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七集) 2010/5/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七面倒数第三行,我们从这里念起: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前面我们讲到此地,现在接着看下面的文。「由上可见,弥陀名号即法界体,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总结上面所说的义趣,让我们认识弥陀名号。这句名号很简单,三岁小孩都会念,可是名号的义理,真的,不要说是八十老翁不明白,正如佛在经上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这句名号甚深义理,也像隔罗望月一样,它的功德,即使十方诸佛尘说剎说都说不尽。蕅益大师给我们说的这些话,句句都是真话,因为名号就是法界的体性,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念一句,功德就不可思议,但是他得不得受用这就很难讲了,真正得受用,必须要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往生,那就又必须要具足像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记住,善根福德因缘少了还不行。由此可知,我们真的想要在这一生当中往生净土,你就得念念修积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也曾经听说,佛在这部经上也讲到,临命终时十念必生,是不是与经上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相矛盾?有没有这个情形?我相信许多人有这个怀疑。这个怀疑自古以来就有,古大德在经典论述、讲解当中,也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一生不相信宗教、不相信佛法,可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偶尔遇到这么个缘分,遇到一位善友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他在这个剎那之间,听了之后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发愿求生净土,居然也能往生。这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就冲突了吗?我们凡夫是感觉得这里有问题,可是真正有功夫的人,他看起来不但没有问题,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这什么原因?这一生他没有修,人家前世修的,过去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佛法,几乎空过一生。没有想到在临命终时他遇到善友,这一提醒,把他阿赖耶识里善根福德的种子引发起来,他成就了。是不是偶然?不是。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就听那么一点点经,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偶然吗?如果是偶然,五祖会下那么多学生,跟他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开悟?学佛的人必须知道,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种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缘成熟,他就享受到了;如果这一生没有缘,那还要来生后世,总会有遇到缘的时候,不定在什么时候,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对于经典里面所说的、祖师大德所讲的,不能相信,可以存疑,不要反对。存疑是什么?这个地方我不懂,我并不怀疑、反驳它,我自己德行、智慧还不够。存疑是好事情,古大德常讲,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就不悟。这个疑不是怀疑,是我听了之后,我相信他讲的是有道理,但是我现在智慧、德行不够,我还要加功用行,总有一天我对他这个问题明白了。这就正确,这是佛门修学良好的心态。
下面又说,「名号即众生之本觉理性」。佛在《华严经》上讲过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净宗里面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话有道理、有根据。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一生没有想,我们前世有没有想?我们再前世有没有想?我们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在六道轮回不知道经历多少劫了,那么长的时间当中,我们有没有曾经遇到佛?有没有认真修行过?肯定有,人人都有。这一生当中为什么不信?烦恼习气太重,把自己无始劫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盖覆住,压住了,自己浑然不觉。哪一天遇着因缘,突然之间明白了,它就起了作用。阿弥陀佛不是心外之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的是自性变的。我们现前的境界,诸位要晓得,也是自性变的。三途、地狱是不是自性变的?是!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总在一念之间。为什么不觉?为什么迷成这个样子?与外面境界毫无关系,与诸佛菩萨没有关系,与外面依正庄严也没有关系。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能不能把现前地球变成极乐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能,只要你的心地做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你就成了阿弥陀佛;纯净纯善,地球就变成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在经典上听得太多了,够不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念头没转过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我们的烦恼习气多重,为什么?无量劫来熏修而成的,从早到晚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全是烦恼在熏习。
所以,曾经有人问佛菩萨,我们如何来拯救这个社会、拯救地球?他说:佛菩萨说了一句话,讲经教学。他把这个事情来告诉我,我说对,一点都不错,我说你所问的,你真的问到佛菩萨了。释迦牟尼佛一生,从开悟之后就开始讲经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走的。中国古圣先贤也是这个说法,「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哪里教起?从家教起,你有个家,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从母亲怀孕就开始教,胎教!人是教得好的,我们总是记住一句话,如果教育办好了,大家都重视古圣先贤的教育,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都变成阿弥陀佛,环境都变成极乐世界,就这么一桩事情。没有接触到佛法,那是没有缘分,不能说他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他没有缘接触到。我们接触到了,接触到了要觉悟,不觉悟没有用,这一生还是搞自私自利,还是搞名闻利养,还是搞三途六道。他舍不得离开自性六道、自性三途,他舍不得离开,这是迷,迷得很重。如果他一旦觉悟,一个转变就变成极乐,就变成弥陀。佛法是清净法、是平等法,没有一个众生是例外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里头讲得非常清楚,这篇论文不长,薄薄的一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讲到宇宙缘起、万法的来由,我自己从哪里来的。真难得,真不容易,他讲清楚、讲明白了。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下面说,「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我们起这个念头念阿弥陀佛,你就开始觉悟了。自己没有感觉到我觉悟了,这什么原因?你念得功夫不够。如果你能够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下去,念的时候把万缘放下,为什么?它干扰你。所以经教里面祖师大德教我们,一心念佛,这有效!一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这才叫一心。这个一心叫真诚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能够把真诚保持,《弥陀经》上讲的,你能保持一天,上根的人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上上根人,一天成就。经上讲得好,最下的根性,七天也能成就。能够执持到七天,一心念佛,心里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七天成就。所以,精进佛七它的目标就在这里。精进佛七我没打过,我也不敢打。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他曾经打过两次,他主七,参加的人大概只有十几个人。这个佛七打下来之后,出了事情。因为你不用功,说老实话,你的冤亲债主不来找你,到时候来找你算帐;你精进佛七,真用功想走了,他就特别注意你,这个时候他来扰乱,他来扰乱你就着魔。所以李老师两次佛七当中都遇到这个事情,有学生着魔。着魔这问题严重,人家参加佛七是个正常的人,这几天佛一念就变成神经病,你得要负责任。李老师很不容易,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把他恢复正常,所以以后不敢再打了。这就是讲,这种精进修行必须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没有那个善根福德,你只有一点点怀疑、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念头都不行,就是你放下没放得干净;真正彻底放下,才能够参加这种修行方法。所以老师告诉我,他以后再不敢做,也提醒给我。他的缘比我殊胜,他亲近过印光老法师,这是一代祖师,我们的缘就比不上他,他做了都出问题,何况我们。往后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说实在的话,最稳当、最安全、也最有效果的就是讲经教学,这是属于渐修,决定不会有过失的。诸位在此地,我们学院到明年是十周年,「学记」里面说得好,世出世间法是一样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我们有没有成就?古大德说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特别是现代这个时代,社会上提倡民主自由开放。现在社会,父母不能管儿女,老师不能管学生,为什么?有人权。跟过去社会不一样,我们今天只能够劝导,真的是修行、成就都在个人自己。经教是佛说的,批注是菩萨作的,佛菩萨处处在提醒我们,我们如果依教奉行肯定有成就。成就的浅深、大小,关键不是你学的时间长短,不是你用的功夫浅深,而是在你放下多少。我早年学习的时候,这个话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通过五十九年学习的检验,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你放下多少!你放不下,你修三百年还是凡夫,你功夫能不能提升一步?不能,一步都不能提升。像走台阶一样,你必须把第一层放下,你才能到第二层,二层再放下,你才能到第三层,你得彻底放下。你一只脚踏到上面,那一只脚不肯放下,你永远没有办法提升。所以你就是三百年,你也没有办法提升一级。放下重要!为什么放不下?
我劝同学们,至少也有十几年、二十年了,我们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换句话说,我们活在世间是为什么?我跟大家讲,我为两桩事情,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法久住,一个是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这一生就做这两桩事情,活一天干一天,这是世尊给我们做的榜样。世尊在灭度之前,那一口气还在,他还在讲经说法,你看他在最后教给我们的四依法。阿难尊者向他老人家请教,世尊在世,我们依佛为师;世尊不在世,我们依谁为老师?世尊在,大家都依佛共住;佛不在,我们依靠谁共住?世尊说了,这是留下来的教诲,世尊不在世,我们「以戒为师」,这佛说的,「以苦为师」,说了两句话。依谁而住?依四念处住,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依六和敬住。我们能依六和敬、能依四念处,就跟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我们持戒、我们不怕苦,就跟释迦牟尼佛在一起是同样的。那口气没断,还在教我们,慈悲到了极处。所以,自私自利不放下,没法子入门,距离佛门太远太远了。这个习气怎么改法?换念头。灭念头不是办法,那是小乘人干的事情;换念头,换利益别人、利益众生、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全世界,你想这些。我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是依教奉行,学佛。证得佛果,你所想的、你的愿望圆满的就落实了。我们再讲得白一点,对自己,身心健康,这大家要的;家庭和睦,我们住在这个道场,道场和睦。道场里面都是一家人,自己谦卑,恭敬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互助合作,这家庭多兴旺、多欢乐。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祥和、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改变心态做起。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心定了!心定了就不会被外头境界转,也就是说外面境界影响不了你,到这个时候你就能影响外面世界。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不被外面境界转,你就能转变外面的境界。
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你看,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家庭团体的问题、解决国家世界的问题,都是用教学。教学为先,这是真理。你真能相信,真能去做,你有大智慧,你真的能解决问题;你要是不相信,你认为还有好的办法,你去做,做到结果再跟这个做个比较看,你就明白了。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满清的时代,都还是遵从古圣先贤教诲,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今天讲的世界和谐,无不是遵守教学为先。家庭把家庭教育搞好,社会也是把教育搞好,国家还是把教育搞好,整个世界和谐,如果不从搞好教育,没有别的办法。今天社会这么乱,灾难这么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把教育丢掉了,所以才出了麻烦。这个教育,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教育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真正明白了,人会爱人,人会自爱,伦理是讲关系,你关系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会爱他。他是我父母,我怎么能不爱他?关系搞好了;他是我子女,怎么会不爱护?大乘佛法搞通了,你才真正觉悟过来,就像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真的吗?真的,为什么是真的?生生世世,三世因果。现在催眠,发生过这个事情,过去是他的母亲,现在变成他的女儿,他又回来了。我还遇到一个,最近遇到的,也是学佛的一个同修,他夫妻两个都知道。他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孙女儿,是他妈妈再来的,就是她的祖母,她祖母非常喜欢这个孙女,你看又回来了,做她的女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这样的,无量劫来,我们都做过这样亲密的关系,这一转世都忘掉了。如果你的记忆力,阿赖耶里面统统恢复了,你都能记得,你就晓得所有一切人跟你是什么关系。佛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一切人跟我们是这样关系,所有动物跟我们也是这样关系,《楞严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六道里哪一道我们都待过,而且时间都很长,而且都很多次,不是一次、两次,关系密切。
再有,这是佛家讲伦理,树木花草跟我们有关系,山河大地跟我们有关系,为什么?是我们的心性所生,是我们的阿赖耶所变。跟我什么关系?太密切了,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佛家讲伦理才真正讲到究竟圆满,没有一个是例外。这个关系要想不通,佛经上常常用比喻说法,好!比喻用得最多的是讲作梦,「梦幻泡影」,主要的比喻是作梦,幻泡影是陪衬的。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诸位记住,什么时候作梦醒过来,想一想,刚才梦中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树木花草、那些山河大地、那些虚空,从哪来的?现在人讲意识心变现的,说得也不错,意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能分别,种子呢?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真的全是自己变现的,梦中境界全是自己变现的。我们眼前这些境界,学过唯识的知道,全是阿赖耶的现量,阿赖耶的相分,现量。阿赖耶从哪里来的?阿赖耶是从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迷了之后就出现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就变现出佛法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再推而广之,像《华严经》里面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没有边际。自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边际,一体!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证得,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放不下,你就不能证得,可是我们接受经教的熏陶,熏陶的时间长了,我们也明白了,这个明白叫解悟。悟有两种,一种是明白了,解悟,听佛说的,没错。第二种是证悟,证悟你就得受用,为什么?完全是自己的现量境界。解悟不是的,解悟不是现量境界,是比量境界,是依圣言量而起的境界。所以念佛是觉悟,是始觉,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这个始觉就是解悟,本觉现前的时候那就是证悟。你看,「始觉合本」,用念佛这个方法彻悟自性,跟宗门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样的境界,用的方法不一样。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这个时候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现前。要紧的,自己真干!真干是自己真放下,真把这个当作一回事情,当作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去办,我们在一生才能做到。
「今所念之佛,正我本觉」,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故云持名即是始觉合本」。持名,大势至菩萨讲的标准可不能忘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这样念才行。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你的念就是净念。你要不能都摄六根,眼睛往外面色相跑,耳朵往声尘上去听,你的心都在外头,都在六尘境界里头,也就是你的心散乱;都摄六根,心就定了,我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定了。学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耳朵本来听外面,不听外面,听里头,里面是什么?里面是自性,回头了。六根都回头,不向外缘,不缘外面六尘境界,这就是自性本定,这一回头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这个心真的是清净心、是平等心。这个净念,这净念里头有一句佛号,所以它好修,如果这个净念里什么都没有,不容易,我们凡夫做不到。我们凡夫里头有一念,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自性性德相应,它是自性的德号,念到自性般若现前,那就叫豁然大悟,明心见性了,理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今天下手要记住,下手之处,我们六根暂时别起它的作用,远离六尘境界,找个清净地方去,收心嘛!用环境帮助自己。对于这个法门不怀疑,对于净土不怀疑,对于阿弥陀佛不怀疑,对于我们修学道场老师不怀疑、同学不怀疑,你的障碍没有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相继就是不间断,功夫得力就成就了。念老此地讲的,「是故念念相应,而念念即佛,是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又据密典」,这是密宗里面说的,「六字洪名中一个阿字,功德已是无量。日兴教大师曰: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这是密宗经典里面所说的。「阿」是梵文里面第一个字母,所有的文字(因为它是拼音文字)都从这个字演变出来的,它是第一个字母。像英文里面用A做第一个字母,A的发音也发「阿」。「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陀罗尼是咒,确实一切咒里都有阿这个音,它的含义无量无边,看在哪一句咒语里头,它是怎么个讲法,但是统统与自性相应。「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咒不长,楞严咒是很长的了,有两千多字。「阿弥陀佛」这也是个咒语,这很短的,一句,阿弥陀佛。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句咒语都是一个法门,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其实不止,八万四千并不能当数字讲,要怎么讲?要当大圆满讲。你看四弘誓愿里面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他不是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誓愿学。八万四千法门展开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归纳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所以八万四千跟无量是同一个意思,这个要知道。在净土宗,再归纳,归纳到最后,用七做圆满数字。七是什么意思?七是东南西北、上方、下方,叫六方,还有当中,这就圆满了,所以它代表圆满。十是从数字上,从一到十是个圆满,都是表大圆满,不能把它当数字看,那你就看错了。《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话说得好,说一就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现、所变的。实际上,变是阿赖耶,但是阿赖耶是从自性清净圆明体上变现出来的,所以是一不是二。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真妄不二。无论从理、从事,佛法都跟我们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个体。真的认识、真的证得了,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德行自然流露。智慧、德行、慈悲流露出来,你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什么?用慈悲心、用智慧、用德行,那你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大贤,帮助一切众生回头,帮助一切众生修行证果。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又阿字真言,十方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这里他用个「又」,都是日本兴教大师所讲的。「阿」这个字,十方佛心、心咒,这佛心、心咒,阿字,我们一般人讲是宇宙的元音,元始的元,宇宙的元音,「阿」这个声音。所有一切音都从这个音变现的,所以它是第一个元音,一切音声里头的元音从它变现的,所以这是佛心。既然是佛心,当然得一切诸佛加持,法身佛加持。又说,「毘卢舍那,以此阿字名为秘藏」,这个秘不是秘密,佛法里头没有秘密,秘密总是不能告人的事情才叫秘密,佛法里头讲秘是深密,理太深了,事情太繁杂,无量因缘成就一法。我们讲最简单的,在生物里面讲的单细胞,单细胞在佛法里面讲也是无量因缘它才生起的。所以通常用秘藏,用这个词汇来显示,它里面所含藏的理太深,缘太复杂,以这个阿字来代表它。「又三身唯说阿字一法」,三身是如来果地上的,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三身。法身是理,报身跟应化身都是事相,报身是自受用,有他受用,应化身全是他受用,这里头没有自受用。自受用的报身在实报庄严土,同时用这个身来教初证的这些法身佛。因为你只要把无明放下,无始无明放下,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于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放下了;还起心动念不行,你没放下。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就见性,见性,报身就现前。报身,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你自己知道,证得报身的菩萨都知道,他是属于同等的境界。为什么好?世尊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证得报身的时候,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现出来。这三桩事情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经本上经题的上半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你证得的条件,你的心真的「清净」得到了,「平等」得到了,「觉」,开悟了,全在经题上。三身也只用一个阿字,这一个字里头统统具足,阿字一法。
「诸经广赞此法功德,闻名触耳,众罪冰消,唱声见字,万德云集」,这两句话说得好,「浅观但信,直游净土,深修圆智,现证佛道」。功夫浅的人,真信、真发愿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是功德浅的;深的人,圆满的智慧出现了,用我们本经的经题来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得到了。这里头也有浅深不一样,所以觉,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不一样,为什么?放下多少不相同。执着放下了,分别没放下,有没有觉?有,少分觉,阿罗汉;阿罗汉里面的少分是须陀洹,都得要放下执着,放下多少不一样。真的要炼,炼一切执着都不要,我们生西方净土的时候就生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如果分别也放下了,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不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把你功夫提升,加持你,你就到实报庄严土去了。显示这个法门殊胜,说老实话,学禅、学教、学密,这一生真正成就都不容易,唯独这个法门真正是万修万人去。
你放下的功夫连须陀洹都做不到,不要紧,只要你能信,你真的愿意去,烦恼一品没断不要紧,生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极乐世界是个特别世界,它特别在哪里?特别在清净平等觉,特别在这里,所以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一般来讲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他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可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一品烦恼没断,蕅益大师所讲的,他真的是凡夫,连小乘须陀洹都没有证得,也就是我们讲没入门;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他初信都没证得,但是他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他所享受的,他还是在凡圣同居土,但是他享受的,享受什么?智慧、神通、道力,跟圆教初住菩萨相等。他不是圆教初住菩萨,但是他的智慧、德相跟初住相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换句话说,不是他自己有的,佛给他的,给他的他一样享受。因此,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能不能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能到这个世界上来度众生,他迷不迷?有时候会迷。那迷了会不会堕落?不会堕落,为什么?佛照顾他,法身菩萨照顾他。世尊在《金刚经》上不是嘱咐吗?嘱咐这些大菩萨常常照顾这些小菩萨,小菩萨就是指这一类的,他来加持他,他来开导他,一下就觉悟了。所以他很容易觉悟,很容易回头,道理在此地。他为什么在极乐世界没有真正成就他就来?他慈悲心切,看到这个世间众生太可怜,他就来了。我们把这些情形搞清楚,这世界上有再来人,真的吗?真有。再来人怎么也胡涂?原来是凡圣同居土再来的人,才有这个情形,方便土决定没有。特别是凡圣同居土中下这样的人,中下辈的人这种情形就很多,一定是佛跟这些大菩萨常常照顾他,没有他们照顾的话他就会迷了,真的会迷。
「阿字功德如是,故佛号之功德可知矣」,一个字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此地所说的,都是极力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真知道了,你就会念这个,念这个比念什么都好。古大德讲真话,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强调要念经?这个原因是我们对这个名号功德不了解,念经是帮助你了解,念经是帮助你破疑开悟。念经也是帮助你收心,因为你的心是散乱的,你不是净念,用念经的方法收心,就是都摄六根。念一部经,心定了,心清净了,把心浮气躁收敛,你再来念佛,功夫就会得力,是这么个意思。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才真正能够收到效果。
末后,老居士在此地告诉我们,「且此一句佛号,下手最易,无分男女老少,不论智愚闲忙,人人能念,个个可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这些话是老人劝导我们,这一句佛号下手最容易,无量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这是最容易的,这一句佛号。所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智愚闲忙,每个人都能念,随时随地都能念。念佛不要拘束,我们睡觉能不能念?能念。睡觉不要出声,为什么?出声伤身体,伤气,一样的功德。我们在洗手间,好像不恭敬?不恭敬就不出声。不出声不能摄心,那你就出声好了。出声是不是不恭敬?不恭敬事小,为什么?佛菩萨不会怪你,你自己摄心的事大。洗手间大声念佛,佛就怪我们,他就不是佛,他生烦恼了,佛怎么会生烦恼?哪有这种道理,佛只是希望你有成就,希望这句佛号真的能把你烦恼控制住。念佛不是别的,就是为这个,你不念佛,妄念就起来,用这句佛号来换代你的妄念;妄念都没有了,都是这句佛号,那你功夫成片了,真到功夫成片,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往生。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辈三品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没妨碍。这是阿弥陀佛、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这叫什么?这叫真恭敬,恭敬不是在我们一般这个世间所执着的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我们也得要重视,为什么?避免别人造口业,主要是在这个地方。初学的他不知道,认为你这个不恭敬,他造口业,他看在眼里不舒服,他来批评你,他对于佛法没有透彻了解。透彻了解,人家看到你这个现象不起心不动念,他哪有分别执着。理跟事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要晓得,人人能念,个个能行。
「名召万德,妙感难思」,这句话我们就会想到,如同本经前面有个很长的序,梅光羲大师写的,为我们详细介绍这个会集本。这篇序文,讲义后面附录的有,应当要看看,里面有很重要的信息,他把这句话讲透了,「名召万德,妙感难思」。里面一段话这么说法的,隋唐时代,这是真的,那时候的高僧大德太多了,我们这个经上引用的韩国的法师、日本的法师,都是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的,回去之后,就成为许多宗派的开山祖师。这些人亲近过善导大师、亲近过智者大师,跟他们的关系非常深厚,黄念祖老居士这个《大经解》里面引用他们的话很多。他们曾经想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最重要,能够代表他老人家一生所说的?结果大家都推崇《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称《华严经》为经中之王,也就是说,其它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这是最主要的,大家公认的。我接触佛法是方东美教授介绍的,他说《华严经》是全部佛学的概论,也是把它推崇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佛经哲学概论。《华严经》到末后,怎么圆满成就的?是文殊、普贤这两大菩萨,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参学,这样才成就的。导归极乐,这部经专讲极乐的,也就是说,《华严经》到最后是归《无量寿》。这一来,《无量寿经》在《华严》之上,不在《华严》之下,在《华严》之上。可是《华严》难,入华严境界要修法界观,那不是容易事情。这个比《华严》还高,用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就;换句话说,一句阿弥陀佛就入华严境界,那《无量寿经》就排名第一。
《无量寿经》在我们现在这个本子,会集本,分全经为四十八品,说四十八章也可以,夏莲居老居士分的。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我们找最重要的,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就是转告我们,这里头字字句句都是阿弥陀佛所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这也是过去祖师大德们公认的,十八愿最重要。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有个宗派叫「本愿念佛」,他就依第十八愿,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没错,日本的古大德创这个法门,他们有成就,现在人修学这个法门,我看很有问题,大有问题,为什么?他不懂教义。古大德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基础都有了,他明白,现在跟着学的,这些大经大论的一些理论他都不知道,就执持这一句名号,烦恼习气都没有断,那怎么能成就?也没有真正发心,本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有一向专念,他没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古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细心观察,真的,他是这个心,所以他相应。今天念佛的人他用的是妄心,他自私自利,他贪图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还损人利己,这怎么能往生!念这句名号,他能得的利益只是阿赖耶识里种一个念佛的种子,他的成就那是来生后世,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把菩提心讲得清楚,这个批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作佛的心,发作佛的心就是发度众生的心;没有帮助众生、成就众生的心,念这句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不相应。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我们前面已经念过了,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才是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话说得太好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为什么?广度众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阿弥陀佛的心里没有别的,念念都是帮助众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样,成佛之后普度众生。他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搞名闻利养,我们今天念佛最大的障碍,问题就在此地。所以最近这二、三十年当中我常说,常常劝导同学,我自己也在真干,放下自私自利。我这么大年岁了,八十以后,人就该死了,活一天,报佛恩要报一天,报佛恩是什么?自行、劝他。天天读诵《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上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自利;同时把自己学习的这些心得,跟有缘的同学们分享,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度众生的心。活一天做一天,想不想明天?不想明天,没有明天,八十岁就该死了,还有什么好想的?活一天就多干一天,活两天多干两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了。早年赵朴初老居士,这是位长者,是我们的长辈,他对我非常爱护,也很关心,劝我很多次,落叶归根。我是个非常念旧的人,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执,多少年来想回老家,老家还有个小庙,实际禅寺,我想把它兴起来。这么多年,我知道这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一种情执,必须要放下的。诸佛菩萨的家乡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处,处处都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跟自己都是一体的。所以这种情执必须放下,不再想了。这个世界整个社会都在动乱,灾难频繁,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每一天都作我最后一天的想法,不想明天,没有明天,我在这个世间就到今天就结束了。什么最重要?念佛最重要,劝人念佛最重要,除这个,都不是要紧的事,都应当彻底放下。
所以,这一句名号你就晓得,名号展开就是四十八愿,这一句名号总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看,它的纲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才真正晓得名召万德,妙感难思。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华严经》,《华严》归《无量寿》,《无量寿》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这一句佛号。如果再扩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再扩大,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尽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你为什么就不念?你为什么会中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几个人知道这个秘密?真知道的人太少了。
我们再看末后还有几句话,「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这话是真话。凡夫成佛,用这个法门快速,一生成就,简单、容易、稳当、可靠,再找这个法门找不到了。末后他说,「如《疏钞》云」,莲池大师的话,「齐诸圣于片言」,片言就是名号,齐是跟他们平等,诸圣是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用这一句佛号就跟他平等,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就平等了吗?阿惟越致菩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越三祇于一念」,越是超越,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了,不必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超过菩萨修三大阿僧祇劫。「极圆极顿,至简至易」,简单到极处,容易到极处,圆极、顿极。得人身,闻佛法,遇到这样的法门,真不容易!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末后结得太好了。所以我们修净宗的人,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八个字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很清楚的知道,要很深入的知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一定要发作佛的心,我这一生要成佛。为什么要成佛?我要度众生,我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希望他们都能成佛,跟我一样。你要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愿,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所以它不但是《无量寿经》的纲要、宗旨,实在讲,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的指归,指归跟纲宗意思一样。换句话说,受持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发心作佛、发心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离苦得乐,你有这个心,你就会有这个行为。怎么帮助?要把这些法门、这个经典,详详细细、清清楚楚的告诉他,他才能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是用教学的方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是认真学习才可以做得到,自己不认真学习,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帮助全家、帮助我们全社会、帮助全世界都是这一个道理。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做出好样子给大家看,大家就相信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