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八一集)  2011/4/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8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六十九面,倒数第二行:

「复无住着家室,亦非定言无有舍宅也。如前《受用具足品》云:所居舍宅,尽极严丽,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足证非定无舍宅也。」这个地方的文字,我们要细心的去看。这一段经文是说极乐世界清净平等,第一段是讲境界的平等,境平等。复无,前面是讲极乐世界的大环境,它是光明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昏暗的现象,它也不需要日月,也不需要火光,也没有昼夜,也没有年月日这些,这些在极乐世界统统没有这个现象。前面我们看到黄念老的批注,他讲得很清楚,我们这个世间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来的?是因为地球、日月,就是太阳系、银河系,它们不同的运动,让我们产生了错觉。西方世界没有这些现象,星球有。因为佛的光明太大,特别指出佛的佛顶放光,实际上佛全身放光,不仅仅是佛顶,佛顶是举一个例子。佛的光明遍照法界,你就晓得他光有多大,遍照法界。日月的光,它照的范围不大。我们晚上看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全都是太阳,自己放光的。自己不放光,你见不到它、看不到它,都是自己放光的。而很多星星比太阳大千倍、万倍都不止,因为它距离我们太远,所以我们看到它的光就一点点了,不能跟佛光比。佛光遍照,而是我们现在这个眼根有障碍,看不见,这是真的。我们晓得,宇宙之间有很多的光,我们眼睛能见的只是当中的一部分,比这个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我们也看不到。佛的光波没长短,无远弗届,所以日月那个光明,在极乐世界就像我们看星星的光明一样。这是这个大环境。

再缩小来讲,也没有「住着」,这两个字要把它连起来读,住是住相,着是着相,住着都是着相的意思。就是那一边的人,对于家室不着相,这个就对了,不是没有家室。不能说复无住着家室,住着连在一起读,他没有住着家室。念老在此地解释得也很好,并不是一定说他没有宅舍,他没有宫殿、没有楼台,前面有讲过,有,不是没有。为什么此地说是无?无住着,没有这两个。家,置家室是有的,就是他不执着,所以他才清净。执着他就不能清净,这一段最重要的是讲清净。前面「受用具足品」里面说,说得很清楚,极乐世界那些众生,他们居住的舍宅、居住的房屋,尽极严丽,严是庄严,丽是华丽,他们居住的地方是非常非常的华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人间福报最大的是帝王,帝王的宫殿,我们到北京,到故宫去观光,你能够见到。故宫的辉煌,现在没有了,为什么?现在没皇帝了,不是皇帝居住在那里了,所以这个保养,那跟原来是大大不相同,现在都是破旧了,许多地方没人修补,那些金碧辉煌的,现在看不见了。

它有的在空中,有的在平地,是在空中、是在平地,不是人有意思。如果说我愿意在空中,我愿意在地面,那你还有意思,你的烦恼还没断尽。我们要记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有烦恼的习气,绝对没有烦恼;就是分别执着的习气有,有那么一点点,不严重。实际上,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哪有分别执着?阿惟越致菩萨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实际讲分别执着习气都断了,不可能自己有意思。到底在空中还是在平地?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习惯,这习惯怎么说?譬如我们都居住在地面上,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那个房子一定在地面上的;四王天、忉利天人念佛往生的,也都在地面上,习惯了,习惯住在地面上。夜摩天以上他们去往生,他们习惯住在空中,他不住在地上,所以到那个时候他们的宫殿还是在虚空当中。这是种习惯,自自然然的,绝对没有人去安排、没有人去想象,完全是自然现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是说明他们有居住的环境,而且居住的环境是非常非常的华丽庄严。

「今言无者」,这一段经文里面讲无,我刚才把这个意思也说得很清楚了,「无」是不执着的意思,不着相,「不着家室之相」「极乐会众」,会众就是居民,极乐世界是个大会、是个法会。阿弥陀佛与十法界无量无边无尽的诸佛剎土里面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众生?一切诸佛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不劝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如果大家听了能信,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跟阿弥陀佛有缘,这叫有缘众生。有人,师父天天劝,学生情执很重,不愿意去。我就遇到,学天台的法师,他请我讲经,讲《阿弥陀经》,结果他怎么?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他每天念佛,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什么?这跟佛没有缘,听是听了,不想去,他也不是不信,他就是不想去,释迦牟尼佛是我的恩师,他就愿意永远跟释迦牟尼佛。真有这样的人,老修行人。我们明了,就不觉得稀奇了。

极乐世界的大众,居住在那边的大众,「所闻皆是无我之声」。这个前面我们在经文上读过,听佛说法,听水鸟说法,听流水说法,听风吹树叶说法,皆说无常无我苦空之声,这讲四谛法。时时刻刻提醒大家,深入苦集灭道,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闻即相应。其心清净,无诸分别」,这十二个字很重要。我们听佛说法,听了怎么样?不相应,心不清净,还是有分别、有执着,也就是说没听懂。这个佛法听懂了可不容易,懂了你就证果,你就开悟了,没听懂。为什么没听懂?这个我们也讨论得很多,想到这个地方,我们一定会记得印光大师的教诲,印祖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一千分利益,要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我们现在没有诚敬心,所以一分利益都没得到。诚敬是真心,诚敬是自性。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诚敬心,现在这个社会大难大难,为什么?没人教,不但你没有见到过,你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从这些地方,我们自然会想到世尊当年在世教学,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到四面八方去弘扬佛法、去教化众生。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六、七百年,都没有了,只有在中国,传到中国来这一支将近两千年了。什么原因?中国人有诚敬心。中国人把诚敬心疏忽了,也就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佛法就没有了。

古老的中国,千万年来,小孩没有出生,母亲在怀孕期间,母亲就教了,叫胎教。教什么?就是教诚敬。母亲的心真诚,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这个诚敬影响胎儿。到小孩出生了,他睁开眼睛会看,他竖起耳朵会听,父母在他面前表演的就是诚敬。表演些什么?《弟子规》是家教的集大成,《弟子规》自始至终一千零八十个字全都是教诚敬,真诚恭敬。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三岁,就是说他学了一千天,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父母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表演给他看,他学会了,八十岁都不会改变。对父母恭敬,对长辈恭敬,对兄弟姐妹恭敬,对一切人他都恭敬,乃至于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这样教出来的。你不从小教,他四五岁、六七岁你再教他,来不及了,迟了,他接受这个扎根教育的期限过了。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中国几千年来这个社会长治久安,跟西方世界一比较,不一样,西方世界都在动乱,中国的社会局面是安定的。一个改朝换代,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的安定,这是外国人学习中国历史的都感到很惊讶,都非常佩服。所以我常常说,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他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效果。

我们把这传统的东西疏忽了,一般讲也不过两百年。两百年,是慈禧太后疏忽了,她确确实实把诚敬两个字疏忽。历代帝王在三宝面前都称弟子,只有她,她称老佛爷,换句话说,她在佛菩萨之上。这个在现在讲是大不敬,妳怎么可以这样做?妳上行下效,底下对佛、对佛法这个恭敬心逐渐就衰了。清朝亡国到民国,不但看不到这种恭敬的态度,连名词都听不到。现在这个时候听不到了,诚敬两个字听不到了,谁说?所以社会乱了,地球灾变多了,问题出来了,罪魁祸首是慈禧太后,那不是假的。可是我们要明了,如果不能恢复中国古圣先贤的胎教,这个社会上还会有圣贤君子出来吗?胎教能不能恢复?可能,不是不可能。年轻的这些妈妈,谁不爱小孩?她爱小孩,她不懂怎么教法。如果国家有这么一个制度,怀孕的时候一定要受教育,告诉妳怎样胎教、怎样教婴孩,这三年当中给妳的儿女扎下深厚的根柢、圣贤的根柢,妳喜不喜欢?一定喜欢。这种教育三个月就可以了。上三个月的课,妳就完全懂得,妳自己就会起心动念纯正,怀孕的十个月没有邪念、没有邪思,言行举止都端庄,它就影响胎儿。古时候人懂。乡下人他虽然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懂。他的祖宗代代相传教给他的,他懂。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典籍,你看看《四库全书》,历朝历代,纵然是乱世,都有圣贤君子出现。圣贤君子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

「闻即相应」,这句话重要。这一相应,心就清净,就没有分别。「既无有我,何有我之家室?」我有没有?我怎么会没有,当然有。有,为什么说无有我?不执着了。我还是有这身,不是没有身,我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也就是说,我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就是无我。起心动念会替别人想、会替社会想、会替国家想、会替全世界人想,不会为自己想,这叫无我。身都不执着了,怎么会执着身所居住的房舍?当然不会执着,而不执着这些房舍从哪来,我们这边要设计、要施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我们如果像西方极乐世界人一样,真的执着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我们住的这个房子就像经上讲的极尽华丽,不需要设计,不需要施工,自自然然现出来的。这是什么?性德,自性性德里头流露出来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要知道,极乐世界跟我们没差别,自他不二,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我们的人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那我们居住的环境跟极乐世界当然也就没有两样,这是一定的道理!怎么可能有差别?极乐世界的人如果有分别、有执着,那他跟我们一样;我们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跟他们一样。所以大家想想,是执着好还是不执着好?是分别好还是不分别好?你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白了。

底下几句就讲得很清楚了,「故于所居舍宅」,宿舍住宅,「无有执着,故云复无住着家室也」「复因人皆无我」,他都不着我相,「故一切皆无须标式名号」。我们得有个名,你住在哪个地方,要叫一条路,门牌多少号,哪一号是你家。那个一切执着连我都没有,所以一切名号都没有。一切名号都没有了,张三李四能认识吗?会不会搞错?不会,决定不会搞错。就如同我们身上这个相、器官一样,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一切不执着了,眼睛还是眼睛,眼睛没有变成耳朵,耳朵也没有变成鼻子,绝对不会错。极乐世界的人,身、相貌完全相同,体质相同,相貌完全相同,都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那个地方,人那么多,哪个是阿弥陀佛,哪个是观音菩萨,你能认识吗?都一样的。能,丝毫都不会差别。人的脑比计算机厉害多了,计算机有时候还有差误,到那个时候你的脑的功能完全开发出来了。这个科学家常讲,我们现在使用大脑,大概只使用大脑的百分之一、二,大脑百分之九十几都没用上。你到极乐世界,这个大脑的功能全部开发了,无量的智能,无量的神通,哪里会搞错!

「上」,这以上,显示居住的环境没有分别。「而此妙境,正由于离取舍分别之智心也」,这话说得好!心净则土净。特别是修净宗的同学,修什么,自己一定要晓得,就是修清净心,不是别的。我们用什么方法修?现在大多数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真的把清净心念出来了吗?如果念了很多年,清净心还没有念出来,那我们就得思考,念佛没收到效果,这里面一定有问题。绝对不是经典的问题,绝对不是祖师大德解释问题,是我们问题在自己,我们把经义、把祖师大德的解释扭曲,所以没效果。如果正知正见,哪有不得清净心的道理?你真能得清净心,你肯定是智慧长、烦恼轻,法喜充满,你会生欢喜心,你才晓得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显著的效果。

这两天,北京胡小林老师到这儿来看我。他告诉我,他最近四个月念佛,因为过去念佛功夫不得力,念得很辛苦,他读《印光法师文钞》,真正体会到印光大师所教的这个十念法,他认真学习,学习了四个月,效果非常卓著。我让他在我们学会做报告,跟大家分享,非常重要。印祖这个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没真干。那就是用心计数,佛号从心生出来,从口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一定要清清楚楚,心生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再加上一个计数,从一到十。念的时候,初学的时候,最好念慢,不要念快,快,记不住。不要用念珠,用念珠分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一句一句念,字字清楚,字字都听清楚了,而且心里计数,我这一句佛号是第几声佛号,从一计到十。但从一到十不容易,你忘记了,忘记从头再来。实在是没有法子,祖师教给我们,把它分成两段,从一到五,计得清清楚楚,然后才从六到十,计得清清楚楚,用这个方法。不是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不是这样的,还是十句,前面五句一二三四五,后面五句六七八九十,你要这样计法。十句念完了,再是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念,很摄心。因为念佛杂念太多,妄念纷飞,用这个方法可以摄妄念,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这个方法三个清楚,「阿弥陀佛」这个字清楚,听得清楚,就是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计得清楚。再有困难,你就三三四,用这个方法计,第一段三句一二三,第二段三句四五六,第三段四句七八九十,你用这个方法。这是什么?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说的,你用这个方法试试看。胡小林做报告,胡居士在旁边听懂了,她这两天在试,告诉我很有效果,确实不一样,欢喜心生出来了。当然,最重要的因素,方法是助缘,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放得下,真放得下,这才是个真因。放下,那种自在,那种快乐,就跟极乐世界的人一样!极乐世界的人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放下了,我们什么都没放下。果真放下了,跟极乐世界的人没差别,他极乐,我们也是极乐。重要是放下。放下,一定得看破,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才会放下。放不下,就是把这个都看作是真的,错了。

所以现在的科学家,确实他们比我们聪明,他了解宇宙万法的真相,虽然不是纯正,达不到佛菩萨那个境界,但是很接近。特别是最近三十年,物理学家的成就,无论是太空物理,或者是量子力学、微观世界,成就都相当可观。这些人发表的论文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这是德国普朗克说的,普朗克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一生研究原子、研究粒子,到最后发现量子。他说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这大家都公认的,一个是物质现象,一个是精神现象,一个是自然现象。他为什么说物质现象是假的?物质的基础是念头,因为有念头,才有物质现象产生;如果念头没有了,物质现象就没有了。物质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你意念没中断。这跟大乘佛法讲的完全相同。

《妄尽还源观》我们过去学过两次,贤首国师著作的,用现在的话,论文。这一篇论文并不长,把宇宙真相说出来了。从一体起二用,一体是自性。今天科学跟哲学没有发现自性,他要发现自性,那跟佛法完全相同。从一体起二用,二用是什么?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二用,第一个是宇宙,第二个就是自己,就是正报跟依报出现了。无论是正报、是依报,它都是动的,所以现在科学也讲,宇宙是波动的现象,称为弦的定律,是波动现象。它不动,宇宙就没有了,所以它是个动相。振动,再微细的振动,它的速度不可思议,没有办法能跟它相比。它这三种现象,第一个,「周遍法界」,无论是物质,无论是精神,每一个波动都周遍法界;第二个现象,「出生无尽」,出生是讲变化;第三个,「含容空有」,那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含容空有。这是佛经里面,用现代话说,佛经里面讲的物理学、讲的科学。这是什么?这是认识、认知。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会在现象里头,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你都不会起心动念了,当然你没有分别执着,入佛的境界了,诸佛境界如是而已。

认识清楚,这就放下了。认识清楚,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看破之后你才会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一层的看破,那你又有深一层的放下。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佛法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但是头一关就是要看破身不是我,这头一关,这一关最难。因为你看不破,你执着这个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统统从这儿出来了,你说你冤不冤枉。因为这一个错误观念,造成大错,造成无量无边的罪业,变现出六道轮回。轮回是假的,轮回是什么原因来的?就这个原因。你真正看破放下了,轮回就没有。不但轮回没有,十法界也没有。我们学大乘学这么多年了,知道不但十法界没有,诸佛实报庄严土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它是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断掉,实报土就没有了。只有一个是真的,常寂光土,这是真的。常寂光土是什么?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是真的,不生不灭,永恒不变。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科学跟哲学没有办法了解它。只有一个方法,佛说的唯证方知,你证得了,你就清楚,你就明了。怎么证得?不起心、不动念就证得。那是最高的境界,究竟圆满,印度人称为大般涅槃。到这个境界,「此心此境本无分别,境智一如,绝诸尘垢」,尘垢是烦恼的代名词,所有一切烦恼统统断绝了,不起心不动念。「故云: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这种感受,我们无法想象,因为我们一想,就落在第六意识,就落在分别执着上,你必须不分别、不执着,你才能够体会到这种乐。所以这个乐,我们在佛经上读的,我们根本就不能理解,到底是怎么个乐法,不能理解。「如《称赞净土经》曰:唯有无量清净喜乐」,这意思跟这完全相同。

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生证极乐」,这个生是讲往生,往生你就证得唯受清净最上喜乐,你这一往生,你就证得了。我们看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念老的批注说,「右文」,这个右面两行多的经文,「乃弥陀第二十九」,四十八愿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愿,及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之成就」。黄念老给我们提示这个经文,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前面的经文,经文上讲得很清楚,「若有」,这「若」是假设,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这是基本的条件。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典,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是对谁说的?对善男子、善女人说的。为什么?他们听了之后,闻即相应,心就得清净、就得喜乐。这个善,是有善根、有福德。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是善男子、善女人。普通讲法,是具足十善业道,这是一般讲法。在此地不是的,在此地讲法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都具足。为什么?他决定往生。「若已生」,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若当生」,当生就是还没有去,他决定得生。为什么知道他决定往生?他往生的条件够足了。所以这是阿弥陀佛这两愿特别加持他,他住正定聚,定成正觉。这个正定聚,后面讲了,不是邪定聚,不是不定聚。「正定聚」是什么?心就止于这一句佛号,他就定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我常常举中峰禅师的例子,在《三时系念》里面中峰禅师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的心定在阿弥陀佛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住正定聚,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说这一句不可思议,真正能体会的人并不多,为什么不能体会?因为你不了解这个境界。一个凡夫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决定在这一生成佛,这还得了吗?弥陀二十九、第十二这两愿的成就,在极乐世界他兑现了,他不是虚愿,真成就了。

「此实为弥陀全部本怀之鹄的」,鹄的是射箭那个箭靶的红心,打中了,这个红心是弥陀全部本怀。怀是什么?他的愿望。弥陀的愿望是一切有缘众生到极乐世界圆满成佛,他没有别的愿,就这一愿,四十八愿就这一愿。「无量妙行之圣果」,愿在前面领导我们,愿必须要行才能满你的愿,你有愿不行,这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无量妙行,我们前面读过,阿弥陀佛在因地用五劫的时间,这时间长,一个劫是一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一个大劫,五个大劫,他修什么?就修四十八愿,愿愿都修成功了,愿愿都圆满了。所以在今天极乐世界它自然产生的现象,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无论是依报庄严、是正报庄严,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自然,为什么有不一样?住的宫殿有大有小、有在地上有在空中,我相信样子也不相同,这是什么?每一个人过去生中的习气。他养成这种习惯,以前是有爱好,现在爱好没有了,因为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断掉了,不是爱好,习惯。喜欢住山洞修行的,到极乐世界一定是山洞,宝山,他在山洞修行。喜欢住茅蓬的,极乐世界看到茅蓬,茅是七宝的,那个草都是珍宝,习惯!有人喜欢住大房子,有人就喜欢住小房子,它完全是随你的习惯,不是你的想象。你要说他想象,那你就错了,那他是凡夫了,不是想象,自然成就的。

「智悲方便之极则」,智慧、悲心,悲心是怜悯一切众生还没觉悟,还在那里造业。造业,造业就有果报。所以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用这个方便法来普度众生。这个方便是方便到极则、到极处,圆满到极处,美好到极处,效果更是不可思议。「度生大愿之究竟」,真的,帮助你一生圆满成就,帮助你回归自性,你说这还得了吗?不回归自性,等于说你都是在外面流浪,你没有回老家。老家在哪里?常寂光土是老家。诸位记住,常寂光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回归到自性圆明体,这就回老家了,这才叫功德圆满。

「文中有正定、邪定与不定三聚」,这三大类。「聚者,类聚也。此三聚之说,通见于小乘及大乘经论」,这佛常讲的,所以学佛的人对于这个三聚都很熟悉。「但内容差异甚大」,这真的不是假的,佛常常用这个名词,看对什么人讲,意思浅深广狭不一样。「小乘如《俱舍论》谓:初果及其以上之圣者,为正定聚」,这对小乘说的。初果以上,那就是从初果到阿罗汉,初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这四果都算是正定。那对凡夫来讲,凡夫是「造五无间业者」,这是邪定。其余的,介于正定跟邪定之间的就叫不定。不定,完全看他的缘分,他要亲近善缘,他就得正定;他要亲近恶缘,他就变成邪定。

我们看今天的社会,缘是什么?缘是社会教育,我们可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都是缘,看你接受哪一种教育,你就变成哪一类。今天,教育是被大家普遍疏忽,人心目当中别的东西没有,只想金钱,你说糟糕不糟糕。只想发财,能发得了吗?如果想发财真能发得了,我给诸位说,佛菩萨都跟你学了,他也想发财,圣贤君子不就全都跟你学了吗?他为什么不跟你学?他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东西求不得。八苦里头有求不得苦,不是你有求就来了,求不得。那得什么?命里有的时候自然就有,命里无的时候怎么求都求不到,这个一点都不假。从前念书人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什么?他不求。

孔子懂这个道理。孔子生活相当艰苦,不是富有,孔子连小康都做不到,他过的是一般平民生活。学生当中,物质生活最艰难的,颜回,箪食瓢饮,吃饭连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子当饭碗;喝水连个杯子都没有,用葫芦瓢喝水。过那样的生活,他快乐,你见到他,他都是满面笑容,从来没有忧悲苦恼这种态度出现。为什么?他懂因果,他明白这个当中的道理。所以他属于正定聚,他不是邪定。一般人受这种苦难的生活,他就熬不过去,他就想入非非,损人利己,如何窃取别人的,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就造罪业,这属于邪定聚。造罪业,你能够得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造什么样的罪业,得不到,你说你冤不冤枉?所以你就晓得,因果教育多重要!佛门当中,的确是殊胜,一般社会大众都知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求发财,应不应?应。命里没有财?命里没有财求佛,佛教你发财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没有智慧,佛能帮助你开智慧;命里没有寿命,佛能帮助你长寿,有求必应。那在佛面前祷告祷告,这个不灵,这个没用处,你得学经典,经典里面有教你,生财有大道。用什么方法?布施,财布施。那个人命中财富很多的,前世生生世世喜欢财布施,他才得这么大的财富,不是坑人骗人来的,是欢欢喜喜布施他才得到的。聪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健康长寿的因是无畏布施。

我年轻的时候,从小家境就很困难,小时候不知道,也没有人跟我讲。实际上,在最近这些年,看到家谱这才知道,我父亲出世的时候,我们家道就衰了。原来是个大家族,就衰了。家里面的财产家业都变卖了,我父亲也没有得到钱,钱被有权有势的人被他们拿去了,所以家庭生活非常艰苦,父亲靠打工过日子。我们没有土地,我们没有房屋,一生都是租房子住。到共产党起来了,解放了全国,我在海外,没有想到,我们符合共产党的这个条例,无产阶级,受到特别优待。我们没有土地,分到土地,没有房子,分到房子,而且还供养我弟弟去读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复旦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学校教书。共产党对我有恩。

我在海外,真的是一贫如洗。我遇到几个好老师,这三个老师都是了不起的人。就是小时候母亲教我们那一点诚敬起了作用。跟老师素昧生平,不认识,写一封信自我介绍,希望老师能准许我旁听旁听他的课,其它的不敢奢望。没有钱念书,想听听课。这头一个方东美先生,他把我带进佛门,让我了解佛法里头有大学问,不是迷信,我才恍然大悟。以后亲近章嘉大师,这是个有道行的高人,我二十六岁认识他,他老人家六十五岁,叫祖父辈的。大概他看到我贫贱的命,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贫贱之极就是乞丐的命。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没有修无畏布施,换句话说,不但是贫贱,而且寿命很短。所以老师教我,他也没有明说,以后我完全懂得了,教我修布施。我跟他老人家说,我说我没有钱,每个月拿的工资很微薄,仅够自己生活,哪有钱去布施?老师就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还可以。一块钱?一块钱还勉强。你就从一毛一块去落实,养成一个布施的习惯,养成一个念念有布施的心。教我这么做法。我很听话,依教奉行,果然三年之后这命运就转了,愈转愈好,愈施愈多。法布施,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要我发心出来讲经教学,讲经教学属于法布施。以后我懂得了,我在医院里布施医药,这是六十年都没有间断,这是什么?这属于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十方的供养,我完全学印光大师,统统去布施掉了。一生,我没有盖道场。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全心全力修法布施,印送经论善书。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在香港讲经,讲《楞严经》。那个时候的香港还没有隧道,没有高速公路,香港到九龙要坐渡轮。当时我看香港最高的一栋大楼,五十层,它那个窗户是圆形的,设计得也很有趣、很有风格,一般的房屋大概都十几层。三十多年之后,不一样了,香港完全变了,在我记忆里头非常深刻。我学佛,这个效果都收到了,所以非常感恩老师。一生物质生活不缺乏,聪明智慧确实年年不一样,大家听我讲经就明白了,我讲东西年年不相同,境界都在提升。四十五岁那一年害一场病,一个多月就好了,好了继续讲经。一生没有生过病,没有住过病院,医院没有我的病历。章嘉大师教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没有求延长寿命,也没有求健康长寿,我只是求烦恼轻、智能长,只求这个,其它的不求。这说明了,佛氏门中求成佛都能做得到,这世间发一点小财,这叫鸡毛蒜皮,小事,哪有做不到的?太容易了。只要你肯照着佛法去做,肯定收效果,而且顶多三年,命运就转变了。改造命运的方法。

以后,我读到《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更是一个典型、是个榜样。你看,他怎么把命运转过来的?云谷禅师教他的,也是教他这三种布施。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走的,寿命延长二十一年。他的功名只有秀才,命里没有举人、没有进士。他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以后去参加考试,中了举人、中了进士。命里没有儿子,他求儿子,真的,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儿子,继承他的家道、家学、家业。所以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别人给你改,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是要你自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你就会样样都如意。不但我们本身的命运可以改,家运可以改,国运可以改,整个世界世运都可以改,大乘佛法里讲得非常清楚。

小乘,这个三聚的意思我们懂了,「大乘中三聚之义,复有多类」。念老引经论来告诉我们,第一,《智度论四十五》,第四十五卷,《大智度论》一百卷,「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这叫正定聚。「二者邪定,必入恶道」,这个恶道是指地狱。「三者不定」。它这个跟小乘意思完全不一样。念佛求生净土是正定聚,为什么?必入涅槃。造作恶业,毁谤圣贤,这是邪定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那就是从人道到声闻、缘觉、菩萨都是不定聚,比小乘的范围广大多了。第二,《释摩诃衍论》云:有其三种:一者,十信前,名邪定聚,不信业果报故。」《释摩诃衍论》这是大乘,它所讲的大乘别教,不是圆教,跟《华严经》讲的不一样,这是别教菩萨。所以十信之前是邪定聚,他不相信业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名正定聚,不退位故。」别教的三贤位,在圆教都是十信,在十信。「十信名不定聚,或进或退」,进进退退,所以「未决定故」《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跟这是一个境界。「二者」,这第二种,「十信前并十信,名邪定。大觉果,名正定。三贤十圣,名不定。」大觉果是佛果,十信之前、十信位都叫邪定,这个统统是讲的别教,不是圆教。大觉是成佛,这才叫正定,三贤十圣都叫不定,这第二种讲法。「三者,十信前,名邪定。十圣,名正定。十信三贤,名不定。诸说不同。」这都是祖师大德对于佛经上讲到三聚,他有不同的解释。「小乘以初果及其以上为正定。大乘或以必入涅槃,或以三贤以上,或以十地以上,或唯以大觉佛果为正定。」这个里头意思浅深不一样,有的说得深,有的说得浅。

我们看本经,「至于今经所云」,现在我们这个经里头所说的,「彼土众生皆住正定聚」,彼土是极乐世界,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全都是正定聚。「净影云」,净影大师是隋朝人,法师的德号也叫慧远,跟初祖同名,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他作小慧远,他是隋朝人。我们初祖慧远大师是晋朝时候人,东晋的时候。这是隋朝的,这小慧远,他住的寺院叫净影寺,所以尊称他,不称他的名称寺院,这是最尊重的称呼。「位分不退,名为正定。莫问大乘小乘众生,生彼国者皆住正定。」这个说法很好,你不要去问他大乘小乘还是众生,不要去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正定。为什么?他不退转。你看四十八愿第二十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退转,永远不退转,而且是三个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不容易,太难得,所以皆住正定。

「望西同之」,望西法师解释跟这个相同。「并云:一切善恶凡夫,乘佛愿力,生彼国者,处不退故,是名正定。」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的,一切善恶凡夫,指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无论是心善行善,或者是心恶行恶这些凡夫,恶人只要能忏悔,只要能改过,只要能真信,都能往生。净宗法门太广大,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再恶的人一回头就是善人。我们中国古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恶人回过头来,真好人,只要他真肯回头,他真的改过,这个人就有资格成佛。所以我们对于恶人不可以轻视,说不定他成佛在我前,这都是有可能的。我们轻慢他,那就是罪过,那就是过失,应当帮助这些人回头,帮助这些人觉悟,这就对了。

「又憬兴云:若生净土,不问凡圣,定向涅槃,定趣善行,定生善道,定行六度,定得解脱,故唯有正定聚而无余二也。」这个不定跟邪定决定没有。话说得这么肯定,不问凡圣,凡夫念佛往生净土,他一生决定成佛,只要生净土没有不成佛的,那当然是正定聚。所以定向涅槃,涅槃就是成佛。定趣善行,往生到极乐世界,天天亲近阿弥陀佛,每一天听佛讲经,听佛讲经不中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学是以闻法为第一个法门,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没中断。我们一定要晓得,极乐世界的人,身体不是血肉之躯。这个血肉之躯,需要五榖杂粮来养它。西方极乐世界人的身体是法性身,他居住的大地是法性土,所以他不需要饮食,他不需要睡眠,精神饱满,闻法不间断。我们中国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不间断。所以你就想,他的进步多快。在阿弥陀佛这边专修,在十方诸佛那里参学,广学多闻,一门深入,同时并行。在阿弥陀佛这边,一门深入。每天去拜佛,拜访十方佛,供养十方佛,修福;听十方诸佛说法,开智慧,那是后得智,广学多闻。他同时并进,这是我们梦寐所求的,求不到,不可能。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的全变成可能,这地方我们能不去吗?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非去不可!什么我都可以放下,我就是要到极乐世界去。去干什么?去成佛去了。成佛干什么?成佛才能普度众生。自己没有成佛,你怎么能度得了别人?所以定趣善行。

定生善道,无论他示现在哪一道,他都是善道。定行六度。用什么教化众生?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一定要从自己做出来,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做出来,大家才会相信,他才会接受。定得解脱,解脱是得大自在。解,念去声,做动词讲,解开。解开什么?烦恼习气。脱什么?脱离生死轮回。不但六道他脱离了,十法界也脱离了。故唯有正定聚,邪定聚跟不定聚他们都没有,这是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皆正定聚。《会疏》说法跟这个相同。又《甄解》宗善导大师的意思,宗就是根据、依据善导大师的解释说。《释摩诃衍论》所谓正定聚,从佛果至十地三贤,皆名正定聚。净土正定聚亦然」,净土法门里面讲的正定聚跟这个意思相同。

「或现十地三贤等,其体必至灭度,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现差别耳。」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很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藏经》里面有《神僧传》、有《居士传》,这些有神通的出家人、在家人,都是古佛再来,菩萨罗汉再来。他们到这个世间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像释迦牟尼佛,他在这个世间示现是表演的,不是真的,表演得很逼真。在《梵网经》上,他老人家自己说,这一次,也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以佛的身分示现,他说这是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的第八千次。常来,就跟唱戏一样,登台表演,这第八千次。久远劫他已经成佛,这边众生有感,他就来了,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我们再看看中国唐朝的惠能大师,跟这儿很近,广东新兴的,惠能大师的示现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讲《金刚经》开悟了,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六祖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得度,他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众生。众生,用哪一种身分合适,是众生的意思,他就示现哪一种身。本地高深莫测,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看到他的迹相。

所以菩萨或现十地、或现三贤,「其体必至灭度」,释迦牟尼佛身体一定要灭度。惠能大师的身体也灭度了,他还留一个肉身在。释迦牟尼佛留舍利,六祖能大师留的是肉身,「但是一涅槃界」,统统,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涅槃界的「示现差别耳」。涅槃界是明心见性,不生不灭。「约一法句」,如果就一法句来说。一法句是《往生论》里头讲的。「则十地」,十地菩萨,「三贤菩萨,当相即是」,即是什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法身菩萨来示现的,他怎么不是法身?他示现肉身就是法身,我们不知道,他知道。这有个比喻,譬如这个人,他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他在大学担任教授,他也可以到中学去做个老师,甚至到小学去做个老师。无论他在哪一个学校、哪个等级做老师,他的博士学位、大学教授的身分没改变,那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但是他现的相不一样,现的相地位很低,实际上他高高在上。所以这是示现的差别。《甄解》之说,深显经意。」说得好!甚深经义他能够把它显示出来。

「盖谓净土之主伴皆是大乘」,主是阿弥陀佛,伴是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全是大乘,「故皆住于正定聚」,尤其是第二十愿讲得那么清楚,每一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正定聚,阿惟越致是大乘,凡夫能往生也是入这个地位、阶位。「至于示现十地三贤,其体必入涅槃,当相即是法身。故于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句下,紧接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接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谁证的?妙觉菩萨证的,妙觉是佛果,这是究竟的果位。换句话说,这底下总结结得好,「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决定成佛,极显弥陀大愿不可思议。」这些话总体来说,就是说你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完全同一个等级的佛,绝不是在阿弥陀佛之下。

阿弥陀佛这个级别可高了,释迦牟尼佛代表十方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你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也就是佛中之王了,这个利益到哪里去找?只有《无量寿经》里头有,只有极乐世界有。句句是真实话,没有妄语。佛门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到佛法,不容易闻到大乘;闻到大乘,不容易闻到《无量寿经》,这是净宗法门。你要真正遇到这个法门,你一生得度,不是普通得度,圆满的得度,你成佛了。就像阿阇王子一样,阿阇王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欢喜,发愿要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希望我们的同学听到之后,也要像阿阇王子一样,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决定成佛,决定跟阿弥陀佛一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