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九集) 201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六十二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上明诸佛唯因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法华经》上世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应化在世间,也应化在十法界,什么原因?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一生证得圆满的佛果。佛是为这桩事情来到世间的。那我们就知道,佛对于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佛证得的是真如自性,自性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他还有什么所求的?完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没有其它的意图,也没有任何的目的。世间人无知,以为诸佛菩萨都好名好利,错了,完全看错了。佛菩萨不会怪罪世人,为什么?他清楚,世间人不清楚。世人迷失了自性,执着这个身是我,从我就会生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就生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生生世世相继造业,恶业多、善业少,特别是在今天。
许多宗教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因果,杀人罪过第一重,每个宗教都把它摆在第一条。佛家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十善业道第一条也是不杀生,菩萨戒、比丘戒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条,由此可知这个业重,阿鼻地狱的罪业。现在这个世间杀业太重,不仅是杀畜生,杀人,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去调查一下,去问一问,这个世界每天堕胎的人有多少,那是杀人,你就知道这个社会每天杀多少人!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儿女跟父母四种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他来了,你把他杀了,报恩的,恩就变成仇,报怨的,仇上再上仇恨,你怎么受得了?讨债还债,不但有债务没了,还要加上冤仇,这个业怎么办?比什么都可怕!学佛的同学明白、觉悟了,认真修行,将自己功德回向给这些婴灵,求佛菩萨帮助调解。不相信佛法的那就难了,果报在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六道的日子能过吗?一世比一世苦,自作自受,不能怪人。佛经上有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害人一命呢?你反过来想。救人一命,功德之大没有能相比的;害人一命,那个恶报之苦也没法子比。佛菩萨愈是看到这种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应化在这个世间。决定不止一尊佛菩萨,无量佛菩萨在世间,帮助人回头是岸,帮助人省悟过来,不能再造恶业,不能再杀生。杀害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他永远不会忘记,没觉悟的人一定怀着瞋恨心,等待机会报复。
「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我们昨天学到此地。「众生在情见中,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故佛虽有种种譬说,但众生于佛之知见如聋如盲,不能真实解了。」这完全是真话,佛的话是从自性真如里面流露出来的,纯真无妄。所以学佛不用真心行吗?不用真心永远不能解佛真实义。今天弘法之难,帮助众生最大的困难,众生没有真心、没有诚意,你讲的是真实、诸法实相,他听不懂,他误解了、曲解了,还要跟你辩证,还得批评你、诋毁你,他造的罪业就更重了。佛菩萨有智慧,有慈悲心,总不愿意让众生接受佛菩萨教诲而产生误会,造作重业。毁谤三宝,果报都是在无间地狱,佛菩萨不忍心这样做法。所以善巧方便,让众生接触到佛法欢喜,信受奉行,这是要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才能做到。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相处之中,你细心观察你就能见到。我们想学佛,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那你就必须要知道,此地所说的,众生在情见中。这个众生包括我在内,起心动念都是妄想分别,我们展开经卷,你就看不懂了。为什么?我们现前的心是妄想心、是分别心,妄想心是末那识,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故佛虽有种种譬喻、演说,但众生于佛之知见真的是如聋如盲,如聋是什么?听不懂。如盲,看了不了解,不能了解诸佛菩萨的表法。往往我们错会了意思,错会意思就免不了要谤法,对佛法要批评。这种心一动,用言语、行为来造作,恶报就成立了。
「《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圆觉经》上讲的。未出轮回就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六道众生对于如来所证得的圆觉,不能真实了解,不能体会。你能够了解、你能够体会的,那就是下面这两句,彼圆觉性,即同流转。流转是轮回心,圆觉是真性,真如本性。你用分别心、执着心来对它,圆觉性就变成轮回心,你只认识轮回,你不能明心见性,「此显思量分别不能解了圆觉。」那用什么来体会圆觉?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圆觉就现在眼前,圆觉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永不离开。阿赖耶是起心动念,末那是执着,第六意识是分别,大乘教里头不论是宗门教下,祖师都常讲「离心意识参」,参就是学习,参学。离心意识怎么个离法?不分别,离第六识,就是不用第六识;离执着,不用第七识;不起心不动念,离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心,意、识,叫离心意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用这样的心态来学佛,无论哪个法门都通达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你能不能把心意识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它?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这个虚妄能妨碍我们悟了真实,妨碍我们契入真实,所以应当放下。放下之后,它就一点妨碍都没有了,你就得大自在,你能够悟了真实,能够契入真实。
这些道理,真正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求证。求证不能有求证的心,为什么?求证的心是妄想分别执着,妄心不能见性。求证,我们就知道,离心意识求证,就真的证得了。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尽量远离心意识,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放下第六意识,就是别分别了;放下末那识,就是不执着了;放下阿赖耶,就不起心不动念了。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应化,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是得大自在的生活,你真的解脱了。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是解,把你的烦恼解开,解除了;解除之后,你就得乐,这个乐是大自在,无障无碍。于一切法通达无碍,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这是诸佛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从理论上讲,凡夫成佛确实就在一念之间,一念明白了,叫看破;一念放下了,叫功夫。
「南泉云」,禅宗的大德,「说作如如,早变了也」。念老用括号把这个话用白话来说,「说出个如如,其真实义早已变失了也」。为什么?因为你用的是分别妄想心来听这句话,你把他的意思全听错了。如果你是用真心听这句话,一听就开悟了。什么是如如?如如就是诸法实相。为什么称如如?一切相如其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叫如如;事如其理,理如其事,叫如如;因如其果,果如其因,叫如如。所以如如就是实相,你用分别执着去了解它,那它全错了。「故云,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大乘经里常说。
在《五灯会元》里面,在《传灯录》里面,你看宗门这些大德,你不是用真心,他不给你说真话。为什么?说真话你听不懂。祖师接引大众,肯定是用俗谛,不用真谛。他遇到用真心的人,这个人心地清净,杂念很少,不是心浮气躁之类,他遇到了他讲真话,不讲世谛。为什么?他能觉悟。换句话说,我们要是有这个缘分亲近这些大德,自己不具备条件,见如不见。自己具备什么条件?戒定慧三学,有戒有根,有定有本,有慧,慧是花果。不具足这个条件,见真善知识还是得不到利益,只是跟善知识结个缘而已。如果具足戒定慧,那我给诸位说,阿弥陀佛就在你面前。你面对着阿弥陀佛,怎么会不开悟?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经里头字字句句能开发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心清净平等,具足戒定慧,听经或是读经就能开悟,大彻大悟就是见性、就是明心。
念老在此地说,「当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把大事因缘结归到这两句,言语道断,不能讲,心行处灭就是不能思、不能想,这个地方要认识,思跟想是妄心,不是真心。不能思、不能想,就是把思想放下、把妄心放下,妄心放下,真心就现前。真心是什么?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意叫知性,不是识。识就是思想,不用思想,真性,所谓是止观,用真心去体会,不用妄心,你能见性,见性就是见到如来真实义。这是交光大师在《楞严经》上提倡的「舍识用根」,学《楞严》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用六识,用六根的根性,跟二十五位菩萨一样。像观音菩萨他会用耳根,耳根的根性是闻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看他不是对外闻,他是反闻。外面是法相,里面是法性,叫回头是岸,这一回头就见性,跟法性相应了。不回头呢?不回头跟外头法相相应,跟法相相应是六道、是十法界;跟自性相应是一真法界,是跟常寂光相应的,不一样。我们要会,要懂得。
会也不容易,怎样教我们会?古人讲由生变熟,一回、二回生,十回、二十回不就熟了吗?这个道理容易懂,我们天天接近它,天天不离开它,三年五载就很熟了。它在哪里?它就是《无量寿经》,它就是阿弥陀佛。这桩事情讲清楚、请明白了,我们每天不离开《无量寿经》,每天不离开阿弥陀佛,念兹在兹,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要再去想其它的,想其它的叫造轮回业,想阿弥陀佛叫造西方净业。我们习惯了造轮回业,现在把习惯的轮回业改成西方净业,你就成功了。改是改不过来,心里想改,底下一个念头忘掉了,这是正常的现象。这就是说六道你太熟悉了,起心动念全是它,极乐世界生疏。现在要把它两个对换一下,生处变熟,熟处变生,把它对换一下就成功了。天天亲近阿弥陀佛,天天读诵《无量寿经》,就念一本,其它都不要念了。为什么?世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前面我们念过「止心一处」,一个意思。一处就是《无量寿经》,我把心就止在这里,念兹在兹,不念的时候想它,别想别的。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想。我读的这部经,常常想这部经,想这个经就是想极乐世界,我不想现在这个地球。我天天想极乐世界,心想事成,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我只想佛、只想极乐世界,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现在还有个身体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干阿弥陀佛的事业。阿弥陀佛干的什么事业?帮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诸佛在世间干的事情。我们学着干,我们接着干,锲而不舍,自他不二。我每天都在学《无量寿经》,每天利用这个机会跟各地同学们分享,这就是利他,这就是阿弥陀佛开示悟入的大事,我们跟佛菩萨干同样一桩事,多快乐!如果把这桩事情忘掉,你又去搞分别妄想,那是轮回心造轮回业,错了。过去错了,这一生当中又错了,现在很幸运闻到佛法,下定决心不再干错事,不要再去想轮回,改过来,想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没有执着,什么都好,什么都欢喜,为什么?所有一切缘,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全是帮助我的,全是成就我的,帮助我看破,帮助我放下,成就我的德行,成就我的智慧,帮助我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所以对这个世界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抱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你知恩然后你才会感恩,你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你不知道恩。如果你说那些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破坏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对我有恩吗?有恩。为什么?你们读《涅槃经》、读《金刚经》,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忍辱仙人感他的恩,没有怨恨他。感他什么恩?感激他成就菩萨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忍辱仙人提前成佛,这是大恩大德。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告诉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己的心。自己以善心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造一切重罪的人对我来说,对我全都是有恩,为什么?看我还有没有怨恨心,如果我还有怨恨心、还有不满意,我不及格,这次考试没通过。如果真的没有怨恨心了,对我怎样伤害都没有怨恨心,我毕业了,我这关顺利通过了。今天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来考试我,学生就我一个人,除我之外全是我的老师,全是诸佛菩萨,全是善友,统统来考试我,我全通过了,能不欢喜吗?生大喜乐心,这关通过了,真放下了,真的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跟大乘经教里头所说的相应了。经教所说的,不就是我面前的境界吗?这才能契入甚深,真得佛法的利益。如果不是佛陀的教诲,我们在这个境界当中怎么会不怨恨?欢喜的,一定是眉飞色舞,感到喜乐;逆境的时候决定是怨恨,还得要发誓来报复,那就错了。你看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他是恩人,他是考试我的老师,我怎么可以报复他,哪有这种道理?报恩都来不及,怎么会有怨恨?不会了。
所以佛讲的话破迷开悟,只要你悟了,你就无比的快乐,你要不悟的话,你是无量无边的苦恼。你要懂,苦恼、造业、三途、恶报都是从迷来的,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你多快乐,你的问题全解决了。现在有事情吗?没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有很多人替我悲哀,说我这么大的年岁,旁边一个照顾的人都没有。我自己悲不悲哀?不悲哀。为什么在这样的年龄,一个照顾的人都没有?上天给我好的身体,我自己会照顾自己。需要人照顾,说明什么?我身体已经衰了,不行了。到我身体真衰了,不能照顾自己了,我相信佛菩萨会派人来照顾我。什么都能做!我前面有榜样,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我离开他的时候他八十岁;他到九十五岁没人照顾,我今年才八十五,还有十年。九十五岁那年,有两个同学,姐弟二人发心照顾老师,老师同意了。九十五岁才有两个年轻人照顾他,九十七岁往生的。身体健康何必要人照顾?每天干的事是佛干的事,干佛所干的事那多快乐!这叫学佛。
我们往下看,下面念老注子说,「当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法藏果觉,实非语言之所能宣,亦非众生生灭心、思量分别之所能及。」这句句话都是真的。如来出世这件大事,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没有别的事情,用的方法是身行言教。身把戒定慧做出来,让人家能看得出来,他看出来之后,他羡慕、他欢喜,他想跟你学,来跟你请教,你就好好教他,这契机。不是你找着教他,是他自己来跟你学。我们用网络、用电视亦复如是。得有缘人,没有缘的时候,每天电视、网络在播放,他不肯接收,不肯接收就是没有缘,肯接收的就是有缘人。所以网络、卫星用它来传播佛教,输送佛菩萨的信息,跟你结缘。真正要想学佛,有光盘、有经书,这可以帮助你修行。修行的秘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什么境界?自性本定。你得定了,戒完全具足了,叫定共戒,心在禅定里面,决定不会破戒,叫定共戒;你证果了,不会犯戒,叫道共戒。由此可知,没有得定的人一定要守戒律,不守戒律,戒就没有了,一定要把戒定慧做出来。真修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心态很重要,心态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说了,开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人家问你什么,阿弥陀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每天读的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除这部《无量寿经》之外什么都没有。《无量寿经》现在书店还没有发行,书店,有几家书店跟我很熟,交给书店去印,在市面上都可以买得到,好事!我叫书店印,我先给他买一万本,他欢喜。我再给他一宣传,这个书营销量就大了。我们这次《大经解演义》,我听说也有同学把它写成文字,我还没看到。光盘已经流通了,光盘会起很大作用,我也要让出版商去流通。我们的东西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拷贝。
所以,心态非常重要,方法非常重要,有正确的心态、正确的方法,没有一个不成就。要记住,众生的生灭心、思量分别,这就是我们现前,我们都用这种心,这种心跟道是相违背的,跟觉悟是相违背的。所以「在凡夫分上,语言不能知,无语亦不能知;分别不能知,无分别亦不能知」,这是真的。那我们要不要语言分别?还是要。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这就是示现不离语言分别,也不即语言分别,不即不离;不离,我用它,不即是决定不能着相,着相就错了。所以佛说,他老人家说经,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这就妙了!那我们听经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叫妙!听经要体会讲的意思,义理,不要着相,不着言说相、不着名字相、不着心缘相。我自己不要去分别执着它是什么意思,不必,自然明了,你真的听进去了,自然明了。
「法藏究竟法身妙果」,法身妙果,《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证得,但是不能加究竟,要是加上究竟,那是妙觉果位。从初住到等觉都是法身妙果,唯有妙觉才称之为究竟法身妙果。法藏成佛了,这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与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测」。如如是法性、法相,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如起如如智,如如智照如如,智照不二;换句话说,法身菩萨才能知道,至少圆教初住菩萨。初住以下那就是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人没有办法知道,真正知道的,法身菩萨。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前面这一句是「誓愿成就」,后面这四句是「净土成就」,果报的成就。我们看黄念老的批注。「圆满者,圆妙具足也。成就者,嘉祥《法华论疏》云:具足无余,不可破坏,故云成就。」具足无余就是一切圆满,一切圆满但是它可以破坏,那不叫成就;具足圆满不能破坏,才是真正成就。这是显示什么意思?显示法藏菩萨的果报不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具足,欠缺的很多,而且剎那剎那在变化,变化就是破坏,这不是法藏的成就;法藏的成就是究竟圆满,这叫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丝毫欠缺。你到极乐世界去找一点欠缺的找不到,而且不可破坏。不可破坏,是因为极乐世界的居民没有一个是用心意识的,心意识是妄心,妄心就有破坏性,他们没有用妄心,完全用真心。真心所变现的,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样,这不可思议。
「又《往生论注》曰: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这是解释「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往生论注》说得好。依根本是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这个自在神力从哪来的?就是四十八愿,愿愿都变成如来自在的神力。所以,「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要没有力,怎么能帮助众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是他老人家发出去的能量,这个能量遍法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只是众生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厚,不愿意接受。所以,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你能够接收这个能量,能够接收多少,完全是你自己,佛那边输出来的是平等的。我们如果是用阿弥陀佛的心,那么你接收到的能量就是圆满的。
弥陀的心、诸佛的心,前面我们学过的一句话,一切皆成佛。诸佛的心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我们就可以放下,不必去想他。为什么?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得到了。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破迷开悟。破迷开悟如何落实?教学,诸佛菩萨的示现,全是教学。教学一定落实在身行言教,自己先做到,然后再教人,自己没有做到,你教人,人家不相信,人家不能接受。自己先要教,然后才行。所以「愿不徒然,力不虚设」,这个愿跟力都是真实的,不是假的。「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成就是果,因是愿、是力,用现代的话说,大愿里面产生无比的能量,大德大能,这个能量形成净土。
「又《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法华经》是一乘圆教大经,这部经讲什么?讲一生成佛,所以叫一乘,不是在一生当中成菩萨。这个经讲的,一生当中成菩萨叫大乘,一生当中证阿罗汉是小乘,大小乘是从这里分的。这些都要给有些佛学基础的学佛人讲的,我们对外面,对外面介绍这些他不懂,他要再问你,很难解释,不是几句话能讲得完的。完全没有学过佛的,想打听一下什么叫大乘、什么叫小乘?那我们可以举比喻,他就明白了,大乘是大学,小乘是小学。释迦牟尼佛教学教了四十九年,最前面十二年是小学,后面就是大学,这他好懂。我们得看什么人问,他的程度、他的动机,我们怎样回答他,让他欢喜,让他对佛教感到兴趣,他慢慢来学习。这是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如来灭后,是今天,释迦牟尼佛不在世了,你还是能遇到《法华经》,一乘法宝。
这四法是什么?第一个,「为诸佛护念」。这个不太容易,你想想看,这个善男子、善女人要具足什么样的德行,诸佛护念你。你要没有德行,佛不护念你。持戒、修定,诸佛就护念了。你看《戒经》上讲的,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五戒都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护持你,你不会遭遇磨难。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鬼神尊重你,自愿的来护持你。你真正受了三皈,现在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受三皈,要像《坛经》里六祖所说的。六祖传授三皈,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这个,他把字换掉,他叫「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六祖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七百年了,六祖距离我们一千三百年。七百年时间不短,代代相传好像有点变质了。如果没有变质的话,六祖一定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是这种说法。变质是什么?流于形式,实质疏忽了。所以他提出来,皈依觉,佛者觉也;皈依法,法者正也;皈依净,僧是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老人家传的是教我们皈依自性三宝,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是法宝,自性净是僧宝,三皈传授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受持三皈就是拜老师,拜老师,老师教你修行,首先把修行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这个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觉正净。我们这个经题,你看「清净平等觉」,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这个经题上具足三宝;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具足三慧。你说这个经还得了吗?这个传授就是告诉你,你一生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你这一生尽形寿要依靠,一切时、一切处,无论修什么法门,决定跟觉正净相应。如果跟觉正净不相应,那你就错了,你不是学佛,你是学外道去了。用这个做标准,现在说用这个做标志,你不离开它,那就在佛道上,离开它,就不是佛道。所以,真正受三皈,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护你,三十六位,比五戒多。三皈你是真的受了才行,假的不行,受了,天天还搞迷邪染,愈迷愈深,愈学愈严重,那你就完全错了。没有护法神保护你,可能是些邪魔外道来保护你,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决定是三皈五戒十善他都落实了,他都能做到,这是佛经上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做到了,这两句话有我们在其中,我们有分;我们要没做到,这两句话不是说我们,我们不在其中。所以你看第一个,诸佛护念。
第二个,「植众德本」。前面一品我们刚刚学过,积功累德,这篇比较长,我们也用了不少时间,为什么?太重要了!你没有积功累德,你就不能得到诸佛护念。要得到诸佛护念,你就得植众德本,要修道德。要真正植众德本,你一定入正定聚,这第三个「入正定聚」。注意,它不是邪定,是正定,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制心一处就是正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行,可不能搞乱了。诸位要知道,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度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性的人,不是叫你全学的,你要是全学,你错了。学佛同修都知道,经上常常比喻佛是大医王,把众生都比喻成病人,得各种不一样的病。这个大医王是好大夫,你亲近他,他有方法治你的病,他给你处方,你照他的处方去服药,药到病除。而绝对不是说,这个医王开了药铺,药铺所有的药你全部都拿去吃,不但治不好你的病,你一命就呜呼了,你就错了。所以,这么多经典不是随便学的,你学哪一门,经典是药,是药方,是药,哪一个对你合适。佛陀在世没有问题,佛会教你,佛不在世,没人教了。后代这些出家人,如果自己没有好好的学,学好了也不过是个护士的资格而已。他可以提供一些给你做参考,你是什么样的根性,学哪一种比较方便,给你做参考。如果要是指错了,你不但学不成功,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到最后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
谁知道我们的根性?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也没有遇到真善知识,这就难了。但是佛非常慈悲,对后人指出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大集经》上所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大致没有什么大问题。正法时期是在印度,佛法传到中国来,是像法,正法的末端,像法的开始。所以中国禅风非常兴盛,真的,禅在中国兴旺了一千年,现在没有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照中国历史上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佛法传到中国两千年了,公元六十七年,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是中国帝王帕特使,在西域正式迎请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印度的法师,带着佛像、经书到中国来。中国帝王接受了,给他建一个寺,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着佛像、背着佛经。中国人厚道,这马不能忘记牠的恩德,经书、佛像是牠驮来的。这是在中国建立第一个道场,公元六十七年。到二0六七年就是两千年,还差一点两千年,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是像法时期,像法一千年,禅定成就。像法之后就是末法,末法是一万年,净土成就。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今年三十八年。
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我们遵守世尊在《大集经》上这段开示,我们选择净土,那就对了。根据世尊的指示,我们生在末法,我们选净土法门,决定不会错。这部经,《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出现在今天、在这个时代,这个经书距离我们大概七十年的样子。七十年前,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桩大事,这是大事因缘。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人靠什么?肯定靠这部经。这部经是《无量寿经》五种翻译的本子把它会合起来,编成一个新的本子,读这个本子,等于说五种原译本你全部都读到了。这是净宗最好的本子,现代人有福,你才遇到。过去修净土的人,因为五种本子太多,念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都采取小本《阿弥陀经》,依靠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做为修学净宗最主要的依靠。这个会集本出来之后,真正的依靠出现了,净宗第一经名实相符了。紧接着,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有经、有注。我在早年给这部经编了一个科判。赵朴初老居士非常赞叹,会集本成就了,科会成就了,批注成就了,无比的欢喜,净宗往后一片光明,弥陀慈光普照。我们今天在此时此处,大家在一起学习,这个因缘无比殊胜,稀有难逢,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最重要的是对这个经有正确的认知,真正能够理解它,依教修行,在这一生中决定要成就。所以,正定就很重要。
「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这就是四弘誓愿里头「众生无边誓愿度」。「上《法华》云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这是上面《法华经》所说的,你成就这个四法你会得到《法华经》;也就是说,你会得到一生成佛的大经。《华严》、《法华》最后都归净土,我学佛皈依净土,是靠三部经引导我归净土的,第一个是《华严》,第二个是《楞严》,第三个是《法华经》。早年我讲过《法华经》大意,六十个小时,留着有录音带,没有录像,大概是三十多年前。特别是在《华严经》五十三参,《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我真正认识了净土,知道净土无比的殊胜,真的发心学习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