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三集)  2010/8/8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二十一面,第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等觉有二义」,第一个,「等觉是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这是等觉两个意思里第一个。这是菩萨在大乘经里面,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从下往上看是十信位菩萨,再上去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五十个位次,十地上面叫等觉。最高的位次是叫妙觉,妙觉只有一位,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是佛,等觉以下都称菩萨。所以菩萨的地位,第五十一个位次这是最高的,是菩萨极位。将得妙觉佛果,他再要向上提升一级,那就是妙觉果位。他的智慧、功德实际上跟妙觉位也差不多,等于妙觉,所以称之为等觉。昙鸾大师说道,「望于妙觉犹有一等」,他要看妙觉他还差一等,「比下名觉」。下面是十地以下,十地以下五十个地位,他比他们觉悟是高明得太多,几乎到圆满,所以称之为等觉。第二个意思,等觉就是佛果。所以等觉有这么两个意思。

《往生论注》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这个意思也很好,这是讲一切诸佛。因为诸法平等,佛在《般若经》上常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这一切如来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都是平等的,是故诸佛如来都叫等觉。这个意思也好,我们从这个意思来看,像《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以称为等觉。为什么?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每一个人都像禅宗上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是说,在任何境界里面他们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着,他怎么不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平等,所以这个境界真的叫平等世界。为什么佛又说它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我们在学《华严》的时候曾经学过,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怎么不能说它有?他不起心不动念,阶级怎么分?分阶级,一定是起心动念,一定有分别;说执着没有可以,决定有分别,没有分别怎么会有阶级?所以说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没有呢?虽然不起心不动念了,这是无明破了,佛告诉我们,他还有无明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既然没有断,习气肯定有厚薄不相同,有的人习气很重,有的人习气很薄。于是我们就明白,从带着无明习气没断说它有四十一个阶级,是从这个地方说的。

这四十一个阶级,自行化他有没有障碍?是一点障碍都没有。而这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没法子断,诸位想想,如果我们想一个方法来断,又起心动念、又分别执着了。所以在这个情形之下,经上也说,古大德也说,叫「无功用道」,也说此处用不得力。不能起心动念,你怎么能用力?这无明习气怎么办?不管它,随它去,时间久了它自然断掉,一定要靠时间。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习气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才叫妙觉位。所以,这四十一个阶级都可以叫做等觉位,他们所证得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大乘教里头,禅宗里都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金刚经》上,江味农居士注《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说诸佛如来,那个诸佛就是讲这四十一个位次,叫诸佛,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叫诸佛,这么多佛。所以,等觉两种意思统统都有。

下面说,「又《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这个诸佛可以把它解释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得的法平等法,所以称为等觉。《会疏》也说「等觉有二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如来名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称如来,都是如来,称等觉。第二个意思,「一生补处位」,这是后补佛。像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内院,将来下生到这个世间,示现成佛度众生,他现在在兜率内院,我们就称他为补处菩萨,也就是等觉菩萨。「于是注经家于此经文,亦有两说,一谓,是住等觉位菩萨,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此乃果佛,从果向因,示现八相,乃成佛后之力用」。这个说法跟前面不一样,菩萨已经证得妙觉位,已经成佛了,虽然成佛,众生有感他有应,他应的时候这叫倒驾慈航,为众生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给我们示现那种样子,释迦牟尼佛实在讲早已经成佛,他在梵网会上告诉我们,他这次到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八相成道是第八千次。这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就成佛了,他这次来是表演的、是示现的。这又是一个意思。「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示现八相成道,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初住菩萨就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初住菩萨确实无明破了,证得法身,法身、般若、解脱统统证得,而且是圆满的证得。初住能够示现八相成道,何况位子比他高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那怎么不能示现?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诸佛如来,他到世间来现身教化,不是他的意思,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有感,想着佛、念着佛,这个信息送出去,佛菩萨立刻就能收到,收到他就来。可是,那个感还是要有个缘,这是大乘教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佛度众生一定要有缘。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从小到大跟世间人、跟一切众生结缘非常广,这里面有善缘有恶缘,也有不善不恶的缘。结缘的时候,不管是有心或者是无心,有意无意都一样,这缘都结上了。结的缘愈多,将来你成佛、成菩萨,你回归到自性,你所收到信息的都是有缘众生。过去生中有缘,他才会接受你教诲;如果没有缘,你示现在他面前,他不相信你,他理都不理你,那你又何必来?就不会来了。所以来,一定都是接引有缘众生,道理在此地。于是,我们在没有成佛之前,也就是没有大彻大悟之前,要懂得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这个好。因为善缘、恶缘里都有情执,果报很麻烦,纠缠不清。法缘好,法缘是什么?劝大家念佛,劝大家学佛,这个好!

佛法,在三界一切众生称之为宝,叫「三宝」,宝的作用,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苦难,我们在生活艰难的时候要得到宝物了,能解决我们生活问题,这个比物质上的七宝还要殊胜。佛在《般若经》上讲的,「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什么人能做到?大概只有摩酰首罗天王才能做到,大梵天王都做不到,哪来的那些珍宝?这么多珍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这就是法宝。为什么?为人说四句偈,这个人会开悟;你布施大千世界七宝,他拿到手了很欢喜、感激你,他开不了悟!于是我们就晓得,什么叫真正的珍宝?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这才是珍宝。什么样东西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经典、经教,佛法里面讲的法门,方法、门径,这些东西管用。这些东西得到了,世出世间的财宝你都不会缺乏,你知道怎样才获得。见性那就别说了,见性什么都具足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欠缺,什么都具足。没有见性,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不会现前。那我们生活怎么办?生活靠打零工,赚一点钱过日子,就这种情形。自性里面,那就好像你的家财万贯,你离开家的时候你拿不到。你在外面旅行,受一些苦难,那你不能不去工作,你不工作你吃饭就成问题了。我们迷失自性,在六道、在十法界里头打零工。见了性,见了性就不在十法界,至少你住在实报庄严土,那得大自在。

再回到我们现前,佛教导我们,我们必须要知道,在十法界要讲因果,离不开因果,六道更如是。六道里面,我们要得财富得修行,怎么个修法?财布施。要有这个心、愿,欢喜修财布施,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果报很快就现前,而且怎么样?愈施愈多。我们看到世间发大财的人,拥有亿万财富,那是什么人?过去生中财布施修得多,感得这一生的果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对他不会羡慕,平常心看他。我们想要,不难,我从现在起努力修财布施,将来果报不亚于他,也可能超过他多多。这是正正当当取得的财富,不是用一些损人利己的那些不善的方法,那样得来的财富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用什么坏主意你都得不到,你拿着枪去抢人家,抢来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你冤不冤枉!你命里没有的,你还没有抢你被警察抓去了。所以命里有的,何必去抢劫、何必去偷盗?用这种非法的手段,把自己命里面的财富打折扣了,叫亏折了。你命里原来有一百个亿,现在你得五十个亿觉得不得了,你不知道,你用的手段是非法的,造作的罪业已经亏掉一半,你说冤不冤枉?所以,圣人都教给我们,不义之财决定不能取,那是错误的。佛教给我们有道理、有方法,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你修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你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我们世间人,这三样东西谁不要?我们想要财富、想要聪明智慧、想要健康长寿,统统都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的,一点都不假。

可是财,诸位要晓得,自己一个人生活很简单,很容易满足,要那么多干什么?可是我们要帮助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苦难众生,那就需要。正当的用途、纯净纯善的用途,三宝加持,也是有求必应,真心,没有一点点私心。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为我们所示现的,祖师大德建立道场、安置大众,让大众有个很好的修学环境,生活有保障,居住的环境好,这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同学。极乐世界是好榜样,华藏世界是好榜样,那个不必说,那是性德流露的,但是在我们的世间,那就不是靠性德,完全靠修德。修德能感动各种不同的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们自动献出来,成就这个事业。佛陀在世,你看看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热心奉献,成就佛陀教化众生的事业,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教传到中国来,最初护法是帝王。汉明帝的时候帕特使到西域去求佛法,遇到印度的高僧在那边弘法,摩腾、竺法兰。这些特使向这两位大德说明,那时候汉朝,皇帝的求佛的诚意,邀请他们到中国来,这两个人就来了,带着佛像、带着经书。那一年是公元六十七年,现在是公元二0一0年,公元六十七年,永平十年,这是佛法正式到中国,中国帝王礼请的。两位法师到了中国,汉明帝就拜他做老师,这属于国师的身分,给他们建立道场,就是洛阳白马寺。那个时候首都在洛阳,第一个寺庙就是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着经书、佛像,牠有苦劳,没功劳有苦劳。中国人心多厚,这几匹马驮着经书佛像驮到中国,也不能忘记牠,把这个寺庙名称命名于白马,报恩。佛教是这样到中国来的。

以后,你看帝王修福,知道我们要想修大福报到哪里修?都是到佛门,佛门的福报没有人能够相比。皇上知道修福,平民也都学会了,学会布施三宝、供养三宝,这个国家、这个地区世世代代有福报,这两千年来,国家长治久安,没有灾祸。大家都知道修福,居住这个地区人有福了,哪来的灾难?当然没有灾难。如果这个地区的人不知道修福,都造罪业,那就麻烦了,灾难就多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佛法说第一福报是什么?它觉悟一切众生,这个福报大。佛是大觉,佛法是教育、是教学,寺院里面经常的活动是讲学。在古时候是翻译经典,经典翻出来之后是讲解、讲学。人明白之后,把经典的道理、经典的教诲统统都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变成真正大福德的人,大福德、大智慧,就变成这样的人了。

我们今天学佛,学什么?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浅近的,身心健康,这头一个得到的,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得到这个东西,这是我们世间人迫切需求的。现在这个社会动乱,灾难这么多,什么原因?我们把圣贤的教育疏忽了,把宗教教育疏忽了,大家不学了,价值观颠倒。在中国过去,古圣先贤的价值观,几千年来用什么?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什么叫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顺乎人情、合乎道理、服从国家的法律,情理法统统都顾到。所以,国家长治久安,世界和谐相处。中国传统的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今天世界动乱,价值观变了,不是用仁义,用什么?用财富,这个事情就麻烦。财富是人之必争,要把财富摆出来做为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决定斗争,夺取财富,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这个世界怎么能避免灾难?老祖宗有智慧,先人不胡涂,他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导我们是正确的。所以祖宗对得起我们后代,我们后代今天所作所为对不起老祖宗。我们算是很幸运、很难得,在中年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之后这才是个明白人。在以前干了很多胡涂事,现在明白了,明白过来,断恶修善。世尊在此地这一段经文讲的八相成道,我们要学习。

前面这段经文为我们解释等觉,念老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似不必于此二者强执一说,不妨并存」,每一种说法都好,都有它的道理,我们无需要在这里分别执着。「盖因菩萨众多,境界不一」,这是事实真相,境界是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很复杂,所以菩萨妙用无方,他有真实智慧,他有善巧方便。

底下开始,这就示现的八相,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学习。经文这四句「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与底下这段经文,「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甄解》曰:如《华严贤首品》《起信论》,于十信满位,示现八相。《占察经》说四种作佛中,第一信满作佛当之」。你看示现八相成道,什么人就有这个能力?十信满位就能够示现。十信满位,在佛法里面讲小学毕业,十信是佛教的小学,毕业了。虽是小学,我们看起来不得了,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了。我们看看这些菩萨修行就知道,初信位,看《华严经》上初信位,前面跟诸位报告,佛法修行的功夫就是放下,没有别的,他放下八十八品见惑。见是见解,我们讲看法,把一切错误的看法放下了,他证初信位,一年级。在小乘,就是初果须陀洹,都是一样的,错误的看法放下了。错误的看法很多,佛把它归类,归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我们都执着身是我,佛告诉我们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就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要记住,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要把身体看作衣服一样,因为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记住,我没有生死,生死是什么?身体,身体有生死,我没有生死。身体坏了,丢掉不要了,我再换个身体,就好像衣服穿坏了,或者穿脏了,脱下来换一件衣服,这个看法就正确。把身体看作我,你看错了,这是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会引起许许多多的错误。所以头一个要把这个错误观念改正过来,身不是我。那什么是我?有些人说灵魂是我,身虽然死了,灵魂不灭,它又去投胎,又去找个身体。没错,可以这样说法,但是佛告诉我们,灵魂还不是我。那什么是我?佛说灵性是我,自性,自性是我,不生不灭。灵魂是怎么回事情?这是迷了,迷失了自性,灵性就叫灵魂;灵魂觉悟了就是灵性。但是,灵魂在迷,迷出不了六道轮回,它的活动空间是在六道之内,没有办法超越六道。如果它觉悟了,不要很大的觉悟,知道这个身不是我,那就容易了,它就能够慢慢的觉悟到、认识到灵性才是真的我。佛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回归到灵性。这个见解错误,这头一个。

第二个是「边见」。边见,我们今天讲对立,执着有两边,我和你这对立的,我和他也是对立的。与人对立、与事对立、与一切万物对立,错了。对立就生烦恼,产生矛盾、产生冲突、产生斗争,都从对立起来。化解冲突从哪里开始?化解对立,冲突自然没有了。我在前几年,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主题就是化解冲突,用什么方法?佛法讲化解对立,要从这里下手,这根本解决。对立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宇宙、万法跟自己是一体,你怎么可以对立?一体,眼睛跟鼻子、耳朵是一体,眼睛跟鼻子要不要对立?鼻子跟耳朵要不要对立?它不就变成这个样子吗?这错了,迷了才干这个傻事,觉悟了怎么会对立!再一个大的错误,成见,中国人常讲,某人成见很深,就是今天讲的主观观念,这个要不得。成见有两种,有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佛法里面称为「见取见」「戒取见」。见取见、戒取见,错了,也是错误的,统统放下。最后一个是「邪见」,这四个不能包括的,统统包括在邪见。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了,你就证得小乘初果,或者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条件。我们能放下这些,就是《华严经》上十信位的初信位的菩萨,小乘的初果。

第二信,我们用小乘来说,二信,初果往上去二果向,三信就证到二果,四信三果向,五信就证得三果,六信四果向,七信就称阿罗汉,小乘四果,八信辟支佛,九信菩萨,十信是佛。从阿罗汉到佛这四个阶级是四圣法界,不在六道轮回了,四果就超越六道轮回,就是七信位超越六道轮回。初信到六信没有出六道,他们觉悟了,他不迷惑,虽然在六道,他们修行的地方是人间、天上,他绝对不会堕三恶道,叫位不退,保证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华严经》上就取得七信位,七信位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你就晓得,八信、九信、十信,十信心满就是初住,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成佛了,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现八相成道成佛了,像释迦牟尼佛的示现。诸位一定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降生在印度,是示现八相成道,最低的是什么地位?十信心满,是这个位子,是这样的佛,他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这就是《占察经》上讲的第一种,信满,十信满了他就作佛,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跟「普门品」里说的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得大自在!

第二种,「如《大集经》中」所说的,「灌顶住菩萨」,灌顶住是十住满位,「能于无佛世界示现八相。《占察经》第二,解满作佛当之」。也就是说,菩萨五个位次,信满、住满、行满(十行位)、十回向满(圆满)、十地满,都示现。他不满呢?不满十信不行,十信不满决定不能起这个作用。像十住,初住菩萨都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二住当然没有问题,往上去更没有问题。所以往上四十一位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这段文我们念念,诸位就晓得了,不必细说,解满作佛。第三,《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明初地八相」,这个初地是别教。《占察经》第三,证满作佛」,你看信、解、行、证。第四,《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明究竟地」,究竟地是一生补处,「八相示现。《占察经》第四,一切功德行满成佛当之」。第五,《华严不思议品》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后得智,出生八相示现也。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现」,第五是果,「佛后业用也」,果佛后业用也,自性法尔如是德用。我们在这里简单说,初住成佛,就是十信满位就是初住,初行、初回向、初地,都是从因上说。行满、回向满、十地菩萨,第五个是等觉成佛。前面都属于因,后面属于果,教下这样分别、这样说法,帮助我们初学逐渐逐渐了解事实真相。

「斯经所明,若依诸师,多是第四(补处)作佛」,这个补处应该是第五,第四是十地菩萨,也都能讲得通。「若依今宗」,我们净土宗,净土宗「此中无所属」,净土宗没有这么麻烦,不分,不是这样的细分。为什么?「以弥陀巧方便回向所作故」,阿弥陀佛善巧方便,「因果共不可思议」。如果像这一般祖师大德所说的,这个成佛,那修净土的人,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要修行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像这些法身菩萨一样,众生有感我们就有应,我们也来示现八相成佛,那是什么程度?极乐世界没有十信、十住、十回向,没有这些位次,只有四土三辈九品。那怎么个讲法?其实,我们要是念了阿弥陀佛第二十愿就恍然大悟。二十愿,阿弥陀佛怎么说的?他说,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华严经》上初住以上。这样说起来,这是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神通道力、智能德相都跟法身菩萨差不多,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你到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你就有能力回到娑婆世界来示现八相成道,这个不可思议!我们不要像教下那么麻烦,这么分那么分,这是什么?在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因果共不可思议。「若强论之」,勉强的说,「或应在第五(佛后)之中焉」「由上可见,示现八相成道之人,阶位有五」,这五种地位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在我们净土宗可以说,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每一个地位人都可以做这样的示现。「一般只知补处成佛所现,《甄解》则偏重为佛后。诸说不妨并存,五位不妨齐有,盖十方来会之菩萨无量无边,其阶位于平等中亦不碍于差别。」大乘法里头,平等里头有差别,差别里头有平等,差别平等不二,平等是真实的,差别是善巧方便,平等是实德,差别是权德,帮助众生的。

下面一段,再解释八相成道,专就本师释迦牟尼佛,「指本师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一定是这种方式,很少有例外的,所以叫通途,都是这样示现的。「但诸经论因开合不同,所说亦异,或说七相,乃至九相、十相」,这就是有些不同的说法,但是说八相的最多,「乃从经论之多数也」,现在讲八相。「再者八相之中,内容亦不尽同」,这下面举例子给我们说。《大乘起信论》谓八相为」《起信论》所说的,「一从兜率天下,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这《起信论》说的。但《四教仪》说法又不一样,《四教仪》里头说法,「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两相对照,便知《四教仪》是开《起信论》之成道为降魔与成道」,把降魔、成道都在成道里头,「合《起信论》之入胎与住胎于托胎,可见两者只是开合不同,内容无别」。这是诸经说法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成道是三十岁,在菩提树下示现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转法轮是教学,四十九年;入般涅槃,佛过世,这一年是他老人家七十九岁,七十九岁过世的。

我们看底下,《嘉祥疏》《四教仪》判魏译之八相」,就是康僧铠的译本,这当中讲的八相,「甚合于今此会集本,故仍依之」。这就是黄老居士注这部经,参考《嘉祥疏》里面讲的八相成道。「经中舍兜率是第一相」,菩萨在兜率天修行,寿命到了,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四千岁,合我们这个世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现在弥勒菩萨住在那边,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兜率天有内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住的,兜率天人,内院是菩萨们修行的道场。这个天是凡圣同居土,凡夫见不到菩萨,菩萨也不干扰这些凡夫。当然,偶尔遇到有缘人,佛菩萨也有善巧方便去教导他们。

跟我们地球一样,我们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也有很多菩萨、罗汉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但是我们凡夫不认识,遇不到。偶尔遇到有缘的人,他也能示现,他们也能够见到。像过去唐朝时候,法照禅师朝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叫大圣竹林寺。他见到非常欢喜,听文殊菩萨讲经,听完之后向文殊菩萨请教,现在这个世间渐渐的入末法时候,人的根性迟钝,修什么法门能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并且还念几句佛号给他听,他把它记下来,就是他所传的五会念佛。但是五会念佛真的失传了。民国年间有些法师想到五会,他也编了一个五会念佛的本子,那个绝对不是文殊菩萨传的,这法师们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我听过他们那个念佛,那个念佛像唱歌一样,接引初机确实是很好,但是修行的,他那个念法不能摄心,所以我想肯定不是文殊菩萨所传。他离开竹林寺的时候,沿途做记号,下次来不要迷路。做了两个记号回头一看,这寺庙不见了,没有了。这是菩萨道场,不是真正有缘人见不到。法照禅师学禅的,见了菩萨之后就改修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高僧传》里头有,记载得很清楚。文殊菩萨真的住五台山,但是五台山那些庙,庙里头没有,他的那个寺我们人看不见,他的道场。像佛门里面,常常超荐求忏悔的《慈悲三昧水忏》,那个故事是悟达国师,也是唐朝时候人。在四川见到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那是有特别因缘,见到了。他得了重病,长了个人面疮,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冤亲债主离开,病好了。离开之后,再回头的时候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证明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

菩萨在兜率天,寿命终了,这个世间缘成熟,他从兜率天下降,这是第一个相。到哪里去投胎?一定在王宫。菩萨不迷,他会选好的地方去出生,一定出生为王族,太子的身分。为什么?将来出家修行,人家才肯相信。真的,你看王位、富贵能舍掉,他教人放下,先得要放下才行。国王,别人是争着要做,他已经得到了,把它放下,这个用意很深!做国王也不容易,如果没有十世以上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哪有那么大的福报,要修十世以上。你看做国王他能享几年的福?十世的修行,几年就享完。享福最长的,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做了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那个人要修多少年福报?我们一般讲,修一百世。修一百世的福报,修福不享福,累积才有这么大的福报,不是偶然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帝王在位的时间很短,不到十年,很多,看中国历史你就看到,二、三十年就很不错了。这个福报是生生世世修积来的。世间的达官贵人、大富长者,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积功累德所得来的,没有一个是偶然的,说碰运气碰到,不可能的,一个都找不到。所以这里头业因果报,我们学佛的同学都会很清楚、很明白。

他是决定不迷惑,他选择王宫来投胎。这个「降王宫」里面就有第二跟第三,第二是托胎,第三是出生,他在降王宫里面,这一句里头就把这两个,投胎、出生就包括在这里面。「弃位出家」,给人做个好样子,别人迷在名利里头,他是什么都得到了,不要,把它放弃掉。说明什么?说明出家比做国王更有意义。做国王,你充其量,当然这是个圣贤的国王,你教化全国的人民,你有界限;出家,教化一切众生没有界限,你教化的众生超过一国的人民不知道多少倍!做国王,一国人民得到你的教诲,享你的福报;这一出家,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都得到你的福荫,这是一般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弃位出家是十九岁,舍弃宫廷里面富贵的生活,「苦行学道」,这第四相。这都给后人做个好榜样,他不是出生在贫穷家庭,富贵家庭,能够修苦行,真能放下。

「降伏魔怨」是第五相。魔怨也是示现的,已经成佛了,哪来的魔、哪来的怨?怨是冤亲债主,魔是种种折磨,都没有了。可是要做这样的示现,教化修学的这些大德们,要走成佛的道路也不是那么容易,你要禁得起考验,魔怨是考验,要禁得起。许许多多的折磨,把你心里面的烦恼习气都给磨尽,你才能成就,纯净纯善,这才能成就。所以菩萨要修六波罗蜜,第一个放下贪心,悭贪,用什么?用布施放下悭贪。用持戒放下恶业,不再造恶,用忍辱放下瞋恚,用精进放下懈怠,用禅定放下散乱,用智慧放下愚痴。那都是魔怨,真能放得下。

你看修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只是提了一句,这个故事详细的在《大涅槃经》里面,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菩萨在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歌利王试验他,考考他,真的能忍吗?好,凌迟处死。这是不给他好死,肉一片一片割下来,割到死为止。问他能不能忍?有没有怨恨?没有怨恨,到死都没有怨恨。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没有怨恨,只有感恩,感什么恩?经过这次的考验,毕业了,忍辱波罗蜜成功了,所以提前成佛。本来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在弥勒菩萨后面,就是这么一个功德,无比殊胜的功德,这个机会歌利王给他的,他能忍受,没有一丝毫怨恨心,提前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这里示现的,示现成佛,转法轮,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就是前世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说话算话,成佛确实第一个度他。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是一点点苦难、折磨都受不了,你怎么会成得了佛?什么都要忍受,你才能成就。

「成最正觉」,这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成佛了,这第六相。成佛之后,自己道德成就了、智慧成就了、学术成就了。他的学术是在「苦行学道」学的,十二年,十九岁到三十岁,真的去学过。所以,道德、学问、智慧、德能圆满的成就。成就之后,这展开他的教学,「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成最正觉的时候,我们世间人不知道,没有人去请他。他自己想着,没人请,那怎么样?就入般涅槃吧,走了,离开这个世界。人间没有人请他,天上人看到了,五不还天,这是第四禅五不还天,就是净居天人他们看见了,看见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示现八相成道,成佛了。他们赶快下来,代一切众生请法,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展开教化,佛答应了。这答应,就到鹿野苑找以前五个同伴,跟他在一起修行的,给他们讲经说法。憍陈如开悟了,证阿罗汉果,这是最初在鹿野苑转法轮。从这个之后,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学就没有中断过,确实身行言教,他在经上所讲的他全部都做到,所以大家相信他。如果他教人做,他自己做不到,那就是假的,没人相信;他自己做到了,大家相信。「及以下诸句」,这第七相,这是他一生教学。下段文中,「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第八相。这个是先把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八相成道点出来,然后再一段一段的来介绍。

我们先看底下第一段,「舍兜率,即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兜率是梵语,也翻作「兜术」「睹史多」,这都是一个梵文,翻译家所翻的名词不一样,都是一桩事情,「本是一名,译音有异」。它的意思,兜率的意思是「妙足,知足,喜足,乃欲界中第四天」。你看这个天,天人他们的德行,我们从这个地方,从名号里头就知道了,知足。知足就是成佛,你要想成佛,你首先得知足,在知足天里头修行,表这个意思。如何才能真正知足?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这个时候你的心如如不动,回归到自性本定,真的知足了。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心再不动了,这叫知足。心动了就不知足,他心不动了,自性本定。定生慧,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自然现前,跟一切众生交往的时候,众生有问题,立刻就回答,用不着去想想。想想就错了,想想落到第六意识去,那是凡夫。菩萨成佛,转八识成四智,不再用阿赖耶。我们知道,六道用阿赖耶,四圣也用阿赖耶,就是十法界;转识成智,十法界就没有了,住如来实报庄严土。十法界不见了,他怎么会有思想?思想都没有了。思跟想,你看中国的字,中国的字是智能的符号,思是什么?心里有分别叫思。你看,「心」上一个「田」字,划上格子那叫思,有分别了。想是什么?想是你心里着相,心里有相那就叫想。着相是执着,所以想是执着,思是分别。分别执着统统都断掉,只有心,纯粹的就一个心,上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干干净净,这叫真心。所以老祖宗造的这些符号,让你看到就晓得它的意思,智能的符号。知足就重要了,知足,思想都没有了,这真知足。不但是事相上没有分别执着,念头都不起,这叫妙足,妙就妙在此地,不起心、不动念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体接触,都不起心、不动念,这妙足。

「内院现为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则为天众欲乐之处。」兜率天,刚才给诸位报告,凡圣同居土。圣人居住的叫内院,这一层天属于欲界,欲界有六层天,它是第四层。我们一般中国人讲天道,多半是讲的第二层,忉利天,中国人称忉利天王为玉皇大帝,道教里崇拜的,第二层。再往上去夜摩天,再上去就兜率天,兜率天比忉利天要高两层。外院这是天众,凡夫他们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些凡夫都知足,所以知足常乐。这里面天人非常快乐,没有忧虑,衣食自然,不需要自己辛苦经营,福报很大,是他们生活享乐之处。《普曜经说法门品》云: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这是说内院,内院是弥勒菩萨他的道场,他住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讲经教学。这个天宫名字叫高幢,幢是高显的意思,非常明显、非常高大。这个建筑范围多大?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这么大的一个范围。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可是天人的身体高大,天人福报大,一层比一层高。兜率天人就相当高大,他们居住这么大的一个宫殿,也就像我们人间皇宫差不多。我想很多同修都到北京去看过,看看故宫,元明清三代的皇宫,你就能看到帝王他的威势。「菩萨常坐」,这个坐表定的意思。人坐在这个地方显得很稳重,站着、走着这是在行动,坐下来就像入定一样,坐表这个意思,表不动。佛门里面的坐禅也是取这个意思,坐禅不是身坐在那里不动,身没用处,要什么不动?心不动。眼看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动,眼在色尘上入定了;耳听音声,在听音声里面不动心,耳在音尘里头入定了,取这个意思。身代表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面对外面色声香味触法,都做到不动心,这叫常坐,真知足了;动心就不知足,还想要,想得到。不动心了,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动心,这叫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教。

《佛地论第五》有这么几句话,「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后身是菩萨最后的身,他将来就成佛了,他就不是菩萨了,就是等觉菩萨、补处菩萨,「后身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此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补处大士,皆从此天降生」。凡是来作佛的,先都在兜率天,在那边等于说做准备工作,再下来示现成佛,八相成道。兜率天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知足,这最主要的一个意思,人不能不知足。我们也就知道了,弥勒菩萨代表什么?代表知足。所以,中国人塑的弥勒菩萨像,布袋和尚像,一天到晚笑咪咪的,那么快乐,为什么?知足。不就是知足常乐,他完全给我们表现出来。一切时、一切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逆境也好、顺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统统笑面,这是表现出来。我们学弥勒菩萨就得学他那个样子,真学到了得大受用。什么大受用?头一个身心健康,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快乐他不会生病,愁眉苦脸必定生病。人要欢喜快乐,怎么会生病!欢喜快乐从哪里来?知足来的,就表这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