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九集)  2010/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七十面第二行,从第二行看起:

「修诸功德…昼夜不断,表发大心后之大行。因闻名而发心,修诸大行是为第十九愿之全文。其中六波罗蜜,亦称六度。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之岸也。」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的开始。前面是讲发心,发心之后要有行动,否则心发了之后没有行动,这个发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里面所讲的虚愿,你这个愿不能落实。所以发愿之后一定要有行动,要用行动来满自己的愿心。发心是闻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德大能,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在六道里面没有法子获得解脱的,也能帮助他们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种的愿心功德,阿弥陀佛都已经圆满了。

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这个十劫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即使是十劫之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现在再差两劫他就圆满了,这话怎么说?《观经》上讲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十二劫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也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诸位要记住,这是你自己修行成就的,不是阿弥陀佛加持的,真实的德能,十二劫。如果你要是下品上生的,现在已经成佛,已经花开见佛了,你说这个功德多殊胜!十二劫的时间在我们看起来很长,在极乐世界人看起来很短,他们的寿命无量劫。

前面这个十二劫不算,大彻大悟就是往生实报庄严土,你看他在极乐世界同居土、方便土提升到实报土,到实报土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就清楚了,这四十一个级别圆满的时候要多少时间?要三个阿僧祇劫。这三个阿僧祇劫叫无功用道,没法子修行。为什么?不能起心动念,这个境界里头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诸位要知道,凡圣同居土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的,全都有,方便土里面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执着的念头都断掉了,你就不在同居土,你就在方便土。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这下面会讲到,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他是凡夫,可是在极乐世界的同居土里面,他享受的待遇跟实报土相同,阿惟越致是实报土的菩萨。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这个诸位要知道,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身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个经上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祖师大德跟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完全是随顺古印度人所说的。实际上,大乘经教里讲得很多,「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下下品往生也是。这是无比殊胜稀有的庄严,十方诸佛国土里没有这种事情,只有极乐世界。这是什么?这就是四十八愿的加持。

如果我们读四十八愿,能够依照四十八愿去发心,每天也发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效果不一样!虽然完全相同,光明大小不一样。你现前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光明就很大;没发过愿的,有光明,光明不大,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应当全心全力真信切愿认真去修学,要搞别的那都是障碍。不要说世法要干干净净彻底放下,连佛法也要放下,为什么?《般若经》上佛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尚应舍是对谁说的?就是对我们念佛人说的,其它的法都不要学了,就专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一切都圆满,样样成就了。专心学净土,到了净土得到的时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的是证大圆满,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发心功德不可思议。

修诸大行,念老在此地批注说,这是第十九愿的全文。大行要包括小行,没有小行,大行是假的。在古时候不必这个说法,为什么?小行个个都修,没有一个人不修的。小行是做人的规矩,人都没做好怎么能成佛?小行是什么?小小戒不能舍,《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小小戒,这是小行,有小行的基础你才能修大行。大行,此地给我们列出来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修的,这大行。小行是人天修的,小行就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佛弟子在这个世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好样子的标准就是《弟子规》《十善业》《感应篇》。中国自古以来,这个东西叫做家教,每个家庭男女老少都要遵守的,叫规矩,家规,没有规矩就不像个家。所以像这些小行从小就学会了。

可是在今天,我们说最近这一百年,传统的教育疏忽了。从中日战争之后,我们就把它忘掉了,不但看不到,没人去做,听也听不到,没说过。对于这些名词都很陌生,什么叫《弟子规》没人知道,什么叫《感应篇》,什么叫《十善业》,一般社会大众不知道。最近这些年,我们学佛的同学把这个东西找回来了,不找回来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想,在家学佛为什么《十善业》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做到,这是学佛的根本,根本没有了,哪有枝叶花果?除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之外,那是真的成就,其它的没有戒定慧统统不能成就。净土往生有没有具足戒定慧?你细心去想想,具足了。选择这个法门是智慧,没有智慧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我们看到许多没有智慧的人,不认识字的阿公阿婆,乡下人,他念佛也能往生,瑞相也稀有,他有智慧吗?他有,这个我们一般讲善根,他有善根。善根就是智慧,他能选择这个法门,选择之后永远保持,一生不退,这不是智慧是什么?永远保持,一生不退,那就是戒律,那就是定,戒定。念佛的功行圆满,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所以这个法门是正法,依戒定慧就是正法。

有这样的基础,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六波罗蜜。六是六条,六个项目,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圆满的意思,这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做到圆满。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的真谛是放下一切虚幻。世出世间一切法是有为法,所谓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它有变化,它是缘生之法,叫因缘生法,这些东西统统要放下。佛法也是因缘生法,众生有感这是因,佛菩萨来应这就是果,因果。佛法建立在这个世间也不离因果,所以它不是真的,都应当要放下。放下怎么个放法?佛告诉我们,不是事上放下,而是心上放下。为什么?世出世间法,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你能与这个相应,你就是觉悟了,觉悟就叫佛法;你跟这个不相应,那你就迷惑了,迷就叫世间法。其实,世间跟出世间也没有界限,只是觉跟迷而已,觉了就叫出世,迷了你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叫世间。所以要觉,觉是在心,心里觉悟了。

于是在我们功夫没有圆满的时候,念佛人没有往生之前就是没有圆满,往生就圆满。没有圆满之前,我们还有这个身,还在这个世间,怎么放?事,恒顺众生;心,一尘不染。这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的第一德,叫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妙用是你一尘不染,放下了,这叫布施,放下。否则的话,你施财、施法、施无畏,那都是求世间福报。你看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没离开六道,这世间事。如果你不管施什么,施财也好、施法也好、施无畏也好,心里头不落痕迹,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若无其事,那是真的布施波罗蜜,布施后头加个波罗蜜。否则我们只有布施没有波罗蜜,这个要懂,你就不圆满了,为什么?跟自性不相应。西方极乐世界是何等的庄严,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那不是很多人往生?对,很多人往生,他在往生的时候那一念是清净的,就最后那一念。平常都不清净,就那个时候清净,他就有资格往生;他那个时候不清净,他就没法子往生。

所以,清净心我们要在平时练,尽可能的去练。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学不染着,不被境界所染,不执着这一切法,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要训练这个,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功夫就纯了。功夫纯,往生就有把握,你往生的品位就高了。品位高也很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很快速的通过同居、方便,你就入实报土了。由此可知,这种修行对我们有真实利益,这个世间干什么好事都没有办法,好事是要干,决定不能着相,可有可无,这是真正的大事。这布施真正的意思。但是布施确实有后遗症,后遗症是什么?财布施得财富,得财富是后遗症,怕的是小财你可以舍,财一多就舍不得,就不肯舍,那个麻烦就大了,那你就被六道轮回绑住,阿弥陀佛接引你也没办法,拉都拉不去。所以这个要知道,不能放在心上。

第二「持戒」,持戒简单讲是守规矩,这就是持戒。我们年轻时候学佛法,老师把菩萨戒里面的四重戒跟我们讲了很多遍,让我们要记住,决定不可以犯这四重戒,菩萨四重戒。第一个,不作国贼,也就是说,决定不能做伤害国家的事情。为什么?罪太重了。像中国有十三亿人,你要做伤害国家的事情,那个结罪要向十三亿人结罪,你说你麻不麻烦?你怎么能还得清?譬如公共设施,我们侵犯了,很小,譬如一个电话机,这是国家设的,公用电话,我们把它偷来,拿回家自己用。主人是十三亿人,你这个偷盗,你的债主就是十三亿,你哪一辈子能还得清?所以戒经里面佛说,你造五逆十恶罪佛能救你,你盗三宝物,佛不能救你。国家物等于三宝物,那个国家小,人少,罪就轻一点;国家大,人多,那可不得了!宁可以饿死、冻死,也不能侵占一丝毫的财物。饿死、冻死,你心正、行正,身体有生有灭,身体死了,灵性没有死。你的心行正,这个身体死了之后,你灵性提升,你到更好的地方去了。当然最好的是极乐世界,选择极乐世界,念佛往生。真的,饿死、冻死也往生极乐世界,真得解脱了。理事都要通达明了,佛法的修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在这六波罗蜜里统统都有,持戒、禅定、般若,般若是智慧。

《弟子规》《感应篇》是佛法的根本戒,也许有同学会怀疑,这是儒家、道家的,跟佛法有什么关系?这问得很好,他不知道佛教到中国来这一段历史,他要是知道历史就明白了。佛家确实有小乘戒、有大乘戒,所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子」,就是佛弟子,「若不先修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释迦牟尼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一定从小乘戒修起。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小乘经翻译得非常完整。现在南传的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跟我们中国《大藏经》的小乘这部分,大概它只比我们多五十部。小乘大概也将近三千部,你看只多五十部,可见得我们翻译得很完全,叫四阿含。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一个叫成实宗,一个叫俱舍宗,都是从这里奠定基础的,再学大乘。可是唐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倡议不学小乘了,不学小乘怎么办?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释道真的关系就密切了,外表形式上有儒释道,骨子里面是一家。所以儒,他也学佛、他也学道;道,这些道长他也学儒、他也读佛经;佛门更不必说,这些出家人读四书五经、读老庄,用儒、用道来解释佛的经典,这个我们在古大德著述里面都看到。所以儒释道成了一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不能分,你要分你是外行,你根本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传统文化你就晓得,这三样东西如鼎之三足,三足鼎立,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今天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做根本戒,道家的《感应篇》,后面是佛教的《十善业道》

经文上面也找得到根据,《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佛说得很清楚,这三条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三世诸佛都要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讲得这么清楚。第一条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想想这两条怎么落实、怎么做法?《弟子规》就是的,《弟子规》里面讲的就是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尊师重道。下一句讲「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不但杀人,你杀一切众生,众生都向你讨命,学佛的同学都知道。现在确实有很多有特异功能的人,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我们都见过。天眼通他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他能看见,天耳通的,他看不见,他能听到,他心通、宿命通那就更高层次了。真有这样的人,告诉我们这是事实真相。有天眼通的,看到一个人后面有很多畜生、小鬼跟在后头,那是什么?都是你的冤亲债主,他没有离开你,他跟着你。你现在走的是好运,他不敢碰你,跟你有一点距离,不敢贴近你。等到哪天你的好运走完,他慢慢就靠近,愈来愈靠近,你的麻烦就来了。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很可怕!没有学佛、没有读圣贤书,不知道这个事情,造作许多的恶业。学佛之后,读圣贤书,明白了,再也不敢了。我二十六岁才遇到佛法,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所以我学佛不到半年,我就素食,放生,赎罪。抗战期间我喜欢打猎,杀了不少众生,年轻无知,赶快回头、赶快忏悔,将修学的功德统统回向给牠们,帮助牠们超生到善处。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也生天,或者是重到人间,不再去做畜生、饿鬼了,我们得全心全力帮助他。

所以,我们把《弟子规》《感应篇》,古圣先贤的教诲,中国古老的传统所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都把它看作是基本的戒律,要做到,决定不能违犯。你要是真正做,你会很快乐,真的,像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心安理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压力。人家很多时候有精神压力,很多压力,我都没感觉到,每天生活快快乐乐、欢欢喜喜,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决定不做亏心事,那个干不得,那个干了可能就会有压力。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你怎么会不快乐?孔老夫子,你看看《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喜悦,不是外面的刺激,从内心生的。这是真正快乐,真正的法喜,你持戒就能得到。

第三「忍辱」,在佛经上,原来的意思就是忍的意思,忍耐的意思。因为中国人,古代中国的读书人把辱看得很重,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就是读书人,读书的人杀头不怕,侮辱不可以。所以翻经的这些法师,觉得中国人对辱看得这么重,忍辱,这是特别在中国翻的,用这个来做代表。辱都可以忍了,那就没有什么不能忍的,就统统都可以忍。这是讲恒心,我们要学道、要求学,你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长远心,你就不能成功,能不能成就的秘诀就在这一个字,你能不能忍。你看看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能不能忍?十载寒窗,你真有这个耐心你就成就了。一门深入,这是持戒,没有开悟之前就学一门,决定不学两样东西,为什么?你心里才会得定。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修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戒是因,定是果,定又是因,开智慧是果,你没有耐心的话你做不到。

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把自己的精神、意念集中在一处,《遗教经》里面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现在念头是散乱的,像灯光一样,光是散乱的,如果把灯光集中在一点,就变成激光,那个力量多大。我们把散乱的念头收集起来集中在一点,那就是佛经上讲的三昧,三昧起什么作用?神通现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都能现前,乃至于神足通,神足是变化。为什么?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集中在一点,那真是用起来就很方便,六种神通都出来了。所以,定能现神通。神通是自己的本能,本能为什么失掉?就是你的心乱掉,它不集中,心乱掉,所以这个能力丧失掉。如果今天把念头再一集中的话,这个能力马上就恢复,就这么个道理。

现在外面的环境诱惑太多,这些诱惑它是来伤害我们的,我们自己不知道,还感谢它。今天我又收到一个同修寄来三本书给我,都是讲预言的,讲二0一二灾难的,分量不少,一本都这么厚。我看不看它?我不要看它,我要看它,我的思想、精神更分散了。我不上当,我看佛经,我不看那个,看那个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看佛经能解决灾难问题。不能上当!我只看《无量寿经》,我讲《无量寿经》,只看《无量寿经》《华严经》放到一边不看了。这个经讲完,我要继续讲《华严》,我才看那个经。就看一样,就想一样,别上当。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国内、海外灵媒很多,你要跟他们接触,许许多多的信息也会把你的思惟扰乱,你知道很多东西,你没有法子解决。你如果完全都不知道,一心念佛,什么问题都没有,怎么没有?化解了。确实,已经化解了,不需要知道。有的问题化解了,没有的问题也化解了,这个多殊胜。不但佛法做到,中国过去儒道都做到。没有杂念、没有邪念,所谓是正念现前,儒释道都讲求正念。正念从哪里来的?从忍辱来的,从持戒来的。

所以,学东西一定要有长远心,一个目标。到极乐世界去,好!你看你每天可以到十方世界,分身去了。他那个分身的本事实在是了不起,他分的身、变化的身,他真能办事,不像变魔术,可以变几个身,但那个分的身他不能办事。这个分身跟真身一样,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大福报,听佛讲经说法开大智慧,福慧双修。要不要去?要。什么样的心态去?善财童子的心态去,随缘妙用。跟十方世界诸佛不可以不结缘,因为每一尊佛他度化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你跟佛结缘,跟他所有众生都结缘了。这好事情,要去做,但是决定不能分心,这就叫妙用。缘,可以随缘,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当中,福圆满了,慧也圆满了,你看多不可思议。修福没有起心动念就圆满,听教也没有起心动念,智慧圆满了,什么智慧?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为什么叫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就知道,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这是智慧。我们在这个世间人学习的那是常识,「学富五车」,这是古人形容你读书读得多,你的常识很丰富,它不是智能,是知识。知识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它解决一时,它不能解决究竟,解决一面,不能解决圆满;智慧不一样。这些道理,大概在这个世间只有中国有、古印度有,其它地方当然也有,我们听到的比较少,在中国、在印度听到就很多。所以一定要修忍。

第四个「精进」。你看这两个字,精是什么意思?纯而不杂,进是进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叫精进。你学东西学太多、太杂,那就乱了,那不叫精进,叫乱进。所以他学的东西统统都记住、记得,那就是常识,它不是智慧。精进生智慧,为什么?精进的心是定的。学很多东西,广学多闻,他的心是乱的,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表现在外面就这样,这个不能不知道。精进而后禅定就现前,所以忍辱、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就是得定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不能忍、他不能精进,怎么会得禅定?哪有这种道理!在我们这个法门里头,一切都要归念佛三昧,这是真精进。「禅定」两个字,禅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定是中国意思,中国字,意思很接近。所以这个名词叫华梵合译,禅是梵文,定是华文,梵华合译。禅,它的意思是不着相,也就是我们在学习里面常常讲的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禅。通常翻译叫静虑,清净心,虑是什么?虑是形容词,他确实并没有思虑。我们凡夫,要问你一桩事情,我想想再回答你,那就是虑。真正修禅的人他并没有虑,但是他清楚,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就是讲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它是定,无知,般若无知,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所以禅是体,般若就是作用,般若是体,禅就是作用,这两个互为体用。没有真实智慧,你定不下来,没有定功,智慧不开,所以它是互为体用。「般若」也是梵语,通常把它翻成智慧,可以这样说法,但是它还有很深的意思。它那个智慧是真智慧,无所不知的智慧。在中国文字里头找不到相对的文字,所以在翻经的时候,还是用它的音,般若是音,音译,再加以解释。

这六种,菩萨修的这六个项目,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六个项目都要相应,那就是菩萨。不是一样一样的学,起一个念头、一个举动跟这个全相应,那才是菩萨。布施里面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里头有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一条里面都具足其它的五条,每个念头都具足,每个动作都具足,每个行为都具足,这是菩萨。所以小小戒没有根基怎么修法?大乘经,像《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任何一法肯定含摄一切法,一切即一。从这个教义里面我们就能够慢慢体会到,整个宇宙是一体,没有法子分割。好像宇宙是个网络一样,我们现在用的电的网络一样,任何一点立刻就传遍全体。我们在《还源观》里面就很容易体会,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乃至于自然现象,念念它对外面发信息,同时它念念也收到整个宇宙的信息,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物质现象来说,佛家讲的是一微尘,现在科学家讲的是一个小光子,时间虽然短,它具足宇宙圆满的信息,都在里头。

《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它三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周遍法界」,这就是讲它的波动,这个波动它发出去、它收进来都是周遍法界,收发都周遍,速度之快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出生无尽」,出生什么?一切法,一株小草、一片树叶,佛讲我们身上一根汗毛,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为什么?它发的波遍法界虚空界收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它的波也全收到,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一念诸位要记住,弥勒菩萨说得好,一弹指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同学把它算出来了,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这念头,它发跟收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是科学,佛经科学,我们今天讲得谦虚一点叫高等科学,谦虚一点;要不谦虚,那就是方老师的话,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这方老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心量,这要知道,第三个周遍,「含容空有」。我们今天如果是不能够包容,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不能包容,我们怎么能证得圆满?为什么不能包容?因为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要是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恢复了,那是大乘经教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才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法喜。为什么?全包了,知道是一不是二。这个我喜欢,那个你讨厌,那是什么?那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的心量,不是佛菩萨。

佛菩萨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菩萨心目当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来找我麻烦的人,好人吗?好人;好事吗?好事。为什么?他来考我的,他来陷害我是来考我的,看看我还有没有分别执着,我还有没有怨恨。他考验我,我没有怨恨,我欢喜接受,没有怨恨,更没有报复,我及格了,我提升了。没有经过考试,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一切顺境、逆境都在考你。顺境考你什么?考你有没有贪心、有没有贪爱,贪是烦恼,逆境考你有没有瞋恨、有没有怨恨。从这些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贪瞋痴慢疑断掉多少,就知道了。一考,顺境还有贪心,逆境还有怨恨,不及格,那要好好加功夫,要感谢这些考试的老师。怨亲平等,没有怨亲,你就想到,我们一毛端、一个细胞、一粒微尘,它无限止的在收发信息,这个信息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定力不够,心散乱,如果有定力,心不散乱,这信息我们全知道,没有不知道的。

这个道理你相信了,事实真相你体会到几分,你才晓得诸佛如来全知全能,那不是假的,我们修到那时候也是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我们自己的本分,就是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用善来形容,是你自己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做成障碍,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被它障碍,不起作用了。实际上它还是起作用,起反作用,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迷的时候变质了,把正常的作用扭曲了,就这么回事情。我们真正能够放下,把这六个项目做好,叫六个科目也可以,这六个科目我们统统把它学好,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全部就现出来了。

所以心,心本来是定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就说明自性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动过。现在我们这个动了,动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不妨碍真心,真心也不妨碍妄心,我们用真心,妄心不要去理会它,就不起作用。我们今天是太关怀妄心,把真心忘掉,六道凡夫就是这么个情形,真心不是不在,忘掉了。真妄永远不离开,就看你会不会用。记住,真心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要觉悟,那是妄心,妄心应该要放下。真心不要去求,放下妄心,真心就现前。正是古人所说的,只要舍妄,不要去觅真,别去找真的,你找真的话,又是个妄心,你永远找不到,你不找它,它就现前了。六度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知道。

底下一句,「六度摄万行」,六度展开就是菩萨无量无边的细行,在佛经上通常讲,它讲有数字,八万四千细行。这八万四千怎么说法?每一条都具足八万四千,布施八万四千,持戒八万四千,忍辱八万四千,乃至般若。每个科目展开都是八万四千细行,而且八万四千细行像一个网络一样互相重迭,任何一点它的频率都周遍法界。同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点它能够接收法界所有的信息,计算机不能比,要跟这个,那计算机是差太远了。诸佛菩萨证得了。我们今天虽然没证得,这是因为在大乘教里面长时期的熏习,我们熟悉了,我们能理解、能相信,不怀疑,从今之后依教修行。用什么方法修行?一句佛号。你才相信一句佛号管用,一句佛号具足一切法,六波罗蜜统统在其中,一法都不漏,一句名号圆满具足,我们的修学找到了方法。

下面,「坚固不退者,指如上之大愿大行,决定不移,永不退转也」。这是什么人?真正明白,真正不怀疑了,他才能做到。所以疑,你看看贪瞋痴慢疑,这根本烦恼最后的一个,列入到最后,那也就是最重要的。中国跟古印度往往都把最重要的摆在最后,所以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比前面的厉害,前面贪瞋痴慢容易断,疑情不容易断。疑要什么东西断?智慧,真实智慧才能帮助你断疑生信。所以,你对于圣教怀疑,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这是应该的,你是凡夫,哪能不疑?天人也疑,甚至于讲四圣法界还是有疑。谁不疑?初住以上不疑了,因为不疑才能证得初住。贪瞋痴慢容易断,疑难断,像藕断丝连,藕断了,丝连上。疑太难了,疑要靠真实智慧,要靠禅定的功夫。你才真正能够做到决定不移,永不退转,大愿大行,大愿不退,大行也不退。行愿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在一些小节里头,一般人没注意到的,这些小节,都在这里头。我们中国人讲小节,佛法叫威仪。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有道理,古时候的小学,私塾,小学,老师要给学生做榜样,做什么榜样?学小节。十五岁之后进大学,中国以前没有中学,只有小学跟大学,叫太学,进太学里面学大节。那个时候大节多半是指朝廷那些礼节、规矩,学那些,小节就是日常生活。礼节,小节就是小的礼,大节是大礼。

「决定不移,永不退转」,这两句话决定了成功跟失败,这两句话你能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决定成功。如果你的方向、目标动摇了,方向、目标转变了,那就不能成功,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如偈云」,这四句偈是本经的经文,「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四句偈,前面我们读过,阿弥陀佛在他的老师面前,世间自在王佛,发愿修行,求佛给他证明。他发的心,这个心发得太大了,一般人都疏忽了,阿弥陀佛发现了。不是说其它诸佛能力比阿弥陀佛强,没这个道理,佛佛道同,智慧、神通、道力是平等的,只是有人发现了,有的没有发现。阿弥陀佛发现了,发现什么?帮助这些罪孽深重堕在恶道的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离苦得乐不是平常的,所谓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那究竟,必须要超越十法界,不超越十法界不究竟,不超越六道轮回那更不究竟。得究竟乐是大涅槃,没有证得大般涅槃,都不叫究竟乐,小乘的般涅槃不算,阿罗汉所证得的。

他用的是什么方法?用我们现在话来说,办教育。西方极乐世界是办教育的,教学,等于说在那里办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这是从事相上讲的。如果从理上讲,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空间维次,它在哪里?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一样,不同的频道,你要是按对频道它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告诉我们,真话,「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给你讲真话。你的心是阿弥陀佛、愿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前,同心、同德、同愿、同行。阿弥陀佛为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尊重赞叹,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的心、愿、德行跟阿弥陀佛一样,就是阿弥陀佛,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就是赞叹自己。从方方面面去观察、去体会,你才知道净宗法门真的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的赞叹不是假的,是真的,这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

所以往生,一念清净,那一念就成佛了。其它诸佛如来度人,条件是念念清净,这个难,阿弥陀佛只要一念,一念清净就成功了,这个太方便了!我们念念清净我们做不到,一念清净有时可以做到。理上真讲得通,不是讲不通,为什么?我们知道,每一个念,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是独立的,它不是一个。所以你一念相应,那一念他就成佛,他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念念就清净了,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染缘,能让你这个一念保持下去,这个了不起。换句话说,到极乐世界,你烦恼虽然没有断,烦恼在那里不起作用,贪瞋痴慢都不起作用。你说贪,我们讲相好,这是经上前面我们读过,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人都是一个样子,完全相同?他说的道理很简单,十方世界的这些众生是业报身,有相貌长得好,有相貌长得丑陋,长得好的人骄傲,长得丑陋的人感觉到自卑,他不平,心不平;到极乐世界大家都一样,这个心生不起来,不让你生起来。

我们在这个世界,贪心很重,贪财,极乐世界财太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贪,太多了。我们这个世间,说实在话,对我们的生命最重要是什么东西?最重要的不贪,不重要的拼命去贪,错了!最重要是空气,你看谁贪空气?谁去拿个东西把空气装起来?这最重要的,没有看到。黄金没用处,又不能吃,又不能穿,偏偏去贪这些东西,错了,完全错了。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生活必需品随念就变现出来,想什么有什么,你还贪什么?不用的时候就没有了,也不需要储藏。在这个世间,家家都还有个储藏室,到极乐世界储藏室没用处,不需要储藏。不用,不用就没有了,要用它就来了,你说这多自在。所以,你的贪瞋痴慢都起不起来,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你看到不如意,没有一个人你看到不顺眼,没有一桩事情你看到是可恶,没有。所以你的贪瞋痴慢疑都起不来,根都断掉了,在那里住一段时期,慢慢受这个熏习,五毒的根就没有了。根没有了,缘当然也没有了,内缘是怨恨恼怒烦,没有了,都起不来,都没有了。

阿弥陀佛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快速成就,只要你一念清净。这个很有道理!譬如祖师给我们讲的十念法,每天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是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早晨起来洗脸之后,有佛像面对佛像,没有佛像面对西方,念十句阿弥陀佛。也有人是一口气作一念,念十口气,有些人就是一句,这叫一念,念十句,养成这种习惯,早晨一遍,晚上一遍。我们用这个方法教了很多同修,那时候在新加坡,我们才想到这个方法,每天九次,一定记住一次都不能够缺少,每天九次。早晚这是两次,三餐饭,吃饭的时候不念供养咒,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三餐饭三次;上下班,上午上班一次,下班一次,下午上班一次,下班一次。一天九次,管用!我们提倡这个方法,在马来西亚、南洋一带同修,很多人告诉我很有效。时间很短,一、二分钟,所以不碍工作,又容易学,就是养成习惯。十念必生!在临命终时,这个十念就管用,这是符合第十八愿,而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落实十八愿。

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记住,我是极乐世界的人,这个很重要,这就是你发大愿,求生净土。我是极乐世界人,我不是地球上的人,我来干什么的?我来帮助这些苦难的人。极乐是我的老家,我现在出来旅行,我家里什么都有,你们这些东西我统统用不上。这就是发大愿,这就是修大行。念念为苦难众生,我用什么帮助他?把经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他觉悟。一生得度,一生圆满,只有这一句名号,你说多简单!经不会念没关系,意思懂得就行,紧紧抓住这句佛号,你这一生就成功了。早年间,我讲这个经典、讲这句佛号,告诉大家,这句佛号是什么?是我们到极乐世界的信号。我们在空中飞行,这信号就是我们的航路,提着这句佛号你就不会走错航路,肯定到极乐世界。你把这个佛号丢掉,或者去搞别的,念咒、念其它的,你就会走错航路,你到不了极乐世界。一句就行了,不要搞得太多、太杂。经典,这一部真难得,我们不能不感激夏莲居老居士用心会集,他会集这部经用了十年的时间,初稿三年完成,改了十遍。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注得好,我觉得是感应,你看看他经过文化大革命,遭了难、受了苦,把他打到牛鬼蛇神。平反之后,所有的这些数据都毁掉了。我去看他,他住的那个小房间,一个床铺,前后堆的都是书,我仔细一看,就是这个批注的数据,一百九十多种。三宝加持。我问他,你都从哪里找来的?这个批注引经据典,不是三宝加持这书从哪来?不可思议!他要没有这些书,这个批注就不能写。字字句句都有出处,都有根据,全都是历代祖师大德的智慧,我们今天读到,你说这个福报有多大。都不可思议!要珍惜,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往生。

很多人既然都在讲二0一二,我在今年访问澳洲十个宗教,访问了梵蒂冈、南洋这些宗教,大家在一起也都把这个做话题,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今年到处都听到这个话题。我们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这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感觉到,二0一二不见得会有大灾难。为什么?念佛的人很多,都在做回向,世界上其它宗教徒都为这个事情做祈祷,我相信不会有什么大灾难出现,小灾难是免不掉,大灾难不至于出现。可是我们担心一个麻烦事情,怕的是人类自己毁灭自己,那就没救了。自己怎么毁灭?核武战争。要知道,今天全世界拥有核武的国家,核子弹头,科学家的估计,他们的报告,至少有七万五千枚。每一个核弹,最小的也是长崎、广岛的十倍、二十倍,这最小的,普通的大概都是一百倍以上的,这一颗炸弹足以毁灭一个大城市,怕这个。什么时候会爆发?我们看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现在这些小孩长大了,那就不保险了。现在这些小孩从小就玩电动玩具,电动玩具内容是什么?杀人游戏。到他们长大,他们掌权了,核武在他们手中,他们就来玩杀人游戏,这怎么得了!这太可能了。再有这个社会不平,特别是贫富不平,情绪上也不平,他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你们跟我一道走。那一个按钮,战争就爆发了,这个很可能!谁发动战争?神经病的人发动战争。现在这个社会,精神不正常的人太多太多,所以这非常可怕。

挽救,没有别的,就是恢复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跟宗教的教育,必须大力的来推动,唤醒人性,才能免除这个灾难。所以美国一位科学家说得很好,如何应付二0一二?他说了三句话,希望全世界的人,从现在起「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能够将地球带到更美好的社会。这个话我们相信,跟中国传统教学相似,跟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也相似。所以汤恩比博士说,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能帮助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很有道理。我们要怎样来推动?这就是现前应该做的工作,要全心全力去做,帮助社会,来拯救地球。能做得到吗?能,佛经上讲的道理,科学家承认了,「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就是原理。懂得这个原理,我们居住地球是环境,境随着我们心转的,我们心不善,它就变得很多灾难,我们心善,它样样都变好,风调雨顺。所以连外国科学家都讲端正心念、改邪归正,重要!不但救自己,救你一家,你也救了社会、救了国家,也救了全世界。这样一生就非常有意义,我们没有白来,我们应当把它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