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七集)  2010/8/15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三十七面第五行。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见《唐译》)。此二句重叹会中大士之实德,所觉殊胜,远超声闻与辟支佛之地」。这几句话好懂,在「超情离见」这段经文,这是第五段,也就是第五桩事情,远超二乘,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下面这一句是契入三昧,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这也叫大三空三昧。这两句也是赞叹与会的这些法身菩萨他们的真实德能。所觉殊胜,所觉也就是他所证得的,殊胜在哪里?殊胜就是超越二乘,殊胜是说这个意思。下面为我们解释什么叫声闻,「声闻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闻佛之教,悟四谛法之理,断见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于涅槃者。」这要略略的说一说,为什么叫声闻?听佛讲经教学而开悟的,悟入四谛法之理。四谛讲的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的因。佛说法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想法相同,都是先说果再说因。果是什么?你已经尝到了,给你说的时候,你感触非常敏锐,然后再给你说这个果是什么因发生的,不是先说因再说果。在那个时候讲东西方,东方是中国,西方是印度,古人这个看法相通。这是两重因果,灭跟道是出世间的因果,灭是果,道是因,这叫四谛法。谛是真实的事情,现在人所讲的真理。

佛告诉人,这世间只有苦没有乐,所谓的乐是什么?这苦暂时停一下,暂停,不是永远停止,你就觉得很乐了。譬如饮食,你吃饱了,吃得很好,你很快乐;你要是一餐没得吃,你就感觉到苦,饿了;两餐不吃就更苦,饿上七天就饿死了,怎么不苦!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譬如吃东西很乐,吃你喜欢吃的,吃一碗很快乐,吃两碗还不错,连续叫你吃上二十碗,你苦了。这说什么?乐会变成苦,所以乐不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佛在经上对这些事情讲得很多、很清楚,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有八苦,八苦之外还有坏苦、还有行苦。欲界众生这三大类的苦都要受,人人没有法子避免的,前面苦苦里头的四种,生、老、病、死。神识,佛家叫神识,世间人叫灵魂,灵魂来投胎,来投胎决定跟父母有缘,没有缘他不来,有人想儿女想一辈子他没有,他没有缘,有缘的没有碰到。什么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缘很多很复杂,不外乎四大类,四大类叫四缘生法。这四大类,第一个是报恩的,这个小孩到你家来非常乖巧,聪明可爱,他来报恩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所以人要布施恩德,为什么?你将来的儿孙报恩的来得多;如果要跟人结冤仇,这个事就麻烦,将来这个小孩到你家来是报仇的,你不就麻烦了吗?

我在早年,四十多年前,在台北讲《楞严经》,我们有个听众,现在已不在了,他往生了,一个老居士,年岁比我大很多,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老居士每天来听经,我们讲到经典里面这些事情,他就告诉我,他说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抗战之前,抗战没有爆发之前,住在上海,那时候他已经做生意,亲眼看到的。不是他自己,是他一个朋友,年龄都差不多,非常要好,也是同乡,他们是浙江人。这个朋友帮一个德国人做生意,德国人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型的轮船公司,好像只有一艘船。他这个朋友非常老实,做事情认真负责,所以很得老板的信任。抗战爆发之后,这个老板是德国人,回国去了,就把这个公司委托给他,叫他好好的经营。这一回去之后,连消息都没有,也不知道人在不在。他经营这个公司经营得很顺利,赚钱以后又买了好几艘船,变成一个轮船公司。这个时候在抗战当中,日本人占据上海,他生意做得不错,也结了婚,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确实也很可爱,也乖巧,是个男孩。抗战胜利之后,这个朋友年岁也很大了,好像是过五十岁的生日,小孩十岁。这个小孩非常喜欢用钱,上小学身上都会带十几块钱。那个时候十几块钱很大了,在抗战期间,十块钱如果说是四口之家,几乎可以做一个月的生活费用,钱很值钱。有一天这个小孩在路上,钱丢了,被一个老人捡起来,这个老人跟他爸爸也是朋友,都认识,就叫这小孩名字,钱放在手上,「你叫我一声伯伯,我这个钱还给你。」这个小孩怎么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十块钱给你。」那小孩顽皮到这种程度。过生日的那一天,他豁然看到他的小孩变了,就是他以前那个老板,才恍然大悟,他的老板死了,投胎到这里来了,这个财产是他的。所以他很聪明,当场就宣布这个公司全部财产给他儿子,他给他儿子打工。他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这小孩来讨债的,他是委托你经营,没送给你,他又来了。这个人忠厚老成,宣布之后就是打工的身分,以后还平安度过。

最后这个邬居士他们到台湾了,也没有联系了,以后的结果,我们相信他会做得很好,因为这个人他懂得因果,他没有贪心,对小孩还是照顾很周到。所以他分明是讨债来的,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也会像过去一样的对你相信,对你信任。佛讲得没错,儿子不孝,侮辱父母,甚至于杀害父母,那是来报怨的;还有讨债来的,有还债来的,佛把它分为这四大类。觉悟之后,无论是什么关系,大家在一起学佛,变成同参道友,自己开悟了,也帮助家亲眷属个个都要觉悟,这就好!这也是经上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人」,不管跟你是怨是亲、是债务纠纷,总而言之都是有缘人,碰到一起了,要用佛法来解决,这就对了。

八苦里面,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逃过的,活一百岁还是要死。生的苦,我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忘掉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说明婴儿出生的时候所受的那个痛苦,在母亲胎胞里面十个月,佛经上形容那叫胎狱,就跟地狱差不多。母亲喝一杯热水,他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八寒地狱;母亲的情绪、一举一动,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要在胞胎里面去熬十个月,我们谚语所谓是「度日如年」,他就那么痛苦。老苦我们看到了,你看到许许多多的老人,特别到老人院去参观、去看看,你看到老人晚年那种悲惨的命运,你一定要想到,我晚年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儿女不孝,不就把你送到老人院去了?这是很可能的。没有儿女,年老了,政府也会把你送到老人院。在外国,外国的制度,像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还不错,你老了,退休之后,国家有养老金给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到时候就寄给你,物质生活方面没问题。多半是寄给老人院,因为你年老了,需要人照顾,你没有办法住在你自己家庭,所以自己的房子卖掉,到老人院去住。物质生活能过得去,精神生活没有,你要问问那些老人:你们生活状况怎么样?他回答你一句话:坐吃等死。老人院人多,每个星期总有一、二个死亡的,抬出去了,天天看到这种情形,哪一天轮到自己,你说多么悲惨,老苦!

中国古人,年岁老了是家庭养老,儿孙晚辈多,儿孙满堂,享天伦之乐,所以中国古社会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育幼,教育小孩,家族负责任,家族办学叫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从前是大家庭,人口多,所以念书的学生也有几十个人。普通家庭,这一个家大概总有三百人左右,大家庭,人丁兴旺,五、六百人,人丁少的也有两百人的样子。所以由家族来负责任,那个制度好!《弟子规》是家庭的规矩,你说家庭那么多人,没有规矩还得了,那家不就乱掉?所以每个家有家道、有家规,《弟子规》是共同的家规。还有不同的,每一家还有特别的,因为他们所学的不相同,所经营的事业不相同,还有一些特别的规矩。这些家规是祖宗制定的,都写在家谱里头。

家谱是家庭的历史,世世代代相传,你这个姓从什么地方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姓氏的,家庭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我的看法,没有数据证明,但是我相信,大概在中国的汉族都是炎黄世胄,炎帝神农氏、黄帝,都是炎帝、黄帝的子孙,一脉相承。再过去就是伏羲氏,伏羲氏那个时候人民过着原始生活,打猎为生,住在山洞里,没有房屋。到神农氏才开始懂得耕种,不是以打猎为主,以耕种。神农到黄帝五百年,历史上记载,黄帝才建造房屋,宫室是黄帝才发明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黄帝二十五个儿子,有十四个儿子有姓氏,那个时候姓氏是什么?他们封的有爵位。所以我们相信,中国从前念的《百家姓》,四百多个姓氏,一家人。现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多少个姓氏?二万四千多个姓氏,所以现在不是百家姓,万家姓。

你看看,这么多人,这么多族群,这么大的疆域,几千年来和睦相处,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育。所以中国人懂得家教,有的大家庭,农业社会,人多好做事,从事农耕、从事开垦都需要人力,那时候没有机械,世世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农村,真的,现在讲的旧社会就是大家族,你看,那一个村叫王村,一家人;那个村叫张村,那是一家人。所以一家教好了,家长有责任,把一家人教好了,家齐国就治。会教,教得人人都是好人,都懂得孝悌忠信,都知道礼义廉耻,都向往仁爱和平,这社会怎么会不好!所以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今天我们看这社会,看全世界,问题太多太多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教育疏忽了。现在学校很多,不是教育,是什么东西?科学、工艺传习所,这个名称我觉得很恰当,不能叫学校。学校是办教育的,教育教人什么?教人做人,教伦理,你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教道德,知道跟一切人要怎样相处;教因果,真正懂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起心动念你自己会约束,你不敢做坏事,你做坏事有报应。

因果讲三世,人不是只有这一世,我们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这一世辛苦一点,来世好;这一世要是把福享尽,来世就得吃苦头,因果家讲风水轮流转。所以我们对富贵人没有羡慕,为什么?过去他修的善因,今天他应该得富贵;我们过去世没修善因,这一世就应该要生活苦一点。明白这个道理,我生活虽然清苦,我多修善因,修善因修得很勤,我这一生命运就转过来了。年轻吃苦一点,老年享福,来生就更好。人明白这个道理,在社会上不会跟人竞争。竞争是烦恼,是造业。所以古人懂得「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争不到!如果真能够争得到,孔子也参加竞争了。为什么孔子不争?孔子知道争不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到。修因,佛给我们讲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佛家用什么方法修因?用布施,我们希望发财,修财布施;希望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希望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是教你方法,教给你道理,你自己依照这个道理、依照方法去修学,果报就会现前。发财、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不是的,佛菩萨给你理论、给你方法,你自求多福,这个不能不知道。

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有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生活环境偏偏要别离,你没有办法长时间享受,叫「爱别离苦」。下面一个,佛告诉你「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想跟他见面,常常碰头。第三种「求不得苦」。八苦最后一种叫「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是什么?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压力、忧虑、牵挂、操心、劳神,属于这一类的,你的精神、你的身体活得很辛苦。这八种谁能够离开?佛说欲界天人这八苦统统都有,色界天人,欲他离开了,他并不是断了,他放下了,暂时放下,他这八种苦就没有了。人生天不是胎生的,所以他没有生苦,忉利天以上都是化生。如果你修定,你得到禅定,修成功了,你就生色界天。色界天这些苦都没有了,可是他还是有寿命,寿命到的时候,那个苦就现前,五衰相现前。他那个时候,五衰相的时间不长,在经上一般讲七天,可是这七天就苦不堪言,坏苦,身要坏了,死了身要坏了;他有居住的宫殿,宫殿也会坏,他看到了。无色界天,这是六道里面的高级凡夫,他不要身体,像中国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说我有很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这聪明人身体都不要了,没有身体,当然也不需要居住的地方,所以无色界天我们可以说它是灵界,它有精神,它没有物质。他有没有苦?有,什么苦?叫行苦。他那个境界好,他不能永远保持,完全靠他的定力,他的定力失掉,这境界就没有了,这叫行苦。剎那剎那接近他的终点,他不能止住,这叫行,就是他不能永远保持那样殊胜的境界。所以佛说三界统苦,你看,欲界有八苦,色界有坏苦,无色界有行苦,这是佛常讲的三界统苦。

佛在四谛里头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大家明白了,想想真苦。这苦从哪里来的?苦从集来的。集是什么?集结一切善与不善的因。集结善因,生三善道,给你讲的八苦、三苦都是三善道的;如果集结的是不善的因,自私自利,搞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搞这些东西,那你来生到三恶道,你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那就更是苦不堪言。把六道里的因跟果讲清楚,我们就知道了。真正聪明人、觉悟的人,他就会想到,我不想在六道再住下去,有没有办法超越六道?佛给他说有。超越六道用什么方法?果是什么?果是灭,这个灭就是涅槃。「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灭,灭什么?灭苦,灭烦恼、灭苦。烦恼是因,这三苦、八苦是果,因灭掉,果当然就没有。要用什么方法来灭这个因?得修道。所以灭是出世法的果,道是出世法的因,你看,世出世间法的因果。佛对于初学的人讲这些道理,讲这些方法,这就是四谛。

释迦牟尼佛当年成佛之后为大家说法,主要就是讲这个,讲了多少年?十二年,教人要断见思二惑。惑就是愚痴,愚痴才会干错事情。见是见解上的错误,思是思想上的错误,换句话说,你一天到晚,一年到头,你所看的错了,你所想的也是错了。错误的见解、思想,那叫造罪业,果报在三途。所以佛教给我们,见惑是你看法错误,佛把无量无边的错误,见解的错误、思想的错误,把它归纳成五大类,好教。第一个错误,我们讲见解,你看错了。第一个错误,你误以为身是自己,这叫身见,把身当作是自己,错了,身不是自己,这身不是我,我不是身。身是什么?身上要加一个,是我的身,就对了,它不是我。像我们穿的衣服,我的衣服,就对了,衣服不是我。你看六道众生迷得深,谁不把身当作自己?都是为了这个身去造业,后面受无穷的苦报,这错了。如果你知道身不是我,你看,头一个自私自利就放下了,名闻利养放下了,贪瞋痴慢就放下了,你的烦恼就少了一大半。人都是为了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造杀盗淫妄,不都是为了这个身吗?身不是自己,你冤枉不冤枉!这个道理很深,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讲清楚的,释迦牟尼佛为大家讲了十二年,可见这个东西有深度,要认真好好的学。这是头一个错误的见解。

第二个是边见,边是二边,现在科学家讲相对,相对就是边见。所有一切法都是对立的,大的那一边是小,长的那一边是短,正的那一边是邪,你看都是相对的,我那一边是别人,全是相对。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为什么?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自然产生对立。我们简单的说,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对立不是小事,是大事,所有一切错误的行为都从这里发生的。现在这个世界冲突太多了,冲突从哪里来的?从矛盾来的、从利害来的;矛盾、利害从哪里来的?从对立来的。你去找那个根源是对立,如果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就没有利害,就没有冲突。冲突再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所以对立是一切人祸的根源,佛说这个要离开。佛又给我们说,成见是错误的。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叫成见。成见里有分对因的成见、对果的成见,分两种;对因的成见叫戒取见,对果的成见叫见取见,这就变成行为,造作一切善与不善。最后一种是邪见,就是除这四种之外,所有错误的看法归在邪见里头。这五种错误见解,你要是放下,把它断掉,你就证小乘须陀洹果,小乘有四果,第一个你就得到了。你得到须陀洹,你的智慧、能力恢复了一点点,在佛法讲的是一点点,在我们世间人看的时候,你很了不起。六种神通里头,你得到天眼、天耳,也就是说,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见,你能看到鬼神,你能看到天神。这是小通,能力并不大,可是比一般人强多了,这些墙壁障碍没有了,我们隔壁房间里面那些人在干什么,你一看是透明的,你都看见;我们在楼上往下面看,楼下那些人一层一层在干什么,你也看得很清楚。你只要把这五种见惑放下,这个能力就恢复。

思惑是你想错了,什么东西想错了?贪,想错了,瞋恚也错了,愚痴也错了,傲慢也错了,怀疑也错了,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一切不善的病根。所以在佛法里面也称为三毒,贪瞋痴是三毒,加上慢跟疑是五毒。这个毒是病毒,真的是病毒,人会生病,为什么会生病?因为你心里有这五种病毒,外面再要有病的因,这一感应,你就生病。如果里面把这五种病毒拔除,外面一切感染,感染不到,这是医学所谓你有免疫的能力,你不会感染。这五种叫思烦恼,你想错了。不要有贪的念头,不要有瞋恚的念头,不要有愚痴、不要有傲慢、不要有怀疑,你的心就恢复正常。正常心是什么?清净心,我们这个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第一个就得到了。清净心现前就是小乘果报,小乘你就成就了;平等,大乘菩萨学的。所以你看,见思烦恼断了,贪瞋痴慢疑没有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你得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

出分段生死。这分段是六道的,六道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这次得到人身,在人身里面住若干年,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叫分段生死。其实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生死是什么?身体生死。为什么说你没生死?你的灵魂不死。现在这些年来,最近这三十年,西方世界非常流行催眠,这些心理医生做这些催眠,证明人的灵魂不死,他也为我们证明人死了之后会投胎。从催眠当中能够了解到,人经过这个世间很多世,确确实实有时候过去生中是人,这又到人间来了;还有过去是畜生,这一生到人间来了;还发现前一生在别的星球上,这一生到地球上来了。我们看看这些催眠师他们的研究报告,从他的报告,你就肯定轮回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证明人不会死。

一般人讲灵魂,佛教不说它是灵魂,佛教说它是神识,因为它能变,我们这些现相是所变,它不死。叫灵魂,其实它不灵,它迷,它叫迷魂是对的,它不能叫灵魂,它不灵。它要是灵的话,它可以选择很好的地方去投胎,为什么到贫穷、穷苦的人家投胎?它不灵!为什么到畜生里面去投胎,还到饿鬼、地狱去投胎?可见它不灵,它真的是迷惑颠倒。觉悟了就叫灵性,什么时候他觉悟?他成声闻、辟支佛就觉悟了。声闻是阿罗汉,他证得阿罗汉果,他超越六道了,永远不会再到六道来。如果他再到六道来,他很清楚,他不迷,他来干什么?他来度众生的,他不是来受报的。因为六道里面的因断掉了,这个因就是见思烦恼,他把见思烦恼断了,没有六道的因,到六道里头来是来度众生的。所以出分段生死,这是六道里头的生死。

而入于涅槃者,涅槃是印度梵文的一个名词,音译的,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六道里头生死没有了,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他证得,但不是究竟的,不圆满,小乘涅槃;佛所证得的叫大般涅槃,那才叫究竟。涅槃真正是离苦得乐。《净影疏》说,「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这是再引用《净影疏》里面的讲法,意思大致都相同的,都是听佛讲经说法而开悟的。餐声悟解,餐是吃饭,那叫法味,尝到法味了,是个比喻,就是闻声,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声教、言论开悟了,这一开悟就把见思烦恼放下。开悟如果不放下,没用,那叫解悟,出不了六道轮回;开悟的时候,真正把见思烦恼放下,六道就不见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这叫声闻。

什么叫「辟支佛」「辟支」是梵语,翻译为中国的字就是「因缘」的意思,这因缘有十二因缘,佛翻作觉。「故旧译辟支佛为缘觉」,因为从因缘他觉悟了,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一般讲就是很高,我们常讲天才儿童,不定遇到什么因缘,他一下开悟、明白了。或者是他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或者是接触到的,这些人这一生当中,虽然没有听佛讲经说法,过去生中肯定听过,他有善根,所以遇缘他会开悟。他要没有善根,缘再多,他也开悟不了。「新译为独觉」,独觉就更聪明了。据《大乘义章》里面所讲的,缘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故名缘觉」。十二因缘,头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这个无明叫枝末无明,也就是说,六道里面所讲的无明很粗,跟根本无明完全不一样,根本无明破了就成佛。在六道里面就是这个无明变现出来的六道,这个无明破了的时候,六道就没有了。因为无明,你才会造业,「行」就是造业,过去生中的。十二因缘里面讲三世因果,无明跟行是过去世的因果,有过去世的因,所以你才会来投胎。「识」就是神识,我们一般讲灵魂,灵魂来投胎,找父母,父母跟他有缘。前面讲的,有恩、有怨、有债务,有这些关系,他就来了;没有这些关系不来,他不会找你的。所以儿女是缘。我记得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讲堂,叫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学《华严》的,在他那里讲了两个月,讲《楞严》。他讲堂上有一副对联,老法师自己写的,上联写着,「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讲夫妻;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很值得警惕。我在那里住两个月,天天看,这副对联能记得。老法师那个时候移民到美国去,去了好几年,以后我也移民到美国,在纽约遇到他,老法师跟我很有缘分。所以这世间事要看破、要参透,你才真正会下决心不再搞轮回,不再干这个傻事。

你看识,识就是神识、灵魂,投胎了,投胎在母亲胎胞里面叫「名色」,那就是还没有长成一个人的形状,一般讲二、三个星期,怀孕二、三个星期的时候,不是人的形状,叫名色。名是什么?名是精神,它有受想行识;色,它是有肉体,没有长成人的形状。慢慢大概有五、六个月,就像人的形状,有长头,有眼睛,你能看得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叫名色,叫「六入」,它像个人了,还在母亲子宫里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住胎。十个月,住胎时间满了,出胎了,出生。出生是什么?出生不叫出生,叫「触」,他的身体跟外界接触,他有感受了。受,他就有「爱」、有「取」、有「有」,换句话说,他烦恼习气起现行。爱取有,就到你一生,从你出胎一直到老死,这一生。你六根接触外头境界,顺自己意思的,你就贪爱;从贪爱,你就想得到,得到就是取;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这是行为。有这种行为,那就有了。有是什么?有了业,你阿赖耶里面就结业。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这个业力牵着你下一生受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永远在循环。

这十二个在轮回,叫十二轮,这是因缘。这十二个只要有一个破掉,全就破了,就断掉。但是在因上破,果上不可能。因上,诸位晓得,前面两个,无明、行,是过去生的,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解决问题;生老死是未来的,它讲三世,这也没有办法,未来还没有到,我们也不能在未来解决问题,要在当前。当前解决问题,因只有三个字,因为触是果报,不能在果上解决。果上解决的人是什么?自杀是从果上解决,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因上解决就三个,爱、取、有,这三个能够断一个就证辟支佛果,这诸位要知道。爱是迷惑,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取是你造作,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你要控制、你要占有,你造业了。控制造的业轻,占有造的业重,造业里面又有善恶,有善业、有恶业,这都叫有。你这一生又造了因,来生要受果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聪明的人心地清净平等,从爱上下手,把这个东西断掉。这一个爱字里面,它的内涵就是三毒,贪瞋痴,为什么?喜欢的,爱他;不喜欢的,恨他,恨是瞋;贪欲跟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所以爱这一字就包括贪瞋痴。取是行动,爱只是念头,还没有行动,包括怨恨、瞋恚,没有发作,里面有这个念头,没有发作。取是发作了,这一发作,业就成就,古人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有就是业,你有业了。你造了业,来生有果报,来生又有生,生又有老死,就这十二个字。

佛讲十二因缘,这些人比声闻聪明,声闻要讲四谛他才会开悟,佛讲这个比四谛简单,一说他就明白了。他如果是从爱上断,这是最聪明的,真正从见思烦恼上下手,那断得很干净。烦恼习气业障深重的,他从取上断,虽然有这个念头,不造这个业,知道造业后头要受报,不取,没有行动,有念头,没有行动,也行,也能够超越。第三种,第三种是很高,你看看,他有爱、他有取,但是后头是什么?他没有「有」,这个厉害!这是什么?他心地清净,不落痕迹,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所以是真修行人。真修行人为什么还有爱取?那个爱取是善巧方便。大多数从「有」没有的,是什么?是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度脱之;应以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得度之,那是菩萨再来的,一般人哪里做得到!在小说里面诸位看到,济公,你看他有爱、有取,他没有「有」,这个厉害,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他跟一般人嘻嘻哈哈的,也吃喝玩乐,别人造罪业,他没有罪业,这个厉害。这是什么?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跟大家在一起玩,他没有动念头。他意里面没有分别执着,这样的人才行。

济公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不是假的,他是宋朝时候人,生在南宋,跟岳飞同时代,都是那个时候人,布袋和尚也是那个时候人。可是民国初年,中国又出现了一个,跟济公好像没有两样,叫金山活佛,这个人是真有,不是假的。他也是出家人,不修边幅,跟在家人混在一团,也是有吃有喝、有笑有闹的,一尘不染。我年轻的时候在台北讲经,乐观老法师,那都是我们上一辈的,现在都不在了,他告诉我,他曾经跟金山活佛,金山活佛法名叫妙善,妙善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对他很清楚。他说他确确实实像济公一样,邋遢、不修边幅,真的穿一双破草鞋,一件长褂,里面就是一套小褂裤,一年到头就穿这个衣服,到冬天也不冷,夏天也不热,这很厉害。一生不洗澡,身上有莲花香味。一生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所以衣服领子都是黑的、脏的东西,可是你闻闻还有香味,而且闻闻的时候,有很多人有病的一闻就好了,它能治病。

真的,他有神通,乐观老和尚告诉我,他说他不是阿罗汉,至少他也是阿那含。因为漏尽通看不出来,他能分身,同时在这个地方看到他来了,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跟那些人也在聚会,他有分身。以后人家看到,「某一天在我这里」「没有,他在我那边」,就知道他有分身。你问他是不是有分身?他傻笑,他不回答你。所以他那些神奇的事迹很多,乐观法师给他写了一本书,叫《金山活佛神异录》。在台湾还有一位法师,煮云法师也给他写了一本这些奇闻,但是煮云法师跟他没见过面,他是到处打听,请教这些老和尚,有知道这些事情的,讲这些故事,他就把它记下来,《金山活佛传奇》。所以他是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就是从缘开悟了,这叫缘觉。

第二种,「因见风动树等等外界事相之缘,而得觉悟,曰缘觉」,这是什么?出在没有佛法在世间的时候。所以他的善根深厚,不定是什么因缘,看到风吹落叶,开悟了,雨打芭蕉,开悟了,不定是什么时候,不定是什么处所,他的缘到了。所以我们相信,他遇到大自然界这些东西的变化,都是佛菩萨在加持的,他缘成熟了,佛菩萨晓得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觉悟。所以佛菩萨不一定现人身,佛菩萨能现风雨身,能现这些自然现象,让他一看就豁然开悟。这叫缘觉。

底下接着说,「天台一家更区分此二名曰」,这是天台大师讲的,一般在佛法里面多半用天台的,天台说缘觉跟独觉。「出有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听佛讲十二因缘,他开悟了。他不叫闻,他叫观,观是什么?是用智慧,闻是用耳识。一般人讲用闻,你所听到的是知识;用观,你所悟的那叫智慧,这个不一样。所以观比闻厉害,闻是用耳识,观是用闻性,像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那不是用的耳识,是用的闻性,闻性闻声性开悟了,这个是意思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知识、智能,大家就好懂。耳识,你所听到的是知识;要是闻性,那你闻的是智慧,完全不是一桩事情。这是用闻性闻十二因缘,他开悟了,这叫缘觉,有佛之时。「出无佛世」,他出生的这个时候,这个世间没有佛法,这无佛就是没有佛法、没有三宝。在这个环境里面,他「观风吹树动、叶落花飞之外缘」,他看到这个自然现象,他开悟了;或看闪电,或听雷声,也开悟了,这一类的人叫独觉。由此可知,独觉是非常聪明的人,善根深厚。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过去生中,相信这个人生生世世都在佛门修行,善根深厚,所以遇到这些缘才能触动他。

我们再看下文,「上之声闻、辟支佛二乘,均为佛弟子中之下根」,上根是菩萨,下根是声闻、缘觉,「今诸大士」,我们现在经本上讲的这些大士,这些菩萨,「远超于此」,超过他们太多太多。「如《甄解》曰:二乘虽得三空门」,三空门到后面会讲到,就是空、无相、无愿,他们也得到。虽得到,「唯沉偏空」,他堕在偏真涅槃里面去,他偏空了。所以不得受用,不能得大自在,只能证个小果。这三个学位,他只拿到第一个学位。阿罗汉、辟支佛是第一个学位,都叫小乘,菩萨是第二个学位,佛陀是第三个学位,最高的学位。声闻、缘觉就好像现在学校里学士学位,菩萨是硕士,佛陀是博士,这样比喻大家就很容易懂了。

「菩萨不然,能达幻网」,菩萨不像他们,比他们高明太多了,菩萨通达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真的,这个幻网是比喻,幻是假的,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可是小乘人把它当真,真的离开它,不敢再进来,进来怕堕落。所以他们住在真空,他们认为空是真的。菩萨通达相是假相,相没有障碍。「得平等法。故虽住三空门,而不住无为,不住有为」,这就显示比二乘高明太多了。二乘怎么样?有为法超越了,住在无为法里头,二乘住空,无为是空,有为是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跟幻有是一不是二,这二乘人不知道,二乘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像济公,济公虽然现的是罗汉身,实际上超越阿罗汉,为什么?空有都不住,得大自在。阿罗汉住空不住有,他不到人间来,到人间来都是特殊的缘分,他来帮助人。

《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所讲的悟达国师,他跟一个阿罗汉迦诺迦尊者有特别缘分,这个阿罗汉知道他将来会出事,他会有大灾难,这个灾难他来帮他化解。所以他变化一个乞丐,而且这个乞丐得很重的病,身上流脓,奇臭无比,一般人都不愿意接近,这阿罗汉。他故意让悟达国师看见,那个时候悟达还没有做国师,还没有出名。悟达国师是十世高僧,他出家修行这一次是第十世,每一次死了又到人间来又出家,十世都出家做高僧,为帝王师。所以出家人出人头地不是一生修成的,一生到不了这个地位,十世!没有出名的时候,遇到这个要饭的,看他很可怜,他真的帮助他,他用舌头去舔他的脓疮,把毒吸出来,这一般人做不到。这是阿罗汉考考他,看他的慈悲是真的是假的,慈悲到什么程度。不错,看了很满意,就告诉悟达国师:你将来如果遇到大灾难,你来找我。他说我住在四川,告诉他那个地方,你到山上,看到山上有两棵松树长在一起,你到那个树上喊我,我就会出现。

这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真的,皇上拜他做老师,封为国师。有一天,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你看看,同修送我这串念珠,这念珠是沉香的,就这几颗听说很贵,我都不知道,我从来不用这种珍贵的东西。人家在台湾送给我,台湾钱要十几万,就这么一串念珠。沉香做的太师椅,那多名贵,那个沉香宝座,两个人抬不动。皇上送这个宝座给他,送给老师,他坐上那里就觉得很得意,好像觉得自己是不错,天下哪个出家人也不能跟我相比。一念傲慢心生起来,他的护法神离开了,护法神一离开,冤亲债主找到身上。这个冤亲债主很厉害,他们同时在汉朝做官,他们是同事,悟达国师在那个时候把他害死,陷害他,让皇上把他杀掉。这个怨恨,他念念不舍,要报仇;但是他出家了,修行很好,有护法神保护他,这个鬼魂挨不到边,这一次当了国师,护法神就更多了。因为接受这个沉香宝座,一念傲慢心起来,护法神走了,他就来了,来了就附在他身上,让他膝盖上长一个人面疮,这一下几乎送命。这是皇上的老师,国家最好的医生,御医都来给他治疗,没办法。他忽然想到,早年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就想到这个人,他说我现在遇到个大难,去找找看。就到四川指定的地方,果然看到两棵松树,他就在那里喊,这一喊就看到树后面有寺庙,这个阿罗汉迦诺迦尊者就出现了。一看到他来了,久别重逢,我让你来,你果然真来了。就跟他讲他得病这个因缘,十世之前你们是同事,你们是朋友,你因为嫉妒障碍,你把他害了,人家念念不忘。所以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人面疮,给他化解、调解。对方答应了,这个怨结就化解,他的人面疮好了。你想想看,十世高僧,害死一个人,他不舍这个冤仇,等到机会来报复,多可怕!

慈悲水忏这个忏悔法就一直留下来了。现在在佛门里拜水忏的很多,拜水忏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人要真正用慈悲心待人接物,不能害人。杀生害命,你害人,人恨你;你害畜生,你杀牠、吃牠,牠能甘心情愿吗?牠能不报复吗?所以想到这个地方就非常可怕,你还敢吃众生肉吗?佛在经上说:你吃牠八两,你来生要还牠半斤,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三世因果逃不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在这一生生活、待人接物,心就平了。如果我们吃亏,人家用不正当的手段把我们的财物夺去,我们笑笑,大概是我前生欠他的,还他,没有怨恨心;如果我不欠他的,他夺去不要紧,来生他会加利息还我。心平气和来处理这桩事情,这正确的。我的东西他霸占去了,那是盗取,这是盗心;我要再用手段把它拿回来,也是盗心,都犯了错误。他犯错误,我不犯错误,我不要再计较,成就自己的德行。不但没有怨恨,还要感谢,等于考试,我的功夫到底怎么样?布施、持戒、忍辱,经过历事炼心,经过这些事考验自己有没有成就。所以都用感恩心来处理。

凡是毁谤我的、嫉妒我的、侮辱我的、伤害我的,统统感恩,为什么?全是来考验我,我到底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如果对于这些逆境、这些恶人还有怨恨心,表示我们学佛白学了,佛怎么教我们,怎么全忘掉了!你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凌迟处死,菩萨没有一点怨恨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如果没有这个遭遇,他忍辱波罗蜜还没修圆满。这是最后一次大考,他及格、通过了,对歌利王没有怨恨,还感谢他;还告诉他,临死的时候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头一个度你。这是报恩,这才像个佛弟子,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真的就是真正学会不住无为、不住有为,无论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不动心,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感恩的心、报恩的心,这就对了。不怕吃亏,吃亏是福,别占人便宜,占便宜是祸害,是灾祸,懂得吃亏是福,古圣先贤说的没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