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四集) 201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九十三面第二行,从一时这里看。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如《疏钞》曰:或说者得陀罗尼,一剎那顷,一字之中,说一切法门;或听者得净耳根,于一剎那,闻一字时,于余一切悉无障碍;或说者时少,听者时多;或说者时多,听者时少;或说者神力延促随宜,听者根器利钝不一。」我们就念到此地。这是说「时成就」,佛说经在什么时候说的,这也是世尊教导阿难的。这「六成就」是佛教的,「如是我闻」,下面就是「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不记载年月日,只说一时。我们在最初学佛的时候,刚刚入门,对这桩事情很怀疑。我们中国古人都能够把年月日记载下来,古时候用干支来记载。为什么佛经,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时间为什么没有记出来,只含糊说了个一时?总是搞不清楚。这多少年的时间,稍稍涉入经藏,才真正明白,一时是真的,说出年月日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一时是真的。这底下解释是根据大乘经上佛常讲的,盖时无实法。时间,跟时间相对的是空间,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实就是真实,不是真的。长短随心,这时间长、时间短,你看境随心转,不但时间是跟着我们意念不同感受不一样,空间亦复如是,空间大小随心,渐渐入大乘境界就明白了。不但如是,在佛经上确实我们见到延促同时,延是长时间,促是短时间,一剎那,长,无量劫,无量劫跟一剎那同时。这个境界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是真实的。三祇一念,三大阿僧祇劫这是长时间,一念是短时间;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把它浓缩成一念,一念可以把它延长为三大阿僧祇劫,那是很长很长的时间。
佛讲一时正确,说一时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给了我们真实希望。我们想这个经,佛当年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讲的,就是灵山,跟《法华经》同一个地点。我们能不能参与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讲经,我们可不可以亲自去听?能。在中国佛教史有记载,智者大师读《法华经》的时候入定了,定中他就看到世尊在讲《法华经》,他还在旁边坐着听了一座,听了一次。出定之后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华经》,法会还没散,他亲自去参加了一座。定中突破了时空的维次,智者大师距离释迦牟尼佛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前他能够进入他的道场,能够亲自听佛讲经。不但能够回到过去,也能够跨越到将来。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见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见到了。如果没有见到,他怎么会说「五烧五痛」这一段经文?那个描写的是什么?我们现代的社会,见到了。不但见到现在,见到法灭尽,他说了一部经叫《法灭尽经》,这是什么时代?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是一万二千年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状况,佛说出来了。不是预言,是他亲眼看到的,这个看到正确。
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很多中国、外国的预言,中国的「推背图」、「烧饼歌」,我曾经问李老师,我说这个真的吗?老师告诉我,他说中国古人的预言,黄檗禅师的可靠,为什么?他是定中见到的。像推背图这一类的不一定完全准确,它是靠数理,数学。中国的《易经》那是本高深的数学,从数学上能够推断,数学是科学之母。可是那个东西真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能够完全正确,里面还是有差误。还有一种是灵媒传递的信息,那要看他的等级,高级的灵媒传递往往是正确的,层次很低的就不正确。我们知道鬼道有五通,报得的,他不是修得的,是报得的。那个通灵的层次也不一样,与每个人的心态不相同。这个我们现在懂得,心态主宰一切,心态好的,他层次就高,心态不善的,他层次就很低。但是都有能力跨越时空,层次低的跨越的幅度不大。像这些事情,我们在一生当中,特别在这个时代,常常遇到。所以自己不能不清楚。遇到不稀奇,是宇宙之间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记住世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接触到了可以参考,一定要用自己定慧去对应,不能用情识,用情识去对应那往往会吃亏、会上当。要用定慧,心清净不受它影响,用智慧来观察,这个信息我们接到了应该如何应对,这就正确。所以佛法要记住「破迷开悟」,它不迷信!
我们看此地黄老居士跟我们所说的,先是讲经中所说的,如《疏钞》曰。这个《疏钞》是《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作的。《疏钞》里在一时有这几句话,这样的说法,说者得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个名词在佛学里用得很普遍,这也就是真正得定开悟。戒定慧三学,学佛的人一定要重视,不能疏忽。戒如果不是那么重要,释迦牟尼佛何必那么样的重视,那样苦口婆心的来劝导?它真的太重要,那是根!我们今天学佛不得受用,什么原因?我们把根疏忽了。在家学佛的同学疏忽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修学佛法的根本大法。你看《十善业道经》上,佛就讲得很清楚,从人天法说起,人天法是什么?你在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方法、取得天道的方法,是什么?十善业道。往上去,讲到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换句话说,从六道里你取得人道、天道,一直到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统统依靠十善业道。这能不重要吗?好像我们现在建大楼,建几十层的大楼、建一百层的大楼,十善业道是什么?是地基,基础。你没有基础,两层、三层都盖不成,你怎么可能盖一百层的大楼?愈往上面去,你才晓得根基愈坚牢。我们今天看看十善没做到,所以我常想为什么过去的人他们能做到,我们现在做不到?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从前人能做到,这家教好!家庭教育,小孩从一出生,父母就教他,所以他真的是扎了根。这是以后我们读经的时候,经典上看到了。
唐朝中叶以后,中国佛教就不再用小乘,就是小乘也是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中国不用小乘,采取儒跟道做为大乘的根基,通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实验成功了。你看从唐中叶到民国初年,每一个朝代修行真的有开悟的、有证果的,得定功的就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得三昧,三昧就是得禅定,念佛念到清净心现前,就是念佛三昧的成就。我们才渐渐的明白过来,我们要补习,补儒家的《弟子规》,补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有这两个基础,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就轻而易举,你真得到了,三皈是真的,不是假的了。现在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三皈,你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看看《六祖坛经》,我们就恍然大悟。六祖惠能唐朝时候人,武则天那个时代,他老人家那个时候传皈依,他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念这个,他念什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为什么这个念法?我们要好好去想。肯定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一千多年了,传得这么久,所以就出现很多讹误。大家一听到佛法僧,可能听了佛就想到佛像,听说皈依法就想到经书,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错了,那不是三皈真正的意思,三皈真正的意思是觉正净。所以他传皈依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给我们解释,这么样一解释,我们就明白了。
皈依佛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真的皈依佛。是你自性佛,不是外面的佛。外面那个佛像是什么?提醒你。佛代表什么?佛代表自性觉。你就真的皈依了,不是皈依外头,从迷惑颠倒转过头来,我要觉悟,不再迷惑了。皈依法,正而不邪,我从邪知、邪见、邪行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正行。这个标准就是戒律里头,戒律的基本就是《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教给你的是正知正见、正念正行,都是在自性上。《太上感应篇》一百九十五条,善恶的报应也是自性。总而言之,佛法自始至终,从初学到如来地,没有离开自性。离开自性,那叫外道,心外求佛,这是外道。佛是什么?佛是你的自性,这一定要知道。皈依僧,出家人是代表僧,看到出家人马上就警觉到,我应当净而不染。我从染污回过头来,依靠自性净。你看惠能大师开悟,头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皈依本自清净是真正皈依僧,与外面境界不相干,所以佛法叫内学,完全与自性相应。自性净,自性正,自性觉,实在讲就是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
自性净,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皈依是什么?就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真的皈依了。老师把三皈,三皈是佛法,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不能够离开清净平等觉,这是最高指导原则。你看一进佛门,首先就把这个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依这个方向、依这个目标去修学,你才能超凡入圣。这叫真正的三皈依。那我们现在受了,受了怎么样?还是迷而不觉,还是染而不净、邪而不正,跟没受没两样,没什么改变。这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三皈,你这心里头不离开觉正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日夜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护你;五戒每一条有五位护戒神,五戒你都做到了,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保护你。你不会被邪魅附体,不会,你的护法神、护戒神很多。学佛还被附体的现象,可见得你没做到,你的护戒神、护法神都远离你,走了,不护持你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受三皈或者是受戒,要不要到戒坛去接受那个仪式?给诸位说,那仪式不重要。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什么?你真正发心想学,你就得了。我真正发心要学佛,我看到经典上写的这个三皈依,我真的要学,认真学习,我明白了,你就真的受了。看到五戒,不杀生,自己就发个愿,我这一生绝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条戒你得到了。不偷盗,我发心我这一生绝不占人家一点便宜,这条戒你得到了。戒坛受那些仪规没有做到,还是没用!那不是真的。这些护法神他认真不认假,假的,他一看一笑了之;真的,没有通过戒坛这些仪式,他一样守护你。这个道理是真的,我们要想清楚。好像是在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在居士林讲经教学,认识了现在的总统纳丹先生,那个时候他刚刚从美国回来,他是新加坡驻美国的大使,刚刚回来。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跟他坐在一起,他告诉我,他是印度人,是印度教徒,我们三楼是印度教。他说:我非常喜欢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他能说这么一句话来,我当时听了非常惊讶,这句话过去我只听章嘉大师讲过,没听到第二个人讲过,没想到他能讲出这句话,那是内行不是外行。以后他成为新加坡的总统,一直到现在他还是新加坡总统。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每一年至少有二、三次的碰头,所以我们就很熟了。
得陀罗尼就得定开悟了,他就有这种能力,一剎那顷,这时间很短,几秒钟,一字之中,说一切法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能不能在一秒钟、一个字里面说出来?能。得有人会听,这就是什么?叫信息。你看现在一部《大藏经》,不少,精装一百二十册,可以浓缩在一个芯片上,真的像指甲一片,在芯片上,里面就是一部全部的《大藏经》。古人也有巧妙的方法,《华严经》很长,真的不是假的。大陆上现在有没有我不知道了。古人把这部《华严经》铸在钟上,这大钟,那个正面、里面统统都是经文,那个钟一敲,就是全部《华严经》。你看看一念的时候,全部《华严经》。会听的,他就在那一念之间,全部《华严经》就明白了,就得受用。像《法华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弥陀经》,在大陆上铸在钟上的很多,铸,铸在钟上,它有模子,铸在钟上。这是一字之中含一切法门,《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这个意思。
或听者得净耳根,于一剎那,闻一字时,于余一切悉无障碍。这是讲听的人他开悟了。他听到一个字、听到一句全明白了,这就是什么?得净耳根。那我们想想六祖惠能大师这个例子,他在五祖方丈室里,五祖跟他讲《金刚经》,我们估计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的。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他就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了不起,自性里头什么都不缺!像佛在《华严经》上讲的,智慧德相他不缺,统统具足,这个统统具足就是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都自性里头的,离不开自性。「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自性本定。我们现在这个心,这个念头,前念灭、后念生,这不是自性,这是阿赖耶。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是动的,真心是定的,不动的。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显,生万法;隐,一切法都不见了。
自性它不是色法、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经里面给它描绘叫常寂光,常是永恒的,寂是寂静,里头有清净、有不染污、有不生灭的意思,光明,所以也称之为大光明藏,这都是经典上对于自性的描绘,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间、空间都是它变现出来的。这就是惠能大师得净耳根,于很短的时间听几句话,全都没障碍了,都明了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通达明了,没有一点错误。说的人得陀罗尼,听的人得净耳根,这个教学太方便、太容易了。惠能大师座下确实有好几个,在他会下开悟的总共有四十三个人,里面有好几个是这种情形。特别明显的是作《证道歌》的永嘉大师,你看永嘉大师就是这样的。在六祖会下一句话开悟了,开悟他就想走了。你怎么走得那么快?你看他回答的是非常有意思,留一晚上吧!到第二天才走,所以叫「一宿觉」。他在现在南华寺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走了,他本来当时就走,掉过头就走,真开悟了。他是四十三个人里的一个,永嘉玄觉禅师。这是我们在中国这些传记里面看到,出家在家都有人得到这种境界。
或说者时少,听者时多。说的时候时间并不多,听的感觉得时间很长,他听得很多。或者是说者时多,听者时少,这都说明时间不是定法。或说者神力延促随宜,这是总说,讲经的人他有神通,时间长短能够随他念头在变化。他有个念「希望这个时间长」,它就会变长;不需要长时间,短时间听的人就能够契入境界,这时间就能缩短。听者根器利钝不一。根器利的,一剎那就能悟入;根器钝的,必须要相当长的时间他能悟入,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对什么根?钝根,利根不需要。但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利根太少了,钝根多,所以许许多多经论里面所讲的都是偏重在钝根,提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对钝根讲的,不是对利根的,利根就不是这种教学法。但是利根真的一闻千悟,像惠能大师那样,那是利根,他在很短的时间,几句话当中,就完全通达明了,通达一切法。钝根也是如此,他能够长时熏修,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大彻大悟。
为什么根性不相同?说实实在在的话,同一个自性,哪有不相同的!是过去今生我们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如果疏忽圣贤教诲都被染污了,有人染污的严重,有人染污得轻,不就这个道理?染污轻的根就利,染污严重的根就钝。要再细细的来推,与过去生中也有关系。我们知道我们在轮回绝不止这一世,过去生中哪一道都去过,大家都一样,没有例外的。你过去也做过天王、做过天神,你也变过畜生,你也堕过地狱,都一样。可是在六道里,人道很特殊,人道是个枢纽,生天堂得经过人道,堕三途也经过人道,出三界证菩提也得就在人道。人道是个关键,是个核心。在人道里面修的善、修的福,来生到天道去享,这个享福应该换一个字更恰当,消福。你修的福,那个福报要消掉,为什么要消掉?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那是染污,那不是清净。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罪福都不是清净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你修那么多福报到天上去消去,享福就是消福报。你做的不善?那你到三途去消你的罪业,统统消掉了,又到人间来了,又回到这个地方来了。如果你碰到佛法,那很难得,你超越了,这是六道里头的真实状况。在人道的时候,真的,随自己的意念,哪一道都能去,可是你在哪一道,你那个业不消,你离不开那一道。这是根器利钝不一。
「古谓三乘凡圣所见佛身报化,年岁短长,成佛久近,各各不同故」,这也是真的有这个现象。由此可知,佛讲的那句话是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太重要了。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要常常能提得起这句话,你就不会被外头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我自己的心想。既然是从自己心想生的,咱为什么不生佛?怎么生佛?念佛就生佛,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就生阿弥陀佛。《高僧传》里有记载,我们净宗第二祖,唐朝的善导大师,传记里面记载,他老人家念佛,念一声佛号,口里面出一道白光,白光里有一尊阿弥陀佛,声声都现佛。传记里面告诉我们,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那就是阿弥陀佛示现给我们看,这个示现什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有没有光、有没有佛?有,肯定有。为什么看不见?我们的业障没消除,就是这个光、这个佛很淡,我们一般人看不见。善导大师念佛,光与佛大家都能看见,他的心纯,纯净纯善,真的念念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所以他现的相那么明显,就是这么个道理。
三乘凡圣,这三乘是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圣,三乘都是圣;凡,六道凡夫。我们学佛,我们所见的佛身,佛有报身、化身,年岁短长、成佛久近个个不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世寿,这个世间的寿命八十岁,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说实足年龄,七十九岁。他三十岁示现成道,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道之后就开始教学。教到他圆寂,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我们见到的,这书上写的,释迦牟尼佛的身相,这应身,应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上记载,身高一丈六,丈六金身。那我们看一丈六的时候,好大的个子,跟普通人两个人高了,不是的,当时那个度量衡的尺没有那么长。我们看看弘一大师的,弘一大师研究戒律的,他有「周尺考」,在周朝那个时候,他做了个考据,周朝尺,一尺多长?差不多是我们现在的六寸,我们市尺,中国的市尺六寸。古时候度量衡跟现在不一样。所以照这样说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很正常的人,不是很特别的。示现八相成道,合情合理,这是我们在经书里面读到的。
化身,这就很多了。我早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圣一法师告诉我,那个时候大陆还没有开放,他们有三个法师去朝观世音菩萨的。在普陀山潮音洞,那个地方菩萨常常现身,诚心诚意去拜,在洞门口去礼拜,他们三位出家人。三个人同伴,在洞门口拜了半个钟点,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欢喜。回来的时候,三个人就说了,看到没有?看到了,三个都看到了。你看到什么样子?圣一法师看到的,那个样子像地藏菩萨一样,戴的毘卢帽,地藏菩萨戴的帽子,金身,全身是金色的,他看到这个像;另外一个法师看到的是白衣观音,像我们常常看到白衣观音,他看到是这个样子;还有一个法师看到的是出家人,比丘像。你看三个人,同时在潮音洞拜观音菩萨,都看到了,化身不一样,时间长短也不相同。有人看到半个多小时,相没有了,有人看到几分钟,这是每个人的缘分不一样。像这些事很普遍,也许我们自己亲身会遭遇到。
我们再看下面念老所说的,「今止取佛及弟子师资机感相遇之顷,说听事毕,便名一时也」。这是自古以来讲家,就是讲经的这些法师们都采取这个说法,就是解释一时,这一时就是一会之时。释迦牟尼佛开示给我们讲《无量寿经》,把这部《无量寿经》讲圆满了,这就叫一时。这是很多讲经都这样的说法,所以你看《佛地论》也是这样的,「说听究竟,总言一时」。释迦牟尼佛说法,那我们听法,他讲完了,我们也听完了,这是一时。「是故经中不言某年某月,但以师及弟子,机应和合,说听事毕,即名一时」。机应,机是学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机应和合也就是感应道交。这说听事就圆满,这叫一时。
下面再跟我们说,「又经中不举年月者,各地历法不同」,印度的历法跟中国不一样,纵然记载年月日,我们中国人也没有办法去考察。「又世界时分不一」,你要再把这个范围扩大,走向大的世界,我们今天讲时差,时差不相同。「四天王天一日,便是人间五十年」,四王天,这是欲界六层天的最下面这一层,跟我们最近的,叫四大天王。他们那个天上跟我们这个地球时间差别很大,他的一天,我们人间五十年;忉利天又加一倍,忉利天中国人称玉皇大帝,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再往上面去,倍倍增加,夜摩天的一天,人间二百年;兜率天的一天,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那个地方一天,人间四百年。所以从兜率天看人很可怜,一天的四分之一,六个小时,人活一百岁的时候,他那里看起来,在他那是六个小时,不到半天。所以说时分不一定。
「且现代科学证明」,黄念祖老居士是学科学的,「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一周(即太阳上之一年)」,这一周就叫一年,就是太阳年,太阳一年是我们地球多少?「相当于地球时间之二万万年」,两亿年,太阳绕银河一周,太阳年一年是人间的两亿年。「则时间随物体运动速度而变异,本非定量。故经中祇言一时最切实际」。一时,实在说得太好了,这一时是什么,到底怎么解释?现在我们懂了。我们了解佛的意思,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当中的一念,那叫一时。所有宇宙之间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意念累积连续的幻相,所以讲一时是太正确、太真实了。这个一念是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它不是秒;要是秒,秒更长了,这一弹指。
我们再看下面,底下这一节,「佛者,主成就也」,这个主就是大会的主席,讲堂里面的主讲,在此地我们用主讲,大家容易懂。因为佛的教学,他老人家是主讲。「佛为一切众生之宗主,故名为主」,这个宗的意思,在中国通常讲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意思是重要的,第三个意思是尊崇的。所以我们把佛教用这三个意思来说,佛陀教育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在这个世间是主要的教育,是重要的教学,是尊崇的教化。这是佛门本身称宗教,与我们现在这个宗教的名词里的含义不相关。佛门本身称宗教,因为它教学有两种完全不相同的方法,叫宗门、教下,就是禅宗,禅宗教学的方法跟其它九个宗都不一样,其它九个宗叫教下,就像学校一样,对谁说的?对钝根人说的。在佛法里面通常讲对中下根所说的,这是占比例最多的,要用教,教是长时期的教学。所以提倡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中下根人。对上上根人,绝顶聪明的,天才,他不需要这么麻烦,他有能力,顿悟。
所以顿悟实在讲,他怎么悟的?放下就开悟,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都能够记得,也都能够说出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上说,这三样东西,你能够顿舍,一下放下就开悟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那就是彻底放下了,就大彻大悟。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放下、就开悟了,一悟一切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没有一法有障碍,那叫真的开悟了。还有一法不明了、还有一法不通达,没开悟,那不是彻悟。所以悟有彻悟、有大悟、有小悟,这个层次很多。钝根的人,钝根是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到大彻大悟,慢慢来,这时间就很长。要怎么悟?记住就是放下。不放下,怎么学也不悟。
这个开悟与学不学没有关系,这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记载的是对无尽藏比丘尼说的话。由此可知,与我们学习的经教多少不相干,这没有关系。往往开悟,因为他开悟重在放下,一门是最有力的,容易放。学了很多法门,反而就难了,不容易放下了,容易变成学术,把佛陀的教诲变成了佛学,变成一种学术,不得受用。真正得受用,是要在佛门里面拿到学位,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得到正觉;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你得到的是正等正觉;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话,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我们要常常体会在心,你就晓得怎么修行,帮助自己得定,这非常重要,得定是三昧。我们修念佛法门,得念佛三昧,对于我们往生有大利益。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得三昧,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开悟了,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不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历代的这些祖师菩萨,苦口婆心讲真话,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能这样去学习,你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个成就就是往生,往生真的是成就,往生真的是一生成佛。死心塌地,他的心就是定的,涉猎太多,心总是浮躁,总定不下来,这个我们实验实验就知道了。你同时学几个法门,你心就不能定,长时间学一个法门,心是定的。持戒帮助你得定,所以持戒非常重要,不能够疏忽。
下面说,「又六成就中,主成就最为主故」,这是最重要的。佛是主讲人,上课主讲的,没有他,其它成就那有什么用处?所以这一个成就比什么都重要。下面再给我们解释「佛」这个字,这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对佛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个误会障碍许许多多人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当面错过。因为这个机会从最小的利益来讲,它能帮助你健康长寿,佛法,它能帮助你升官发财,它能帮助你破迷开悟,增长智能。我们人间所需要的,它都帮得上忙,真能帮忙,一点不假。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无论你求什么,你看你求成佛都能办得到,求人天富贵那叫鸡毛蒜皮,太容易了。老师说,佛经里面有求的理论依据、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你求,求了求不到,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你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如理如法,求不到那是你的业障很重。只要把业障忏除,你所希求的感应立刻就现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原理上来讲,这是佛经永恒不变的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点不假。这个道理,现在连量子力学家都已经发现了。我相信量子科学再有个三、五年就会很普遍,这对于人类有真正的好处,真能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
佛教我们,现在人都求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大家要求的,佛里头有方法。我知道这个方法,是我学佛的那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二十六岁。我这个命里面很苦,命是贫贱之命,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社会地位,贫贱到极处。老师教我脱贫脱贱,要把它摆脱,用什么方法?这就在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财富从哪里得来的?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财布施,舍财得福。我们这命中是贫贱命,哪来的财?生活非常艰难,几乎自顾不暇,哪有钱去布施?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还可以。一块钱行不行?一块也很勉强,还可以,再多了就不行。老师教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要养成一个布施的心,常常存心帮助别人。以后还懂得了,我没有钱,我做义工。义工是内财布施,那个福报更大。钱财是外财,外财再多,福报不大;内财福报大。我用我的体力、用我的时间、用我的智慧,来为大众服务,这叫内财布施,都属于财布施,得财富。老师教了,我就真干。聪明智慧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法布施。法是什么?我知道的、我懂得的,欢喜传授给别人,欢喜教别人,别人不会我教给他,这叫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就是增长聪明智慧。
第三种叫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开恐怖畏惧,这叫无畏布施。特别是病苦,生病的时候需要人帮助,急难的时候需要人帮助,遇到别人有困难帮一把,这得健康长寿。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不杀生,不吃肉。这是什么?这是无畏布施,你不再伤害众生。积极的,放生。放生是救命,一条鱼、一个小虾,牠也是一条命,你能帮助牠多活几天,牠很感恩你。果报得健康长寿。我接受老师的教诲,所以你看我从开始学习不到半年,我就吃长素了。为什么?因为我自己晓得我寿命不长,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我就把自己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学佛到四十五岁一定要有个成就,四十五岁之后没有了。所以这三种布施我就很认真的学习。怎么样困难,施舍的心是真心,真干。效果非常显著,真的,从发这个心,一块一毛去布施,二、三年之后,收入就增多,有效了。多了就多布施,愈施愈多,一点都不假,证明佛经上讲的话是真的。
法布施,学经教。上台讲经三种布施具足,讲经要体力、要时间、要精神,这是什么?内财布施;跟大家讲的这是佛法经典,叫法布施;你真正把经典听懂了,学会了,你能够消除一切苦难,无畏布施。所以老师那时候鼓励我讲经,上台讲经。他鼓励我的时候,我害怕,我说我到台中来是听经的,是跟你学习的,我不敢上台讲经。还听说,佛门有个传说,说错一个字要堕五百世野狐身,吓到了,怎么敢讲。最后还是听老师的。老师说是真的,说错一个字堕野狐身,这个公案不是假的,是真的。但是讲经在古时候,得要证果才能讲经,没有证果不能讲经。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给经做批注的都是证果的,不是凡人。可是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但证果的人没有,开悟的人都没有。我们再不发心讲,这佛法会在我们这一代灭掉了。老师提出这个话,这个话严重了,那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发心拯救佛教,那你就一定要发心来学讲经。怎么讲法,自己没开悟?讲古人的批注。那我们讲错是他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们不负责任。这一下把我们点醒,等于说古人批注是文言文,我们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个我们能做得到。如果我们对文言文有困难,现在近代的法师有白话文的批注,我们就用这些。老师指定哪些人的批注可以看,为什么?他们有修,真有修行,不随便说话的。指定我看的,谛闲法师的、倓虚法师的、圆瑛法师的、兴慈法师的,列了有七、八个,这些法师的东西你去看没有错。我们是从这个路子把这个心才发起来,学讲经,所以不离开古人批注。
我讲《华严经》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是清凉,一个老师是李通玄居士,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通玄的《合论》,我参考这两个注子来讲。这次我们讲《无量寿经》,完全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我非常感谢他,给这部经作这么好的批注,真难得!我跟他是晚年才相遇,那个时候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头一个称我作老法师就是他。六十岁就是老人,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北京见他,他都教他的那些学生称我老法师。写这部批注不容易,他带着一身重病,日夜不眠不休把这个批注完成,我看到非常感动。书出来之后,他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也就照办了。在这个批注里面,诸位都看到。所以我讲这个是纪念他老人,我也特别把他老人家照片挂在这边。往生的时候,那段时间大概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他就一句佛号,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他到极乐世界去了。这部批注完成之后,他是真的一切都放下了。他学得很多,他学过禅,跟虚云老和尚学禅,也学密,宗门教下他都涉猎到,到临命终时统统放下,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跟他老师有关系,他老师是夏莲居居士。夏莲居居士也是通宗通教,最后走的时候一句佛号,一心专求净土。
李老师我跟他十年,实在讲他也是宗教显密都尝试过,他教我不要浪费时间,一门深入,专修净土,那个时间真的是浪费了。你看,到最后真正管用,还是一句佛号,帮助他往生。由此可知,真正往生品位高的人是什么人?乡下老太婆、老阿公,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没学过,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走的时候,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真了不起!所以李老师常常说,学愚,自己想学愚,几十年学得不像!愚不可及,古人讲这句话有大道理。聪明,自己以为聪明,比不上乡下老太婆,她一生一心一门,她往生品位高。你看那一个学生锅漏匠,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锅漏匠的程度、成就,谛闲法师讲:在当时这些名山大道场里面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讲经教学的大法师也不如你。你看他不生病,预知时至,站着走的,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师父来给他办后事。人死了之后站三天,哪一个讲经的法师,哪一个方丈住持能跟他相比?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时间并不长,好样子!
我大概是四十年前,佛光山刚刚开山的时候,办了一个佛学院,星云法师找我,我在那里教了十个月,担任教务主任。有一天,有个长工告诉我,在他们家乡,他家乡在台南乡下,邻居有个老太太,她也什么都不懂,她的媳妇懂得一点佛法。老太太是拜神的、拜佛的,什么都拜。娶了这个媳妇,媳妇劝她不要到处乱拜,家里设个佛堂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婆婆很听媳妇的话,就真干,念了三年,站着往生。这个工友来告诉我,真的一点都不假,亲眼看见,三年。这些人往生的品位绝不是下辈往生,往生的品位,像这种成就肯定是上辈,不是中下。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这些人示现给我们看。
最近的一个,这几年前,应该是四年、五年前,深圳黄忠昌,三十几岁年轻人,他发愿实验,我闭关念三年看看行不行。每天一部《无量寿经》,就是会集本,其余时间统统念阿弥陀佛。遵照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不分昼夜,累了就去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他发心念三年,念到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就圆满,他就走了。预知时至,念了两年十个月成功了,往生了。这向小莉护持。向小莉是真的保送一个人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大慈菩萨告诉我们,你能保送两个人往生,那个功德就超过你自己念佛。为什么你会往生?到你临命终时,他们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这就是说明送往生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佛这个字要讲清楚、要讲明白,是真有其事,决定不是迷信。
佛这个字的本意,我们看这段,「佛者,梵语为佛陀」,很多经典里面,后头还有个字,佛陀耶,这是梵语,「今祇言佛,乃省文也」。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把尾音都省掉,佛陀耶,只留一个佛,后面两个字都省掉,省略掉了。「译为华言,则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觉悟的意思。觉者就是觉悟的人,什么叫觉悟?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的;第二个是觉他,帮助别人觉悟;第三个,自觉觉他达到圆满。什么叫圆满?明心见性就圆满,是这个说法的。如果这个觉满是一切众生都觉悟,那很多众生还没有觉悟,那你怎么能成佛?所以它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叫觉他?觉他帮助自觉。我们中国人讲「教学相长」,真的教学是觉悟。有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但是在教学当中,跟同学们一问一答的时候,智慧就起来,就明白了,所以教学相长。教学里面也能得三昧,也能豁然大悟。所以这个圆满是明心见性,这就圆满;没有到明心见性,那还是菩萨,明心见性就成佛了。
「自觉异于凡夫之不觉」,这个自觉是什么阶段?阿罗汉。阿罗汉真正自觉了,也就是说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这自觉了。你没有放下,你学得再多、讲得再多,著作等身,你还是不觉,你脱离不了生死轮回。自觉的人,他出离六道,这真正自觉了。凡夫,六道凡夫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就是二十八层天最高的一层,还是出不了六道,不算觉悟。凡夫是指六道里面的众生。「觉他异于二乘之独觉」,这是菩萨,二乘是声闻、缘觉,也就是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的心量不大,只求自觉;觉他也干,但是他不主动教人,有人跟他学习,他欢喜他也教你,他不欢喜他不理你,那讲缘分,不像菩萨。菩萨于一切众生他平等教导,作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他,他会主动找人来,来教你,主动的。欢喜帮助别人,这是菩萨。「觉满异于菩萨之在因」,满是明心见性,圆满了,他能够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妄想,不起心不动念,妄想放下了,妄想放下就回归自性,就明心见性,这就成佛了,所以叫圆满。菩萨呢?菩萨还在修学,还没有到圆满。所以菩萨只是放下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没有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了。
「三觉俱圆,众圣中尊,故称为佛」,所以佛是圆满觉悟的人,这个觉者是圆满的觉悟,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个人,什么人?是自己。我们自己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能放下,你就是自觉。自觉的人,在印度人称就称你为阿罗汉,阿罗汉自觉了;放下分别,不但不执着,一切法连分别心都没有了,这个人就是菩萨;不但不分别,连起心动念也没有了,心地真正回归到清净平等觉,这个人叫成佛了。所以佛是自己,不是别人。佛、菩萨、阿罗汉在佛教里面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这个学位,你要真正下定决心,在这一生当中,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了。不是别人,与别人不相干。别人成佛,与我什么相干?释迦牟尼佛教学是希望我们自己成佛,不是去拜他那个佛,拜他那个佛,他会摇头,你来找我干什么?你错了。你明白之后要自己去下功夫,自己真放下了,这个东西与学、不学没关系,放下就是。学而不能放下,就变成佛学家。这现代佛门的学者,古时候没有,没有这种名称。古人都是真干,你能放下多少,你的灵性就提升多少。你不能放下,这烦恼习气就让你往下坠落;你能放下,你就往上提升,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他三种觉,自觉觉他圆满了,圆满了,所以众圣中尊,这个众圣,从须陀洹就是圣人。须陀洹到阿罗汉八个等级,菩萨从初信位到佛,五十二个等级,那都叫圣人。在这么多圣人当中,他地位最高,称之为佛,众圣中尊。
「又云智者,智即觉之义」,这智慧,佛有智慧。「智无不知,所谓得一切种智,即觉满之义」,阿罗汉所证得的是一切智,菩萨所证得的是道种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这是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无所不知。菩萨还有所不知,阿罗汉也如此,佛是无所不知。佛是谁?自己。自己真正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契入这个境界。「在本经中,此处佛字,即指大恩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上,这个地方的佛是谁?讲这部经的人是释迦牟尼,不是别人。特别指出这个经上的,释迦牟尼代表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学到此地,明天跟诸位介绍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