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八集) 2010/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着前面的学习,「缘起十义」,从第七看起。
「七,同体相入义。同体相入者」,这个地方举的例子,「谓一缘多缘无别体,故名为同体。若一缘有力,则能持多一。若多一无力,则依彼一缘。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多能摄一,一便入多也。」同体相入的意思。一缘,我们就现前我们这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里面的一个人,个人,这么多人聚集起来形成这个道场,团体是多缘,团体当中的一分子这是一缘,都是发心修学净宗,尤其现在每一位都是发大菩提心来修六和敬。为什么修六和敬?在灾难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救自己、要救家庭、要救社会、要救国家、要救世界、要救这个地球。我们彼此都有这个使命感,都有这个责任感、义务感,在这个小团体里面共同来学习。那么一个人,这是一缘,团体,这就是多缘,这是讲同体。
下面说,若一缘有力。我们团体这么多人,有一个人有力。力不好懂,我们说有福报,一个人有福,中国谚语所谓是「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个小团体里面的人统统都有福了。所以一个人有力,能持多一。多一就是每个人,每个人都得到好处,都得到利益,叫多一受惠。若多一无力,譬如像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他们讲,现在都是谈化解灾难,这个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这是多,这是多一,这六十多亿人大多数都是在造作种种不善。造作不善实在讲就没福,不要看到他很有钱,他很有地位,他今天生活非常优越,不见得,那个灾难一来,什么都没有了。那么来生呢?来生更苦。所以什么是福?离不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真正的福报。那学佛,念佛更是极大的福报,为什么?你能念佛,你发愿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你想想,世出世间的福报,有哪一种福报能跟你相比?遍法界虚空界第一福是成佛。回归自性,正是释迦牟尼佛在大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个福报,十方诸佛来讲,讲无量劫都讲不清楚、都讲不完,这个福报多大!就正如同这种情形一样,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修福,造业!可是一缘,这个多一无力,则依彼一缘。一缘是少数,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地球上能有八千人,八千人,他这个算法是算百分之ㄧ的平方根,六十亿百分之ㄧ的平方根大概是还不到八千人,这是少数,我们把它算作一,八千人修福,六十亿人沾光,享他们的福,虽造业,不至于遭大灾难,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事情我们想想能相信吗?一个人有福,能够帮助那么多造业的人?科学家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比喻,他说假设以一百万人口的都市,只要有一百个人有福就行了。一百万,一百个人真正修福,断恶修善,转迷为悟,依照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学认真去做,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很少数的人,像我们这个道场,一百个人可以找得到,真正发心的,能不能?古人有这个说法,中国人都听说、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就是古人讲的邪不胜正。多数人造业,那是邪,邪知邪见、邪行邪业;这少数人虽然很少,全世界只有八千人,一百万都市里面只有一百人,这一百人正知正见,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每天认真努力向古圣先贤、向佛菩萨学习,这个力量大,这真叫邪不胜正。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冷静的去反省,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人生酬业」。你来干什么的?佛在经上讲得好,这是讲大多数人,是来酬偿业报的。过去生中修福,到这个世间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罪业,到这个世间来受罪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就这两种原因来的。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果报是不是不变的?不是的。我们前面读过,一切法没有自体,从缘而生,所以没有一法是定法,剎那剎那它就在那里变迁。为什么会变迁?随着念头变,一切法决定离不开你的意识,意识就是念头,念头千变万化,前一念是恶,后一念是善,那就变了。变得快的、变得扎实的、变了之后能够保持的,是圣贤教诲。我们知道过去很多想法错了,很多看法错了,现在普遍的,人想的是什么?想的是钱,看的也是钱,钻到钱眼里面出不来,这是现在的社会。在整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我们常常去旅行、去参观,知道价值观真的颠倒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把这个钱看得很轻,而把道德看得最重。所以中国的古社会,人在社会上也有身分地位,以前在这个社会上所谓「士农工商」,中国人排这个顺序是由右到左,这是我们对面看的,士农工商。外国人跟我们是相反的,外国人看东西是从这边开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像我们讲堂后面赵朴老写的字,「知恩报恩」,这是按中国传统的排法,知恩报恩;外国从反过来,那是「恩报恩知」,就是这个念法。可是士农工商反过来念是怎么念法?商工农士,商摆在第一。真的,整个社会都是商人,你看教书的老师,老师是学商,拿学来做生意买卖,学校就变成学店,医生是医商。你看,无论干哪一行,他把钱摆在第一,这就是商。这跟从前完全颠倒,把伦理道德摆在最后,甚至于最后根本就没有了,瞧不起它,不用、不要了,不必要这个东西,有钱就行了。所以诸位细细去观察,连宗教都变成商店。这要是用中国士农工商来看,能够看得出来。士农工商这是正常的,如果士是第一,这一个缘有力,好!他能指导底下的农工商,社会有秩序。商要是把金钱摆在第一的时候,这个不得了!现在民主社会,民主里头官员是选举出来的,我听说,很多人告诉我,选举是只要你有钱可以买选票,官也变成商了。你说他有钱买选票,他选上之后,他一定是大大的捞一把回去,他一定会赚,一本万利,好像这个世界完全被金钱统治了;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古代是伦理道德,学术是在社会上被人最尊崇的。今天的社会有问题了,出在哪里?出在士农工商颠倒,变成商工农士,问题出在这里。地球也出了问题,许许多多灾变发生了,原因是什么?原因还是价值观颠倒。真正的原因,人为的,佛在经上这样说,儒跟道也是这个说法,现在尖端的量子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所以社会的动乱、灾难的频繁,有没有办法拯救?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这个一缘有力。
今天这个社会这一缘是谁?这一缘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是学佛、学道的人。他们要真学才行,真正学儒要立志做孔子、做孟子,你才真能学得到!学道的人要立志学老庄,学佛的人要立志作佛。昨天晚上,我回去,还有个同修来看我,告诉我一个信息,有些佛门弟子想在广州盖六祖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建个寺庙,好事情,希望我在那个地方将来能讲一部《坛经》,我答应他了,好。一缘有力,这学佛,你看看六祖还得了,我们要知道,六祖见五祖的时候二十四岁,到黄梅去参访五祖,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的回答:「我来作佛。」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要见五祖,你来干什么?我来求保平安、求升官发财,都是求这个。你看看他这一开口,他来作佛的。大概五祖一生当中没有碰到这么一个人,他是来作佛的。他真的作佛了,五祖没有辜负他,真的帮助他作佛了。这是什么?这叫学佛,学佛就是要学作佛、学作菩萨。真正学作佛,那得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一生教学。给诸位说,儒释道三家都是作师,他们在社会上地位都是老师,都是教学。三家,佛的绩效最大,什么原因?皇上支持。老百姓、人民一看皇帝支持的,谁不想学!从前佛教是归皇上管的。第二,儒也不错,儒是归宰相管的,是国家来支持的。道,缘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也不少,为什么?道的成就是神仙,想学神仙的人不少,学神仙的人都到道那里去了。三家都是教学。佛家有《大藏经》,道有《道藏》,儒,近代一些学者在编《儒藏》,你去看看三家的典籍你就知道,用现在的话,它是学派,它是教育。所以这三家我们都不能把它当宗教看,那就看错了。
中国没有宗教,要说中国有宗教,那中国拜祖宗,这个拜祖宗是纪念祖宗,不忘祖宗的恩德。更重要的意思,孔子说得很好,这种风气在社会普遍推行,能够收到民德归厚。你看,千百年的老祖宗念念不忘,对于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纪念祖先是启发人的孝心,启动人的孝行,这个意义多深。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教学的根,没有根,那怎么会有成就。所以这个意义非常之深长。一缘有力就是说的这个,它就能持多一。多一无力,那就依彼一缘,所以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哪一门,没有不依孝敬的。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的法门八万四千,那是多一;一法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净业三福的第一福,这是一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佛法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儒跟佛是同一个根。根本既然相同,哪有不和融的道理,自然和融。这些年来,我们接触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宗教,把他们经典展开来看看,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宗教必有和融之理,这是理,理就在此。宗教从这里生,你细细再观察,这个世间哪一法不是从这里生的。我们今天人人都希望社会和谐、族群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再像佛教说的宇宙和谐,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同一个自性。孝亲尊师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这是一法,这一法有力,不是无力,一切法都能够依这一法,那就有福了;如果背弃这一法,那灾难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所以佛门常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要是违背了性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就苦海无边。我们今天看到社会的动乱、地球的变异,什么都不正常了,你回头,把这个有力的找到。这个有力,在中国讲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我们真正能够学习,你立刻能得到的效果,自己身心健康、烦恼少、智慧长,你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效果马上就看到了。
所以一定要记住,法没有定法,随着念头转。今天世人念头都转错了,很难得,我们在这个时代得人身、能闻正法,能学习传统文化、亲近诸佛菩萨,这是多大的福报,这是多么殊胜的因缘!我们回头了,我们找到方向、找到目标了,我们回归到有力,这一缘有力,我们认真学,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力了。真正发心,大家一起来修六和敬的这个人,个个都有力。希望你这个力量你要能在一家发挥,你自己一个人修六和,回家你一家修六和;再慢慢的,让你的亲朋好友修六和,你的邻居修六和,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弟子规》干起,从礼敬诸佛干起,头一个学的有礼貌。以前我们疏忽了,见到人不打招呼,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和睦,我不要求别人跟我和,我要要求我跟别人和,我跟别人和,见到别人要亲切打个招呼。这个东西要有智慧,分寸要拿捏得很准。尤其居住在都市,现在住的都是公寓房子,同住一栋大楼的人,见面点个头,微笑问个好,这是分寸。这种态度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可以跟他深深鞠个躬,慢慢让他习惯。如果一开头九十度鞠躬礼会把他吓倒了,他说这怎么回事情,会吓住,所以慢慢来。那我们相信半年到一年的时候,那个大楼和睦了,你一个人带动这个群体,得真干才行!诚心诚意,真诚心,主动的为大众服务,跟大众结缘。
就像我们过去,往年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告诉我们,讲经弘法的人法缘非常重要。有的人没法缘,讲得是不错,很好,听的人很少,没什么人听;有些人讲得并不怎么样,法缘好,听众特别多,这什么道理?老师给我们讲法缘不一样,你得要跟人结缘。怎么结缘法?老师在这边讲经,讲经的这一天,我们这些学经教的同学都到大门口做招待、做接待,特别是看到新面孔的这些同修,或者是初来的,或者是从外地来的,我们亲切的接待他,带他找座位,照顾他,亲切照顾他,这就结了法缘。老师还告诉我们,买一点糖果放在身上,来听经的一个人送一块小糖果,结缘。所以得让人有好感,别人到你这个道场来,觉得你道场人都非常亲切,宾至如归。这些都是在修六和敬。你平常在家,居家亦如是,特别是住在公寓里,家家户户要懂得照顾,佛法里面讲要知道问讯。这个小点心一个星期可以送个一、二次,花费不多,非常有限,也欢喜。我们这边有些光盘,结缘的一些小册子,在我们居住地方都可以赠送,他喜欢就给他介绍。问题是在你真有心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心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有心当然就要有行为,我们一个人没有力,我们依团体,我们依靠团体,团体有力。下面说,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一能摄多,这是我们讲道场,这个场有道,道是一,能摄多,许许多多人,许许多多人都到这里来了。多能摄一,一就入多,自然就融入这个团体。这是同体相入的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下面第八「同体相即义。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譬如本一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多一是大众;或者我们从教学里面来讲,用这个比喻也好,本一是老师,多一是学生,同是一体,所以它相即。「盖本一有体」,这个体就是智慧、技能,「能作多一」,就是能给众人,就是指导众人,有这个能力来指导大众,多一是大众。「多一无体」,这些学生没有老师的智慧,也没有老师的技术能力,「由本一成」,老师指导他、教导他,学生都成就了,这统统都属于缘起。「多一即本一也」,学生学成之后,学生跟老师的智慧能力就相等。「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这话怎么说?最初老师教学生,到后来的结果好,学生超过老师,我们中国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教学成功了。如果这个好老师一生教学,学生都不能超过老师,这个教学是失败的,为什么?这个世代、大时代水平往下降落,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责任谁负?老师负,老师没有尽心尽力,老师没教导好。你看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超过自己,家庭的福;如果一代不如一代,衰了;家如此,事业也是如此,你经营一个行业,你下一代不如你,再下一代更不如你,你的事业就完了,你如何能保持一代比一代超越。没有一行不是这样的,政治也是如此。
你看从前作官的戴的那个帽子,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起来,代表什么?前面这一层是我这一代,后面是我底下的一代,希望我底下一代的成就要高过我。怕你忘掉,让你处理公务戴上这个帽子你就想起来。学生不能超过老师,这是教育失败,老师惭愧。所以学生超过老师是应该的,为什么?学生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上去了,这是好老师,这真正的老师。可是我们也曾经看到,听到的就更多,老师不愿意学生超过他。学生超过了,老师嫉妒,有没有?有,自古就有,历史上记载的例子就很多,这不是好老师。可是那个老师都很有德行、很有学问,嫉妒的烦恼太重,很不容易把它化掉。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从哪来的?从我慢来的。我慢是末那识里面的四大烦恼之ㄧ,这个东西不好,障道,造罪业。父母对儿女有责任,要抚养、要教导他、要成就他,老师对学生亦复如是。可是今天老师不容易找到,今天学校的老师,学店,老师都变成商人,问题是贩卖知识,拿钱才教,不拿钱就不教;拿的钱再多,也未必真教你,这太难太难了。这就是世风日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我们就晓得、就明白了。我们自己怎么个做法也就知道了,尽心尽力去帮助人。
可是,老师想找一个学生,真正肯学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好几次,一个好学的学生想找一个老师(好老师)真正教他,可遇不可求。你在一生当中真正遇到了,你肯定会成就,可以说没有不成就的。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自己有传人,而且希望传人一定在他之上,为什么?老师把所有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除了承传老师的,他一定还学其它东西,那他就会在老师之上,无论在德能上,肯定要超过,这是老师欢喜。老师找一个这样的传人难,到哪里去找?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所以在过去,一个好老师一生找不到传人,只有一个方法,著作,著书立说,希望后世有人读到他的书,跟着他的教诲学习。眼前找不到,寄托于将来,这是著书立说的本意。所以我们看看古人的用心多么善良、多么纯真,在现在真找不到了。我这一生还遇到三个老师,非常非常不容易,冷静去想想,无比殊胜的缘分。我遇到这三个老师不是学商,三个老师我都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跟着他都学了很长的时间,没缴学费,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这末后一句是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多一有体,学生当中有得三昧的、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老师有的时候没开悟,老师有的时候没证果,学生成就了。
下面这一段,第九,「俱融无碍义。俱融无碍者,谓融前同体相入相即,二种皆无碍也」。它无碍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自性,一切法无有自性,无性之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能说它无,也不能说它有,一切法的变化是由于意念,就是念头,念头转变得太快,所以就没有定法。善,一剎那可以变成恶,恶,剎那之间可以变成善,关键就在意念。这个事情被现代的科学家发现了,我们讲量子物理学家,他们发现了,证明古圣先贤所讲的这桩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改变你家庭的命运,能改变世界的命运,能改变地球的命运,就这条愿力。念头,我们为什么不想善,要去想恶?你要想恶,没有一法不恶;你要想善,没有一法不善。染净、善恶全在一念之间,一念贪瞋痴慢疑就是魔,一念戒定慧就是佛菩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真的要想求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念念都是善念,这个多好。什么念头是大善?什么念头是永恒?什么念头是世出世间第一个福报?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不是别人。很多同学都参加过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中峰禅师做的,他是元朝时候人,你看他在开示里面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谁?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叫做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自性。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自性里面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只要你想得出来,你能说得出来,全是无量的,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了,总名称。你念谁?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密宗讲三密相应,其中有观想,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全包了。那你就晓得,你念这一部《阿弥陀经》,或者念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全在这一部经中。你真把这部经念通,通什么?通到自性。诸位要晓得,开悟的秘诀就是一,多就没法子开悟。多是什么?你的心力不集中,你学很多东西,你的力量分散了,那开悟就很难。你始终学一样,古人说得好,用多少时间?三年。你看《传灯录》、《五灯会元》,那里面开悟的人用的时间多少?也不过就三年、五年,三年、五年什么都不想,都放下了,就想一样,他得定,定能开悟!一定是先得定,然后就开悟,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大悟。如果学多,多了就不行,多了,你精神分散、念头分散,念力不能集中,时间也分散了。那你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今天人所讲的佛学,不是学佛。你是搞佛学,佛学搞的是知识,不是智能;学佛人他是求智慧,智慧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能得到。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道理是一个,原理是一个。宗门是讲参悟,它不用经典,古时候达摩祖师刚到中国来传的是观心,以后祖师改为参话头。在教下,就是一部经、一部论,锲而不舍,专攻。这一门东西开悟了,悟了之后再广学多闻,不是不广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开悟不行,不开悟不能学,因为你学多了,你永远不会开悟,悟了之后才学,再学就太容易了。那你就像龙树菩萨一样,一部《大藏经》要多少时间学完?三个月就学完了。龙树菩萨如是,再告诉诸位,六祖惠能大师亦如是,因为见性了,六根一接触就明白了,哪要费功夫!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最简单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也是最快速的方法,我什么都不求,我就一心一意求往生。祖师大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只要一见阿弥陀佛就开悟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祖师大德不是骗人的。在这里开悟很不容易,到极乐世界去开悟太容易了。那怎么样?一句阿弥陀佛你念三年,你决定得生净土。一心一意,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看看黄忠昌不是给我们做了例子吗?就在深圳,前几年,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听到佛门有这些方法,他很高兴,我来试试,他来做试验。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给他护关。他定期三年,结果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圆满,他预知时至走了,走得多自在、多潇洒,没有生病。这三年一心念佛,他是每天一部《无量寿经》,佛号不间断。我讲的谛闲法师的方法他学去了,谛闲法师教锅漏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你看一点压力都没有,一点拘束都没有,自在,两年十个月就成功了,到极乐世界真的去作佛去了。我们在这边讲经教学,这是三转法轮里「劝转」,劝大家;黄忠昌表演这一招是「作证转」,他给我们做个证明。你看,就这一句佛号管不管用?真管用!每天念一部经,他听都不听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还有哪一法有障碍,还有哪一法不能成就!我们学他那个样子,自己成就了,他要不往生的话,道场成就了,这样的大德主持道场,道场能不成就!真正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你说能不能救世界?肯定能够消灾息难。我们要发大心,要认真去做,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真干,学了不干等于没学。
净宗学人,净宗的经典是各个宗派里面最少的,只有六样东西,「五经一论」,一论是《往生论》。我们是不是都要学?不一定,能都学很好,不能都学,这六样东西只要学一样就行了。学经教的目的在哪里?也是消业障,帮助我们信愿,经教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真正信了之后,发愿求生净土,真信,真愿往生,经教就可以不必要了,一句佛号就行了。每天还要念一部经,念一部经是摄心,我们还有烦恼习气,这一部经念下来,心就定了,把妄想分别伏住,作用在此地。所以《无量寿经》的分量很好,不多不少,能把你的习气降伏住,你这一天的阿弥陀佛里头不夹杂妄想,是这么个意思。年岁大了,念《无量寿经》有困难,分量太多了,就改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短,念个一遍、二遍、三遍都可以,念多少遍自己可以决定。你晓得念这个干什么?念这个就是降伏习气的,一遍就能伏住,就行了,一遍就行;一遍还有习气、还有妄念,二遍。所以要懂得为什么要念,这个要搞清楚,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完全是为自己,这一点要知道。
同体当然相入相即,都无障碍。「盖体无不用,则有同体相入」,有体当然有用,有用当然有体,体用是离不开的,肯定它有作用,所以它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之义」。下面说,「用无不体,则有同体相即,而无相入之义」。这两个合起来,「今既全体全用,则亦入亦即也。」有体有用,有用有体,所以相即相入。「缘起十义」在一切法里面都能够见得到,在我们一个身体里面都可以见到,譬如身体里面有体有用,眼是体,作用是见;耳是体,作用是闻。眼耳鼻舌身包括里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体,但是同一个身体,同在一身。所以相入相即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体无不用,它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可是作用?用一定有体,它就有同体相即。所以你在任何一个器官里面你都能看出相容、相即、相入,你都能看到,你从方方面面去观察,你才真正能看到缘起的现象。整个现象在三种智慧里面叫道种智,就是一切法什么道理现这个现象,这个智慧是菩萨的智慧。
三种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证得的。诸法总相,总相是什么?总相是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讲总相,也就是今天量子力学里发现的,一切法是什么?总相,是意念累积连续的现象。所以一切相都能够回归到某一种的光的频率,光速的频率就是量子群,都能够回归。这是说明万法皆空。所以阿罗汉知道空,不知道有,他晓得万法皆空,所以他不执着了。菩萨比他更进一步,知道空,也知道这一切万法什么道理变现出来的,怎么这么复杂,怎么这么多。那这里面《华严经》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归纳为这十大类,所以在任何一法里面你都能看出来。我们身体可以看出来,而且很明显,甚至于身体里头一个器官,在一个器官里头也能看到完全的。乃至于像《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给我们举一尘,一尘是什么?一尘就是量子里面的一个小光子,或许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那一念有形,这个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同时它有精神现象。这一念里面也具足无量缘起,为什么?那一尘里面有宇宙、有世界,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一微尘里面,尘尘如是,每一粒微尘都如是,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华严经》末后,「普贤行愿品」四十卷经文给我们说这个境界。你看它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是它的品题,普贤菩萨入这个境界,一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还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现在科学家没有说到,只讲到发现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还有世界,这个科学家没讲到。所以,一微尘具足无量缘起。这样子我们才能体会到菩萨的智慧,比阿罗汉高明太多!
如来的智慧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什么?阿罗汉是一切智,知空;菩萨,道种智,知有;道种智跟一切智合起来,真正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佛的智慧,这才叫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所证得的叫无上正等正觉。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所说的一切都是说我们自己,这一定要搞清楚。从来没有说到自己以外的,这一切经典都是说自己,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环境,就是依报跟正报。但是一定要记住佛说的一句话,依正是一不是二,这句话太重要了!依正是一不是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是大圆满。我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体!众生幸福,我就幸福;众生快乐,我就快乐;众生受苦,我就受苦,一体。我们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很不容易体会。我们举母子之缘,你看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关心爱护,那是一体,实际上还是两个体。可是在中国观念上是一体的,母子是一体。母子一体,在母亲是真的,在儿子不知道,他体会不到。在母亲确实是真的,是一体,所以她那个爱是无私的,是付出的、不求回报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教什么?就是教儿子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才会孝顺父母,他才会感恩,以父母对他那个爱心,他来对待父母。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第一个目标,真的是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族群里头找不到。生在中国,做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千万年前的祖宗那种恩德、那种情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如果你不知道一体的话,这种爱心、情感生不出来,他迷了。这种爱心、情感是你本有的,自性里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也不是学来的。老师教导你、启发你,让你从自性里头把这个性德浮现出来而已,不是老师给你的,老师启发你的,把你的障碍慢慢教你排除。你内心的这种真诚、真情,它就会显露。一法如是,法法如是。
我们看最后一条,「同异圆满义。同异圆满者,谓前九义有同有异,总合为一,成大缘起」。这个大缘起,在佛法里面讲法界虚空界,在我们现在一般讲就是宇宙,这个大宇宙,宇宙的出现,宇宙里面的一切,这个一切在佛法里通常叫十法界依正庄严,在科学家讲真的是无数的星系、星球。星球里面有生物,没有一个星球没有,我们航天员到外面去探险,到别的星球上去,发现没有人。在佛法里面讲,不是没有人,有不同维次空间,那里面有人,我们看不见他,他看不见我们。他的维次比我们高,我们看不见他,他看得见我们。这三维空间,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圣人住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他,他能看到我们。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圣人住在那里,我们凡夫见不到他,他会见到我们。特殊因缘,有时候你见到他了,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唐朝时候人,到五台山去参访文殊菩萨,见到了,见到道场殊胜庄严,大圣竹林寺。文殊菩萨正在那里讲经,他进去就是听了一堂课,向文殊菩萨请教:现在已经到末法时期了,众生(就是一般大众)学哪一个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而且还念了几声佛号,他学会了,传下来,叫五会念佛,就是念佛的方法。现在有个五会念佛的谱,但是这个谱是后人编的;法照所传的,文殊菩萨教法照的,大概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人会了。五会念佛,这是念佛的方法。他离开竹林寺,沿途做记号,准备下次再来的时候不要迷了路,出去做了几次记号,回头一看没有了,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他只好向山上拜了几拜离开。有缘见到的菩萨道场。
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见到悟达国师到那边去拜的迦诺迦尊者,阿罗汉的道场,在四川,也是这样情形。一片荒山树林里面,他跟尊者有缘,尊者说到他那里看到两棵大树,你就在那个树旁边站住,道场浮现出来了。这位罗汉帮他治人面疮,治好之后离开了,回头再看看,一片荒山,道场不见了。所以我们地球上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灾难,他们没有灾难,为什么?念头不一样!人家念念跟自性相应,我们今天念念跟烦恼相应,怎么行?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名闻利养、都是五欲六尘、都是贪瞋痴慢,这还得了!跟自性完全相违背,自性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佛菩萨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自性里头没有的全放下就对了。
自性里有什么?告诉诸位,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自性里头统统都包含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自性圆满的性德,总名称。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离开你的心,不离开你的口,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得到平安,你都得到诸佛如来的护念、龙天善神的保佑。为什么?你完全跟性德相应,这是从理上讲。从事上讲,你真正是弥陀弟子。阿弥陀佛在十方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尊敬他、不赞叹他的。做弥陀弟子光荣!十方如来赞叹老师,当然也赞叹学生,对学生是特别礼遇。你干不干?如果要干,真干,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其它的什么杂念都没有。身体还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不会攀缘,随缘自在,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大而化之,不放在心里。这样你就转烦恼成菩提,转无始劫来的恶业都变成善业,这一下就转掉了。转过来之后,你的心情就不一样,自在快乐无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令多义门,同时具足」,多义门就是无量因缘,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具足;「皆悉圆满也」,任何一法里头,都具足同异圆满义,大到虚空法界,小至一微尘、一毛端。这是缘起十义,这十义都是解释「玄门无碍十因」的第三句,「缘起相由」。我们把这一句念一念,「谓缘起之法,递相由藉。然法界缘起,义门无量,略举十义」,这我们前面学的十义,「缘起方成,故云缘起相由也。」故彼此必有可圆融之理,和融之理。所以自性是和谐的,自性是和平的,平是平等,和是和睦、和谐。我们要真正有这个认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你能不和谐吗?你不和谐就错了。你为什么不和谐?迷了自性。你为什么会和谐?悟了自性。迷了是凡夫,悟了就是佛菩萨。学佛学什么?学开悟,不是学别的。佛法在今天,这个社会大众对它误会太深,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误会?原因很多,原因很复杂。我们今天有缘得到真正善知识的引导,我们明白了,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搞清楚了,太不容易了,这个缘分。我们真正认识佛教,佛陀教育,我们要认真好好的学,对我们利益太大了!在这个世间没有任何利益能跟学佛相比较,没有。这个利益真的是离苦得乐,现在世间人都叫苦,为什么不学佛?学佛就乐了。他说佛是迷信,学佛是宗教,不愿意接触。难怪他,为什么?我们在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之前,也是这样想的,跟他们没有两样,非常固执。
这个老师不容易,这个老师是要你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最仰慕的,你真听他的话,他真教你,这才行。你要心目当中对老师没有恭敬心不行,真的,这个东西像印光大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对老师有十分尊敬心,实在讲,我十分还不够,应该五、六分差不多。所以我要搞到就是快搞到六十年了,这个信心一年比一年加深,对老师那个感恩也一年比一年情义要重,想到没有老师指引怎么会接触,纵然接触了,不懂!看不懂!所以这个恩德无与伦比,报不尽!唯一报恩的方法,把自己学到的好处与一切大众分享,这就是报恩。大众当中有善根成熟的,在分享当中他也觉悟了,他也明白,他也真干。我们总希望同学当中有真正学佛,三年五载成就在我之上,我就成功了!如果不如我,那我就很悲哀了。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这个「无碍十因」,这才第三条,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能了解「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观念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体,这个观念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才真正能做出牺牲奉献,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舍己为人,就像什么?慈母为儿女不惜牺牲生命,她能做得到。我们在大地震当中可看到的,母亲保护她的婴儿,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小孩,自己生命死了,小孩存活下来。我们今天修六和敬,我们今天帮助地球上苦难众生,要有这种精神,要有这种爱心,真诚的爱心,我们要能做到。为什么?是一体。现在我们也明白了,有没有生死?没有,所谓生死是身体,灵性不灭。我们今天不讲灵魂,灵性,灵魂是迷,灵性是觉悟,学了这么多年,应该把灵魂转变成灵性,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