为我们好的,我们读了这些书,看了他的遗教,懂得他的意思,他不骗人,他不害人。今天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明了事实真相最重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晓得,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只有这条我们可以做得到,其它的任何法门,好,不能说不好,做不到,这个法门可以做得到,这个法门我们能修得成功。善导大师说的,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万修万人去的法门。所以一向专念是助满业,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神通、道力、相好统统现前。又何况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

「三者,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是明不定性人也。」第三个,真想到极乐世界,真的求往生,这个愿跟前面一向专念合起来,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这一类往生的人,跟中辈、上辈不一样,中辈、上辈是定性的,他心无二念。换句话说,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干什么?就是念佛往生的,除念佛往生之外,什么事跟我不相关,叫定性。这是不定性的,不定性也能往生。

下面说,「第二人中,有三句者」,第二种人,就是这段经文上所讲的,「一者,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他也修行,他不是修净土,他修其它法门,或者是信仰其它宗教,心地善良、心地厚道,这样的人是有道德、有良心,善良的人。他听到这个法门,听到净土法门,听到念佛往生这个事情,听了欢喜,能相信,也喜欢,这个乐是喜欢,这有善根,虽然这一生他没有专修,他有善根。「此句兼显发心正因。但为异前人举其深信耳。」他对这个法深信,对于念佛深信,这跟前面人不一样,前面人是当发无上菩提心,这是兼显发心正因,因为他修别的法门,也发心求生净土。

「二者,乃至一念念于彼佛,是助满业。为显前人无深信故,必须十念。此人有深信故,未必具足十念。」不需要十念也行,也能往生,一念、二念、三念都可以,问题在哪里?深信心,所以这个「信」字太重要了。凡是出了问题的都在信心,信心太难太难,李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子,还不是说的信心吗?你在这听讲经,讲堂听讲经,家里有人来报告:你家房子烧掉了。这个什么?考验考验你的信心,你对佛真有信心,把佛看作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房子家里烧掉是小事,你还是专心在这听经,专心听经会开悟。一听说家里起火,赶快慌慌张张回去,说明你没信心,你在这听经的时候心都不专。有没有听懂?没听懂,专一才能听懂,不专一虽听没懂。听经的人很多,真正听懂的人可不多,一百个人未必有一个真听懂。从什么地方看?听懂的人真干,他没有真干可以说他没听懂。

下面黄念老有个批注,「窃按元晓师之说乃专据《魏译》。这是对的,为什么?这会集本元晓师没见过,他看到的本子是康僧铠的翻译本。「若就本经,则一念得生者,全因获得一念净心也」。这一念得生关键就在这一句,清净心,我们讲你是用真心念佛,不是妄心。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这个心里没有疑惑、没有杂念,就是真心;如果有疑惑、有杂念,就不能成就相应,佛是念了,但是跟佛不相应。什么叫跟佛不相应?跟你的自性不相应,跟你的真心不相应。弥陀净土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跟真心相应,一念净心是真心,净心一念也是真心。所以重要的是「从一心中,念佛一声」,你看看「顿即」,顿就是立刻,我们讲马上,「即与弥陀本愿相应」,这句话重要,跟阿弥陀佛通了,「故临终即得往生」,原因在此地。

「三者,以至诚心,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此就菩萨种性人也」。他不是不定性的,这个人我们就说世间好人,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一生怎么样?没有缘分接触到净土,老了、病了,快要命终的时候才接触到,能不能往生?能。只要他这些条件具备就能,一接触到他就相信,他就肯念,就真想去,所以一念都能生。这不是真正修净土的,修其它的法门,学其它的宗教,但他真的是善人,真的是好人。不是说只是修净宗、修大乘的人用真心,修其它的就没有真心,有,不是没有。无论修哪个宗派,无论学什么宗教,只要用真心学,统统管用,你临终听到这个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个个都能得生。这才是净土宗的伟大处,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所不容。你看造作五逆十恶罪业的人,只要你肯回头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真的是既往不咎,只要忏悔,只要回头是岸,阿弥陀佛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这真了不起。我们读了之后要把它学到,学到什么?在我们周边的环境,有毁谤我们的人,有羞辱我的人,有陷害我的人,我怎么样对他?跟阿弥陀佛一样既往不咎。他继续伤害我也不追究,一切都随顺,决定不能有一丝毫怨恨心,你就错了。

为什么?他为什么用这种态度对我?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过去生中我这样对待他,今天碰到一起,他来对待我,那正好不就报掉了吗?欢欢喜喜接受,报了这笔帐了了,好事,不是坏事。另外一种,他胡涂,他迷惑颠倒,他业障很重,他造作的恶业,原谅他,他没人教他,他不知道他自己是做错事情,原谅他,别计较,好好的对待他,慢慢等他回头再帮助他,这就对了。所以善因善缘我们遇到了,不生贪恋;逆境恶缘遇到了,不生瞋恚。这都是练功夫的地方,都是恩人,顺境善缘教我们在练习不贪,没有贪恋;逆境恶缘训练我们不起瞋恚,不痴、不瞋。没有这么多境界,你怎么修?你怎么会知道你功夫提升?不知道。天天在考验,天天通过,天天欢喜,考试都及格了。善人、恶人都是我的恩人,没有他们,我成不了佛,我也往生不了。所以这些人不但没有怨恨,我们总是存报恩的心,他真的帮助我,帮助我提升,帮助我觉悟,帮助我不再造业,帮助我坚定信心、坚定求往生这个意念。「此就菩萨种性人也。(正是《唐译》中住大乘者)」,这个住大乘者意思非常广大,不是说在佛门学大乘当中,不是的,一切时一切处里面,你见到心量大的、有慈悲心的、能包容的都是大乘人。

「盖元晓师谓下辈中有两种人:一者,发菩提心,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二者,闻法深信,乃至一念,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菩萨种性人。元晓师实已明察《魏译》下辈往生文中,品类不齐」,他看出来了。「试问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是殊胜智慧,应是何人境界?」这不是普通人。「故元晓师名之为菩萨种性人。既是菩萨种性,复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实不应限于下辈也」。念老这几句话说得好,他不一定是下辈,可能是中辈,可能是上辈,这个前面说得很多。所以对一切人不可以轻视,一定要恭敬,一定要欢喜,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