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二集)  2011/5/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3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八十六面,我们从倒数第六行看起,「又看此观经定善」,从这一句看起,我们把它念一遍,这是一段。

「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这底下有个括号,「古师谓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疏中复引《观经》十则,以证其说」。这个十则我们学了第八,后面还有两条。这一段最重要的意思,善导大师为我们说明,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全是为凡夫,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有分。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无比殊胜圆顿大法。

三辈上品是遇大凡夫,什么叫大凡夫?心量大的人,中国古人常讲量大福大,这叫大凡夫,古时候翻译为大心凡夫;起心动念不想自己,常常想别人,想天下后世,这一类的人称为大心凡夫。小凡夫心量小一点,起心动念想自己身家,想自己的身,想自己一家,想自己的族群,心量没有拓开,没有用平等心去想一切众生。下辈的就是恶凡夫,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不善的,这一类的凡夫。也就是说,六道凡夫各个都有缘,生上中下三品,总在他自己用心不同。善导大师这些话也不是随便说的,《观无量寿经》可以作证,他在《观经疏》里面讲了十条。

第九,我们今天从第九看起,「如像观中说言,佛告韦提,诸佛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者,是其九证也」。这是观像念佛。观像念佛,塑造一尊阿弥陀佛像,是你最欢喜的、你最爱的、你最尊重的这一尊佛像,你常常看它,印象就深刻了,每天看它,不离开它。所以观像念佛不容易,要很大的福报,为什么?你很清闲,没有工作,又有很多人照顾你、伺候你,你才有这么大的福报,每天在佛堂看佛像。你离开佛堂,这个观像就断掉了。所以它不如观想。观想,佛像不在面前,常常想着佛;观像,你要时时刻刻看着佛像,心里头有佛,离开像就没有了。所以观想跟观像,一般人都把它连起来,让忆佛念佛不至于中断。最后一条,「如九品之中一一说言为诸众生者」。这句话重要,总说明了十六观都是为众生,没有说是为地上菩萨,为某一个阶层修学证果的人,没有这个说法,全都讲的是众生,为诸众生。

大师举出这十种证据,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正确的,就是上三品决定是大心凡夫,心量大的、慈悲心重的,念念都想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小凡夫心量小,也愿意帮助一切众生,但是他的心量没那么广大。第三类是造作不善,自私自利,乃至于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遇到善知识,忏悔业障,回头向善,念佛也能往生。这个说法好!特别这讲下品,说得详细一点,下品人。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临命终时缘太殊胜,遇到善知识,善知识劝导他。这个里头有条件,第一个是遇善知识;第二个,善知识劝导他能接受,接受之后他真正忏悔,知道过去错了,真信,真发愿求生净土,他也能得生。这是下三辈的。到彼华开,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方始发心,发菩提心。所以说何得言是。这下面有批注,古大德认为,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刚刚开始。善导大师说,何得言(你怎么可以说他)是始学大乘人?那我们知道,造恶业的人临命终时,听到善友劝告立刻能回心,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原因是什么?他过去生中,宿世曾经学过大乘,曾经修过净土,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缘,就是因缘没有。他还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埋在那个地方,他的恶业把它障碍住,不起现行。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这缘,遇到因缘,善知识一劝,把他阿赖耶识过去的善根引发出来。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劝导众生,他不相信没有关系,哪怕他看到佛像,听到佛菩萨名号,古大德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是什么?那就是他善根福德种下去了。现在恶业习气很重,它不会发芽、不会生长,但是种子种下去,来生后世遇到缘他就成就了。这就是为什么造佛菩萨形像会有很大的福报。念佛的声音,高声念佛,让周边人都听到,他也种了善根,道理就在此地。修福的人,见佛像的人,闻佛号的人,是不是现前就能得利益?那看他的善根,看他的福德,如果他一听到、一看到,他就真的能够相信,真的能够发愿,想求生极乐世界,那他的善根就发现,善根福德就现前,他这一生就很有可能往生。这个话要听懂,「很有可能」,不是绝对的。怎样才是绝对?那个心坚定,我这一生非去不可,他就一定去了,要下这样的决心,非去不可。要知道,我们的心一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我们有这样的决心,阿弥陀佛怎么能不接引?他不接引,那他那个愿,发的那个誓愿不就不能兑现?他发的誓愿是要接引十方一切愿生净土的人,我们真愿,真想这一生去,这个缘就成熟。换句话说,对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决定不能有丝毫的执着,要彻底放下。

凡是念佛人,念得很好,临终不能往生,原因是什么?他的情执没断,他还贪恋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放不下,这个事情麻烦!我们只要冷静去观察,真正往生的人,绝大多数是什么?贫穷人家,他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一生过这个苦日子。这个世间之苦,娑婆苦,他真尝到了,真不想再吃这个苦头,他真想去,所以他就真去了,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富贵人家学佛,反而走的时候走得很辛苦,未必往生。为什么?贪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还不错,还很好,还舍不得离开。这就是富贵人比不上贫穷人,贫穷人现在苦,将来得乐,到极乐世界去得乐;富贵人现在享乐,将来要搞六道轮回,没有办法这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这一桩事情我们一定要慎重来处理,换句话说,要念念放得下。

富贵生活有没有没有关系,有,可以享受,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有乐受就坏了,有享乐的受就坏了。为什么?你造业了。享受,知道这是苦,知道这是空,也就是佛经上常讲的苦空无常。看到所有的享受,皆是苦空无常,你心就不染了,这叫真修行。真修行不一定要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是对业障很重的一种增上缘。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现的,绝对大多数的人,富贵人放不下,就是他那个乐,享乐的乐受,他认为有快乐。佛告诉我们,三界统苦。八苦是苦苦,享受你要晓得坏苦,你不能够永远在享受,总有一天你要放下,你放下就觉得非常痛苦。你平常就晓得,这种享受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你就不受染污了,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高级凡夫,这六道众生,他不需要佛教导他,他就知道、他就觉悟,这是大凡夫,他就晓得苦苦、坏苦。所以他的心境坦然,万缘放下,苦乐忧喜舍之受他都是自然的,没有一桩事情放在心上,以平等心来承受,真修行人!

知道身为苦本。为什么造业?为这个身。古往今来,哪一个造业的人不是为身?所以有一等高级的聪明人,他不要这个身,他就不造业了。六道里面,无色界的天人,那叫高等凡夫,他不要身体,无色界。佛度化众生只能度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面没有佛。为什么没有佛?他不需要佛法,他不接受佛法,他们自己认为已经成佛了,已经得大般涅槃了。这是一个错误,以为那就是佛境界、就是常寂光,误会、误认了。那个寿命真长,佛经上告诉我们,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我们想想,一个大劫是什么?是这个宇宙成住坏空一次。这个宇宙成住坏空八万次,那是多少年?那多长的时间!这是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可是还是有到的时候,时候一到,他定功失掉,阿赖耶里面的烦恼习气又现行了。这一现行怎么样?现行又去搞轮回去了。佛说他那一种叫行苦,行苦是什么?不能永恒保持。寿命没到的时候,他一点苦都没有感受到,真的,就像诸佛菩萨那种清净的喜乐,它不是刺激。可是时候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明了,明了迟了,来不及了,他一觉察,他的寿命已经到了。所以佛说三界,欲界三种苦都要受,苦苦、坏苦、行苦;色界天人他们没有苦苦,他们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人苦苦没有、坏苦没有,他有行苦,就是他保不住。佛给我们讲的是真话,是诸佛如来亲证的,这都是事实。不是比量、不是非量,完全是现量境界。

大师引用《观经》上十条,证明他的体会、他的认知是绝对正确的,也就是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慈悲到极处。所以末后总结起来讲,「大师直示,极乐九品莲台,均是浊世凡夫往生之位」。四土三辈九品,全是五浊恶世这些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位。地位真的有高下不同,高下不同就是前面善导大师最有名的这一句话,「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那我们想想,我们太幸运,我们遇的缘太殊胜。自己学了佛法懂得了,慢慢大心发出来了,这是你本身。我们遇到大乘、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又遇到夏莲居的会集本,遇到黄念祖的批注,这个缘太殊胜,这个地球上有几个人遇到!遇到了你真信,你真肯发愿往生,你就决定得生。因为对于经教了解的程度不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位比较低,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对于经教熟悉、通达、明了,你的地位就高;如果不但通达明了,而且身体力行,我真干,那你地位就更高,你就变成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心大、解大、行大,他就变成上辈往生。

所以经教里有个比喻说,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不如这个世界修行一天,这个世界不错。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平平稳稳的上升,这个世界是高高低低,起伏很大,上也快,跌下来也快,是这么个环境。像行船一样,极乐世界是风平浪静,这个地方是大浪、波涛,你能够禁得起考验,到极乐世界就大幅度提升。那我们的环境就是我们的考验。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可以居住一个很好的环境,也可以居住一个地方一生不下山,他做得到。他没有做这个示现,他示现一个流浪汉,居无定所,天天搬家。实在是,他表演的恐怕就是表演这个大灾难。我们过去逃过难,跟日本人八年抗战,天天逃难,居无定所。八年走了十个省,完全是两条腿走路,没有交通工具,走了几万里。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这些。换句话说,我们将来会遭遇到这样的困境,要不然他为什么这样表演?我们习惯这种生活,到那个时候你一点苦都不感觉,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养尊处优习惯了,那他就觉得是受大罪,他受不了。

我们天天在受,每天在受,必须在习惯当中要养成什么?如如不动。眼见色相,不被色相干扰,我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用什么方法清净?默念佛号,这个方法好,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自然就有能力,不受干扰。在干扰的环境当中不受干扰,这叫真功夫。一定要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定要有慈悲心,怜悯这些迷惑颠倒造业的众生。念念希望我们自己做个好样子,让他感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众生的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颠倒,造作不善业;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对于一切法的真相通达明了。迷的人完全为自己,自私自利,今天所谓是以人为本,他就以他个人为本;觉悟的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觉悟的人,我相在不在?在,人相也在,众生相也在,寿者相也在,怎么说无?不执着,知道这些相是幻相,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楞严经》上说的,「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

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给我们示现的,这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教我们学习,让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不生烦恼,只生智慧。顺境善缘生智慧,逆境恶缘也生智慧。所以到那个时候,你的心充满一片慈悲,充满一片感恩,这就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没有不感恩的时候,念念在感恩的世界,念念在欢喜的世界,喜乐世界。度人是度自己,利人是利自己,方便别人就是度化众生,佛家讲善巧方便。《还源观》的四德,第一个讲「随缘妙用」,随缘妙用就是善巧方便,方便是随缘,善巧是妙用。为什么?提升了自己,也提升了别人,这叫善巧。

「唯因世间遇缘有大乘小乘之差异,故往生后有上辈中辈之不同。净宗乃最极圆顿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圆解圆修,则与常人日劫相倍」。什么叫日劫相倍?圆人修一天,等于平常人修一劫,不能比!为什么?平常人业障重,烦恼习气重,一点一滴斤斤计较,到哪一年你才能得清净平等心?这话是真的。修行的功夫是什么?就在经题上,你得到清净没有?得到清净你就是阿罗汉,在《华严》,你就是十信位的菩萨;得到平等心,你提升了,你是十信里面的佛菩萨;得到觉,那你超越十法界,你是实报土里头的法身大士。一个比一个高。圆人在一生短短的时间里面,就能把自己从最低的品位提升到最高的品位,这是大根大器。首先要学个「大」,大是什么?大能包容,能包能容这叫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不能包容。上面能包容诸佛如来,下面能包容恶道众生,平等对待,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样的人修行,跟那个有分别、有执着人修行那不能比,这样人修行一天,等于有分别、有执着的人修一劫。所以为什么经典里面,在在处处劝我们发大菩提心,道理在此地。你大菩提心一发,你修一天,别人修一劫;你修个几十年,确确实实用净土来说,从下下品你就修到上上品。不是难事,真是在遇缘不同。你把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了,哪有不成功的!

经教不能一天丢开,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是小凡夫。小凡夫变成大凡夫,这里头的秘诀就是不离经教。我天天听、天天学,不在多,一部经也行,重复的学,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看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秘诀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一般讲来十年,中国古人常讲「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普通人的根性,应该是三、四年就得定,清净心得到了,三、四年的功夫可以不受外头境界感染,这得定。定个三、四年开悟了,纵然不能像释迦牟尼佛、像六祖惠能大师大彻大悟,你得到大悟是可能的。那不是小悟,大悟,不是彻悟,大悟。大悟是什么境界?大悟是十法界里佛菩萨的境界,彻悟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你看,能够把我们从六道凡夫地位,提升到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地位。我们一生当中能做得到,问题就是怕你不肯干。

从哪里干起?从真信干起,我对经教真信,我一点都不怀疑。别人说是迷信,是假的,他说他的,我干我的,我绝对不会被他所动。我初学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我还有不少的老师在台湾,老师里头只有周邦道,我们的老校长他学佛,他懂得,他没有障碍,他鼓励我,其它的老师都说,佛学可以学,不要太迷了,认为我学得太过分,太迷了。长官、同事、朋友都说我迷了,迷得太过分,怎么出家去当和尚去了?都认为我把路走错了。只有方东美先生跟周邦道,方老师一看到我剃了头去看他,「你真干?」我说:是啊,老师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对,你走得对!」别人不是这个说法。再就是周邦道周老师,因为他也是跟李老师学佛,我们学佛是同学,同一个老师,他看到欢喜。都说我搞错了,可是过了三、四十年,这些老朋友都老了、退休了,退休之后遇到我,「你走对了!」承认他们自己错了,我走对了。

一直在经教上,没有一天离开,这个东西是宝!这称之为法宝,名符其实。谁认识?不认识。在我学佛那个时候这个法宝它真叫宝,为什么?太稀有了,外头买不到,只有寺庙藏经楼里头有一些,种类也不多,数量很少。所以我们当年学这些经教,利用星期假日到寺庙去抄经。从早晨抄到晚上,抄一天大概可以抄八千字,你要是不肯用一天的时间你就得不到。现在印刷术太发达,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普通人家就可以买一套《大藏经》放在家里,在以前那谁敢想!我们安徽这么一个省分,全省有几套《藏经》?两套半,两套完整,有一套残缺不齐。多难得!一般寺庙没有《藏经》,现在我们个人家里都可以有一部《藏经》,这是古人不敢想象的。有了要读。现在不但可以有一部《藏经》,还可以有一部《四库全书》,这还得了!从前做皇帝才行,才有这么一套。《四库全书》当年编成之后一共只有七套,《荟要》只有两套。《荟要》是别人看不到的,两套都是皇上看的,一套是在皇上的书房,摛藻堂是皇上的书房,另外一套放在圆明园,他的别墅,一般人看不到。《四库》七套,放在七个地方,在全国放在七个文化重点城市。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要到这些地方去抄,书是借不出来的,就在那个地方抄。你说从前读书多辛苦、多艰难!他们对于书籍的珍惜、爱护,他得来太难了。现在得来太容易,问我要书,写封信给我就有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所以他得到了不珍惜。为什么?得来太容易。

我们当年对于《四库全书》想了一辈子,没有敢想我们会得到,不敢想象。《四库荟要》得到的时候,真是欢喜莫名。以后我到澳洲,有一个同修,他要拿一笔钱来供养我,那个时候,台湾钱好像是一百多万。正好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印《四库全书》,好像它一套是一百六十几万,我就跟他说,你就送一套《四库全书》给我好了,他很欢喜。结果几次去交涉才晓得,只剩下最后一套,而且这一套被日本人订去了。订去没有付定金,所以书店通知日本人,说我们要,让他赶快付钱,他付不出钱。但是这个人很厉害,他说这套书他让给我们,我们要付一点钱给他,要付他十二万,台湾钱十二万。结果也很难得,这个同修也就给他了,所以这套书大概是两百万买来的。这套书现在放在澳洲净宗学院。真正不容易!这个书放在那里,有一些人在那边研究、学习,做为参考资料。如果这个书放在家里,当做装饰、当做点缀,供养蛀虫,书放久了,里头就生蛀虫,供养蛀虫,那就造业,那就错了。如其没有人读,就应该送给大学图书馆,大学学文学、学文史的,他需要这个做参考数据。学校学生多,学校肯定有这个书。一套、二套太少了,图书馆藏书不怕多,最好每一种至少都有十套,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借,才能周转得过来。所以我们是希望供养大学图书馆,让这套书经常有人去翻阅,有人去搜集这些资料,不能够辜负它,这就好。

佛经这些年来我们全力提倡,这个提倡是印光大师带头的。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老人,老人一生,十方供养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当年偶尔也有灾难,旱灾水灾,不常有。偶尔有灾难,老法师听到了也很关心,也伸出援手,从印经款项里面拨一点钱去救灾。说明老和尚一生是以印经,布施法宝为主,一生就干这桩事情。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发现的。我讲经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倓虚法师建立的,小道场,不大。里面藏书,对于弘化社,就是印光大师的弘化社,所印的这些经论、善书收藏得很多。印光法师距离我们最近,我有机会在那里看到很多东西,印祖所流通。我看书喜欢看版权页,书一拿到手,头一个我就翻版权页,如果版权页上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这部书就不看了。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说这个人心量太小,自私自利,心量小、自私自利没有什么智慧,他讲的东西也就不怎么高明,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小凡夫,他不是大凡夫,大凡夫一定后面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那是大凡夫,心量大。

我一看印光法师后面,了不起,不但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而且看到三种书印的数量吓人,排的是密密麻麻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排到二十多版,每一版数量最少五万册、六万册、八万册、十万册这样的印。什么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书。我感觉到非常奇怪,老和尚为什么印这么多?再看看他老人家提倡印的经书,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这不成比例。我看到这桩事情想了两个多星期,放在脑子里,为什么老和尚这样做?现在没有话说,现在完全知道了,因果教育能救世间。讲佛讲儒、劝人行善,人家未必会听得进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听到不会不害怕的,因果教育。特别是,你看现在多少年轻人、中年人想改造命运,这三种书就是改造命运的。我概略估计一下,这三种书,老法师大概印了三百万册以上。在他那个时代,那还得了!三百万册,真吓人,这引起我的注意。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讲经圆满回到台湾,我就把这三种书在台湾翻印,每一种印五万册。这是我们头一次印书数量上万册的。老和尚已经看到现前的社会,那个时候已经在做预防的工作。我们能体会到、能发现到,接着干。老和尚走了,我们追着干,这才是老和尚的学生。

《了凡四训》我看了三十多遍,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读的。那个时候还没学佛,只是知道了,接受方东美先生的教诲,知道这个东西是大学问,是高等哲学。跟老人在一起,好!肯定得好处,老人有智慧,经验丰富,故事很多,跟老人天天听他讲故事,完全讲他自己一生的际遇,活生生的例子,绝对不是假的。告诉我们轮回真有、报应真有,人没有生死,身体死了灵魂还在,灵魂还非常活跃。这都是老人亲身经历的,我们常常在一起,他真是讲不完的故事,非常生动,你跟他接触不能不相信。接触到大乘经教,欲罢不能。我初出家的时候,也有一些人送供养给我,我都不要,我说你们买书送给我。到什么地方去买我告诉他,哪个地方有,你买来送书给我,我欢喜,我不要钱。所以我收藏的书就很多。天天不离开经教。那个时候不懂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我还是走一般人的路,广学多闻。得的利益不多,什么利益?佛学的常识丰富,看得多、记得多,记问之学,没有得三昧,没有开悟,这是真正的损失。那时候没人告诉我,我很听话,真有人告诉我一门深入,我就真干。

我学佛第五年才认识李老师,跟李老师学教,他并没有严格限制,但是他只限制你只可以学一种,不能同时学两种,同时想学两门功课他不教,他只教你一样,一样学圆满了可以再学第二样,他用的是这个方法。我们在那里已经尝到这个方法的味道,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你在学习这段时间里头,大概时间是一、二个月,一、二个月你整个精神、意志、时间全部集中在一点,效果特别好。老师用的是古时候私塾教学法,我们尝到这个味道。小时候虽然念过私塾,印象已经没有了,那个时候年龄太小了。我好像是六、七岁进私塾的,所以印象很模糊,跟李老师学经教,这个印象还非常深刻。我才知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可以开智慧,可以大彻大悟的,悟后再去博览、再去广学多闻就容易了。像龙树菩萨大彻大悟之后,才阅读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经典,一切经,他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部读完,这还得了!是不是像我们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读?他不是的,他只要翻几页,这书就全知道了,这个厉害。

就像《坛经》里面所说的,法达禅师到曹溪向六祖请教。他是念《法华经》的,真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跟六祖讲,他《法华经》大概念了三千多遍。《法华经》很长,我们知道顶多一天念一遍,三千多遍要十年,十年的工夫。六祖问他《法华经》的宗旨,他说不出来。他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部经我没听说过。六祖不认识字,当然不会看书,没听过。你既然念得那么熟,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再念了,我全知道,把《法华经》的大意讲给他听,他开悟了。所以你就晓得,真正开悟之后,读经读几章就可以了,这经是什么全了解了,哪要那么麻烦!所以一部《大藏经》三个月全通了。那你不开悟的时候,你三个月一部经都不能通,别说是全部《大藏经》,你一部都通不了。

古人的方法好,现在的方法害了多少人,多少人以现代这种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悟门堵塞了。都靠什么?靠记,博闻强记。记忆不行,有限的,智慧通达那是没有限量的,无限的。现代人瞧不起古人,自受其害。你要能够尊重古人,照古人的方法去学,那现在这个世间多少圣贤君子,多少开悟的人。开悟的人多,圣贤君子多,这世界长治久安,人人都享福,幸福美满。现在这个世界,圣贤君子没有了。我们一直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再都没有怀疑,完全接受了。可是自己学太迟了,时间过去了。所以今天我们一门深入,一门什么?《无量寿经》,我就在这一部经上长时熏修,每天读诵。每一天跟我们同学,有缘的同学在一起分享。一天读经四个小时,分享四个小时,快乐无比!真的是法喜充满。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常生欢喜心。如果不是长时这样熏修的话,你什么都得不到。什么是宝?这才真的是宝。什么是人生?快乐是人生。你活得不快乐,活得受罪,那多可怜。活得真快乐!真快乐是什么?跟佛菩萨在一起,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天天跟古圣先贤在一起,这种生活多快乐。

末后这两句话,「故能一生功圆,径登上品也」,这是勉励我们凡夫的。经里面细细观察,全是为六道凡夫,不是为那些证果的圣人,不是的。所以,我们如果能真相信、能接受,能圆解、能圆修,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以证得上品上生。「现就本经,兼采余论,以明三辈往生,实为凡夫,兼及圣人」,这些阿罗汉、这些诸菩萨们是附带的,主要是对凡夫的。「经中《必成正觉品》,这有两首偈,我们看这两首偈,「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这是第一首。这个「令彼」实在讲,专门为着。为了谁?为了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怎么知道是六道?因为底下有「长夜」,长夜是无明。六道众生无明烦恼非常重,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为了帮助这些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少忧少恼,帮助我们化解烦恼,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善根就是对于正法你有能力认识它,识货,你相信它,你真正肯学习,这就是善根。认真学习肯定得果,这个果是开悟,菩提就是开悟。「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你看这还得了!「我」是阿弥陀佛自称。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候说的,他还没成佛。如果我有一天成佛了,我的名号叫无量寿,就是阿弥陀,阿弥陀佛。众生闻这个名号,俱来我剎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有极乐世界,遇到《无量寿经》、遇到《阿弥陀经》、遇到《观无量寿佛经》,遇到这些经典。这些经典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对西方世界认识、了解、肯定,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都去了,阿弥陀佛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如佛金色身,你在极乐世界示现的这个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个地方并没有说明,「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哪一品的菩萨,或者是上辈上生,他没有这么说法;没有这种说法,从上上品到下下品统统都是。妙相是相好,我们这个世间人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无量寿经》上也讲了数字,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无法想象,真叫不可思议。

下面简单的,这是念老的解释,「首四句明大愿之由」。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发四十八愿,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是看到六道众生太苦了,迷失了自性,造业受报,他太可怜了。阿弥陀佛有智慧、有能力帮助他,所以他发心,这一发心就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六道众生。众生出生善根是往生的因由,具足往生的条件;「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就是成就菩提果,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所以后面念老的批注,首四句明大愿之由,四十八愿的由来,为什么发四十八愿?实为长夜忧恼,待生善根之具缚凡夫也。凡夫也想有智慧,也想有善根,不知道智慧跟善根从哪里来,想求求不到。但是众生心里有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佛就会帮助他,帮助这些遍法界中十方三世六道众生。离苦,「离诸忧悲苦恼」,这离苦,心有忧悲,身有苦恼。怎么样才能够离苦?「出生善根」就离苦,这是真的,「成就菩提」就得乐,真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故知所欲普济者,实为长夜忧恼,待生善根之具缚凡夫也」。这经文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确确实实是六道里头这些苦恼众生,等待生善根、很想生善根,善根生不出来,这一类的凡夫。「继四句偈」,继是后面,接着后面的。「明普济之法」,普遍救度众生的方法是什么?「众生闻名,来生我剎」,这是阿弥陀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闻名,这个里头包括经典,名是名号,经典是细说名号里面的含义。如果对名号含义不明了、不清楚,有怀疑,你的信心就不能建立。所以经典一定把它讲清楚、讲明白,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你,把阿弥陀佛介绍给你。你对于这个老师认识了,你对于修学的环境熟悉了,你真正发心,我一定要跟这个老师,我想进入这个学校,在这个修学环境当中成就自己的道业,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你对极乐世界不熟悉,那怎么行!

「此诸众生,亦即长夜忧恼中之群生」,长夜就是六道轮回,在轮回里面受这些苦难的众生。「是故善导师曰: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这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弥陀佛是为我们修行,发愿修行成佛,极乐世界是为我们建造一个修学理想的环境。这是阿弥陀佛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做出最圆满的贡献。因为诸佛如来都是以度众生为事业,他没有别的事情。但是众生难度,怎么能将造作极重罪业的众生,帮助他快速的回头,帮助他修行证果?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妙绝了!末后这两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只要你一到极乐世界,「悉皆身真金色」,这就自度了,自己得乐了,自利了,「妙相如佛,圆满具足」,这个的确在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提过。

「下更云」,下面又说,「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个四句是利他,度他。换句话说,生到极乐世界就自度,而且这个自度是圆满的自度,不是说你是须陀洹,你是阿罗汉,不是的,你成佛了。你查遍《大藏经》,你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法门。这个法门遇到了,无量劫的福报今天现前了,你自己不知道。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你果然真信、真愿,诸佛欢喜,没有不帮助你的。为什么?诸佛就希望众生快快成佛。成佛之后,你会跟诸佛一样,你也会像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帮助别人,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怎么帮助他?离欲深正念。《还源观》里的四德,第一句「随缘妙用」,什么缘都随,善缘恶缘、顺境逆境。为什么?自己没有障碍了,没有分别执着就一点障碍都没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念念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自自然然他就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因是破迷开悟。就是你要做好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欢喜、看到觉悟,想跟你学。你就可以介绍给他,我这个样子是跟阿弥陀佛学来的,我这个生活方式是在极乐世界学来的。他羡慕我,我介绍他到极乐世界,我羡慕极乐世界,我在极乐世界学习的。你跟我,我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圆满,阿弥陀佛圆满。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无量寿经》、在《净土大经解》里,你到这面来学就对了。

离欲,所有一切罪业都是情欲造成的,这个东西是根,连根拔除,然后要正念。不但要正念,深深的正念,正信、正解、正行。用本经的话来说,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人生不要顾虑自己,不要想到自己身家,为什么?这是假的!过分重视身体,过分重视你这个家,你就迷了,你迷得太重了,你什么时候才有出头的时候?真正学佛,我讲经的时候常说,我们活在世间只有今天这一天,明天?明天没有了。我寿命只有一天,我今天一天该干什么事情,什么是该干的,什么是不该干,就很清楚,不用人说。我只有这一天光阴,我这一天光阴要好好的念阿弥陀佛,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身不要了,生活在世间所有的附属品那更不相干,何必留恋它?什么都不留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大乘经上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今天心想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极乐世界,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确确实实是念念想求往生,不想住这个地方。这个身体还在这个地方,在一天呢?在一天就干一天,就照我们自己这个干法,这就是给大家做一个好榜样,念佛要这样念法,学佛要这样学法,就没错。还贪恋世间、贪恋自身、贪恋身家,那就搞六道轮回了,那不是学佛。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就误了这一生,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去不了!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我这一生当中随时随刻都去得了,这才行。我们这一生当中没有白来,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没有白学,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宗,对得起父母。成就决定在这一生,不能等到来生后世。也要有大慈悲心,像佛一样帮助众生。慧,慧要净,净就是什么?里面没有夹杂、没有怀疑,这个慧是净慧,有怀疑、有夹杂就不净。行,行是我们的造作,言语造作;梵行,梵是清净。我们言语造作里面,也不夹杂自私自利、也不夹杂七情五欲,我们身口就清净。

「是表」,这些开示,经文上的开示都是表,「诸往生者」,从上上品到下下品,就是九品往生的人,「华开见佛,身心顿净」。平常心里向往着,尽量去做到,到往生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佛光加持你,佛的愿加持你(四十八愿加持你),佛的神通、道力加持你,你立刻身心清净,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智慧现前了,「智慧猛利」,大慈大悲无量无边,慈悲遍法界。「自觉觉他,成就菩提」,自觉就是觉他,觉他就是自觉,自他是一不是二。「是皆阿弥陀佛,威神力故」,这大力,「本愿力故」,大愿,四十八愿,「满足愿故」,大圆满,「明了」是大智,「坚固」是大德,「究竟」是大行。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一加持全都得到。这个法门,完全依靠佛力。要记住自他不二,真正依佛就是依自己的自性。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我现前这个身也是自性变现的。从体上来讲无二无别,从相上来讲不一样,佛极清净,我们现在是极染浊;从性上讲是一样的,从相上讲是有差异,这个一定要懂。所以我们借着阿弥陀佛的像来塑造自己,这就叫他力法门。阿弥陀佛有这样的神通、德能、道力加持我们,「故能令长夜忧恼之凡夫,智慧清净,身心如佛」。这就是能帮助,有能力帮助,长夜忧恼之凡夫就是六道轮回的凡夫,帮助他们得清净慧,帮助他们身心如佛。

「由是可见,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辈往生,得无生忍,又何足异」,理所当然!而实际上我们是什么身分?我们是造恶业的凡夫,造作极重的恶业。只要我们自己认真反省,回顾一下,我们用中国老祖宗十二个字,孝我们做到没有?孝养父母没做到;悌做到没有?就是兄弟当中的友爱,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友爱,这都是悌道,没做到。为什么没做到?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想到别人,连父母兄弟都没想到。忠没做到,义没做到,下面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哪一个字我们做到?这十二个字是做人根本的德目。所以今天我们晓得,我们一生造的什么业。造极重的这些罪业,佛菩萨不怪我们,佛菩萨原谅我们。为什么?我们从小没有人教,父母没教好我们,老师也没有把我们教好,在这个社会大染缸里面,我们遭遇到严重的污染。所以佛慈悲,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教我们,我们今天所犯的一切过失他不会责怪我们,他原谅我们、饶恕我们,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明白了,现在读诵大乘知道了,要认真的改过自新。中国老祖宗传的这十二个字要做到,起心动念我们心里头有,言语造作身上有。要做出来才是真的,会讲,做不到没用处。佛教给我们的十善业道要做出来,会讲,没做到是假的,不是善知识,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定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要常常放在心上。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杂念打掉,恢复我们的清净心,这叫真修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