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七集) 2010/8/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四十六面,第四行看起: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这是经文,下面为我们解释,「一念,指极短促之时刻,但其时限,诸说不一」。这个一念,经里面讲得很多,讲的都不一样。我们知道,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他是有原则的,总的原则不离二谛,这个二谛就是真谛跟俗谛。所谓真谛是依佛所证得的境界而说的,这是真谛。第二种是随着我们众生,随俗,这叫俗谛,随着我们一般常识来讲,这个很好懂,我们一听就明白了。一念顷,这里头确实也有真谛跟俗谛,所以说法就不一样。俗谛是六道、十法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是以每个法界来讲,至少有十种讲法,十种讲法不能说它错,也不能说它完全对,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一念,如果是依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这应该是真谛,这一念的时间多长?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真的是极短促之时刻,这是佛经上说的,其它的也都是经上讲的。「如《仁王般若》」,《仁王般若经》上讲,「以九十剎那为一念」,一念有九十个剎那,「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这《仁王经》上说的。《仁王经》的译本也不止一种,我们通常念的《仁王般若波罗蜜经》有一个说法,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这个讲法是,他说九十剎那是一念,一念当中一剎那有九百生灭,一念有九十剎那。这不是讲一弹指,经上也讲到一弹指。又《往生论注》上卷,「以百一生灭为一剎那」,一剎那里面有一百个生灭,「六十剎那名为一念」,这叫念顷。「两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就是第十八卷,「谓剎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剎那」,这两者均谓一念就是一剎那。所以,经论里面讲这桩事情有很多种的讲法,这个就是随俗讲的。
随真谛讲,我们想《菩萨处胎经》里面讲法应该是真的,这是我们平常常常提醒同学的。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讲一念,凡夫,六道凡夫心里起一个念头,这一念里面,他说「有几念、几相、几识」?就问得很详细,这一念当中有几相、有几个识?弥勒菩萨答复是「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佛问的是几相几识?弥勒答的是形,形就是形相,物质现象。他说每个念头都有形,念念都有形。「形皆有识」,识是什么?识是受想行识,我们佛经上讲的五蕴,形是色蕴,色里面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五蕴它永远是分不开的,它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合的成为一体,而且时间非常快速。你看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说法跟现代的量子力学讲得很接近。一秒钟,我想有比我弹得更快的,一秒钟如果要是能够弹五次,一秒是五个弹指,那就是我先前所讲的一千六百兆,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念头。记住,每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都有精神现象。所以物质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现代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他说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现象是什么?物质现象是意念,就是念顷,就是此地讲的一念顷,累积,你看看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累积这么多在这里,你看它好像有物质现象存在,而实际上它是个非常快速的波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很复杂,我们科学家把它分为三大类,物质有固体、有液体。用水来做比喻,水是液体,它在零下,它会结成冰,就变成固体;它在高温之下,它会变成水蒸气,变成气体。科学告诉我们,它振动的频率慢就变成固体,快一点就变成液体,再快它就变成气体,还有更快的,更快就变成电磁波。宇宙之间无量无边的这些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全是波动频率不同而显现的这个样子。这是科学里面讲的诸法实相,跟佛经上所讲的非常接近。佛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物质现象不是真的,精神现象也不是真的,统统是从心想所生的,现在科学讲心态,从心态产生的现象,是这么来的。所以,念是所有一切法的根源,都从念头生的。念头善,没有一法不善,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讲的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都是清净的善念显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地球,上古的时代,我们没见到过,其实我们曾经经过。孔夫子常常赞叹,怀念上古古圣先王之治,大同之治!大同不是理想,尧舜时候做到了,中国历史上有说到。孔子那个时代周朝,周朝中叶以后衰了,从大同变成小康,孔子生活那个时代是小康的时代,他常常怀念,怀念尧舜大同之治。大同世界里面的人,只有爱心,没有私心,各个阶层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知道帮助别人,都知道为别人服务,这大同之治!小康这个时候为自己了,为别人也为自己,为自己也为别人,那时候的社会好。到今天又过了二千五百年,以孔子来说,二千五百年,孔子那个时候小康。大概在我们中国这几千年来,都维持小康这样的一个局面。满清末年,小康不见了,乱世出现,社会混乱。到现在,现在的局面是乱到极处。能不能够化解这些灾乱,地球的灾变,社会的混乱,能不能化解?能不能够恢复到从前小康、大同之治?答案是肯定的,能!都在乎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跟禽兽不一样的,那就是人能接受教育,禽兽难,人能觉悟。
诸佛如来的报土都是大同之治。我们念佛人,心心向往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那个世界是大同世界,那个社会是大同之治,比「礼运大同篇」所讲的还要殊胜,这是诸佛国土。怎样才能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弥陀经》上就讲清楚了,这是个流通非常非常广泛普遍的一部经。经上告诉我们,那个世界,人都是善人,「皆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这说明了,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得修上善,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我们要把十善业道做到,要能做到上品十善。上品十善,心善、念善,念头善,言行善,言语、行为都善,心念、言行这是上善。上善如果不是学佛,不求往生,上善到哪里?上善都生天,天人。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阿修罗,罗剎。这上中下三品是怎么个分法?上品是纯净,心地纯净;中品的,心地纯善;下品里面夹杂着烦恼,夹杂习气,虽然心地很清净也很善,他有傲慢、他有好胜、他有嫉妒,这就变成下品,他里头掺杂着有这些杂念在里头,这就变成下品。这个条件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先决条件。
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还得加,加什么?佛说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是你有的,什么叫善根?你对于净土这个法门、净土这些经论,你能相信,你能理解,这是善根。什么叫福德?福德是真干,就是经上教给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真干,真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可了不起,菩提心发了,这个人就是菩萨。什么是菩提心?真诚心,心里没有虚伪,心里没有杂念。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里,他给「诚」下个定义,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标准跟大乘经教的标准相同。我们知道曾国藩先生念过佛经,他懂,他不是不懂。在佛经上面来讲,你有分别、有执着,心就不诚,菩提心就没有了。菩提心的基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才是菩提心。阿罗汉、辟支佛只放下执着,妄想分别没放下,所以阿罗汉没有发菩提心,他叫小乘;发菩提心叫大乘。
现在学佛的同学很多人产生误会,以为我去受了菩萨戒,我就是菩萨了。错了,你是什么菩萨?泥菩萨,遇到水就完了,这真的。菩萨谈何容易!菩萨第一个就是真诚,你还欺骗自己,欺骗别人,那哪能叫菩萨?凡夫里面一个善人你都没有资格,你怎么能称菩萨?你要称菩萨,那叫大妄语。诸位要晓得,佛经上大妄语,果报在阿鼻地狱。你敢冒充佛菩萨吗?冒充的目的都是为了名利,如果你真正懂得因果,你不敢这样做法。从真诚心,才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真诚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诚心的他受用,就是待人,待人接物是大慈大悲。这种心发起来,这叫菩提心。用这种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一生不改变,这叫一向专念,这个人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在念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
你不可以说佛经不灵,那你自己错了,佛没有说错,经典没有讲错。你要把它看清楚、要把它看明白,你自己心行跟它相不相应?心行相应,你是正修、真修;如果心行不相应,没有诚意,心里面有染污,就不清净了。什么东西染污?烦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染污,你的心不清净;分别,你的心不平等;争强、好胜,这心不平等。佛在经里面讲得很多,好胜的心、逞能的心、竞争的心都是属于阿修罗,罗剎、阿修罗是这样的心态。菩萨心平气和,像水一样干净,不起波浪,水平如镜,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叫智慧现前,叫照见,它不是分别见,是照见。照见意思就是说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是平的,水是平等的,没有执着,它是干净的、清净的。你说这个多重要,这真修,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你的清净平等,你叫真学佛,工作上保持清净平等,待人接物都要保持清净平等。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这桩事情做出来给我们看。五十三参是佛善巧方便,把我们的人事环境分为五十三类,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童子都去接触,跟他们都去交往,他保持着清净平等正觉,成就了真诚跟慈悲,待人接物真诚的慈悲,这叫学佛,这叫成佛,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如果把这些重要的纲领都疏忽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不相应了,那我们不是在学佛,而是在造业,造业是六道凡夫。你造的善业,你将来到三善道去受报,那个善业也得消掉,因为自性里头,善与不善都没有;造作不善业,三恶道去消业,统统是消业。业消掉之后,再回到人间来。回到人间来,实在讲,真的是佛说的遇缘不同,因缘!这是中国人讲教学,「性相近,习相远」,这是遇缘。你要是遇到圣贤、遇到佛菩萨,恭喜你,你就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去了。如果遇到恶缘的话,去搞贪瞋痴慢、去搞吃喝嫖赌,那你就到饿鬼、地狱去。这叫遇缘不同,古人说的两句话说得很好,叫「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是遇缘。
我们今天遇的缘不错,得人身,闻佛法,这个缘好。佛法里面又闻到大乘、又闻到净土,这个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遇到了,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这是你的善根。你具足善根,能信能解;你信得不深,还有怀疑,解得不透彻,善根不足;真信真解,没做到,那是没福,你有善根,你没有福报。福是什么?真干,福德。所以佛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了,你看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缘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恭喜你,你这一生肯定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成佛。这桩事情非同小可,我们遇到了,遇到善根福德不足怎么办?那要认真勉励自己,一定把它补足,勇猛精进,要把善根福德补足。从哪里补?从经教上补。经教上,我遇不到好老师,我自己学习有困难,怎么办?古人有批注在帮助你,现在人比古人更有福报,为什么?现在有光盘、有网络、有卫星,你在家里面就可以学习,天天上课,这个福报太大太大了!你得天天上课才行,你要不天天上课,这个福报还是空过了。
我遇到两个人,我很佩服他们,这两个人真的是抓住了,把善根福德补出来了,就是每天听经十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缺课。实在有事情,没有办法的,他不睡觉他也听足四个小时,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听四个小时,平常是十个小时。他真有智慧,他真听话,祖师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抓到了,所以他听经就听一部经。这一部经,他听也不是听得很多,听得很多什么?记不住。每天听十个小时,能记住吗?没有那么好的记性、理解力,他就有困难。所以,他用的方法很巧妙,他一天只听一个小时,一个光盘一个小时,把这一个小时听十遍,他十个小时是这么听法的。就是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十遍,他记住了,他听懂了。每天听一片,这一片是一个小时,他这个干法,明天再听第二片。这部经听完了,从头再听。听了多久?听了十年。这十年,给诸位说,他得念佛三昧了,得念佛三昧就是得定,他开智慧了。智慧一开,没有学过的经,他不必要学,就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你念给他听他就懂了,他也可以讲给你听。这叫什么?一经通一切经通。人不能搞太多,太多所谓贪多嚼不烂,那是错误。人不要学做大通家,我什么都懂,你错了,你什么都不懂。你真能做专,一部经搞通了,不知不觉的变成大通家,你什么都懂了。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十年!每个人都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特别是出家人,为什么?出家人你不需要工作,有同修供养你,每天时间是自己的。一天听十个小时经,念八小时佛,你可以做得到,十年你成就了,你出来教化众生,你是大士,不是普通人。
所以多少人烦恼习气很重,善根福德不足,他不相信,时间空过了,多可惜!现在觉悟,现在还来得及。我看到有六十岁才开始的,真干,七十岁成就了;七十岁开始干的,八十岁成就,这种人值得人佩服。我听说有个同学,六十多岁开始干的,现在七十多岁,十年他成就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人,在家,那是维摩居士,在家佛;出家,他是祖师大德,他不是假的。每个人都行,只要你真正能把机会抓住。如果你今年还不满五十岁,你开始干,十年之后你成就了。第一个自己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你修成了。你要肯发愿,我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帮助正法久住、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你的寿命可以自主,你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你生死自在。所以要真干,不能干假的,干假的你就错了。
黄老居士下面说,「兹为简单易记,故从后者,以一念顷即一剎那」,这个说法比较简单。「至于剎那一念之间,即能遍游诸佛国土者」,这是经上这一句话,此正是阿弥陀佛第十一愿。十一愿的愿文,「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你看这阿弥陀佛发的愿,他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于一念顷,就是一剎那,这么短的时间,一念的时间,他有能力遍游诸佛国土,就是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这个能力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的。这个愿文里面,没有说凡圣同居土往生者例外,他没有说这个话;他没有说这个话,那凡圣同居土的都有分,这还得了!凡圣同居土里有三辈九品,他没说下下品往生者例外,没说这个话;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他要「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阿弥陀佛现在成佛了,在西方世界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他的愿愿愿都兑现了,这话一点都不假。
我们如果在这个世间修行,到这么一个境界,这是神通,神足通,能在一念之间遍游诸佛国土,怎么个去法?诸位想想,除了分身,就不可能遍游佛剎。由此可知,他能够在剎那之间,分亿那由他百千身,每一个身到一尊佛的佛剎。所以,无量无边佛剎前面统统有他,他都在那里,是这个道理,这是分身。到佛剎干什么?拜佛!诸位要记住,佛是世出世间无上福田,修福要去拜佛、供佛,这是修福。供佛,佛肯定给你说法。你供养佛,你是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这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佛回敬你的是法布施,所以佛给你说法,给你说法你就开智慧。所以,供养佛是福慧双修。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福慧天天增长,增长的幅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增长太快了。为什么?他能用无量无边身去供无量无边的佛,他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做不到的。
我们知道,三果,小乘三果阿那含能分身,同时他能分五百身,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隋唐时代确实有这些出家人。《神僧传》里面记的这个故事,这决定不是假的,《高僧传》上都有,这法师名字我记不得了,我记得这桩事情。他是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传教,住了十几年,回国。法师的法缘非常殊胜,在中国的信徒都很喜欢他,法师要回去了,这些人都想请法师吃饭供养他。法师慈悲,都答应了,什么人请他统统答应。到第二天吃饭的时候,他都去应供。第三天他上路,到十里长亭去送行,这些人都非常欢喜,「法师很瞧得起我,昨天到我家应供」。那个说「不对,昨天明明在我家」,这么一串连才晓得,他分五百身,同一个时间到五百人家去吃饭。第二天这些人统统送行,再一串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法师有分身的本事,他分五百身。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能分无量无边身,能供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这个事情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转告给我们,我们信不信?如果相信,这个地方要不要去?赶快去,不能再等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就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所以供佛太重要了,供佛就是求学,求福求慧。成佛是福慧圆满,福慧圆满你才能普度众生。有慧没有福,度不了众生,有福没有慧,也度不了众生,一定要福慧圆满。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于这桩事情也很清楚。学佛成就自己,真正把时间掌握到,一天都不空过,十年成功,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世间读书人成就十年,佛法修行也是十年,这个十年根深蒂固,成就自己戒定智慧。跟诸位说,戒是德行,定是三昧,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纵然不能够大彻大悟,十年也肯定大悟,没有彻悟也是大悟,所以没有学过的东西能够触类旁通。真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十年不可能没成就,如果没有成就,你自己好好想想,你错用了心。十年当中虽然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可是你功夫里头一定有夹杂,你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所以你的成就就不殊胜。如果你心地真的是保持清净平等,那个成就是真实的,那个成就是值得人赞叹的。希望真正有志于作圣、作贤、作菩萨、作佛的同学们,记住,好好学十年就成功了。现在有光盘帮助你,有批注帮助你,不能搞多,只能搞一门,要相信一经通一切经通。要想什么都懂的话,从一门起,一门扎根,不可以学太多,学太多就学杂了,你思想是凌乱的,你不能得三昧,你不能开智慧。遵守古人的教诲,你成功了,你要自作聪明,你的十年会空过,你什么都得不到。
「上文已曰」,前面讲过,「此诸大士,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此诸大士就是讲经前面所列的一万二千人,参加这次法会,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有这么多的听众。这些人称大士,已经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一般称摩诃萨,大菩萨。他们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前面介绍过了,也就是一悟一切悟。下面有个简单解释,「此三昧据果而言,亦名海印三昧」。我们在《还源观》上读到,海印是比喻,你看「名为印者」,以世间印章做比喻,「印上文字能同时顿现,而无前后之差」,一颗印章上面刻了很多文字,我们在佛门里面常常看到,用经文把它刻成印章。《金刚经》的四句偈,这很有名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四句偈二十个字刻在印章,把这印章盖下去,这二十个字同时出现,不是一个一个的,同时出现,这叫印。印的意思就是同时,叫一时顿现,没有先后。「举体齐彰,亦无或隐之处」,彰是彰显,明显的意思,一个字不漏,全部都印出来,同时印出来的。
佛用这个来告诉我们,这整个宇宙的出现,就像这样的。这个与过去一些科学家讲的,宇宙的出现是进化论,进化论在佛教里讲不通,佛法讲宇宙不是进化的,是一时顿现。我们平常讲这些,我们用电影做比喻,电影这个常识不难懂,是幻灯片打在银幕上。我们幻灯片在幻灯机里,按钮一按,幻灯片就在银幕上出现,是同时出现的,并不是一部分一部分,有先后次第,没有,同时出现。电影是幻灯片的道理,它是把这个用快速度拍成幻灯片,用同样的速度放出来,我们看起来就好像真的人一样,真的动作一样,是这么个道理。整个宇宙出现,亦复如是,而且依报跟正报同时出现的。这桩事情很深,道理太深了,你要慢慢去参,你才能够证得。佛证得了,把这桩事实真相跟我们说明,虽然说明白了,我们也搞懂了、搞清楚了,还是他的,不是我们的。佛对我们的要求,你必须也证得,才是你自己的,所以佛常讲「唯证方知」,那是你真的知道了。你没有证得,从见闻上知道的,从看书、听讲知道的,这不是真的,这是别人证得的,不是自己证得,佛的要求,要自己亲证。所以佛法是科学,佛法不是玄学,是科学,要求学生要亲证。极乐世界,你不往生,你怎么知道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是他亲证的。我们听了之后,能信能解,真干,能行,最后我们也证得。释迦牟尼佛说的话不是假的,经上所讲的,你到极乐世界去全看见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真的加持你,你真得受用。这是佛法在这个世间,比起任何学术,无比殊胜之处。
下面解释「海」,海是什么?大海,「犹如大海,同时影现种种差别之相。形象千差,水体无别」,用大海来做比喻。可是比喻毕竟是比喻,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所以,水平如镜,它才能照见,通常我们用湖,小湖,湖不大,没有风的时候它没有浪,没有波浪,水也很干净,没有污染,真的像一面镜子,岸边上的风景统统倒影在里面。海里有浪,那个浪很大,可是能不能有倒影?也有,倒影不是那么样的清楚。我们快要到岸边的时候,看到岸边的山、建筑,也能看见,这都是我们亲身的经验。可是,没有湖里面所现的风光那么样的清楚,像一面镜子一样。佛用大海做比喻,如果大海风平浪静,没有波浪,这时候「影现种种差别之相,形象千差,水体无别」,能照的水是一。「万相繁兴,而水湛然」,万相是里面这些影像千差万别,可是水没动。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电视里面在表演,屏幕没动,屏幕是平静的,而且决定没有染着。「宛然万相,宛然无相」,万相是屏幕的显现的,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显现的是万相;宛然无相是讲屏幕的自身,屏幕确实无相,一丝毫没有沾染。万相是我们自性所生所现所变的,无相是能生能现能变的自性。自性就像水一样,里面什么都没有,万相是个幻相。
所以相不是真的,这才叫事实真相,相是假有,性是真空,真空跟假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像我们看电视,屏幕是真空,频道里面显出来形相的时候,这是假有、幻有。幻有不碍真空,真空不碍幻有,它可以同时存在,这是说我们现实环境的真相。虽然同时存在,我们对于真妄要很清楚、很明白,妄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分别,真守定了,这就对了。在幻相繁兴的时候,心还是定的,不是动的,这就对了。如果我们的心跟着外面境界动,就错了,那就生烦恼,你里面就有贪爱、就有瞋恚,这就错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我们看不出来,明心见性的人看出来了,看出什么?他八十年没起心动念,这叫佛。不起心不动念,诸位想想,他还有分别执着吗?分别是起心动念来的,执着是从分别来的。有执着的人肯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凡夫,六道凡夫,迷而不觉。阿罗汉觉悟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了,但是他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虽然他不究竟,但是他超越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六道是执着变现出来的。
我们在六道,这业力变现的。释迦牟尼佛当年也在六道,他不是业力变现的,他是什么?他是众生有感,他是应现的,所以他没有起心动念。他知道真妄没有妨碍,虚幻的境界不碍真心,真心不碍虚幻境界的出现,没障碍,没事。所以人家的心永远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叫功夫。我们心随境转,这很可怜,为什么?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被外境转,你被虚妄所转了,你这很苦。而所转的是妄心,又不是真心,你看冤不冤枉?真心确实如如不动。凡夫跟佛的差别,佛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差别在此地。妄心是生灭心,真心,真心不生不灭。妄心是念头,你看我们念头,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一个接一个;真心没有这个现象,真心没有生灭。惠能大师见性就是见到真心,他告诉我们,真心是清净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的现象,也就是念顷,没有念顷的现象。念顷已经动了心,那就起心动念了。虽没有念顷的现象,不妨碍,念顷与他不相干。像水一样,水清净的,没有污染,可以随风起浪,风小就小浪,风大就大浪,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时无先后,故延促同时」,他没有时间,他也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所以你讲时间很长、时间很短,他同样的,平等的。所以佛经,对时间它只说两个字「一时」,一时就是这个意思,时间没有先后。诸位要晓得,时间没有先后,告诉我们一桩什么事情?告诉我们,人没有生死。生死不是先后吗?有先后就有生死,没有先后哪来的生死?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那是什么境界?那是极乐世界上的无量寿,无量寿就是没有生死。延促同时,你可以回到过去,你也可以进入未来,看看一千年以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就看见了。二千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过去一千年、二千年你全看到了,那些人事物还都存在,超越时间。空间也不存在,时空都没有了,所以佛经上常讲「即在当下」,这给你讲真话。当下我们不懂,我们好像是懂了,实际上没懂。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这里讲的一念顷,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当下。「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这句话说出来了,当念就是当下这一念,三世是讲时间,古今是讲空间。「齐现水中,故广狭自在」,这是举比喻,海印,「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三世古今、十方世界就在当处,就在这一念之间,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与会的这些菩萨们他们证得的;也就是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证得了。做到这样的功夫,确实不容易。
在过去,倓虚法师在香港住了很多年,晚年往生在香港。我跟他老人家没见过面,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他那个时候已经往生几年了。我听过他讲经的,那个时候是录音带,在录音带上听他讲开示,他老人家说过,参禅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得定他见过,有得定的,没有开悟的。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在现前这个时代,参禅连得定也没听说过。所以他自己往生,念佛往生净土的。他学过禅、学过密,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念佛,他改了,改念佛。他告诉我,一天念十四万声的佛号,在生病那个阶段,每天十四万声佛号,他念佛往生的。写这个批注的时候他就有病,身体已经不很好了。这个批注写完成之后,我跟他才认识,那个时候写好了,还没有流通,他送我一本,油印,以前腊纸油印印的本子。我们知道,腊纸以前我们用过,腊纸能够印得出来,大概一百多本的样子,一百二、三十本。一百五十本之后就看不清楚,就模糊了,能够看得清楚的大概只有一百二、三十本的样子。所以油印本的分量不多,他送了一本给我。当时我看了很欢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你有没有版权?他说没有。那好,没有版权,我就拿去翻印,我拿去做版来流通。他非常欢喜。我说有版权,那我就不敢动你的。所以他说没有版权,我就把他这个批注,那个时候我在美国,我让台湾的同学印了一万册,精装一万册,他看到非常欢喜。身体已经就不很好了。
所以,在那段时间当中,我每年至少要到北京去两次,有时候会去三次,去干什么?就看他老人家。他出来不容易,我去看他容易,真正志同道合!在海外,学这部经、讲这部经只有我一个人,在国内也是他一个人,没有人。我这部经是李炳南老居士他介绍给我的,他自己曾经讲过一遍,有眉注,他那个批注就是在经本上写的,毛笔写的。好像那时候老居士是六十七、八岁的时候,六十七、八岁的时候讲过一遍。非常不容易!我讲这部经,早年没有遇到黄老这个批注,我完全用李老师的批注,用眉注。看到他这个批注我非常欢喜,他真的用心,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他的老师是夏莲居老居士。夏老会集这部大经,亲自讲过这部经,黄念老是非常用心的听。所以,这部批注是非常艰难辛苦的成就。我们在这次特别选讲的,就是学习黄念老的批注的心得分享,也是纪念老居士,我们晚年相交的一场。
《华严经》说,「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这个里头重要的就是一切自在,自在就是没有障碍;难思议是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你看看前面所讲的,一身能分无量身,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的身参加法会,这得大自在!你要是问,这桩事情在理上能讲得通吗?讲得通。什么道理?《华严经》上有。《华严经》太大了,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不长,这篇论文里面就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假的,有理论依据。理是自性不可思议,现在的科学也提出来,意念的能力之大也是不可思议的。就是讲我们的念头,大到什么程度?佛经上常说,我们看了、念了都是粗心大意,没认真,从眼前溜过。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常讲,菩萨有这个能力,把太阳这火球能放在手上,能把它甩到很远天边去,再把它找回来。这是什么?念力,星系在太空当中运行,我让它改变轨道,它很听话。这是佛在经上常常说的,菩萨神通游戏、威德不可思议。佛讲的真话,不是假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怎么来的?念力变现的。既然念力可以变现,念力为什么不能改变?
如果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地球上今天这么多灾难,能不能化解?容易化解。念头一正,灾难就没有了。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水灾从哪来的?贪婪。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把贪心息掉,水灾就没有了。火灾怎么来的?地球温度怎么上升的?瞋恨,如果地球上的居民把瞋恨放下,地球的温度恢复正常。境随心转!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佛在经上统统给我们说了。所谓的自然灾害不是自然,是我们人的心情、意念反应的,是这么个道理。社会的混乱,人心一正,全都正了,万物都正了。所以,我们这些年在学习经教当中,我也常讲,我们这个地球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毫无差别,完全平等。为什么人家那个世界那么好?人家居民心好,都是上善,所以他居住环境不出毛病。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居民是恰恰颠倒,我们是上恶,那就是恶到极处,所以居住这个地球环境也就崩溃掉了。你说意念多重要,佛在经上这个话说得太多太多了!非常难得,今天量子力学也说出来了,说的跟佛说的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佛在经上讲的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可以用现在科学来证明。
古时候社会比现在好,人心淳厚,道理就在此地。人的思想,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有伦理、有道德在规范着。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这四个条目,真正做到了,这个世界是大同之治,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完全违背了,现在五伦没有了,五常也没有了,四维八德全没有,问题出来了,社会一片动乱,地球处处灾难,就这个原因。佛法里面讲的别业、共业,虽然我们居住地球这是共业,但是我们共业当中还有不共业,我们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四维八德,虽然有灾难,我们会不受。那灾难来的时候,譬如大地都沉掉,我们能不死吗?我们也死。那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我们死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那怎么会一样?去处不相同。我们大难临头的时候,没有一点惊慌,心是定的,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走得自在、走得安详,一点恐怖没有。那一般人,一般人吓到了,吓坏了,从惊慌当中死去,那他的去处就不好、就不善,没有离开六道,还是继续搞三途果报。所以它怎么会一样?
下面,「又《甄解》曰:一念之顷,周遍无量佛土者,所到一乘清净无量寿世界故,结归念佛三昧也」,这句话说得好。黄老后面也是解释,「此说甚妙,以念佛故,得生极乐,即可乘阿弥陀如来一乘愿海中第十一愿」,十一愿就是遍供诸佛愿,得这个愿力的加持,而出现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于一念顷,遍游佛土,非二乘所能测」。这个我们还要在一起好好的学习。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小段留到我们明天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