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一集)  2010/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一面第六行:

「或有疑问,文中但云十念,何以径谓为称佛名号,而非他种念佛耶?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实有明证。」这一愿非常重要,「十念必生」,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只有这一愿才能普度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有缘众生。这众生加个有缘,什么叫有缘?他能信,他能发愿,他肯念佛,这就是有缘,只要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这是无比稀有、殊胜。这个法门简单,就是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修,它不难,容易、稳当又快速。凡夫成佛,到哪里去找这种方便法门?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这一愿,祖师大德们特别重视,为我们详细解释,因为它太难信了。成佛多不容易,证个阿罗汉多难,成佛哪有这么容易!很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得不厌其烦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

这先是一个假设的疑问,实际上真的可能有,有人有这个疑问。经上面只说十念,怎么知道这个十念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而不是念别的佛?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下面回答说,回答得好,十念当中这个念字,就是指口念佛名之念,确实有明证,有证明。实在讲,中国的文字说法很多,这个念,旁边没加「口」字,这个念是心里念。我口不念,心念行不行?行。念这个字意思,它是会意的,你看它这个字的写法,「今心」,就是现前的心,现前心里真有佛,就叫念,不一定在口上。最重要是在心上,心上没有佛,口里念佛没用,古人所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心里没有佛,「喊破喉咙也枉然」,可见心里真的要有佛,除佛之外没有第二念。要知道,世出世间第一善法,第一善不仅说它只有一善,这一个善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在这名号里头,这还得了!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过好几遍,不能不知道。你想想看,哪一个善法能包括一切善?唯独这一善包括一切善。

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虽然是凡夫,烦恼习气一品也没断,可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就是说他四十八愿所讲的你统统都得到,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这一愿具足其它的四十七愿,就全得到了。虽然说是愿愿都包含其它四十七愿,但这一愿最真实,没话说,世出世间圆满的善法。你说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么困难,把一切念头放下你去念佛,问题就能解决。真有信心,一点不怀疑,得绝症,念佛就能念好。前几天山西大同一个同修到我这来看我,说他得红斑狼疮,他看刘素云的光盘非常感动,就学她,果然念了三个月之后,再去检查没有了。他来跟我讲,真的,自己亲身经历,连疤痕都没有了。病发作的时候全身的红斑,连拜佛都拜不下去。念佛第一德,念佛第一善!烦恼起现行的时候,佛号提起,烦恼就没有了。善念、恶念全都是烦恼,只有正念,正念是没有念头,没有任何念头,那叫正念,这个与自性相应的。

下面老居士引证,实实在在有证明。「本经宋译」,这个经文是这样写的,「所有众生」,所有众生这一句包括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从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具足三个条件,真信、真愿、真念佛,具足这三个条件他就能往生,「求生我剎」,求生我剎是愿,当然有信,不信他怎么会求?下面「念吾名号」,这个「吾」是阿弥陀佛自称,念他的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这个念佛的人,他的信愿行具足,要紧的是不退,如果退心了,感应就没有。退心有两种,一种是学别的法门去了,或者是净宗,学别的念佛法门。念佛大的分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我们这里是专讲持名念佛,他改别的念佛方法这也不相应。这是专讲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小本《阿弥陀经》专讲持名念佛。《十六观经》里面讲十六种观想,有观像,第十六,最后的那个,那也是讲持名念佛,跟我们这里讲的相同,第十六观,跟上面的不一样。这是说念佛人不能换方法,这个重要。

如果情执深的,留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执着的情执放不下,这都是障碍,有这些夹杂,我们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坏了。我们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刚才讲疾病,念佛能好。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难杂症,你烦心的事情来了,不知道怎么解决法。很简单,你暂时把事情放下,你老老实实去念个十分钟佛,念个二十分钟佛,智慧就生了,你就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妙,妙不可言!学讲经的同学,在备课的时候遇到困难,这段经文不知道怎么讲法好,不要再去想,愈想愈麻烦,你想不出来的。干脆放下,去拜佛,拜个十分钟、二十分钟,突然灵感来了,问题解决了。这我们经验很多。不拜佛,念佛也行,念个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这是什么?他心定了,定生慧,慧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应用起来非常广泛,一切时、一切处统统可以运用。这么好的方法,这么简单的方法,就是很少人相信,很少人会用。我们这么多年来养成习惯,天天读书,读书实在遇到困难,念不懂的时候怎么办?放下来,念佛,绕几圈,你再回头来,再看,懂了,问题解决了。这是我们遇到很多,不是一次两次,很多次,有感应!所以,不退重要。

这个人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跟无数比丘现前围绕。这个无数比丘是随顺我们世间人所讲的,不是假话,你临命终时候看到佛来接引,你真的看到佛后面很多比丘。甚至于有家亲眷属,朋友有先往生的,跟着佛一起来接,来迎接你,你看到的。这是什么?说明相随心转。你还没到极乐世界,你看到的那个样子跟我们这个世界是一样的;到了极乐世界就不一样,到了极乐世界,看所有一切比丘的相跟佛的没有两样。极乐世界的人天、比丘、声闻、缘觉、菩萨,所现的相跟佛的相一模一样,平等法界。「经须臾间,得生我剎」,这是时间快,剎那之间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其中念吾名号,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是宋译本里所说的。「又《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般舟经》虽然不是专讲极乐世界,它里面有这段文字,介绍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所以经文有「尔时」,阿弥陀佛对这些菩萨们说,「欲来生我国者」,这是发愿,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具足了信愿,行门就是底下这两句,常念佛号,相续不断,无有休息就是相续不断。重要的是心里不能断,口里面断没有关系,心里不能断,念兹在兹,心里要常有阿弥陀佛。过去李老师常常教我们,念佛人,真正在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换心,老师教我们要换心。换什么心?平常我们的心都留恋着五欲六尘,心里都有这些东西。现在人所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心里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心里根深蒂固,不知不觉他就会起心动念。祖师讲这是熟了,熟透了,随时随地它就冒出来;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觉的念头没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这个现象,不要害怕。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浓,时间太久,念佛太生疏,时间短,所以这句佛号压不了烦恼。知道之后,时时刻刻提起。也会时时刻刻忘掉,忘掉,一下惊觉起来,赶紧佛号就接着,这样就好。应该有个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里真有佛号,除佛号之外,其它的都没有了。

念佛加观想也可以,观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这尊佛。为什么?你看习惯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临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现这个相,为什么?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们专一,我们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临终的时候,哪一个阿弥陀佛来接我?这个阿弥陀佛现了,那个阿弥陀佛怎么没看到?你这个妄念一动,佛就不见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现在方便,佛像供在家里,你给他照一张照片,旅行的时候带着照片就行了。是你家里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处处都是要留意到专一,专一才产生效果,不能常常换。经读一种,不要读很多。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平常心是散乱的,都是胡思乱想,怎么样收心?念一卷经,《弥陀经》念一卷,《无量寿经》念个几品,第六品很好,四十八愿,念一品,心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念佛号,那才能相应。菩萨教导我们「净念相继」,净是没有怀疑、没有夹杂。

真念佛的人,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你有一桩事情有求就是打闲岔、就是夹杂。这个世间彻底放下,真正明了这个世间是虚幻不实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至少我们要到一真法界,就是到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到那个地方的寿命叫无量寿,现在我们明了,无量寿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晓得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真假你就不要问它,就无量寿就好了;不是真无量寿,能证得真无量寿。实报土里面修行,就住在那个地方,住多久?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之后,那就真无量寿,你证得妙觉圆满的佛果,你不住在实报土,你又迁移,迁到常寂光去,回归常寂光,证无量寿了。这是修行人、念佛人终极的目标,妙觉才是真正大圆满。

所以这个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骗我。《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不是假的;「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就是跟事实完全相应。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句话是过分的,也没有一句话是有欠缺的,没有,说得是恰到好处,句句真实、事事真实。要相信佛菩萨不会骗人,骗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萨对我们一无所求,他证得大圆满,无求于人。他教导我们完全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帮助我们,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我们对他恭敬是我们感恩,不是他需要我们的,他没有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具足这些条件,自然就能生极乐世界。

下面说,「又《观经》言,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观想念佛,「若不能念者,应称佛号」,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观经.下品下生章》,经上是这么说的,「或有众生」,也许有这样的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具足种种不善。现在不是或有,现在可能是全有,这条对我们的开示就太重要了,给我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五逆十恶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个条件,这一点很重要。临命终时「遇善知识」,这是遇到念佛同修帮你助念,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为说妙法」,这妙法是什么?劝你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妙法。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头脑要很清楚,你能够听明白,听了就相信,听了就能发愿,真想去,有这么好的地方,我就去吧。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跟着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观想,因为观想心要细。你无法观想不要紧,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也是在那个时代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著作等身,他一生当中著作四十多种,日本《卍大藏经》里面收了有二十多种。他老人家有《观无量寿经》的批注,叫《观经直指》,我们在早年,学习《观无量寿经》读过他这个批注。这里头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造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极重的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说的这些经教都救不了你,祖师大德编的这些忏仪也救不了你,你说这个罪多重!灌顶法师说,最后还有一个方法能救你,什么方法?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能救你。你就晓得这一句名号比诵经的功德大,比拜忏的功德大,什么样的忏仪都比不上这句佛号,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这些法会,去拜忏,不如念佛!同参道友集合起来,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这很多人不知道。忏仪当中佛号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禅师《三时系念》里面,念佛的时间占很长,他很有道理!中峰的开示太好了,真正能得冥阳两利,听他的开示会觉悟,这都是念佛求生净土,与净宗经教完全相应。念念中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的罪业还是这么重,由此可知,无始劫以来,我们造作的不善业太多了!佛要多念,就是消业障,而且非常殊胜,超过一切经忏。命终之后,即得往生。「由上经义可证,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这是我们看到经上讲的十念,确实就是指的执持名号,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下面说,「古注经家」,古代注经的这些大德,「于此愿文,亦有异解」,就是这第十八愿,在这一愿里面有不同的解释。「有曰此是摄上品愿,有说下品非也」,这是有大德这样说法,这个十念是讲上品,有说下品,非也就是否定,他不是讲下品,是上品的。「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这是前面问的,经上只说十念,没有指称名。前面给你所举的经论,称名讲得通,不是没有道理。这个地方又有人说,不是指称名,这个十念往生是对于上根人讲的,不是一般普通人讲的。「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弥勒所问十念」,那真的就不一样,这个十念不是十句佛号,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在《弥勒发问经》「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赡养国土,凡有十念,何等为十」,这是接上品的。

我们看弥勒菩萨的开示,「一者,于一切众生,常生慈心」。实在讲,我们应当要学,好的都学,不好的我们都远离,好的一定要学习,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常随佛学」。这些菩萨都是古佛乘愿再来示现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地球上示现成佛,《梵网经》上他自己讲的,这是第八千次,你就晓得他常来。世尊如是,弥勒又何尝不如是?观音、势至,哪一个不是古佛再来?这都不是假的,经上有证明。弥勒菩萨说「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赡养国土」,他说了十种。第一种,「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范围太广了,首先要认识众生两个字,什么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那我们讲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范围多大?第一个,自然现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第二种,精神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精神现象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他们存在。现在我们看不到他的形体,肉体看不到,他精神存在。第三种,物质的现象,物质现象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有灵性,它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

现在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全都是五蕴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统统具足。正报里面,我们一个细胞,依报里面就是山河大地、一粒尘沙,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你说这个范围多大。我们面对着这三种现象,要生慈悲心,慈心是爱心,悲心是怜悯心。现在我们彼此都一样,迷而不觉,共同生活在六道轮回当中,看到他苦,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样。牠是畜生,我过去也曾经在畜生道待过;他是饿鬼,我也做过饿鬼;他堕地狱,我又何尝没有堕过地狱?见他苦,生怜悯心,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出离,帮助他的方法离不开经典的教诲。诵经的时候,应当知道将诵经的功德回向给山河大地、回向给法界众生,念念不忘,这是第一个念。

「于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为什么?这还是第一愿的后面。众生他的行业无不是因缘果报,你要是破坏他的行业,你要负因果责任,都有报应的。那怎么办?决定不能干涉,只能劝导,不能干涉。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面对一切众生,他是什么态度?完全随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为我们的示现,我们要能体会、要能学到,佛跟大众接触,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换句话说,他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个厉害!佛为大众说法,这个众生觉悟了,觉悟他的不善的业就消掉,善业就增长;这不是上上品人,上上品的根性,善恶业统统都消掉,那就没事了。根性劣的执着有善,恶是错误的,恶要受不善的果报,他能够断恶修善。程度高的人,善恶二边都离,他提升就更高,能够超越六道;超越不了六道,才断恶修善,远离三恶道。

你造恶业,佛法的标准很简单,十善,你用这十条你去反省。不杀生,我有没有,不一定说杀人,我有没有说害别人?虽然没有要他的命,但是给他很多痛苦、给他很多为难,这等于是杀戒。有没有这种行为?有这种行为,自己要负因果责任。我有没有偷盗?偷盗里面包括起心动念,我们一般讲占别人便宜,那就是盗心。所以十善一条一条细细想,我对于世间财色名食睡有没有贪心?有没有贪的行为?有贪心已经错了,就有罪,再有贪的行为,罪更重。有没有怨恨?有没有傲慢?你一条一条去想,《十善业道经》里头讲得很详细。你拿这个来检点你就知道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众生有没有做到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得往生。第一个,你的现行不善。佛法净宗讲带业,带旧业不带新业,你天天还在明知故犯,这个带不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佛门弟子,真正把三个根落实才叫真的是佛弟子,《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真佛弟子,佛经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佛在经上就叫着你。如果这三种做不到,念得很熟做不到也没用,经典里面叫的善男子、善女人没叫你,你不合格!这是佛门最低的标准,不可以不知道。所以,这个十条不是普通人,这个条件很高,真的是菩萨,普通人做不到。

「二者,于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这就是对一切众生生起怜悯心,决定没有伤害他的念头,他做许许多多造孽的事情、做错的事情,也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他有他的因果,各人造业各人承当,他要受报。我们要再责备他,在良心讲过不去,何必!在世法里头,学过伦理道德人知道,受什么?良心责备,那是他的现报。来生有没有报?当然有,欠命要还人家命,欠债要还钱。所以真正透彻了解因果报应的事实与真相,你就不敢欺负别人,你就不会占别人便宜了。为什么?占不到便宜,要能真占得到的话,佛也会占,占不到,你现在占了你来生要还。我这一生吃亏,吃亏人家来生要还给我,所以并不吃亏,你哪里吃亏?会还给你,还还要加利息。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连害人的心都不能有,怎么还能有行为!

所以,人不能不受教育,为什么?不受教育,他不晓得这些事实真相,他敢造。到报应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一点办法都没有,必须你受的恶报圆满了,你才能离开恶道,再得人身。得人身,你带着有恶道的习气,那个时候你要是遇不到圣贤教育,你很容易被外面不善的环境染污;染污他又造罪了,又去造杀盗淫妄,造这些业,又堕恶道,真可怜!看到这种现象,那个残害的念头,责备他、要想惩罚他的念头你自然消除,你的怜悯心生起来了。为什么?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就像在作梦一样。可是你造作善不善他真有报,那个果报也是作梦,六道里头全是作梦,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只有菩萨知道,六道凡夫都不知道,不但人不知道,欲界天不知道,色界天、无色界天也不知道,接受释迦牟尼佛教诲的人知道。接受世尊教诲,就是佛的经教教诲,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你才真正能得利益;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只在阿赖耶里头种佛的善根而已,只种善根,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我们常讲,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人不好意思作恶,知道起个恶念、做一桩坏事这很难为情,感到羞耻,所以羞于作恶;知道因果报应,不敢做。真正把十善业道参透了,恶的念头不会生了,就放下了。

放下,不但恶念,善念也放下,善恶念全都放下,你把十善业道参透了。为什么?二边放下是真正的善,他能超越六道。如果你止恶修善,你不能离开三善道,为什么?你修善业,三善道是你的果报,你出不去。你要是不修善,专造恶的话,三恶道是你受报的地方,你总不出轮回。出轮回是善恶二边都放下,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修善断恶要做,不要着相,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恶是染污,善也是染污,善恶都是染污,不清净,叫秽土。净土里面没有善恶,就是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这个道理要懂。不着相,做什么好事不着相,真的好事。现在我们佛门当中,做个好事还要留个名字,我看到很多寺庙,建寺庙,那个柱子上面都刻了名字,什么人奉献的,那是什么?着相。是做了好事,但他着相;着相,他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往生也有障碍。净宗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你还做这些好事,念念说我做了多少好事,这个东西对你往生就产生障碍。为什么?那个善要报,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报,要在三善道受报。所以,弥勒菩萨这个十念,我们学了之后很有用处。

第三,「发护法心,不惜身命,于一切法,不生诽谤。」正法久住、佛法的兴旺决定要靠护法。佛法里头两种人,一种弘法的,一种护法的,我常常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为什么?没有护法的,弘法没有道场,就是现在讲没有弘法的平台,一定要有护持的。这些道场,建道场,请法师。法师,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出家的,在家也称法师,只要他讲经教学都是法师,也不分男女老少,他能讲经教学就是法师。但是讲经教学得要有师承,你是跟谁学的?你的老师是谁?你说我没有老师,没有老师不行,不能请你,没有老师是外道,那不能请。我以古人做老师呢?那行,这个算数。譬如我学佛,我依古人,我专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的全集在,我只看这一部书,只听他的教诲,依教奉行,你就是莲池大师的学生;你看印光法师的《文钞》,依照《文钞》去学习,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这个有师承,这是正法,没有师承不行。不一定现前的,现前法师当中你跟谁学的?都要讲究师承。

现在弘法的人愈来愈少,什么原因?没人护法,不容易!在这个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从前弘法,社会大众尊敬你,照顾你很周到;现在弘扬佛法,人家瞧不起你,没人护持你,你的生活都非常困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现在没有弘法的人。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很多同修都知道,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发心走这个路子,走得真是很辛苦,走到什么程度?寺庙里不收你。到人家寺庙去拜拜佛、吃一餐饭还可以,想在寺庙里住一天,不行,不收你。这个寺庙里有法会、有经忏佛事,你参与,欢迎你,你说我到这里来讲经,没人要你,没有一个会接受你。所以我这一生活动,谁请我?居士道场请我。在国外讲经,居士们成立很多净宗学会,都是净宗学会来邀请我。这个地方,本来香港要成立净宗学会,这个招牌别人拿去了,香港有个净宗学会,所以这里只好改名,改成香港佛陀教育协会。香港有个净宗学会,那个净宗学会也是我劝他们大家,应该有二十年前的样子,我劝他们成立的。所以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这一条感触非常深。没有人护持就不会有法师出现,无论在家出家都需要有人护持。护持的人是菩萨,不是菩萨他不懂,护持的功德非常大,佛法能不能常住世间靠护持。

我这一生当中,早年韩馆长护持,照顾我。我学讲经,帮助我找地方,找个讲堂。讲堂有时候,他们朋友多,他们经商的朋友多,借朋友的办公室,晚上不上班,晚上借给我们讲经。有时候借不到就租,租人家的房子,客厅大的时候可以做教室。所以我们讲经常常换地方,大概一个地方可以用二、三个月,就又得换地方,很辛苦,但是讲经没有中断。听经的同学,这护法都要注意到,常常跟他联系,保持信息,我们搬到哪个地方去了要告诉他,他们会来听经。听经的人数不多,十几个、二十几个,三、四十个人不少了,很多了。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不容易,一直到她往生。没有这三十年的锻炼,怎么会出来?三十年讲台的磨炼,教学相长,你才能学得出来。今天年轻人有没有发心的?有,我相信很多,没人护持,到哪里找一个能护持你三十年的人?太难得了!真是可遇不可求。成名了,才有人来找你,没有成名谁找你?要成名,我是三十年的锻炼。今天弘法的人为什么这么少?有原因,我知道这个原因,所以我发心帮助发心弘法的人,我来照顾他,我来当护法。

还是不容易,为什么?不听话,他的意见很多,我们提供他的建议他不能接受,喜欢广学多闻,喜欢自由发挥,所以学了十几年还是不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你要真想学,一定要遵守佛陀,遵守菩萨、祖师大德的老规矩,你才能成就。这些规矩,我是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所以你得懂得这套规矩。像在学校教书,一定要学过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你授课才能契机契理。佛法也不例外,也要学,你不学你不能观机。你不能深入经藏,你讲经就不契理,你会把经讲错,你自己不知道。所以佛门有一套严格的规矩,不遵守,你永远不会成就;你要遵守,成就会很快。一般讲,根性利的人大概五年就能成就,根性中下的人,十年肯定有成就,不难!我们在这里看到,看到经文里面大慈大悲,古圣先贤、祖师大德个个都是具足大慈大悲的人。现在人烦恼习气重,不接受,所以这个因果责任自己背,这不能不知道。

护法真的不惜身命,于一切法,这自己要遵守的,不生毁谤。外头毁谤你有没有?有,你要能忍受。这里头还有嫉妒障碍,都无法避免,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是如此。僧团里面有六群比丘,不听话的学生、破坏道场的学生,这佛做给我们看;外面有六师外道种种嫉妒障碍,对于佛法恶意的批评,甚至于对释迦牟尼佛的伤害,佛能忍受。实在讲,这统统都是教育、都是教学,佛在那里演戏,演给我们看。教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所遇到这些境界的时候,自己知道怎样应对、怎样化解,在弘法利生这里面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所以对于一切,无论是有意无意,毁谤三宝,障碍弘法利生的事业,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放什么?放阿弥陀佛就对了。没有怨恨,一定要想到大乘经上讲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也是佛,现在一时胡涂,做错了事情,他会觉悟的。但是这种胡涂、这种造作当然有因果,各人因果各人承当。佛菩萨看在眼里就很难过,做错事情要受处分,佛菩萨再不会加以责备,这才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这一念很重要。

「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忍辱是六波罗蜜里面的核心,佛告诉我们,布施、持戒能修功德,忍辱、精进能积功德,叫积功累德。功德是怎么样累积的?忍辱。不能忍呢?不能忍,虽修功德,功德保不住。我相信很多同修都听到佛门里有句话叫「火烧功德林」,你不是修了很多功德吗?一发脾气,功德就烧掉了。诸位要知道,你所修积的功德没有人能破坏,为什么功德没有了?是自己把它烧掉了。别人要想破坏你的功德,他就想办法惹你生气,因为你一生气,你的功德就烧完了,他没有别的办法毁掉你的功德,就是这个办法。所以,你要是了解事实真相,他来惹你的时候,他想烧我的功德了,我不上当,我不发脾气,你才能保得住。你要真的人家一说马上就冒火,你一直到死,功德都没有。死之前还发个脾气,那功德不全完了吗?所以诸位要晓得,福德可以带得走的,功德就太难了,只有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才能够储积功德。布施、持戒是修,修的时候你要能真正得到,你自己可不能把它烧掉。功德帮助你往生,帮助你增高品位,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切时、一切处不要发脾气。这是什么?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在作祟,这个烦恼本来很重,外缘一引它就起现行,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菩萨说,「于忍辱中生决定心」。我们念佛人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要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十念能生,什么原因?十念清净。这里头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清净心现前,所以才能够往生清净佛国。临终还发脾气,临终还不高兴,去不了,十念,一百念也去不了。所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第五,「身心清净,不染利养」。身体,身与心远离名利。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手不执着金银财物,做到这样的。一切都是随缘,没有一点点贪心,别人给什么吃什么。我们在讲席也给诸位报告过,那人家给的东西不干净、腐坏了的,能吃吗?吃了会生病。能,佛菩萨都能吃,在三十二相里头讲过,这个食物到佛的口里面去,完全变成最美好的上味。境随心转,佛的心太好了,所以到他手上东西就变好了。境随心转,我们就明白了。因为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有人供养他,什么人?乞丐,乞丐还生病,人家在外面讨饭讨一点东西,又馊,气味又难闻。他看到佛,想在佛那里种一点福,修一点供养,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这一点。佛欢喜接受他了,佛不嫌弃。佛是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的人,所以这样的食物到佛口里都变成上味,叫醍醐上味。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向佛学习。真的,你只要有真诚恭敬心,再不好的味道,你吃起来都觉得很好吃,你不会感觉到嫌弃;纵然是有毒的东西,你吃下去之后都变成最好的养分,它改变了。

同样一个道理,心行、身心不善的人,吃山珍海味会生病。为什么?最美好的东西,因为他的心念不正,他把它转坏了。你看那个大医院的病号,很多都是富贵人,不是富贵人进不去。古人讲了一句话好,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告诉我们,言语跟饮食都要很谨慎,你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心。但是真正健康的身心,要放下利养,名闻利养不能沾边。好事要做,认真的做,拼命的做,远离名闻利养这就对了。古人也有两句话,值得我们反省的,他说,「为善莫近名」,做再多的好事,不要出名;「为恶莫近刑」,你做坏事,这坏事不会受刑罚,这坏事不大,不是大坏事。说得很有道理!

「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这个心不容易,一切种智是成佛。佛法里面,就是佛这个字的意思,三种智,三种觉,含有这么多意思。在中国找不到对应的文字来翻译,所以翻经的时候造了一个字。中国文字里头,你看古时候文字里头没有人字边的弗,有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否定的意思。佛法传到中国来,翻译的时候就是加了一个人字,这是佛法翻译新造的字,因为音相同,佛,加个人字。所以翻佛经的时候造了不少新字。佛告诉我们,佛的定义里头,智讲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一切智是阿罗汉证得的,道种智是菩萨证得的,一切种智是佛证得的,这就发成佛的心。三种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三种觉,就觉满,圆满了。自觉是阿罗汉,自觉觉他是菩萨,圆满是佛。所以,佛这个字里头三觉三智。发成佛的心。这部经就是发成佛的心,还教我们真正去履行成佛的事,心跟行相应。

什么是真正的一切种智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切种智心,也就是大菩提心。日日常念,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也不要去要求,天天想着佛怎么还不来,我念这么久了?那叫打闲岔,那叫做妄念,念佛里头夹杂着妄念,佛就不会现前;一个妄念没有,偶然真的见到佛。见到佛也别欢喜,也别到处宣扬,「你看我的功夫不错,我见佛了」,别人还没见到,好像我比别人高一点,这错了!那不是见佛,那是见魔,他已经把你的正念破坏了。佛现前的时候,你根本不起念头,这叫正念,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也不觉得这是稀奇。在传记里头,我们看到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初祖,第一代祖师。东晋时代在江西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中国第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在那边专修念佛法门。那时候就一部经,就《无量寿经》,一句佛号,真正做到不夹杂。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往生的时候才说,往生之前没说过,他在念佛的定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过去有三次,都没说。告诉大家,今天我又见到了,我要往生了,这才跟大家宣布。这是祖师大德们示现给我们看的,心中真是有定,这是感应。

《楞严经》上佛教导我们,这些瑞相现前,见到了你完全不理会,是好境界,如果你理会它,你就着相,那就叫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你心不动是佛,你心动了就是魔。你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无其事,不去想它,不去理它,这是好境界,这就是佛境界;如果你见到很欢喜,到处跟人宣扬我自己功夫不错,那是魔境界,为什么?已经把你的清净心破坏掉了。所以为什么佛菩萨不现相,道理在此地,现相你受不了,现相对你没好处,让你胡思乱想。佛菩萨慈悲,不现相给你看。你真的像慧远大师那种定功,佛就会现相。你看佛现三次他都不动心,第四次他往生了,才跟大家宣布,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日日常念,无有废忘」,这两句话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心里头常想佛,心里头真有佛,口里头念佛,心想口念都不能中断,决定得生。

下面第七,「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注意到「一切众生」都要尊重,不要分圣贤、凡夫,不要分这个,也不要分好人、坏人,都不要分,一切法是平等的。在我们今天讲,这个人是不是学佛、不学佛,信教不信教?都不要分,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信仰、不分贵贱,对于一切人都要起恭敬心,这里讲的是众生,对一切畜生、蚊虫蚂蚁都要生恭敬心。我们学佛的人养成习惯,看到蚊虫蚂蚁都合掌称菩萨,牠知不知道?牠知道。你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牠不知道,那你小看牠了,我们起心动念牠完全知道。不但这些动物知道,植物知道,矿物也知道,山河大地也知道。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无论是我们的精神或者是物质现象,我们身体这肉体,它都在发信息,我们不晓得,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能收到,而且非常快速。念头才动,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起心动念,跟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网络一样,全是通的。所以一定要起尊重心,我们要学尊重一切众生。起尊重,我慢就没有了,就不会自以为是,表现在外面,自然是谦下,谦虚,不敢居人之上,这是礼。言语、动作都要懂得谦虚、谦卑,谦下是谦卑的意思。我们看佛陀,佛陀处事待人接物谦卑,孔子待人接物谦卑;你看看所有宗教,天主教的《玫瑰经》,头一段就是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摆在第一条,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